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读后感五篇
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读后感五篇史记中的孔子世家读后感1夏夜,仰望星空。
借着月光,去咀嚼那发黄的纸张。
幼时的神话帮带,和今日的伟人事迹,无不在我的思议中留下印迹。
星河中的点点繁星,演绎出一台台历史剧,展现着战争的场面。
无数国家灭亡,无数国家崛起。
这一切的一切,全都记载在《史记》当中。
而在乱世中,屹立不倒的,只有那些胸怀大志,近贤远_的智者。
他们,往往能流芳百世,受万民敬仰。
卫青应该算一个吧。
卫青,出生卑微。
是平阳候家侍妾所生。
幼时地位十分低下,住在生父家,却没有得到像其它兄弟的待遇,竟然只能去放羊。
不仅不能把他当儿子,母亲和兄弟也把他当仆人看。
卫青从来都没在反抗,然而卫青命运的转折点,就在甘泉宫。
甘泉宫是关押囚犯的地方。
卫青无心地四处走走。
当他走到一个囚犯面前,囚犯看了看他,随后郑重其事地承诺,他将来必定封候。
卫青没有听进去,当作一个玩笑话。
谁知,这个不切实际的职位,最后竟真落在了他的头上。
元光五年,匈奴侵汉。
卫青和几位大将军,一起征伐匈奴。
此战只有卫青一军歼灭匈奴几百人,其余将军,或无功绩,或被活捉。
因卫青奋勇杀敌,创了功绩,让汉武帝记在心里。
这一场获胜,便注定了卫青一生,都是在攻打匈奴中度过的。
卫青,一个为汉朝国土,而奋勇抗敌的人,一个真正的英雄。
我敬仰他,如果没有他,汉朝或许已经灭亡。
卫青也因为抗匈奴有功,被封为大司马,应证了囚犯的预言。
就在卫青在抗匈奴的同时,一个人也在崛起。
他,就是骠骑将军霍去病。
他的出现,使卫青衰败下去。
卫青虽然衰败,可一世英明却留在了人们心中。
他胸怀大志,忠心报国,让匈奴人没有掠夺到汉朝的一处江山。
他是战场上,刀光剑影中永不倾斜的一面旗帜。
旗帜上的“卫”,就是的证明。
不经历风雨,哪见得彩虹。
卫青幼时的磨难,才使他在战场上有万夫不当之勇。
也因为这样,卫青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卫青的身影,永远留在我心中。
他是一个为大汉做出贡献的伟人!才能让历史永远记住,让人们永远记住。
2024年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2024年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和思想主张。
这部史书以其深入细致的描述和独特的观点,成为了后世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读完《史记·孔子世家》,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思想观点和教育理念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被孔子为人的情操所折服。
孔子不仅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而且对于他的弟子和学生也要求严格,要求他们做到“君子无众不过”,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对于其所教育的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其次,我被孔子的思想理念所震撼。
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然后才能影响和治理好家庭,再进一步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
这种思想观念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到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的一致,才能在和谐中发展。
另外,我被孔子的教育思想所深深触动。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观念,主张以教育培养人才和提高人文素质。
他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这些思想观点对于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孔子世家中还描述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徒情深,他在思想、学术和品德方面对弟子们进行严格的教诲与启示,使他们在学术上不断进步,成为后来儒家学派不可替代的重要学术权威。
这使我深深感受到师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完《史记·孔子世家》,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和教育理念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快来参考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孔子世家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至于后世,更有所谓“大诚至圣先师”之号。
孔氏之学,渐乎后世,不可谓不深远矣。
然则孔子之不用于当时,何也?有论者以为其生不逢时,故有不遇。
果哉?子贡曰:“夫子盖少贬焉?”子曰:“而志不远矣!”以此知孔氏一学者也。
学者之为,道也。
不容于世,亦宜矣。
孔子亦自知也,故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之语。
孔子不悦桀溺,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以此知子之执也。
孔子自云:“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诚然一学者之象也。
孔子之学博。
楚令尹子西曰:“诸侯之使,无如子贡者,诸侯之辅相者无如颜回者,诸侯之官尹无如宰予者。
”然圣者不霸,霸者不圣。
所谓“王者”之说,亦宜付诸东流。
孔子既以修道不倦而圣,又不降志以求,其不容于世不亦宜哉?世之所求,无非霸也。
春秋之时,诸子纷争,各以说逞,皆以己学为正道。
所言不一,所执亦异。
然大道渺茫,实难求索。
道有大小之分,有“霸”,“王”之别,有学用之类,以此道论比彼道,不亦怠哉?王霸有道,为政有道,书画有道,庄子曰:“矢溺亦有道。
”与孔子同时之诸子,名、法、墨、阴阳亦传诸后世而不绝,唯儒高出诸子而独尊,何也?无他,时也。
昔孔子生之不遇,后,身既没而名显,皆因时也。
春秋之时,大礼已坏,而孔子教人以忠恕,克己复礼,期诸侯俱以王室为。
秦遵法术而亡,汉鉴前辙而杂儒法,孔学终以“君臣父子”而得显,岂非无因乎?读《史记·孔子世家》是读《论语》的继续。
读了《论语译注》和《丧家狗》,对《论语》的文本是比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平还是比较模糊,所以看《史记·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5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通用5篇).doc》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duhougan/115077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通用6篇)《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学习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篇1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
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
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篇2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西汉时期的史书《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家族的世系、事迹和思想。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首先,史记孔子世家以其详实的记载和丰富的历史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被孔子及其家族世系的延续、家族成员的身世背景所吸引。
史书中的记述让我了解到孔子家族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和思想,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孔子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巨大贡献。
另外,史记孔子世家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思想被奉为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德行的高度重视以及他对教育的热情。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忠”、“信”等重要观念,这些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他的教育方法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史记孔子世家还使我对孔子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的为人和行为方式深受后人的景仰和尊敬。
通过史记孔子世家,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他的为人和处世之道,他的坚持和才华令人敬佩。
他的智慧和胆识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最后,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文化的底蕴深厚而复杂。
史记作为一部权威的史书,记录了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史记孔子世家作为其中重要的篇章之一,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阅读史记孔子世家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它,我了解到了孔子及其家族的世系和历史背景,思考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史记孔子世家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引领我们追寻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读本。
史记《孔子世家》心得体会
史记《孔子世家》心得体会孔子虽然是有惊天的才华的,但却是个理想主义者,不会玩弄政治手段,根本无法长久推行自己的政策。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史记《孔子世家》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心得体会《孔子世家》读书报告《孔子世家》是司马迁的《史记》中篇幅较长的一卷,讲述了孔子多舛、漂泊不得志的一生,6通过对其语言的大量描写突出了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高尚品德。
但孔子为人又不迂腐,有时他也不会遵守自己订下的约定,因为他认为“要盟也,神不听”,这和后世那些迂腐的儒生大不相同。
同时,孔子是有大才的:“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季桓子叹道:“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
可就是这样一位圣贤,却始终未一展奇才,周游列国终生不得志。
鲁国大乱后,孔子来到齐国,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政在节财”的回答让景公很满意,,“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
这时晏婴进言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
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
此后齐景公虽然不再询问“礼”,但还是愿意留住孔子。
这时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
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
”孔子就上路离开齐国,回到鲁国。
之后,鲁定公任命孔子为中都宰,经过一年的时间,四处都来效法他。
孔子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
齐国人闻悉鲁国的情况后感到恐惧,大夫黎鉏提议:“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挑选齐国国中漂亮的女子八十人,全都穿上华丽服装而跳起《康乐》舞蹈,连同有花纹的马一百二十匹,馈赠给鲁国国君。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记载了孔子及其家族的历史。
这部书不仅是对孔子及其家族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更是对孔子思想和影响的深入探讨。
读完《史记·孔子世家》,我深受启发,对孔子及其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史记·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载了孔子的家世、生平以及他的思想。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等思想,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指引。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找到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对孔子思想的深入了解,通过《史记·孔子世家》这部书,我还对孔子的生平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对礼仪、音乐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孔子的求学之路和他的教育思想。
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今教育界也是有着深刻的启示。
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还对孔子的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孔子的家族虽然并不是最富有的,但他们一直都非常重视教育和家风。
孔子的祖父孔悝、父亲孔鲤,都是有着很高学问的人,他们对孔子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通过对孔子家族的了解,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对孔子及其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孔子的思想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的思想和家族的故事,对我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领悟孔子的思想,同时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家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二篇,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后裔的世系、家世、事迹和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一,《史记·孔子世家》不仅是对孔子及其家族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尽的记载,更是对孔子思想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
通过阅读这部史书,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深远影响,也对孔子及其家族的世代传承和不懈追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对孔子一生的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是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至圣先师”,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了人伦关系和家族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孔子还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者爱人”、“学而时习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经典言论,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还对孔子家族的世系和家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孔子的家族世代传承,对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家风方面,孔子家族以孝敬、忠诚、诚信和勤俭著称,世代传承着这些优良的家风传统。
这些家风不仅影响了孔子的一生,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家族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人伦关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孔子家族的世代传承和优良家风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及其家族的思想和家风中汲取养分,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和文化。
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及其家族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的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人伦关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著作,它所记载的不仅仅是孔子一族的兴衰,更传递了千古至今有关中国文化的重要信息。
在阅读完这部著作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历史价值以及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首先,这部著作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
通过精彩的叙述和传承的历史,我初步了解了其哲学、道德、政治和教育的基本原则。
《史记·孔子世家》向读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例如诚信、孝顺、敬老、尊敬祖先等。
它也表达了中国经典的风骨:外表表面谦虚,内心自信。
它高度评价了孔子及其一族人的贡献,表达了对文化的认同和自豪。
其次,我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尽管已经过去了数百年,道德和人性问题仍然不断地被谈论,文化仍然存在深层次的固化。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描述的孔子及其一族人的一些传奇历史故事,能够给我带来感性的启示:以本性为本,对理想和承诺负责任的人,可以逆境而立,冲破阻挡,实现自我价值。
这对于我和其他读者来说,可以提供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力量和勇气。
此外,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一些信息和思想,可以和我们今天的社会扯上关系。
我认为,读者可以通过该书反思人性,社会和道德问题。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变革和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发掘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找到心灵深处的支持和独特的文化自信。
此外,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文化和历史,了解每个历史时期的特色和取得的成就。
综上所述,《史记·孔子世家》是一部有益的著作,非常值得读者去阅读。
它让我们重新关注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提供了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并为今天所需要的性格,道德和政治建设开辟了新的思路和道路。
我相信,所有读者读过这本书会有同样的感受和启示:尊重传统,领略历史的瑰宝,同时也让我们有更优秀的思维和判断力,更好地面对和解决我们今天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篇一: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读《史记·孔子世家》是读《论语》的继续。
读了《论语译注》和《丧家狗》,对《论语》的文本是比较熟悉了,但是孔子的生平还是比较模糊,所以看《史记·孔子世家》,接下去要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读《史记·孔子世家》,首先感觉最明显的一点是司马迁把《论语》中散乱的对话通过孔子一生事件串连起来了。
司马迁其他的资料来源,有《左传》、《孟子》等。
《论语》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孔子世家》记录了孔子也语怪力乱神,至少说到怪,如“季桓子穿井得羊”(挖井挖出了一种叫坟羊的怪物)、“吴伐越得骨节专车”(人骨头一节有一辆车那么长)。
可能原意是要体现孔子的博学多闻,但说的事情在现在看来明显是不可能的。
另外“有隼集于陈迁而死”一节也有些离奇。
【篇二:《孔子世家》读后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仁爱、礼仪和君子之道早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文化已深深的溶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但这样一位“至圣先师”,也是由一个平凡的人逐步成长起来的。
孔子诞生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故去了。
后来,他到周去学礼,回来后门下的学生就多了起。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家族的故事。
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更是对孔子思想和家族传承的深入探究。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对孔子及其家族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从孔子的家族出身到他的求学之路,再到他的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书中对孔子的一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通过这些记载,我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我了解到孔子的家族并不富裕,但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孔子的父亲早逝,母亲又去世,但他的祖父和母亲都对他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孔子在孤儿院长大,但他对学问的渴求从未停止。
他不断追求知识,不断向前辈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民更加文明和有德行。
他提倡“仁”的思想,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他还提出了“中庸”之道,主张在各种事物中保持适度和平衡。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我有着启发和引导。
通过阅读《史记·孔子世家》,我对孔子的思想和家族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深深感受到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也对他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让我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也让我更加向往孔子所倡导的仁义道德。
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也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选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5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孔子的一生,就这样注定要以恢复周礼,以礼经济天下为己任了。
为了实现此道,孔子周游列国,花了十四年,正与后世玄奘取经所费时日相仿,真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孔子之道终不为天下容,最终只好回到鲁国,研《诗》,读《易》,著《春秋》。
我读《孔子世家》尤感佩于孔子在颠沛流离之中,受蒲人之阻、匡人之拘、陈蔡之厄,却能弦歌不断,安之若素。
非有对道之坚守,对命之不疑,焉能如此!姑举一例。
孔子遇陈蔡之厄,以同一问先后令子路、子贡、颜回作答:“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答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夫子盖少贬焉?”孔子严厉地批评了子贡:“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赐,而志不远矣!”子贡是说,老师的道太大了,所以不能被天下所容,为什么不把这道变小一点,而让天下能够接受呢?孔子说,一个好农夫能做到的只有好好耕种,却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一个好工匠技艺高超,也不能保证做出来的东西都令人满意,君子该做的就是修道,而不是去在意这道能否被天下接纳,子贡你不修道,而是谋求道被接纳,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孔子的话中包含了一个令人为之肃然的道理:道不可弃,不可降;道能不能被容,不是我们该考虑的,因为那是天命。
而芸芸众生,乐道的却是另外一句话: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
殊不知,有多少曾经壮志凌云之人,就是因为这句颇有苦口婆心意味而其实邪恶无比的句子,最后变得低头,弯腰,匍匐在地面上,最后,干脆萎缩到地面之下了!古往今来的圣贤,无一不是道的坚守者,甚至殉道者。
《史记》中《列传》的第一篇,就是不食周粟而饿死首阳山的殉道者伯夷叔齐兄弟俩。
往汨罗江里纵身一跃的,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三闾大夫。
濮水边上持竿不顾,拒绝楚王以国事相累的,是自由独立之道的坚守者庄周。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史记孔子世家》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篇章,主要描述了孔子及其后裔世家的事迹和家族的兴衰。
阅读完《史记孔子世家》,我深深地被孔子及其家族的故事所打动和启发,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力量。
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读后感。
首先,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从《史记孔子世家》中可以看出,孔子有着深厚的学问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改革家。
他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并将其应用于个人修养、家庭教育和国家治理中。
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他的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制度,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孔子的生平和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但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思想家。
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也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倡导弟子们“君子之学,文以载道,礼以行之”,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能力、有担当的人。
他的忍耐和坚持也是令人敬佩的。
孔子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他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教育事业的执着,最终为后世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论语》。
此外,《史记孔子世家》也展示了孔子家族的兴衰史。
从文中可以看出,虽然孔子一直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和教育,但他的后裔却并没有延续他的事业。
孔子的儿子和孙子都没有继承他的学问和影响力,他们在政治和教育方面的成就也远远不及孔子。
这一点使我深思:思想的传承和家族的兴衰并非易事,它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奉献。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领袖的光辉不能仅仅依靠血脉的延续,更需要后人的承继和传扬。
最后,我对孔子和他的思想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敬仰。
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他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对于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危机和社会矛盾具有特殊的意义。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1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
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
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2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
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
2022史记中孔子世家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
2022史记中孔子世家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史记中孔子世家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在中国浩瀚无垠的宇宙长河里,有多少刚正不阿的忠臣义士,曾发光发热,为人民所喜爱,又有多少阴险狡诈的覆国奸臣,为人名所痛恨。
但无论后世认为他们应该永垂不朽,还是遗臭万年,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身为炎黄子孙,就更应该了解祖先丰富璀璨的历史。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他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三过家门而不入”呢?而昏庸的纣王又是如何暴虐无道,终而自取灭亡的呢?忠言不腻的伍子胥,又是为什么到死也不会忘记即将降临的亡国耻辱呢?想了解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史记。
前一段,我就读了史记中的《伍子胥之死》,伍子胥的一生是很矛盾的。
在吴国,他出谋划策,辅佐公光登上王位,他身为相位,治理吴国,是吴国强大,功不可没。
他向吴王屡进忠言,却遭到杀身之祸,表现了对吴王的忠诚。
出身“三代忠良之家,却成了最大的叛逆者,而这个最大的叛逆者,最终却死与他的忠诚,真是个悖论呀!其中,伯嚭这个人令我印象深刻。
伯嚭在朝虽身为宰相,但他却是个卑鄙小人。
他为了制伍子胥于死地,就不择手段,在吴王面前诽谤伍子胥,其实,就是想借吴王之手,杀掉伍子胥。
我又从“而吴王夫差却以为已经降服了越国人,一心想着向北攻占齐国。
”中体会到了吴王很贪心,也很固执,还没有打败越国人,有急匆匆的向齐国发起进攻。
在伍子胥多次劝说下,仍采用伯嚭的战术。
并赐剑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无奈的看着自己打下的江山被他人抢去,仍坚毅地说:“我死了之后;你们要在我的墓地上种上梓树,长大了,给他们做棺材;并把我的眼球挖出来挂在吴国国都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看吴国怎样灭亡!”说罢,便自剜而死了。
我王的固执引得了一代忠良的死,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生活,有利于事业。
决不能应为忠言逆耳就把别人的意见拒于千里之外,更不能压制不同意见,乃至迫害提意见的人。
否则一害自己,二害事业,就对没有好结果。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精选5篇)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精选5篇)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精选5篇)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本书开创了纪传体编史的方法。
读书活动中你是否有着许多的感悟,写一篇史记读后感和我们分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范文”,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精选篇1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礼貌,生动的描述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
史记的生动描述一向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
《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
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
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境也在为之而改变。
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
简便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史记》就仿佛在作一次历史旅行,读者像是穿越了时空,成了一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马迁应对面的谈话,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趣味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精选篇2在许多本教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话题作文写作史记孔子世家阅读感想(5篇)
话题作文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5篇)第一篇:《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这篇又拖了很久,老是看了一段又回过去看前面相关篇目的内容,比如说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就回去看“宋微子世家”,后来又说到孔子在鲁国的经历,于是又回去把“鲁周公世家”浏览了一遍。
这一篇通篇看来,总体感觉是:孔子一生在仕途上可说是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如丧家之犬;在学术上却是逐渐精深逐渐博大终于积累弟子三千,书成春秋经典。
孔子为人谦恭好礼,有些过分好礼了,所以齐国晏婴建议齐景公不用他,确实他不适合齐国的施政方针。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脸厚、心狠、手辣,得见机行事善于权变,看样子孔子不具备这些特质,而且他提倡的那一整套关于礼的理论,并不适合那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实用啊。
再说他脸皮也太薄了,与南子见了一面,回来被学生“不悦”,就急得发誓赌咒,“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不必这么紧张吧,反倒引人遐想。
在他后期是有所醒悟了,会权变了,但他的形象已定型,没人敢用他了。
孔子真正令人称道的,还是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他整理编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确是中国千年文化中经典中的经典,他教育学生的种种言论,让我在这里评价一句正确都觉得不够贴切不够资格,因为孔子的思想已经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每一个中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到孔子思想的滋养,我们其实更多要做的是用孔子的思想来衡量现实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以一已之私对孔子思想进行评论。
关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太博大的话题,以我笨拙的笔墨无法写出其中万一,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是:一个说出那么多经典的对的话的人,为什么不能做对的事,让他能够在当世得偿所愿施展才华呢?看到他那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让人不能不品出一些苦涩。
第二篇:孔子世家读后感太史公以诗赞孔子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史记之孔子世家读后感(大全五篇)
史记之孔子世家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史记之孔子世家读后感读《史记之孔子世家》有感——流水人生孔子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仁者何以乐山,智者何以乐水?山水是天地自然的象征,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和万物栖息之所;是仁者对生命的寄托,是智者对自然的依恋。
这是孔子对天人相结合境界的最高体验。
孔子的一生追求仁,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仁者,但是他更是智者。
因为他更钟情于水。
孔子观赏东流的水,子贡问道:“君子只要看见大水都要观赏,原因是什么?”孔子答道:“因为大水流动永不停息,而且滋润世间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就像人的德行一样。
水有时在低处流动,有时在高处流动,这都有其遵循的规律,就像人的仁义一样。
大水浩浩荡荡,永不枯竭,这就像人的道德一样。
水流向百仞高的大山中而不惧怕,这就像人的勇敢一样。
装满了却用不着用盖子削平,这就像人的正直一样。
水的柔弱无所不至,就像人的明察一样。
水从源头必定流向东方,就像人的志向一样,所以君子看见了必定要观赏它。
”孔子用滔滔江水比做人的德行,勉励我们进德修业应像奔流不止的河水昼夜不舍,永不停息。
这不仅体现孔子的智慧,而且不也暗示了孔子的一生如流水一般吗?孔子一生仕途不顺畅,如流水般曲曲折折。
孔子35岁去齐国,见到齐景公。
由于受大臣晏婴的阻止,没有得到齐景公的重用,37岁返鲁。
孔子从51岁起,先是做了鲁国得县官,后来官至鲁国的最高法官,并代理丞相。
可是只有三个月的功夫,由于鲁王不听他的意见,孔子只好辞职,离开鲁国。
在55岁到68岁这14年间,奔走列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厄困。
于是又返回鲁国。
社会现实却是让人痛心。
周王室统治微弱,“礼崩乐坏”,诸侯纷纷崛起,伦理秩序失控,社会纲常紊乱。
孔子想到自己的先祖弗父何禅让君位,正考父曾接连辅佐宋国三公,父亲叔梁纥勇猛震三鲁,母亲颜徵含辛茹苦地教育培养自己。
孔子叩心自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传说中的盘古一斧劈开混沌的世界,令天地分开、泾渭分流?为什不能像文武周公那样文治武功,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太太平平?自己虽没有君王之位来施展政治抱负,也没有威武之师可以征伐世上邪恶,但是自己有知识、有智慧,可以用教育开启人的心智,用“六艺”来培养“上事君以忠,下使民以惠”的贤臣,改造这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太平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前面孔子的那个问题,颜回说,天下不容,才显现出君子的品格。孔子非常高兴,开玩笑说:“回啊,如果你有很多钱的话,我来给你做管家吧。”所以判断一个人的品格,看他是君子还是小人,关键还是看他困厄之时是如何说的,怎么做的。时穷节乃现嘛。
东坡的的倒霉,从乌台诗案开始,到海南岛上遇徽宗之赦,他自己用“黄州惠州儋州”来概括。在黄州,给秦观的信中说,说好听点是节俭,其实不过是悭罢了,每个月的俸禄平均分成三十份,小袋子装好,挂在房梁上,每日限用一袋,如有剩余,别置之竹筒中,朋友来访,以尽当日一袋和竹筒中所有为限。试想,苏东坡,大文豪,大名士,大书法家,文与可墨竹画法的继承与发扬者,他会穷吗?会的。因为他不卖!哪怕不亲自出面卖,也不屑于卖。大不了我少用一点,做人的品格,绝对不能降低。不卖,当然也就不会买。只需按照芸芸众生的思维,用一点买卖之道,东坡的仕途自然风生水起,平步青云。然而,君子不齿。在道德上、节操上,君子无一不是有洁癖之人。
孔子的话中包含了一个令人为之肃然的道理:道不可弃,不可降;道能不能被容,不是我们该考虑的,因为那是天命。而芸芸众生,乐道的却是另外一句话:改变不了环境,就要适应环境。殊不知,有多少曾经壮志凌云之人,就是因为这句颇有苦口婆心意味而其实邪恶无比的句子,最后变得低头,弯腰,匍匐在地面上,最后,干脆萎缩到地面之下了!
我读《孔子世家》尤感佩于孔子在颠沛流离之中,受蒲人之阻、匡人之拘、陈蔡之厄,却能弦歌不断,安之若素。非有对道之坚守,对命之不疑,焉能如此!
姑举一例。孔子遇陈蔡之厄,以同一问先后令子路、子贡、颜回作答:“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答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严厉地批评了子贡:“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是说,老师的道太大了,所以不能被天下所容,为什么不把这道变小一点,而让天下能够接受呢?孔子说,一个好农夫能做到的只有好好耕种,却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一个好工匠技艺高超,也不能保证做出来的东西都令人满意,君子该做的就是修道,而不是去在意这道能否被天下接纳,子贡你不修道,而是谋求道被接纳,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元芳对如燕说过这样的话:“没有是非观念的,不是人,是禽兽;明知是错,还要去做的,那就是禽兽不如。”这话对芸芸众生来讲,是重了点,且把它当作一味发汗药吧。对于人生的大是非,如何选择?我们从来就有圣贤给出的答案,它是孟轲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和“守拙归园田”,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杜子美漂泊潦倒时的一饭不忘家国,是于谦的“碎骨焚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史记孔子世家读后感
《孔子世家》云:“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的一生,就这样注定要以恢复周礼,以礼经济天下为己任了。为了实现此道,孔子周游列国,花了十四年,正与后世玄奘取经所费时日相仿,真是“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孔子之道终不为天下容,最终只好回到鲁国,研《诗》,读《易》,著《春秋》。
古往今来的圣贤,无一不是道的坚守者,甚至殉道者。《史记》中《列传》的第一篇,就是不食周粟而饿首阳山的殉道者伯夷叔齐兄弟俩。往汨罗江里纵身一跃的,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三闾大夫。濮水边上持竿不顾,拒绝楚王以国事相累的,是自由独立之道的坚守者庄周。例子多得很,往前,还有对尧以天下相托毫无兴趣的许由,往后,至少到民国,例子多得不是这篇小文装得下的。我是东坡的铁粉,就说说东坡吧。
太多的人只会抱怨而表示无奈:“不是我不想,而是现实如何如何,而是生活如何如何。”孔子说过:“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不想说什么了,话多如水。最后引一首放翁当年给他儿子们看的小诗,诸君共勉之吧,即便不能做到道之坚守,命之不疑,起码也该心向往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