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下《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

第一单元通过以动物与植物为素材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多彩春天。

在研究中,重点要求学生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价值取向。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以分别是XXX的《绝句》,XXX的《惠崇春江晚景》,曾几的《三衢道中》,这三首诗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春天。

《绝句》是一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这首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XXX,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惠崇春江晚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XXX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二)教学目标1.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4.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別写了怎样的景象。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识字、写字;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思惟活跃,求知欲望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古诗文中描画的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那不同寻常的美。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元日》讲的是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喜庆场面;《清明》描述了清明节人们去上坟,天气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很悲痛;《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虽然是思乡情重,但也写出了在重阳节习俗是登高,身上佩戴茱萸。

通过学习本组三首古诗,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我们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意思。

诵读优秀诗文,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诵读导入,学生诵读三首古诗,让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三首古诗2.利用课件检查生这些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的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3.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适时适量的让学生了解作者写这几首诗诗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古诗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积累古诗《乞巧》。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引导学生复习古诗一般的学习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于是我放手让学生按照方法进行自学。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由读到悟,在整个的自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抓住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三、不足之处个别孩子不能准确把握本课基本翻译,看来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有走神的大有可能,今后我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他们的回答总是与我自身想要的答案相差很远,于是整个课堂变成了以我为主而学生为辅的画面,他们总是在听我讲,以我的思想和要求在朗读古诗,而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意他们的水平,不可提出过分高的要求。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及教案三年级语文部编版《古诗三首》课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1-8单元精编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三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三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

《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

《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

《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

《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本单元的第一个阅读训练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年级下册学过“读句子,想画面”,三年级上册有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或诗中描绘的景色的练习,都为本单元“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训练奠定了基础。

《古诗三首》引导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每首诗描绘的景象;《燕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荷花》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本单元的第二个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是对三年级上册“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的提升,本单元进一步体会、积累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燕子》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荷花》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并与同学交流;朗读并抄写;“交流平台”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优美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训练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

《荷花》的小练笔安排了仿写一种植物,为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做热身,降低了习作难度。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四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这四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形式有散文、诗歌。

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评课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评课

语文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评课此刻我内心特别激动,观摩了几节扎实且生动的语文课堂,接下来我就xx 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一课,谈一谈我的听课收获及思考。

首先我们来一同回顾梳理x老师执教一课的单元学习目标及教材解读。

第九课《古诗三首》选自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除本课古诗外,依次编排《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搜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节日风俗习惯,并依据每课学习完成后活动提示,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从而感受身边优秀传统文化,在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得以运用,围绕一个传统文化把过节过程写清楚,多种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活动成果,将学习、传承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学生心田。

第九课《古诗三首》承接了本单元教学及综合性活动的引领、启发重任。

由三首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即《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人们过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时的相应情景,启迪学生搜集过节时间及习俗活动,并浸润诗文,感受不同节日气氛,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体会诗人情感,拉近与诗人、文本对话距离,恰当语气语调反复诵读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究文化内涵的学习欲望及拓展积累习惯。

下面我就x老师执教的一课本着“优点说够、建议不漏”的评课原则,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深研教材,环环相扣语文课程标准3-4年级第二学段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x老师在定位本课课时目标时,能将单元目标合理细化,将单元导语引入,轻松明确学习方向;预习汇报,整体感知形成对三首古诗对比诵读印象,疏通阅读障碍。

紧扣课后练习题作为学习思路牵引,将“古诗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作为重点研读板块目标,以《元日》一诗让学生牛刀小试,抓住“爆竹”、“屠苏”、“新桃”诗中词语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体会节日气氛,并在学习延伸中将学习内容有效拓展,将积累与学习习惯培养紧密结合,为单元目标达成真正做到了起始课的激发与兴趣延展。

部编三下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诗歌解析

部编三下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诗歌解析

第九课《古诗三首》预习资料
1、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2、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一年。

除:逝去。

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3、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指的是屠苏酒,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春风送来了温暖,人们欢乐地喝着屠苏酒。

4、千门万户曈曈日:瞳瞳: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6、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7、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

8、路上行人欲断魂:路上的行人一个个情绪低落、失魂落魄。

9、借问酒家何处有:请问哪里有酒家可以让我买酒来消愁?
10、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指向远处的杏花深处的村庄。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回忆华山以东的兄弟。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我独自漂泊在外,是一个异乡的异客。

13、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传统佳节,就格外思念我的亲人。

倍:格外,加倍。

(每到传统佳节,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只有我独自漂泊在外,看着人家团圆,自己只会感到格外孤独。


14、遥知兄弟登高处: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遥想我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时候。

15、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家乡的兄弟们每个人身上都佩戴着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新课导入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

请欣赏: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3.〔回忆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的引领知识与才能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学习重点: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在比拟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老师参考〕初读诗歌,模拟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

最后,在理解的根底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说课稿 附反思

2020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说课稿  附反思

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说课稿一、说教材《三衢道中》是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

作品表达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平淡生活的热爱。

所描写的景象,画面清晰优美,语言简练朴实,读来毫不费力,细细体味却觉得情韵宛然。

作为衢州人在诵读此诗时会有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说教法学法曾几的《三衢道中》不仅写出了初夏衢州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因此,教学时笔者以“三衢寻美之旅”为主线,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想象画面”,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一)、说汉字,认识“三衢”历史1.说文解字“衢”(板书:■)同学们,老师写的这个字你认识吗?知道它的意思吗?(出示)四达谓之衢。

衢,道也。

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2.说“三衢”来历作为一个衢州人,你知道我们衢州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吗?相信你读了下面的资料就明白了。

(出示)昔有洪水自顶暴出,界兹山为三道,故谓三衢。

——《隋志》州有三衢山,故取其名。

——唐《元和郡志》3.赏“三衢”美景(1)课件播放三衢山的美景。

(2)因为衢州有座三衢山,故又称“三衢”。

三衢山是浙江省衢州市的母亲山。

4.引“三衢”诗文走在这样的三衢道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时期,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三衢山后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三衢道中》。

(设计意图:从“衢”的字理入手,析解诗题,再运用视频初步感知“三衢”之美,激发学习热情。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说课稿】2篇【篇1】一、说教材《绝句》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鸣叫的黄鹂、飞翔的白鹭、高山上的积雪、待发的船只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黄、翠、白、青”描绘出明丽的色彩,“千秋雪”表现时间的永恒,而“万里船”又让人联想起广阔的空间。

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成都杜甫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一)说教学目标为了让二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能够流利有韵味的朗读古诗,通过品读古诗感受大自然之美,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会认、会写诗歌中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理解诗意,读出诗的韵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领会诗意,读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读出诗的韵味,体会大自然之美,感悟诗人愉快的心情。

二、分析学情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山行》,《草》等简单的古诗。

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

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短小,读来朗朗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

教学中我准备把重点放在故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三、说模式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识记生字解读诗题,了解作者朗读古诗,感悟诗意诵读古诗,体会情感四、说设计(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谁能背一背。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3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25)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

(课件出示26)(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和注释进行想象,并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给人以之情(喜悦)。

(板书:梅黄一日日晴)(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

齐读后两句。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添得黄鹂四五声。

(而且)【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感悟的过程。

】备课素材《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三衢道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

“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

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研究”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研究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题内容简介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

《元日》是宋代诗人XXX写的,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等传统风俗惯的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清明》是唐代诗人XXX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XXX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XXX佳节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XXX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知识点我会写: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书写指导:“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活动版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材分析】《寒食》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所作。

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寒食时长安城内与皇宫内的过节景象。

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思妇辞”。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诗之背景,就是“双星恋爱”故事,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写中秋之夜望月怀远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诗写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月夜的所见所想,借助典型的景物将中秋之夜的景致生动地展现出来,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后两句诗忽然宕开,从诗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多年古诗的接触和学习,已经学会诵读古诗的方法,能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讲授古诗时,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侯、章”等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并积累咏月的诗词。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寒食》)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大家说说对清明节和清明节相关的古诗的印象和了解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绝句》教案精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古诗三首《绝句》教案精选

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鸳、鸯”2个字,会写“融、燕”等4个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2.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懂课文。

3.着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最后获得自己的体验感受和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4.教学时,组织学生围绕“热爱大自然”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获得感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使用各种符合课文内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春天景色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观察图片,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简介作者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绝句》。

师读:古诗《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学生自由朗读。

作者简介(课件出示)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有《杜工部集》传世,纪念地有杜甫草堂、杜甫墓、杜公祠、杜甫公园、杜陵桥、杜陵书院等。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整理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暖风送香,桃红柳绿,群鸭戏水,黄鹂鸣唱。

当诗人的笔触与春夏时节相遇,便勾勒出一幅幅有声有色、清新明丽的图画。

《绝句》为我们描绘了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迷人景色;《惠崇春江晚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明媚的春光,暖暖的春意;《三衢道中》带领我们畅游了山清水秀的三衢,让人心旷神怡。

一、三首古诗学法简单导读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理解有难度的字词,再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学习《绝句》时,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词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学习《惠崇春江晚景》时,抓住“竹、桃花、鸭、蒌蒿、芦芽”等字词,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江南初春的景象,感悟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学习《三衢道中》时,先找出描写时令和行程的诗句,然后了解诗人沿途所见的景物,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二、一类字和二类字的学习本课中要求我们认识“鸳、鸯”等6个生字,但是其中的5个都是要求会写的,所以总的来说需要我们认识的只有一个“豚”字。

进入三年级之后,明显要求会书写的生字比二年级多了很多,而且难度也有所加深,不过家长朋友们不需要担心,跟随橙子老师的脚步慢慢前进。

13个一类字当中小朋友们容易写错的还蛮多的,比如说“融”,这个字很多小朋友习惯性的会把左边下框中写成两横;“惠”字小朋友们会把末尾的点忘记了;“减”字中间有一个短横,右上角还有一个点也是容易遗忘的地方。

除了这几个容易写错的字之外,还有几个汉字在结构上比较复杂,不太好进行书写,或者说书写出来不够美观。

“鸳、鸯”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在书写上都要求上部分扁宽,下部分窄长;“梅”字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要求左窄右宽,“母”字的竖折与横折钩右下边交叉、折钩下边稍向左拉;“溪”字也是左右结构,在书写上左边三部分都要扁,“爫”头四笔紧凑、首撇要短,“幺”字要窄,“大”字要扁宽。

中段古诗教学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基于三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思考

中段古诗教学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基于三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思考

中段古诗教学如何落实语文要素——基于三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思考优秀的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词句优雅,韵律和谐,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而今,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明显增加,12册书中包含了一百多首古诗词。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呢?我尝试把三首古诗放在一节课中教学,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需要勇气,更值得思考。

一、教学分析1.语文要素分析三下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可爱的生灵”。

单元“语文要素”有三条,分别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从单元整体来看,课文描写的对象和习作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都是“可爱的生灵”。

因此,本单元的读与写都统一在一个人文主题之下,共享同一学习境遇。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作为语文要素第一条,要求学生能尝试运用图像化策略,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理解文字,丰富文字信息,进而感受文字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

运用阅读策略就是在进行思考,策略是思考的方法,学生应该在一年级就学习运用图像化策略来阅读了。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文字所描写的,又可以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评价和判断,即这样的描写是否形象,是否具有画面感。

那么对于古诗词来说,“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可以看作是“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的一种学习方法。

2.课堂教学分析课堂中,我力求层层推进,结构清晰。

通过三个层次的朗读体现了古诗教学的朗读规律:准确流利、节奏恰切、韵味悠长;通过分辨季节,图文的相机拓展,突破词语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古诗的初步印象,为后面的想象做铺垫;通过创设穿越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画面的想象;通过讨论三首诗为什么放在一起,点出单元主题——可爱的生灵;通过拓展类似古诗,帮助学生有效积累。

在课堂中,我也关注方法的引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类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朗读时,提醒学生字字清晰,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恰切;分辨季节的时候,教导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根据特定的事物来分析;想象画面的时候,又提出“五感法”,让学生的语言表达逐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一首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全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

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为惠崇的画作的题画诗。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

《三衢道中》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写的。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

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

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

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