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社会互动一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
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一、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人发生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社会互动是相互依赖性的行为;•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媒介;•社会互动并不是非要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能发生;•社会互动包括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
2.竞争: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
3.冲突: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等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冲突的特点:•冲突的直接目的是打败对方;•冲突双方是直接对立关系•冲突的双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质;又有不同性质;•冲突在形式上要比竞争激烈得多;•冲突双方的利益、态度及意见是根本对立的。
三、集体行为1.含义:也叫集群行为、大众行为,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
2.特点:群体性;自发性;突发性3.具体表现:情绪;感染时尚;骚动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1.交往:既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又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既包括物质交往,叉包括精神交往。
2.主要内容①揭示了社会互动的物质条件;②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③分析了社会互动层次,指出经济互动是其他一切互动的基础。
3.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互动的根本原因二、符号互动论1.代表人主要是米德、布鲁默等人。
2.该理论是一种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强调人类交往中的象征、符号和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论。
3.这种理论认为人们相互作用得以发生的媒介是符号。
人们通过运用大家都能够懂得的、表达共同意义的符号进行交往与沟通。
4.基本观点①人们是根据他们赋予客观事物的意义来决定对他所采取的行动的。
【重点】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关键字】重点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5.群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包含以下几个要点:(1)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2)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3)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传播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进入中国的。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传播学》第四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人类使用的符号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伴生符号 (类语言)
外表
(二)非语言符号
体态符号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
7
非语言符号是指除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外,直接达 到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 1、类语言指伴随语言而瞬息万变的声学行为,包 括音量、音调、音色、重音、口音、节奏、速度和 停顿等。 2、外表
27
文化符号体系的的内容和含义是以社会和约的方式 形成的,而他们它们一旦具有了这种共同性和统一 性,就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这种约 束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 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 如:品牌消费
28
思考题:
1、简述符号的意义? 2、象征符具有哪些特性? 3、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 4、符号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5、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 些意义在起作用? 6、谈谈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
29
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橄榄枝”---象征和平
15
2、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Eg:“国家” 内涵: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 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 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 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 器,等等。 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米德、布鲁默、特纳等 象征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 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 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能力,认 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 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象征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 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 (1)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名解:●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传播学教程》重点知识(含课后习题)
《传播学教程》笔记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1、社会学传统: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
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
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一)社会信息科学与传播学1、社会信息与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A.联系(共同点):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精神内容的载体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并引起反馈。
因此,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B.区别: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特殊性质)第一,它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两个伴随)第二,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人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一个创造物)在此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传播学名词解释
2.传播: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4.媒介技术: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5.“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属于“热媒介”;
9.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考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10.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1.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22.数字鸿沟: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3.媒介素养: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24.文化帝国主义:在某个社会步入现代世界系统过程中,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被迫接受该世界系统中的核心势力的价值,并使社会制度与这个世界系统相适应的过程。
12.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架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它会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是现代人建构主观真实的重要途径。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的定义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
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代表学者有米德(有“主我客我理论”),布鲁默(有“自我互动理论”),西布塔尼,特纳等,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该类理论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仅能够揭示人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人类特有。
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
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
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认识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
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
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又称为符号互动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来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时间顺序,对符号互动论的相关学者和思想进行梳理。
一、理论背景及其渊源1、苏格兰伦理学家的影响以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等为代表的苏格兰伦理学家主张研究现实生活,考察日常生活经验并从中归纳出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经验才能找到有用的知识。
他们注重对人的心理的考察,企图通过内省、反省来发现人类心灵中最根本的东西。
2、詹姆斯的“多元的自我”思想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在哲学上:以唯心史观和实用主义著称,主张存在即是被感觉,世界是由“纯粹经验”构成的,概念不过是人们为了在行动中取得成功而采用的“操作假设”。
在心理学上:主张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机能与功用,认为“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切之总和”,“自我”可分为物质我、精神我、社会我、抽象我。
他在这方面的研究为符号互动论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社会我”承认“自我”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源于经验的;在社会我中,自我来自他人的经验,是他人给予的。
詹姆斯将社会我看成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派生物,可以通过多方面的社会关系来认识自我的多重特性,也可以将多方面的自我看成异质性社会的产物。
他认为人类本能地追求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承认,他们总是据此来衡量自我的价值。
3、鲍德温的自我发展三阶段论詹姆斯·马克·鲍德温是现代遗传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著有《儿童和种族的精神发展》、《精神发展的社会观与伦理观》等。
他认为儿童的自我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投射阶段、主观阶段和射出阶段。
整个自我均起源于社会。
人格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产物。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选择&填空1、米德的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自我是主我和和客我的统一,什么是主我客我?(选择)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象征性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主我与客我的统一:米德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而形成的。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的统一,前者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后者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
“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
“客我”和“主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主我:主观意愿之我客我:社会期待和社会建构之我人内传播是主我和客我的交流,最终呈现“现实之我”2、地球村的概念是哪一个传媒理论家提出的?M.麦克卢汉1967年《理解媒介:人的延伸》3、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分为哪5个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4、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1644年出版的一本《论出版自由》小册子中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
5、美国传播学者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哪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
5、动物对信息传播行为和人的本质有何不同(1)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2)动物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6、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是什么集合行为中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
7、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定义填空为实现共同目标,有明确的角色分工、从事协作行为的有指挥的人群体系。
8、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是哪三部扎拉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年出版)、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1955年出版)、罗杰斯等人的《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9、传播的模式是对传播活动的什么与外部联系的一种图示化描述。
考研 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一)重要概念1、传播(05考)——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架子花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3、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4、文化——即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是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5、传播过程——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
6、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7、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8、内省式思考——是一种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
9、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岩原勉认为,“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10、集合行为——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11、组织传播——是指围绕相应的组织目标,在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传播以达到组织关系协调的活动。
包括组织内传播、组织外传播。
12、大众传播(06考)——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其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
13、信息环境——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14、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非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5、传播制度——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16、大众传媒——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顾把它们成为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
传播学笔记整理
电视传播概论与传播学笔记整理李宇清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的发起人——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角色,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2)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4)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历史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传播并不是人类的特有现象,而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共有现象一、动物传播1.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气味(昆虫、草食和肉食动物)、发光(如:萤火虫)、超声波(如:蝙蝠)、动作(如:灰雁、蜜蜂)、声音(鸟叫)等;★每种动物、动物中的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独自的信息传递、接收和反馈系统。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传播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
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
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
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象征性社会互动一
一、人的象征行为 1、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 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爱情
象征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通过这种 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事万物间 的象征关系,从个别事物、具体事物中解放 出来。利用人类创造的象征符体系,保存和 传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调和控制社会行 为,创造和继承社会文化。象征符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机制。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 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的过程。又称为意义互动或者符号互动.
1、象征性社会互动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 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 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 2、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 意义空间 A
AB
B
(1)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 (2)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3、意义交换作为互动性传播活动,在社会 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米德: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纽带 4、意义互动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它既是社 会关系形成的纽带,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关 系。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 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 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文化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 文化是以象征符来作为表现的继承性的观 念体系,并通过形成文化秩序反过来制约 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
2、象征互动理论 米德、布鲁默、特纳等 象征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 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 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 化的一种能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 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 具有重要意义。
5.第七章 社会互动1
情境定义对与互动的意义
• 任何互动都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中, 人们需要对互动发生的具体情景作出定 义,然后才能操纵自己的行为。 •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对周围环境和人们 的相互关系做出自己的解释,并对当时 的情景做出共同的定义。 • 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逐步学会他们可 能遇到的典型情境的标准文化定义。
•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 1、 什么是社会互动? • 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就形成了社会 互动。 • 社会互动,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 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 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 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 动的过程。(北大版《社会学原理》)
默顿的社会学寓言:自我实现预言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三联书店2001
• 1932年“最后国家银行” 的“黑色星期三”
• 银行稳定的金融机构依赖于 对情境的一组定义: • 人们相信所以依靠的经济许 诺的相关制度的有效性。 • 一旦存款人对这些许诺的可 能性发生疑问,这一非真实 定义的定义结果就足以成为 真实的。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是分析人们的行 为,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过程 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 是由情景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于那些素 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应。 • 情境:是指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 场景,包括作为行动主体的人、角色关系、 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 在社会生活中,个人被卷入一个巨大的互动 过程中,在这里他们必须对不断变化的行动 进行相互调试,这一互动过程既要向人表示 自己的所作所为,又要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 释。 • ——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
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况。
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Symbolic Interac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
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代表学者有米德(有“主我客我理论”),布鲁默(有“自我互动理论”),西布塔尼,特纳等,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该类理论认为研究象征性行为不仅能够揭示人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人类特有。
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
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
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
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
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三个基本前提:认识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也称为符号互动,意义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被交流或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是,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起的反应的预想。
对受传者而言,是对传来的符号的理解、解释和反应。
通常具有赋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意义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或文化背景。
象征性互动理论
象征性互动理论【篇一:象征性互动理论】“象征互动论”把“互动”本身作为分析单位,是最早提出如何运用文化进行学习的社会科学理论之一。
但是直到20世纪70、80年代大众传播学者才开始重视“符号互动论”。
作为传播研究视角,最具代表性的是1978年福尔斯和丹尼斯写的《传播与社会行为:一种符号互动的视角》,在这本书中“传播被界定为由参与者间不同程度地共享意义和价值而导致的符号行为。
”同时,该书将“符号互动”与传播相结合,认为传播是一个复杂的互动,人们对环境的理解和感知依赖于传播。
这种定义打破了传播形式的分裂,要求关注媒介在构建受众现实生活中的呈现,关注对话与共享。
除此之外,“象征互动论”还有一些方法论的启示。
要研究互动就要关注同一时空内,互动双方做出的反应,这就要求打破线性效果模式。
当然,观察不失为恰当的方法,这也使“象征互动理论”成为质化研究的传统之一。
但在布鲁默的传播研究中并没有量化与质化的绝对区分,布鲁默一再强调使用某种研究方法的重点是要考虑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的适应性。
参考资料[1]沃尔夫,马乐绿.布鲁默的“象征互动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7).[2]黄晓京.符号互动理论——库利、米德、布鲁默[j].国外社会科学,1984(12).[3]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5]瓦尔纳,孙汇琪.象征互动论简介[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5(7).[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7]苏国勋,刘晓枫.社会理论的诸理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8]沃野.评两种符号互动主义的方法论[j].学术研究,2000(2).[10]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篇二:象征性互动理论】第五讲象征性互动理论与人内传播我们无可避免跟自己保持陌生,我们不明白自己,我们搞不清楚自己,我们的永恒判词是:“离每个人最远的,就是他自己。
现实的社会互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它就像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演绎着精彩的人生故事。
社会互动可以发生在很多地方,比如学校、家庭、社区等。
在学校里,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参加各种活动。
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当有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会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在课堂上,我们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家里,我们和家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社会互动。
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聊天、看电视、做家务。
我们会向他们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爸爸妈妈也会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我们关爱和照顾。
在家庭中,我们学会了尊重长辈、关心他人、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
在社区里,我们可以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他人服务。
比如,我们可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
我们也可以参加环保活动,清理垃圾,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了解社会的不同方面,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互动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爱。
当我们帮助他人时,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当我们得到他人的帮助时,我们会心存感激,更加珍惜这份情谊。
在社会互动中,我们学会了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尊重他人。
这些都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不善于进行社会互动。
他们可能比较内向、害羞,不敢主动与他人交流。
或者他们可能比较自私、冷漠,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愿意帮助他人。
这样的人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很单调和乏味。
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互动,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我们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 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 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文化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 文化是以象征符来作为表现的继承性的观 念体系,并通过形成文化秩序反过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 (2)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3、意义交换作为互动性传播活动,在社会 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库利: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 米德: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纽带 4、意义互动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它既是社 会关系形成的纽带,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关 系。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 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的过程。又称为意义互动或者符号互动.
1、象征性社会互动是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 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 -----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 才能成立,才能产生社会互动的效应。 2、意义交换的前提是交换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 意义空间 A
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的象征行为 1、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 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爱情
象征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通过这种 能力,人类能够发现宇宙和社会万事万物间 的象征关系,从个别事物、具体事物中解放 出来。利用人类创造的象征符体系,保存和 传达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协调和控制社会行 为,创造和继承社会文化。象征符是推动人 类社会进化、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机制。
2、象征互动理论 米德、布鲁默、特纳等 象征互动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 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作是一个积极 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 化的一种能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 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 具有重要意义。
象征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 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 个基本前提: (1)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