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数量比较:日语 中固有词较多, 中文中汉字作为 基础词汇,外来 词较少
语义比较:日语 中固有词与汉字 词之间存在差异, 中文中汉字的意 义相对稳定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来源 中日词汇的相似度比较 中日词汇的不同点分析 日语中汉字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汉字词: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词,与中文相似或相同 借用词:日语中有些词汇是从中文借用过来的,与中文完全相同 语义相同:日语和中文中有些词汇虽然书写不同,但语义相同或相近 文化交流:日语和中文之间的词汇共同点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
历史
特点:汉字是 表意文字,通 过字形表达意
义
结构:汉字由 笔画组成,笔 画之间有一定 的结构和比例
书写:汉字书 写讲究笔顺和 间架结构,具
有艺术性
日语使用假名和汉字,汉字传入日本后发展成假名 中文使用汉字,汉字具有表意功能 日语假名是音节文字,汉字是语素文字 中文汉字数量庞大,日语假名数量较少
汉字:日语和中文都使用汉字作为书写系统。
日语中存在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 中文则没有
语序基本一致:主语+谓语+宾语 存在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如过去时、进行时等 句子成分复杂度相似:如并列句、复合句等 词汇分类和功能相似: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固有词:日语中 原有的词汇,与 中文词汇差异较 大
外来词:日语中 通过汉字传入或 借鉴其他语言的 词汇,与中文词 汇存在一定相似 性
教育政策:日本针对日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中国针对中文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语言创新:日语中的外来词和网络流行语,中文中的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语言创新:日语和中文都在不断吸收外来词汇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语言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日语和中文的语言形式和表达 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例如网络流行语和社交媒体的语言表达。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对应关系研究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对应关系研究日语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
其中日语音读汉字是根据中国古代汉音、吴音、唐音以及宋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
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由于时代变迁,古汉语随着朝代更迭,加之对其进行多次改革,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语汉字发音与‘汉音’、‘吴音’等等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汉字的发音变得更加复杂。
虽说如此,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从拨音、长音一、韵母以“n”结尾的汉字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关系现代汉语中以韵母“n”结尾的汉字,在日语音读词中有拨音。
拨音发生在「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五段之上。
如:管(gua n)、版(ba n)、段(dua n)日语分别读为「かん」、「はん」、「だん」因(yi n)、銀(yi n)、民(mi n)日语分别读为「いん」、「ぎん」、「みん」運(yu n)、軍(ju n)、君(ju n)日语分别读为「うん」、「ぐん」、「くん」県(xia n)、善(sha n)、年(nia n)日语分别读为「けん」、「ぜん」、「ねん」本(be n)、音(yi n)、損(su n)日语分别读为「ほん」、「おん」、「そん」只有像“肯(ke n)”等极少数汉字的日语读法「こう」例外。
含有“ian”、“uan”等韵母的汉字,其读音大多为「え」段的拨音。
如:鉛(qian)、炎(yan)、塩(yan)、延(yan)、沿(yan)、演(yan)、煙(yan),其日语都读「えん」顕(xian)、賢(xian)、件(jian)、券(quan)、権(quan)、健(jian)、研(yan)其日语都读「けん」面(mian)、免(mian)、棉(mian)、綿(mian)其日语都读「めん」偏(pian)、変(bian)、編(bian)、片(pian)、篇(pian)、遍(bian)、辺(bian)其日语都读「へん」便(bian)、弁(bian)其日语都读「べん」縁(yuan)、園(yuan)、苑(yuan)、援(yuan)、媛(yuan)、宛(wan) 其日语都读「えん」源(yuan)、元(yuan)、原(yuan) 其日语都读「げん」船(chuan)、選(xuan)、専(zhuan)、川(chuan)、宣(xuan)、泉(quan) 其日语都读「せん」但也有少量汉字读音比较例外,如:院(yuan)、員(yuan) 其日语都读「いん」二、汉语韵母尾音与日语音读长音的关系。
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
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从我在新天空学习日语的经历来说,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
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
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
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
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
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
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
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
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
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
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
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
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
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语文字与中国汉字的关系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
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
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
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
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
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读"的念法。
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
简述中日汉字的关联
虽然 汉字传 到 E l 本 之后经过 了数 次演变 , 但仍与汉字 保持相 同含
义 的漠字还是居大 多数 ,如 :头/ 顽 、花, 花、红叶, 红蕖、热爱/ 熟爱、 优胜 / 便腾 、积极, 稹 棰、机械, 横械 、 自动/ 自勤 、夜 间, 夜 同、工 场, 工 埸 、排气 } 氖 、空 气/ 空 氖 、目的/ 目的、道路/ 道路 、作 文, 作 文 、会
点在 于二 者的 区别 。
一
稽。
三 、独 创 的 汉 字
例如 :日语 r 过j ,由一个 “ 十”和一个 “ L”组成 ,很形象 的
表达 了 “ 十字路 口”的含义 ;r 烟J 这个 词由一个 “ 火 ”和一个 “ 田” 组成 , 是 “ 旱地” 的意 思 ;E l语 r 咔j 一 词 ,表示 “ 山坡的最高处 ”
的意思 。
以上是 笔者对 E l 本 螽漠字和 中国汉字 关系所做 的几 点论述 。 我们 知道 , 任何一种语 言都有其独特 的文化背景和丰 富的民俗 内涵 , 在学
习E l 语 的过程 中,首 要学会按 照 日语的语言 习惯 进行 思维 ,在充分
利用汉语 与 日语的 渊源关系学 习 母 语 的同时 , 也要注意那些貌 似神离
22 2
中国电子商务 . . 2 0 1 3・ 0 2
习”的意思 ,可见 日本 人都不爱学 习 ,用汉字勉 强来表达 自己的学习
一
词 ;日 语 中r 大丈 夫 j 一词并不 表达我们头脑_ 中闪现 的大丈夫形 象 ,
而是 “ 没关 系 、不要紧 ”的意 思’ ,我们可 以会话 r A : 体 大丈 夫 寸
加 ?B : 大丈夫 寸。 J ,翻译 过来是 “ A : 身体没事 吧?B : 身体不要 紧”
日语汉字音读和汉语发音的关系
长音和“お”段的长音。
呢,通过对比韩语的“肯定”发音之后,才知道“肯”在
例:一 ( いち ):一番 ( いちばん ) 六 ( ろく ):六 韩语里也是后鼻音,这就说明汉语的“肯”在古代是后鼻
番 ( ろくばん )
音的,只不过在现代汉语里演变成了前鼻音。
十 ( じゅう ):十番 ( じゅうばん ) 計 ( けい ):計
“汉音”,把唐朝以后明清时期的发音叫做“唐音”。例如 い )、 彭 ( ほ う )、 更 ( こ う )、 中 ( ち ゅ う )、 恭 ( き ょ
“明”这个汉字就有吴音、汉音、唐音三个音读,分别为 う ) 高 ( こう ) 陶 ( とう )
“みょう”、“めい”、“みん”。据统计,日语词汇里汉字词
週 ( しゅう )、頭 ( とう )
来读的。但是有的汉字的音读还不止一个,因为不同时期 汉语的对应规则如下:汉语拼音中韵母以 ang,ing,eng,
传入日本的发音的缘故,我们把秦汉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 ong,ao,ou 等结尾的汉字,在日语中发音一般为长音。
发音叫做“吴音”,把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发音叫做
例: 張 ( ち ょ う )、 江 ( こ う )、 寧 ( ね い )、 零 ( れ
例:安全 ( あんぜん )、品質 ( ひんしつ )、真価 ( し
例:阿 ( あ ):阿片 ( あへん ) 基 ( き ):基礎 ( きそ ) んか )
古 ( こ ):古代 ( こだい ) 多 ( た ):多分 ( たぶん )
人間 ( にんげん )、運転 ( うんてん )、散歩 ( さんぽ )
但是,汉语里 a,i,u,o 等单韵母结尾的很多汉字
汉 语 拼 音 中 以“an,in,en,ian,uan” 等 前 鼻 音 结
简述汉语的“给” 与日语的“授受动词”之关系
简述汉语的“给” 与日语的“授受动词”之关系【摘要】日语里表示授受的动词有很多,最基础的至少有三种——「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但翻译成汉语时,都译成“给”。
同一句带有“给”的汉语句子,翻译成日语有多种说法,中国人往往会不知所措。
所以,了解、掌握日语的“授受动词”与汉语的“给”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给;「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0 前言每年讲授日语语法课,当讲到「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的异同时,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因为了解、掌握它们的用法确实很难,翻译成汉语都是“给”的意思。
通过大量收集材料,阅读、拣选,关于「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与汉语的“给”的关系,在脑海中脉络越来越清晰,便有了写一篇论文,简述其常用规则的想法。
日语把「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叫做授受动词,其中的「あげる」表示“授”,「くれる」「もらう」表示“受”,而汉语里“授”与“受”都是“给”,区别在“给”的宾语部分——“授”是“授予”,常常是“给别人”“,“受”是“接受”,常常是“给自己”。
那么汉语的“给”翻译成日语时,却不能简单地翻译成「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
下面对“给”与「くれる」「あげる」「もらう」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1 “给”的意思《现代汉语大辞典》对“给”的解释如下:1)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
如:妈妈是给我快乐最多的人。
2)被。
表示被动。
如:道路给堵住了,过不去。
3)为,替。
引进动作的承受者。
如:我开二十年车了,可尽是给别人开了。
4)跟,向。
引进动作的对象。
如:我照实给他说了。
5)让、使、叫。
表示容许或致使。
如:鲁迅《狗·猫·鼠》:“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取来给躺在一个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
”6)用于动词前,表示加强被动或处置等语气。
①如:巴金《再论说真话》:“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
”②如:鲁光《中国姑娘》:“兴许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炽热的火焰,把伤心的泪水给烧干了吧!”以上的“给”翻译成日语的话,1)的“给”,可以译成授受动词「くれる」;2)的“给”可以译成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3)的“给”可以译成补助动词「てあげる」;4)的“给”可以译成介词「に」;5)的“给”可以译成使役动词「せる」「させる」;6)的“给”可以不翻译。
用日语表达中国谚语
中日谚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分成两种:1、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文。
如:“百闻不如一见”----「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2、中日两国的谚语各不相同,但其含义相同。
如:“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对第一类不必做任何解释,而对第二类,则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说明。
还有一些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谚语,但它有特别之处,也适当地进行介绍。
第一类:0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02、“光阴似箭”----「光陰矢の如し」03、“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04、“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05、“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0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07、“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08、“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親の恩」09、“知子莫若父”----「子を知ること父に如くはなく」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11、“条条道路通罗马”----「総ての道はローマに通ず」12、“脍炙人口”----「人口に膾炙する」13、“笑里藏刀”----「笑中に刀あり」1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門の虎、後門の狼」1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の道も一歩より起こる」16、“一贫如洗”----「赤貧洗うが如し」17、“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者の覆るは後車の戒め」18、“有备无患”----「備えあれば憂いなし」19、“隔岸观火”----「対岸の火災」「川向いの火事」2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れる水は腐らぬ」21、“快马加鞭”----「駆け馬に鞭」22、“恩将仇报”----「恩を仇で返す」23、“子女不知父母心”----「親の心子知らず」24、“照猫画虎”----「猫を真似て虎を描く」25、“一丘之貉”----「一つ穴の狢」26、“放虎归山”----「虎を野に放つ」27、“遂二兔者不得其一”(鸡飞蛋打)--「二兎を追う者は、一兎をも得ず」28、“画饼充饥”----「絵に描いた餅」29、“雨后春笋”----「雨後の筍」30、“一箭双雕”----「一石二鳥」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の争い、漁夫の利となる」32、“一将功成万古枯”----「一将功成りて万骨枯る」33、“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言うは易く、行うは難し」34、“以毒攻毒”----「毒を以って毒を制す」35、“为国捐躯”----「国の為に命を捨てる」36、“无计可施”----「施すすべがない」「もはや策の施しようがない」37、“光是嘴上说漂亮话(只说不练)”----「口先だけ綺麗なことを言う」38、“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言うは易く,行うは難し」第二类:01、“垂头丧气”----「青菜に塩」02、“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03、“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04、“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05、“马后炮”------「後の祭り」“事后搞庆祝活动”06、“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言えども遠からず」[解释]:「当たる」是“说准了”,它的否定是「当たらず」;「とも言えども」是“虽然说是”;「遠からず」是“远”的否定,这是古语说法,和「遠くない」相同。
日语与中文的关系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
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
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
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
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
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
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
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
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读”的念法。
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
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
为引入、翻译西方的文物制度及大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书籍,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又或者对古老的汉语词汇赋予新义,如“革命”“文化”等等。
日语促音与汉语入声的关系
日语促音与汉语入声的关系摘要: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曾在各个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便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有所交流,日本在各方面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可以说汉语对日语文字和语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对比日语长音和促音与汉语入声的特点,进而探讨两国语言发音体系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长音;促音;入声;关联一、古代汉语的入声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其声短促,一发即收。
音韵学根据韵尾不同,把古韵分为三类,即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指的是没有韵尾的韵和以元音结尾的韵。
阳声韵指的是以鼻音[m][n]等结尾的韵。
入声韵则是指以[p][t][k]结尾的韵。
如今在现代汉语中只有粤语、客家方言以及部分闽南方言中保留有这些古汉语的音韵。
在中古汉语音韵体系中的入声韵分别为p尾、t尾和k尾。
二、日语的特殊音节日语的语音体系中有几个特殊音,即长音、促音、拗音、拨音,它们有着日语固有语音所不具备的发音特点。
这四种语音在日语固有体系中原本并不存在,它们都是在古汉语音韵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日语的促音是入声韵进入日语后慢慢演变而成的。
上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就已经传入日本,不过当时对入声韵的处理就是简单截取,即以不表记的方式吸收。
到中古汉语时期,传入日本的入声韵的韵尾才出现了各种表记形式。
古代汉语入声韵的发音非常类似于日语的促音,且促音又是在对译入声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点看,古汉语的入声韵对日语促音影响重大。
中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尾在日语体系中得以体现,促进了日语促音的形成。
受古代汉语音韵影响而形成的现代日语音节有以下六种:1.由单一元音构成的音节,即V结构。
例如日语的五个元音「ア、イ、ウ、エ、オ」。
2.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音节,即CV结构。
例如五十音图除元音外的各行。
3.由两个辅音和一个元音构成的音节。
例如拗音音节。
4.由长音构成的独立音节。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作者:王和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9期摘 ;要: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关键词:日语;汉语;汉字;语言特性作者简介:王和平(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2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
日语如果想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要借助助词,而汉语则不需要。
其次句子结构就不同,汉语是:主+谓+宾。
日语则是:主+宾+谓。
但是他们还有一定的联系。
一从如何确定不同语言是否同属一个语系,在语言学里一般是通过辨别各语言中数字读音相似与否来确定的。
在当今世界语言中还没有发现与日语数字训读音相似的数字读音,即使与日语相近的朝鲜语、阿伊努族语的数字读音与日语亦不相似,因此在世界语言中,日语可称得上是孤立的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肯尼恩。
卡兹纳在他著述的《世界的语言》一书中将日语列为独立语系,中国学者黄长著则将它列在“系属不明的语言”许多人尤其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日语的这种孤立性,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它的所属语系来。
于是有人把日语同太平洋诸岛语言相比较,也有人把它与南美语言比较,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在能明确证明和日语同系的只有冲绳话,过去日本本上听不懂冲绳话,所以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1年)还将它视为外国语言,称作“琉球语”。
所以与其说冲绳话与日语同系,不如说是日语的一种方言。
从日语的语法结构来看,为主——宾——动型结构,且属粘着型语言,辅音系统很简单,有元音和谐现象,这与朝鲜语相似,也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特征,由此推断可能和阿尔泰语系相连结。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将证明日本人祖先的一支来自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经库页鸟、北海道或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本土。
中文与日语的关系
すごい
→
すげい
これはなんである?
である しかし → →
→
なんだこりゃ?
です、ます で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けど → とっても/すごく
非常に/極めて 少し/多少 →
ちょっと
ということ
→
って
6. 敬语:尊敬语,郑重语,自谦语
尊敬语是为了尊敬对方或者话题人物而使用的描述对方或者话题人物的行为的语 言。 自谦语是用自谦的语言描述自己和自己一方的行为动作,用来表示对对方和话题 人物的尊敬。
①読んだ(已经完成)对应的英语为‚he has read‛
②読んでいた(尚未完成)‚読んでいた‛对应的英语为 ‚he was reading‛(可以这么理 解,但不完全是这样。这个更像西班牙语或法语的过去未完成时。) (2)非过去时:(即不带时态标记‚た‛) ①読む(将要进行/反复恒常的动作)对应的英语为‚he is going to read /he reads‛ ②読んでいる(正在进行)对应的英语为‚he is reading‛
どうも
↑
↑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どうも。
ありがとう。
7. 男女、老少不同称呼
ちゃん(chan)[男女通用]
对小孩子或者比较亲密的人的称呼 或者是小时候叫人的称呼 例如小时候叫奶奶 叫おばあちゃん 长大了习惯上不会改变 多数还是用在孩子或者亲密的人上
さん(san) [男女通用] 表示尊敬 一般平辈的人都能用 用的最多的称呼 基本都能用 适用范围是最大的 くん(君) (kun)[男女通用] 大约等于是同学的意思 还有用在 地位或者说是辈份 比较高的人对较低的人 表 示尊敬的称呼 用在男性身上比较多 是能对平辈和晚辈用 不能对长辈用!
「べし」的语义内涵及其与汉字表现之关系探讨——以“可”“容”“合”为线索
「べし」的语义内涵及其与汉字表现之关系探讨——以“可”“容”“合”为线索摘要:在现代日语里,「べし」作为日语古语的残留表达方式,常出现于谚语、惯用语等固定表达中,也是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最高等级N1要求掌握的重点语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掌握「べし」语义,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准确地使用,本文对其在现代日语中的语义展开了考察,并进一步追溯其语义中受到汉字“可”“容”“合”含义影响的部分。
关键词:「べし」;“可”;“容”;“合”一、现代日语中「べし」使用语义考略「べし」是日语古语残留表达方式,在现代日语里,「べし」及其活用变形常常出现于谚语、惯用语等固用表达方式中。
笔者通过对现代日语中较为权威的词典《广辞苑》、《新明解国语辞典》、《大辞林》等中「べし」的释义的调查,其现代日语中的语义可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1、表示当然之意“应该、必须、必然”。
2、表示确信推量之意:①基于说话者经验的主观推理,理应如此,理所应当会出现的结果“必定将会、必定将是”。
②基于客观现实样态的推测“很可能会…”3、表示具有义务之意的“应该、必须”。
4、表示具有许可、命令之意的“必须、允许”。
或(用否定形式)表示禁止之意的“不许、不准”。
5、表示具有现实可行性“能够…、可以…”。
6、表示匹配、与某程度相符合之意的“适合、值得”。
7、表示说话者意志、决心、目的之意的“为了做…,打算做…”8、表示合乎事宜、妥当性、劝诱之意的“适当、恰当”二、汉字“可”“容”“合”对「べし」语义的影响考略著名日本语学家山田孝雄,在汉文训读对现代日语语法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中,著有「漢文の訓読によりて傳えられたる語法」,书里指出可训读为「べし」的汉字有“可”“当”“应”“须”“容”“宜”“合”等。
其中,如“当”和“应”需要先训读为「まさに」,“须”需要先训读为「すべからく」,“宜”需要先训读为「よろしく」,然后,再训读为「べし」。
这些需要训读两次的字,在意义上与「べし」一般常用语义稍有不同,因此需要先使用较为合适的词将其中副词性的语义训读出来,再训读为「べし」。
中日同形异义词举例
中日同形异义词举例一、词汇意义不同1.家族:在中文中,“家族”通常指的是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团体,而在日语中,“家族”则更偏向于指一个家庭,包括父母和子女等。
2.怪我:在中文中,“怪我”通常表示“怪我不好”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怪我”则表示“受伤”的意思。
二、词性不同1.汽车:在中文中,“汽车”是名词,而在日语中,“汽车”是动词,表示驾驶汽车的意思。
三、表达方式不同1.丈夫:在中文中,“丈夫”是指已婚男子的配偶,而在日语中,“丈夫”则表示结实、健壮的意思。
2.障子:在中文中,“障子”通常表示屏障、障碍物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障子”则表示推拉门、滑动门的意思。
四、文化背景不同1.茶道:在中文中,“茶道”是指一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而在日语中,“茶道”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仪式活动。
2.切手:在中文中,“切手”通常表示割破手的意思,而在日语中,“切手”则表示邮票的意思。
五、语言习惯不同1.病院:在中文中,“病院”通常是指医院的意思,而在日语中,“病院”则是指诊所以及小型医疗机构的意思。
2.风邪:在中文中,“风邪”通常表示感冒的意思,而在日语中,“风邪”则表示伤风、感冒的意思。
六、历史背景不同1.武士:在中文中,“武士”通常是指日本的武士阶层,而在日语中,“武士”则表示武艺高强的人。
2.浪人:在中文中,“浪人”通常是指流浪者或者无业游民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浪人”则表示没有考上武家的科举考试的人。
七、使用频率不同1.学生:在中文中,“学生”是常用的词汇之一,使用频率较高,而在日语中,“学生”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2.先生:在中文中,“先生”通常用来称呼老师或者有学问的人,而在日语中,“先生”则用来称呼医生或者律师等职业的人。
八、社会现象不同1.美容院:在中文中,“美容院”通常是指提供美容服务的机构,而在日语中,“美容院”则是指提供美发服务的机构。
2.株主权者:在中文中,“株主权者”通常是指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人员,而在日语中,“株主权者”则是指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
汉字和日语的关系
練習 一
うてん あまぐ
しぐれ あめあがり
つゆ
とらまえる とらえる じょうば
のりおり のりば
のっとる くるま
くちぐるま しゃりょう
二
読み方 平仮名 運動会 練習
三 (1)から と (3)へ と (5)に (7)に (9)に
(2)を と (4)で に (6)だけ (8)を と (10)へ
四 1.日本語の文章は、普通、漢字と仮名で書かれ
§日本政府于1946年进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规定了一些汉字 作为使用的范围,共有1850个,这叫做“当用汉字”。当 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这1850个之外的 汉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记。
§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 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 致上的标准”。
日语与汉语的关系
*日本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岛屿上,与大陆的 来往比较困难,所以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只 有语言没有文字。
*这个时期形成和使用的语言称之谓“和语”。
→和语,日本传统的语言。
*在5世纪前后,开始有汉字由中国传入,日 本宫廷女倌将这些汉字改进,创造出日语 的假名,来表示和语的发音。
*日语的每一个假名有两种形式,即“平假 名”和“片假名”。在当时,平假名的书 写是草书,片假名类似楷书。
ている。 2.漢字で書いてみると、それぞれが一つの言葉
であることが見た時にすぐ分かる。 3.私は高校時代の先生に手紙を書いた。 4.家から学校まで自転車で半時間ぐらい行くこ
とができる。
5.あの人は朝寝坊をして、試験の時に遅刻した ことがある。
6.今の学生はよくMP3を聞くが、テープレコー ダーはあまり聞かない。
日语教学中正确处理日汉双语关系的思考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日语教学中正确处理 日汉双语关系的思考
赵 书文 ( 沈 阳工程 学 院 公 共外 语教 学部 大 学外语 第 四教研 室 , 辽宁 沈阳 1 1 0 1 3 6 )
、
是很 明显的 但对成年人来说这种干扰表现得特别 明显 和突出 成年 人想要学地道的外语必须摆脱母语 的干扰 . 从母语 的根深 蒂固的影 像 中解脱出来 。 为了排 除上述汉语 的干扰现象 . 目前语言学家和教学法 家一致 认 为: “ 通过对两种语 言的对 比、 分析 找出两种语言 的区别 . 指 出学生 学 习外语 的难点 和特 点 . 从而使 H 语 教学具有 明确 的 目的性 、 预见性 和 针对性” . 这 种方法最佳 根据 日汉对 比 . 可将 日语语言材 料分成三类 . 将 其学习方法 归纳 如下 : A) 转移 日、 汉语相 同部分 到 日语学 习上去 。 B) 指导学生 区别 日、 汉语相似部分 , 排除母语 干扰 。 c ) 重新学 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部分和 H语所独有 的部分 但这并不是要在课堂上进行着两种语言的对 比分析 . 更不应要求 学生 这样做 . 以免过多侵 占学生从事 H语 语言实践 活动的时间 . 给学 生学 习语言技能带来不利 最后 , 对待汉语既要利用又要控制。 这 种方 法 . 是针对 翻译 法只讲利用 , 不讲控制 ; 直接 法只讲控制 , 不讲利用 的弊端提 出来的 1 ) 在利用方面要兼控制 ( 1 ) 对学生可采用翻译方法的情况必须是非属于非用翻译法不能 免除学生对 日 语的词 、 成语 、 句子等的费解 或不确切现象 的。好处是 : ①可省时间 ; ②可免除误解。但又须控 制 , 即除此种情况外 , 均不可采 用 翻译法 。以免使学生养成翻译习惯。 ( 2 ) 有 些词 、 句 虽然用 非翻译手 段讲解 . 但 不知学 生理解 是否确 切 。此 时作为检查手段 . 教师可以利用翻译法 , 进行控制性地利用 。 ( 3 ) 讲解部分与汉语相似的语法概念 、 规则时 . 为区分两种语言结 构. 预 防汉 语 干 扰 . 可 采 用 有 限 度 的 控 制性 的 翻译 练 习 。 汉语对 日语学习不利的一面要控制。 马克思说 : “ 只有他 能够不必 在 l f , 里把外 国语言翻译成本国语 言 . 当他 能够 忘掉本 国语言来运用新 语言 的时候 , 他才算领会 了新语 言的精神 , 才算运 用 自如。” ( 《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 第八卷 , 第1 2 1 页. 人 民出版社 1 9 6 1 版) 这句话告诉我们 学会- -1 9新的外语要达到运用 自如的程度必 须排 除 l f , 译. 也就是下面 要讲到 的。 2 ) 其次 . 还要采用“ 排除” 手段 即在教 学过程 中当学生 理解 了所学 日语 的新语言材料后 就不 再 利用翻译 . 而是多进行有力排除一 l f , 译 的外语 言语 实践活动。基础 日语 教学 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不借助翻译用 日 语直接进行交际 的能力 。 这是 个非常复杂的一 l f , 理 活动 . 这个心理活动有两种 : 一是 翻译 过程 , 二是 非翻译过程 在有些学 生身上 翻译过程强于非 翻译过程 . 有 的则是非 翻译过程强于翻译 过程 比如他们转述 、 作 文时都先想好汉语 , 后心译 成 H语 . 甚至有的学生在 准备 日 语 口试时写汉 日 昆 合 的叙 述提要。凡 是离不开翻译的学生一般来说 日语学得都吃力 表 现出的现象是 : 活 动能力差 、 语速慢 、 停 顿多、 汉语式 的 日语较多 。在有些 学生身上非翻 译过程强于翻译过程 他们 能很快地排除汉语 的媒介作 用 , 使 日语与 客观事物建立 直接的联系 按 这种过程学 习的效果一般来说 都 比较 好。 表现 出的现象是 : ��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表现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日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文化传达方面的差异,探讨中日语言表现特点的异同。
一、词汇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词汇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词汇表现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
中文源于汉字文化,对于形象的描绘更加注重意象的传达,而日语则更注重细节的表达。
2. 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中文词汇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形象性和象征性上。
中文词汇经常通过运用比喻、拟声、拟态等手法,增强意象表达,使文章更有情感共鸣。
例如,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一个人眼界狭窄,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事物。
3. 日语词汇的表现特点与中文不同,日语中的词汇表现更加注重细节和客观性。
日语通过丰富的动词形态变化、助词和词缀的运用,表达出更加准确的细微差别。
例如,日语中有多个词来表示颜色的不同层次,如红色可以表达为“赤い”、“朱色”、“红色”等。
二、语法表现特点对比1. 影响语法表现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表现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语法相对简单,注重语序和词组的搭配,而日语的语法结构复杂,注重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2. 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中文语法的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语序和词性的灵活运用上。
中文的语序自由而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化,以达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中文中还有一些独特的句式,如“一边...一边...”、“既...又...”等。
3. 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相比之下,日语语法的表现特点更加依赖于词尾变化和助词的使用。
日语中的动词变位、名词格、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的变化等都对语义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变化词尾,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态度、语气和语境。
三、文化传达特点对比1. 影响文化传达的因素中日两种语言的文化传达特点也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
中文注重人际关系、礼貌和尊重,而日语则注重团体意识、细节和文化共享。
日文翻译成中文
日文翻译成中文概述日文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语言,对于处于日本本土的人们来说是母语,对于海外学习日语的人们来说则是外语。
因此,将日文翻译成中文是一项挑战,需要注意语言结构、文化差异以及特有的语法规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进行日文到中文的翻译。
1. 语言结构差异1.1 词序日语和中文的词序有很大的不同。
在日语中,一般是主语+动词+宾语的顺序,而在中文中则是主语+宾语+动词的顺序。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词序的调整,以确保句子的通顺和准确。
1.2 动词形态日语中,动词的形态丰富多样,包括过去时、将来时、否定形式等等。
而中文则相对简单,一般只有一种形态。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合适的动词形态。
1.3 语法规则日语和中文的语法规则也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在日语中,动词的时态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后缀来表达,而在中文中则通过上下文来区分。
此外,日语中存在主谓一致和助词等语法现象,需要特别留意和处理。
2. 文化差异在进行日文到中文的翻译时,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
日本和中国拥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这些因素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文化差异:2.1 敬语在日语中,敬语非常重要,用于表示对长者、上级或陌生人的尊敬。
而在中文中,则没有像日语中那么多的敬语表达。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选择适当的称呼和敬语。
2.2 口语表达日语的口语表达方式与中文也有所不同。
例如,日语中使用较多的缩略语和省略句,而中文则相对正式一些。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适当调整口语表达,以确保翻译的自然流畅。
2.3 慣用表現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慣用表現,是一些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在翻译时需要特别留意这些表达方式,以免造成翻译的生硬和不自然。
3. 翻译技巧3.1 词汇对应在进行日文到中文的翻译时,需要将日语的单词对应到中文。
有些单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可以直接翻译;而有些单词则需要通过理解其含义和上下文,选择合适的中文词汇进行翻译。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
日语和汉语的关系王和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但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联系。
关键词:日语;汉语;汉字;语言特性作者简介:王和平(1963-),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169-02日文和汉语不属于一个语系,日语属于粘着语,而汉语属于独立语。
日语如果想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要借助助词,而汉语则不需要。
其次句子结构就不同,汉语是:主+谓+宾。
日语则是:主+宾+谓。
但是他们还有一定的联系。
一从如何确定不同语言是否同属一个语系,在语言学里一般是通过辨别各语言中数字读音相似与否来确定的。
在当今世界语言中还没有发现与日语数字训读音相似的数字读音,即使与日语相近的朝鲜语、阿伊努族语的数字读音与日语亦不相似,因此在世界语言中,日语可称得上是孤立的语言。
美国语言学家肯尼恩。
卡兹纳在他著述的《世界的语言》一书中将日语列为独立语系,中国学者黄长著则将它列在“系属不明的语言”许多人尤其是日本学者不满于日语的这种孤立性,千方百计地想找出它的所属语系来。
于是有人把日语同太平洋诸岛语言相比较,也有人把它与南美语言比较,但都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现在能明确证明和日语同系的只有冲绳话,过去日本本上听不懂冲绳话,所以直到明治时代(1868~1911年)还将它视为外国语言,称作“琉球语”。
所以与其说冲绳话与日语同系,不如说是日语的一种方言。
从日语的语法结构来看,为主——宾——动型结构,且属粘着型语言,辅音系统很简单,有元音和谐现象,这与朝鲜语相似,也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特征,由此推断可能和阿尔泰语系相连结。
如果这个推论成立的话,将证明日本人祖先的一支来自亚洲北部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平原,经库页鸟、北海道或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进入日本本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之隔,日语与汉语的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人
学习日语比学任何一门外语都觉得容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日语有汉字,让中国人感到熟悉亲切.然而,日语毕竟是日语,日语让中国
人感到易学的同时,也感到有很多难以掌握的地方,比如汉字的变异、假名的难写,语法的谓语后置等等.
日本的语言是古来自有的。
只是最初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罢了。
至於它的起源,有阿尔泰起源说、高句丽语同源说、朝鲜语同源说、混合言语说等。
不过,就文字而言,汉文对日文的影响确实可谓是至关紧要的。
公元1世纪左右,汉语就应该对日语发生影响了。
九州福冈县出土的“汉委奴国王印”即为一例证。
又据《古事记》应仁天皇条记载,其时百济学者王仁携“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赴日,可以推断汉文、汉语真正的大量传入日本和使用是在公元4、5世纪。
然则,汉文、汉语最初主要为一部分识字阶层所习用,大部分日本人仍惯用日本原本的语言。
及至后来中国文化制度和思想学说的传入以及佛教的普及,汉语才逐渐深入融合到一般人所使用的日本语中去。
而后来更是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使日语有了完整的表记体系。
就读音方面而言,既然当初有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入日本,自然也同时将这些词汇的读音同时带入,故至今日文汉字词语仍有所谓“音读”的念法。
只是中日两国各自语言音韵流变,如今差别已经很大。
不过对汉语古音保留得比较多的一部分南方方言中,仍有一些与日语读音相近的词汇。
日语中的汉字最少有三种读音,多的有十几种,音读(就是模仿古汉语的发音)有基本的唐音,汉音,有的还有唐宋音,训读有至少一种(训读就是日本人自己加上的,例如日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看见海叫做umi,有了汉字,日本人发现汉字的海跟他们所说的umi是一种东西,就把海读作umi,这就是训读了)。
而近代以来,日语又对现代汉语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在学习西方、实行近代化方面,一直走在东亚各国前列。
为引入、翻译西方的文物制度及大量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书籍,创造了大量汉语词汇,如“电信”“铁道”“政党”“主义”“哲学”等等,又或者对古老的汉语词汇赋予新义,如“革命”“文化”等等。
而清末民初,日本是我国借鉴学习的重要范本。
现代汉语词汇之扩大,不可不说有日本人的功劳。
日本在绳文时代是没有文字的。
到了飞鸟平安时代(公元600年左右),受到隋唐文化的影响,借用汉字的某些偏旁或者汉字,日本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很多日语单词的读音也是由当时传入日本的汉语单词的发音演
化来的。
例如“椅子”这个词,日语发音是“いす”(i su),据考证和宋代“椅子”的发音相似。
经过几百年的变化,很多词语的发音发生了改变。
大部分日语的单词都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
音读的发音一般类似于汉语的读音,训读则是日本人自己形成的读音。
例如
“大和”这个词,音读是“tai wa”,有一点点像汉语;训读是“yamato”(玩过星际的都知道)。
以上是汉语→日语的过程,基本上是中国比日本强大的时代。
到了清末近代,日本先于中国进行了改革维新,使国家走上了富强扩张的道路。
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等各方面逐渐超过了清朝的中国。
这个时代有很多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通过日本传播到中国。
有很多新鲜的词语也由日语转换成汉语而被中国文化吸收,比如“铁道”,“政治”,“资本主义”等等(记得不全,可能有误)。
这个时候的汉语也吸收了日语的一些先进词汇,对中国的民主维新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以上是日语→汉语的过程,基本上是日本领先中国的时期。
而到了80,90年代之后,以动漫为主的日本文化风靡中国大陆,又有很多新鲜词汇融入汉语,比如“亲子”,日语是“亲子”,指父母和孩子。
还有“耽美”,完全是不加修改地照搬。
同时,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日本也越来越重视中国大陆出现的新情况,一些日语里没有的词汇也被照搬进来。
比如“和谐社会”,被翻译成“调和を取れた社会”。
还有“晩婚晩育”(ばんくんばんいく)等等。
当前的时代,汉语和日语呈现了紧密地互动,这和当前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开展的广泛交流是分不开的。
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成为了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字上,汉语和日文可以说是同根同源。
文字的一致性为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例如,地铁车票上写的“一日乘车券”,和汉语的意思完全相同,仅仅是繁简字体上的差异。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也有例外,日语中的“手纸”相当于汉语中的“信”,如果望文生义把“手纸”理解为“厕所用纸”,那就闹了笑话。
近年来,汉语也吸收了一些日语中的文化元素,从而丰富了汉语,给汉语增添了一些现代感和时髦感,很多成为了网络流行语。
比如,近期在国内很流行的“萌”,表示清纯、可爱的意思。
在日本的女仆店,一个个穿着亮丽可人的日本女孩和糖果上用片假名和文字标识的“萌”,我才知道这个字原来源自日本语。
网络语言中还有很多来源于日语的元素,例如,“御姐”指成熟的强势女性,“宅男”指每天憋在屋子里不出去,每天玩游戏、上bbs的男人,“萝莉”指可爱的小女孩,“正太”指可爱的小男孩,等等。
这些源自日本动漫的词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抹鲜活的色彩。
总之,中日两国语言文化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应该用客观与理性的眼光去审视中日语言的关系,正确对待两国与日俱增的文化和平关系,从而促进两国经济外交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