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指导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散文阅读备考1.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2023年的高考试题中。

近两年,仍然有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标卷借鉴吸收。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近年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

2.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

其他省(市)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4~5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

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居多。

学案2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谋篇布局题

学案2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谋篇布局题
对于我来说,泰山是一座神奇的山,一座屹立在照片上的山,一座存活在 文字里的山,一座反复出现在你书信里的山,一座无比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山, 一座我想要抚摸的山。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你说,山,就是人的经历,人的证明。泰山静静地屹立在这里,为了让人 类的经历也复杂一点,让人看清自己,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去体会一个含辛 茹苦的过程。然后,在某一个清晨或是黄昏,当泰山真的出现在眼前时,它已 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岱宗,而是你可以促膝谈心的朋友了。
我驾驶着吉普在高旷的青藏路上奔驰,一次次冲到火车前方,等待火车蜿蜒 着驶近,感受火车从面前不远处轰隆着经过时,脚下的地面传导到心中的轻轻震 颤,再目送它从某个山口处消失。
然后,一踩油门,开始新一轮的追赶。这样直到海拔达到5 000米以上的唐古 拉山。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当我看到铁路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强劲地延伸,火车在亮闪闪的两股铁轨上 呼啸而至时,内心的感觉远非兴奋这样的字眼可以形容。20世纪80年代刚刚走上 工作岗位时,我要去的那个地方,也就100来公里的路,现在最多两个小时就可 以抵达。但在那个时候,公路正在修筑,一行人只能牵着驮着行李与书籍的马, 翻越两座雪山,徒步三天时间。后来,我坐着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去过了很 多地方。记得在美国的高原上,在科罗拉多州的某个地方,有一天我开着汽车在 高速公路上驱驰,公路两边的金黄秋草中不断有马匹出现,草原尽头是裸露着岩 石筋骨的落基山脉,这景色自然就触发了一个旅人的思乡病,让我想起了景色相 仿的青藏高原。有一次,在公路与铁路交叉处,我们停下车来,看长长的铁路线 上,长长的一列火车在草原和积雪的山脉之间蜿蜒而过。那时,我就想,要是也 有这样一条铁路穿过青藏高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当即,我就要求朋友帮 忙退掉机票,要坐这条线上的火车,穿过落基山脉,直到美国的西部海岸。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要点提炼及题型详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要点提炼及题型详解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要点提炼及题型详解一、作用题(一)标题的作用1.常考提问方式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②标题的作用是什么?③为什么以此为标题?换成另一个标题好不好?④给文章取个合适的标题。

2.标题常见的作用①点名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②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③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④成为文章的线索和构思思路⑤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用。

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思路:①题目含义:表面义、深层义。

②题目与表现手法的关系:运用何种修辞③题目与与文章结构关系:是否起到贯穿全文线索作用。

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是否明确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⑤题目与主旨情感的关系: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⑥题目与人物命运的关系:是否暗示或揭示了人物的命运。

答题步骤:①明确标题含义:表层义、深层义。

②分析文章结构:与开头结尾的照应、文章的线索③标题与文章中心关系: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④分析效果:注意题目本身特点(比喻等修辞、特定句式等);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义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思考及兴趣。

3.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

①联系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体会深层含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

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

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

第二步,体会标题的语境义(即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和象征义等)。

第三步,联系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探究标题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模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

散文阅读专题1:整体思路分析概括

散文阅读专题1:整体思路分析概括
真正的强者是,夜深人静了就把心掏出来自己缝缝补补,完事了再塞回去,睡一觉醒来又是 信心百倍。 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
散文阅读专题 1:分析结构思路(1)
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 课题 散文阅读专题 制作 刘恩哲 时间 2016、6、8 编号 081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熟知把握散文整体结构思路技法。 2、 熟知散文思路作用。 真题试做 (2015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它几个雕 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 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 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 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 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 天看来,这种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淳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 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 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 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 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 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椽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 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 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 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 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 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 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 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 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整体阅读》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散文的整体阅读》

第四步:概括主旨 答案的不 同认识,赞美了竹子的挺拔之姿及从容优雅、风骨高洁、清简、 争先向上的精神气质,给人以生命的启发:做人要有一种高洁 风骨,要有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争先向上的生活态度。
答案
做题验证·(10~15分 钟)
1.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
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 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 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 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 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 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 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 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 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 爱竹的人,爱竹的 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 清、简,爱背后不 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 落尘俗的人格。 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 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 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 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 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 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 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 清简之趣的。
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 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 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 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 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 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 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 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 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 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 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 就是内在的支撑。

19 板块二 专题二 考题研析 任务突破一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类题

19 板块二 专题二 考题研析 任务突破一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类题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类题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即时训练
[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高低陕北石 刘成章
①陕北属于黄土高原,缘此,有些人便以为,陕北被黄土尽覆,没有什么石头。 那是天大的误会。黄土只是陕北的肉,陕北哪会没有骨?陕北,是一条刚硬的汉子!
②陕北的石头粘着牛羊踩过的黄土,遍布山川,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摔在 河谷,有的吊在悬崖,有的被树根紧勒。亿万年来,它们总是裸露在西北风中,大雷 雨、烈日的暴晒磨锐了它们的精神。它们陪伴着轩辕手植柏,它们是从莽原上长出的 人类的脊梁。
新高考Ⅰ卷
全国Ⅲ卷
题干表述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这篇随笔的最后一自然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段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 谈你的理解。(4分)(《到橘子林去》)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4分)(《我和父亲》)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类题
命题角度1
分析行文思路
结构是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 及段落的安排与段落间的关系。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地表达思想 感情的路径、脉络。高考对行文思路分析题有两种考法:一是梳理行文思路, 二是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⑥延河、洛河、无定河、窟野河和黄河,都奔流在陕北的大地上,切割着陕北的 石头。切面上,隐现出煤、石油、天然气的存在,每块石头都是一个能量团,可以成 火,可以成风,可以拱倒地狱。如果不是如此,信天游中哪会出现“千里雷声万里 闪”的句子?

2023届高考散文复习专题第01讲 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48张

2023届高考散文复习专题第01讲  整体阅读指导  课件48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文本一:废名《放猖 》 文本二: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文本一: 废名《放猖》
①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 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个火柴匣子而已。(开 篇写五猖庙,先用对比的手法,拿五猖庙与土地庙作比较,又拿与 轿子、火柴匣子作比较,四者依次对比,突出了五猖庙规模之小。) 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常把他们放出 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由写五猖庙,再写猖神,写放猖, 还是开篇点题的部分。)“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 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在 哪里“猖”了回来呢?”(这句写“猖”的意思,为了让读者明白, 又用母亲的责备孩子的话,来说明“猖”就是各处乱跑的意思。至 此,先写五猖庙,再写猖神,最后写放猖,点题有条不紊,解题层 次清晰。)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10、人称运用变化的作用
《窗子以外》2017年全国卷Ⅱ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 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6.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 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 “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2023届高考散文阅读专题
第01讲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文体知识
1、散文的定义 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 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 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 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 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 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 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强化文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

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强化文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

情发展”等表答题方向 (3)(广东卷)“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
的名词。
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过
岭》)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三、怎样答行文思路分析
题目类型 直接考查 间接考查
解答方法
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 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找线索法:先找出文章线索,再按照线索归纳梳理。散文常见的 线索有:具体事物、人物、中心事件、思想感情、时间推移、空间变 化、作者见闻等。分清了文章线索的归属类型,自然就厘清了行文思 路。
方向的名词。
梦》)
(1)(2016·北京卷)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 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有“梳理”“分析”等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间接 作答动词和“心理变 (2)(湖南卷)纵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
考查 化”“心理感受”“感 “我”的心理变化。《[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
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
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
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
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典例2 (2016·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 精解思路分析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1讲 强化整体意识 精解思路分析题》

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 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巧类
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
(2018·天津卷·T17)请赏析文
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从某 理 解 或 鉴 中画线句子。
种意义上说,“字里行间”就是指散文 赏 散 文 语 (2017·全 国 卷 Ⅱ·T5) 结 合 全
———————读文指导———————
一、明确散文文体特征与命题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散文文体特征 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 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 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 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束。对散文主旨意蕴的探究成为鉴赏散 类
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文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依据散文文体特征和高考命题点来读文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在读文时先确定散文的 类别,然后再运用各自的写作思路读文,即可把握散文的“神”,
从而便于解答各个考点。
散文阅读“4 步骤”
第一步:看类型 明确不同类型散文的相关特点。不同的文体类型表现出的手法 不同、表现的情感趣味不同。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 文和议论性散文。
二、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 综合考查形式看,散文的考查呈现如下特点: (1)选材范围。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会选取中国现当代散 文,尤其是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 鲜明民族情感和文化特色的散文作品。
(2)考查重点。散文阅读的考查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 a、分析和概括作品内容;b、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c、体会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欣赏作 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e、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 意的解读。

散文 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

散文  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2.巧用“三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02 读文示范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窗子以外 林徽因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答案 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 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 反思。
(有删改)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步骤一:厘清文脉层次,知晓散文“写什么” 一、关注标题明趋向 “窗子以外”换言之就是窗子外面的风景,这就透露出作者通过窗子观察世 界的意图。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思,皆由“窗子”而来,“窗子”是一个物象,更是 贯穿全文的线索。
第1轮 语文
第二板块 现代文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审美鉴赏阅读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01 一、怎么读——紧抓两点,巧用三步
CONTENT
02 读文示范
03 二、怎么解——一标二找三比较


04 跟踪训练
复习任务群七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第1讲 强化整体阅读,准解选择题
第①段以“话从哪里说起”一句设问开篇,写出了一种渺茫之感。
[题源对接]
此处有助于判断后面 D 项的正误。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31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练31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夏日里那一片阴凉王政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

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

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

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畏的火辣和酷热。

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芒,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

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棵树多好。

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清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土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

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

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清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出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清理掉。

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出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

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

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清理了。

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夏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

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暴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

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露在地面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散文阅读 专题一 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1)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 散文阅读 专题一 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1)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专题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1)专题一散文整体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与诗歌、小讲、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便、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

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要紧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要紧特征有:1.形散而神别散。

“形散”要紧是讲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别受时刻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别拘一格,能够叙述事件的进展,能够描写人物形象,能够托物抒情,能够发表议论,而且作者能够依照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别散”要紧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讲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不管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便,无别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别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通成一具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基本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日子感觉,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能够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略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算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媚,生动爽朗,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讲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能够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知道,才干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明白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事实上并无神奇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明白能力。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3第1讲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含答案

2020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专题13第1讲强化整体意识精解思路分析题含答案

专题十三散文阅读一、明确散文文体特征与命题点(一)散文文体特征1.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2.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3.形式特征:①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③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④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文体特征决定高考命题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在读文时先确定散文的类别,然后再运用各自的写作思路读文,即可把握散文的“神”,从而便于解答各个考点。

散文阅读“4步骤”第一步:看类型明确不同类型散文的相关特点。

不同的文体类型表现出的手法不同、表现的情感趣味不同。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的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第二步:抓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有的提供了文章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信息,与作者的情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又因为散文选材多种多样,结构摇曳多姿,情感含蓄内敛,标题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是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试题涉及文章整体结构、段落结构、段与篇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题型一般有三种:行文思路分析题、线索作用分析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不论散文结构思路怎样变化,都要围绕中心主旨行文,也就意味着在分析结构思路时应着眼散文文体特征,强化整体意识。

命题角度1分析行文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有两种考法:一是梳理行文思路;二是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掌握必备知识(一)常见结构思路1.静赏式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思路: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2.参游式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

思路: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3.象征式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

思路:物的描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4.怀念式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思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5.叙史式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

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

思路: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二)常见结构关系文章内部结构关系有三种:落实关键能力行文思路解题“3方法”1.划分层次法边读边圈定每段关键信息,对此加以重组整合,归纳出各段段意,然后给全文划分层次,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确的结构思路。

2.寻找线索法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一篇散文的构思离不开贯穿全文的线索,如能迅速捕捉到这条线索,就能很快把握住作者行文的心路历程,从而厘清文章思路。

3.心理词(感情词)组合法解答此类题,首先也要结合文本的层次或线索,然后以心理(感情)变化为突破口,用心理词(感情词)串起合理的先后顺序。

有的心理词(感情词)可从原文中检索,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加工。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心灵的呼吸①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

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

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

②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

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拄着箫。

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

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

我不是听见,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融成一气的声音,幽幽地,静穆地,一缕一丝地降落到我的心上。

吹的什么曲调,我不知道,是从来未听过的声音。

那箫声仿佛是从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么也听不到。

父亲什么时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们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没有说一句话。

箫不吹了,但那个由声音显示的情境还在,人和箫声都不愿意分离。

我觉得箫声是很神秘的,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

回想起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

③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

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

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

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

④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

我十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

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

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

我从父亲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有笙。

⑤“先得摸透每个笙管的个性”,父亲对我说。

他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地认识笙。

黄昏时,我坐在屋顶上学着吹,如果父亲正好在家,他总认真地听我吹,很少指点,最多说一句“用心好好琢磨”。

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吹奏时感到很振奋,整个的生命都感触到了美妙的节奏。

可以说,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

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

⑥父亲跟我一块儿吹,总要检查我的手和脸是否干净。

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带我一起去一处远远的精神境界,比走亲戚还要郑重几分。

父亲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对面地吹,中间隔着一张炕桌。

我当时觉得这一切的细节确有必要,它表现了一种虔诚的气氛和心境。

⑦父亲没有让我吹过管子,说我人还小,容易伤了心肺。

笙主要起和声作用,是柔性子,它的声音是浑圆的,而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飞翔的鸟,在笙声的云雾中鸣唱。

管子是用硬木镂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还镶着一圈圈的白铜。

父亲吹管子时,脸憋得通红,胸间的气似乎聚集起来朝上冲,拼命朝高高的顶峰飞跃。

父亲的嘴异常灵活地吹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从高入云霄的顶峰摔了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

⑧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

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

“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

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

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

⑨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

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

⑩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

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汉的同名散文)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

(6分)[尝试解答][任务活动]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题干中“简要分析这一过程”明示该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作答时,可以将该问法转换成容易解答的问题,如“作者写他对音乐的理解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1)文章第②段先写自己听父亲吹箫,感受到“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说明作者对音乐的意义已有所感悟。

(2)第④~⑦段再写父亲的笙与“我”学习吹笙时的感受,“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作者由此了解到不同乐器有不同的特点。

(3)接着第⑧段写作者对“自乐班”的感受,“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这时的作者不但感受到音乐,而且感受到音乐背后的人生与社会。

(4)随后第⑨段写成年后回想童年的驼铃声,感到那也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作者对音乐的感悟从乐曲延伸到现实,更加广阔、深沉。

第三步:分条陈述,规范作答作者先写童年时对音乐的感受,再写学吹笙的过程中对音乐的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最后写成年后对音乐深沉的思考。

作答时,要分条陈述。

[组织答案][答案]①作者因偶然听到父亲吹箫,初步地感受到音乐对于生命的意义。

②作者学习吹笙时对不同乐器在音乐上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③“自乐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乐背后的社会和人生。

④作者成年后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声响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命题角度2分析线索作用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高考常就散文线索自身方面设题,或考查对线索的阐释,或考查对其作用的分析。

☞掌握必备知识(一)散文线索常见6大类型(说明:在具体文本中,散文的线索有时不是单一的,如同时有时空线索。

一些叙事散文多为双线并举:叙事为明线,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抒情为暗线,将情感渗透在事、景、物中。

)(二)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21·全国甲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2)(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建水记(之四)》](3)(2015·江苏卷)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比邻而居》)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说明”等作答动词和“线索”“作用”“谋篇布局”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落实关键能力线索(或作用)答题“3步骤”☞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见本专题[读文通法示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6分)[尝试解答][任务活动]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题干已给出本篇文章采用了“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的写法,由此可以看出,该题考查对线索进行分析。

答题时,还要把握两个关键词“分别”“简析”。

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线索(1)文章首先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写起,然后按照行踪转换依次展开,由“一旦进入城门”“街面上,步行者斜穿横过……”“临安饭店后面,穿过几条巷子走上十分钟,就是龙井菜市场”“回到了曾祖父建造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等语句可知,这是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城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