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辨析《庄子·养生主》的养生观

j8
----------------------- Page 2-----------------------
文学漫谈
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大干世界五光十色,人们面 (“缘督以为经”) ,只有采用如此隐士修养之方
对着金钱、权力、名誉、声色、犬马等诸多诱惑,正 式才能真正 “保全生,养天年”。
所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 陈鼓应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是充满悲剧意
----------------------- Page 1-----------------------
巾外文艺 ‰
辨析 《庄子 ·养生主》的养生观
张郑波
摘要:庄子在 《养生主》中借用了一连串的寓言故事来阐释其养生之道,核心观点是 缘‘‘督以为经”,标准是 “保
“缘督以为经”,那又该如何理解这五个字呢?郭象 也就吻合养生之道了。
日: “顺中以为常也。” 成玄英疏日: “缘,顺 (二)养神与形
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 庄子借 “泽雉逍遥 自在”来说明 “养神”乃养生
忘物,不为外物所累,追求逍遥自得。养神的要领在
一
、 养生之道
于 “蓄神”,即养精蓄锐、韬光养晦,保持宁静的心
在 《养生主》中庄子谈到 “秦失吊老聃”一事: (二)养生观是一种精神素养和生活理念
老聃死了,他的好友秦失来吊,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养生之道,其实应该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
种和谐、恬淡、无限及 自然的境界。在陈鼓应看来, 意》)。
“庄子的 游‘心’就是心灵的自由活动,而心灵自由 庄子在 《达生》篇中,表达了 “形全精复”的理
庄子无为真性的养神之道

由于无 为对 精神 养生 十分 重要 , 以庄 子对 与无 为养 生相 关 的概 念逐 一作 出解释 , 对 它们 之 所 并 间的相互 关 系和对养 生 的意义 作 出精 辟 的论述 。在 《 刻意 》 中 , 篇 庄子说 : 心不忧 乐 , 之至 也 ; 而 “ 德 一
养神 的关 键是 做到无 为 真性 , 为才 能保持 真性 ; 无 保持 真性 , 就是 符合 自然之 道 ; 合 自然之道 , 符 则是 精 神养生 的根本 要求 。
老子讲 无 为 , 主要 是从 自然无 为而 生万 物及 国家社会 的无 为而 治方 面去讲 的。庄子 继承 和发展 老 子 的思想 , 讲无 为 时 , 在 更将 无 为 的思想 运 用 于精 神养 生 , 强调 无 为是 精 神养 生 的重要 法 则 。在 《 意》 中 , 子说 :纯粹 而不杂 , 刻 篇 庄 “ 静一 而不 变 , 而无 为 , 而 以天行 , 养神 之道 也 。认 为 纯粹而 淡 动 此 ” 不混 杂 , 专一 而不 改变 , 泊而无 为 , 着 自然 而行 动 , 淡 顺 是精 神养 生 的基本 法 则 。为什 么 精神 养 生要
气 不能袭 , 故其 德全 而神不 亏 。”《 意》放下一 切就显 得平 凡单纯 , (刻 ) 平凡单 纯 的显 现就是 恬淡 , 凡 平
单 纯 而又恬 淡 , 患不 能进 入 , 气不 能侵 袭 , 而 能保持完 备 的天赋 并使 精神 不致 亏损 。可见 , 忧 邪 从 这 几 个方 面互相 关联 , 是精 神养生所 不 可或缺 的 。 都 无 为养生 各个 方 面内容必 须统 一起 来 , 果只 是做 到某个 方 面而 忽视 了其 它方 面 , 如 都不符 合无 为 真性养 生 的要求 , 可能 达到精 神养 生 的 目的。庄子 将只 知其 一不 知其 它 的人分 为五 种 : 一 种 不 第 是 山谷之 士 。这 种人 在思想 意志上严 格要求 自己 , 在行 为上力求 做 到品行 高 尚, 超脱 现实 . 处处表 现
从庄子的养生之道看健康生活方式

从庄子的养生之道看健康生活方式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有一篇关于养生之道的篇章,对于我们今天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启示。
本文将从庄子的养生之道出发,探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和一些实践方法。
庄子认为,人类应该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和束缚所困扰。
他提出了“养生之道”,主张通过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状态。
庄子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只有身心合一,才能真正健康。
首先,庄子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他说:“心无挂碍,无所忧患,无所畏惧,无所厌恶,无所欲求,无所追求。
”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放下杂念,不要被外界的纷扰所困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内心的宁静可以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方法在现代的健康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
其次,庄子提出了身体的调养和保健方法。
他认为,人的身体需要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才能保持健康。
他说:“天地之间,莫贵于安宁,莫乐于和谐。
”这就是说,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庄子还提出了“逍遥游”的概念,认为人应该像自由自在的鱼游泳一样,保持身体的灵活和活力。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运动、瑜伽、太极拳等方式来实现身体的调养和保健。
此外,庄子还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
他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有规律地进食,保持饮食的节制,不要过度贪食或暴饮暴食。
庄子还提倡素食主义,认为素食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素食对健康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选择更加健康的食物。
最后,庄子还强调了情绪的调节和心理的健康。
他说:“心和则神和,神和则心和。
”这就是说,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这对于身心的健康非常重要。
庄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攀比心,顺其自然,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
这种心态对于减轻压力和焦虑,保持身心的健康非常有益。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庄子读后感庄子读后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试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吏 ”的庄子 不愿与 当权 者 同流合污 ,便退 出政 坛 ,归隐 山 就个 体来说 ,养生就是 为了使 自己的身心安详 、平凡和快
林 之 中 ,潜 心 钻 研 道 学 。 他 的 学 说 涵 盖 了 当 时 社 会 生 活 的 乐 , 知 识 和 经 验 并 不 是 它 追 求 的 目标 , 只 有 当我 们 不 被 代 方 方 面 面 。他 认 为 一 切 事 物 都 是 相 对 的 ,他 否 定 知 识 , 否 表 着 物 质 世 界 的 知 识 和 经 验 所 困 扰 , 并 能 从 中 得 到 解 脱
知 也 无 涯 , 以有 涯 随 无 涯 , 殆 矣 。 己 而 为 知 者 , 殆 而 已 使世 人 对 庖 丁 的 高超 技 艺 赞 叹 不 己 。他 这 种 不 凡 的技 艺 不 是
矣 !”这 句 话 ,颇 让人 寻 味 。在 《 古汉 语 常用 字字 典 》
一
二 、养 生 之 道 的 内涵 ( 一 )顺 从 自然 之势 、安 时处 顺 庄 子 养 生 之 道 的 内 涵 首 先 体 现 在 庖 丁 为 文 惠 君 解 牛 的
、
养生 的前 提 条 件
( 一 )要 学 会 自我解 脱
庄子 在 《 养 生 主 》开 篇 就提 到 : “ 吾 生 也 有 涯 , 而 故 事 中 ,即 “ 顺 从 自然 之 势 ” 的思 想 。这 家 喻户 晓 的故 事 ,
主 》 一 文 的宗 旨 。
有犯错 的时候 ,但 是做错事 也不应达到 犯法 的边缘 。一个 庄 子在 《 养 生主 》 中把 “ 缘督 以为经 ”作 为养 生 的 人 如 果 日夜 想 着 如 何 去 行 恶 , 身 心 的危 机 感 会 加 重 。 他 认
核 心 思 想 , 用 了 三 个 生 动 而 富 有 哲 理 意 义 的寓 言 故 事 来 进 为 人 的行 为 游 离 于 善 恶之 间为 最 佳 的 生存 状 态 。 行论述 。 《 庄子 注疏》 中记载 “ 缘 督 以 为 经 ,顺 中 以为 常 当然 这 句 话 并 不 是 告 诉 我 们 , 在 日 常 生 活 当 中 , 除 了 也 ;缘 , 顺 应 ; 督 , 人 的脊 梁 ,引 申义 为 中 ;经 , 常 。夫 行 善 之 外 , 还 要 去 行 恶 ;而 是 说 人 的行 为 处 在 善 恶 之 间 , 善 恶 两 忘 , 刑 名 双 遣 ,故 能顺 一 中之 道 , 处 其 常 之 德 ,虚 要 走 至 善 的 路 子 , 要 在 尊 重 生命 的 前 提 下 , 做 到 至 善 、 友 夷任 物 , 与世 推 迁 ,养 生 之 妙 ,在 乎 兹 矣 !” 也就 是 说 养 爱 。与 人 为 善 是 一 种 美 德 ,是 一 种 积 极 的 生 活 态 度 , 它 不 生 之 道 重 在 顺 应 自然 ,忘 却 情 感 ,不 为 人 间 的 世 俗 之 物 所 是 为 了得 到 回 报 ,其 目 的是 让 自 己活 得 更 快 乐 。这 种 行 为
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的养生之道
(1)持心清静。
大喜损伤阳气,大怒损伤阴气,喜怒哀乐都不利于养生。
所以要注意时常保持心神的清静,内不要摇动精神,外不要劳累形骸。
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定会百病丛生。
只有心平气和,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少受外界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才可以长寿。
(2)少点私心。
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容易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思夜虑,不得安宁。
这就必然会形损精亏,积劳成疾。
(3)少欲节欲。
欲没办法绝,也不该绝,但也不能够放纵,纵欲很容易导致祸患或疾病;一个人如果少情欲,那就不会因为情欲迷失自己;物欲淡,就不会图财害命;官欲淡,就不会想着四处投机钻营。
安分守己,不会因为欲望迷失的人,才会身心健康,安然处世。
(4)豁达乐观。
庄子主张处世要乐观。
一个人长期禁锢于自己设置的精神枷锁之中,必然会忧愁苦恼,“病由心起”。
“豁达多寿”,是庄子养生和处世的切身经验。
(5)顺应自然。
做任何事都要摸索事物的规律,以避开是非与矛盾的纠缠,但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有时不仅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
(6)淡却情感。
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生与死都是很自然的事;应认识到生是应时,死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和变化,自然就会更放得开。
(7)吐故纳新。
气功锻炼也是养生学范畴,动静结合,吸入暖气,呼出冷气,将肮脏的东西呼出来,将新鲜的东西吸进去,仿效熊攀树悬吊,仿效鸟在高空中伸展,从事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锻炼,以增强体质,祛病增寿。
庄子“无内无外”的精神养生论

庄子 生活 于战国时代 的乱世 ,虽然做过 一段 时间管漆 园 的小吏 ,但 一生 的生活与 平 民百 姓无异 。娶 妻生 子 ,靠 微薄薪俸 、招 几个学 生 、编草鞋 甚至 借贷艰 难 地维持 生计 。如 果说 与一 般人有 所不 同的话 , 那 就是庄 子还是一 个博览群 书 的读 书人 ,天 赋有领 悟玄奥哲 理 的智 慧 ,又特别 尊崇老 子 ,信 奉清静无 为 的人生哲 学 。他 以精 神 自由 ,“ 遥于 天地之 间而 心意 自得 ” ( 庄子 ・ 王》 逍 《 让 )为人 生最 高的境 界 。作 为
作 者 简 介 张 尚仁 ,广 东行政 学 院教 授 、云 南大 学 特 聘博 士 生导 师 ( 东 广 州 ,5 0 5 。 广 尽年 ” 天年 ” 全生” 、“ 、“ ,也就 是养生来 论述 的 。比如 ,作 为其全部 学说基 础 的道论 ,庄子 说 :“ 不能说其 志者 ,养其 寿命 者 ,皆非 通道者也 ” (盗 跖》 。 《 )就是说 ,凡是 不能让 自己的心 情快乐 , 并 以此保养寿命 的人 .都不是通晓大道 的人 。又如 ,“ 无为 ”是道 家 的基 本主张 ,“ 至乐活身 ,唯无为几
《 庄子 》3 3篇 ,以 《 逍遥 游》 开篇 ,表 明其认 为 人生 以精 神 自由为 理想境 界 。次 篇 《 齐物 论》 ,意
在 建 立 人 生 境 界 的 哲 学 基 础 。这 两 篇 成 为 人 们 研 究 庄 子 学 说 的重 点 , 理 所 当 然 。然 而 ,需 要 深 入 一 步 追
以 不 同理 论 、从 不 同 角 度 研 究 庄 子 的 著 作 和 论 文 几 乎 形 成 一 个 庄 子 热 。 一 直 以来 ,人 们 对 庄 子 的 研 究 ,
大 都偏重于 其玄道本 体论 、以 “ 逍遥 ”为核心 的精神 自由论 、人生论 、相对 论及社 会伦理 观等方 面 。这 些研 究 ,虽然 也涉及庄 子的养 生论 ,但从 总 的来 看 ,并 没有 突出养 生论在 庄子学说 中的地 位。
《庄子》庄子的养生美学思想

《庄子》庄子的养生美学思想求生向生、乐生长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目标,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的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心所在,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演变衍生出各种不同的文化范式。
然而,如何生?如何乐生?如何长生?面对这些看似简单且容易回答的问题,人们自古以来却始终没有找到好的答案,也没有形成一致的共识,更没有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世界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许多关于“生”的哲学命题和文化思想,几乎被国家政治、社会发展、教育科技、经济建设等各种所谓历史主题所遮盖,各类科学围绕“生”所进行的探讨与研究,要么停留在生存与死亡、贫困与富裕、落后与先进等范围止步不前,要么聚焦于国家和民族、地区与集团、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存竞争和利益争夺上,将“生”的主题牢牢固定在感官快乐和各种欲望满足的历史车轮上疯狂旋转,从而导致真正“以生为本”的哲学与文化很难获得发展提高。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各种全球化问题、自然生态问题、文明冲突问题、科技进步问题、社会和谐问题,特别是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存的价值观和社会机制,重新思考“生”的哲学,重构一种新的“生态”文化,已成为非常重要而迫切的时代任务。
当我们回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时,就会发现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庄子,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与思想借鉴。
庄子的“养生论”,无论其本体论意义的形而上学,还是其思想范畴与文化内容,无论其哲学命题与逻辑概念,还是其审美价值与社会实践,都对之进行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探索,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理论体系,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成为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养生之道: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生”是植根中华文化的根本思想,“养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内涵,“养生论”则是具有显著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代表,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
庄子的养生美学,不仅奠定了中华养生文化的本体方向,而且体现了中华养生文化的实践精神,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许多重要的思想范畴、理论命题、概念形成、外延拓展都从庄子而来,都因庄子而成。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 得养生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 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欣赏“解牛之美”
——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并理解庖丁给文惠君的解答。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欣赏“解牛之美”
手、肩、足、膝
和谐并用
触、倚、履、踦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 人的自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 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而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道家看儒家
以道家的立场来看,儒家所调的道德规 条,礼制规范,这皆是人为的标准,束 缚人的本性,而且大大违反了自然。人 唯有返回自然本性,自然各得其所。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
(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
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
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
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 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 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奋斗目标 成长阶段 解牛经验 解牛态度
道(自然规律)
三个阶段
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 怵然为戒
庖丁解牛《庄子养生主》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 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 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 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浅谈庄子的“道”

浅谈庄子的“道”浅谈庄子的“道”摘要:庄子一生淡泊名利,逍遥自在,有其独立的人格魅力。
“道”作为道家哲学的核心范畴,在经历了老子的自然本体及宇宙论解读后,发展到庄子阶段则转变为对生命本体的追求。
庄子的“道”所指的不是自然本体而是人的本体。
他将人作为本体放置到与自然宇宙同等的高度来加以论述,认为人的本体存在和宇宙自然的存在是同一的。
庄子的“道”就是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
关键词:逍遥;无用为用;遗世独立对于“道”,庄子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
他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一些思想,指出“夫道……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他和老子一样,将“道”视为宇宙的本体和动力,并且认为“道”作为形而上的存在是无法认识的,“道不可闻,闻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但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庄子又有与老子不同的一些讲法。
庄子承认“道”的无法认识,但是他并未否定人能与“道”相沟通、相往来。
庄子从“道”是形上与形下的统一出发,来探求“道”与万物的关系,“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聘而要其宿”。
“道”产生万物而存于万物,无所不在而孤立存在,“道”“无所不在。
……在蝼蚁。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的玄妙处,正在于它与现实世界既相隔离又能沟通,既相区别又能同一,因此“道”的存在状态既非“倏”又非“忽”,而是其统一体———“混沌”。
“道”是混沌的,它既不以抽象的理念存在,也不作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因此靠“知”(智慧)、“离朱”(感官)、“吃诟(语言),都是无法求得“玄珠”———“道”的,而只能靠“象罔”。
“象罔”是一种似有若无、朦胧恍惚的存在状态。
“道”是“混沌”的,故只能这样去索得。
“道”既是可得的,具体而玄妙的“道”更增加了它在世人面前的魅力,使沉缅于世俗的世人对得“道”的渴求,或者说对于现实的超越愈发显得迫切而强烈。
分析庄子的“道”对深入了解庄子的内在精神品质有重要的意义。
《养生主》独特而完整的解读

养生: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庄子·内篇·养生主》解读人的生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常说的身和心。
那么,人生一世,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且看庄子的《养生主》。
读庄子的文章要有两个原则。
第一,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就篇论篇,而应该把句放入段、把段放入篇、把篇放入整部《庄子》来读,否则就会读不懂、歪读、误读,就是断章取义,这是读庄子的难处。
第二,不能无限拔高甚至神化庄子,不管他说什么,都硬要往现代社会的核心思想上靠。
下面就用这两个原则来解读《养生主》。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题目的意思就是“养生的主旨、要领”。
《养生主》所讲的养生是讲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不是指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后世道教的练功、延寿、修仙,是理解偏了庄子的思想。
尽管这类人尊庄子为南华真人,但庄子称他们为“益寿者也”、“彭祖之流”、“神仙家流也”,对他们不大以为然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第一段:主旨和总纲。
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开门见山,揭出主旨和文章的总纲: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危险、痛苦而必败;养生的要领在于“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不困于外物。
总括起来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这一段又分为两部分,到“殆而已矣”为止,讲的是“生命和求知”,后半段讲的是“身、心、精神、生死”。
“求知”是“认识论”问题,《齐物论》对此作了集中论述。
“求知”是生命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首要问题,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以此作为全文起首,紧承《齐物论》的文气。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第一部分译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这是字面意思。
最新《庖丁解牛》——谈庄子的养生之道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 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 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 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用_牛__体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社__会__,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 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 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 样来保护自己。
▪ 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 我救赎,自保全生的方法,具有强烈的个 人主义色彩。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
▪ 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来自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 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 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 或劝诫的性质。
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想想作者写作这 则寓言的用意是什么。
1、实词释义
①两涘渚崖之间 ②不辩牛马 ③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动词,听说/名词,学问
④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涘:水边、岸。 通“辨”,分辨。 小看。
尽。
2、句式
①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莫若已)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
成语探源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 生发起感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 今多比喻想做一件事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
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
年。
——养生主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 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 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庄子的养生之道800字作文

庄子的养生之道800字作文庄子是最早心灵与身体关系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他认为通过对心灵进行涵养,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庄子的养生思想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分为“安性”与“无情”两个层面,主张顺应原本朴素无争的人性,摒除过度泛滥的欲望,使心灵处于一种空灵宁静的状态。
“安性”是一个“顺”的过程,遵循人性的自然状态,不刻意人为,保持人性的本来状态,即可得到心灵的安宁。
而“无情”则是一个“逆”的过程,剥落那些违背本性的欲望。
“无情”并不是指没有感情,而是指不以好恶之情伤害到自己的本性。
庄子的“安性”与“无情”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相辅相成,安守住自己的本性就是一个摒除过度欲望的过程。
正是通过“安性”与“无情”这两个层面,庄子在精神层面获得了一种逍遥和自由,而这种精神自由对生命的涵养又有着积极作用,这正是庄子养生之道的要义。
庄子的养生之道对现代人的重要启示就在于,在物欲繁杂的现代社会,注重自己的心灵环保,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灵,更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安性”:回归心灵之宁静-庄子的养生之道首先建立在对人性的认知基础上,他认为自然的人性是素朴无争的,只要顺应自然的人性,即可实现心灵之宁静,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这是庄子养生“顺”的层面。
庄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一种“素朴”的状态,因而,心灵回归一种宁静状态便是可能的。
庄子说:“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素朴而民性得矣。
”(《庄子·马蹄》)在庄子看来,“素朴”就是“民性”的本然状态。
成玄英对“素朴”疏解曰:“同遂初之无欲,物各清廉;异末代之浮华,人皆淳朴。
”1人性本来处于一种朴素无欲的状态,只要回归到这种状态,便可以实现一种心灵的宁静。
“真人”便是庄子理想中的人格,一种复归心灵本真的状态:“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庄子·大宗师》)“真人”之所以能够做到“不梦”“无忧”,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对心灵的涵养来实现的,而“素朴”的人性又为实现心灵涵养提供了可能。
关于庄子养生之道的作文800字

关于庄子养生之道的作文800字读罢《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对庄子的养生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学会“善刀而藏之”,即在处理问题时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急功近利,不认清自己的工作中的规律,累垮了身体,并成效甚微。
这些人正像是“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那只乌鸦。
这只乌鸦想要喝杯子里的水,但当它把嘴伸进杯子里时却发现够不到。
它费了半天的劲,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这就好比是《庖丁解牛》中的“良庖”与“族庖”。
他们未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及道理,只知道蛮干,“岁更刀”、“月更刀”,技艺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可谓是事倍功半。
但是,如果我们能掌握这些规律与方法,并付诸实践,就能事半功倍。
例如那只乌鸦,它后来想到了一个主意:把一些小石块衔进杯子里,这样水面就会上升,自然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喝到水了。
于是它成功了。
不妨比较一下同一只乌鸦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不难发现,前一次乌鸦费的力气要比后一次多很多,而且没有成功;后一次它发现了处理这个问题的本质,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获得成功。
这跟庖丁用刀的道理一样:遇到“节者有间”,则“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每至于族”,则“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解牛有时会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好比行事遇到障碍,便要巧妙地避过,且加倍小心谨慎,集中精神去应付。
于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
庖丁用这种方法,“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这就好比人生处世,面对种种困难,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损。
庖丁之所以用刀美妙绝伦,是因为他掌握了解牛的规律及方法,“得养生焉”。
我们要学会使用“养生之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的身心,游刃有余地养生。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各门学科的学习要领,不采取“题海战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高效率的学习。
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们要学会挖掘工作中的技巧,不盲目硬做,而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庄子养生之道是否消极作文

庄子养生之道是否消极作文说起庄子的养生之道,不少人觉得那透着一股消极劲儿,可我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有些人觉得庄子消极,大概是因为他老讲什么“顺应自然”“无为”之类的话。
就好比说,在这个人人都拼命追求功名利禄,争着要出人头地的时代,庄子却好像在旁边摆摆手说:“别那么累,顺其自然就好啦。
”这在那些一心想往上爬的人眼里,可不就是消极嘛。
比如说,一个人想在职场上大展宏图,每天加班加点,努力拼搏,而庄子的养生之道却告诉他,不要过度强求,这在那人看来,就像是让他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样。
但咱仔细琢磨琢磨,庄子的养生之道其实有着积极的一面呢。
在庄子那个时代,社会也是乱糟糟的,今天这个国家打仗,明天那个诸侯争地盘。
庄子说顺应自然,其实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智慧。
就像在狂风中,那些硬挺着跟狂风对抗的大树可能就被连根拔起了,而那些顺着风弯腰的小草呢,风过之后还能好好活着。
这就好比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如果太执着于一些东西,不懂得变通,很可能就会被压力给压垮。
庄子的养生之道是在告诉人们,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不要被那些身外之物给折磨得疲惫不堪。
再说说庄子的“逍遥游”境界,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空想,不切实际。
可我觉得这是一种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现在咱们好多人每天忙忙碌碌,被各种琐事缠身,心灵被囚禁在一个小小的牢笼里。
庄子倡导的逍遥游,就像是给心灵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偶尔从繁重的生活中探出头来,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这难道不是一种积极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吗?而且啊,庄子养生之道里的“养神”部分,那可是相当有道理的。
现在很多人只注重身体的保养,吃各种保健品,去健身房锻炼,可精神上却焦虑、紧张得很。
庄子强调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为外界的荣辱得失所动。
这就像是给我们的精神打了一针预防针,让我们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压力的世界里,不至于迷失自我,得个“精神感冒”。
所以说,庄子的养生之道可不能简单地被贴上“消极”的标签。
它更像是一本古老的生活智慧手册,里面有很多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益的启示,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去理解和运用,就能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健康、自在。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的作文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的作文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的,这可值得好好唠唠。
咱先看看庄子那套养生理论,他说什么“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意思大概就是,人的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你要是老想着去追逐那无限的知识,可就把自己累坏喽。
乍一听,好像是在劝人别太上进,知识都别追了,这不是消极是什么?再看他提倡的顺应自然,就像他讲的庖丁解牛的故事。
庖丁顺着牛的筋骨结构去下刀,轻轻松松就把牛给解剖了,还不伤刀刃。
他把这当成养生的道理,让人们在生活里顺着自然的规律走,别老和外界拧巴着。
可这在有些人眼里呢,就变成了消极地随波逐流。
比如说,遇到困难了,不积极去抗争,而是想着顺应,这不是在退缩吗?但是呢,咱要是换个角度看,这事儿可就不一样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大家都拼命地追名逐利,忙得晕头转向。
就像那追逐无涯知识的人一样,很多人不停地加班,学习各种技能,考各种证书,结果身体累垮了,精神也变得很焦虑。
这时候再看庄子的话,他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认清自己的极限啊。
人的生命就那么长,你得合理分配精力,不能啥都想要。
这就好比一个小杯子,你拼命往里倒水,水肯定会溢出来,到时候啥都没得到,还把杯子也毁了。
从这个角度讲,庄子的养生之道哪里是消极,简直是一种很智慧的生活提醒嘛。
再说顺应自然这一点。
有时候我们老是想和自然规律对着干,那肯定没好果子吃。
比如说,春天万物生长的时候,你要是违背自然规律,非要去破坏那些新生的东西,那大自然肯定会给你点颜色看看。
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人的身体有自己的生物钟,你要是天天熬夜,不按照身体的规律来,身体能不出问题吗?庄子说顺应自然,是让我们和外界和谐相处,不是让我们啥都不做。
这就像划船,你顺着水流的方向划,又省力又能到达目的地,要是非要逆水行舟,那得多费劲呀。
而且庄子本人也不是消极避世的人啊。
他虽然看起来好像对很多事情不在乎,但是他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可活跃着呢。
他用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和独特的思想,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对庄子的养生之道看法作文200字

对庄子的养生之道看法作文200字
《庄子.养生主》记载,有一个为梁惠王宰牛的屠夫,技艺高超,宰牛19 年,总共杀了数千头牛,而那把宰牛的刀却仍像刚刚磨过似的那么锋利。
梁惠王问屠夫:“你的刀为什么不坏,”屠夫回答:“若用刀来砍牛的大骨头或筋骨结合之处,那么刀很快就会损坏。
我专门选择牛的筋骨与肌肉之间的缝隙进刀,能做到..游刃有余?。
在我眼里,只看到牛的肌肉与筋骨之间的缝隙,知道哪里好进刀,哪里不好进刀,哪个地方刀子应该回避,所以我长期宰牛,刀刃也不会损伤。
”梁惠王听了,很有感慨地说:“善哉,吾闻屠夫之言,得养生焉。
”意即从屠夫解牛的事例中,领悟到深刻的养生哲理。
诚然,人们无论处世办事,乃至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中,难免碰到种种复杂深重的矛盾或艰难险阻,尽管十分棘手,但只要能像屠夫那样善于处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也就不会给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躺平作文400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躺平作文400
好哒,让我们来尝试一下根据这个标题,创作一篇富有人情味的文章: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就是躺平?哎哟喂,这可真是太了!大师庄子的"逍遥游"理念,可不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那种躺平主义。
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逍遥自在的人生态度,而不是消极逃避、无所作为。
老庄生活在一个动荡纷乱的年代,可他并没有选择逃避现实,而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超然物外、恬淡虚无。
他笔下的"逍遥者"游走于天地间,视万物一体、与天地同在,岂非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心灵的自由,正是他所向往的"逍遥"本质。
可就是这种"逍遥"精神,常常被肤浅地理解为"躺平"。
唉,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庄老爷子的养生之道,可不是躺在床上啥也不干,而是要学会"内静外健",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自在的心态。
你看,他写下了"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至理名言,这不正说明他是个终生学习、勇于追求的人吗?再看他形容大自然的优美词藻,难道不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万物的敬畏之情吗?
所以啊,别再拿"躺平"这种低级趣味来形容庄老爷子了。
他的养生之道,是内省、是修身养性、是追求自由和智慧,而不是消极放纵和逃避现实。
让我们像他那样,用宽阔的胸怀拥抱这个世界,用智慧的眼光看透红尘,用自在的心态过有趣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逍遥"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庄子养生之道的看法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名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养生之道也是受到广泛
的关注和学习。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心境平静
庄子认为,心情平静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人的身体
和精神是相互联系的,精神压力过大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他主张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心境平静,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2.注重放松身心
庄子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了身心放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身体需要
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才能够真正健康。
因此,他建议人们在平时生
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疲劳和紧张。
3.保持适度的运动
庄子的养生之道不仅仅是注重内心的调节,还包括了对身体的锻炼。
他认为,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健康非常有益,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代谢,同时也可以提高心情的愉悦感。
4.饮食要清淡
庄子在养生方面也对饮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辛辣的食物。
这样可以避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
负担,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身体健康。
5.保持良好的心态
庄子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他认为,身体和心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保持良好的
心态,才能真正健康。
总之,庄子的养生之道注重内外兼修,主张平和、自然、协调的生活
方式,强调调整心态、掌握身体的自主功能,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完美
的平衡,真正达到长期的健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