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分类

合集下载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概述一、什么是“国学”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热再次兴起一直沿袭至今“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第7讲 国学经典的分类

第7讲 国学经典的分类
國學啟蒙讲义(七)
国学经典的分类
中国古代经典概述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基础礼仪学习:课前作揖礼
作揖(yī)礼
男左女右
按长幼举高
九十度鞠躬
男生揖礼(左手覆右手)
女生揖礼(右手覆左手)
国学经典分类:





•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 《孝经》《诗经》《春秋》四书五经……
“论孝”
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孔子这里就说:“吾爱吾父,吾更爱仁义。”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大概地解说了一下。
这个相当的重要,是国学入门的第一步。
后面所谓的“仁”,“礼”,都是由“孝”衍生而来的。
【四书五经】
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在“诗、书、礼、易、春秋”, 之外,还有一本《乐经》, 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 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学子们的必读之书。
儒家五圣
至圣先师:孔子
复圣:颜回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百科常识
四书的字数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论语》:13700字 《孟子》:34685字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国学基础知识讲座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 为了弘扬国学,章太炎发行《国粹学 报》,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又 ,出版《国故论衡》,于是“国学” 有了“国粹” 有了“国粹”和“国故”的称谓。 国故” 胡适指出:“‘国故’ 胡适指出:“‘国故’这两字,是章 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 太炎先生提出,比从前用的‘国粹’好多 了;其意义,即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史, 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 包括一切。”胡适又说:“‘国学’在我 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 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 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 ‘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 国故’ 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 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 学’。”
(三)经世之学
读书治学的目的,有内外两端,向内 讲究修身养性,发展完善的人性,向外则 主张贡献服务于社会人群,如此才能将知 识转化为有用之学。如果说义理之学为体 的话,那么经世之学便为用。 传统的经世之学借鉴现代科学的分类 方法可以分列为下述三项: 1.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2.社会科学 3.应用科学 3.应用科学
1.自然科学 1.自然科学
即研究人类生活与自然关系之学。 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 生物学等。
2.社会科学 2.社会科学
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研究人类社团活 动的学问也相当多。如研究人群血统演进 的“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 氏族学”、记载人类活动的“史学” 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 研究人群战争的“兵学”、研究人群组织 管理的“政治学” 管理的“政治学”、研究社会秩序维护的 “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 刑法学”、研究财政食货的“经济学” 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 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外交学”、研究 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 人群相处规范的“礼俗学”、研究学识经 验传递的“教育学” 验传递的“教育学”等,都可概称为社会 科学。

国学分类与启蒙

国学分类与启蒙

• 张之洞提出“中学经学 • 魏晋玄学 • 隋唐佛学 • 宋明理学 • 清代朴学 • 唐宋诗词 、 元曲、明清小说。
《四书五经》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 称《四书五经》 。 •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 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 教材。 • 儒家的五种经典,指《易经》、《尚书》、 《诗经》、《礼记》、《春秋》
国学研究对象
• 传统经史子集 • 由此延伸的朴学、训诂学、音韵学、古文 字学、古典文献学、图书版本及辩伪学、 文物鉴定等古典国学体系。
•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牡丹亭》 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 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
外延
• 现在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 化与学术。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 数术等等,是国学的外延。
• ⑵、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 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 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 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 “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 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 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史记》、 《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 鉴》。最低标准是五部。学有余力的可加《晋 书》、《新唐书》、《旧唐书》、《明史》。总 计五部至十部。
钻木取火
• 关于燧人氏取火的事,商丘有一种说法。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 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 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 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 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 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

国学的内容分类

国学的内容分类

国学的内容分类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内容上,国学一般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1.经部:经部是指儒家经典,包括《易经》、《书经》、《礼记》、《春秋》等。


些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也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基石。

2.史部:史部是指历史类著作,包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

这些
著作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记录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

3.子部:子部是指儒家经典之外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庄子》、《老
子》等。

这些文献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4.集部:集部是指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各类杂著的文集,包括《全唐诗》、
《宋词三百首》、《红楼梦》等。

这些文集以其优美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国学通论

国学通论

国学通论第一章什么是国学一、“国学”这个词最初指国立的学校;二、国学又称中学、国粹、国故、国故学、旧学、汉学;三、国学的分类1、考据之学:是事实求是地考察真相的学问;2、义理之学: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3、经世之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4、辞章之学:文学、艺术;四、国学的概念: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第二章儒学与经学一、经学指中国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学问,研究经籍中义理之学术称经学;二、汉人为经书作的注解称为“传”、“注”;后人再为注解作的注解一般叫做“疏”或“正义”;三、儒学的思想倾向1、人本思想;2、王道思想;3、德治思想;第三章十三经一、《易经》的内容:用自然现象的变化解释社会现象;二、《易经》的含义:简单、变、不变;三、《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说明;四、《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五、《周易》把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归结为八卦,八卦又结合形成六十四卦;六、《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七、《尚书》的内容与政务有关;八、《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九、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1、《今文尚书》,作者为伏生,用隶书写作,共28篇;2、《古文尚书》,这本书被称为“孔壁本”,用先秦古文字书写;3、“伪尚书”,东莱张霸所献;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春秋中叶以前五百年间流传的诗歌;十一、《诗经》的内容有风、雅、颂三种形体,表达手法为赋、比、兴;十二、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十三、《周礼》原名《周官》,其最后一篇《冬宫》已失传,诸官以天、地、春、夏、秋、冬为类,分别归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职管理,这本书成为后来变法的制度渊源;十四、《礼记》实质是“仪礼之记”;十五、《春秋》,鲁国的编年史,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十六、《左传》十七、《公羊传》《谷梁传》,阐发微言,《公羊传》属齐学,文风恢奇博弈;《谷梁传》是鲁学,文风纯谨细微;十八、《论语》,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本点;十九、《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二十、《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二十一、《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特点:1、以标准语解释方言;2、是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3、使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第四章史部概论一、史书分类1、班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国学经典总结报告范文(3篇)

国学经典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本文旨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学经典概述1. 国学经典的概念国学经典是指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代表性强、传承久远的著作。

这些著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作品,以及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

2. 国学经典的主要特点(1)思想深邃: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道家追求的道法自然,法家强调的法治等。

(2)道德规范: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3)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1. 儒家经典(1)《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仁政、民本等观念。

(3)《大学》、《中庸》:分别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道家经典(1)《道德经》: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庄子》:描绘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逍遥自在。

3. 法家经典(1)《韩非子》:阐述了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权谋、术数等。

4. 墨家经典(1)《墨子》:阐述了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用等。

5. 其他经典(1)诗词: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情趣。

(2)散文:如《庄子》、《列子》、《世说新语》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国学经典的价值与启示1. 培养道德品质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这些美德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升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国学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肆叁壹贰国学概念儒家思想 国学经典国学教育目录国学概念壹大国学概念贰国学概念叁国学历史观肆国学分类“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虽然证实“汉学”一词至迟在南宋已较常见,狭义所指为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于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或者又可理解为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尤特指关于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六艺五术范畴。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

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

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学习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

“国学”之名,始之清末。

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

国学入门(从四库分类了解国学全貌)

子部
•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 • 学者研理于经,可以正天下之是非;征事 于史,可以明古今之成败;余皆杂家也。 • 虽真伪相杂,醇疵互见,然凡能自名一家 者,必有一节之足以自立,即其不合于圣 人者,存之亦可为鉴戒……在博收而慎取 之尔。 《四库全书总目· 子部总序》
《汉书· 艺文志· 諸子略》分类


• 国学,广义指中国文化,是中国固有学术 文化的总体。狭义指传统的学术经典及其 体现的文化精神。 • 国学,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 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 • 国学,是传统思想精华与现代文明相融的 文化精髓。
经史子集
• 国学的专门知识,不必按文、史、哲去划分,而是以 中国传统人文学术中的重要文献资料作为讲述和 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学”就是文献学。 • “五四”以后,我国的学科分类受科学主义影响,产 生了两面性。超越学科的界限,一定会有助于突出 国学综合性特色,推动国学研究,对各相关专门学科 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 唐代正式确定的四部分类法,至今已有1300多年, 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学术中所有的学术门类和思 想流派,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 钥匙。


• 全部《十三经》加起来还不足70万字,但经 学是国学的灵魂,是国学的精髓 • 儒家经书从读书人道德修养、立身处世到社会 责任、实现理想,甚至如何调节个人的喜怒哀 乐,都有所记述 • 其中所体现的包容性、伦理性、普遍性,成为 中国社会最适用的百科全书 • 不了解经学,就很难了解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
三 小 时 经 史 子 集 收 入 小 范 围
从四库分类 了解国学全貌
五 千 年 治 乱 兴 衰 都 归 大 手 笔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国学入门知识

国学入门知识

小说家
? 代表人物:虞初。作品有:《虞初新 志》。
? 主要内容: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 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 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二)经学:汉代经学(儒学)
? 四书五经 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古代一系 列经典书籍。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而 五经是指 《诗经》、《尚 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还有一本《乐经》,但后来 失传,只剩下五经。
国学主干演进的历程
先秦百家之学——汉代经 学——魏晋玄学——隋唐佛 学——宋代理学——明代心 学——清代朴学
(一)子学:春秋战国的百家之学
诸子百家出现在文化的“轴 心时代”,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 学术派别的总称。最为流传的是: 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 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 家。
国学入门知识
(一)什么是国学?
相对于“新学”,“国学”指“旧 学”;相对于“西学”,“国学”指 “中学”,它是与“西学”不同的自具 特色的文化体系。
国学概念的发生
国学概念发生是以上一轮世纪之交的知识 分子群体的民族救亡意识为基础的。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 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 未闻国学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 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 (前134年)提出。武帝即位时,主张清静无为的 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其政治上的需要,而儒家的 春秋大一统思想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 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 道家, 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
今文经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古文经学之争

《四库全书》中国学典籍分类

《四库全书》中国学典籍分类

部类属1-1易类1-2书类1-3诗类1-4-1周礼之属1-4-2仪礼之属1-4-3礼记之属1-4-4三礼总仪之属1-4-5通礼之属1-4-6杂礼书之属1-5春秋类1-6孝经类1-7五经总义类1-8四书类1-9乐类1-10-1训诂之属1-10-2字书之属1-10-3韵书之属小计1092-1正史类2-2编年类2-3纪事本末类2-4别史类2-5杂史类2-6-1诏令之属2-6-2奏议之属2-7-1圣贤之属2-7-2名人之属2-7-3总录之属2-7-4杂录之属2-7-5别录之属2-8史钞类2-9载记类2-10时令类2-11-1经籍之属2-11-2金石之属2-12史评类2-13-1宫殿簿之属2-13-2总志之属2-13-3都会郡县之属2-13-4河渠之属2-13-5边防之属2-13-6山水之属2-13-7古迹之属2-13-8杂记之属2-13-9游记之属2-13-10外记之属1经部1-4礼类1-10小学类2史部2-6诏令奏议类2-7传记类2-11目录类2-13地理类2-14-1官制之属2-14-2官箴之属2-15-1通制之属2-15-2仪制之属2-15-3邦计之属2-15-4军政之属2-15-5法令之属2-15-6考工之属小计15273-1儒家类3-2兵家类3-3法家类3-4释家类3-5道家类3-6农家类3-7医家类3-8-1推步之属3-8-2算书之属3-9-1数学之属3-9-2占候之属3-9-3相宅相墓之属3-9-4占卜之属3-9-5命书相书之属3-9-6阴阳五行之属3-9-7杂技术之属3-10-1书画之属3-10-2琴谱之属3-10-3篆刻之属3-10-4杂技之属3-11-1器物之属3-11-2饮馔之属3-11-3草木鸟兽虫鱼之属3-12-1杂学之属3-12-2杂考之属3-12-3杂说之属3-12-4杂品之属3-12-5杂篡之属3-12-6杂编之属3-13类书类3-14-1杂事之属3-14-2异闻之属3-14-3琐记之属小计14254-1楚辞类4-2别集类4-2-1汉至五代;4-2-2北宋建隆至靖康4-2-3南宋建炎至德佑;4-2-4金至元2-14职官类2-15政书类3 子类3-8天文算法类3-9术数类3-10艺术类3-11谱录类3-12杂家类3-14小说家类4-2-5明洪武至崇祯;4-2-6清代4集部4-3总集类4-4诗文评类4-5词曲类4-5-1词集之属4-5-2词选之属4-5-3词话之属4-5-4词谱词韵之属4-5-5南北曲之属小计55总计4466。

中华国学典籍的四部分类法的具体义涵

中华国学典籍的四部分类法的具体义涵

中华国学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包括经史子集在内的众多经典著作。

在这些典籍中,有一种分类法具有重要意义,即中华国学典籍的四部分类法。

本文将对这一分类法的具体义涵进行探讨。

一、四部分类法的来源及意义1. 历史渊源四部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官学课程图》中,这是我国传统经典著作的一种分类法。

在清朝时期,这一分类法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对于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2. 意义四部分类法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理清中华传统典籍的体系,并根据其内容特点进行分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四部分类法的形成也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整体体系的完整性和深刻内涵。

二、四部分类法的具体内容1. 经部经部是指儒家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都有重要影响。

2. 史部史部主要包括了我国历史记载的典籍,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这些史书不仅是我国古代史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社会风俗、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宝贵资料。

3. 子部子部主要涵盖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文学等方面的著作,包括《庄子》、《孟子》、《管子》等。

这些著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4. 集部集部主要包括了我国古代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宋词》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也是我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四部分类法的现实意义及传承价值1. 现实意义四部分类法的提出和形成,有助于人们更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传统典籍的内容和体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

国学分类范围

国学分类范围

国学分类范围国学是指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学问。

国学的分类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分类,并介绍每个分类的主要内容。

一、经典学经典学是国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的是古代经典文献,如《易经》、《尚书》、《诗经》、《论语》等。

经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书、史书、诗词、哲学著作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探索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二、史学史学是研究历史的学科,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演变、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记录、古代史书、编年史、考古学等,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整理和解读,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三、文学国学中的文学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戏剧等。

文学研究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

四、哲学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问,国学中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想家。

研究对象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学派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析和评价,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和影响。

五、艺术国学中的艺术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

艺术研究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六、礼仪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中的礼仪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仪文化。

研究对象包括礼制文献、礼仪典籍、古代典章制度等,通过对礼仪的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社会礼仪规范。

总结起来,国学的分类范围广泛,包括经典学、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和礼仪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目的是对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籍进行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分类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学术知识和思想。

在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先介绍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

这一分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的学者们开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形成了“四部”之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类法逐渐完善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基本分类方法之一。

接下来,我们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的内容和特点。

根据这一分类法,传统的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其中,“经”是指经典,如《周易》、《论语》等;“史”是指历史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子”是指儒家的子部典籍,如《孟子》、《论衡》等;“集”是指杂家的集部典籍,如《韩非子》、《庄子》等。

四部分类法的特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

通过这一分类法,我们可以将中国经典著作进行有序的归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分类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些文献。

同时,这种分类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学科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涵盖,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起源于明代,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国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分类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通过这一分类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我们的学术知识和思想。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篇长文的骨架,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方式。

本文的结构按照以下方式组织:1. 引言:首先,对国学典籍四部分类法进行引言,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这个主题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介绍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文的目的。

2. 正文: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四部分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内容和特点。

最全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

最全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

最全最实用的国学文化常识,不可不知!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国学是中国数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让我们一起学习国学文化,一起涨知识吧!文化常识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百姓15、伛偻:老人16、桑麻:农事17、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庙堂:朝廷22、函、简、笺、鸿雁、札:书信古代名家名作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9、李杜:李白、杜甫。

国学的派别与分类

国学的派别与分类

国学的派别与分类什么是文学?据我看来,有文字著于竹帛叫做“文”,论彼的法式叫做“文学”。

文学可分有韵无韵二种:有韵的今人称为“诗”,无韵的称为“文”。

古人却和这种不同。

《文心雕龙》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有韵者文也,无韵者笔也。

”范晔自述《后汉书》说:“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政可类工巧图绩,竟无得也;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

”可见有韵在古谓之“文”,无韵在古谓之“笔”了。

不过做无韵的固是用笔,做有韵的也何尝不用笔,这种分别,觉得很勉强,还不如后人分为“诗”“文”二项的好。

古时所谓文章,并非专指文学。

孔子称“尧、舜焕乎其有文章”,是把“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叫做“文”“八风从律,百度得数”叫做“章”。

换句话说:文章就是“礼”、“乐”。

后来范围缩小,文章专指文学而言。

一、无韵文文学中有韵无韵二项,后者比前者多。

我们现在先讨论无韵的文。

在讨论文的派别之先,把文的分类讲一讲,并列表以清眉目:我们普通讲文,大概指集部而言,那经、史、子,文非不佳,而不以文称。

但上表所列文的分类中,以“传”而论,“四史”中列传已在集部以外,“本纪”、“世家”和“传”是同性质的,也非集部所有,集部只有“家传”。

以“论”而论、除了文人单篇的论文,也有在集部以外的。

譬如:庄子《齐物论》,荀子《礼论》、《乐论》,贾谊《过秦论》都是子部所有的。

以“序”而论,也只单篇的,集中所已备;那连合的序,若《四库提要》,就非集部所有。

至如“编年史”中《左传》、《资治通鉴》之类和“名人年谱”,都是记事文,也非集部所能包了。

“传”是记述某人的一生或一事,我们所普通见到的。

明人以为没曾做过史官,不应替人做“传”,我以为太拘了。

史官所做,是卿相名人的“传”。

那普通人的“传”,文人当然可以做的。

“行述”、“状”和“传”各不相同。

“状”在古时只有几句考语,用以呈诸考功之官,凭之以定溢法。

自唐李翱以为“状”仅凭考语不能定溢法,乃定“状”亦须叙事,就与“传”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的分类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总称,它的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以思想划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清乾隆年间,姚鼐从学术史角度,将国学分为:义理之学、辞章之学和考据之学。

同治年间,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添了经世之学,与上述三门并列,合为“四门”。

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