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护理措施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管插管深度及固定: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下端位于气管分叉以上约1cm处,使用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免移位。
2. 气道通畅性维护:
1)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保持适宜的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气道密封,防止漏气和误
吸。
2)避免分泌物积聚,定期进行气道吸痰,吸痰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气味。
3. 湿化与通气:
使用加温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度调节,保持患者气道湿润,预防黏膜干燥、损伤和痰痂形成。
4. 口腔卫生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滋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5. 并发症预防:
1)预防褥疮:定时改变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
2)预防肺不张:鼓励咳嗽、深呼吸和有效咳痰,必要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
3)监测和预防肺炎:密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等
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监测与评估:
1)对气管插管部位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肿胀等情况。
2)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适时更换气管插管。
7. 心理护理:
因气管插管患者无法正常说话,需提供非语言沟通工具,并给予心理支持。
8. 记录与交接:
记录气管插管的相关信息,包括插管日期、时间、型号、外露长度、气囊压力等数据,做好交接班记录。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气道通畅、口腔、皮肤、湿润、固定、监测和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
气囊压力应维持在25-30cmH2O,每隔6-8h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
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宜适当增加气囊压。
气管套管的气囊压力不仅受囊内气体量的影响,同时也受病人体位、气管套管类型和套管使用时间等的干扰。
而吸痰既是气管切开病人管理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但也可因引起病人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
研究指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保持半卧位,可减轻气囊压力对气管黏膜的损伤,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呈相对均匀分布且压力相对较小,此时所测的气囊压力最小口,所以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应重新测量气囊压。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叶飞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护理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为危重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因此,气囊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气囊的监测,使气囊压力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
现将国内有关气囊压力监测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气囊压力监测的概念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气管是一个随呼吸动作可舒缩的器官,但舒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当气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黏膜损伤。
李宁江等[1]通过研究气囊内压对气管内插管时受压气管黏膜的影响中发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囊内压低于30mmHg时气管黏膜病理改变轻微,并且气囊压力愈高,气管黏膜损伤愈重。
所以气管插管时气囊内压低于30 mm Hg 较为妥当。
栾云洋等[2]分析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中得出,30cmH20气囊压力下VAP的发生率最低,而20cmH20 发生率最高。
范丽妫等[3]通过观察不同气囊压力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误吸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发现认为在合理范围内的低气囊压力易导致误吸的发生,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的升高。
结合我国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推荐气囊压力应>20cmH20,一般维持在25cmH20~30cmH20[4]。
2气囊压力监测方法2.1监测方法2.1.1手估气囊测压法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手指的感觉, 包括气管插管近端气囊的容量和形状以及气管的弹性和顺应性。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气囊充气过分: 压迫气管壁, 气管粘膜易缺血坏死、
糜烂而形成 溃疡, 也可损伤血管而出血, 甚 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和无名动脉破裂致死亡.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1页
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气囊上滞留物是微生物繁殖 良好培养基, 且多为抗生素 筛选耐药菌, 多为革兰阴性 杆菌
气囊放气或漏气时, 含有耐 药菌滞留物易流至下呼吸道 造成呛咳、窒息及感染
理想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 气囊与气管间隙最小压力, 即<毛细血管灌注压, 这种 压力能够很好保障气道粘 膜血液供给。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9页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常规监测时 听到有漏气声时 呼吸机报警分钟通气量低时 听诊气管处有漏气声时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0页
压力异常不良表现
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 造成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漏气、
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 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损伤,不 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测压表充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6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7页
思索题
◆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8页
压力监测
当前气囊多为大容量低压 气囊, 注气后呈圆柱状膨 起, 与气管粘膜接触面积 较大
人工气15道气囊管理
第15页
◆ 为了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 生,在平时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6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7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页
学习目标
1 了解气压力,及气囊压力监测方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疗护理团体中,正确控制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气管内,以维持气道通畅的装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如手术、重症监护或急救等,人工气道气囊被广泛使用。
如果气囊的压力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保持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压力成为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测量和调节气囊的压力,可以确保气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了解常见的气囊压力问题,并掌握建议的气囊压力范围,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以及应对常见气囊压力问题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到患者气道内的装置,通常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或提供辅助通气。
气囊通常位于气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的末端,通过充气或排气来帮助保持气道的开放和稳定。
这种气囊通常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或聚氨酯。
当气囊被充气时,它会扩张并填充气道的空腔,防止气道阻塞或漏气。
气囊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气道尺寸来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气囊过度充气或不充分充气,从而影响气道的功能和患者的通气。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的气囊充气压力范围,我们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2.2 为什么需要控制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压力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
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
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18.4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
还有资料表明气囊压力应<25mmHg或保持在18.4~22.1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8mmHg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30.1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50.4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
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4~21.8 mmHg。
2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管理2020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 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 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 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 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 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临床使 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
气囊充气测压的方法
气囊充气测续压力监测以及持续压力测控。
气囊充气测压的方法
间断压力测量 —— 实测法
实测法,最常见于临床的是使用手持式气囊压力表 (CPM)测量。完全抽出气体,将导管充气接口连接套气 囊压力表充气阀。在测压表检测下慢慢挤压球囊逐渐充 气,每次以0.15ml左右的增减。直至囊内压达 15~25cmH2O(11.4~19mmHg)。因分离测压管时会 有2~3cmH2O的气体泄漏,因此需在理想压力值上 +2cmH2O,以补偿漏气。
声门下吸引负压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负压越大,气 囊压下降越快。对气管切开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 3h监测调整气囊压1 次。[5]
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
3. 插管型号
插管的规格不同,气囊充气量有所差异。同时,由 于人的身高、年龄、体重等因素的不同,人的气管 内径、形状也是不同的。
4.机械通气 CHAIR等[25]在研究不同PEEP水平[0、5和10 cmH2O(0、0.49和0.98 kPa)]对气囊渗漏的影响 中发现,高PEEP[10 cmH2O(0.98 kPa)]相比于低 PEEP[5或0 cmH2O(0.49或0 kPa)]在减少液体渗 漏方面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表明在PEEP模式下,高 的气道压力使气囊压力增加,减缓了气囊周边液体 向下流,从而减少了液体渗漏。BLOT等[26]也认为 在一定范围内PEEP值越高,渗漏量越少,PEEP水平 至少要≥5 cmH2O(0.49 kPa)以降低VAP发生率。
护理团体标准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护理团体标准是指在护理领域中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是护理团体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是指在患者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不全时,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来维持气道通畅的一种医疗设备。
气囊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中的一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气管,防止气体泄漏,确保气道通畅。
而气囊的压力,则是指气囊内充气后所受到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标准值通常在20-30mmHg之间,这个数值是经过专业护理团体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出的,旨在确保气囊在适当范围内充气,既能有效地封闭气管,又不至于对气管造成损伤。
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气道不封闭,气体泄漏,影响氧气输送和呼吸功能恢复;而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能会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气道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标准范围内,护理人员在操作气囊前后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专用的气囊压力计进行检测: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气道插管后,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通常,气囊压力计是一种小巧便携的仪器,可以方便地将其连接到气囊的充气管道上,通过读数来确定气囊的压力值。
2.调整气囊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不在标准范围之内,护士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以通过释放一定量的空气来调整气囊的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以通过充入适当的空气来增加气囊的压力。
在调整气囊压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
人工气道护理
气囊充气量要恰当,充气过少气囊与气管之间的裂隙会产生漏气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口腔中的分泌物也可能经裂隙流入气囊以下的气管内,引起或加重气管和肺部感染;充气过多,则压迫气管黏膜易引起气管粘膜坏死、溃疡,甚至产生食管瘘。
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一般维持在15mmHg,边向气囊内边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入小于0.5ml2~4h放气一次,如为低张气囊时每4~8h放气一次,每次3~5min,使局部受压处血供改善。
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在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气囊压力下将对气管黏膜产生的刺激。
气囊放气时,如吸痰不彻底会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机和抢救成功率。
2.3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
由于导管的存在,口咽部的分泌物会增加,难免在气囊周边形成滞留,在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时,这些滞留物有可能流入气管深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更换通气导管时,患者取平直的头低足高位(15度),先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套管连接牢固,连接储氧装置,调节氧流量至8L/min,待储气囊充满后,在患者吸气末操作者双手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储气囊,以使患者肺部充分膨胀,同时助手将气囊气体放出,这时由于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使肺
内气体以较快的速度由气囊周边排出,将附着于气囊上方的滞留物被带至口咽部,患者于呼气末助手迅速将气囊重新注入气体,然后用吸痰管经口鼻腔将滞留物吸出,如此反复操作2~3次,即可将气囊周围的滞留物较彻底地清除。
3讨论
43通气导管气囊以上的间隙内吸除附着的滞留物,导致气VAP。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在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用于抢救气道阻塞、呼吸衰竭的患者,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生命体征稳定。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通过人工气道给予抢救药物,从而快速抢救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通常情况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危重,疾病种类复杂多样,在临床治疗上患者的状况一般较差,在患者通气期间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若管理不当可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安全甚至生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人工气道的护理知识。
一、什么是人工气道?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准确的应用机械通气可以快速帮助危重患者改善缺氧情况,给患者的重要器官供应血氧,避免损伤到重要脏器的组织和功能。
同时,对于部分陷入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借助人工气道,还能够有效预防误吸,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1)经口插管:此类插管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很多患者不耐受,并且经口插管方法比较复杂;(2)经鼻插管:大部分患者对于此类插管的耐受程度较高,并且插管放置的时间也较长,但通常不超过1周,导管比较细,容易弯曲,但是容易诱发鼻窦炎和VAP;(3)气管切开:可以减少死腔,降低呼吸损耗,患者耐受程度较高,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插管放置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其缺点在于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二)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喉痉挛;导管堵塞;溃疡、肉芽肿;声门、声门下、气管狭窄;声嘶、喉水肿。
二、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哪些?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气道护理的重要一步,是保障患者气道通畅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借助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避免重要脏器的损伤。
同时,实施人工气道护理,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排痰,避免形成痰痂,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以极大的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护理质量。
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很多,依据人工气道种类不同,日常护理事项的注意点也不完全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保持人工气道通畅给患者插入气管之后,首先要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气流能否正常进入,若气管不通气,则容易引起窒息。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定量充气法是机械通气病人在选用大容量、低压型的气囊导管时选用,气囊充气一般5~10ml,而因病人个体及气管导管型号不同气囊充气量不一,亦不能精确气囊压力的大小。
利用气囊测压表可以科学的为机械通气病人气囊充气、放气,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
3护理3.1气囊充气操作有学者认为临床气囊充气采用最小漏气技术和最小闭合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将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降至最小,且不易发生误吸和影响潮气量,不必定时放松气囊。
方法为:①最小漏气技术。
即在吸气高峰允许有小量气体漏出。
准备10ml、1ml注射器各1支,由2个人同时操作。
在机械通气时,一人将听诊器放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另一人用10ml注射器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换用1ml注射器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同时观察病人的通气量,直到在吸气高峰听到有少量气体漏出而病人的通气量无明显改变为止,防止过量漏气触发低通气量报警。
②最小闭合技术。
用物同最小漏气技术。
一人听诊,一人向气囊缓慢注气,直至听不到漏气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从0.1ml开始注气,直至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与并发症管理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将导管置入气道以维持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
它是应用于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以及并发症的管理方法。
一、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1. 定期清洁气道导管:人工气道导管上的黏液和分泌物会阻塞导管,影响通气。
定期清洁导管,可以采用吸痰、漱口、擦拭等方式,保持导管的通畅。
2. 气囊压力监测与调整:人工气道导管的气囊应定期监测并调整,以确保气囊的充气量符合标准。
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充气量都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3. 固定人工气道导管: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气道导管,以防止移位和拔管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有束带固定、颈圈固定等。
4. 防止误吸: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减少误吸的发生。
如引流吸痰、提醒患者做到嘴周清洁、避免误吸食物或液体等。
5. 定期更换导管:人工气道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6. 预防感染:人工气道导管插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保持洗手、佩戴洁净手套、消毒仪器等。
二、人工气道的并发症管理1. 气道导管堵塞:定期清洁导管、规范咽部护理,有效预防气道导管堵塞的发生。
如果导管堵塞,可轻轻抽吸或更换导管。
2. 肺感染: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吸痰、保持导管周围清洁、规范使用抗生素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感染。
3. 吸气困难:人工气道导管的存在可能导致机械性喉痉挛,呼气时间延长。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并及时给予辅助通气。
4. 声音嘶哑:避免误吸及机械性喉痉挛,定期清洁喉、漱口,及时处理导管位置不良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声音嘶哑。
5. 纵隔气肿:过度充气导管气囊、导管位置不良等原因可能导致纵隔气肿。
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必要时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和处理。
6. 导管移位或拔管:正确固定导管,及时发现拔管或移位,并紧急处理。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范文人工气道护理是指对患有呼吸困难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进行气道管理和护理的过程。
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过程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护理内容。
一、预备工作1.明确护理目的和任务,准备好所需的护理设备。
2.确保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疼痛、焦虑和其他不适的控制。
3.确保护理环境安静、整洁,保持通风良好。
二、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1.定期评估气道咳嗽反射,了解气道通畅情况,并清除气道分泌物。
通过吸痰等方式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检查气囊充气量和气囊压力,确保气囊的适当充气量和压力,以避免气囊充气过度或不足导致的并发症。
3.定期更换气囊导管,防止气道感染和导管阻塞。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新的导管,并注意导管的无菌操作。
4.定期拍击、震动或转动患者,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气道保护能力。
5.注重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清洁口腔黏膜和齿龈,并定期应用含氟漱口水。
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增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6.合理控制机械通气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呼气末正压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指标,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机同步情况。
7.定期更换人工气道和气囊导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时间,及时更换新的人工气道和导管,防止导管堵塞和感染的发生。
8.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及时给予相应的镇痛和镇静药物。
合理的镇静和镇痛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提高机械通气的耐受性。
9.积极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包括气胸、肺炎、气管狭窄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三、人工气道的监测和观察1.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机械通气参数,并与医生及时沟通,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人工气道误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人工气道误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人工气道误吸是指气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等人工气道与食物、液体等误吸到呼吸道所引起的并发症。
预防和护理措施包括:
1. 定期评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的位置和固定情况,确保气道通畅。
2. 维持适当的气囊充气压力,避免气囊过度充气或不充气。
3. 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细菌繁殖。
4. 保持头部抬高30度以上,减少误吸的机会。
5. 维护患者的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的患者,及时给予食物糊状饮食或其他适合的营养支持方式。
6. 避免气管切开管或气管插管拔管和患者进食同时进行,减少误吸的风险。
7. 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误吸情况。
8.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导致气道炎症和痰液增加,减少误吸的发生。
9.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减少误吸发生的风险。
以上是常见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具体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
王 国琴 ( 重庆 医科 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重症 医学科
【 摘要】 目的
4 0 0 0 1 6 )
探 讨 人 工 气 道 气 囊 压 力 监 测 在 慢 性 阻 塞 性肺 病 ( 下称 慢 阻肺 ) 患 者 气 管 插 管 气 囊压 力 监 测 中 的
应 用价 值 。方 法 将 6 o例 人 工 气道 的慢 阻肺 患 者 随机 分 为 两组 。 实验 组 采 用 专 用 的 P O R TE X 气 囊测 压表 注 气测
n u r s i n g c a r e o f c h r o n i c o b s t r u c t i v e p u l mo n a r y d i s e a s e( COPD)p a t i e n t s a c c e p t e d t r a c h e a l c a t h e t e r i z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6 0 COP I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r t i f i c i a l a i r wa y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Pa t i e n t s o f t e s t g r o u p we r e u s e d wi t h i n f l a t i o n o f s p e c i a l a i r p r e s s u r e g a u g e P ORTEX a e r o c y s t p r e s s u r e mo n i t o r i n g me t e r t o a c e t i f y a n d t a k e p r e s s u r e , wh i l e p a t i e n t s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e r e a p p l i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f i n g e r s — n i p p i n g t o a c e t i f y . Ai r l e a k a g e o f t he t wo g r o u p s wa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护理措施
气囊压力:即给予病人机械通气时气囊的压力,机械通气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影响气囊压力因素
1、体位
平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后壁、左侧卧位时对气管左侧壁、右侧卧位时对气管右侧壁产生的压力较大;半卧位时气囊对气管壁表面压力相对较小且呈相对均匀分布;半卧位时所测气囊压力最小。
气管后壁的膜性结构缺少前侧壁软骨结构的支撑,压迫后易出现黏膜损伤,发生人工气道严重的并发症——气管食管瘘。
临床护理中注意不采用或尽量减少平卧位时间。
2、吸痰
吸痰可引起患者咳嗽,导致气囊压力明显升高,因此,反复吸引气道分泌物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及时调整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最佳的气囊压力。
进行负压吸引吸痰时,气囊密闭性降低,负压越大,泄露量越大,增大气囊压力可减少泄露;因此,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恢复。
建议人工气道患者采用半卧位,吸痰后30min调整气囊压力。
3、叩背
研究显示:拍背后平均气囊压力较拍背前平均气囊压力下降约
2cmH2O。
建议在拍背后,应注意监测气囊压力,调整气囊容积,以保持最佳的气囊压力,防止漏气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二、气囊压力监测时机
有研究表明,气囊注气4小时后压力开始降低,余气量逐渐减少,主张注气4小时后检查气囊压力,补充气量。
1、吸痰、体位改变、翻身拍背等影响气囊压,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2、鼻饲前应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误吸。
3、交接班时应监测气囊压力。
4、机械通气患者应定期监测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2C)。
5、持续监控气管内导管的套囊压力可降低VAP发生率(2B)。
三、气囊压力监测注意事项
1、充气时最好有气囊压力测定装置。
2、无条件测压时,要掌握最小密闭容量技术。
3、气囊充气要缓慢,避免过多、过快抽出和充入气囊气体。
4、对于低血压或者休克患者则应该相应减少气囊压力,以保证局部组织供血。
5、患者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6、需加强培训,确保人人掌握监测流程、测量时机以及注意事项。
四、气囊压监测护理
1、选择高容低压气囊,并检查气囊密闭性(无破损、漏气)。
2、缓慢充气以确保均匀,采用“最小漏气技术”。
3、采用气囊压力表监测气囊压,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₂O。
4、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增快、SPO2下降或者呼吸机压力报警时应重新检查气囊压力,尤其是呼吸机。
5、低压报警时应警惕有无气囊破裂。
6、无病情禁忌,宜采用半卧位。
7、应定期清理气囊上滞留物。
8、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要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
五、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途径。
1、可通过可吸痰气管插管\可吸痰气切插管,进行声门下吸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2、气流冲击法:在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囊上的分泌物冲出。
六、影响气囊充气后气道密闭性因素
1、气囊充气量和气囊压力。
2、气囊在气管内的位置。
3、气囊充气后的直径与患者气道的直径匹配度。
4、气囊的材质和形状。
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和模式等。
6、气管插管位置过浅,气囊刚好卡住声门处,声门的V字形状与气囊的圆柱状难于完全匹配,气囊无法封闭气道;
7、当气管导管型号较大,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积比患者气道横截
面积大时,容易形成皱褶缝隙,造成漏气和误吸;当导管型号较小时,气囊难于完全封闭气道,造成泄漏。
8、当气囊压足够且位置合适,仍存在漏气或误吸时,应考虑更换其他型号的人工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