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所有语文古诗整理集

合集下载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既然叫“经”,就会让人对它有更多的文化期待。

确实,《诗经》在“五四”以前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它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诗经》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

“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

《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教化,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这叫“诗教”。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礼记》记载“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诗经》通过文学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在性情、人格与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塑造。

把《诗》作为“经”就是把它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的典籍对待。

《诗经》是中华文化重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

《论语》讲“为政以德”,《大学》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

那么,“明德”的概念来自何处?《大雅·皇矣》有“帝迁明德”“予怀明德”,当是“明德”的来源。

从历史线索来看,自上古先秦到汉唐宋明,“明明德”的思想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明明德”就属于根与魂的范畴。

“子曰诗云”也具有重要的经学意义。

“子曰诗云”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教化方式。

“子曰”是观点,“诗云”是用《诗经》作为论据。

孔、曾、思、孟对《诗经》的运用表达了他们对《诗》的理解,他们的理解开拓了《诗》涵养性情、教化民风的意义边界,由此构成的意义世界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经”的角度看,通常被视为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其实是反映人存在方式的手法。

《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从“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陵唐·唐彦谦①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②累累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捉三尺③,眼见愚民盗一抔④。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注:①唐彦谦:晚唐诗人,咸通年间应进士举,十余年不第,乾符末年,避乱居汉南。

②祔葬:合葬。

③三尺:三尺剑,出自《汉书·高帝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④一抔:一抔土,指汉高祖的陵墓长陵。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高祖陵园景象,长安城畔,长陵高耸,陵墓旁边,祔葬累累,景象恢弘,气势磅礴,境界莽苍。

B. 颔联表现高祖故里情景,丰上旧居已不复存在,沛县原庙尽破败荒凉,诗人睹物伤怀,含物是人非之感。

C. 颈联对仗工整,“耳闻”与“眼见”虚实相对,“三尺”与“一抔”在数字对中化入典故,为后人称道。

D. 尾联中“腐儒”一词点明诗人读书人的身份,自嘲的同时暗含自负,与杜甫“乾坤一腐儒”表达类似。

16. 尾联“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后人评价其中“有无限议论”,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15. B 16. ①回望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曾经的辉煌历史的深切缅怀。

眼前的巍巍高阙,墓中的累累列侯,无不昭示着刘汉王朝曾经的辉煌。

②关照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无情嘲讽。

提剑的明主,只耳闻于史书,当朝治下,盗墓的愚民,却亲见于眼前。

③忧切未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与自身前途的深切担忧。

腐儒骑着瘦马,览千载历史,忧国运兴衰,行万里乾坤,叹人生起伏。

【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睹物伤怀,含物人非之感”错,颔联是虚写,并非睹物伤怀,也并未抒发物是人非之感。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怀古诗,“重回头”三字蕴藉深远,应该是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当下的思考。

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距今3300年左右的河南安阳商代晚期都城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了《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晚商史。

以此为基点,考古学家推定郑州商城等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文化为晚期夏文化。

二里头都邑始建于距今3800年以后,有宫城、数十座宫殿以及各种官营手工业作坊,出土了成套的青铜礼器,成为当时最高级别的中心聚落,对中国大部分地区产生了深刻的辐射影响,中华文明从此步入成熟文明社会或者王权社会阶段。

更早4000多年前的龙山时代,河南中部的王湾三期文化曾经南下大范围取代长江中游等地的石家河文化,这一文化巨变很可能对应古史记载的“禹征三苗”事件,夏代早期的历史也因此得以基本确认。

在夏代早期前后,黄河中游还存在山西襄汾陶寺、陕西延安芦山峁和神木石峁等多处数百万平方米的地区性中心聚落,河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许多数十万平方米的古城,这些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五帝时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由此前溯,我们甚至有可能利用考古学解开三皇时代的历史谜团。

回首百年以前,传统的中国上古史体系被严重质疑,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适逢其时,以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之源头为己任。

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终于揭示出中国是世界上直立人较早的分布区和现代人起源地、农业起源地、陶器起源地、文明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献记载的地区之一。

这些考古成就不仅对于正确认识全球人类起源史、文明发展史有重大意义,而且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坚实的科学依据。

2024届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贵州新高考

2024届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贵州新高考

2024届高二语文必背古诗词贵州新高考一、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论语》十则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有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0、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三、李商隐,晚唐时期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

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

贵州省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州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发生了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变异。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广泛流行的论调,把这种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作为它们理论形态的魏晋玄学,一概说成是腐朽反动的东西。

实际上,魏晋恰好是一个哲学重新解放的时期,思想非常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

魏晋哲学虽然在时间、广度、规模、流派上比不上先秦,但在思辨上所达到的纯粹性和深度,却是空前的。

埋没了一百多年的王充的《论衡》被重视和流行,标志着理性的一次重新发现。

与此同时和稍后,仲长统、王符、徐斡的现实政论,曹操、诸葛亮的法家观念,刘劭的《人物志》,被翻译的众多佛经……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于两汉,是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

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抑了数百年的先秦的名、法、道诸家,重新为人们所着重探究。

在没有过多的统制束缚、没有皇家钦定的标准下,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比较自由而开放,议论争辩的风气相当盛行。

正是在这种基础上,与颂功德、讲实用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抒情的、感性的“纯”文艺产生了。

这二者构成中国思想上的一个飞跃。

哲学上的何晏、王弼,文艺上的三曹、嵇、阮,书法上的钟、卫、二王等等,便是体现这个飞跃、在意识形态各部门内开创真善美新时期的显赫代表。

那么,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

所谓“书法”,按其字面可以理解为文字书写的方法或法则。

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其内涵并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书写法则。

一般意义的文字书写,关注的重心是实用,因而要求把字写得工整以便认读。

汉字书法艺术关注的重心是审美,要求把字写得美,写出神采,要求在精熟的书写技巧的基础上,融入创作者的审美情趣、个性气质乃至全部心灵。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而汉字的笔画可以神奇地组合成无数不同的形体,这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字中是极为罕见的。

汉字发端于古老的象形文字,虽历经变迁,但至今还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保留着一定成分的象形性、表意性和象征性,而不像许多民族的文字那样已经演变成单纯的表音符号。

这就为汉字书法得以进入艺术殿堂奠定了基础。

因为凡艺术都必须创造审美意象,即创造一个有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而汉字的形体正好为书法家创造审美意象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

汉字的书写要用笔、墨、砚、纸。

其中用兽毫制成的毛笔,柔软而富于变形,吸墨多,能写出墨的浓淡干枯等不同效果。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部分年轻人估计还没搞明白“栓Q"是啥意思,已经有小学生将其写在了自己的作文中。

日前,据媒体报道,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栓Q”,并有一段看不懂的歌词。

经学生解释老师才得知,那段歌词出自一首网络神曲。

有人忧虑,孩子张嘴闭嘴各种网络流行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会退化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表达的简化和“高效"是不是会助长思考的情性一些评论将这种网络流行语在孩子们中流行的现象称作"入侵"。

但对于Z世代和他们之后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生来就是他们世界的一部分。

他们的生活被互联网包围,或者说他们就生活在互联网中,对他们屏蔽网络流行语,已然不可能。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栓Q”“芭比Q"等流行语,包括表情包的使用,是构建交往关系的需要,是建设群体亲密感和共情能力的桥梁,是进行身份认同、区隔乃至管理的一种工具。

由此看来,成人对此现象作出的“入侵”等判断,多少有些居高临下,也显现出对网络流行语等理解的固化和窄化。

语言自有其自净的功能和过程,我们大可不必忧虑“栓Q"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

相较之下,更为重要的和必要的,或许是让孩子们对他们每天使用的语言文字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其甄别、欣赏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贵州高考必背古诗文

贵州高考必背古诗文

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贵阳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中的集大成者。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礼记·中庸》对中庸的解释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文化把“中和”看成天下最高明的道理。

“中和”就是不偏不倚,追求稳定与和谐。

其本质在于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存在,将各种对立的因素相互联系、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多样性和矛盾性中去寻求一种和谐与统一。

他们的力量被折中、被中和,且具辩证统一的思想。

对待事物而言,强调含蓄平和。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强调过犹不及。

儒家推崇平和含蓄,反对情感上的大喜大悲。

《尚书·舜典》的“直而温,宽而栗,刚而不虐,简而不傲”可视为“中和之美”观念的全面深刻解读。

孔子提倡“文质彬彬”、荀子的“美善相乐”、《礼记·经解》的“温柔敦厚”等在人的行为与人格风范上的体现就是不走极端,恰到好处。

中庸必然派生并导致“中和”美学,“中和之美”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学范畴的延伸。

孔子评论《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无邪,就是达到适度中和的审美境界,是中和之美的具体表现。

可见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中和”为美。

“中和为美”已不再局限于儒家诗教的狭义范围,不仅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成为山水画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

2024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二)语文2024年5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世纪前半叶,一场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导并参与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大地兴起。

这场运动既是他们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进行的一次全方位反思与解构,也是对中国未来社会制度与发展道路进行的一次多维度探索与尝试。

在这场运动中,晏阳初和费孝通等知识分子把对学术知识的追求与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结合在一起,自觉地投身于关于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中,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案。

晏阳初对中国农村弊端的判断经历了一个从主观认识到科学归纳的过程。

1920年,晏阳初结合他在法国华工群体开展“识子教育”的红书,先后在湖南长沙、山东烟台、浙江嘉兴等地兴办平民识字教育,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之所以重视识字教育,是因为他发现中国农村的弊端就是“愚”“穷”“弱”“私”。

在他著名的《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中,他将中西方直接加以对比来强调中国农村的落后:“试看欧美教育普及的国家,人人有读书看报之能力,两相比较,其智愚的相差,不啻天渊……我同胞弄到三万万以上的文盲……实为中世纪专制国家老愚民。

”在他看来,中国农民在“智识”上的“愚昧”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晏阳初对中国农民做出愚穷弱私的“问题”诊断时,运用西方的标准来框定中国社会,从而慨叹两者“天渊”般的差距,这种对本土生活的异化感让他无形中增强了削足适履的内在冲动。

同样受西方文化教育并尊重现代科学原则的费孝通,既未对西方文明的长处和优势作出归纳,以便为我们提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与落后加以总结,以便唤醒人民的觉醒。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汇编:诗歌默写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送廓之①秋试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②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风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廓之,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字廓之。

②禹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所凿,后以鱼跃龙门比喻考试得中。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为门人赴乡试而作,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豪放刚健的特点。

B.词作中应试者着新袍,携书剑,在迷茫忐忑中踏上前路,却仍抱有必胜的信心。

C.首句以“嫩”字准确地表现了初秋天气的清新微凉,用词出人意表又不落俗套。

D.词作巧妙运用“禹门”“月殿”等与科考中举有关的典故,表达对门人的祝福。

16.虚实结合是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的特点,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若不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艰难情况下坚持攀登,姚鼐怎能登临泰山之巅尽赏无限风光?人生也如登山一样,越是艰难,越是要向前向上。

(2)苏轼夜探绝壁以求石钟山得名原因,尽管所得结论也不够全面,但他提出的在“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绝不能“______________”的观点,则富有科学精神。

(3)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水”无休无止、永不停息的特点恰与人的悲愁相一致,诗人们或以水喻愁,或借水写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以流水写愁思的千古佳句。

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①黄庭坚踏破草鞋参到了,等闲拾得衣中宝。

遇酒逢花须一笑。

长年少,俗人不用嗔贫道②。

何处青旗夸酒好,醉乡路上多芳草。

2024届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2024届贵州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模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②元稹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注】①两首诗均作于元和四年。

其时白居易在长安,元稹出使东川,途经梁州。

李十一:李建。

元九:元稹。

②元稹的梦,据他自己在原诗序中讲,是梦到与李建、白居易同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中写到与李十一在花开时同去醉酒折枝,表达了送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B.元诗叙述在梦中与李建、白居易一起在长安曲江边游玩,又一起到慈恩寺各院游赏。

C.白诗语言朴素浅显,元诗语意简洁、不事雕琢,体现了二人诗歌语言的典型风格。

D.白诗中写的真事与元诗中的梦境存在巧合,这种巧合恰好反映出二人友情之深厚。

16.白诗中的“忽忆”与元诗中的“忽惊”意蕴丰厚,相互映衬,请简要分析。

(6 分)15.A【解析】A 项“表达了送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有误。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是一首怀人诗,没有送别友人。

白居易与李十一在花开时同去醉酒折枝,表达的是对友人元稹的牵挂与思念。

诗中“春愁”“忽忆故人”“计程”都是关键提示。

16.①“忽忆”:白居易在醉酒折枝后忽然忆起友人元稹,表达了对元稹的牵挂与思念;②“忽惊”:元稹从与友人同游的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独在异乡,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的孤独落寞;③两个词都用“忽”字准确地表现自己当下的心理活动,两相映衬,凸显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忽忆”与“忽惊”二词,“意蕴丰厚”与“相互映衬”两个关键词条。

解读二词的含义,即诗句大意与表达情感;理解“相互映衬”之意,即二词互相映照衬托,表达出了共通的情感。

【评分标准】答出两个词语含义给4分,答完整三点给6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翻译出大意给 2 分。

贵州省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

贵州省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

贵州省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论语》选段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选段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左传》选段子产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诗经》选段《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滕王阁诗》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贵州省高中语文高考必背古诗词及翻译

贵州省高中语文高考必背古诗词及翻译

贵州省高中语文高考必背古诗词及翻译1、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所有语文古诗整理集
1、文房四宝指的是?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B)
2、琴棋书画指的是? [单选题] *
A、雅人四好(正确答案)
B、笔墨纸砚
C、中医四诊
D、梅兰竹菊
3、花中君子指的是? [单选题] *
A、雅人四好
B、笔墨纸砚
C、中医四诊
D、梅兰竹菊(正确答案)
4、望闻问切指的是? [单选题] *
A、雅人四好
B、笔墨纸砚
C、中医四诊(正确答案)
D、梅兰竹菊
5、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大学》
空2答案:《中庸》
空3答案:《论语》
空4答案:《孟子》
6、四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
空1答案:《史书》
空2答案:《汉书》
空3答案:《后汉书》
空4答案:《三国志》
7、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空1答案:《诗经》
空2答案:《尚书》
空3答案:《礼记》
空4答案:《周易》
空5答案:《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