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合集下载

我对园林行业的认识

我对园林行业的认识

我对园林行业的认识
园林行业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设计、改造和管理,创造出美丽、舒适、环保的城市绿地或私人花园等景观。

我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化环境:园林行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植物、水体、雕塑等元素,打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景观,以提升城市或私人空间的整体美观度。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搭配,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风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疏导心情的场所。

2. 生态保护:园林行业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植物,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热岛效应。

此外,园林行业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治理,通过建设景观水体、雨水花园等方式,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健康与休闲:园林景观的存在为人们提供了沉浸于大自然中的机会,能够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

园林行业通过设置步道、绿荫、休闲设施等,为人们创造了休息、锻炼、社交和娱乐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和厌倦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 教育与文化:园林行业通过打造特色景点、举办园艺展览等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自然、感受艺术的机会。

此外,园林行业还注重对植物、生态、环保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重要性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认知,并推动文化交流和社区建设。

园林行业不仅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美丽宜居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设计创新和生态保护,园林行业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观赏园林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园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期,我有幸走进了一座座美丽的园林,感受了其中的韵味,也让我对园林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观赏园林的心得体会。

一、园林之美,在于山水意境园林之美,美在山水意境。

在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进园林,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让人陶醉其中。

1. 山水之美园林中的山水,既有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有细腻的柔情。

山峦起伏,叠嶂连绵,给人以壮美之感;水波荡漾,碧波荡漾,给人以清幽之感。

山与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植物之美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绿树成荫,花草争艳,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既有层次感,又有节奏感,使得园林更加生动有趣。

3. 建筑之美园林中的建筑,既有古代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的简约大方。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相互映衬,构成了园林的独特风格。

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风水学说,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使得园林更具艺术价值。

二、园林之美,在于人文情怀园林之美,美在人文情怀。

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历史文化园林中的建筑、碑刻、诗词等,都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如苏州拙政园中的“拙政园记”碑,记载了拙政园的历史变迁;杭州西湖中的“苏堤春晓”碑,描绘了苏堤的美景。

这些历史文化元素,让园林成为了一座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

2. 诗词歌赋园林中的诗词歌赋,既展现了园林的美丽风光,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如杭州西湖中的“断桥残雪”,诗人苏东坡曾题诗:“断桥残雪无人问,孤舟蓑笠翁。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断桥残雪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

3. 伦理道德园林中的伦理道德,体现在对自然、和谐、谦逊等价值观的传承。

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寓意着和谐相处;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寓意着谦逊待人。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有哪些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有哪些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有哪些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力求神似、诗情画意、建筑美与自然美结合的特色。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分享一下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欢迎阅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看法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

在中国古代各建筑类型中它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东方文明之珠。

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的设计要求,还值得现代人去探讨。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述:要探询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首先我认为要从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个初步的了解着手。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历来主要是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以及政治宗教,绘画、诗、词等艺术的影响。

历史上出现过的一批有地位的人物,或物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都曾促进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逐渐建立起了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造园艺术,崇尚自然总体布局、规划、组合都要合乎自然,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尽力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善于处理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认识园林

认识园林

1、认识园林:1)园林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性学科,但其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与艺术,园林具有实用价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所以说,园林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2)园林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园林概念和园林内涵,体现在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改造对象和创造对象,不同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以及不同的设计大师和造园匠人。

而且,从目前该专业理论研究的范畴与工程实践的领域,已远远超出了“一定地块”的空间,而是在地域空间乃至地球空间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问题,再用园林一词显然涵盖不了其研究的内容,其研究手段和理论观念也十分落后。

3)(德)希尔施菲尔德《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是这样一个场所,在那里人们能够舒适地、安逸地享受乡村生活地利益。

能够享受自由、观赏、散步、空气、凉爽,可以陶冶精神。

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消遣的场所,它有更高一层的意义,它是一个有价值的艺术品,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优美的大自然的景致。

4)(中,现代):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游赏、游憩的优美环境。

5)园林的基本规则:唤起风景的自然美,同时唤起艺术的情感,把自然美得以升华。

2、园林四要素传统的古典园林的四大构成要素是山、水、花木和建筑,对现代园林仍具有一定知道意义,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更丰富,要素也更全面,如,可以没有建筑,可以没有山,甚至没有水,增加了雕塑小品,灯光小品,等等。

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与现代人开朗、潇洒、明快的审美观有较大的差异。

因而那种审美需求所产生的诸如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内容与表现形象是不完全适合现代社会的;但另一方面,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崇尚天然真趣的审美观及师法自然、表现生活的基本原则仍具有可理解性,适合于当今的社会,需要我们继承。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园林鉴赏园林就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就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与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

或者说就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

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与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

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

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与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

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

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就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绿化设计的原则就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

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与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即就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

可见她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

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与栽植部位。

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

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就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

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

可就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

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

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

园林的概念

园林的概念

园林的概念
园林指的是一种主要以美化园地环境营造而成的建筑景观,其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设和园林管理。

其特色是空间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照应着中外审美
特点的有机结合,使其形成一种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景观系统。

园林的定义,也就是把
自然环境中的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审美空间形象系统,使人们
可以在其中完全沉浸于领略空间美的过程中。

园林,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将自然因素与文化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受人们欣赏、收获休闲娱乐心灵愉悦体验的空间环境艺术。

园林,既可以实现人们追求审美地展示
美丽园林,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升园林的园林价值、园林经济价值,确保园林的
经济可持续发展。

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安静、宁静的氛围,这种气氛可以让人放松,表达出各种
体验和情感,让人沉浸其中心旷神怡,获得心灵上的舒展和安慰,而这正是对园林最大的
要求。

而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充分利用植物、石头、水和空间的局聚来组织整个园林,以达到美丽、安静、宁静的效果。

园林,不单是自然因素的结合,更是自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它不仅要求人们在植物、石头、水和空间的局聚中找到自然的感觉,还要承载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元素,营造出文
化特色,使其与传统文化产业间共振,有利于传播文化、宣传历史,更以这种向上的审美
观念,以艺术的态度来感受空间美。

园林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保护环境、提升生活质量、利用空间有价值的,营造舒适的
审美环境艺术和尊重自然的重要作用。

它不但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还可以反映历史
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人们能在欣赏到它的优美特点的同时,体味其内在的意蕴。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发展至成熟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其“和谐自然”的造园设计思想使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确立了今天的地位,并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园林是以自然写意山水园林的风格著称于世的。

研究传统古典园林,必须从自然美和园林意境入手。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和谐自然;园林意境一、引言园林,大体可分自然规划式园林和整齐规划式园林。

自然规划式园林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由,假山假水,在方寸之间仿造千里自然美景,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为其代表,“是具中国风的,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

二、师法自然,崇尚自然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迫求是显而易见的。

对自然美的认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山水诗、山水画、文人园林也都出现于这个时代。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学,吸取了道教以道为宇宙本体“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濡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天人合一”。

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道家思想对园林风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天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其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天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1]。

在传统中国园林设计中,山、水、花木和建筑是几个明显而重要的要素。

石头的功能和它所表达的意境被视为其生命的象征,无论是放置在厅堂之前、窗下、水边,它的作用是在自然与人工因素之间构成空间上的联系。

作为一种垂直方向的构成元素,它引导向上的视野,并丰富了园林中的光影变化效果;作为屏障它又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作为独立的物体,它是一座抽象的雕塑,展示形式、肌理的变化,以吸引人们的目光.作为品格的象征,它表现了君子的坚忍与气节。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1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

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1990年,中国的风景名胜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

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

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

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置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

魏晋时期,儒、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

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

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

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

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这种象征特色首先表现在园林和园中景点的命名上。

中国园林的名称并不直接与园主的名称相关,而更多地是与园主的人格理想相关。

北京颐和园的前身叫清漪园。

1886年重修后,西太后取意“颐养冲和”改用现名。

园林鉴赏心得体会

园林鉴赏心得体会

园林鉴赏心得体会园林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形式。

在园林鉴赏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园林所带来的美与和谐,也体会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共生。

以下是我园林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园林给人们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和宁静的心灵。

在园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不同植物的美丽,如花草树木的繁茂和姿态优美。

它们散发出迷人的芳香,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园林中的水景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流水清澈,碧波荡漾,仿佛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给人以放松与安宁的感受。

其次,园林所营造出的和谐与平衡给人以心灵的满足。

园林设计时通常注重空间的布局与结构的安排,使得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和谐和平衡的美感。

在游览园林时,我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均衡的氛围,人与自然的对话,使我内心变得平静与安宁。

这种和谐与平衡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布局上,也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上。

在园林中,我经常能看到人们在一起交流、愉悦,享受着和谐与友善的氛围。

另外,园林也能带给人们一种自然与人类的共生意识。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园林这种人工创造出的美丽景观,给人们展示了自然之美,也提醒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在园林鉴赏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园林所采用的材料和植物都是环保的,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应该互相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

此外,在园林鉴赏中,我还觉察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奥秘。

园林中的植物、动物、地貌等都是自然创造的奇迹。

通过园林鉴赏,我发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花卉的开放过程,以及不同季节景色的变化等等。

这些发现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同时也让我更加欣赏和珍惜园林所呈现的美景。

鉴赏园林并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修养。

通过园林鉴赏,我深刻体会到了美与和谐的力量,体验到了自然与人类的共生之道。

在繁忙的生活中,园林鉴赏带给我一片宁静的净土,让我得以放松身心,重拾内心的平静。

因此,我会坚持每天去园林中散步、欣赏风景,以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和谐。

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目前风景园林界对待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是古典园林休矣论;其二是古典园林复兴论。

前者将古典园林看作是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强调继承古典园林,却往往追随其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无论东方或西方的、传统或现代的园林形式,采取全盘否定或照搬形式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无助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健康发展。

尽管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风景园林师一展身手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低下,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和作品。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始终在追随西方近现代的形式与风格,既缺乏理解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内涵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未能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亦步亦趋。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缺乏可以直接继承的传统,另一方面对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反应出文人气息的园林艺术。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我国古典园林造园者大多为文人雅士,一般在文学、绘画上都有极高的造诣。

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和诗词书画上一脉相承,它接受了传统艺术的普遍规律,中国古典园林的“以景写情”,正是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理。

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场景与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这种意境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

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借助文学语言手法创造出的画面和意境,产生强烈的美感作用,从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匾额、碑刻、对联、题咏等手法进行造景,对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

浅谈对园林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对园林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对园林设计的探索与思考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不仅包含了植物、构筑物、地形、水体等自然要素的配置,还融入了人类的审美观念、文化传承以及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园林设计是一个与自然和人文息息相关的领域,因此在它的探索和思考中,需要兼顾自然与人文,需要与自然相融合,与时代相契合。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对园林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园林设计需要与自然相融合。

自然是园林设计的基础,园林设计应当尊重自然,借助自然的力量,真正体现自然美学。

园林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本地的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将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融为一体。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不破坏原生态系统,尊重自然规律,让设计作品与自然和谐共生。

园林设计需要与时代相契合。

时代在不断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都对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更加多样和复杂,园林设计不再仅仅是美化环境这么简单,它还要承担起社会公共空间、人文活动场所、生态环境改善等多重功能。

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代的城市规划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寻求新的设计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园林设计还需要体现人文情感。

园林设计是一种对自然景观进行再创造的艺术,也是一种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滋养和熏陶。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在自然中融入人文情感,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文化内涵。

传统的园林设计注重营造静谧、舒适、优美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休闲和享受的空间。

现代的园林设计更强调对文化、历史、民俗等人文因素的挖掘和表达,使得设计更具有当地特色和鲜明的文化品格。

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继承,设计师可以打造出更具有传统特色和历史记忆的园林空间。

园林设计与自然、时代和人文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需要在这些因素之间取得平衡。

只有将自然美学、现代理念和人文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具有深厚内涵和生命力的园林设计作品。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从而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来谈谈关于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欢迎阅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随着景观园林的专业课的陆续开课,我对景观园林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最近一些日子一直在恶补自己在景观园林方面知识的缺乏。

虽然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科“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由小奥姆斯特德创立,但是在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到环境美化的重要性了。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在19岁时候写的诗,诗中提到的桃花源则是源自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可见,古时候人们就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意而产生了对于理想的地方——天堂的向往。

对于天堂的向往直接启发了人们创造人间天堂的意愿——造园艺术的萌生。

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反映了人们的理想、情感和憧憬。

如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是因为苏杭地区有代表着中国园林主要特色的江南私家园林。

故我们可以给园林下一个定义——园林是人们对美好的场所的现实追求。

而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审美观,更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内涵的综合性艺术。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一书中是这样界定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是陈从周先生引自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于《园冶》一书,它很好地概况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追求——虽然是人工建造的,但追求的却是自然天成的!如代表着皇家园林的颐和园、公共园林的杭州西湖、私家园林的余荫山房等无不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思想!小结:1.中国古典园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场所的一种追求。

2.“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

对于园林的认识

对于园林的认识

在大学四年期间,我将积极参加各类 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提高自己的 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参加 各种活动,我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 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培养自 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就业准备
在大学四年级期间,我将积极了解就 业市场和行业动态,准备个人简历和 面试技巧。通过参加招聘会和网络求 职等方式,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在 就业准备过程中,我将注重自我营销 和职业形象塑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
一、引言
2023-11-08
目 录
• 引言 • 园林学科的认知 • 园林专业的认知 • 个人大学四年学业规划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引言
• 园林学科的认知:园林学科是一门涵盖建筑、园艺 、植物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在园林学科的 学习中,我了解到其发展历史、基本概念、研究内 容等。园林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通过 规划、设计、管理等活动来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生活 环境。在园林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其 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例如,在园林规划 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园艺、植物学等多个方 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此外,园林 学科还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实现可持 续发展。
园林学科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它不仅可以创造出优美的生活 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状况、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园林学 科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历史保护。 通过学习和研究园林学科,我们可以 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人类文化和社 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园林专业的概念和内 容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园林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 园林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园林规划设 计、园艺植物学、园林工程等,旨在 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园林专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3000字

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3000字

风景园林是指以景观效果为中心,通过对地形、水系、植物等自然要素的加工、处理和表现,使人们感到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一种园林艺术。

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地理学、植物学、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下面将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探讨。

一、风景园林的起源和发展风景园林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和活动需要开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一些简单的园艺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园林美化和景观营造。

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园林,如越王勾践的寿丘园、吴王夫差的姑苏园等,这些园林体现了古代我国人对园林美的追求和理解。

在西方,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独特风格的花园和庭院,如希腊的雅典卫城花园、罗马的凯撒花园等。

随着文明的交流和园艺技术的传播,园林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景园林体系。

二、风景园林的特点和内涵1. 美学性风景园林是一门具有强烈美学意识的艺术,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再造和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要素的加工和表现,体现出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对地形、水系、植物的精心设计和搭配,使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

2. 融合性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地理环境、水文条件、植被特点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如地形开挖、植物配置、水系规划等。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才能打造出优美、宜人的园林景观。

3. 文化性风景园林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设计和建造中,经常会融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历史人物故事等,使园林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中常常会融入一些诗词、山水画等元素,使园林更具有韵味和意境。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风景园林的设计和营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土地规划、植物配置、景观建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

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

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1. 风景园林的魅力风景园林,听上去就像是个高大上的词,其实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你在公园散步,阳光洒在脸上,微风轻轻拂过,周围花草树木生机勃勃,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心情大好。

风景园林其实就是把自然和人文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既美丽又实用的环境。

它不仅仅是种树、种花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就像是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一块都是不可或缺的,拼在一起,就能展现出和谐美丽的画面。

2. 风景园林的作用2.1 生态价值首先,风景园林的生态价值可不能小觑。

想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离不开那些绿树成荫的地方。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真是大自然的小助手。

而且,良好的园林设计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就像在给大地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2.2 心理健康再说说心理健康。

有没有发现,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去公园走一圈,心情立刻就会好很多?这是因为自然环境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压力,放松身心。

科学研究表明,待在绿色环境中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就像是给心灵开了个窗户,让阳光洒进来,心情自然就明亮了。

3. 风景园林的设计3.1 设计理念说到风景园林的设计,真是一门大学问。

设计师们得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地形、气候、植物种类,还有使用者的需求。

就像做一道菜,要选对食材,搭配得当,才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设计师需要用心去理解每一个细节,才能创造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空间。

有时候,他们会用一些曲线、色彩和纹理来传达某种情感,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3.2 文化传承而且,风景园林还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每一个园林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历史,就像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比如,中国的古典园林,往往讲究“留白”,让人遐想连篇;而西方的园艺则更注重对称和几何形状,给人一种秩序感。

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真的是有趣得不得了。

4. 未来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景园林的未来也越来越美好。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采用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比如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自动浇水,真是方便极了!而且,环保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设计师们会更加注重使用本地植物和可持续材料,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更加绿色健康。

解答园林的概念

解答园林的概念

解答园林的概念园林是人类通过构筑和塑造自然景观来满足心灵和身体需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自然和人工元素的结合体,集合了植物、建筑、雕塑等要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环境空间。

园林既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园林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将自然景观打造成园林,以欣赏和体验美的享受。

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庙宇园林等。

园林是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布局、造型、色彩等手法,创造出和谐美丽、意境深远的空间环境。

园林的布局设计需要体现自然和谐、对称美、变化有序的原则。

园林的造型可以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建筑的设置和风格等方式来实现,旨在营造出一种具有美感和情感共鸣的空间形态。

色彩是园林中重要的视觉元素,通过植物的花朵和叶子、池塘水面的反射等,营造出丰富多彩、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园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园林的描绘和表现力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崇敬。

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奇妙,从而提升自身的情感和境界。

园林不仅仅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还可以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园林中的步道、草坪和座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和放松的环境,可以进行散步、聚会、休息等活动。

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安逸,释放压力,获得放松和愉悦。

园林也是传承和表达文化的载体。

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展示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和装饰物等,体现了不同风格和时代的特点,传递了人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欣赏和研究园林,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园林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园林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和美丽,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园林可以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

园林的内涵名词解释

园林的内涵名词解释

园林的内涵名词解释园林是人类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是一种将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有机结合的花园艺术形式。

它以绿化景观为基础,通过布置花草树木、建设水池喷泉、修建亭台楼阁等手段,使得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人的居住环境的艺术与生活的无缝融合。

园林作为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涵盖了许多与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相关的名词。

在下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园林内涵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园林的魅力和特点。

1. 绿化景观:绿化景观是园林的基础,是通过植被的选择和布置来创造出美丽而宜人的环境。

绿化景观既可以是自然的,例如树木、花草等,也可以是人工的,例如护坡、花坛等。

绿化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可以丰富园林的层次感,增添生态环境的美感。

2. 水景:水景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元素,它可以是湖泊、池塘、喷泉等形式。

水景在园林中起着烘托气氛、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活动和休闲空间。

水景的设计需要考虑水的流动性和视觉效果,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3.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园林中起到功能性和装饰性作用的建筑物。

它们通常是供游人休息、观景和赏花的场所。

亭台楼阁的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视觉效果、结构的稳定性和适应环境的美感,使其成为园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 路径和小道:路径和小道是园林中连接各个景点的通道,也是游人在园林中穿梭和欣赏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路径和小道的设计需要考虑游人的便利性、交通流线的合理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协调。

5. 花坛和花境:花坛和花境是园林中用来布置花卉和营造花海效果的地方。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彩和植物的搭配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花卉景观,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花卉的美丽。

6. 回廊和廊架:回廊和廊架是园林中常见的结构,它们通常用于遮阳和休息的场所。

回廊和廊架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园林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涵盖了众多的内涵名词。

通过这些名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园林的魅力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体验园林的美妙。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知

浅谈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映着朝代的兴衰。

中国园林里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结晶。

在不同历史时期园林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历史不同时期的几个园林看中国园林的变化。

、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虽然他们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人文条件更是千差万别。

园林的出现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它必然与社会历史发展关键词: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古典园林正文: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超高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性质也称为园、囿、苑、园亭的一定阶段相联系;与此同时,社会历史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变革也会导致园林种类的新陈代谢,推动新型园林的诞生。

园林成熟中期指的是元、明、清初(公元1271-1736年),元代绘画方面的发展将水墨山水画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给明、清两代以巨大的影响。

绘画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影响到以其为理论知道的造园艺术的变化。

这些变化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一是除了以往的全景模拟缩移自然山水景物之外,还出现了以山水局部来象征山水整体的更为深化的写意创作手法,园中景物可以非常平凡简单,但意兴情趣却很浓厚。

二是如同绘画的题款一样,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也普遍使用,意境信息的传达的一支接借助于文字、语言而大大的正加了信息量。

园林意境的蕴藏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切地融合了诗文、绘画的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园林的认识园林鉴赏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综合艺术品,是通过人工构筑手段加以组合的具有树木、山水、建筑结构和多种功能的空间艺术实体。

或者说是利用环境而构筑的一种表现自然的典型的人工山水境域。

根据这一定义,笔者认为园林的结构主要由树木、山水和建筑三项要素所构成。

而且三个要素呈有机的组合状态,构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间艺术境界。

比如只有树木,没有人工改造的山水和建筑,则无异于植物园、林场;只有建筑,没有树木及山水,又无异于一般工厂、学校、医院及民居等。

三种要素巧妙地熔于一炉,才构成园林这一综合艺术实体。

1.园林,顾名思义,首先要有“林”,不仅有林,而且要有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

总之包括树木花草在内的绿地布局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绿化设计的原则是通过个体植物的观赏特性,组织构景意境。

如先布局具有独立观赏意义的单株植物、行树、绿篱、树丛、树群、花圃、花坛、草坪、草地等,然后再考虑环境变化特点和风景点的意境要求,加以有机的组合,构成具有不同画意的绿地.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云:“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即是讲:桃花宣群植远观,绿荫衬繁花,其画意自显.可见他对风景区栽植花树的远见卓识.我国古代园林很讲究花草树木的特色和栽植部位。

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遍植箬竹,各具风貌。

又如苏州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西湖满觉陇一径通幽,数峰环抱,故配以桂丛,香溢不散,而泉流淙淙,山气霏霏,花滋而馥郁,宜其秋日赏桂,游人信步盘桓,流连忘返。

说明桂香造成了极佳的感应气氛。

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植物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削弱了,似应引以为戒。

宋人郭熙说得好:“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其次,园林植树绿化,还要考虑有藏有露的部位选择。

如小园植树,其具芬芳者,皆宜围墙;而芭蕉忌风碎叶,故栽于墙根屋角;牡丹香花,向阳斯盛,须植于主厅之南。

小园树宜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宜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此为以疏救塞,以密补旷之法。

又如柳树是装点园林的常见树种,古人诗词中屡见万柳名园的杰作,但江南园林则罕见之,因柳宜濒水。

植之宜三五成行,叶重枝密,如帷如幄,少透漏之致,一般小园,不能相称。

而北国园林,面积雄大,高柳侵云,长条拂水,柔情万千,别饶风姿,为园林生色不少。

2.山水是园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园之特征,山水相依,凿池引水,尤为重要。

我国古代造园家,最懂这一道理,他们视水为陆之眼,陆多之地注意保水;水多之区善于疏水。

不仅懂得引水构景,且善用水改善环境与气候。

江村湖泽,荷塘菱沼,蟹簖渔庄,水上产物不减良田,既增收入,又可点景。

王渔洋诗云:“江干都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神韵天然,最是宜人.钟伯敬在《梅花墅记》中亦云:“大要三吴之水,至甫里(角直)始畅,墅外数步反不见水,水反在户以内。

盖别为暗窦,引水入园,开扉坦步,过杞菊斋……登阁所见,不尽为水。

然亭之所跨,廊之所往,桥之所踞,石所卧立,垂杨修竹之所茂荫则皆水也。

”可见,水在园林构景中何等重要了。

园中山石常与水交融组成美妙境界。

所谓“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就是讲的这一道理。

我国古代学者郭熙说:“水以石为面”,“水得山而媚”.当代园林鉴赏家陈从周也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和“溪水因山成典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用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的。

园林叠山理水就是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特别是中、小城市有山水凭藉的园林,尽可能做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城因景异,方是妙构。

构筑假山叠石是一门艺术.唐诗中不乏咏假山诗句,说明了假山和园林已结成不解之缘。

后来历代出现了许多堆砌假山的名字,总结了不少掇石的经验。

如北方工人流行的山石结合的“十种基本形式”(又称十字诀):安、连、接、斗、垮、拼、悬、剑、卡、重。

江南一带流传的“七字诀":叠、竖、拼、压、钩、挂、掌。

他们还生动地指出:“园林中假山之奇在于逼真,其妙在于天趣,而其巧更在于人工.”“假山平处见高低,直中求曲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由于假山所用石料不同,掇石叠山要求也有差异,如黄石山少变化,故叠石时要做到面面有情,多转折,要在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太琐碎,叠筑时要宛转多姿,少做作,要空灵中寓浑厚。

到了我国明代,假山布局,包括磴道、平台、主峰、洞壑等,其最耐人寻味处在开合多变.开者山必有分,以涧谷出之,上海豫园大假山就是一个佳例;合者必主峰突兀,层次分明,而山之余脉,石之散点,皆开之法也。

清代同治光绪年代,假山欲以巧取胜,反趋纤弱,实则巧夺天工之假山,未有不从重拙中来。

所以黄石之美在于重拙,乃自然之理也。

3.园林建筑是园林结构中最重要部分。

我国古代造园,大都以建筑物开路。

特别是私家园林,必先造花厅,然后布置树石。

沈元禄记猗园曰:“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

"盖园以建筑为主,树石为辅,树石为建筑之联缀物也。

园林建筑要有如下特点:①妙在得景:园林建筑布局不象宫殿、寺庙和一般住房那样呈轴线对称型式,而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环境,建筑位置要取最好的视线和观景点,以得体为原则。

园林的最大功能是观赏。

实现观赏就要造景,而造景者又是具体的人。

所以构园重在构字,深在思致,妙在情趣,要在能悟。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重过何氏园五首》,就描写了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与景合,景因人意的造园思想。

他写道:“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此乃园中景也。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石阑斜点笔,梧叶坐题诗”,乃景中人也。

人们有了这种境界,方可悟构园神理。

造园之道,还在于“悟"。

悟即领会造园之意境,建筑之虚实。

意境就是因情景不同而异。

王国维《人间词话》言境界云:对象不同,表达方法亦异,故诗有诗境,词有词境,曲有曲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境也。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词境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曲境也。

园林建筑意境亦然,其诗情画意,在实际事物中体现出来,就是园林之意境.园林建筑者如能“悟”出古人咏景之境界,“景露则境界小,景隐则境界大”,“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得山",“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流水乱相缠”等,则意境自然油生。

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红楼梦》大观园有真,但也有假。

有作者目睹之物,也有作者虚构之处.故假山如真方妙,真山似假便奇;真人如造像,造像似真人。

其迷惑人之处正在此。

造园之道正亦如斯,所谓实处求虚,虚中得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如园中立峰,亦存假中寓真之理,在品题欣赏上以感情悟物,且进而达人格化。

在上述景与人、虚与实等造景、悟物思路指导下,就不难理解和运用构景作法了。

②重在曲折: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不同于一般封闭方正的布局形式,尽量避免对称,要求有曲折变化.如曲径、曲桥、曲廊等,设计时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园林中两侧都有风景,随直曲折一下,使游者左右顾盼有景,信步其间使距离延长,趣意加深.由此可见,曲本直升,重在曲折有度。

根据这一原理,园林中之路,也宜曲不宜直,小径多于主道,则景幽而客散,使之有景可寻,有泉可听,有石可留,吟想其间,所谓“入山唯恐不深,入林唯恐不密”。

山须登,可小立顾盼,故古时多采用磴道。

园林建筑变化多姿,还可使游人获得小园大览、大园短览之感。

我国古代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其要谛就是采用“空灵"手法.盆栽之妙就在小中见大,“栽来小树连盆活,缩得群峰入座青”,乃见巧虑。

水不在深,妙在曲折.要使游人感到有景可赏,办法就是改变岸、堤的曲折度,造成“水曲因岸,水隔因堤”之意境。

苏南之园,其池多曲,其境柔和。

宁绍之园,其他多方,其景平直.故水本无形,因岸成之,平直也好,曲折也好,水口堤岸皆是构成水面形态之重要手法。

至于水柔水刚,水止水流,亦皆受堤岸而左右之.园林的大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园林空间隔则深,畅则浅,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因此在设计上常采用大园套小园,大湖包小湖手法。

此例极多,如北京北海公园中的静心斋,濠濮间、画舫斋,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苏州拙政园中的枇杷园、海棠坞等。

如果入门便觉个大园,内部空旷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园亦未必游遍全园。

如果景物有特点,委宛多变,游之不足,下次再来。

风景区也好,园林也好,不必使人一次游尽。

除了以墙、廊等建筑物分隔空间外,还要穿插山石树木,使空间变化灵活而不呆板。

花墙或墙上开设漏窗,不仅本身造型精美,而且可使空间互相渗透.通过分划空间的大小对比,使人感到景物层出不穷.此点正是我国园林建筑技术的特色之一。

③贵在自然:园林之美,贵在自然,自然者存真而已。

建筑物起“点景”作用,可谓锦上添花,但花终不能压锦也.基于这一要求,园林叠山理水应尽量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我国古代许多叠山家从来主张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园林建筑也要与自然环境协调。

如明末清初张南恒所主张的平岗小坡、陵阜陂阪等。

今日构园家们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使园林建筑离自然太远,并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如作为栖息小休的宾馆,宜着眼于周围有幽静之境,能信步盘桓,游目骋怀,故室内外空间互相呼应,以资流通,晨餐朝辉,夕枕落霞,坐卧其间,小中可以见大.反之高楼镇山,汽车环居,喇叭彻耳,好鸟惊飞,俯视下界,豆人寸屋,大中见小,渺不足观,以城市之建筑夺山林之野趣,徒令景色受损,游者扫兴而已。

所以有些园林专家一再提倡:风景区(包括园林)之建筑,宜隐不宜显,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山麓)不宜顶(山顶),须变化多,要随宜安排,巧于因借,存民居之风格,求古朴之情趣,如小院曲户,粉墙花影,“城市山林”,两得其宜。

这样园内建筑可互为对景,园外佳景,可借入园内,而建筑本身能与地形结合,越山跨水无所不宜,有的还可与山石岩洞结合成为自然与人工相融合的建筑。

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忆记长白园(即苏州天平山高义园)云:“园外有长堤,桃柳曲桥,蟠屈湖西,桥尽抵园:园门故作低小,近门则长廊复壁,直达山麓,其缯楼慢阁,秘室曲房,故匿之,不使人见也。

"前,我国有些风景区及园林,移入许多与自然环境不协调的建筑物。

如南京燕子矶,除临水一面尚可观外,余则黑云滚滚,势袭长江.有人坐石矶戏为打油诗云:“燕子燕子,何不高飞,久栖于斯,坐以待毙。

"总之,古迹之处应以古为主,园林之处应以幽秀为主,自然景区应以天趣为主,切不可移入不协调之建筑。

否则,祖国的自然美景,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将受大损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