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不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还真不好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古诗中常用的典故,提高我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中小学生必学的古诗词常见典故

中小学生必学的古诗词常见典故

中小学生必学的古诗词常见典故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还能够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小学生必学的古诗词常见典故。

一、白马非马白马非马是《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一个学者看到一匹白马,却说它不是马。

他的理由是:白马是有色的,而马是无色的,所以白马不是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观察和判断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客观的分析和思考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黄粱一梦黄粱一梦是《列子》中的一个典故。

故事中,一个人梦见自己成了一个国王,过上了富贵的生活,但当他醒来后才发现这只是一个梦境而已。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虚幻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三、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史记》中的一个典故。

故事中,勾践被吴国囚禁,他卧在薪上,尝过苦胆,发誓要报仇雪恨。

后来,勾践成功解放吴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只有经历了磨难和苦难,才能够取得成功。

四、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是《诗经》中的一句诗。

这句诗形容了学问的广泛传播和人才的辈出。

桃李是植物的名字,用来比喻学问的传播,满天下则表示遍布全国。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学问应该广泛传播,人才应该辈出,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五、飞黄腾达飞黄腾达是《左传》中的一句话。

这句话形容一个人一夜之间变得富有和权势,就像坐在飞黄之上一样。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有时候机遇会让一个人一夜之间改变命运,但是成功并不是偶然的,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和努力。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常见典故,中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古诗词典故1(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完整版)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完整版)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

高中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苌弘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诗词古文中典故100个

诗词古文中典故100个

诗词古文中典故100个诗之源古诗词中有许多的典故,往往使人们用一个词、一个物就可以高度浓缩出诗词的内涵与作者的情感,要是不懂,在欣赏古诗词的时候就会出现困难。

而这些古诗文中的典故也常常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与浓缩,下面就是100例诗词中常常出现的典故,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

古诗常见典故以下是古诗中常见的15个典故: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以“梦蝶”比喻做梦、梦幻。

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

后以青鸟为传信的使者。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请缨: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

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比喻杀敌报国。

凌云: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形容文章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也有志向高远、豪放豁达之意。

白驹过隙:出自《庄子·知北游》,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文学艺术。

暗香浮动:出自宋代林逋的《山园小梅》,形容梅花的香味清淡而悠扬,也形容女子淡淡的美丽和优雅。

长歌当哭:出自唐·李贺《歌诗编·李凭箜篌引》,表示用诗歌来代替哭泣,抒发悲愤之情。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典文学常用典故集锦

古典文学常用典故集锦

古典文学常用典故集锦1. 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汉代杨修《上书谏吴王》。

意为通过忍受痛苦和委屈,积蓄力量,以便日后能够报仇雪恨。

2.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出自《庄子·外篇·养生主》。

意为多余的事物反而弄巧成拙,多此一举。

3.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出自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毛诗序》。

意为多疑自尊,疑神疑鬼。

4.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意为丧失的东西进行补救,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5. 志同道合志同道合,出自《吕氏春秋·尧问》。

意为志向、目标与自己一致的人可以共同合作。

6. 四海升平四海升平,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意为四方国家都安定和平。

7. 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出自《楚辞》。

意为闭门造车,没有实践和实际经验。

8. 厚此薄彼厚此薄彼,出自《列子·霸言》。

意为偏袒、偏爱某个人或事物而对其他人或事物不公平。

9.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出自《庄子·庚桑楚》。

意为坚持不懈,努力去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

10. 青出于蓝青出于蓝,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意为后代能够超过前辈,取得更好的成就。

11. 一曝十寒一曝十寒,出自《汉书·帝纪第五》。

意为研究或修行不持久,虎头蛇尾。

12. 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意为急功近利,自作聪明地想加快事物的发展。

以上是古典文学常用典故的集锦,这些典故在中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于修辞、教育和比喻的目的。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70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技-----唐刘禹锡《泰娘歌》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鹅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

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技。

----唐白居易《长恨歌》3.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

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

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

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ー【唐】王绩《野望》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淒切。

对长亭晚,骤兩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6.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7.登高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ー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

后泛指隐居。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唐李白《梁园吟》9.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

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两汉曹操《短歌行》表现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情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11.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朝《寒食》12.汗青古时写字用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古诗词典故集锦

古诗词典故集锦

古诗词典故集锦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①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

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4、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典故】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后汉书·窦宪传》:“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

88个诗词中常用的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古诗词中常见122典故大全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 《关雎》中提到的“大夫”指的是周朝的贵族,而“余姚之浦”是指浙江余姚的神仙山。

古代诗词常常提到这些地名或人物,富含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

2. 孟子哭墓的故事出自《孟子》,传说孟子曾经远行,路过一片墓地,突然听到墓中有声音哭泣,原来是那里的鬼魂在哭泣,孟子于是惆怅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尊重祖先,珍视生命。

3. 苏武牧羊的故事出自汉代,传说边塞将军派苏武去往匈奴,苏武忍受风吹雪打的考验,十年后被释放回到汉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忠诚的人如何经受种种困难和苦难,仍然保持了他的坚定信仰和信仰。

4. 《离骚》中提到的“穹庐”是指天庭,神仙之所在的地方。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叙事性的长篇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屈原流亡期间的困境和感情痛苦。

5. 楚辞《离骚》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形容离别之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6. “画饼充饥”是形容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心和自欺欺人。

7.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了巫山之夜的壮观景象,以及他落魄的身世和心情。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是形容千里之堤不容忽视,即使很小的蚂蚁也可能给它带来破坏,而巨大的九层之台也是由一点点沙土垒积而成。

9.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自己军队节俭有序的管理方法的赞扬,其中的“兵贵胜不贵多”更是关于战争策略的智慧。

10. 《己亥杂诗》中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一句话,形容文章创作需要有宿命论和灵性幻想的辅助,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生命困境中的矛盾冲突的感慨。

11.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形容远离故乡的思念,作者刘禹锡在《陌上桑》中表达了内心深处感伤的情感。

1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遮不住,毕竟风雨来”,这表达了对风雨欲来时的警醒和对生命过程中最终必然无法避免的命运的思考与哲学。

13.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他在乡村垒草为墙、茅草为顶的小屋里的感受,歌中透露出平凡人与自然堪比的奋斗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古诗文常用典故集锦班马:①离群之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

“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亦称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抱柱:典出《庄子•盗跖》,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如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北辰,原指北极星。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

如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语出《庄子・外物》,芸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

后以“碧血甚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关汉卿《窦娥冤》:“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丧弘化碧,望帝啼鹃。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用作恩爰夫妻的比喻。

采薇,采摘野菜,借指隐居生活,也表示坚守节操。

出自商亡以后,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事周的故事。

如王绩《野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

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也称月亮为婵娟。

菊羹妒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珑羹、鲸鱼脍,日:’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菊妒之思。

张翰字季鹰,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辞第: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如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遇古人。

”东篱: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高考古代诗歌常考60个典故

高考古代诗歌常考60个典故
宋 ·范 成 大 《 横 塘 》 : “ 南 浦 春 来 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唐 ·李 白 《 留 夜 郎 闻 酺 不 预 》 : “ 北 阙 圣 人 歌 太 康 ,南 冠 君 子 窜 遐荒。”
杨宜作两家春。” 唐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咏 老 见 示 》 : “ 莫 道 桑 榆 晚 ,为 霞 尚 满 天 。” 唐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 “ 东 隅 已 逝,桑榆非晚。” 宋 ·苏 轼 《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 “ 会 挽 雕 弓 如 满 月 ,西 北 望 ,射 天狼。”
宋 ·文 天 祥 《 过 零 丁 洋 》 :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
唐 ·王 昌 龄 《 从 军 行 》 : “ 青 海 长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 使 ,后 傅 介 子 出 使 西 域 ,计 斩 楼 兰 王 。故 “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云 暗 雪 山,孤 城 遥 望 玉 门 关 。黄 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 唐 ·李 白 《 塞 下 曲 》 : “ 愿 将 腰 下
2 4. 还 珠 2 5. 昆 山 玉 [来 源 :学 科 网 ]
2 6. 梨 园
2 7. 柳 岸 2 8. 南 浦 2 9. 南 冠 3 0. 青 眼
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桔 乎 ? ’ 绩 跪 答 曰 :‘ 欲 归 遗 母。’术大奇之。” 古 时 合 浦 盛 产 珍 珠 ,可 地 方 官 员 很 贪 ,珍 珠 都 被 移 到 别 的 地 方 。东 汉 的 孟 尝 到 这 里 来 当 太 守 ,革 除 贪 污 流 弊 ,珍 珠 又 回 到 合 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 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 晚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
古诗词常用典故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投笔:指弃文从武.
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人杰:指才
智突出的人物.
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
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怀桔:指孝顺双亲.
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神器:指帝位、政权.
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
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