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

合集下载

森林的生态功能分析与可持续利用保护

森林的生态功能分析与可持续利用保护

森林的生态功能分析与可持续利用保护薛建辉1苏继申2(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33)(2、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南京210033)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趋尖锐,如不正确处理势必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资源问题受到全世界范围的严重关注。

在自然界中凡是能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何形式的物质,均可称为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

如大气、水、生物、土地、各种矿物和能源等均为自然资源。

为了有利于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可分为非枯竭的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全球性水资源、大气和气候等以及可枯竭的自然资源如化石燃料。

可更新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地区性水资源等,这类资源可借助于自然循环和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而不断更新,保持一定的储量,如果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就能做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如果使用不当,使资源受到损害,破坏其更新循环过程,会造成资源枯竭,不仅经济受到损失,严重时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

本文以森林资源为例,分析其生态功能,并提出应对其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一、森林在生物圈碳平衡中的作用量及矿石燃料和生物量生物圈的碳平衡受制于陆生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燃烧释放的CO量。

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碳平衡的影响可用生物量中碳贮存量、2年吸收量和归还量等指标来衡量。

Baumgartner(1978)估计,世界上森林的碳贮量为4000-7000亿吨,林地枯枝落叶和土壤中的碳贮量是它的2倍,King(1990)等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为5600-8300亿吨,其中90%贮存于森林中,土壤中碳贮量为11700-17400亿吨。

热带森林以每年1500-2000万公顷的速度消耗,另有500万公顷森林管理不当,相当于3000亿吨干物质被燃烧或分解,约消耗4000亿吨O2,释放5500亿吨CO2,约为大气中CO2贮量的1/3,其中10-20%的被替代的植被重新固定,40%被海面吸收缓冲,约40%保留在大气中,使大气的CO2浓度上升10-15%。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森林环境课后习题5个单元

森林环境课后习题5个单元

森林环境课后习题单元一森林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森林: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由多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表现出一定的结构特征和相互作用规律。

2.林分:是指结构特征基本相同,而与周围有显著差别的森林地段(小块森林)。

3.林层(林相):是指乔木树冠的垂直配置所构成的层次。

4.郁闭度:是指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用十分法表示。

5.密度: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的多少,单位株/h㎡或株/667㎡。

6.森林覆盖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7.环境:某一客观主体周围所存在的一切相关因素的总和8.森林环境:泛指森林生物生存空间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具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地形、生物等森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包括人为环境因素。

是以森林为主体的一切因素结合而成的复合体。

9.生态因子: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10.生活因子: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态因子11.生态幅:植物忍受生态因子变化的上限和下限的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称为植物的耐性限度。

12.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13.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材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二、填空题1.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和()2.森林的层次通常可分为()、()和()3个基本层次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和()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身植物等,称其为()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和()两类6.森林按照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和()7.在森林类别划分中,按主导功能不同将森林划分为()与()两大类别8.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和森林的效益划分的森林五大林种为()、()、()、()和()9.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和()5大类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森林生态学》(第01章)基础理论篇

《森林生态学》(第01章)基础理论篇

1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对生物个体 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其 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一致。
2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同种个体 的组合。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密度、出 生率、死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 其调节。
生态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生态学学科体系,据估计,目 前冠以“生态”名词的“学科”已经不下 100门。
六、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种群与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
4、任务:掌握生态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生 态观,按生态规律办事。
5、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三大热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生物 多样性;全球变化。
五、生态学的分类
基因
基因系统
细胞


器官
细胞系统 器官系统
有机体

种群

有机体系统 种群系统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
Organisms Biosphere
Populations Communities Ecosystems
3) 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根据系统科学的思想提 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关系的科学。 5)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 人类,即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指生 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 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

森林生态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森林生态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2、演替动态上的消退性、不稳定性和偏途顶极性。
3、生态条件的旱化性
4、社会条件的优越性
并要求做相应的论述。
五、
1、遗传特性、年龄、气候、生理、CO2浓度。
2、最高温度低于林外,最低温度略高于或稍低于林外。
3、根系发达、渗透压高、失水少。
4、好
5、乔木、灌木、草本、活地被物
森林生态学试题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小题5分,共20分)
三、
1、光能利用率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质所含能量与照射在同一地面上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
A、个体,选择优良个体
B、群体,合理密植、光照栽培、南北行造林、营造混交林、实行农林间作、改善群落的光照、水肥条件。
2、要求论述自由漂浮、沉水、浮叶根生、直立水生、湿生草本、木本植物六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自然稀疏竞争次生演替生物量
二、试述植被分布的地带规律性,各地带规律性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15分)
三、试述森林净化环境的机理(15分)
四、试述各主要演替顶极学说的基本观点(20分)
五、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林木分级法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2、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确定抚育间伐起始期的方法有哪些?
1、森林死地被物可分为和,针叶林下易形成,针阔混交林下易形成。
2、植物的生活型按瑙基耶尔方法可分为、、、、五大类群。
3、森林群落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4、太阳辐射透过林冠层后,大部分被吸收。
5、在经常缺水的林区林木生长南坡比北坡。
森林生态学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
生活型谱指反映某一地区植物各类生活型数量对比关系的图表称为生活型谱。
二、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资料讲解《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表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

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10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含参考答案)课程概况一、课程性质、内容与设置目的、要求《森林生态学基础》课程既是学习和应用林学类专业课的基础,更是林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使用的教材《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森林生态学:即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讲述森林植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层次上来划分,森林生态学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

最后总观全球森林地理分布,站在更高层次生物圈水平上,关心全国和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营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学观点,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正确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处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发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类和分布的规律和理论。

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现lj定评价等。

二、使用教材《森林生态学》(第2版)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第一章绪论简述题1.阐述森林生态学的定义。

2.简述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3.你认为森林生态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有何意义?4.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第二章森林与生物圈简述题1.你是如何认识自然与生物圈的?2.森林在生物圈具有哪些生态功能?第三章森林的环境一、填空题(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等归还同一个地方。

1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4.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15.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

森林环境6个单元习题及课后答案

森林环境6个单元习题及课后答案

课后习题单元5 大气环境与森林一、名词解释1.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的整个混合气体(P95)2.大气污染:是指自然界及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打破了生态平衡,足以对生物及人类的正常生存造成危害的现象。

(P99)3.监测植物:用来监测大气污染,指示污染程度,对有毒气体特别敏感的木本植物。

(P118)4.季风:一年中,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改变的风。

(P102)5.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P109)6.气候:一个地方多年来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状况,既包括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极端或特殊的天气状况。

(P111)7.小气候: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的影响而形成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气层和土壤上层特殊的气候。

(P112)8.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P122)二、填空题1.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杂质)三大部分组成。

(P95)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P97) 3.对流层具有(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强烈对流运动)和(温度和湿度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3个主要特征。

(P98)4.(二氧化硫)是目前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物。

(P100)5.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气孔)侵入树木体内,对树木造成危害,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在(叶片)表现出来。

(P100)6.大气污染物对树木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3个主要特征。

(P100)7.通常树木的抗毒性夜间(高于)白天。

(P101)8.我国的霜期地理分布具有(纬度越高,霜期越长)、(从沿海向内陆霜期增长)和(海拔越高,霜期越长)3个特点。

《森林》课后习题

《森林》课后习题

《森林》课后习题
森林课后题
1. 森林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
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森林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园。

此外,森林也有助于维持水循环,保护土壤和减缓气候变化。

因此,保护森林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非常重要。

2. 森林砍伐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森林砍伐对环境有着多种影响。

首先,砍伐森林导致了森林覆盖的减少,这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问题。

其次,砍伐森林破坏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此外,森林砍伐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森林,避免这些负面影响。

3. 你认为如何保护森林?
保护森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一些保护森林的方法:
1. 减少砍伐:降低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并支持可持续林业。

2. 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植树活动,增加森林覆盖率。

3. 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森林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4.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森林保护的意识,鼓励人们采取行动。

5. 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保护和维护珍贵的森林资源,确保它
们对我们和地球的重要性得以保持。

森林生态学-薛建辉-习题答案

森林生态学-薛建辉-习题答案

森林生态学-薛建辉-习题答案森林生态学-薛建辉-习题答案习题一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型:同种树种生态学特性上具有某些差异的类型。

2. 树种的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

在林业上是指树种在林冠下完成天然更新的能力。

3. 物候:植物长期生活于有节律性变温的环境中,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育节律。

4.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相互获利,甚至达到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

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包括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输出的稳定。

6.进展演替:群落演替由简单向复杂,向群落所在区域内结构复杂化、稳定性提高的方向发展过程。

7.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8.最小面积:能够包括群落大多数的种类并能反映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面积。

9 森林分布垂直地带性:森林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群落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更替现象。

10森林死地被物:由森林凋落物、动物排泄物及其残体,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分解了的有机残余物组成的一个层次。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 森林,森林草原;2. 胡敏酸;富里酸;3. 内因,外因;4. 土壤厚度,孔隙率(度)5. 阳生叶,阴生叶;6. 红树林;7. 植被型,群系,群丛;8. Climax:顶级;Niche:生态位;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Ecosystem:生态系统; Ecotone:生态过渡带;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B2. C3. B4. B5.A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森林动物有哪些有益作用?答:(1)动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森林中很多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一起对枯枝、落叶、落果、朽木及动植物残体进行粉碎和分解,其结果是既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2)动物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森林动物对植物的开花结实、物种繁衍起很大作用,虫媒植物开花的传粉过程靠动物完成的,许多林木种子靠动物传播,动物传播扩大了森林植物的分布范围。

《森林生态学》习题含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含答案

《森林⽣态学》习题含答案⼀、名次解释1.⽣态梯度:⽣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态梯度。

2.⽣活型:⽣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度与其多年⽣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个⽣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积称为最⼩⾯积。

4.蒸发散:⼟壤⽔经植被蒸腾和地表⽔分蒸发进⼊⼤⽓,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称为⾼斯(Gause)假说,指⽣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定结构和⼀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境下,若⼲⽣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具有⼀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体的存在,⼤⽓阻挡了地球表⾯的长波辐射,⽽使地球表⾯温度保持在⼀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理和发育上表现出⼀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产⼒:除去呼吸消耗以后⽽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产⼒。

12.⽣物地球化学循环:⽣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态系统的⾮⽣物部分流⼊⽣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传递,然后⼜回到⾮⽣物部分,养分元素在⽣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物对每⼀种⽣态因⼦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物对这种⽣态因⼦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存区。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园林生态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1,、什么是城市环境?它的特征?定义: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或人工的外部条件总和。

主要指物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城市环境污染特征2、城市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答:所谓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它包括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也包括环境设施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环境自净能力越强,承污能力就越强,环境容纳量就越大。

当环境污染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即为环境污染。

4、从园林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环境有什么不同的定义或含义。

答:所谓环境就是针对某一主体而言的,是作为某一主体的对立面和依存面存在的,与某一特定主体有关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就是这个主体的环境。

就园林工作者而言,一般以人类作为主题,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各种外部条件或因素。

现代园林建设的一个重大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

5、什么是限制因子?如何确定哪些是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甚至死亡的因子成为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6、为什么说“植物的生存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P21页△处,不确定第二章1、城市地区光照条件有什么特点?答:光照条件的特点:①城市的低云量、雾、阴天日数都比郊区多,而晴天数、日照时数则一般比郊区少。

②城市地区云雾增多,空气污染严重,使得城市大气混浊度增加,从而达到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减少,散射增多,而且愈近市区中心,这种辐射量的变化愈大。

③由于城市建筑物的高低、大小以及街道宽窄和方向不同,使得城市局部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很不均匀。

森林生态学思考题

森林生态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开展生态学研究?2、当今世界主要关注的哪些环境问题与森林破坏有关?3、森林具有哪些特点?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三大效应)请举例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三大效应。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包括了哪些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生态因子、生境、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生态幅、内稳态二、问答题1、依据尺度大小环境可分为哪几种类型?2、生态因子包括哪些因子?3、谈谈你对生态因子作用一般特点的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3、※Odum E.P.(1983) 对作了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哪些补充?4、你是如何理解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图?5、谈谈你对生态幅的理解。

(概念、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生态幅具有哪些特点)6、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哪些适应类型?(主要有形态结构的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和营养适应四大方面)第三章森林能量环境一、名词解释光补偿点光饱合点、树种的耐荫性、阳性树种(列出3个)、耐荫树种(列出3个)、光斑、※(黄化现象)、光周期、临界夜长、长夜植物、短夜植物; ※温周期现象(P92)、地形逆温现象 Bergman定律(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Allen定律)物候生理干旱、※生长期、※生长季、※(生物学零度、积温、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法则))节律性变温、※(寒害、冻害、冻举、冻裂)二、问答题1、光照强度的变化特征?2、森林中从林冠到林地光因子是如何变化的?(光强、光质、光照时间)3、※(阳生叶与阴生叶的形态特征及其作用?)4、光强对植物形态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5、谈谈树种耐荫性的鉴别方法及(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耐荫和喜光植物存在哪些差异?6、请你根据光强对森林植物的作用解释林下苗木致死的原因?7、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和具体措施)?8、从光质角度分析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具有哪些生态作用?9、※引种10、为什么森林的光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森林内的光强、光质是如何变化的?11、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纬度、海拔、坡向)12、森林群落内温度如何变化(变化特点)?为何会产生变化?13、三个基本点温度是什么?(你是否已理解或领会三基点温度的?)14、为什么北树南移易受到高温的限制?15、植物如何适应高温变化?(适应高温有哪些对策?)16、温周期现象的生理基础是什么?17、你是如何理解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节律性与非节律性)三、判断分析题;1.在热带与亚热带山地,不宜在山地下部和谷地种植,否则易受冻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生态课后思考题课后一题答案薛建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有哪些?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对象。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全球。

生态学分支学科。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

2.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野外观察,实验方法,数量分析方法。

3.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是什么?一,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像宏观发展的趋势。

二,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出现。

四,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五,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森林生态学。

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个体生态,研究构成丛林的各种树木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二,种群生态,研究丛林生物种群的形成与变化规律。

三,群落生态,研究群落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四,丛林生态体系,研究体系中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化。

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林业的区别与联系。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具体体现。

可持续林业。

是对丛林生态体系在确保其出产力和可更新能力和丛林生态体系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

两者的关系。

可持续林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论在林业部门的具体体现,而丛林的可持续经营则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

6.丛林在完成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一,森林是生态平衡的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二,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

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三,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丛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

五,森林可以涵养水源。

六,丛林能够有效防治地皮荒漠化。

七,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

八,森林能够防震减灾,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

第二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生物和森林的环境、地球环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丛林环境。

也就是丛林生态体系,它是由其组成成分生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及多种多样动物和微生物)与它周围环境(包括土壤、大气、水分等各种非生物物理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地球环境。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全球环境。

2.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根本规律。

一,综合性。

各个生态因子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势必引起其他因子发生不同程度变化。

二,非等价性。

(主导因子的作用)指在某一时期,对作物在产生影响的多个因子中只有一个或二个起主导作用。

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丛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保存条件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个生活因子都不能由其他因子替代。

四,阶段性。

同一生态因子在植物不同阶段起的作用不同。

五,直接作用性与直接作用性。

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漫衍都很重要。

3.简述光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生态作用。

光的时空变化规律。

一,光照强度:地表光照强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光照强度随海拔增加而增强。

地形影响光照强度,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大于平地和北坡。

坡度也影响光照强度,同一纬度的南坡坡度越大,光照强度越大。

一年中,光照强度夏强冬弱。

一天中,中午光照强度最大,早晚光照强度最小。

森林生态系统中。

光照强度自上而下减弱。

二,光谱成分:太阳高度角增大,紫外线和可见光所占比例增加,红外线所占比例减少。

低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短波光的比例大。

夏季短波较多,冬季长波较多。

一天中,正午短波光照多,日夕长波光照多。

4.试比较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

5.试指出植物的日照生态类型。

一,长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超过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二,短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才干着花的植物。

三,中日照植物,指昼夜长短比例近于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

四,中性植物,指开花受日照长短影响较小,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开花的植物。

6.说明树种耐阴性的鉴别途径和影响因素。

鉴别途径:树冠下能否完成更新过程和正常生长,是鉴别树种耐阴性的主要依据。

根据各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排序,可以比较树种的耐阴性。

还可根据树冠外形,生长发育特征,生态要求,叶片特征等鉴别树种的耐阴性。

影响因素:树种或遗传性,树木生理状态或年龄,生境条件。

7.试说明陆地表面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温度的空间变化:一,随纬度增加,辐射量减少,温度逐降,纬度每增加一度,气温约下降0.5~0.6℃。

二,海陆位置,越靠近海洋,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幅度越小。

三,地形和海拔,不同地形和坡向对温度影响较大,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5~0.6℃。

温度的时间变化:一,季节变化,太阳高度角是引起温度季节变化的原因。

二,昼夜变化,日出后,气温上升至下战书1点~2点到达最高峰。

8.试述树种耐寒性和抗高温性的机理。

形态方面,植物的芽及叶片经常有树脂类物质保护。

生理方面,改变细胞中的水分,糖类,脂类和色素物质来改变植物的冰点。

9.评述树种抗早性的机理。

树种对高温的生态适应性,与其原产地密切相关。

树种抗高温性因树种种类而变化。

相同树种,不同生长阶段其抗旱性也不同,生长发育初期最弱然后渐强。

树种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形状和生理两个方面。

10.指出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

一,沉水植物,整个植株沉没在水下。

二,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

三,挺水植物,植物体大部分挺出水面。

11.说明丛林对降水的重新分配过程及生态意义。

过程:森林对降水量进行重新分配,即林冠截留、滴落与茎流、土壤吸持、森林蒸散、林地枯枝落叶吸收和径流流失。

生态意义:丛林能够显著减少地表径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林地死地被物能吸收大量降水,使地表径流有所减少。

(2)丛林土壤疏松、孔隙多、富含有机质和腐殖质,水分容易被吸收和入渗。

12.简述主要大气成分的生态意义。

一,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

生物界是由含碳化合物的复杂有机物组成,这些有机物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来。

二,氧气的生态作用。

生物通过氧化代谢产物释放出所需的能量。

13.说明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

大气污染物种类通常分为烟尘类,粉尘类,无机气体类,有机化合物类和放射性物质类。

烟尘类是含有固体、液体微粒的气溶胶。

粉尘类指产业排放的废气中含有许多固体或液体的微粒。

无机气体类为大气污染物质中的大部分气体。

有机化合物类是化学产业发展的隶属品。

放射性物质类是指放射性物质扩散到大气中。

14.简述森林的净化效应。

森林的净化效应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其一,吸收分解转化大气中的毒物,通过叶片吸收大气毒物,减少大气毒物含量,并使某些毒物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其二,富集作用,吸收有毒气体,贮存在体内,贮存量随时间不断增加。

一吸收有毒气体,二滞尘作用,三杀菌作用,四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五减弱噪音。

15.概述风的生态效应。

(1)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风带来的空气流动,产生大气中热量、水分等物质与能量的运送,影响和制约着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风还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

(2)风对生物的影响:风力大小不同,其生态意义也不同。

风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有风媒(借助风力传送花粉)、传播种子、风折和风倒等,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量、形状与结构。

风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当风达到一定程度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量,使植物矮化、变形,严重的引起风倒、风折等危害。

风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命过程及其行为、数量和分布。

16.简述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

植物能减弱风力。

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植物的体型大小、枝叶繁茂程度。

防风能力一般为:乔木>灌木>草,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

17.试说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的生态意义。

一,土壤物理性子包括母岩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孔隙度,它们共同影响着土壤的性子和肥力,从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

二,土壤酸碱度的肥力意义: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影响养分的转化和有效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影响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无机元素,包括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七种大量元素。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越多,土壤中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也越多,土壤肥力就越高。

18.简述森林土壤的基本特征以及森林对土壤的生态影响。

根本特征:①有一个死地被物层(又称枯枝落叶层)。

由掩盖于土壤表面的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凋落物所组成。

②表层腐殖质含量明显地高于底层。

③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盐基离子淋溶殆尽,土壤盐基饱和度低。

④呈酸性反应。

淋溶作用愈强烈,则酸性特征愈明显。

生态影响:一,破坏土壤。

二,影响土壤稳定性。

三,土壤有机质养分的损失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四,土壤温度的变化。

五,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19.简述地形的生态意义。

地形条件本身规模大小差异,加上所处的大环境有别。

生态意义各不相同,但却共同为发明组合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奠基基础。

它限制了丛林植物的漫衍,又促进了生态类群的分化。

20.试述山地对丛林的影响。

一,坡向。

坡向不同,则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不同,不同坡向的,光,热,水和土壤条件有较大差异,从而使森林的生长有所不同。

二,坡位。

在不同坡位上,由于生态因素的变化,树木生长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

三,坡度。

在不同坡度上,由于生态因素的变化,树木生长情况有较大差异。

四,海拔。

由于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出现不同的森林植被带。

五,沟谷宽度。

不同的古坡林木生长有明显的差别。

总结: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和谷宽等地形因素,既有其特定的生态作用,又受一定的地形复合体的影响。

山地条件下,正是由于这些地形因子的多种配合,使山地的生境变得非常复杂,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可遇到不相同的生境,适于不同的树种生存,这就是山区植被比平原地区复杂得多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山区条件缓和了种间的矛盾,对植物起到“避难所"的作用,有利于大量植物种的生存。

同时山区生境的复杂性,使同种的个体处于不同的条件下生长,容易产生新的变异,因此,山区也可能成为孕育和培育新种的环境。

21.简述林火的生态效应及植物的生态适应。

生态效应。

林火会影响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可利用性。

林火熄灭期间,吐温的增加对土壤动物有很大影响。

林火使植物进化为不同的适应型,进而可划分成依赖火的,耐火的,适应火的植物种、丛林和生态体系。

植物的生态适应。

奥德姆把依赖火或耐火种分为两个类型:再萌芽型,火后大量结实型。

营养阶段对火的适应抗火树皮、减小易燃性(阔叶树抗火性较强)、保护芽。

繁殖阶段对火的适应提早开花结实,种子散布火对发芽的影响22.试述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