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中的赋比兴
赋比兴
(三) 用事物做比入题,使形象性和感染力更强。例如:
(1)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 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2)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 北疆,……,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 (3)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你的背包》 ) (4)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 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敖包 相会》 )
(二)刻意选择富有特征的事物,通过意象叠加来营造氛围, 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1)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 儿飞, 你在思念谁(《虫儿飞》) (2)你的泪一抹无邪,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他 身边是谁消失前后不后悔,你的悲伤是否像海,一 样深邃( 《人鱼的眼泪》主题歌) (3)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月亮》)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 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 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 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 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 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 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夕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 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 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 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诗歌中的赋比兴
诗歌中的赋比兴一、赋。
赋,简单来说就是平铺直叙,把事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
就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在讲故事,不拐弯抹角。
赋这种手法的好处呢,就是能够清晰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很容易理解故事或者场景的基本情况。
它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先把基础稳稳地铺好,这样后面不管是抒情还是议论,都有了坚实的依靠。
二、比。
比呢,就是打比方。
诗人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让我们对这个东西有更深刻、更形象的理解。
还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作一江春水,这愁可就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抽象的愁了。
我们能想象到那江水滔滔不绝,无尽头的样子,就像李煜的愁一样,绵绵不断,汹涌澎湃。
比这种手法就像是给诗歌加上了魔法,让那些原本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三、兴。
兴就有点像抛砖引玉。
诗人先说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能看起来和后面要表达的主题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其实是为了引出后面真正想说的内容。
再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先写桃花开得那么艳丽,然后引出女子出嫁。
桃花盛开的美景就像是给女子出嫁这件事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让整个氛围都变得喜气洋洋的。
兴这种手法很巧妙,它像是在诗歌的开头设下了一个小悬念,吸引着我们继续读下去,去发现它和后面内容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
赋比兴这三种手法就像是诗歌的魔法棒,诗人用赋来搭建骨架,用比来增添血肉,用兴来开启诗意的大门。
它们让诗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让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既能了解到具体的事情,又能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还能沉浸在那美妙的意境之中。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
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诗词入门(四)谈诗的修辞手法:赋比兴我们今天重点说说诗歌中比兴的用法及其作用。
也顺便简单讲一讲“赋”的用法。
我国古代诗论中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诗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指诗经中诗的分类;赋、比、兴指的是三种表现手法。
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一.什么是“赋”的表现手法赋,就是直叙其事。
一些长篇叙事诗为了陈述事情的过程往往运用“赋”的手法。
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这一段中用赋的方法讲述了刘兰芝的人生经历:从未出嫁的十三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婚后的不幸遭遇。
又如杜甫的长篇叙事诗《北征》全篇主体就是运用了“赋”的方法讲述了自己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去探望家小的全过程。
也有不是陈述事情经过的。
比如柳永的一首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全词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也有通过赋的手法来铺陈人物的行动从而创造了某种氛围的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在这里通过花木兰“东西南北”的奔忙写出了她积极替父参军的热情。
总之“赋”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诗经《关雎》一诗中开头运用了兴兼比的方法二.“比”和“兴”的手法因为“比”和“兴”经常一起运用,我们放在一起来讲。
诗赋比兴
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马棚), 志在千里;烈士(积极于建功立业的 志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 寿》),就是将老马闲置马棚与志士 处于暮年这两件事情先后讲出,让人 们自己去体会其间在道理上的相似之 处。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
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 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 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 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 ‚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 ‚女‛(女郎、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 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 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2.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 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 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 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 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 《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 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 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 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 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 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 结‛,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哥吸烟、是因为它伤肺,不伤心。 狗就是 狗,可人有的时候不是人。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贱则无敌。人生像是个碰碰车,碰对了 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环境,舒坦一辈 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好, 充实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 对了情人,相思一辈子;碰对了领导,宽松 一辈子;碰对了朋友,快乐一辈子;碰上了 神仙,还有下辈子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这种说法出自哪里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这种说法出自哪里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1、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2、比:比喻。
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
(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
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
)3、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
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
赋、比、兴的意思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风、赋、比、兴、雅、颂。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此解释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1、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2、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经·小雅·鹤鸣》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小雅·斯干》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8、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诗经·小雅·白华》。
┗┛赋比兴乃诗词创作三大表现手法
┗┛赋比兴乃诗词创作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大致有三种解说:①表现技巧之兴,②牵强政教之兴,③诗歌创作之兴。
下面简略介绍诗歌创作之兴。
据《论语》记载,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又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朱熹释“兴”为“感发志意”,王夫之释“兴”为“感发志气”,基本上符合孔子原意,也符合原始诗歌的实际创作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挚虞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
”唐人主张:把“比兴”称之为“兴寄”说。
宋代李仲蒙认为:“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清代周济提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清代王夫之倡导“即景会心”说,更是全面发展了创作中“兴”的思想。
田牧归纳了“即景会心说”的五大特点:①当下性,是从对眼前对象的感知中直接获得的审美观照,不是缘于过去的印象,更不是妄想揣摩。
②瞬间性,成于一俯一仰之际,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括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有先一刻后一刻不能之妙。
③直接性,是诗人的感兴或兴会一触即觉,不需要推理、比较、联想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参与。
④真切性:即“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强调诗人对审美对象内在“实相”的体验,当然“实相”并不是纯粹客观,而是对审美对象体验的真切完整。
⑤深刻性,不仅把握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还透过表象直达本质,把握事物间微妙的内在联系。
田牧主张:三者酌用,意余言外。
咏物诗须“赋比兴三法共用,物情意三态并出”,赋物贵在似清非清、比情妙在似近非近、兴意神在似尽非尽。
田牧认为:苏轼《卜算子·咏雁》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创造了物我感应、主客浑融的艺术审美境界,堪称典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初中生第一次了解赋比兴
初中生第一次了解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是《诗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颇大。
最早提到“ 赋、比、兴”的是《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这里的“六诗”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
汉代《毛诗序》将“六诗”改称“六义”。
后人将“赋、比、兴”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1、赋
赋是和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和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2、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3、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和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谈谈诗歌的赋、比、兴
谈谈诗歌的赋、比、兴谈谈诗歌的赋、比、兴诗歌在很古时就产生了,《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离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
诗歌最早是重声的,那时《诗经》中的诗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
诗不是读的,而是配以音乐吟唱和舞蹈相结合的形式。
《周礼,春官,大师》称风,赋,比,兴,雅,颂为“六诗”,它们都是和乐相关的。
风,雅,颂表示音乐,这不必多说。
据朱自清考证,赋,比,兴早期的含义也和音乐有关。
他推测:“`赋`原是合唱”,“`比`是变旧调唱新辞”,“`兴`似乎也是乐歌名,疑是合乐开始的新歌”。
只是到了后来,诗歌的义越来越受人重视,赋比兴才逐渐被解释成只是与理解诗和写诗有关的慨念。
《诗大序》将“六诗”改成“六义”,便是以义为用了,诗也由重声演变到重义。
小时侯听书塾里的老先生读诗,都是摇头晃脑地一句一句吟唱的,这就带有“既歌且舞之”的诗乐原韵味。
诗从重声逐渐过渡到重义,其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原来只是乐歌名称的“赋,比,兴”,变成了“只是与理解诗和写诗有关的概念。
”后来因“赋”的明了,也省去不谈只讲“比,兴”,再后来“比,兴”合二为一成了一回事。
正因为由于诗从声变到义,而原来的术语名称没有变,所以后人在解释已经赋予新的概念的“赋,比,兴”时往往缠夹不清,各有各的说法。
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其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以上三者“赋”好懂,“比”和“兴”有缠夹。
苏州人顾颉刚幼读朱熹《诗经传》,见他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下释云:兴也。
``````雎鸠,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
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
于是顾心有惑:雎鸠情挚而别,这同君子与淑女相处很像,那么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
朱熹为何在此下“兴”也?后来他在辑集歌谣时才悟出了兴诗的意义。
赋比兴—搜狗百科
赋比兴—搜狗百科“赋、比、兴”之说提出后,从汉代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都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和论述,但在具体的认识和解说上,一直存在着各种分歧意见,众说不一。
汉代汉代对赋、比、兴的解释:汉代解释“赋、比、兴”最具有代表性,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的是郑众和郑玄两家。
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
”(《毛诗正义》引)他把“比兴”的手法和外在世界的物象联系起来,认为“比”是修辞学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兴”是“起也”,即托诸“草木鸟兽以见意”的一种手法。
论述虽较简单,但总的说,是抓住了“比兴”这一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的特点的。
郑玄的解释则不同,他认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毛诗正义》引)这里,除了讲“赋”的特点是表现手法上的铺陈其事,比较符合实际外,其他的解释则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联系起来,这就把一定的表现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体的特征,不免牵强附会。
《毛传》、《郑笺》中对于《诗经》的解释,常常在径情直遂的诗歌中,离开艺术形象去寻求有关君臣父子的“微言大义”,例如把爱情诗《关雎》说成表现“后妃说乐君子之德”等,和这种对于“赋、比、兴”的穿凿曲解,是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后来孔颖达就不同意郑玄把“比兴”分属“ 美刺”的说法,指出:“其实美刺俱有比兴者也。
”(《毛诗正义》不过,郑玄把“比兴”提到美刺讽谕的高度来看待,对唐代陈子昂、白居易等所标举的“美刺比兴”说,是有启迪作用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述“赋、比、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挚虞、刘勰和钟嵘。
挚虞继承了郑众的观点,认为:“赋者,敷陈之称也;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
”(《艺文类聚》卷五十六)他并且对汉赋的不“以情义为主”而“以事形为本”、极尽闳奢巨丽之能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赋”的表现手法在汉赋的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以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体,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汉赋专门去铺采□文地描摹宫室之美、田猎之盛等,以致缺乏深刻的、有意义的思想内容。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的手法和举例
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赋
赋是直铺陈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
例子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比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兴
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子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诗·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赋比兴三种手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使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以下是一些综合运用赋比兴手法的例子: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在在藻,鲂鲤跃之。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
•《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
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岑文硕老师赋、比、兴在诗歌中的应用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它是前人在总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表现手法而提出的。
始见于汉代《毛诗大传·序》:“故诗有六艺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中,风、雅、颂指的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后人对赋比兴的解释,虽有多种,基本上大同小异。
本文拟就古典诗歌中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中应用作一简要的阐述,以期有利于诗词爱好者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提高阅读与欣赏的水平。
一、赋的表现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所谓“赋”,按朱熹《诗集传》里的解释,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也。
”所谓“敷陈”,就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铺展开来;所谓“直言”,就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直接叙述与抒写。
先说“敷陈”,敷陈是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按照某种顺序铺开来写,见例子:例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莲叶北。
--《江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咏诗书。
十七为君妇”----《孔雀东南飞》上面的《江南》一诗,在“鱼戏莲叶间”句后,分别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来写鱼儿游戏荷叶间的欢快场面;《孔雀东南飞》一诗,则按年龄顺序与学艺次序来写诗中主人公的才艺。
这种铺陈的方法多见于民歌,也容易辨识。
再看一下《诗经・硕人》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几句采用排比句式,将一个美女从手、皮肤、脖子、牙齿到额头、笑靥、眉眼、眸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这也是一种铺张的方法,是“赋”的典型的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而多彩,也能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才华。
比如曹植在《白马篇》中描了一个武艺高超、身手敏捷的少年游侠的形象,就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赋比兴
乐府《古艳歌》:“茕茕(孤独无依貌)白 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 首诗的前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往东去 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人。后两句是规 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流水,流离 (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野。”其三为:“陇头流 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 歌,前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声响作 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处虽作为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 笔,又由于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为 一个完整的整体了。 兴中含比,比兴兼取,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 “兴而兼比”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3.铺写人物的性格、行为。以此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这在塑造 人物形象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关汉卿作自我画像的[ 南吕] 《一枝花·不伏 老》(节录):“「黄钟尾」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 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圈套)。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 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牡丹,借指出众的女色),扳的是章台柳(妓 女的代称)。我也会吟诗,会篆榴(写古体字);会弹丝(弦乐),会 品竹(管乐);我也会唱鸣鹤(《鸣鹤天》等曲调)、舞垂手(舞蹈 名);会打围(围猎)、会激鞠(踢球);会围棋治双陆(类似下棋的 博戏)。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痴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 这儿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 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阴间)。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指勾 栏妓院)走。”这段曲子以铺排的手法突显作者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 反常举止,寄寓着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执着于文艺事业的决心。 由此 可见,铺排与含蓄恰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种艺术手法。铺排的主要美 学特征乃是淋漓尽致,畅酣达意。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三种表现手法一、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嬉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的含义
唐朝孔颖达解释说:"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简单来说,风、雅、颂是诗的体裁;赋、比、兴是诗的作法,是三种修辞方法。
诗歌中的赋、比、兴是最重要的修辞方法,赋,要注意是否刻画生动,比,主体和喻体是否恰当;兴,要注意是否符合通篇的情感色彩。
赋与兴,常见对于景物的描写,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对于景物的描述往往就起到兴的作用。
比和兴,客观感受是兴,主观安排是比。
用好比兴,可以使得诗词作品更加含蓄蕴藉。
在诗词的创作中,如何使用好赋、比、兴最能反映一个诗人的特点和水平。
三种方法里,赋中有兴,兴中有赋;而比和兴,又很容易混淆。
诗词歌赋的“赋”,是一种文体,例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南朝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等。
这里说的赋,不是文体,是一种修辞方法。
兴,是用某物发起,最常见的就是先写景物,然后引导自己真正想说的事情。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
谈谈“赋、比、兴”各自的特点,及其在诗中的应用“赋、比、兴”是诗的三种重要表现手法,本文专题针对赋、比、兴进行解读,并举例说明,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赋、比、兴有更深入的认识。
赋“赋”就是铺陈,就是平铺直叙,类似于我们经常提到的“叙述文”,用于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直抒胸臆,铺陈其事。
“赋”用来写事,在诗中用得特别多,可谓比比皆是。
比如贾岛这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通过平铺直叙,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
“赋”并不代表只能写事,而不能抒情,通过铺陈也可以把情恰当地表达出来,比如李白这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直白的描述进行抒情,情融于叙述中,思乡之情透纸而出,这也是“赋”。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赋”很简单,很好理解,但写诗运用“赋”时有二点注意事项:一是不能把写诗当成写日记,不能写成白开水,要运用形象思维,讲求波荡起伏,引人入胜;二是要抓住主题,围绕主题正确选材,写诗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隔靴搔痒,不知所云,要描绘得恰达好处,所谓打蛇要打“七寸”。
比诗中的“比”一般指的是“对比”、“类比”,而不是“比喻”,比喻属于“兴”的范畴。
对比或类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面或相类似的两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比”的诗句也很常见,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比对非常明显,增强了效果。
再比如谢枋得这首《蚕妇吟》: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残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养蚕女的辛劳和富贵人家歌舞升平形成对比,表达的情感尽在其中。
类似的还有李白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古、今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唏嘘不已,在怀古诗中“比”的手法很常见,大家可以自己找几个典型例子。
利用“比”时应该注意,所“比”的两者应该是对等的,不能一头重来一头轻,否则对比的效果要大打折扣。
对比和映衬不一样,对比的两种事物并无主次关系;而映衬是有主次之分的,陪衬者是用来突出被陪衬者的。
诗经中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诗经中的赋比兴是什么意思?
1、“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
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比兴,读音[fù bǐ xìng ]
1、赋[fù ]: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bǐ ]:类比,比喻。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体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3、兴[xìng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写作手法?
赋比兴分别指什么写作手法?我国古代的诗论中,把赋、比、兴三个字概括为诗创作的三种表现手法。
明人王文录说:“作诗不明赋、比、兴,医药不明君臣佐使也,岂得为诗?”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
扩展资料:赋比兴的解析1、赋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
是告诉我们“是什么”的问题。
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蓄,赋少也。
如项羽的《垓下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一首表现英雄末路、敷陈其事的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
赋的要求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2、比明喻。
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此诗中“尖山似剑芒”就是明喻。
3、兴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
往往说的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
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在全诗或段落开始,先说些同要说有事物无直接关系,或没有明显联系的话,但却有启示的作用,引导下文。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两句起兴,写少女不知道愁是什么,高高兴兴上得楼来,这本来都是与“闺怨”无关的,可是上楼后忽然看到杨柳了,想到折柳而别,送“夫婿觅封侯”是错误的,如今自己独守空房,由此产生了怨。
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李海涛修辞是加强文辞或言辞效果的艺术手法。
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学问。
掌握修辞艺术可以指导人们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表现手法,更加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更加清楚地传达所欲讲述的内容。
我国古代文人将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修辞手法概括为三个字:赋、比、兴。
其实,诗歌的表现手法还有许多种,赋、比、兴只是我国最早流行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而已。
毛泽东主席在致陈毅同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也,然其中也有比、兴。
”我国古典诗论《诗大序》中说“诗有六艺”:“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后人发现这种说法不贴切、不科学,因为“风、雅、颂”指的是《诗经》中的诗篇种类,“赋、比、兴”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
[南朝·梁]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将“风、雅、颂”与“赋、比、兴”加以区别并对“赋、比、兴”加以解释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北宋]胡寅在《与李淑易书》中用李仲蒙的话进一步解释“赋、比、兴”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托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现用通俗语言对“赋、比、兴”简要介绍如下:一、赋——运用“铺排”的手法淋漓尽致地直接陈述“赋”的含义多被解释为“赋陈”、“铺陈”、“铺排”。
即用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的手法,将一系列内容相关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成结构基本相同、语气颇为一致的句组,以便淋漓尽致地作细腻铺写,一气贯注地加强语势,接连不断地渲染环境、气氛和情感。
“赋”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或说表现技法,运用在诗词创作中常见以下三种情况:1、陈述景观的“铺排”。
赋比兴的比较 ttmbworddoc
赋比兴的比较赋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
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
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中以“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渔家姑娘)。
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
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
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三)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的铺排。
叙事诗中还有对人物一服饰装扮、年龄、言谈举止、个性气质的铺排抒叙,有助于多角度地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府诗中的赋比兴
乐府诗中的“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被广泛应用于乐府诗歌的创作中。
下面将从定义、特点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赋、比、兴的定义
1.赋:赋是直接叙述事物、表现情感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乐府诗歌中,赋通常
是通过铺陈、叙述和描绘的方式来表现主题,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
2.比:比是通过类比或比喻来表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在乐府诗歌中,比常常
通过借助与主题相似或相近的事物来形象地表达情感,以形似或神似的方式将情感传达给读者。
3.兴:兴是通过象征、暗示或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在乐府诗
歌中,兴不直接表达主题,而是通过烘托氛围、暗示情感等方式来引导读者进入主题,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赋、比、兴的特点
1.赋的特点:
(1)直接性:赋的表现手法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抽象,直接将事物和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2)具象性:赋的表现手法具体形象,注重细节描写和刻画,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3)铺陈性:赋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铺陈的方式展开,通过反复叙述和描绘来强化主题和情感。
2.比的特点:
(1)类比性:比的表现手法注重类比,即通过相似或相近的事物来比喻主题和情感。
(2)明喻性:比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明喻的方式,直接将主题与比喻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一目了然。
(3)形象性:比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主题,使诗歌更加鲜活有趣。
3.兴的特点:
(1)暗示性: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暗示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主题,不直接点明主题或情感。
(2)象征性: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象征的方式,用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情感和主题。
(3)意象性:兴的表现手法注重意象的营造,通过烘托氛围和意象的结合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主题。
三、赋、比、兴的作用
1.赋的作用:
(1)突出主题:赋的手法能够直接呈现事物和情感,强化主题的力度,使读者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含义。
(2)增强感染力:通过赋的手法表现出的具象性和直接性能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3)铺陈情感:赋的手法通过铺陈的方式展开,能够强化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加动人心弦。
2.比的作用:
(1)增强形象感:比的手法通过比喻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主题,能够增强诗歌的形象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2)丰富表现手法:比的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使诗歌不再局限于直接的叙述和描绘,而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进行表达。
(3)拓展意境:比的手法通过比喻的方式能够拓展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加广阔、深远。
3.兴的作用:
(1)引导读者进入主题:兴的手法通过暗示和象征等方式引导读者进入主题,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跟随诗人的节奏进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
(2)增加层次感和深度:兴的手法通过烘托氛围、意象的结合等方式能够增加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