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
脑部详细解剖图解

第四脑室: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室底即菱形窝。室盖呈帐篷状凸向小脑,
其后部有一正中孔和一对外侧孔通蛛网膜 下隙(如图13、14所示)。
(三)间脑
2.脑干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 状结构。
⑴灰质:分散成团块状和不连续的柱状, 主要集中于脑干背侧,可分为两部分。
1)脑神经核:脑干内有第Ⅲ~Ⅻ对脑神经 核,核团神经元的胞突在脑干表面构成脑
神经根,因此脑神经根所连的脑部内都存
在相应的脑神经核。概略而言,中脑存在 Ⅲ、Ⅳ对脑神经核,脑桥Ⅴ、Ⅵ、Ⅶ、Ⅷ ,延髓Ⅸ、Ⅹ、Ⅺ、Ⅻ、对脑神经核。其 中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核是一对较长的灰 质柱,贯穿整个脑干(如图8所示)。
2)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沿脑干腹外 侧部上升,行于内侧丘系的外侧。
3)锥体束:传导随意运动冲动的锥体束, 下行经过脑干腹侧,一部分纤维至各脑神
经躯体运动核,另一部分纤维集中于延髓
锥体,继续下行时大部分纤维走向对侧,
形成锥体交叉,下行入脊髓遂成皮质脊髓
侧束,不交叉的纤维将入脊髓称皮质脊髓 前束。
人类大脑的高度发展将间脑大部掩盖,间脑主要部分为背侧丘 脑(丘脑)和下丘脑。正中的矢状裂隙即第三脑室,该室前方
有一对室间孔通大脑半球内腔(侧脑室),向后经中脑水管通 第四脑室。
1.背侧丘脑:占据间脑背侧份,为一对卵圆灰质块,内部被"Y "形纤维板分隔为前、内侧、外侧三组核群。外侧核群的腹面后 部,称腹后核,是躯体深、浅感觉传导通路的中继核,内侧核
2)传导通路的中继核:主要有中脑上部的 红核、大脑脚深处的黑质和延髓背侧的薄 束核与楔束核。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固 2、机体 动物健康;大脑皮层清醒;无其它刺激干扰
2020/8/16
50
2020/8/16
大脑皮质 的6层结构
(1) 银染法示神经 元的形态
(2) 尼氏染色示6层 结构
(3) 髓鞘染色示神 经纤维的分布
51
边缘叶: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
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 边缘系统: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
结构组成。
边缘系统是内脏 活动的高级中 枢,其功能与 个体保存、 种族繁衍、 情绪反应等有关。
2020/8/16
52
边缘系统
1)概念: 边缘叶是指扣带回、海马旁回、钩和海马结构
等共同形成的穹窿形脑回。由边缘叶与其附近的 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2)机能 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 参与情绪性活动。 海马还与近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蛛网膜下腔)
2020/8/16
32
2. 基底核
(1)尾状核 (2)豆状核 (3)杏仁核 (4)屏状核
壳 苍白球
纹状体: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指苍白球
2020/8/16
33
3.大脑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1)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 (2)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 (3)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
外层
硬脑膜
内层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2020/8/16
10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静脉窦。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大脑后部的第三级区几乎全被归结为对来自各个分析器的兴奋的整合。
这些区的神经元的绝大局部有着多模式的性质,它们 对环境中的综合标志〔例如,对空间位置的标志、要 素的数量〕起反响,而皮质的第一、二级区的神经元 对于这些标志是不起反响的。
保证和调节皮质紧张度的部位在脑干和皮质下部位。 这些部位既增强皮质的紧张度,又接受皮质的调节。
脑干内上行网状系统在激活和调节皮质的紧张度中起 决定性作用,是脑的“第一功能区〞的重要局部,它 是非特异性系统。
第二功能区
大脑的第一功能联合区器官,在调节皮质的积极状态 和觉醒状态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功能联合区器官,则保证运动和行动服从于相应 的意图,建立完成运动动作的程序,保证对运动的进 行予以调节和控制,借此保持运动进行的有组织、有 理性的性质。
No Image
3、脑干
脑干由延脑、桥脑、中脑和间脑组成,是脊髓 向上的延伸局部。
脑干含有的核和神经回路控制了机体的重要功 能如呼吸、心血管功能和胃肠功能,也含有与 特殊感觉有关的颅神经的核。
这一联合区的器官具有分层次的结构,同时可 区分为接受信息并把它们分解为最小的组成局 部的“第一级〞区〔投射区〕、保证将这些组 成局部编码〔综合〕和使躯干的投射转变为机 能组织的“第二级〞区〔投射-联络区〕、以 及保证各个分析器协同工作和作为认识活动复 合形式的超模式〔象征性的〕图式的“第三级 〞区〔或重叠区〕。
第三区破坏引起凌驾于任何单个模式之上的障碍,因 此可认为有超模式的特征。
鲁利亚的中央皮质后区〔或额后皮质〕的概念是有等 级性的,它从有高度模式特异性的部位转到超模式的。
人脑的结构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上肢代表区在两者之间。 ④皮层代表区的范围与躯体各部分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躯体运动区 中央沟 书写语言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分布到心肌、各个内脏器官 (包括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处,支配各种 内脏器官的活动。这部分传出神经纤维所组 成的神经叫做植物性神经。
属于周围神经系统。 2. 分类:
交感神经
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
(二) 内脏活动的调节
1.主要是通过植物性神经参与的反射活动来 进行的。
2.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 大类。大多数内脏器官同时分布着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接受双重神经的支配。
(三)大脑白质
• 1.位置:位于大脑皮层以内。 • 2.结构:由神经纤维构成。 • 3.功能: • A、联系左右两个大脑半球。 • B、联系大脑皮层与小脑、脑干、脊
髓。
(四)脑神经
1. 分布:多分布于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 和肌肉等处
2. 类型:
嗅神经(Ⅰ)
感觉神经
视神经(Ⅱ)
(只含感觉神经纤维)
躯体感觉区
听觉性语 言中枢
视觉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 言中枢
听觉中枢
2.语言中枢:控制人类的语言功能
视觉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布洛卡区)运 言动 中性 枢语
• Speaking • Hearing
视运动性语 言中枢
听言觉中性 枢语(魏尼克区)
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外侧)的语言中枢
运动性失语症: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
解剖

二、脑室系统(熟悉)1、脑室系统概述概述:大脑半球侧脑室,丘脑之间三脑室,脑干小脑四脑室,五六变异不常有。
透明隔腔五脑室,穹窿胼胝六脑室,交通:第三、四和侧脑室相通。
2、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位置及交通: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延伸至半球的各个叶内。
分为四部分中央部或体部(位于顶叶内)、前角或额角(伸向额叶)、后角或枕角(伸入枕叶)和下角或颞角(伸至颞叶内)。
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形态及毗邻:A. 前角:为室间孔以前的部分,深入额叶,冠状层面上呈三角形。
前壁和顶壁为胼胝体;内侧壁是透明隔;腹外侧壁为尾状核头。
B. 后角:多呈三棱锥形。
顶壁和外侧壁为胼胝体;内侧壁有后角球和禽距;下壁由枕叶的髓质构成。
C. 下角:最大,呈弓形裂隙状,冠状层面上呈半月形。
经背侧丘脑后下方弯向前下方,伸入颞叶。
顶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终纹和杏仁体;外侧壁为胼胝体;底壁为海马、海马伞和侧副隆起。
海马:位于下角底壁内侧部的隆起,全长5cm。
前端较膨大称海马足,它被2-3个浅沟分开,沟间隆起称海马趾。
海马至胼胝体压部时,从齿状回和海马旁回间翻出称Retzius回。
海马表面被室管膜上皮覆盖,室管膜上皮的下面有一层有髓纤维称为海马槽(又称室床)。
室床纤维沿海马背内侧缘集中,形成白色扁带称海马伞。
侧副隆起Collateral eminence:位于下角底壁外侧部的隆起,由侧副沟皮质陷入下角而形成,其后端膨大形成侧副三角D. 中央部:为室间孔和胼胝体压部之间的斜行裂隙,居于顶叶内。
顶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后部和穹隆;底壁和外侧壁为穹隆、背侧丘脑和尾状核体侧脑室三角区: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和后角三者的汇合处的三角形腔隙。
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三角区和下角。
3、第三脑室Third ventricle位置及交通: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它的前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方借中脑水管(中部较宽,上下较窄)与第四脑室相通。
脑MRI常用解剖

尾状核头 内囊
壳核 苍白球
扣带回 透明隔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丘脑间粘连
背侧丘脑 松果体
额上沟
额下沟 侧脑室 穹窿柱 外侧沟 第三脑室 颞上沟
颞下沟 海马伞 扣带回峡 枕颞外侧沟 距状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3
额上回 胼胝体下区 尾状核头 豆状核 额中回 侧脑室额角 额下回
岛叶
第三脑室 颞上回 后连合 颞中回 基底静脉 海马伞 扣带回峡 颞下回
额中回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下小叶
上矢状窦
顶上小叶 顶内沟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4
大脑纵裂
大脑镰
额上回 额中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缘支 楔前叶
上矢状窦
额上沟
中央前沟 中央沟 中央后沟 顶下小叶 顶内沟顶上小叶来自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5
大脑镰
额上回 额中回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小叶 顶上小叶
枕叶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底丘脑 侧脑室 四叠体上丘
额上沟
额下沟
内囊 前连合 外侧沟 颞上沟 海马旁回 颞下沟 枕颞外侧沟 枕颞内侧沟 舌回 距状沟 楔叶
脑部主要结构横断位 14
红核 黑质
第三脑室 额叶直回 额叶眶回
终板 颞上回
灰结节 乳头体 大脑脚
颞中回
颞下回
海马旁回
小脑上蚓部 直窦 枕叶
上矢状窦 侧脑室颞角
大部分传入和传出的投射纤维呈辐射状投射的 大脑皮层,此部分纤维称为放射冠。
基底节区横断位图示
基底节区MRI
基底节区冠状位图示
基底节区冠状位MRI
半卵圆中心MRI
2、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邻内囊,内 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间脑与大脑的分界 为室间孔和视交叉上缘的连线,此线也是其前 界;间脑与中脑的分界是后连合至乳头体后缘 的连线,此线为其下界,包括后连合、乳头体。
认识小脑的知识点总结

认识小脑的知识点总结小脑的形态特点(一)形态特点① 位置:小脑位于桥脑、延髓、大脑的枕叶之间,下接桥脑,上与大脑的枕叶接壤,前接中脑。
② 形状:由于小脑被横向裂隔开,呈两瓣状,左右各一半。
每一半又呈半球状,一大一小。
③ 重量:成年人的小脑重约150~180g。
左右小脑之间的重量差别一般在10g以内。
女性小脑比男性略轻。
小脑的结构一、小脑表面形态:小脑表面称为小脑外皮,相对于大脑皮,小脑皮更薄,皱褶更密。
1. 小脑回:由浅灰质组成,覆盖着小脑外皮,相互重叠,并从上到下、前到后地扭曲交错。
2. 小脑裂① 蚓状小脑(vermis cerebelli):位于两侧小脑半球之间的中央裂。
它是横断的,将两侧小脑半球分开,而且上端的部分可以将大脑的两枕叶分隔。
② 小脑大裂(fissura cerebelli):位于小脑半球的上部,将上下两个小脑半球分开,是依据小脑回的走向来进一步将小脑分隔的。
二、小脑内部结构:1. 浅灰质:主要是细胞体。
2. 深白质:分布在灰质之中,由细躯细胞纤维和支持细胞组成。
3. 小脑核团:深白质的一部分,其纸质呈叶状,互相交错。
4. 小脑髓质:深白质的一部分,混在核团和它的周围,由丝状纤维等组成。
5. 小脑鞍间脑及外部脚大脑:形成团丛,它的传入传出纤维与脑干、大脑中枢等相连。
小脑的功能1. 平衡调节小脑对人体的姿态和平衡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脑对于人体的平衡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小脑受损,会导致平衡障碍、姿势不稳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2. 运动协调小脑对运动的协调能力也非常重要。
通过小脑的调控,人体能够做到肌肉协调运动,保证身体的动作不会出现不协调和错误。
3. 学习和记忆研究发现小脑对于学习和记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小脑被认为能够通过对大脑多巴胺的释放来影响大脑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4. 语言能力大脑左半球是语言中心,但小脑也有能力对语言进行处理。
研究发现,小脑在控制语言的产生和表达上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模拟考试题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临床)模拟考试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耳蜗内淋巴所在的部位是A、蜗管B、鼓阶C、鼓室D、前庭阶E、咽鼓管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包括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他们之间相连通,其内充满内淋巴;2、下列骨骼肌中,可使肩关节旋外的是A、三角肌和胸大肌B、三角肌和冈下肌C、冈上肌和冈下肌D、胸大肌和小圆肌E、大圆肌和肩胛下肌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胸大肌使肩关节前屈、内收和旋内;大圆肌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肩胛下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冈上肌外展肩关节3、脊髓腰骶膨大以下变细的部分称A、马尾B、齿状韧带C、终丝D、脊髓圆锥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脊髓腰骶膨大以下变细的部分称脊髓圆锥,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细丝,称为终丝;腰、骶、尾部的前后根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距离,形成马尾。
4、尺神经沟位于A、肩胛骨B、肱骨C、尺骨D、胫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尺神经沟位于肱骨内上髁后下方。
5、鼓室的前壁为A、迷路壁B、颈静脉壁C、颈动脉壁D、乳突壁E、鼓膜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鼓室前壁亦称颈动脉壁,既颈动脉管的后壁6、关于骨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红骨髓有造血功能B、骨髓腔隙内的红骨髓终生保持C、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D、骨质分骨松质和骨密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称红骨髓,5岁以后,长骨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黄骨髓,在椎骨、髂骨、肋骨、胸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侧端骨松质内,终生是红骨髓。
7、不参与构成腕关节的骨是A、手舟骨B、月骨C、三角骨D、豌豆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腕关节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下方的关节盘作为关节窝构成。
8、膀胱空虚时被有腹膜的部位是A、前面B、上面C、后面D、下面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膀胱空虚时全部位于盆腔内,属腹膜外位器官,其上面有腹膜覆盖。
大脑结构图

大脑结构图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控制和协调人体各种活动的中枢系统。
它由大脑脑叶、大脑脑室、脑干和小脑组成,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大脑的结构图,并对其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解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称为大脑半球。
每个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分别是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每个叶下面有一片受到大脑半球皮层支配的脑区。
大脑半球的外表被称为大脑皮层,它由许多褶皱组成,称为大脑回。
这些褶皱的作用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使其能容纳更多的神经元。
大脑回之间的沟壑称为大脑沟。
大脑沟的作用是分隔不同的脑区,使大脑皮层的结构更加清晰。
大脑半球内部的结构包括基底节、海马体和杏仁核等。
基底节位于大脑半球内部,起到控制运动和情绪的作用。
海马体位于颞叶内部,是记忆的重要场所。
杏仁核位于颞叶的内缘,与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密切相关。
大脑脑室是大脑内部的空腔系统,包括两侧的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部,分为前角、中央体和后角,负责产生脑脊液和维持脑内环境的稳定。
第三脑室位于受到腺垂体控制下方,连接两个侧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脑干的上方,与中脑、脑桥和延髓相连。
脑干位于大脑半球和脑幕的下方,连接大脑和脊髓,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呼吸、心跳等生命活动。
脑干包括间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间脑位于脑干的上方,包括视丘和下丘脑等结构,负责处理感觉信息和控制内分泌系统。
脑桥位于间脑的下方,连接大脑和延髓,负责传递运动信号和感觉信号。
延髓位于脑桥的下方,连接脑干和脊髓,负责控制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功能。
小脑位于大脑后面,由两个半球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接收大脑的指令,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身体的动作。
综上所述,大脑的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大脑皮层、基底节、海马体、杏仁核、大脑脑室、脑干和小脑等部分。
它们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各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了解大脑的结构图对于深入理解大脑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3、大脑半球下面:由额、 枕、颞叶组成。额叶下面有 纵行的嗅束,其前端膨大为 嗅球,后端扩大为嗅三角。 颞叶上方有海马旁回,其前 端弯成钩形,称为钩。在海 马旁回的上内侧为海马沟, 海马沟的上方有呈锯齿状窄 条皮质,称齿状回。在齿状 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 上有一呈弓状的隆起,称海 马。
(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2)连合纤维:是连 接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 穹隆连合。
• 胼胝体:位于大脑纵 裂的底部,连接左右半 球的广泛区域。胼胝体 呈弓状,前部称胼胝体 嘴,弯曲部称胼胝体 膝,中间部称胼胝体干,后部称胼胝体压部。
• 前连合:连接两侧颞叶,有小部分纤维联系两侧嗅球。
• 穹隆连合又称海马连合:穹窿是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状 纤维束。穹窿连合指穹窿的部分纤维越至对侧,连接两侧的海 马。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可借三条大脑沟 和两条假想的连线分为额、 顶、枕、颞叶及岛叶。 大脑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1、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1)额叶:中央沟之前方有与之 平行的中央前沟,在其与央沟之间 为中央前回。自中央前沟有二条向 前水平走行的沟,分别称为额上沟 和额下沟,将其余额叶额上回、额 中回和额下回
• 身体各部代表区为倒置人 形,但头部是正的。
• 左右交叉管理,即一侧身 体的浅、深感觉投射到对侧 半球的感觉区。
• 身体感觉敏感的部位其投 射区面积较大,如手指、唇 和舌的投射区最大
(3)视区:位于距状裂两 侧的皮质。一侧视区接受同 侧视网膜颞侧半和对侧视网 膜鼻侧半的纤维。因此,当 一侧视区损伤时,可引起双 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2、大脑半球内侧面:额、 顶、枕、颞四叶都有部 分扩展至半球内侧面。 在间脑的上方有联络两 半球的胼胝体。胼胝体 下方的弓形纤维束
小脑和大脑的结构

1) 前核 2) 内侧核 3) 外侧核
与内脏活动有关。 是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与一般躯体感觉有关。
精选ppt
下丘脑
位于丘脑的前下方 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将神 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起来。 2)自主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 、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等活动进行广 泛的调节;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较高级中枢 。 3)参与情绪反应。
精选ppt
下丘脑核精选团ppt 模式图
(四) 脑脊膜、脑脊液
(一)脑脊膜 脑与脊髓均有三层被膜.自外向内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对脑和脊髓有 保护、支持和营养等功能。
精选ppt
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的结缔组织膜
脑脊膜(外→内) 脑的被膜
脊髓的被膜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外层
硬脑膜
内层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精选ppt
1)硬膜(dura mater) 硬脑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衬 于颅骨内面,有些地方内、外层之间有 静脉窦。
2)蛛网膜 (arachnoid mater) 为一层薄而透明的膜。 它 与 软 膜 之 间 的 空 隙 为 蛛 网 膜 下 隙 (subarachnoid space) ,内含脑脊液。如脊髓末端以下的蛛网膜下隙形 成终池,其内无脊髓,在此抽取脑脊液作临床检验。
(二)小脑
小脑
精选ppt
小脑蚓
小脑的外形
原裂
小脑扁桃体 绒球 小结
小脑 (上面) 蚓垂
蚓锥体
精选ppt
小脑 (下面)
小脑的分叶
前叶
后叶
前叶
小脑 (上面) 绒球小结叶
后叶
精选ppt
大脑与小脑

大脑1、额叶:也叫前额叶。
位于中央沟以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
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饿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
额叶前端为额极。
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
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
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
负责思维、计划,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2、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迹连线之前。
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
顶下小叶又包括缘上回和角回。
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相关。
3、颞叶:位于外侧裂下方,由颞上、中、下三条沟分为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隐在外侧裂内的是颞横回。
在颞叶的侧面和底面,在颞下沟和侧副裂间为梭状回,,侧副裂与海马裂之间为海马回,围绕海马裂前端的钩状部分称为海马钩回。
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也与记忆和情感有关。
4、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
在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
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5、岛叶:位于外侧裂的深方,其表面的斜行中央钩分为长回和短回。
6、边缘系统:与记忆有关,在行为方面与情感有关。
大脑两半球的运动区对身体部位的管理,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两半球的视觉区与两眼的关系是:左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左半,右半球视觉区管理两眼视网膜的右半;两半球的听觉区共同分担管理两耳传入的听觉信息。
大脑各个动脉闭塞临床表现(脑梗)1.颈内动脉两侧很少同时受累。
如侧支循环良好,闭塞后可无症状;常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症状相似,不易鉴别;如有单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则可定为颈内动脉闭塞。
闭塞时仍可见:颈动脉搏动减弱;多普勒检查可发现颈动脉有闭塞;血管造影可发现颈内动脉不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
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
【题目】:
分隔大脑和小脑的结构是()。
A.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筛窦
E.上矢状窦
【答案解析】:B.小脑幕
【题目】:
将大脑和小脑分隔开的结构是()。
A.大脑镰
B.小脑幕
C.海绵窦
D.筛窦
E.上矢状窦
【答案解析】:B.小脑幕
扩展资料:
小脑幕:
大脑与小脑之间的硬脑膜隔。
形似帐幕,在颞骨岩部和横窦之间、呈水平位的硬脑膜皱襞,将大脑的枕叶和小脑半球分隔开。
小脑幕由左右两部合成,两部分别向内上于正中线相遇,并与大脑镰相连。
幕的前缘游离,呈切迹状,称为幕切迹。
幕切迹的侧缘向前附着于鞍背,形成环形口,套于中脑周围。
幕的后外缘分为二叶,于横沟同硬脑膜外层围成横窦。
横窦起于枕内隆凸,向外再转向前,到颞骨岩部上棱的外端转向下,移行于乙状沟处的乙状窦。
乙状窦呈乙状弯曲,其末端在颈静脉孔处移行于颈静脉上球。
小脑幕前缘在颞骨岩部的岩上沟处,形成岩上窦,此窦前通海绵窦,后连乙状窦。
大脑和小脑的区别:
大脑和小脑的区别,主要是功能不同、位置不同以及形态不同。
两者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器官组织,日常应注意科学用脑,适当进行休息,劳逸结合。
1、功能不同:
大脑主要维持生命活动,如心跳、睡眠以及呼吸等功能,小脑则是大脑的一部分,主要是维持机体的平衡,用来调节肌张力以及协调和纠正运动,还可以将运动时传来的信息反馈至大脑;
2、位置不同:
大脑位于头颅上部分的颅腔中,四周被颅骨保护,而小脑位于头后部,可以接收来自大脑的信号,支配各种运动;
3、形态不同:
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从外表看大脑有类似核桃一样的脑沟,表面凹
凸不平。
而小脑上面比较平坦,中间有凹陷,表面覆盖着小脑皮质,由分子层、细胞层以及颗粒层组成。
建议日常定期进行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脑部供血充足。
此外,大脑也需要适当休息,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脑部结构大全:
概述:
脑部就是大脑和间脑。
在医学和解剖学中,大脑这个词经常用来指端脑。
端脑,又称脊椎动物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半球组成。
是人脑最大的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和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
脑部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
虽然只占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液的15%。
流经大脑的血液每天2000升。
脑部结构:
1、颅骨:人脑比婴儿的皮肤更嫩,完全被头骨的“蛋壳”保护着。
2、脑干:脑干与脊髓相连,负责控制许多无意识行为——呼吸、心跳、消化等。
脑干的位置在脖子上方一点。
3、小脑:小脑是大脑后部的一部分,就在脑干上方。
负责肌肉协调、神经反射和身体平衡。
4、大脑:可以理解为大脑的外层。
大脑皮层,包括前脑的新皮层,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部分。
5、左半球:控制人的具体行为,如说话、书写、语言、计算等。
6、右半球:控制人的想象力、空间思维、音乐和直觉感受。
7、额叶:控制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和有计划的行为,包括辨别是非和抽象思维。
8、顶叶:与触觉和肢体运动有关,与枕骨的联系控制着说话和语言理解的能力。
9、枕叶:与视觉有关。
锻炼方法:
1、在新的环境中结合一种或多种感觉,或者尽量少依赖平时的感觉。
例如,惯用右手的人可以用左手刷牙。
2、集中注意力,让大脑保持紧张状态,比如把照片和图片倒过来放在桌子或架子上。
这种刺激会大大加强记忆力。
3、避免单调的事件,比如经常改变上学或上班的不同路线,去一个没去过的市场、商店或社区,感受全新的视觉和听觉。
脑部常见疾病:
1、脑肿瘤,可包括原发性脑肿瘤,如胶质瘤,继发性脑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脑转移瘤。
2、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各种类型的脑出血、
颅内出血等。
3、脑血管疾病,可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出血性疾病,如颅内动脉瘤和高血压脑出血。
除此之外,大脑还可以有先天性疾病和获得性异常,如脑积水、颅腔狭窄、丹迪-沃克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
综上所述,大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灰质和白质以及脑室。
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的细胞体组成,而白质由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轴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