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每课一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每课一测
山东单县大李海中学2020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1)丝种多,技术高超。
织业:花色品种多;(2)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西南,藏族的祖先)。
大事: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2、回纥(北方,维吾尔族的祖先。
)大事: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4、拓展: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2、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随堂检测一、单选题(25题,满分100分)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A.耧车 B.翻车C.筒车 D.曲辕犁2.某同学举办“中国盛唐气象″主题内容展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3《盛唐气象》练习及答案
第三课《盛唐气象》练习一、填空题1、唐朝农民改进了犁的构造,制成的生产工具是灌溉工具叫。
2、陶瓷在唐朝有重要发展,以的青瓷和的白瓷最为有名。
3、唐朝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的是。
4、唐朝丝织工艺水平很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5、唐朝都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的、、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6、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住宅区称,商业区称。
7、唐太宗时实行了的民族政策,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8、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是。
9、今天藏族人的祖先叫,当时是哪一位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10、唐朝时吐蕃的都城定在哪?(古今地名)、11、历史上“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哪两家的关系?。
12、唐朝时先后有哪两位公主入藏?、13、描绘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向大唐求婚场景的名画叫。
14、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封南诏首领为。
15、唐朝还先后设置和两个机构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6、被称为诗仙的是,被称为诗圣的是,他的诗有之称。
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17、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的字端正劲美,雄浑醇厚;的字方折俊丽,笔力劲健18、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品是。
二、选择题1、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 农业耕作工具B. 便捷的交通工具C. 农业灌溉工具D. 实用的生活用具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3、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打印版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的诗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预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课标要求】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关系的和睦。
【学习目标】①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识记曲辕犁、蜀锦、唐三彩等标志性成就。
②了解唐朝与吐蕃等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识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个历史人物。
③知道唐朝诗歌和书法领域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④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学习重点】民族交往与交融唐诗【教材解读】导入:百花行作者:唐·刘禹锡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春风连夜动,微雨凌晓濯。
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繁紫韵松竹,远黄绕篱落。
临路不胜愁,轻烟去何托。
满庭荡魂魄,照庑成丹渥。
烂熳簇颠狂,飘零劝行乐。
时节易晼晚,清阴覆池阁。
唯有安石榴,当轩慰寂寞。
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唐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2、农业发展的表现: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②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被发明和推广,代表是曲辕犁和筒车。
曲辕犁: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筒车:也叫“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动力,取水灌田.据史料记载,筒车发明于隋而胜于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③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3、唐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①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蜀锦欣赏②陶瓷业: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陆龟蒙《秘色越器》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
唐三彩:黑釉三彩马、三彩骆驼载乐俑③其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同步测试包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1 经济的繁荣【例1】《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是(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解析:历史材料形式多样,文字材料是极其重要的一种。
着重理解“江南水轮不假人”“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的含义。
材料形象地描绘了筒车的景象,故选B项。
答案:__B__知识点2 民族交往与交融【例2】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解析:注意抓住路线图中关键信息“逻些”“长安”。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逻些是吐蕃的都城,C项正确。
答案:__C__知识点3 诗歌的繁荣【例3】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
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王维解析: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答案:__A__对应训练1.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
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作为都城,它不但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开放的国际性大都会。
“它”就是( )A.长安 B.洛阳C.南京 D.北京3.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
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3课盛唐气象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3课盛唐气象第3课盛唐气象必备知识·基础练1.经济的繁荣:(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发明并推广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如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
都市繁华,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民族交往与交融:(1)军事打击: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册封首领: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设置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
(5)唐蕃和亲: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开放的社会风气:(1)特点: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兼容并包,充满活力,人们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表现:当时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射箭、弈棋等活动;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4.多彩的文学艺术:(1)文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2)艺术。
书法:最著名的有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绘画: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和吴道子等。
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涌现出一批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
【易错字】曲辕犁、西域、蜀锦、颜真卿、阎立本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2021·武汉武昌期中)古人在描述一种农具时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笔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笔记一、唐朝的基本情况1. 时期:公元618-907年2. 地域:据有广大的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大陆、朝鲜半岛、蒙古、印度等地,是中国历史上最辽阔的疆域。
3. 特点: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度发展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辉煌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二、唐朝政治发展1. 开元盛世(1)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2)唐高宗、时和政治2. 盛唐政治危机(1)安史之乱(2)黄巢之乱3. 唐朝政府改革(1)唐朝政治危机的影响(2)玄宗中兴(3)唐宪宗的政治改革三、唐朝经济发展1. 农业生产(1)农业的兴盛(2)水利工程的建设2. 商业贸易(1)唐代的商业(2)丝绸之路(3)海上贸易3. 手工业与农村经济(1)手工业的昌盛(2)农村经济的发展四、唐朝文化发展1. 文学艺术(1)诗歌(2)小说(3)绘画、雕刻、建筑等2. 科技发明(1)造纸术(2)火药(3)指南针(4)活字印刷术3. 教育制度(1)科举制度(2)学校教育五、唐朝社会生活1. 社会阶层(1)士人(2)农民(3)工匠和商人(4)奴隶和婢女2. 婚姻家庭(1)婚姻制度(2)家庭生活3. 风俗习惯(1)宴席、嫁娶、丧葬、祭祀等(2)汉唐民俗的传承六、盛唐气象的特点1. 盛世景象:开元盛世是唐朝最繁荣、最安定的时期,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百姓幸福。
2. 科技创新:唐朝的科技创新领先于世界,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的问世,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文化辉煌:唐朝诗词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一,唐代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4. 经济繁荣:唐朝时期农业经济、商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农村经济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5. 安定时期:唐朝时期国内和平,对于外交也非常重视,在与边境各民族交往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度和胸怀,为中国历史的发展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03课 盛唐气象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概况: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开__放____,社会充满活力, 人们多显示出一种___昂__扬__进__取_____、___积__极__向__上_____的精神风貌。 2.表现: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___骑__马___等活 动;当时的社会风气__兼__容__并__蓄____,刚健豪迈的__尚__武____风气盛行 一时。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 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 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 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唐朝诗人分别是谁? 李白、杜甫。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唐诗的特点: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 取。 (3)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 交往频繁,坚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等。
知识点3 诗歌的繁荣 【例3】(2016·重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 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 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解析: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 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 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 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 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 誉为“诗圣”,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晚唐现实主义 诗人。王维是盛唐山水诗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
2.书法: (1)概况:唐朝书法名家辈出。
(2)代表人物: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端 正 劲 美 , 雄 浑 敦 厚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局部)
刚 劲 婉 润 , 严 谨 工 整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方 折 峻 丽 , 笔 力 险 劲
柳公权《玄秘塔碑》
局部
3.绘画: (1)概况:绘画的题材广泛,人物画、山水画、花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朝求婚,唐太 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松赞干布像
② 意义: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像
想一想: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 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 础; ②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民族关系发 展的重要条件; ③ 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 一条星宿五门西。
——白居易
观察《长安城平面图》, 说一说长安城建筑的特点。
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① 整体上:规模宏伟,严整对称; ② 明显特色:坊市分置。
想一想: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① 唐朝前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经济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② 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较轻; ③ 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④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⑤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3课 盛唐气象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刘禹锡
这首诗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唐朝 盛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 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 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同步知识点整理:第3课 盛唐气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1)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2)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栽培技术,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产量大大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4)农作物,水稻产量大大增加,蔬菜出现许多新品种。
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风靡全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5)抗灾,抗击旱灾、蝗灾的能力增强。
2.手工业方面(1)丝织业发达,花色品种多。
以轻盈精薄著称,服装主要以丝、麻为主。
(2)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最负盛名,唐三彩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3.商业方面(1)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
(3)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市坊分开。
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商业区与居民区分开;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等。
边疆各族和外国商旅云集,店铺林立,繁华异常。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唐朝的边疆主要民族突厥(北方、西北)、回纥(西北)、吐蕃(西部青藏高原)、靺鞨(东北)、南诏(西南)(二)、唐朝的民族政策1.开明的民族政策。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2.体现:(1)设机构管辖少数民族地区(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并用当地人管理(2)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3)朝廷任用少数民族人士为官。
(三)、唐朝与各民族关系1.突厥(1)突厥概况: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首领称可汗。
(2)与唐朝关系①唐太宗派兵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②给予东突厥各部首领优厚待遇,仍令其管理旧部;③朝廷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④唐太宗、武则天时,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2.吐蕃(1)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今藏族的祖先,首领称赞普,以游牧民族。
以游牧、农耕为业,纺织、冶铸水平高。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3课 盛唐气象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3课盛唐气象一、选择题1.曲辕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不仅有着精巧的设计,精湛的技术,还蕴含着一些美学规律。
曲辕犁制成于()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唐朝2.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A. 交通运输B. 纸张印刷C. 农业生产D. 陶器制作3.既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的是()A. 长安B. 洛阳C. 扬州D. 咸阳4.唐代诗人陆龟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润的唐代某种瓷器,他赞美的瓷器是()A. 唐三彩B. 白瓷C. 青瓷D. 景德镇瓷器5.右图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 社会政治状况B. 科举选才标准C. 思想开放程度D. 手工制作水平6.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
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
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 文成公主B. 金城公主C. 王昭君D. 元昊7.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A. 汉武帝B. 隋文帝C. 唐太宗D. 唐玄宗8.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A. 遣唐使来华B. 玄奘西游天竺C. 文成公主入藏D. 鉴真东渡日本9.唐太宗在位期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几次派使者向唐求婚,唐太宗最终同意,此举促进了两方的友好往来。
材料说明唐太宗( )A. 不断加强中外交流B. 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C. 强化中央集权D.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0.“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 经济的繁荣B. 文学艺术的兴盛C. 政治的清明D. 社会风气的开放11.唐朝绘画艺术成就斐然,如图唐代名画的作者是()A. 颜真卿B. 柳公权C. 阎立本D. 吴道子12.唐诗宋词是中化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 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核心考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都城:长安建立者:杨坚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国,统一全国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通大运河时间:自605年起【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示意图【自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
4.科举制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隋的灭亡原因:隋的暴政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李世民即位。
2.贞观之治时间:李世民【唐太宗】时人物:唐太宗【吸取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敢于直言】、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3.女皇武则天创立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开元盛世时间:唐玄宗在位前期人物:姚崇、宋璟第3课盛唐气象1.农业: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
手工业:蜀锦【色彩艳丽、纹饰精美】、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色彩亮丽、造型精美】。
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意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社会风气开。
4.李白“诗仙”,杜甫的诗“诗史”,白居易5.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
2.唐玄宗时,鉴真东渡,754年抵达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3.玄奘西行,曾在那烂陀寺游学,由他口述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时间:755年——763年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外重内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笔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课堂笔记一、贞观之治(一)政治背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文教昌盛。
这一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
(二)施政措施(1)政治上:勤于政事,选贤任能,虚心纳谏。
例如,有敢于直言的魏征、擅长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决断的杜如晦(房谋杜断);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集权更加稳固;制定法律,减轻刑罚,整顿吏治,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经济繁荣。
(3)文教上: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促进了文教事业的发展。
(4)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二、开元盛世(一)政治与经济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兴盛的缘由(1)吸取隋亡教训,统治者戒奢从简、轻徭薄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制度创新,如科举制度的完善和三省六部制的进一步巩固。
(3)工具创新,如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与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交往密切,互通有无。
(5)开放兼容的外交政策,使中外交往频繁。
(6)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唐朝的对外交往(一)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不仅传播了佛教文化,还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
(二)玄奘西行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著有《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他详细记录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情况,为后人了解古代中亚和南亚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总结、每课一测山东单县大李海中学2020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知识点)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1)丝种多,技术高超。
织业:花色品种多;(2)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西南,藏族的祖先)。
大事:①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2、回纥(北方,维吾尔族的祖先。
)大事: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4、拓展: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①设置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②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④军事进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三、开放的社会风气1、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
2、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①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③各民族间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随堂检测一、单选题(25题,满分100分)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A.耧车 B.翻车C.筒车 D.曲辕犁2.某同学举办“中国盛唐气象″主题内容展览。
下列内容可以入选“盛唐气象”的是:①曲辕犁和筒车;②唐三彩;③开放的社会风气;④多彩的文学艺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
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4.《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其中,“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是唐代“诗仙”的名句。
他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5.《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幅画的创作者是A.阎立本 B.张择端 C.顾恺之 D.吴道子6.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①司母戊鼎②曲辕犁③筒车④地动仪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7.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8.以下有关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联系的史实,叙述不确切的是( )A.唐太宗时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B.唐太宗先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唐玄宗册封过回鹘、粟末靺鞨的首领D.“和同为一家”是吐蕃赞普在给唐朝皇帝的上书中的话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的喜爱,唐代诗人辈出。
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称赞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1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13.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A.“天可汗” B.怀仁可汗 C.云南王 D.渤海郡王14.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图2 图3 A B C D15.图2.图3所示文物可以直接印证唐代()A .社会政治状况B .科举选才标准C .思想开放程度D .手工制作水平16.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 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 .对边疆统治加强B .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 .经济文化的繁荣D .开元盛世成就辉煌17.“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A B C D18.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诗句描述的是唐朝()A .农业生产的发展B .丝织工艺的精湛C .垦田面积的扩大D .长安商业的繁荣19.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右图目录战线的内容主旨是()A .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 .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C .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 .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20.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
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
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A .鉴真B .玄奘C .文成公主D .元昊21.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22.唐代出现了筒车。
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
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
这说明筒车是()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23.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A.商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24.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25. 2009年5月23—28日,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此次诗歌的主题是“盛世中国,诗意长安。
”下列能反映唐代社会生活和谐的诗句是()A.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D.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选择题答案七下第3课1-5CABAA6-10DBBDB11-15ABBCD16-20CBDCC21-25BCDDA二.材料题(共2小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
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
材料二: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3)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材料中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1)文成公主、唐朝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唐太宗李世民(3)唐玄宗开元盛世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唐文化影响深远。
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51.(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2)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
(3)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