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分材教学——熊川武总结报告摘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分材教学——熊川武报告摘要

编者:

在不久前我市教育局举行的“打造活力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原理与教学论研究,并一直坚持到中小学上课的熊川武先生应邀作了“自然分材教学”报告,在我市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所强调的情智相长、知者先行、自学互帮、一课两上、抓大放小、两册分离、问题跟踪、低耗高效等不仅与活力课堂的生命观、发展观、过程观相一致,而且对活力课堂所强调的教学中的“互动生成”在方法上提供了实践性、成效性很强的值得借鉴的范例。总之,自然分材教学法是活力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表现之一。本文根据熊教授来丹报告录音整理。疏漏之处,请提出更正。

一、引言

我所讲的这种教学方法在施行的实验学校中,改变了一些薄弱学校,转化了很多薄弱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教学方法叫自然分材。它继承了因材施教的传统,但又有本质的区别。它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要到位,把无效、低效降到最低。很多工作不要做了,作业不要批了,指导学生改;教案不必详细,把效果不好的功都去掉,把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向有效转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科教学,尤其适用于学习基础较差、速度较慢的学生;也适用于毕业班的复习,可广泛提高教学效率。

希望领导、老师用挑剔的眼光来挑战我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我是喜欢被挑剔、被挑战的,因为我不是只说不做的人。我一般是到学校先上课再做讲座的。

二、什么叫自然分材?

自然分材的“材”不同于因材施教的“材”,因材施教的“材”是指学生;自然分材的“材”,是指教学任务、内容。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意味着学习任务由学生的学力等因素决定而不是人为分配,整齐划一,谁学得快,谁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即每个学生都要在习题册上标记自己的学习问题(作业中出错的题),然後跟踪,并尝试从多角度解决,使得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与速度。

自然分材的实质是“顺势为学”。这里的“势”指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具体的学力、主体精神、人际关系等;“顺势”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怎样“顺势”,要通过“知者加速”与“问题跟踪”等实现。

掌握了当下教学内容的学生继续前进,不要坐等他人,可以多学精进,发展自学能力。

教学就是解决问题,而问题是因人而异的。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效率最大。从本质上看,教学就是从已知向未知进军。“未知”就是问题。学生减少一个问题就前进一步。

现在大量的情况是教学的盲目性。学生不明白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老师也没有针对问题组织教学;教学中存在过多的无效或低效活动,使得师生负担过重;“以教代学”使学生能力越来越差。以教代学即教师代替学生做事,大量该学生自己做的事情,老师包办了。

该学生干的老师做得很精细,学生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因为他没有挑战性的任务,几乎没有机会充分开动脑筋,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去解决难题。学生能干的一定让他自己干,不会干的要指导他干,如果不指导他就永远不会干。以前的老师讲得多,效果不好,就是老师干得太多。

三、理解教育:自然分材教育的基础

理解教育好像人人都懂,我跟博士生讲了三四个小时,他们说,你不讲我还懂,你越讲我越糊涂了。理解教育并不那么好理解。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师生之间的误解是影响学生较好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突出“德行”,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

理解对教学内容的观察、记忆与思维等是智慧活动,对于主体善解人意的大度与宽容的心态是德行的。

一个人如果老是去想新仇旧恨,时常活在不愉快的过去里,对健康肯定是不利的。相反,如果能理解别人并原谅其过错,让自己减少压力,充满正面的感受,就会有益于自己的健康。人们对理解的追求就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求。

常规的理解是对文本的原意的理解,创造的理解是读者将自己的心意融入文本的原意中从而形成文本新意的理解。

只有真正地理解学生,我们才知道一个班学生的分化,他们的差异,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实施自然分材。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自然分材教学要求师生都做感情的主人,加强感情修养,注意感情调节,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向上求进的积极氛围中。

许多学生之所以后进,家庭误解、社会误解和教育误解是几股相互作用的祸水。这些误解虽然来自外部,但可直接引起学生的自我误解,如自卑或盲目骄傲。举例来说,家庭过高的期望、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近乎完美的要求、学校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学业评价等,都是以误解为前提的。在学业上,考试成绩不佳就是愚蠢;在道德上,某种行为不规范就是品行不端。诸如此类的误解,若反复强化,就会使学生自认不可作为。这些误解不仅造成部分学生的后进,甚至剥夺了他们生存或受教育的权利。前不久因被教师冤枉而悬梁自尽的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就是误解的牺牲品。如果说这是个别现象,那种因行为不当被教师贴上愚蠢、下流、不可救药之标签,从此一蹶不振的学生实不少见。

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教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教师不教则已,一教就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的共鸣。那种以误解为基础的教,如以为学生练习做得越多越好,对学生越凶越能管牢、学生越好,学生越是循规蹈矩越好,总是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形成师生之间的严重对立。

使学生非常反感的教,尽管教师确实是“为了学生好”,教得很辛苦,与其教不如不教。因为这种教是在做负功,比做无用功更糟。“学生理解老师,要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要以勤奋学习、力求上进作为对老师的报答。师生应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老师教我不容易,莫将教诲付东流;真诚交往,与人为善;心中苦闷及时吐,常叫愉悦驻心田;理解少烦恼,误解生祸殃;熟读精思诚可贵,标新立异价更高。

我们经常说理解万岁。但通常说的理解都是强者对弱者的同情,并非站在一个平等的立场上进行心灵对话,因而很难达成共识。学校里老师自然是占优势的,学生一般也会怕老师。假如我们经常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至少做到“平等对话,相互言说”,这样就能拉近师生的关系,更易在情感上达成共鸣,重新激发起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释放其身上蕴藏着的独特的个人潜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是你用心去理解每个学生,但是却不被自己的学生所理解,这并不成功,只是老师单方面一厢情愿的理解,不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个别化教学理论对自然分材教学提供了丰富营养:“每个学生应该获得公正的机会去达到他的学习目的,允许学习慢的学生达到目标的时间较多一些;并对用通常的学习方法没有获得成功的学生进行补习”;每个学生“都应当不停顿地向新的学习任务前进。学生不应当浪费时间去重复学习已经掌握的学业,也不应当要求学习快的等着学习慢的赶上来才前行。并提供给他们能开拓学习范围的丰富活动,以超过较慢的同班同学”。

四、感情理论:自然分材教育的基础

自然分材有操作模式,但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取得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是多种因素整齐作用的结果,靠智慧,更靠感情。美国的研究表明,教学效果70%靠感情,只有30%靠知识、经验、能力。所以,课没上,就要大量投入感情,感情先行。

深圳有位数学老师1988年湖南大学数学硕士毕业,到江西师大任教数学;后由于经济原因到深圳一学校教高中数学。一年下来,全校就他一个人没有奖金。但他不甘心。其实他的课上得蛮好的,只是像在大学教书一样,课一下,讲义一夹就走了。老师不来找同学们当然高兴了。他反思后意识到这个问题。新学期开学了,他拿到学生名册研究、琢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