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原虫学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原虫期末总结

医学原虫期末总结

医学原虫期末总结医学原虫是一类生活在动物或人体内,依赖寄主生活和繁殖的微生物。

这些原虫可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和美洲锥虫病等。

在本学期的医学原虫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医学原虫的分类、生活史、致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一、医学原虫的分类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医学原虫的分类。

医学原虫主要可分为原虫和纤毛虫两大类。

原虫又分为滑轮虫门、鞭毛虫门和泡足虫门,常见的有阿米巴原虫、锥虫、贾第虫等。

纤毛虫则分为同类纤毛虫和异类纤毛虫,常见的有外肠壶虫、睾吸虫等。

二、医学原虫的生活史医学原虫的生活史是了解其传播和繁殖途径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习了阿米巴原虫、疟疾原虫、贾第虫和血吸虫等医学原虫的详细生活史。

疟疾原虫的生活史分为无性和性代,无性代发生在蚊子体内,性代发生在人体内。

血吸虫的生活史则分为两性世代和单性世代,两性世代发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单性世代发生在淡水蜡质体内。

了解医学原虫的生活史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三、医学原虫的致病机制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医学原虫的致病机制。

医学原虫可以通过侵袭、分泌毒素以及致敏等方式引起宿主免疫反应,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例如,阿米巴原虫通过吞噬宿主细胞而引起阿米巴病,疟疾原虫则通过破坏红细胞引起寄主发热等临床症状。

了解医学原虫的致病机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原虫的临床表现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医学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

不同的医学原虫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腹痛、腹泻、脏器损害等。

例如,疟疾感染可导致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和出汗,血吸虫感染可引起肝脾大、腹水等。

了解医学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医学原虫的诊断方法在本学期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医学原虫感染的诊断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观察、寄生虫检查、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例如,我们学习了血涂片和厚滴片法检查疟原虫、粪便检查血吸虫卵等。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

人体寄生虫学知识总结二。

医学原虫学一).概论单细胞真核动物,约40种寄生于人体,部分为共栖,部分为致病性。

二)、生活史1.人际传播型1)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如阴道毛滴虫2)通过饮水或食物传播,如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等2.循环传播型需要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

如:刚地弓形虫,可在终末宿主(猫,犬)与中间宿主(人等)间传播3.虫媒传播型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如:疟原虫(有世代交替),利什曼原虫(无世代交替)三)、生理1.运动伪足,鞭毛,纤毛,其他2.摄食渗透,胞饮(液态养料),吞噬(固态)3,代谢多数兼性厌氧,但是血液中的寄生虫为有氧代谢* 机会性致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不表现临床症状,单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晚期肿瘤的病人,即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

会出现症状或致命。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阶段:四核包囊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寄生阶段:滋养体寄生部位:肠腔内滋养体结肠上端;组织内滋养体结肠壁,肝肺脑等。

离体阶段:滋养体,包囊离体方式:经粪便致病特点:造成烧瓶样溃疡或肝脓肿防治原则:注意饮食卫生,不喝任何生水。

×其他消化道阿米巴×(非致病性)一、迪氏帕内阿米巴二、结肠内阿米巴三、哈门氏内阿米巴四、微小内蜓阿米巴五、布氏嗜碘阿米巴六、齿龈内阿米巴(这个感染率实在太高了,好在一般没有危险,也不会出现病征)×自生生活阿米巴×(致病性)潜在致病性,可侵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等如:耐格里属阿米巴(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炎)通过接触疫水感染(未成年人)卡氏棘阿米巴(肉芽肿性阿米巴性脑炎)通过破损的皮肤,眼角膜,呼吸或生殖道进入(免疫低下人群)×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需要通过白蛉和人完成生活史无鞭毛体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内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内经媒介昆虫(白蛉)叮咬感染寄生于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内。

原虫概论

原虫概论

形态
原虫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为单细胞真核原生生 物。

胞膜(表膜、质膜) 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
胞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毒素,并具有不断 更新和变异的特点。 胞膜功能: (1)保持自身稳定,参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2)分隔与沟通作用; (3)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 隐匿等生
医学原虫 医学原学概论
原虫(protozoa)是单细胞生物,具有完整的 生理机能,包括运动、呼吸、消化、排泄、生 殖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在自然界的原 虫种类繁多,已发现6万种以上,多营自生 或腐生生活。其中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 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而“寄生”在人体 的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40种, 其中有10多种寄生型原虫可寄生于人体管腔、 体液、组织和细胞内,引起致病。

常见种类与分类
原生动物界 原生动物亚界 肉足鞭毛门 动鞭纲(利什曼、锥虫、滴虫、贾第虫) 叶足纲(阿米巴) 顶 复 门 孢子纲(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 纤 毛 门 动基裂纲(结肠小袋纤毛虫)

致病特点 1 增殖作用 2 播散倾向 3 (富含RNA)和染色质 (富含DNA)组成,是原虫生长、繁殖的主要 部位。 核型 1 泡状核 2 实质核


生理
运动 1 以运动细胞器进行摄食、移位、增殖、防卫等 2 无细胞器者借助体表构造滑动和扭动 营养 1 表膜渗透和扩散吸收小分子养料 2 细胞器摄取大分子物质 (1)伪足摄食:包括吞噬和吞饮 (2)胞口摄食:包括胞口(纤毛虫)、微胞口和 管胞口(孢子虫和鞭毛虫) 营养排泄过程:食物摄入胞质——形成食物泡— —溶酶体与食物泡结合——消化分解——代谢物排泄 方式(胞肛、体表、裂体增殖)
理活动。

第五章医学原虫概论.

第五章医学原虫概论.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第五章医学原虫概论原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属于原生动物亚界(Subkingdom Protozoa)。

原虫的整个机体虽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却能够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功能,如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及生殖等。

在自然界,原虫的种类繁多,约近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类生态环境中,如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

寄生性原虫约近万种,生活于动物体内或体表。

其中医学原虫约近40余种,为寄生于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性或非致病性原虫。

致病性原虫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形态】原虫外形多样,呈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

原虫的结构由胞膜、胞质和胞核三部分构成。

1.胞膜亦称表膜(pellicle)或质膜(plasmalemma),在电镜观察下,胞膜由一层或一层以上单位膜构成。

其分子结构可用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解释。

即原虫的胞膜与其它生物膜一样,是一种具有可朔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的、嵌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

蛋白质和脂质双分子层与多糖分子结合形成细胞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

由于表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中具有配体(ligand)、受体(receptor)、酶类和其它抗原等成分,故是寄生性原虫与宿主细胞和其寄生环境直接接触的部位。

表膜参与原虫的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对研究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胞质原虫的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原虫的代谢和营养储存均在胞质内进行。

(1)基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分别组成微丝和微管,以此支持细胞的形状并在原虫的运动中起作用。

有些原虫的胞质有内、外质之分。

外质透明,呈凝胶状(gel-like),具有运动、摄食、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生理功能;内质为溶胶状(sol-like),细胞器、内含物和细胞核含于其内。

医学原虫

医学原虫

第二篇医学原虫第九章概论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

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

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40余种。

其中的一些种类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和传播规律危害人群或家畜,构成广泛的区域性流行。

形态原虫的结构符合单个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组成。

1.胞膜包裹虫体,也称表膜或质膜。

电镜下可见为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单位膜结构,其外层的类脂和蛋白分子结合多糖分子形成表被,或称糖萼(glycocalyx)。

表膜内层可有紧贴的微管和微丝支撑,使虫体保持一定形状。

研究表明,原虫的表膜作为与宿主和外环境直接接触的界面,对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和参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有证明某些寄生原虫的表膜带有多种受体、抗原、酶类,甚至毒素;表膜还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一些种类的表膜抗原还可不断变异;在不利条件下,有些种类还可在表膜之外形成坚韧的保护性壁。

因此原虫表膜的功能除具有分隔与沟通作用外,还可以其动态结构参与营养、排泄、运动、感觉、侵袭、隐匿等多种生理活动。

对原虫表膜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揭示宿主与寄生虫相互作用机制的重要方面。

2.胞质主要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基质均匀透明,含有肌动蛋白组成的微丝和管蛋白组成的微管,用以支持原虫的形状并与运动有关。

许多原虫有内、外质之分,外质较透明,呈凝胶状,具有运动、摄食、营养、排泄、呼吸、感觉及保护等功能;内质呈溶胶状,含各种细胞器和内含物,也是胞核所在之处,为细胞代谢和营养存贮的主要场所。

原虫的细胞器按功能分为:①膜质细胞器:主要由胞膜分化而成,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大多参与与合成代谢。

某些细胞器可因虫种的代谢特点而有所缺如或独有,如营厌氧代谢的种类一般缺线粒体;②运动细胞器:为原虫分类的重要标志,按性状分为无定形的伪足(pseudopodium),细长的鞭毛(flagellum),短而密的纤毛(cilia)三种。

医学原虫

医学原虫
虫 三日疟原 恶性疟原 卵形疟原
2、形态:滋养体 裂殖体
疟原虫的滋养体(一)
间 日 疟 原 虫 三 日 疟 原 虫
恶 性 疟 原 虫
卵 形 疟 原 虫
环状体
疟原虫的滋养体(二)
间 日 疟 原 虫 三 日 疟 原 虫
外周血不易发 现
恶 性 疟 原 虫
卵 形 疟 原 虫
大滋养体
疟原虫的裂殖体(一)
疟疾
弓型虫病 腹泻、坏死性 腹泻 腹泻 腹泻 结肠炎
致病特点
增殖危害 机会性感染
疟原虫
疟原虫
一、生物学特性
二、致病性
三、诊断与防治
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
1、生活史 2、形态
子孢子 子孢子
红外期 裂殖体
卵囊 动合子 蚊体发育期 裂殖子
人体发育期
环状体
裂殖子
红内期
裂殖体
滋养体
配子体
配子体
疟原虫生活史

运动细胞器
营养细胞器
内含物:食物泡、糖原泡
内含物(食物泡)
营养细胞器
基质(外质) 基质(内质) 运动细胞器
医学原虫胞质的构成
医学原虫的结构——胞

泡状核
实质核
医学原虫的生理
运动
营养
代谢
生殖
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
1、单宿主型 2、多宿主型
单宿主型
单一阶段——滋养体 两阶段——滋养体、包囊
阴 道 虫毛 滴
疟疾的临床表现
周期热 贫血 脾肿大
疟疾的特殊疾病类型
凶险型疟疾 先天性疟疾
输血疟疾
疟疾肾病
疟疾的诊断与防治
1、诊断 2、防治
疟疾的诊断
病原学诊断——血膜镜检

医学原虫的实验报告(3篇)

医学原虫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医学原虫的形态学特征。

2. 掌握医学原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3. 学会原虫的实验诊断方法。

二、实验原理医学原虫是一类寄生在人体细胞、组织、管腔内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它们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

医学原虫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阿米巴、疟原虫、利什曼原虫、滴虫等。

本实验主要观察常见的医学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恶性疟原虫、弓形虫等,了解其形态学特征、生活史及其与宿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原虫样本: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滋养体;恶性疟原虫环状体、滋养体;弓形虫速殖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生理盐水、甲醛溶液、碘液、滤纸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溶组织内阿米巴(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包囊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包囊形态、大小、颜色、囊壁结构等。

(3)用吸管取少量包囊,滴加碘液,观察包囊内滋养体的形态。

2. 观察恶性疟原虫(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环状体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环状体形态、大小、颜色、核、色素颗粒等。

(3)用吸管取少量环状体,滴加碘液,观察滋养体形态。

3. 观察弓形虫速殖子(1)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吸管取少量原虫速殖子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速殖子形态、大小、颜色、核、细胞质、伪足等。

五、实验结果1. 溶组织内阿米巴(1)包囊: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囊内含有滋养体。

(2)滋养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2. 恶性疟原虫(1)环状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核位于中央,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2)滋养体: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色素颗粒。

3. 弓形虫速殖子(1)速殖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细胞质内含有核、细胞质、伪足。

六、实验讨论1.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两个阶段。

人体寄生虫总结归纳表

人体寄生虫总结归纳表

人体寄生虫学总结归纳表表一常见医学原虫归纳表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间日疟原虫P.v恶性疟原虫P.f三日疟原虫P.m卵形疟原虫P.o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结肠单核巨噬细胞肝细胞、红细胞有核细胞四核包囊前鞭毛体子孢子速殖子、包囊、卵囊粪口途径经白蛉叮咬输血/器官移植/胎盘(无鞭毛体)经蚊叮咬输血/器官移植/胎盘(红内期)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滋养体无鞭毛体红内期速殖子、包囊接触性损伤①无鞭毛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破裂与增生;②机体免疫降低,继发各种感染。

①红内期裂体增殖完成(a.裂殖子、代谢物、RBC碎片等;b.WBC吞噬;c.内源性致热物;d.刺激体温调节中枢);②TNF等细胞因子。

①速殖子在细胞内增生与破坏;②包囊累及机体重要器官、组织。

①肠阿米巴病(肠组织烧瓶样溃疡、阿米巴痢疾);②肠外阿米巴(肝、脑、肺脓肿)。

①发热;②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③皮肤损害(皮肤色素沉着、肉芽肿结节)。

①发作:发冷、发热、出汗退热;②再燃、复发;③脾肿大;④贫血;⑤凶险性疟疾(脑型、肠胃型、超高热型)。

①获得性弓形虫病(a.免疫功能正常时,多为隐性感染;b.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重症型、全身性感染(脑炎、心肌炎和肺炎),预后较差);②先天性弓形虫病(四联症(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脑钙化和小头畸形))。

滋养体包囊无鞭毛体红内期原虫速殖子包囊粪便直接涂片法碘液染色涂片法骨髓穿刺厚薄血膜法免疫学检测IgM/IgG体液涂片甲硝唑、巴龙霉素葡萄糖酸锑钠①红外期:伯喹②红内期:氯喹、青蒿素③配子体:乙胺嘧啶④子孢子:伯喹+氯喹乙胺嘧啶螺旋霉素(孕妇)表二常见人体寄生吸虫归纳表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buski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aswesterman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肥胖带绦虫Taeniasaginat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usgranulosus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成虫囊尾蚴成虫棘球蚴肝胆管小肠肺、异位(皮下、脑等)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小肠组织小肠肝、肺、脑等猫等猪犬等牛等猪/ 牛/羊等豆螺、沼螺扁卷螺川卷螺钉螺猪/人牛人、牛/羊等淡水鱼虾/ 溪蟹、蝲蛄/ / / /囊蚴囊蚴囊蚴尾蚴尾蚴囊蚴虫卵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侵入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 / / 血循环/ / / 20~30年数年5~6年30~40年25年以上30~50年40年以上成虫成虫童虫/成虫虫卵成虫囊尾蚴胆管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肠梗阻肺部损伤、异位损伤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肠壁组织及肝脏等异位病变消化道症状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病消化道症状压迫症状、过敏反应、播散作用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痰/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肛拭法查虫卵肛拭法查虫卵免疫诊断+影像检查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手术治疗+阿苯达唑表三常见人体线虫归纳表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tor americanus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vermicularis班氏吴策线虫Wuchereriabancrofti马来布鲁线虫Brugia malayi旋毛形线虫Trochinellaspiralis小肠盲肠小肠盲肠、结肠、回肠下段淋巴系统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虫卵虫卵虫卵孕卵雌虫肛周产卵丝尾蚴/感染期卵感染期卵丝尾蚴感染期卵丝尾蚴活幼虫囊包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口途径经皮肤侵入经口途径蚊虫叮咬经口感染略/ 略/ / 略1年左右3~5年十二指肠钩虫7年美洲钩虫15年2~4周2~4年1个月成虫成虫成虫成虫成虫幼虫①掠夺营养;②损伤肠粘膜;③其他并发症。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

医学原虫(病原生物)

(1)配子生殖(蚊胃腔内)
雌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体
雄配子
(2)孢子生殖(蚊胃壁)
合子
生活史要点
1. 在人体内寄生的细胞 肝细胞及红细胞。 2. 感染阶段 子孢子。 3. 感染方式
(1)自然情况下经媒介昆虫蚊传播。 (2)红内期各发育阶段(除了配子体)可输血感染。 4. 生殖方式 —— 世代交替。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 (中间宿主)、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 (终宿主)。
嘧啶。
生活史要点
5. 红内期周期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一次裂体增殖所
需要的时间: 间日疟原虫与卵形疟原虫:48小时; 三日疟原虫:72小时; 恶性疟原虫:36~48小时;
红内期周期与疟疾的临床发作周期一致。
(三)致病性
疟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与虫种、虫株、数量及 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红内期是其主要致病阶段。
三、阴道毛滴虫
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 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一)形态
• 只有滋养体
阴道毛滴虫活滋养体
四、杜氏利什曼原虫
利什曼原虫属动鞭纲,寄生人体的利什曼原虫 有4种。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统称为利 什曼病,该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等在世界范围内重点 防制的十大热带病之一,其中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的内脏利什曼病,又称为黑热病。
五、疟原虫
• 疟原虫有130余种,对宿主有较严格的选择性,通常 一种疟原虫只寄生于一种宿主。
• 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 • 人疟原虫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疟疾(打摆子,
冷热病)。
人体寄生的四种疟原虫
Pv
Pf
Pm
Po
(一)形 态
人(脊椎动物宿主)
肝细胞 内发育
红细胞 内发育

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

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

寄生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医学原虫学1.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部位:结肠+肝+肺+脑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和包囊2.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和小肠上端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致病虫期:滋养体。

诊断阶段:四核包囊和滋养体3.阴道毛滴虫寄生部位: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感染方式:直接和间接传播(性交和坐式马桶)感染阶段,致病阶段,诊断阶段:滋养体4.疟原虫寄生部位:红细胞内感染方式:皮肤黏膜感染阶段:子孢子,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子体,诊断阶段:红细胞内疟原虫传播媒介:按蚊,传播阶段:配子体5.刚地弓形虫寄生部位:所有有核细胞内感染方式:先天经胎盘感染,后天经口感染,经皮肤黏膜感染,眼结膜感染感染阶段:假包囊,包囊,卵囊。

致病阶段:包囊,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人和哺乳动物●医学蠕虫1.华支睾吸虫寄生部位:人的肝胆管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蚴,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虫卵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终宿主:人和肉食哺乳动物2.卫氏并殖吸虫人兽共患寄生部位:肺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蚴,致病阶段:成虫和童虫,诊断阶段:虫卵(烂桃样样血痰和咯血)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3.斯氏狸殖吸虫人兽共患4.血吸虫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感染方式:皮肤黏膜感染阶段:尾蚴,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诊断阶段:虫卵中间宿主:淡水螺类(钉螺),终宿主:人和哺乳动物5.曼氏迭宫绦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原尾蚴,裂头蚴,致病阶段:幼虫,诊断阶段:虫卵6.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寄生部位:人体肠道,皮下,肌肉,内脏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致病阶段:囊尾蚴和成虫7.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寄生部位:人的小肠上端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尾蚴,致病阶段:孕节,诊断阶段:孕节,虫卵,头节唯一的终宿主牛线虫8.似蚓蛔线虫(蛔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成虫和幼虫,诊断阶段:虫卵9.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寄生部位:人体盲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幼虫和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0.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方式:肛门——手——口,空气吸入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阶段:丝状蚴,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2.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寄生部位: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幼虫)感染方式: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制品感染阶段:幼虫囊包,致病阶段:幼虫,诊断阶段:肌肉活组织查获幼虫囊包丝虫13.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夜现周期性)感染阶段:感染期幼虫,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血液中查找微丝蚴鸭梨自己总结滴,因为寄生虫生活史的要点容易记混淆,所以自己总结一下,顺便给大家分享哈,忽忽,资料比较简单,只是用于鉴别记忆的,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区别:1.蠕虫(Helminthes)是多细胞动物,大部分的蠕虫存在自然界中,少部分会寄生在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寄生在人类身上的蠕虫称作医学蠕虫。

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

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

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第一篇:18种医学原虫和蠕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寄生虫的生活史要点总结λ医学原虫学1.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部位:结肠+肝+肺+脑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致病阶段:滋养体,诊断阶段:滋养体和包囊2.蓝氏贾第鞭毛虫寄生部位:十二指肠和小肠上端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致病虫期:滋养体。

诊断阶段:四核包囊和滋养体3.阴道毛滴虫寄生部位: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感染方式:直接和间接传播(性交和坐式马桶)感染阶段,致病阶段,诊断阶段:滋养体4.疟原虫寄生部位:红细胞内感染方式:皮肤黏膜感染阶段:子孢子,致病阶段:红细胞内裂子体,诊断阶段:红细胞内疟原虫传播媒介:按蚊,传播阶段:配子体5.刚地弓形虫寄生部位:所有有核细胞内感染方式:先天经胎盘感染,后天经口感染,经皮肤黏膜感染,眼结膜感染感染阶段:假包囊,包囊,卵囊。

致病阶段:包囊,滋养体。

诊断阶段:滋养体终宿主:猫和猫科动物,中间宿主:人和哺乳动物λ医学蠕虫1.华支睾吸虫寄生部位:人的肝胆管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蚴,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虫卵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终宿主:人和肉食哺乳动物 2.卫氏并殖吸虫人兽共患寄生部位:肺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蚴,致病阶段:成虫和童虫,诊断阶段:虫卵(烂桃样样血痰和咯血)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和蝲蛄3.斯氏狸殖吸虫人兽共患4.血吸虫寄生部位: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感染方式:皮肤黏膜感染阶段:尾蚴,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诊断阶段:虫卵中间宿主:淡水螺类(钉螺),终宿主:人和哺乳动物5.曼氏迭宫绦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阶段:原尾蚴,裂头蚴,致病阶段:幼虫,诊断阶段:虫卵6.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寄生部位:人体肠道,皮下,肌肉,内脏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致病阶段:囊尾蚴和成虫7.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寄生部位:人的小肠上端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囊尾蚴,致病阶段:孕节,诊断阶段:孕节,虫卵,头节唯一的终宿主牛线虫8.似蚓蛔线虫(蛔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成虫和幼虫,诊断阶段:虫卵9.毛首鞭形线虫(鞭虫)寄生部位:人体盲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幼虫和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0.蠕形住肠线虫(蛲虫)寄生部位:回盲部感染方式:肛门——手——口,空气吸入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1.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阶段:丝状蚴,致病阶段:幼虫,成虫,诊断阶段:虫卵12.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寄生部位: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幼虫)感染方式:食入含幼虫囊包的肉制品感染阶段:幼虫囊包,致病阶段:幼虫,诊断阶段:肌肉活组织查获幼虫囊包丝虫13.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夜现周期性)感染阶段:感染期幼虫,致病阶段:成虫,诊断阶段:血液中查找微丝蚴鸭梨自己总结滴,因为寄生虫生活史的要点容易记混淆,所以自己总结一下,顺便给大家分享哈,忽忽,资料比较简单,只是用于鉴别记忆的,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区别:1.蠕虫(Helminthes)是多细胞动物,大部分的蠕虫存在自然界中,少部分会寄生在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寄生在人类身上的蠕虫称作医学蠕虫。

08第八章 医学原虫学

08第八章    医学原虫学
2.生活史中需要一个以上的脊椎动物宿主 一种为终宿主,另一种为中间宿主, 如弓形虫以猫为终宿主,在其体内进行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以鼠、猪等动物为中间 宿主,在其体内进行内芽生殖。人因食入卵囊或含有弓形虫的肉类而感染。
3.需要吸血昆虫作为宿主 这类原虫生活史具有宿主转换或兼有世代交替。在人 体内进行无性生殖,在昆虫体内进行无性生殖或兼营有性生殖。如疟原虫在人体肝细 胞及红细胞内均进行裂体增殖;在按蚊体内营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这类原虫的感染 期存在于昆虫体内,通过吸血传播。
红细胞 有核细胞 小肠 肺泡 结肠
所致疾病 黑热病 滴虫性阴道炎等 贾第虫病 腹泻等 牙龈炎、牙周炎等 肠及肠外阿米巴病 不致病 末确定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棘阿米巴角膜炎 亚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阿米巴脑炎 疟疾 弓形虫病 隐孢子虫病 卡氏肺孢子虫病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叶足虫
叶足虫又称根足虫,滋养体以伪足而运动,形态多变,故称为阿米巴(amoeba)。 寄生人体常见的阿米巴约有 7~8 种,致病的虫种主要为溶组织内阿米巴。
二、生 理
1.运动 原虫的运动方式有伪足运动(亦称阿米巴运动)、鞭毛运动和纤毛运动。 有些原虫无特殊的运动细胞器如孢子虫纲的一些虫体。
2.生殖 寄生原虫的生殖方式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多 分裂和出芽生殖。二分裂是核先分裂为二,以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体,如阿米巴 滋养体的增殖。多分裂是在分裂时核先进行连续的、多次的分裂,达到一定数目后, 每个核与一部分细胞质形成新个体,使一个虫体一次增殖为多个子体,如疟原虫的裂 体增殖。出芽生殖是母体细胞先分裂产生一个或多个芽体,再分化成新的子体,有内 出芽和外出芽二种方式。如弓形虫滋养体是以内二芽殖的方式进行增殖的。有性生殖 包括接合生殖和配子生殖。接合生殖是两个形态相同的原虫暂时结合在一起,互相交 换核质,然后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个体,如结肠小袋纤毛虫。配子生殖是雌、雄配 子完全融合为一,形成合子,例如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有的原虫以有性和无 性方式相互交替而生殖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相继在人体内和蚊体内进行无性和有 性生殖以增殖。

医学原虫学

医学原虫学

原虫学一. 形态结构:形态多样,大小2—200微米不等。

基本构造有胞膜、胞质和胞核滋养体:具有运动,设施和生殖能力的原虫在生活史中泛称为滋养体包囊或卵囊:许多原虫的滋养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不活动的的包囊二.生活史:1.人际传播型:原虫在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2.循环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在两种宿主体内分别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呈世代交替现象。

3.虫媒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再经昆虫吸血感染人或动物。

三.生理:原虫具有运动、营养、代谢及生殖能。

1.运动:运动细胞器;2、摄食:(1)渗透:变动扩散或主动运输(2)胞饮:伪足;(3)吞噬:胞口;3、代谢4、生殖:(1)无性生殖:A.二分裂B.多分裂C.出芽生殖(2)有性生殖:A.接合生殖B.配子生殖(3)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四.机会性致病原虫定义: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这类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

常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有:弓形虫常见的引起腹泻的肠道原虫(腹泻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米巴痢疾和阿米巴病。

重要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一、形态1、滋养体:基本生活型,可活动、摄食及增殖,在适宜的温度下活动活泼,内质中常可见被吞噬的红细胞2、包囊:传播阶段,不活动,不摄食,球形,外有透明囊壁,胞质内含1—4个核二、生活史生活史简单,包括具有感染性的包囊期和增殖、致病的滋养体期(包囊→滋养体→包囊→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人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适宜宿主,猫、狗和猴动物体内也偶可寄生寄生部位:大肠(结肠)感染阶段:四核成熟包囊感染方式:人多因摄入被四核成熟包囊污染的水或食物致病阶段:滋养体三、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具有侵入宿主组织或器官、适应宿主免疫反应和表达致病因子的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侵犯宿主细胞的过程:1、滋养体粘附于宿主细胞2、宿主细胞膜出现空状破坏3、宿主细胞溶解滋养体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随坏死组织落入肠腔,通过肠蠕动随粪便排出体外随血流播散到其他器官,如肝、肺、脑等,引起肠外阿米巴病临床表现1、无症状感染2、肠阿米巴病(无症状带虫者,阿米巴痢疾)特征:形成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急性:脓血稀便,粪便呈褐果酱样,奇臭,慢性:间歇性腹泻,腹胀,消瘦,贫血等3、肠外阿米巴病:肝、肺、脑脓肿四、诊断1、粪检: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急性肠阿米巴病的粪检检查阶段:活动的滋养体取材:稀便或带有脓血的粪便标本要求:a.必须快速,b.注意保温(25~30℃),c.防止标本被尿液或其他物质污染2、粪检:碘液染色法——慢性腹泻患者及排成形粪便者检查阶段:包囊取材:成形便;3、肝脓肿患者需做肝穿刺,检滋养体五、流行传染源:主要为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慢性病人和带虫者)传播途径:粪便中的包囊污染水(水源污染)和食物(“粪-口”传播)六、防治:治疗阿米巴病的常用药物为甲硝唑(灭滴灵)蓝氏贾第鞭毛虫(引起旅游者腹泻)一、形态:囊壁较厚,与虫体见有明显的间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皮肤型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后期并发症):面部、四肢、躯干等出现含利什曼原虫的皮肤结节,结节呈大小不等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
③淋巴结型黑热病:无黑热病史,局限于淋巴结,表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多见腹股沟,淋巴结内常可查见利什曼原虫,多数情况良好可自愈;
④皮肤利什曼病:皮肤溃疡,溃疡中常有脓液流出;累及四肢关节处可丧失劳动力,继发感染可并发淋巴管炎;
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包囊破裂释放速殖子,一部分缓殖子可转变为速殖子;
㈣疟疾复发: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消灭,无再感染,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疟疾发作。复发可能与肝细胞内休眠子复苏有关;P.f/P.m无复发 P.v/P.o有复发;
㈤并发症:
⑴贫血:(P.f最甚),原因有①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②脾功能亢进③免疫病理损害(由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隐藏抗原暴露,引起红细胞膜的自身免疫原性)④骨骼造血功能受抑制;
包囊:成形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碘液涂片;
甲硝唑;
传染源: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①粪便无公害处理;
②保护水源、防止食物污染;
③灭蝇灭蟑;
结肠内阿米巴
Entamoeba coli
较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核含大而偏位核仁及大小不一、排列不齐的核周染色质粒;胞质含颗粒、空泡和食物泡,多含细菌,不含红细胞;以多个短小伪足移动;
无症状带囊者;
①急性期:恶心、厌食、上腹及全身不适、发热,吸收不良,脂肪泻,突发性恶臭水便,中腹部痉挛性疼痛;
②亚急性或慢性期:胀气,周期样稀便,反复发作,恶臭;
旅行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引起患者脂肪吸收障碍,导致脂肪泻,在旅行者中发病率高。
滋养体:生理盐水涂片、十二指肠引流、肠检胶囊法、小肠活体组织检查;
穿刺涂片(骨髓、淋巴结、脾脏);
皮肤活组织涂片;
动物接种法;
五价锑剂葡萄糖酸锑钠、戊脘脒(芳香双脒剂);
①杀灭病犬;
②灭蛉;
蓝氏贾第鞭毛虫
(贾第虫)
Giardia lamblia
呈倒梨形,两侧对称;前钝后尖,背凸腹平;腹侧前半面有一个吸器;有前侧、后侧、腹和尾鞭毛4对;一对平行轴丝沿中线由前向后连接尾鞭毛,将虫体均分两半,一对爪锤状中体与轴柱1/2相交;胞质内可见许多空泡、纤维物质和中体;
黏附于男性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并以此为食或吞噬精子,影响精子活力可致男性不孕;
多数女性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
女性常见阴道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或灼烧感,阴道镜检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稀薄泡状、有异味,阴道壁可见弥散性粘膜充血和鲜红色点状损害;也可累及尿道;
男性可见尿道炎:尿频、尿急、尿痛;前列腺炎等;
病理与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常用药
传染/预防
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
[环状体]:大而明显,常见1个环状体/细胞;
[大滋养体]:大,有伪足,空泡明显,疟色素呈棕黄色,点状或线状分散;被感染红细胞较大,色浅,圆形或椭圆形,有薛氏小点;
[裂殖体]:大,核开始分裂;
[配子体]:
[雄配子体]:致密球形,胞质呈暗浅蓝色,核大居中、淡红色,染色质致密;
致病主要阶段为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引起;
㈠潜伏期:疟原虫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前,其长短由原虫种株、子孢子数、机体免疫力、抗疟药物摄入等有关;
㈡疟疾发作: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寒颤、高热、出汗退热这三个连续阶段。疟疾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P.v 48h; P.f 36h-48h)
㈢疟疾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无再感染,仅有体内残存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大量繁殖,经一段时间又再次引起疟疾发作。再燃与宿主抵抗力和特异性免疫力降低、疟原虫抗原变异等有关;
卵圆形;内含一大而明显圆形核;动基体位于核旁,深染细小杆状;
前鞭毛体;
白蛉吸血;
传播媒介:白蛉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及一些哺乳动物单核吞噬细胞内(肝、脾、骨髓);
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
虫体粘附于巨噬细胞,经纳虫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虫体在纳虫空泡内存活、繁殖,胀破巨噬细胞,造成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增生,累及淋巴组织;
名称
滋养体
包囊
感染
脱囊/寄生
致病机制
病理与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常用药
传染/预防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形态与虫体的多变性和寄生部位有关(阿米巴痢疾患者新鲜粘液血便或阿米巴肝脓肿穿刺液中活动活泼,形态变化大;患者组织中分离的滋养体常含红细胞,有时候白细胞和细菌);借伪足作单一定向运动,有透明外质和富含颗粒的内质;含一球形泡状核,核膜内有单层分布、大小均一核周染色质粒,核仁小。(无菌培养基中滋养体常含有两个核);
无包囊期;
滋养体;
性传播(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间接传播;
女性:阴道(多见于后穹隆)、尿道(偶见);
男性:前列腺、尿道、也可侵入睾丸、附睾、包皮下组织
滋养体以阴道表皮细胞的糖原为食;正常女性阴道有自净作用,阴道内乳酸杆菌酵解糖原生成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滋养体竞争消耗糖原,破坏阴道酸碱平衡,继发细菌感染等;可致阴道壁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脱落;
①内脏利什曼病:长期不规则发热(常呈双峰热型,即上下午各一次高热);无鞭毛体大量增生导致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增生,引起肝、脾、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最常见)导致贫血,白/球蛋白比例倒置;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脏导致其通透性受损,发生蛋白尿、血尿、齿龈出血;全血细胞减少导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等并发症,易并发各种感染(肺炎、走马疳):
①有再燃,无复发(没有休眠子);
②感染红细胞能力强;
③发热较不规律;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滋养体]:香蕉形或半月形,一端尖一端钝圆、一边扁平一边膨隆,姬氏或瑞氏染色后可见胞浆呈蓝色,核呈紫红色,位于中央;游离虫体可作螺旋式转动;滋养体单个或成对散在分布于腹腔渗出液和血液中;细胞内虫体以二分裂、多分裂、内二芽殖等方式不断增值,数个或数十个虫体被宿主细胞细胞膜包绕称假包囊(单层膜、内含宿主细胞核),其中滋养体又称速殖子;
⑵凶险型疟疾:(主要由P.f引起),原因有①P.f繁殖快、裂殖子数量多②机体缺乏免疫力③RBC表面突起粘附小血管壁引起堵塞等;
①脑型:头痛、抽搐、昏迷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儿童及无免疫力成人主要死亡原因;
②厥冷型:皮肤湿冷、体温下降、血压降低;
③超高热型:发热40度以上;
④痢疾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水肿,引起营养吸收障碍;疟色素沉积肝脏是干细胞变性、小叶中心区硬化,致肝肿大,可出现黄疸;
椭圆形;囊壁厚;内含2个(未成熟)或4个细胞核;胞质内可见中体和鞭毛早期结构;
四核包囊;
经口感染;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小肠上段;
机械阻隔,营养竞争(大量虫体覆盖小肠粘膜);
机械刺激、损伤(吸盘);
化学刺激、损伤(分泌物、代谢产物毒理作用);
肠内细菌协同作用;
宿主免疫状态(IgA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爱滋病患者多发生严重感染);
中间宿主:人、猫科动物等多种动物;
各种有核细胞;
与虫株毒力、宿主免疫状态有关(机会致病原虫);
速殖子为主要致病阶段;速殖子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破裂,逸出的速殖子再侵入新细胞,如此反复破坏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并伴有以单细胞浸润为主急性炎症反应;
包囊一般不引起炎症,其因速殖子增殖不断膨大,挤压器官,导致其功能障碍;
[包囊]:圆形或椭圆形,有双层弹性的坚韧囊壁,内含数个至数百个虫体,无宿主细胞核,囊内滋养体又称缓殖子,形态与速殖子相似,较小,核偏后;
[卵囊]:又称囊合子;成熟卵囊中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
卵囊、包囊(缓殖子)、假包囊(速殖子);
经口、经胎盘、
经输血及器官移植等;
终宿主: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有性世代);
[雌配子体]:卵圆形,体大,胞质蓝色,核小而致密、深红色、偏向细胞一侧,疟色素粗糙分散;
子孢子;
雌性按蚊吸血、输血;
终宿主:雌性按蚊;
中间宿主:人;
(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
媒介(中国):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
肝细胞、
红细胞;
①有再燃,有复发(有休眠子);
②发热阈值比P.f低;
③发热较规律(48h);
1到8个核(成熟为8核包囊);未成熟包囊含糖原泡、草束状拟染色体;
不致病;
不引起临床症状;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前鞭毛体]
梭形或长梭形;虫体前端基体在动基体前发出有1根伸出体外鞭毛作为运动器官,鞭毛与虫体长度相近;核位于虫体中部;许多前鞭毛体常以鞭毛相缠形成菊花状;
[无鞭毛体]
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或染色);肝浸液培养基培养;尿液沉淀物;精液、前列腺液直接涂片有时可见;
甲硝唑;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还原酸性环境);
传染源: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无症状带虫者、男性带虫者;
①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卫生);
②谨慎使用公共设施(公共马桶、浴具、泳衣等)
名称
形态
感染
脱囊/寄生
致病机制(特点)
包囊:成形粪便碘液涂片;
甲硝唑、呋喃唑酮;
传染源:排出包囊的人和动物;
①粪便无公害处理;
②保护水源;
③个人卫生(儿童);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活滋养体成无色透明状、有折光性,体态多变,活动力强;固定染色后呈水滴形或梨形;前端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体外侧前1/2处有一波动膜,其外缘与向后延伸后鞭毛相连;
一个滋养体形成一个包囊(单核),进行二分裂增殖;胞质内含一特殊营养储存结构,即拟染色体,短棒状,可用于虫株鉴别;未成熟包囊有1或2个核,含糖原泡;成熟包囊含4个核,圆形,无拟染色体和糖原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