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合集下载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

【管理学考点笔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知识点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1.理论观点:(1)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

(2)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2.泰罗的管理制度方法(1)改进操作方法(标准的作业方法),以提高功效、合理利用工时(2)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3)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第一流的工人)(4)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7)进行例外管理3.具体评价(1)科学管理取代旧的经验管理,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主张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区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使得有人开始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专职的管理人员),使管理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3)由于采用了科学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4)但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内容比较窄,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

(5)他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管理制度的本质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二)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被誉为现代过程理论之父,著作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等著作,使管理走进大学课堂。

1.主要思想:(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2)倡导管理教育。

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通过教育来获得。

法约尔指出,要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必须加强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2.十四项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二、人际关系学派:霍桑实验(参考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1.简介:霍桑实验是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实验,是关于人群关系运动的实验研究。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
• 按照对生产率所作出的贡献分得的利润;
• 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CHENLI
19
汤尼的贡献
1886年《作为经济学家的工程师》
• “工厂管理同工程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但工厂的 管理却是无组织的,几乎没有什么有关的文献,没有 交流经验的机构或媒介工具,而且没有任何协会或组 织……为了补救这种情况,不能单只求助于‘生意人’ 或办事员、会计师,而应该由那些由于训练和经验而 能从两个方面(机械方面和文书方面)了解有关重要问 题的人去办,应该由工程师来发起!”
时辅之以越级申诉制度,开创了层级管理的先河,
也有利于劳资双方的平等沟CHEN通LI 和矛盾化解。
13
其次,强烈批评当时很多资本家过分注重机器而 轻视人的做法,并采用多 种办法致力于改善工人 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在工厂里,欧文通过改善工厂设备的摆设和搞好清洁卫生等 方法,为工人创造出一个在当时看来尽可能舒适的工作场 所。
CHENLI
23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其人
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
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 之父。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CHENLI
24
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1) 在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 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 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
2) 在会计的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 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母亲是清教徒,认为浪费就是犯 罪。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 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
同时使老板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W ·泰罗
19
➢主要著作 4个:《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 (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在美国国会上 的证词》(1912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其 代表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⑧节俭:勤俭治国、勤俭持家。 ⑨法治:包括:明法:将发条公布于众
一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在 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自由经济之祖”的地位
亚当·斯密在劳动分工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 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 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⑥求实:包括:量力:量力而行,即:不强求+充分发挥 时空:办事时注意时机和地点等客观条件
⑦对策: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活动中, 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其中: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 一是预测:有备无患 二是运筹: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 宋朝丁谓修复焚毁的皇宫: 取土、运料、处理垃圾。
➢通过4个试验总结出了科学管理思想。这4个试验是:工 时研究试验、搬运生铁块试验、铁锹试验和金属切削试 验。
理论的内容:
1.科学制定工作定额。泰罗提出要用科学的观测分析方法对 工人的劳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归纳出标准的操作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 (搬运生铁块试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学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 基于泰罗的实验,工厂根据所要搬运的不同原料来选择恰当尺寸 的铁锹,并把它分配给不同体力的工人,其结果是非常出色的, 工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140人,每人每天平均工作量 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人每天平均收入从1.15美元提高到1.88 美元。
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理论要点: A.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B.科学挑选工人。 C.工时研究与标准化。 D.差别记件工资制。 E.职能管理。 F.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理论要点:
①将企业的经营活动概括为六个方面--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 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其中,管理活动居于核心地位。
②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③提出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法约尔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报酬合理
泰罗
泰罗与搬运生铁块试验
❖ 第一步挑选工人:用4天的时间观察研究了75个人,最后选出1人(荷兰人施 米特)。每天工资1.85美元,条件:必须按泰罗的要求去搬运生铁。
❖ 泰罗与他的助手在研究中,试着转换各种工作因素,以观察它们对施米特的 日生产率的影响。他们还试验了行走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变量,从中获 取数据,比如:从车上或是地上把生铁搬起来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 块在平地上走,每英尺需要多长时间;带着所搬的铁块沿着跳板走向车厢, 每步需要多长时间;把生铁扔下或者堆放起来需几秒钟;空手回到原地,每 走一英尺需要多长时间,等等。
➢ 认为企业应将管理的重点放在 ➢ 提出管理人员发展计划 服务上,而不是专图追求利润。
甘特图
甘特图
古典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1841-1925 )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学(马工程)
合法性机制是新制度学派解释组织趋同现象的重要逻辑。合法性机 制是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 用机制。合法性机制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表现:
组织行为和组织形式都是
强 意
制度所塑造的,组织或个

人本身没有自主选择

制度通过激励机制来诱导

组织及其成员的趋同性选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2.决策过程
情报活动 设计活动 抉择活动 审查活动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3. 决策的准则 西蒙认为,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 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不可能做出“ 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出“足够好的”或“令人 满意的”决策。
二、技术视角——企业再造理论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也被称为业务 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过程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 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 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
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组织行为的选择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特点的影响,这个环境不仅是指技术 环境,而且包括制度环境。梅耶指出,组织所面临的这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 求是不同的。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制度环境则要求组织内部以 符合社会规范或“外界公认或赞许的社会事实”。
一、制度视角——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在管理学研究中引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中组织研究的新制 度学派从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个角度剖析了组织的趋同现象,并 用合法性的逻辑解释了组织趋同现象的生成机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变《管理学》PPT课件
1.提出管理的“普遍性” 2.管理理论的“一般性” 3.奠定了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不足之处: 一般管理理论在概念的界定方面还欠缺清晰性 对管理活动组成要素的概括,只提出了五大管理职能,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在管理规律的揭示上,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着矛盾性
四、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探索
(二)X理论和Y理论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是两组关于人性的假设
X理论“代表的是传统的指挥和控制观点”,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 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生产活动更呈现出大生产的特点,过去那种大量生产,以产定销的 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1980年孔茨把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11个学派,即经验主义管理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组织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 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孔茨分析了学派林立 的原因,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开始形成。
活动。
3.管理的一般原则
• (1)劳动分工原则;(2)权力与责任原则; •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 •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化原则; • (9)等级系列原则; (10)秩序原则; • (11)公平原则; (12)人员的稳定原则; • (13)首创精神; (14)团结精神原则。
1864年,马克斯·韦伯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 的理论》 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二)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发展史

管理学发展史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19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

其间,在美国、法国、德国分别活跃着具有奠基人地位的管理大师,即"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 W. Taylor)、"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 Weber)。

泰罗重点研究在工厂管理中如何提高效率,代表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科学管理的理论要点具体包括: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此必须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并且要使他们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对工人的激励采取"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变对抗为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相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泰罗的追随者们依其理论进行了动作与工时等效率问题的研究;傅勒还首先提出领导的权力要与员工共享,而非加诸于员工,并把这个想法叫做参与式管理。

法约尔的理论贡献体现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当中,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工、职员与职权、纪律等管理十四条原则;管理五要素问题,其中,关于管理组织与管理过程职能划分理论,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斯韦伯则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他认为这是对个人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而且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优于其他组织。

他的这一套思想体现在其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之中.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驱者创立的古典管理理论被以后的许多管理学者研究和传播,并加以系统化。

管理学-习题-第2章

管理学-习题-第2章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一)判断题1.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 )2.哈默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是围绕任务而不是结果进行组织。

( )3.就管理的职能而言,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 )4.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5.决策理论学派是以数学模型和行为科学为基础的。

( )6.泰勒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7.流程再造是企业对现有的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构建新流程的过程。

( )8.当环境不确定,各个企业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佳方案时,通过模仿那些成功企业的做法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 )(二)填空题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

2.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力,即、、。

3.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4. 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最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

5.赫伯特·西蒙对古典决策理论中运用“最优”和"绝对理性”为决策依据提出挑战,他提出了标准和原则。

6.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学者韦伯认为是最理想的组织形式。

7.业务流程再造由观念再造,______,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五个关键阶段组成。

8.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管理者思考管理问题的基本方式是_____和。

(三)选择题1.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实现标准化B.制定科学报酬制度C.提高人工素质D.提高效率2.泰勒科学管理的假设前提认为人基本上是受经济利益所推动的A.经济人B.社会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3. 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提出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五项职能。

A.韦伯B.亨利·法约尔C.泰勒D.罗伯特·欧文4.下列属于现代管理理论的代表学派的是——A.“科学管理”学派B.“经验管理”学派C.“组织理论”学派D.“决策理论”学派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难以程序化、标淮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国学六法: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第二章 案例讨论题
一、韩国大宇集团的兴衰史
二、 知识点
三、 交第2周作业
•二、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P58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孔孟之道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 法家、宾家、墨家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逻辑体系 学说 儒家 法家 道家 人性假设 人性善 人性恶 人性自然 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
仁政,德治, 齐家,治国,平天 礼制 下 法制,刑治 崇君权,富国强兵 无为而治 至德之世
三、中期管理思想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四、现代管理思想丛林阶段(20世纪四十至九十年代) 五、知识管理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后)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个阶段: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二、科学管理阶段 P40 三、行为科学阶段 P47 四、管理理论丛林P56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P38 代表人物1:亚当斯密(Adam Smith) 著作:《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1776) 主要观点或贡献:提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思想。 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 具损失的时间;劳动分工有利于工具的改进。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已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 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泰勒和与其同期的其它学者的理论和实践 共同构成泰勒制: 甘特:甘特图 杰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电影法、方法研究 (操作方法、流程分析)
对泰勒制的评价: ●优点: 1. 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是在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精 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2.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缺点: 1. 立足点不够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 管理的问题; 2.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3.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需要最佳的搬运铁块 的工人,最好他蠢得和冷漠得像公牛一样。这样他才会受 到有智慧人的训练)。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1

军队文职管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一篇管理学基础1

第一章管理概述一、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概念:在一定的环境内,为实现组织的特定目标,管理者运用组织的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社会活动。

管理的性质: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艺术性和可行性),创新性,目的性,科学性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社会方法(教育方法)二、管理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演变:1)革命前:埃及、巴比伦、罗马、工程、基维亚2)革命后:亚当·斯密—现代经济之父;国富论;劳动分工;经济人欧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人员工资;最先提出人力资源理念巴贝奇—同提高工作技能提高生产率亨利·普尔—组织原则;沟通原则;信息原则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提出工作管理(工作定额合理日工、挑选工人培训员工、差别计件制)和组织管理(计划和执行相分离、控制中例外原则、职能工长制);局限性:仅限车间管理,还是经纪人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一般管理理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和控制);十四项原则(法约尔跳板原则);区分了“经营”与“管理”,并强调了管理的普遍性韦伯—组织理论之父;官僚组织理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选择最合理的;理想行政组织;韦伯认为管理者的职权:魅力型、传统型和合理合法型;拓展: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并称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4)人际关系理论梅奥—霍桑实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员工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提高员工满意度;存在“霍桑效应”;过分强调人的重要性;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经理人员的职能》;领导权威论;组织平衡论;组织协作论;组织组成(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沟通、协作的意愿)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8大管理理论丛林,了解即可,不做掌握,我也背不会):1)三、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了解):1)儒家—孔孟荀;仁政;德治;礼制2)道家—老庄;无为而治3)墨家—墨子;简爱非攻4)兵家—孙子;强调士气;重视激励5)法家—韩非;军权;法制6)商家—范蠡;物价管理7)管理—管子;“天地为心”的治理论;民富与国富相统一;“诚信获益”原则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运用(了解)提供理论基础四、管理者的层次与基本技能管理者的层次分类按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员工管理者的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专业技能五、管理与环境管理环境的概念:不知道(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环境的构成:一般宏观环境、外部自然环境、内部环境(重答)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结构环境(我这个是外部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管理的影响:虚拟化(边界模糊、分工协作、灵活选择、信息网络)、网络化还少2个。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概述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概述
局限性:他的管理原则缺乏弹性,以至于有 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此外,法 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也忽视了人性的研究, 仍然把人看作是经济人和机械人。
三、韦伯与行政组织理论
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威
传统权威: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 超凡权威: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 法定权威(或理性–法律权威):法律 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简化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组织奖赏-个人目标
基本观点: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 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有吸引力时,个人 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期望理论对管理人员的意义
(1)在提高员工对达到良好的工作表现的预期
方面,①上司可以在聘请员工时选择有能力完
成工作的人;②在员工工作前,向员工提供适 当的训练;③在员工工作时,向他们提供足够 的支持。
满意不满意观点的对比
传统观点
满意
不满意
激励因素
赫茨伯格的观点
保健因素
满意
没有满意
没有不满意
不满意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不是所有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 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 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 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 的激励。
(三)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的评价
贡献:虽然法约尔的管理思想与泰罗的管 理思想都是古典管理思想的代表,但法约尔 管理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更强,后人根据 他建立的构架,建立了管理学并把它引入了 课堂。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经过多年的 研究和实践证明,总的来说仍然是正确的, 这些原则过去曾经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 助,现在仍然为许多人所推崇。
第三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

管理理论的五个阶段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从管理实践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回顾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管理先驱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所作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这对每个学习管理学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管理学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一般来说,管理学形成之前可分成两个阶段: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学派出现前)、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学派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一、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管理活动和管理的实践,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人们仅凭经验去管理,尚未对经验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

早期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大都散见于埃及、中国、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等国的史籍和许多宗教文献之中。

二、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工厂以及公司的管理越来越突出,管理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涉及,管理学开始逐步形成。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等。

亚当·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

亚当·斯密发现,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从事某种专项操作,便于提高技术熟练程度,有利于推动生产工具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工种的变换,有利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从而提出了分工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金融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者和完成者,1817年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出版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管理理论的演变

管理理论的演变
传统理性管理思想的重大缺陷,他认为:“理性主义方法没有告诉优秀的企业已学到的东 西,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呵护顾客……”,彼得斯认为人性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在建构 自己的管理思想时应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寻求调动人的最大潜力的途径。他 的全部管理思想可以浓缩为两条原则,即尊重人、激励人,人是管理的关键。人的因素是 管理的第一因素:管理的一切问题都将归于一个问题——人的问题;管理的根本问题就是 你的管理是激发还是抑制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托马斯·彼得斯的伟大发现。
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认为人们一般按照这个等 级序列从低级到高级来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以后,较高 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起推动作用。
• 赫茨伯格在1966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他将影响职工满意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激励因素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保健因素(使职工感到不满的因素),属于激励因素的有:成就、 赏识、工作本身、责任、进步等。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的政策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 系、工作条件等。
二、人群关系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 麦格雷戈在1957年11月的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企业的人性方面》一文,提出了著
名的“X-Y理论”。他对传统管理中人性假设和行为科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加以系统的归纳分析,将 其称为“X理论”,并提出了不同于X理论的Y理论,即“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认为它能使 组织的成员在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最好地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这是一对基于两种完全 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 力。针对这两种源动力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即X理论适合于“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而Y理论则适合于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的方式。

马工程管理学:第2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副本

马工程管理学:第2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副本
创新型组织
3.()提出了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塞尔茨尼克
第2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目录
1 古典管理理论 2 现代管理流派 3 当代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理论名称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思想
1.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2.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 件工资制
3.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
一般管理理论
经营与管理是两个概念,管理是经营的一部分 经营:技术职能、商业职 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 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原则: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 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 酬、集中、等级制度(补充)、秩序、公平、人员稳 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组织或者个人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社会认可的行为不是因为其固 有的思维模式,而是受到可以更方便的获取稀缺资源等利益的诱惑,组织间的依赖 关系以及组织目标的不清晰导致了组织趋同
迪马吉奥和鲍威尔:合法性导致组织趋同的三种不同机制 强迫性机制:遵守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法令 模仿机制:模仿同领域成果组织的行为和做法 社会规范机制:社会规范产生一种共享观念、共享行为规范
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
道格拉斯认为,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 主要用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这种规范通常 隐藏在自然或者超自然的世界中,超越了个体的意志。 玛丽·道格拉斯:《制度如何思考》率先提出合法性
机制 制度赋予人们的身份,塑造人的思维习惯 制度塑造了社会群体记忆和遗忘的功能 制度对事物加以分门别类,列入不同范畴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思维导图)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管理理论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问题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意干或不愿意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改进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按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经营和管理经营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的原则(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分权力和责任权纪律纪统一指挥指统一领导领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员的报酬酬集中中等级制度等秩序秩公平公人员稳定稳人员的团结团首创精神首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通常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权力类型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现代管理流派管理思维的系统观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建立和维护一个信息系统从不同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服务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管理思维的权变观管理因环境不同而变,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管理本质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准则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好“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组织活动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非例性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开发、生产规模扩大等,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的协调机制相互调适直接监督工作程序标准化成果标准化规范标准化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技术官僚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或文化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创业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型组织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使命型组织当代管理理论组织趋同理论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泰勒认为,当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工人每天的实际产量只为他们劳动能力的1/3,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盈利,必须从二(一)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改进操作方法•操作好动作玲动素(二)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在计算工资时,采取不同的工资率,未完成定额的按低工资率付给,完成并超过定额的按高工资率付给。

由于完成并超过定额能以较高的标准得到报酬,工人愿意提供更多数量的劳动。

(三)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二、一般管理研究(一)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二)管理的原则1 .劳动分工2 .权力和责任3 .纪律4 .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 .集中9 .等级制度10 .秩序11 .公平12 .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人员的团结(三)管理要素三、科层组织研究(一)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通常亦被译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 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科层组织是依照下述规则来建立和组织运行的:• 作为正式职责分配日常活动;• 授权,并且由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地加以限制;• 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来行使相应的权力的方法有所规定: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用。

(二)权力的类型韦伯认为,为社会所接受的合法的权力有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力•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

•这是一种由族长或部落首领来行使的权力。

《管理学》马工程 知识点整理个人魅力型权力•是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力。

•个人魅力型的权力不能作为政治统治的稳固制度的基础。

法理型权力•这是一种对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力的服从。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第二节现代管理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然而,古典管理理论的研究范围主要限于企业内部。

为了解决理论不适应实践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者就企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经营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理论观点和流派。

一一“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一)管理思维的系统观一一巴纳德巴纳德认为,应该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巴纳德被后人称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巴纳德研究了系统的特征及构成要素,并分析了经理人员的任务和作用。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1)协作的意愿。

•(2)共同的目标。

•(3)信息的沟通经理人员的职能•(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

•(2)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二)管理思维的权变观根据权变学派的观点,管理技术与方法同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企业管理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是一个环境应变函数)《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环境自变数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美国学者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来进行的。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西蒙等人认为,决策是组织及其活动的基础。

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决策过程情报活动一设计活动一抉择活动一审查活动•.决策的准则西蒙认为,由于决策者在认识能力上和时间、经费及情报来源上的限制,不可能具备这些前提,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只能做出“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组织活动的类型例行活动: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

可以进行程序化决策: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来解决,而不需重新研究。

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品种结构的调整、工资制度的改变等。

需要进行非程序化决策。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管理的基本问题是分工和协调,组织结构的实质是人们在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

1.组织的协调机制明茨伯格指出,不论企业采用的具体协调方法有多少种,都可以归纳为六种基本的机制。

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上相继出现,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规范标准化口直接监督1.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6个)组织•工作核心层•战略高层•直线中层•支援幕僚•意识形态/文化•技术官僚•.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多角化组织•创新型组织•专业型组织•机械化组织•创业型组织•使命型组织•政治型组织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一一管理科学学派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作为一个学派,它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管理活动的研究有关,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管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管理科学在研究组织活动的管理时是以下述假设为前提的(四个假设)(1)组织成员是经济人(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系统(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4)组织是一个决策网络在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发展许多数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在利用这些方法和模型解决管理问题时,要依循以下程序(七步曲)《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第三节当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主要从以下两个视角出发:•制度视角的研究•技术视角的研究一、制度视角一一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一)组织趋同的现象观察在管理学研究中引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学中组织研究的新制度学派从制度环境的影响这个角度剖析了组织的趋同现象,并用合法性的逻辑解释了组织趋同现象的生成机制。

美国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指出,组织是制度化的组织。

制度化是指外部的制度环境(价值判断、文化观念、社会期待等)渗入组织内部并影响内部组织行为的过程。

组织行为的选择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特点的影响,这个环境不仅是指技术环境,而且包括制度环境。

梅耶指出,组织所面临的这两种环境对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

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活动的有效性,制度环境则要求组织内部以符合社会规范或“外界公认或赞许的社会事实〃。

(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合法性机制是新制度学派解释组织趋同现象的重要逻辑。

合法性机制是指制度环境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被外部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作用机制。

合法性机制对于组织行为的影响表现:强意义I组织行为和组织形式都是制度所塑造的,组织或个人本身没有自主选择弱意义-"制度通过激励机制来诱导组织及其成员的趋同性选择(二)组织趋同的原因分析:“合法性〃释义道格拉斯认为: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主要用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有三种机制促成了制度或者观念的自然化或超自然化:(1)制度赋予人们身份,塑造人的思维习惯(2)制度塑造了社会群体记忆和遗忘的功能(3)制度对事物加以分门别类,列入不同的范畴制度制约了组织或其成员,影响了组织行为,使组织不得不采取为外界环境所认可的合法性机制。

《管理学》马工程知识点整理迪马吉奥和鲍威尔认为:组织或个人之所以选择了某些社会认可的行为不是因为其固有的思维模式,而是因为受到可以更方便地获得稀缺资源等利益的诱惑。

组织间的依赖关系以组织趋同强迫性机制模仿机制社会规范机制技术环境的合理性压力与制度环境的合法性压力对组织活动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表面上来看是不同甚至是相反的。

然而,结构和行为的趋同不仅导致了环境对组织的认同,而且有利于组织与外部的沟通,从而可以帮助组织节约与之相关的交易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影响是殊途同归的。

二、技术视角一一企业再造理论业务流程再造也被称为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过程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流围绕结果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

程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的进行。

再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去。

造对于地理上分散的资源,按照集佗一起的情况来看待和处理。

的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集成。

原在工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

则在信息源即时掌握信息。

业务再造过程试点和切换组织再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