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注意纠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明诗意(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
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思考读、体会读)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景色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乡)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入,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景色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作者李白及诗歌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深入理解: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描写,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
情感。
4.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5.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
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写字课《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眉”,掌握书写要领,学生初步认识主笔。
2、通过学习“溪”和“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激发学生学生写字兴趣,渗透育人教育。
增强观察比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和自然,感受汉字的造字特点和字形美。
2、掌握掌握三点水的写字要领及左窄右宽和左短右长结构字的特点书写要领。
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PPT、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师:同学们,知道这节课咱们来干嘛的吗?(写字)课题是——峨眉山月歌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会读吗?齐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师: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全诗意境清朗秀美,语言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再次感受到了年轻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情,和离开家乡对亲朋好友的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
过渡语:好诗配好字,怎样才能练得一手好字呢?咱们先去东晋时代向一位大书法取取经,他来了——PPT出示书法家故事《王羲之吃墨》,观看要求:师:同学们看到这,都有哪些收获?师小结:过渡:是啊,不管练习软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不管哪种风格的字,只要遵循书法的规则,都是美的。
同学们,想写好美美的钢笔字吗?那就开启我们的写字之旅吧二、出示“眉”1、师:这个字读什么?看字形,说说“眉”是指什么?自古以来,夸人家眉毛长得好看,都是怎么夸的,说一个词语?慈眉善目,眉清目秀,那道浅浅的眉毛宛如风中的柳叶飘逸出尘柳眉星眼螓首蛾眉眉清目秀眉目如画眉似新月浓眉大眼贼眉鼠眼就是某一种外貌的标注的,眯眯眼,短眉毛,瘦削脸,尖鼻子。
(师:所以呀,我们在生活中会看到许多爱美的姐姐、阿姨和妈妈,还有奶奶们,都)2写好主笔师:中国汉字的书写也是符合我们的审美眼光的,“眉”整个字形看上去显得很舒展修长。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
(读准,找出地名)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习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
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
下:从上游往下游行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
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
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
(秋、流、州)⑵、不理解的地方?⑶、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
“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
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四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这是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注意纠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明诗意(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第一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珍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很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情愿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我们熟识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情愿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日,我们再观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示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依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沟通自学状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淌,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淌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殊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思念家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2.过渡引入:今日,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
〔留意订正,评价〕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1、解诗题〔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像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悄悄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悄悄地看月亮吗?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改变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说明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改变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说明,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2.明诗意〔1〕沟通自学状况。
同学谈对诗句的理解,老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篇一:《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峨眉山月歌》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篇二:峨眉山月歌教案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篇三:《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读一读《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说说是谁写的?学生介绍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指名介绍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等。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
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板书:峨眉山月歌齐读课题歌是歌颂的意思谁来说说歌颂什么呢?(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课前:提示地名、江名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
(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幼年李白《古朗月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3、过渡语: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
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
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
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峨眉山月歌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案1一、学习目标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习重点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
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
(诗文略)感受到什么?(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
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从何可见?“秋”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复习检查《望洞庭》。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课文背景、作者简介。
三、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自学全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2、读一读,想一想:你掌握了哪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不是很清楚,需要别人帮助?哪些诗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3、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一)读一读:指导掌握朗读的基调,注意停顿方法和重音。
(二)说一说:你觉得诗句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你又怎样的感受和体验?把你的'学习成果跟大家分享。
(三)想一想:1、诗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仰望、俯视)——。
2、诗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3、议一议。
(四)、写一写:1、你认为诗中写得最美的是哪一句?用一段话把你读后的感受写下来。
六、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
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
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我想诗词不应该重意轻韵,我主张诗词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领略古诗词的情韵。
《峨眉山月歌》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和背诵《峨眉山月歌》。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峨眉山月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思乡之情。
(2)掌握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半轮秋”“影入平羌”等。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诗中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出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峨眉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峨眉山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景,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峨眉山有关的古诗——《峨眉山月歌》。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错误。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半轮秋”“影入平羌”“思君不见下渝州”等词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峨眉山月的美丽和诗人旅途的孤独。
5、深入探究(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2)探讨诗人的思乡之情是如何通过峨眉山月表现出来的?(3)让学生思考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简洁明快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峨眉山月歌》教案【7篇】
《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7篇《《峨眉山月歌》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一: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7唐代诗人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 年)。
李白的出生地现在尚无定论。
目前学界有四种说法,蜀中说、碎叶说、条支说和长安说。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李白五岁时随家人迁涉入蜀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邮)。
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在蜀中度过的。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离家远行,开始的时候他主要在蜀中游历。
他出行的路线是从绵州昌隆出发,南下成都,大约在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21岁的时候,李白到达了成都,写出了《登锦城散花楼》,《白头吟》等诗篇。
此后又游历了彭山、峨眉、乐山等地,给后人留下了铁杵磨成针等传说。
李白真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在开元十三年(公元725 年)是年李白25岁。
就在这个时候,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在1274年前的初秋,李白从清溪驿登船,顺流而下,开始了他长达近40年的人生漫游。
这首短小的绝句,28个字,嵌入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
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也是仅见的。
“四句入地名五,古今目为绝唱”。
表现出李白的诗在青年时代已经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那么,李白所说的地名都在哪呢?峨眉山即现在的峨眉山,现在有峨眉山市。
平羌江即现在的青衣江。
源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入岷江。
清溪在现四川楗为县境内。
渝州即现在的重庆市。
还有三峡。
提起三峡人们普遍认为是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现在很多出版物上关于这首诗的注解,也是认为是长江三峡。
《峨眉山月歌》教案
峨眉山月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峨眉山月歌》的歌词内容,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能够正确发音、朗诵并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词内容,反复练习歌曲的唱法和发音。
2.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熟练地演唱歌曲,能够声情并茂地表达歌词中的含义。
2.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习过的古诗词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文化的内涵和精彩。
2. 学习歌曲(1) 播放音乐让学生第一次听歌曲,不要指导唱法和发音,只是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尝试去理解歌曲的情感。
(2) 分析歌曲•分享歌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化内涵,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
•观看歌曲MV,了解歌曲的表演形式和艺术表达。
•分析歌曲的音乐元素和结构,了解歌曲的调式、音符和节奏规律。
(3) 朗读歌词•让学生跟读《峨眉山月歌》的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用口型模拟歌曲的唱法。
•用模拟乐器或打拍子的方式互相练习。
(4) 演唱歌曲•让学生集体或个人演唱《峨眉山月歌》。
•观察学生的表演,指导学生的声音、表情和舞蹈动作。
3. 总结反思通过表演和演唱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音乐元素和文艺表达,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估1.课堂出勤情况、听歌技能、声音表达和舞蹈动作的表演。
2.歌曲演唱和音乐元素的理解情况。
3.对《峨眉山月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
六、教学参考1.《峨眉山月歌》独唱谱、伴奏谱等。
2.相关文献资料:《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诗词鉴赏》等。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3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3篇)《峨眉山月歌》与反思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㈠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㈡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
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
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㈢理解诗句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
(秋、流、州)⑵、不理解的地方?⑶、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
“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
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㈣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层次(第一步读准、读通,第二步读懂字词句,第三步考虑读、体会读)的朗读,到达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土、亲友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许多古诗中都会有风光的描写,诗人寄情于景,借景抒情。
老师这里有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在这幅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李白、月亮、床······)师:看到这些景物,可以让我们想到哪一首学习过的唐诗呢?(《静夜思》)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大家一起来背一背吧!(集体背诵)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思)为什么呢?(“思”字点明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思念故土)他是借什么来表达的这种感情呢?(月亮)师: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的与月亮有关的诗。
(板书:峨眉山月歌)二、层层深化,学习新课1、自读诗文,读准,读通。
师:大家齐读诗的题目。
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会描写什么风光呢?(重点抓住“月”)请大家大声地朗读这首诗,要看准字音,字型,读通诗句。
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该怎么办呢?(看课下的注释,问老师,问同桌······),读三遍到五遍。
老师巡视,纠正要求认识的字词。
检查朗读,点人读。
(注意纠正,评价)【多读】认识生字,字音,写法师:大家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范读)师: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
(男生女生比拟读)师:我们分小组再读一读,看哪一组的声音最整齐。
2、再读课文,读懂诗句。
①整体感悟古诗。
师: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分开那里。
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分开四川时的作品。
师:大家刚刚背诵了《静夜思》,也屡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大家看大屏幕,找一找在哪里?(思,月)(板书)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师:这两首诗虽然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
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并不是只在一个地方。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 (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师: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完的同学举手示意。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②逐句理解古诗,解决难理解的字词。
师:诗人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那他看到了什么风光呢?我们来继续欣赏。
师:齐读第一行诗,想一想诗人在这一句中写的是什么?(月,峨眉山月)它是什么样的呢?(半轮)在这里“秋”是在什么意思呢?(秋季)谁能试着解释一下这一句吗?师:第一行诗,诗人写出了一副青山吐月的美景,第二行写的什么什么呢?齐读第二行诗,看一看诗人在这一句里写的是什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诗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这里的月亮是有感情的,月影倒映在江水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假如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听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不理解“影”的再读一整句诗)这一句诗人写的是水中的月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呢?师:前两句都在写景,一行写山月,一行写水中的倒影,第三行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齐读第三行诗,读完之后找同学试着翻译一下。
师:诗人晚上出发,看到了这些风光会有什么心情呢?再读第四行诗,想一想诗人是在思念什么呢?(“君”)君有哪些意思呢?(先生,朋友······)在这里,君是指什么呢?(月亮)(不理解“君”的再读第一句)对,但是这里的君假如只是指月亮,那这一句为什么不用“思月不见”呢?(这里的月亮是一种寄托,诗人借月亮寄托了对故土,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月亮时而被两岸的高山挡着,使诗人更增添了对亲友的思念)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土亲友。
)⒊再整体感悟古诗师:请大家通读全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看能不能把它串起来。
(点人说)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根据大家的理解,整理出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看幻灯片)请大家齐声读一读。
师:我们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能不能读出诗人的这种心情呢?(多点人读,自己读,再找人读,齐读)师:如今,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假设我们自己是诗人,在这样的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宏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
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
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
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土和亲友。
看到了这样的风光,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师: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看一看哪一位更有感情,读的更好。
(角色读)师:大家一起试着读一下!(齐读)三、稳固加深,理解背诵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好,对作者的心情也都有自己的体会。
如今,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背诵一下这首诗呢?(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背诵。
)全班一起看图背诵一下。
师:大家背的不错,再读一遍,然后我们一起看着这些地点,再背一背。
师: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我们再试着看着这些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背一下。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自己的心里默背一下。
师:再齐读诗文,刚刚哪里背得不熟的地方,重点记忆一下,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能最先纯熟的记忆。
(集体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一下书本。
会背的同学请举手,点人背。
)四、课外拓展师:诗人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插图、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响:“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老师随机指导。
重点: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搜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风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两首古诗的意思。
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风光。
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搜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平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习兴趣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遨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
指名交流搜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
书: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习,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板书:月半轮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1、由读。
2、小组学习。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