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的构造
砌体结构第6章 过梁、圈梁、挑梁和墙梁
教学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圈梁的设置和构 造要求;理解过梁、挑梁、墙梁的受力性能和破 坏形态,并掌握这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构 造要求;深刻了解墙体的一般构造要求和防止或 减轻墙体开裂的构造措施。
6.1 过 梁 6.1.1过梁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顶部承受洞口上部一定范围内荷载的梁。 常用的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和砖砌过梁。 砖砌过梁按其构造不同为:钢筋砖过梁和砖砌平拱等。
钢筋面积
A s0.8M h 5 0fy
4.8 2160 3.9 5m2m 0.8 5582 570
选用2 6钢筋(as=57mm2)
(3)受剪承载力计算
z2h260040m0m 33
fvbz=0.14×240×400=13440N=13.44kN>V=12.86kN 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6.2 圈 梁
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墙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 闭的钢筋混凝土梁;
檐口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又称为; 地圈梁(基础圈梁)——位于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设 置的圈梁。
圈梁的作用:
圈梁能够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 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6.2.1 圈梁的设置
1 挑梁抗倾覆验算
砌体墙中钢筋混凝土挑梁可按下式进行抗倾覆验算:
Mov≤Mr
式中
Mov ——挑梁的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产生的倾覆力矩; Mr ——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试验表明,挑梁倾覆破坏时其倾覆点并不在墙边,而是 距墙外边缘x0处。
挑梁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①当l1≥2.2hb时,可近视采用 x0=0.3hb
过梁、墙梁、挑梁及墙体的形式和构造措施
6.1.3 过梁上的荷载计算
1、墙体荷载
1)对砖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 < ln /3时,应按墙 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当墙体高度hw ≥ ln /3 时,应按高度 为ln /3墙体的均布自重来采用;
2)对混凝土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 < ln /2时, 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当墙体高度hw ≥ ln /2时,应 按高度为ln /2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3)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承载力计算
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过梁的弯矩按
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取(ln+a)和(1.05ln)的较 小值,a为梁在支座上的支承长度。剪力计算计算跨
度取ln。 但验算过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时,可不考
虑上层荷载的影响。(有效支承长度取梁的实际支 承长度,图形完整系数η=1.0,)即 Nl≤ ηγfAl 当过梁的跨度较大或承受较大梁板荷载时,应按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
(2)钢筋砖过梁的承载力
M0.85 h0Asfy
M----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ho----过梁截面的有效高度,ho=h-as; as----受拉钢筋重心至截面下边缘的距离; h----过梁的截面计算高度,取过梁底面以上的 墙体高度,但不大于ln/3;当考虑梁、板传来的 荷载时,则按梁、板下的高度采用。 受剪承载力同砖平拱。
3、框支墙梁的研究结果
(1)弯曲破坏 托梁或柱中纵筋屈服而形成的破坏。
( 2)剪切破坏
在托梁或柱中纵筋未屈服的情况下,墙体或托梁发 生剪切破坏。
墙体的剪切破坏分为:斜拉破坏(高跨比较小时)、 斜压破坏(高跨比较大时) 。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和墙梁
钢筋砖过梁
5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1 过梁设计
过梁的种类与构造
砖砌平拱过梁
6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1 过梁设计
过梁的种类与构造
砖砌弧拱过梁
7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1 过梁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过梁的种类与构造
钢筋混凝土过梁
8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1 过梁设计
13
第六章 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2 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的布置 1 单层房屋(檐口或窗顶标高处) 2 多层房屋(檐口标高、纵横墙、托
梁墙梁顶面) 3 基础圈梁(基础顶面)
14
第六章 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圈梁的构造 1 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 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 口上部增设相同截 面的附加圈梁。 2 钢筋混凝土圈 梁的宽度宜与墙厚 相同
挑梁的设计计算
针对挑梁可能发生的三种破坏形态, 在挑梁计算中应进行相应的验算或计算。
1 抗倾覆验算 2 局部受压验算 3 挑梁的配筋计算
21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挑梁的设计计算 抗倾覆验算
式中: Mr—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 Mov—挑梁的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
点产生的力矩;
22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过梁上的荷载 梁板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hw <l n 时,应计 算梁、板传来的荷载,如hw ≥ l n ,则可不计
梁、板的作用。
9
第六章过梁、圈梁、挑梁与墙梁
6.1 过梁设计
过梁上的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
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
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
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
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
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
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
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
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
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
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
5h(h 为墙体厚度)和l0/6;5)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
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承重墙梁(1)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要求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 (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 (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 >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 ,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第六章----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的设计
砌体结构
15.7.2 过梁 过梁的形式
过梁:设置在墙体门窗洞口上的构件,用来承受门窗洞口 上部的墙体重量以及梁、板传来的荷载。 形式:钢筋砖过梁、砖砌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 梁等。
6.1 过梁
砌体结构
6.1 过梁
砌体结构
砖砌平拱过梁:
用竖砖砌筑,其底面均呈平直线型。用竖砖砌筑的高 度不应小于240mm;适用于无振动、地基的土质较好不 需抗震设防的一般建筑物。
6.1 过梁
砌体结构
2. 过梁上荷载的计算
规范对过梁上部梁板传来荷载的取用: 对砖和小型砌块砌体,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ln时,应计入梁、板传来 的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ln时,可不考虑梁、板荷 载。
6.1 过梁
砌体结构
3.过梁的承载力计算
过梁承载力计算: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对砖砌平拱和 弧拱还应按其水平推力验算端部墙体的水平受剪承载力)。 (1)砖砌平拱的承载力计算
6.1 过梁
砌体结构
补:过梁的破坏形式
过梁受力:弯矩和剪力。 垂直裂缝: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 时,在跨中受拉区出现。
阶梯形斜裂缝:当支座 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 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 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 会出现斜裂缝。
6.1 过梁
体结构
补:过梁的破坏形式
支座滑移破坏: 砖砌平拱和砖砌弧拱过梁在 跨中开裂后,会产生水平推 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 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 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 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较常出 现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
砌体结构
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的设计
block masonry structure
砌体结构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第一章7.1圈梁7.1.1对于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的房屋,可按本节规定在砌体墙中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7.1.2厂房、仓库、食堂等空旷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结构房屋,檐口标高为5m ~ 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结构房屋,槌口标高为4m ~ 5m时,应在槌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3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当未采取有效的隔振措施时,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7.13住宅、办公楼等多层砌体结构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层~4层时,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4层时,除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外,至少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7.1.4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结构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有关规定。
7.1.5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lm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可靠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不小于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墙厚的2/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o纵向钢筋数量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0mm,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面积另行增配。
宽和洞高限制是为了保证墙体整体性并根据试验情况作出的。
过梁、挑梁和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新型加固技术
采用高性能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进行粘贴加固,或采用结构胶进行注射加固等,具有施工便捷、效果 显著等优点。
04 连接部位构造措施
连接部位类型及特点
过梁连接部位
位于门窗洞口上方,承受上部
02
03
恒载
包括过梁自重及上部墙体 传来的荷载,根据墙体材 料、厚度及高度计算得出。
活载
考虑楼面活荷载及雪荷载 等,按规范要求进行折减。
地震作用
根据地震烈度、场地类别、 结构类型等因素计算地震 作用。
过梁截面设计与配筋
截面设计
根据荷载计算结果,选择 合适的截面尺寸和形状, 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03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 过梁的钢筋和混凝土, 避免损坏。
04
过梁安装完成后应及时 进行验收,确保安装质 量符合要求。
02 挑梁构造措施
挑梁作用与分类
作用
挑梁在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到悬挑和承 载作用,能够将荷载传递至支撑结构 ,同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分类
根据挑梁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可 将其分为简支挑梁、连续挑梁和悬臂 挑梁等类型。
03 砌体结构构造措施
砌体结构类型及特点
类型
包括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等。
特点
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较好的耐久性 。
砌体结构荷载传递路径
垂直荷载传递路径
屋盖或楼盖荷载通过楼板传递给承重墙或柱,再由承重墙或 柱传递给基础。
水平荷载传递路径
风荷载或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通过抗侧力构件(如剪力墙、 支撑等)传递给基础。
过梁、挑梁和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过梁构造措施 • 挑梁构造措施 • 砌体结构构造措施
01
过梁构造措施
过梁类型及适用范围
01
02
03
钢筋混凝土过梁
适用于荷载较大、振动荷 载较小的情况,如框架结 构、高层建筑等。
钢过梁
适用于大跨度、大荷载的 情况,如工业厂房、仓库 等。
木过梁
适用于荷载较小、振动荷 载较小的情况,如低层建 筑、古建筑等。
过梁材料选择与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过梁
采用C20以上混凝土,钢筋采用 HRB400或HRB500级钢筋,抗拉
、抗压、抗弯强度均需满足设计 要求。
钢过梁
采用Q235或Q345钢材,抗拉、抗 压、抗弯强度均需满足设计要求。
木过梁
采用干燥的木材,抗弯强度需满足 设计要求。
构造要求
根据材料特性和结构要求,确定合适 的截面尺寸、配筋方式、连接方式等 构造措施,以确保挑梁的承载能力和 稳定性。
过梁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钢筋混凝土过梁
木过梁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绑扎、支模、 浇筑混凝土等施工工艺,注意保证混 凝土强度和钢筋的位置及数量。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木材加工、安装等 施工工艺,注意保证木材的干燥度和 安装的稳、 安装等施工工艺,注意保证钢材的强 度和焊接质量。
02
挑梁构造措施
挑梁类型及设计原则
挑梁类型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要 求,选择合适的挑梁类型,如简 支挑梁、悬挑梁等。
设计原则
根据荷载要求、跨度、材料性能 等因素,进行挑梁的结构设计, 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挑梁材料选择与构造要求
材料选择
地圈梁设计规范
地圈梁设计规范篇一: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h—洞口宽度;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l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w+0.5hb;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 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 (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砌体结构中的圈梁、过梁、墙梁、挑梁
计算过梁上的荷载
任务九 砌体结构中的圈梁、过梁、墙梁、挑梁
一
圈梁
二
过梁
三
墙梁
四
挑梁
一、圈梁
1 定 义 :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墙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 钢筋混凝土梁。
2 作用: 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 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3 分类
屋盖圈梁 = 檐口圈梁(屋面梁及板下) 楼盖圈梁 = 腰箍(楼面梁及板下) 基础圈梁 = 地圈梁(±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
当托梁的配筋率较低,墙体 强度较高,墙梁的高跨比hw/l0 偏小时,将由于托梁中钢筋到
达屈服,竖向裂缝越过界面向
墙体迅速延伸,墙梁挠度急剧
增大而破坏。
偏洞口墙梁的受弯破坏发生在 宽墙肢的洞口边缘截面。托梁 下部受拉钢筋屈服后,托梁刚 度迅速降低,引起托梁与墙体 之间的内力重分布,墙体随之 破坏。
(二) 墙梁的受力特点
2、砖砌平拱
跨度不应超过1.2m,用竖砖砌筑部分的高度 不应小于240mm,适用于无振动、地基的土质较好 ,不需作抗震设防的地区。
3、砖砌弧拱
跨度 ln 与矢高 f 相关,当f =l/8~ l/12时最大 跨度l =2.5~3.5m,当f =l/5~ l/6时l =3~4m。用竖 砖砌筑的高度不小于120mm,适用于对建筑外形 有一定艺术要求的建筑物。由于施工较复杂,目 前较少采用。
※ 承重墙梁:除承受托梁和墙体自重外,还承受相关梁板传
来的荷载。(如底层为商店、等大空间房屋,上层为住宅等 小房间的多层房屋)
(二) 墙梁的受力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墙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体 大部分受压,托梁主要承受拉力,由墙体压应力合 力与托梁承受的拉力组成组合深梁,使墙梁具有很 大的抗弯刚度和很高的承载力。
砌体结构中墙梁、过梁、挑梁、圈梁详解
砌体结构中墙梁、过梁、挑梁、圈梁详解
砌体结构中墙梁、过梁、挑梁、圈梁详解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其目的是
为了增强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
圈梁与一般的混凝土梁受力不同,只需按构造配筋即可。
二、过梁
过梁是砌体结构房屋墙体门窗洞上常用的构件,它用来承受洞口顶面以
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来的荷载。
一般将过梁按简支梁计算。
过梁分三种:
1)砖拱过梁:平拱、弧拱,
2)钢筋砖过梁: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
3)钢筋混凝土过梁
三、墙梁
墙梁由钢筋混凝土托梁和梁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砌体墙组成的组合构件。
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墙梁是由托梁与其上部计算范围内的墙体的组成体。
在计算中,墙梁要
考虑到托梁以上墙体对结构的影响,要计算墙体对托梁刚度的有利影响。
墙梁和圈梁一样,都不是典型意义的梁。
四、挑梁
在砌体结构房屋中,为了支承挑廊、阳台、雨篷等,常设有埋入砌体墙
内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构件。
显然,挑梁应按悬臂梁计算。
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设置
关于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的理解设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第7章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7.1 圈梁第7.1.1条为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可按本节规定,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第7.1.2条车间、仓库、食堂等空旷的单层房屋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1)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2)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设置数量。
对有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第7.1.3条宿舍、办公楼等多层砌体民用房屋,且层数为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
当层数超过4层时,应在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
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房屋应在托梁、墙梁顶面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楼层处应在所有纵横墙上每层设置。
第7.1.4条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第7.1.5条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圈梁宜连续地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m;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当墙厚h ≥240mm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
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4)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砌体结构5-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
back 18
b 为挑梁的截面宽度,h
为挑梁的截面高度。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3、挑梁承载力计算
M max = M OV Vmax = V0
M max -挑梁最大弯距设计值;
Vmax -挑梁最大剪力设计值;
V0
-挑梁的荷载设计值在挑梁墙外边缘处截面产生的剪力。
4、雨蓬等悬挑构件抗倾覆验算 雨蓬等悬挑构件的抗倾覆验算公式同挑梁的抗倾覆验算公式。其抗 倾覆荷载
back 4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第二节 圈梁
一、圈梁的设置
砌体房屋结构中,在墙体内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梁称为 圈梁。 圈梁的作用: 1、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 2、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 影响。 3、设置在基础顶面部位和檐口部位的圈梁对抵抗不均匀沉降作用 最为有效。 4、当房屋中部沉降较两端为大时,位于基础顶面部位的圈梁作用 较大;当房屋两端沉降较中部为大时,檐口部位的圈梁作用较大。
第五章 过梁、圈梁、墙梁、悬挑构件 及墙体的构造措施
第一节 过梁
一、过梁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砖砌过梁:砖砌平拱、钢筋砖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
back 1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课程
二、过梁上的荷载
1、梁、板荷载 对于砖和小型砌块砌体,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 ln 时,应计 入梁、板传来的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 hw ≥ ln 时,可不考 虑梁、板传来的荷载。 2、墙体荷载 对砖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 ln / 3 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 重计算;当墙体高度 hw ≥ ln / 3 时,应按高度为 ln / 3 墙体的均 布自重计算。 对混凝土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 hw < ln / 2 时,应按墙体 的均布自重计算;当墙体高度 hw ≥ ln / 2 时,应按高度为 ln / 2 墙体的均布自重计算。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1) 承重墙梁(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之欧阳文创编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时间:2021.03.12创作:欧阳文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h b—托梁截面高度;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b h—洞口宽度;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
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
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梁、过梁、挑梁和墙梁
一、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熟悉圈梁的部署原那么及构造要求;
掌握过梁上荷载的计算及过梁的构造要求;
了解挑梁及墙梁的构造要求。
能力目标:具备分清混合结构房屋里零星构件〔圈梁、过梁、挑梁及墙梁〕的能力;
具备理部署混合结构房屋圈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圈梁、过梁、挑梁、墙梁的构造要求
难点:过梁上荷载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实例分析等方法。
四、教学实施
课前:教师利用云课堂APP部署任务,学生在课前观看本节的内容,并答复教师在云课堂APP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课中:教师首先通过图片介绍圈梁的位置及作用,然后讲解圈梁的部署原那么和构造要求;其次介绍过梁的分类,重点介绍过梁上荷载的计算;再次介绍挑梁的构造要求;最后介绍墙梁的概念和构造要求。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发一些建筑的立面,让大伙儿依据所学试着认识过梁、挑梁、墙梁,并部署圈梁,之后请各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论述,小组进行互评打分,最后老师点评。
课后:教师通过云课堂APP部署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总结学生学习的缺乏。
五、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云课堂APP进行本次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进行下次课程任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