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

合集下载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徐家喜【摘要】目的:减轻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症状,及时恢复胃功能.方法:对手术后确诊为胃瘫的患者及时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致梗阻症状改善,适时运用胃动力药物促进胃功能恢复,同时在实施胃镜和胃电起搏等特殊治疗时进行心理干预和采取全胃肠外营养纠正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护理措施.结果:40例患者在13~38d内均恢复了胃功能,平均胃功能恢复时间为(19.5±4.3)d.结论:严密观察手术后患者病情,可为胃瘫的及时诊断提供依据.科学干预胃瘫患者饮食、及时胃肠减压、适时运用胃动力药物等是胃瘫患者胃功能恢复的重要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12(009)004【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手术后;胃瘫痪;胃肠减压;胃功能【作者】徐家喜【作者单位】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导诊部,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腹部手术后胃瘫(gastroparesis)是一种少见的胃无张力症,主要表现为胃排空障碍,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常见于胃手术后,亦可发生非胃手术者。

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恢复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外科成功护理40例胃瘫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我院外科确诊的40例手术后胃瘫痪的患者,男27例,女13例。

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6岁。

其中8例为非胃手术,32例为胃手术后患者。

胃手术中22例为Billrath I-Ⅱ胃切除术,8例为胃癌根治术,2例为胃空肠吻合术;非胃手术病例中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为结肠癌根治术,1例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1例为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1)及时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致梗阻症状改善,适时运用胃动力药物促进胃功能恢复。

经鼻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经鼻肠内营养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如翻 身 换床单 可致加重 或反复 出血 。故患者 要绝对卧床 更
休 息 , 卧 位 或 平 卧 位 , 偏 向一 侧 , 时 吸 出 日腔 中 的 血 液 , 侧 头 及
压 和脉搏更趋不 稳、 出现 上腹 痛 、 红蛋 白继续下 降、 躁不 血 娥
安等往往提示有再 出血的可能 。 出血控制后, 在血压脉搏稳定
意 保 持 呼 吸 道通 畅, 预 防 呕 血 引起 窒 息 ; 录尿 量 及 早 发 现 以 记
止 血 。同 时应 限制 钠 盐 及 蛋 白质 , 防 肝 性 脑 病 的 发 生 。 以预 应 向患者 详 细 介 绍 正 确 选 择 , 理 搭 配 饮 食 的重 要 性 。应 给 予 合 高 热 量 、 蛋 白 质 ( 性 脑 病 例 外 )富 含 维 生 素 、 当脂 肪 且 高 肝 、 适
22 . 床 休 息控 村 活动 一 出血 后 血 压 极 不 稳 定 。 度 活 动 . 卧 一大 轻
4 病情稳定期的护理及 健康指导
41 病情稳定期的 护理 食 管 胃底静 脉曲张破裂出血 了 . 系r 静 脉高压所致, 易反复 出血。因此, 出血控制后仍应 密切观 在
察 有无 再 出血 , 呕 血 或 黑 便 次 数 增 加 、 出 颜 色变 红 皿 如 排 物
累是 诱 发 出血 的重 要 因素 ,指 导 病 人养 成 良好 的 生 活 习惯 , 适


3 出血期的健康指导




当进行身 体锻 炼, 保证充分休息 。注意合理饮食, 保持大便 通 畅; 预防感冒, 避免腹压增高因素 , 力屏气 、 不用 咳嗽等 。注意观
31 心 理 安 慰 .
者常产生焦虑 、 恐惧 、 张等心 理问题, 紧 再次 出血 的患者担 心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腹部术后胃瘫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 ] 芳. 量 腹 水 浓 缩 自体 回 输 术 的 护 理 . 放 军 护 理 杂 志 , 1苗 大 解
腹 部 术 后 胃 瘫 患 者 肠 内 营 养 腹 泻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及 护 理 干 预
顾 君 玲
无锡 第 二 人 民 医院 ( 苏 无锡 2 4 0 ) 江 100
【 关键 词 】 胃瘫 ; 营养腹泻 腹部手术后胃瘫是指各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 阻因素引起
的 胃功 能性 排 空 障 碍 为 主 要 征 象 的 胃动 力 紊 乱 综 合 症 , 术 后 胃 称
出 现腹 泻 现 象 。
2 3 广谱 抗生素的使用 .
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改变 了肠 内正常菌
瘫综合症( G ) G P S 。P S的治疗 以保 守为 主, 患者需 禁食 的时 间较
长 , 内营 养 ( N) 肠 E 以其 更 接 近 生 理 性 的 营 养 方 式 , 临 床 已广 泛 在
2 肠 内营 养 腹 泻 相 关 因 素 分 析
3 7℃左右 , 可在 营养管近端用增温器 。
3 2 纠 正 低 蛋 白血 症 、 制 血 糖 . 控

低 蛋 白 血 症 或 禁 食 较 长 的 患
肠 内营养 可以维持 和改善肠粘膜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 性 , 护 维 肠粘膜屏 障 , 符合代谢生 理需求 , 并且 费用低 廉 、 于管理 , 易 故对
缩 回输 术 术 前 准 备 工 作 , 强 心 理 护 理 , 得 患 者 的 配 合 , 格 执 加 取 严
行无菌操作保持腹水超滤浓缩 回输通 畅 , 加强术后不 良反 应与并 发症 的观察 , 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
参 考 文 献
【 收稿 日期 】 2 1 0 2 0 0— 7— 5

术后胃瘫的护理

术后胃瘫的护理

术后胃瘫的护理术后胃瘫是指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指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进而使患者的胃处于“罢工”状态。

据相关文献报道,胃瘫的发生率在0.6%~0.7%[1],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腹痛、反酸、呃逆、恶心和呕吐。

我院从2002-2008年共发生术后胃瘫23例,经相关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综合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55.5岁;原发病:食管癌5例,胃癌10例,消化性溃疡5例,胃穿孔1例,胰腺癌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d,表现为术后3~5d有肛门排气,进流质饮食后上腹饱胀不适,反酸、腹痛、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部分患者出现频繁呃逆。

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排除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和药物史,符合国内胃瘫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采用保守治疗,本组病例均无再手术史。

1.4 转归: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观察及预防:术后病人应正确评估全身营养状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各种留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注意病人伤口愈合情况,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如上腹饱胀、反酸、呃逆等,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如听肠鸣音等,对病人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指导病人活动和饮食,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2 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减轻胃平滑肌扩张,使胃得到有效休息,减轻吻合口水肿。

胃肠减压时应注意妥善固定胃管,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作好记录。

每晨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鼻腔清洁,更换负压装置前用50ml 0.9%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感染发生。

2.3 呃逆的护理:呃逆是膈肌不由自主间歇性收缩运动,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刺激引起,它严重干扰患者休息,极大消耗病人体力,不利伤口愈合和肠蠕动恢复。

病人出现呃逆: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思想顾虑。

②情绪烦躁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使病人安静休息。

术后胃瘫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发反流、误吸1例护理

术后胃瘫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发反流、误吸1例护理
2 护理 2 . 1 心 理护理 诱发 胃瘫 的重 要 因 素之 一 是精 神 因
Hale Waihona Puke 素, 患者 较年 轻 , 患 有癌症 , 术后 并发 胃瘫 , 患者情 绪 紧 张, 担心 预后 。我科 采 用 医 院 自制 的焦 虑 抑郁 量 表 进
的完整性 、 预防和减少肠源性 内毒素血症及细菌移位 等优 点 j 。然 而 , 肠 内营养 输 注 也 会 引起 并 发 症 的发
给予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管肠内营养期间增加胃残余量的测定与常规护理不通畅防止扭曲保持引流管通畅并每日记录胃管引同每2h回抽1次胃残余量并制定了胃残余量表统流液的颜色和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 0 1 7年 1 月第3 3 卷第 1 期 J o u m  ̄o f B a m o u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J a n u a  ̄, 2 0 1 7 , V o 1 . 3 3 , N o . 1
1 2 7
【 病例报道】
术 后 胃瘫 患 者 行 肠 内营 养 支 持 并发 反流 、 误吸 1 例护理
王 姗 。杨

洋 , 李

( 1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 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2 . 江苏南京军区总医院) 胃 瘫是指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的非机械 性 胃排 空延 迟 , 又称 为 胃排 空 障 碍 。它 是 一 种 临 床 常
患者半 卧位 3 0~ 6 0 mi n , 有 利 胃肠 食物 的排空 , 促进 食
收住我 院 胃肠外 科 。术前 诊 断为 十二 指肠 占位 。人 院 后完 善各 项 常规 检查 , 营养 风 险筛查 ( n u t i r t i o n r i s k

肠内营养在腹腔手术后胃瘫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腹腔手术后胃瘫的应用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6年 7月 ~ 0 0年 5月 , 科应 用 肠 内营 养治 疗手 术 后 21 我 胃瘫 1 。男 女 比例 为 8 5 平 均 年 龄 5 . 2岁 。其 中 胃手 3例 : , 11 术 9例 , 胃手 术 4例 , 期手 术 1 非 择 2例 , 急诊 1例 , 胃大 部 切 行
健 康天地
21 00年
第 4卷
第 3期
经验 交 流
肠 内营养在腹腔 手 术后 胃瘫 的应 用
吴 洪 勋
【 摘要】 目的 探讨肠 内营养在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效果。方法 通过肠 内营养 治疗, 观察临床表现、 血糖、 肝功能和 电解质 变化。结果 肠 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 胃瘫患者 1 3例均获痊愈。治疗 期间, 患者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无并发症 出现。结论 肠 内营 养能促进 胃肠道功能恢复, 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 , 是治疗腹部手术后 胃瘫 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胃瘫 ; 内营养; 肠 腹部 手术
除 + 胃、 空肠 ( 十二指肠、 食道 ) 吻合 9例 , 胆囊切除 +胆总管探 查 +T型管引流 2例 , 肠梗阻行肠切 除、 结肠造瘘 1例 , 结肠癌 行 右半 结 肠切 除 术 1 。痊 愈 时 间 5— 8d 例 2 .
12 诊 断 .
理治疗 ; ③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④中医针灸治疗 ; 肠内外 营 ⑤
[ ] 刘然, 2 张晓峰, 龚惠.胃瘫的诊断与保 守治疗( 1 附 2例报 告)[ J].山东医药, 0 4 1 3 . 2 2,2( ):6 0
[ ] 任建 安, 3 黎介 寿. 染病人 的营养 支持策略及 途径选择 感
洼:譬井 支持前 唇阮鞍,P< 5 O 0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
手术后 P S的出现 ,患者及家属由 G
作 者单 位 :2 0 9 江苏省徐州市 中心医院 2 10
于对 自身 疾病不理解 。 对疾病预后信心不足 , 均存在 不同程度 的焦虑 、 恐惧心理 , 给予重新长期 留置鼻肠 管 , 加 重 了患者 的 心理 负担 。 验证 明 , 虑 不安 者 更 实 焦 血液 中肾上腺素增 多。动物实验证 明, 给动物注射或 口服 肾上腺 素 , 会引起呼 吸急促 , 血压 、 血糖升高 , 血 管舒张 , 容易发怒 ; 焦虑恐惧时 , 会抑制消化腺的活动 和肠 胃的蠕动[。临床工作 中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 者及家属 的情绪反应 。准确评估患者 心理反应的原 因 , 对 性 给予 心 理 疏导 , 解 胃瘫 发 生 的原 因 、 生 针 讲 发 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疗方法 : 讲解 留置鼻肠管的重要作 用及方法 , 置管过程 中易产生的不适及配合要点 。愉 悦 情 绪 还 可 以增 强 消 化 腺 的活 动 . 进 唾 液 、 促 胃液及 胆 汁 的分 泌 , 进 胃功 能 的恢 复 _。本 组 患 者 通 过 积 促 2 _ 极、 主动 、 耐心 、 持续 的心理支持 , 都能重新树立同病 魔 作斗 争 的信 心 , 利 完成 治 疗全 过 程 。 顺 22 鼻空肠营养管 的置放 本组患者 中有 l . 例为术 中经腹放置空肠营养管 , 其余患者均为在 x线透视下 从鼻腔放置的鼻空肠管施行 E 具体置管方法如下 : N, () 1术前用 1 地卡因行鼻咽部局部麻醉 , % 经鼻腔插入 带有导丝的鼻空肠营养管 , 在透视下置人 胃内。 2 经 () 鼻空肠 营养管注入空气约 6 L 充分显示 胃十二指 0m , 肠 的 大体 轮 廓 , 于插 管成 功 。 ( ) x线 透 视 监 视 便 3在 下, 根据 胃十二指肠走形用 力扭动导丝 , 必要 时调整 患者体位 。 4 当前端已超过腰椎中线偏左 3 () 0 m以上 c 处 ( 置管前 。在鼻空肠营养管的前端放入直径 02 m .e 金 属钢 球 1 , 在 x线 透 视下 可 清 晰确认 鼻 肠 管前 个 故 端的位置 )拔出导丝 , , 注入造影剂确认鼻空肠营养管 前 端 已进 入 屈 氏韧 带 后 3 m 以远 。 ( ) 入 生 理盐 0e 5注 水 5 L以确认鼻空肠 营养管通畅。( ) 0m 6 在鼻空肠 营

腹部手术后急性胃轻瘫的护理

腹部手术后急性胃轻瘫的护理

2 护理 2 1心理 护理 .
精 神 因素 影 响迷 走神 经 的兴 奋 性 ,与 胃瘫 的发 生和 恢复 有 密切 关 系, 同时 由于
病 程 较 长,对 患者及 家 属的 心理 治疗 尤 为
重要, 因此, 心理 护理是 护理胃轻 瘫的基础 。 本 组 l例 中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心理 障碍 ,老 l 年女性 患者较为 突出, 患者拒 绝饮水 、 进食、
[oei 。s 内 堂 Dms ue tC r 国 讲 】 c
腹部手术后急性胃轻瘫的护理
梁淑菊 王颖 (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太原. 30 6 000
LA G Su u WAN n IN h-j G Yi j c
胃轻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 补充足够 的热量 、蛋 白质、维生 素,纠正负
14治疗 结果 .
腹 部大手术后 ,其发 生率 在 04 ~ 5 % 。腹 部手术通 过 . % . 0 多种途 径激 活抑 制性交感 神 经反射 ,使 胃肠 交感 神经活 动增 强,一方面通 过 抑制性 胃肠 神经丛 的兴 奋 性神 经元 抑制 胃动
力,另一方 面通 过交感 神 经末 梢释 放的儿 茶酚胺 直 接与 胃平 滑肌 细胞 膜 上 的 0 和 D受 体结 合 而抑 制平滑 肌 收缩 ,导 致 【 术后 胃瘫 的发生。术后_旦发生 胃轻瘫 , 理上很棘 手, 处 为此 ,
t ic C
。u r s e
国 内讲 堂
]
健 治疗 措 施 之 等发 生 扭 曲 冲洗 导 管
色 及 性状




保持 引流 通 畅


防止 胃管

般 选 用全 静 脉营 养 混 合 液 (T N A )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肠内营养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熊翔;彭文静【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12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既往腹部手术后12例胃瘫患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评价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均获痊愈.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相比,在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合并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肠内营养总体上能够减少平均胃瘫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治疗2周及4周时检测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肠外营养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改善,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06【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治疗【作者】熊翔;彭文静【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普外科茂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普外科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1胃瘫综合征亦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或胃无力症,是腹部外科手术,特别是胃部分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6%~7%[1]。

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

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用长期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使胃充分休息,等待胃动力恢复,胃瘫治疗的关键在于充分的营养支持。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并发手术后胃瘫患者12例,均采用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肠内营养组为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约57岁。

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

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

满意的疗效 。结论 : 腹部术 后 胃瘫采 用对症保守治疗 和护理均能获得满意疗效 , 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 的再次手术 , 以减少患者 的 经济负担和心理 负担 。
[ 关键词 ] 腹部术后 ; 胃瘫 ; 护理
术后 胃瘫是指腹部术后 胃肠动力紊乱所 致的非机械性 胃 排空延迟所导致 的临床症状 。腹部术后 胃瘫 是术后相对少 见 物治疗 , 如潘立酮 , 甲氧氯普胺 , 2次/ d肌 内注射 , 以增 加 胃动
力。
的近期并 发症 , 误诊 为 吻合 口或输 出养 的机械 性肠 梗阻 。 易
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 胃瘫在 临床有 重要 意义 , 以避 免不必 可 要 的再次手术 , 以减轻患者 的痛 苦。我科 2 0 05年 ~20 0 9年 6 月共收治 胃瘫患者 6例 , 经采用保守对症治疗 和护 理 , 均取得 满意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t 临床 资 料
2 2 针 灸及 口腔 护理 : . 6例患 者均 采用 中西 医结合治 疗 , 均 给予针灸 , 次/ , 1 d 多个 穴位 , 1—2周 为 1个疗程 。由于患 者 禁食 、 吐, 呕 致使 口腔黏膜 的完 整性受到影响 。应每天用盐 水 或 中药漱 口, 天检查 口腔黏膜 , 每 及时进行 口腔护理 , 保持 口 气清新 , 同时鼓励 患者尽早 下床活 动 , 包括 户外活动 , 即可 促 进 胃肠 动力恢复也可增强患者信心 。
吉林 医学 2 1 0 0年 3月第 3 第 6期 l卷

8 61・
0 1g 立 止 血 1k . 、 U。
23 术 后 护 理 : 后 给 予 半 卧 位 , 身 麻 醉 者 去 枕 平 卧 6 h . 术 全
3 出 院指 导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验 室 相关检 查,年龄 、性 别、经济 收入 、心理 承受 能力等, 评 估患者对疾病 的认知 程度和心理需求 ] ,根据上 述情况与
患者进行 针对性交流以建 立良好 的护患关系。
①新疆 新和县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 王晓敏
2 结 果
自体排尿 法, 自体排尿法 通过 患者 自己的生理排尿 把导尿管 排 出,符合人体生理功 能,提高 了产妇 的舒 适度,避免尿 路
2 1 , 1() 4 . 0 0 27 : 9
提 供连续 、 程的护理 服务, 能切实提 升患者满意度 。笔 全 才
者 学习和借鉴他人 的经验并总结 实际操作 中的经验 ,不 断改
进 剖宫产术关 于导尿管 的护理方 法,如在麻 醉 5mn后 进行 i 导尿 ,导尿 时导尿管插入 尿道长度宁深 勿浅,注入水囊 后 固 定后再慢慢 回拉。导尿后固定 采取导尿管于尿道平齐 10 后 8。 用纸 胶布 固定 于大腿 的内侧 。为了避 免留置期 间造 成产后尿 潴 留和感染 ,于术 后 6h定 时夹闭导尿管 ,术后第 一次 补液
本 院对 10例 剖宫产产妇进行 以上改 良的操作时,无一 0
妇的舒适度 。
3 讨论
例发生 尿流感染 和尿潴 留,患者舒适 度提高 9 %,提高了产 损伤 ,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减少尿潴留。 0
参 考 文 献
[ 朱玉芹.剖宫产术前 留置导尿时机 的临床研究 [ .齐鲁护理杂志 , 1 ] J 】
胃瘫综 合征是 因胃动力障碍引起 的一组临床症候 群,又 称 胃排 空障碍 、胃无力症 ,主要表 现为功能性 消化不 良,临
肛门恢复排 气排便 以后,进食后 出现 腹胀、呕吐,体检 肠鸣
音减弱或消失, 可闻及振水声, 胃肠减压引流量 96 1 3 l , 1~ 9 4m / d 平均 f19 0 2 7 3m /。 18. ± 6 . ) l 9 9 d 1 辅助 检查 . 2 钡餐检查 见残 胃扩张 呈球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食物残 留,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将含有充分营养成分的液体或半固体饮食直接注入胃肠道,以满足患者营养需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以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评估患者适宜性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自主进食能力、胃肠道功能、呕吐、腹泻、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史,以及是否存在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只有在患者的肠道功能完整且具备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条件下,才可进行后续护理工作。

二、准备和安装肠内营养导管1. 准备肠内营养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导管,如胃管、空肠管或直肠导管。

确保导管的材质、尺寸和长度适合患者的肠道情况。

2. 消毒操作:在安装肠内营养导管前,护士需要确保双手已经彻底清洁,并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时使用无菌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以保证术前环境洁净。

3. 安装导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方法。

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需要提醒患者保持体位稳定,避免活动。

如果需要,可以辅助导管插入,但要注意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确保导管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 营养液配制:根据患者的需求,准备合适含有充足营养成分的肠内营养液。

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疾病情况,确定营养液配制的浓度、容量和输注速度等参数。

2. 输注营养液:将准备好的肠内营养液通过肠内营养导管输注给患者。

在输注过程中,护士需要检查导管通畅性,确保液体能够无阻塞地进入患者的胃肠道。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监测和维护导管:护士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导管的位置,确保导管在正确的位置,避免移位或堵塞。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贴固定的胶布,保持导管的稳定性和固定性。

四、观察和记录护士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输注液体的量、速度、输注时间、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营养物质的耗损情况等。

15例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技巧

15例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技巧

15例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技巧发表时间:2011-08-16T08:51:41.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小曲王婧段兰芳[导读]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

李小曲王婧段兰芳(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0450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43-02、【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

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15例功能性胃瘫的病例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15例患者经过10—25天非手术治疗,精心护理治愈出院。

结论功能性胃瘫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发生胃瘫时,及时给予相关的护理,配合相关的非手术治疗均可以治愈。

【关键词】腹部手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护理功能性胃瘫是指胃肠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

胃肠道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0%-46%[1],并成为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近5年我科收治的腹部手术的病人有15例发生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胃瘫。

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5 例。

男 9 例,女 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 60岁。

均为我科近 5年收治的住院病人。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0例;胰头癌 2例,胆囊结石3 例。

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于手术后排气后进流食2-3d后出现上腹部胀满感,随之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呕吐,呕吐量大,一般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上腹部饱胀感消失或稍觉舒适,无明显的腹痛,可有排气、排便。

查体可见上腹部饱满,消瘦的患者可见胃型,无明显的压痛或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扣诊为鼓音,振水音阳性,听诊肠鸣音正常或减弱。

2 结果本组 15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同时进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 8-21天恢复胃肠功能,多数在术后2-3周后恢复。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作者:王晓敏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5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

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护理体会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38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辅助检查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肠癌术后胃瘫护理措施

肠癌术后胃瘫护理措施

一、引言胃瘫,又称胃麻痹,是指由于胃平滑肌功能障碍导致胃排空迟缓的一种疾病。

在肠癌术后,由于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患者容易出现胃瘫。

胃瘫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对肠癌术后胃瘫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癌术后胃瘫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如食欲、食量、食物种类等,了解胃瘫程度。

(3)注意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以及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

2. 饮食护理(1)肠癌术后胃瘫患者应禁食水,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逐渐恢复饮食。

(2)恢复饮食时,先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米汤、粥等,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3)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生冷等,以免加重胃瘫症状。

(4)少食多餐,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排空。

3. 药物护理(1)遵医嘱给予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以促进胃排空。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

4. 体位护理(1)术后初期,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张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2)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拍背等,以预防肺部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5.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

(3)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 疼痛护理(1)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疼痛性质,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音乐等,减轻疼痛。

7. 感染护理(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褥。

(2)加强口腔、皮肤、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清洁,预防感染。

胃瘫患者腹部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护理措施

胃瘫患者腹部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护理措施

胃瘫患者腹部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分析胃瘫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60例胃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护理满意度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胃瘫患者实施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且可提升胃瘫患者满意度,具有先进性。

关键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胃瘫;营养状况;满意度前言:胃瘫是指因为腹部手术后造成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属于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

现代医学界虽然未掌握胃瘫的发病机制,但是普遍认为可能与消化道方式重建、机械性刺激以及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

为促进胃瘫患者临床上普遍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该疗法可达到维持正常血运供给、刺激肠道蠕动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康复。

因此为满足广大患者康复要求,应积极完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医院于2022年2月-2022年10月间接收的60例胃瘫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30例,男/女=19/11,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61.74±2.26)岁。

对照组患者30例,男/女=21/9,年龄40-64岁,平均为(61.69±3.4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本组患者均有腹部手术治疗史,并且对护理方案的依从性良好;本文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与未成年患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期评估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指标、评估用药疗效等。

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干预。

不良心理状态与胃瘫存在相关性,再加之患者长期不能进食,以及恶心呕吐带来的不适感受都会加剧负面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可及时对患者提供精神慰藉,介绍胃瘫患者康复的成功案例,点燃患者对康复的信心。

谈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谈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谈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谈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摘要] 研究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护理胃瘫综合征是指因各种腹部手术改变了正常神经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对胃排空的调控,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3%~10%。

[1]为了提高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2009 年5 月~2010年5 月收治的10 例病人的护理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临床资料本组10 例病人,其中,男7 例,女3 例。

年龄60~75岁。

其中并存糖尿病5 例,高血压2 例。

术前均进行了血糖和血压监测,并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有其它脏器疾病,其中近端胃癌根治术3 例,远端胃癌根治术5 例,胃空肠吻合术2 例。

于术后5~11 天胃肠功能恢复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时出现上腹饱胀、钝痛,继而出现频繁恶心、反复呕吐,呕吐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胃肠减压引流>800ml/d。

体检听诊肠鸣音减弱,X 线造影发现胃蠕动减弱或无蠕动,胃内造影剂残留,胃排空延迟。

术后未使用吗啡、阿托品等影响平滑肌的药物。

所有病例符合国内的胃瘫诊断参照标准。

10 例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对症护理、应用促胃动力药物以及中医辅助治疗均恢复,时间最短15 天,最长50 天。

2.护理2.1 心理护理。

病人术前已经过度紧张,再加上手术本身的创伤,及术后并发胃瘫. 因上腹饱胀,频繁呕吐,长时间禁食,胃肠减压,导致全身乏力,喉头干痛不适,痛苦不堪,常认为疾病恶化,情绪一落干丈,多出现急躁,紧张,忧郁,沮丧或绝望;重插胃管往往不合作,拒绝治疗或自拔胃管等行为;家属因患者恢复慢,经济负担加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认为是手术失败所致,易产生埋怨,冲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耐心解释并发胃瘫的原因,目前治疗方案,以往治疗成功病例,并要求家人陪护,多予一份体贴和关爱,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治疗信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经多方面心理疏导后,患者,家属均能积极配合治疗进行手术治疗;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舒适,关心、安慰和体谅病人,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顾虑;让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来放松,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目的: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进
行探讨分析。

方法:对我院5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肠胃减压,配合营养支持,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治疗后的(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TRF)转铁蛋白以及(Tb)总蛋白的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部手术后对患者及时进行营养支持能够提高胃瘫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营养状况,同时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胃瘫肠内营养支持腹部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43.6±10.4岁;胃部手术2例,直肠结肠手术1例,胰头癌1例,胆囊切除1例。

临床表现有:上腹部膨隆,有振水音及轻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无气过水声。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肠胃减压,同时肠内置管:以2%利多卡因经鼻咽部喷入局麻,在胃镜指导下入插鼻肠管,其中两例经X线透视插入鼻肠管。

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包括静脉输液、禁食、肠胃减压等维持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于插管当天通过鼻管进行葡萄糖氯化钠或生理盐水滴注,一次500ml,一天1次。

第二天滴注能全力,初始计量为500ml,然后逐步减少静脉补液剂量,增加能全力剂量。

营养液的输注的初始速度为30ml/h,在患者适应之后调整为100-120ml/h,4天之后将全部能量都由肠内营养代替。

将胃肠减压的液体进行过滤,然后经鼻肠管注入,逐步增加注入量,肠胃减压液每天的输入量保持在700-1000ml,完全停止静脉输液,直到胃瘫恢复。

1.2.2 综合护理
1.2.2.1在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时候应注意循序渐进,并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调节输注液体的温度、速度以及浓度,以免患者出现肠胃道反应。

1.2.2.2胃瘫的诱发原因比较多,精神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

患者胃瘫后因
长期无法进食、呕吐、恶心症状等导致精神比较紧张。

此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帮助患者消除害怕、紧张的心理,树立康复的信心。

1.2.2.3护理人员在胃瘫患者治疗的时候应对患者引流液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

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态。

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协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营养支持当天、治疗后第2周、4周的(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TRF)转铁蛋白以及(Tb)总蛋白的水平进行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19.05软件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行检验,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胃动力的恢复时间为19-61天,平均时间为32.7±5.3天。

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腹部胀痛,1例出现腹泻,经调整输注速度以及避免输入过冷液体之后症状自行缓解。

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痊愈。

患者在营养支持当天、2周后及4周后的观察指标见下表。

患者营养支持当天、2周后及4周后的观察指标变化(X±S,g/l)
由上表可以看出,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2周、第4周,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手术后胃瘫是临床上多见的并发症,患者由于长期禁食、大量消化液丢失、肠胃减压以及手术创伤,营养情况和身体状况迅速恶化,因此对患者进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2]。

临床上以往采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该方法虽然具有能够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以及脂肪,促进水电解质平衡,促进创口愈等优点,但是长期静脉营养支持费用高,还会导致患者肠粘膜细胞群的减少,肠粘膜萎缩,增加肠源性感染几率[2]。

而本研究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促进肠粘膜细胞的修复与增生,保持肠粘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瘫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还会给患者增加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还要结合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掌握营养液的配置及输注的注意事项,充分发挥营养支持的作用,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本研究中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Alb)血清白蛋白、(Hb)血红蛋白、(TRF)转铁蛋白以及(Tb)总蛋白的水平得到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所有患者治疗后均痊愈,没有1例患者再进行手术。

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出现腹部胀痛,1例出现腹泻,经调整输注速度以及避免输入过冷液体之后症状自行缓解。

均提示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麻安秀.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9):87-88
[2]姜超,李为苏,许哲,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1):3306-3307
[3]郭凤.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J].现代医学.2009.37(2):158-1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