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c76a3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d.png)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一、概述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种复杂且多发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
其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且治疗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从全球范围来看,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间的患病率差异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除了关注患病率的变化外,还需要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防控策略等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也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产生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还发现一些新的潜在影响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针对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期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其发病规律、制定防控策略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们会对慢性肾脏病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分类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病程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其定义主要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以及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尿液成分异常、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脏病理学异常。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mlmin73m,持续三个月以上,即被认为是慢性肾脏病。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3f272ae52d380eb63946d51.png)
儿童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完整版)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威胁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造成高额医疗负担、致残致死的重大慢性疾病[1]。
长期随访研究表明,儿童CKD一旦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旧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死率将显著提高,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
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和及时诊疗儿童CKD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儿童CKD的有效防治需参考发病率和患病率等流行病学资料。
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开展的关于儿童CKD的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增多,但我国在此领域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匮乏。
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可提供哪些人群、哪些地理区域具有疾病易患高风险及较差的预后结局,有利于制定疾病防治策略。
ESRD(或CRF)是CKD的主要转归,此时患儿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生命,需要更高的医疗支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重点对儿童CKD及其导致ESRD(或CRF)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肾脏替代治疗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一、CKD的定义与分期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CKD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中首次提出了CKD的定义和分期[3]。
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实践指南更新了CKD的判定标准及分期[4],有以下肾脏损伤的标志1条或以上,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具体包括:(1)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尿白蛋白/肌酐≥30 mg/g);(2)尿沉渣异常;(3)由于肾小管原因导致的电解质和其他异常;(4)肾脏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检查结构异常;(6)既往肾移植病史;(7)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 ml/(min·1.73 m2)。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bf72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5.png)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一、本文概述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影响深远且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其发病率、患病率、影响因素、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这些流行病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慢性肾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社会医疗负担。
本文将综述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包括其全球及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趋势,以及不同人群间的差异。
我们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并存疾病等。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分析其与患者生活质量、医疗资源利用和医疗保健成本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对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研究,为慢性肾脏病的防控策略制定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慢性肾脏病(CKD)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方法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还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发展进程和预防措施。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其在CKD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描述CKD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CKD的流行趋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分析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探索CKD的病因和影响因素。
通过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和临床数据(如血压、血糖、肾功能指标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与CKD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实验性流行病学: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开展临床试验或干预研究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等)对CKD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利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对住院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分析
![利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对住院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4da82ae87101f69e319530.png)
·临床研究·利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对住院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应用分析*沈洁,张琪,孔祥萦,张海锋,周艳丽,樊宽鲁,梅宏斌,徐东杰,周芳,李新立摘要目的:利用2009年新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对住院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08-01至2011-12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45%的心衰患者共395例,根据CKD-EPI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肾脏病预后质量指南对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将患者共分为四组:A组:GFR≥90 ml/(min·1.73 m2),101例,B组:GFR 60~89 ml/(min·1.73 m2),177例,C组:GFR 30~59 ml/( min·1.73 m2),95例,D组:GFR<30ml/(min·1.73 m2),22例。
记录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生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
结果:①29.6%的住院心衰患者合并有肾功能不全。
年龄、收缩压、血肌酐、胱抑素、尿素氮、尿酸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渐增高,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史比例随着肾功能的减退亦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血钠、甘油三酯随着肾功能的减退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YHA分级在四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10岁)、收缩压(10 mmHg ,1 mmHg=0.133 kPa)、胱抑素(+0.1 mg/L)、尿素氮(1 mmol/L)等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结论:在心衰住院患者当中,高龄、收缩压升高、高胱抑素及高尿素氮是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生物标志物。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d865f8c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d.png)
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一、本文概述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本文旨在对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其全球及地区分布、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可能的病因与影响因素,以及肾病综合征在人群中的社会经济负担。
本文将对近年来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预防与控制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肾病综合征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以促进全球肾脏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肾病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分布、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
在全球范围内,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因地区而异,但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地理分布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限,因此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可能较高。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相对较低。
年龄和性别方面,肾病综合征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的患病群体。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成年人的3-4倍。
男性患者数量通常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5:1。
种族和遗传因素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种族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显示,肾病综合征在黑人种群中的发病率较高,而在亚洲人群中相对较低。
家族研究表明,肾病综合征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因素方面,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407c948336c1eb91a375d7b.png)
维普资讯
・
30 ・ 7
医学综述 20 08年 2 月第 l 4卷第 3 期
M dcl eailt,e 0 , o. , o3 ei cpt a Fb2 8 V 11 N . aR u e 0 4
慢 性 肾脏 病 的流 行病 学 调 查现 状
陆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1ac7a1bcc7931b765ce15da.png)
作 者 单 位 :530021 南 宁 ,广 西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肾 内科 · 8 ·
(表 1)[2 3,CKD 的 分 期 是 根 据 GFR 的 水 平 划 分 的 , GFR 可 通 过 肾脏 病 膳 食 改 良试 验 (MDRD)公 式 和 Cockcroft—Gault(CG)公式 推算 。
二 、CKD的流 行病 学调 查现 状 1.发达 国家 和地 区在 CKD方 面 的流 行 病学 调 查 起 步较 早 。美 国和 日本 关 于 ESRD 的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分别 始 于 1967年 和 1972年 ,而 且 覆 盖 面广 、严 密 完 整 ,值 得借 鉴 。经 过研 究 发 现 在美 国 ,高 达 11% 的 人 (1900万 )患 有 慢 性 肾脏 病 。 澳 大 利 亚 、欧 洲 和 日 本 的患 病 率 至少 为 6% ~16% 。但 是 有关 CKD 的 大组 流行病 学 资 料 多 局 限 于 ESRD 阶 段 。这 些 数 据 大多来 自人 群 调查 和 医疗 中心 的诊疗 记 录 ,其 中最 为 详尽 的是 美 国 肾病数 据 系统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USRDS),每 年 均 以年 度 数 据 报 告 的 形 式 对 ESRD 的各 种流 行病 学 资 料 进行 详 尽 地 描 述 和分 析 。 而对 早期 CKD的 流行 病 学 研 究 还 较 少 ,但 目前 已 经 引起 重视 ,流 行病 筛查 工作 在很 多 国家 正积 极进 行 当 中。 (1)在 K/DOQI指 南 中 ,根 据 CKD 的 定 义 和 分 期 ,并应 用第 3次 国家 健康 和 营养 调查 (NHANES1II) 与 USRDS的资料 估计 了 在 20岁 或 以上 的美 国成 人 CKD的流行 情况 。推断 出 CKD第 1期 约 占总人数 的 3.3% ,CKD第 2期 约 占总 人 数 的 3.0% ,而 CKD 的 患病人 数超 过 总人 口数 的 10% ,终 末 期 衰 竭 占总 人 口数 的 0.2% 。但 NHANES1II未 对 肾 损 害 的其 他 标 志如 尿沉 渣异 常 ,影 像 学检 查异 常等 加 以肯 定 ,因此 , 基于 NHANES1II资料 得 到 的估 计 数字 可 能低 估 了慢 性 肾损 害 的发 生 率 。USRDS的数 据 显 示 ,1990年 以 来 ,ESRD 的 发 病率 翻 了 一 番 ,且 有 进 一 步增 长 的 趋 势 。 (NHANES1II)更 显 示 ,在 美 国 ,800万 人 存 在 明 显 的 肾功能减 退 [(GFR≤60ml/(min/1.73 m )],而 肾功能 正 常但 伴 肾 脏 损 害 的 个 体 则 更 多 。 (2)欧 洲 调 查发 现 有 约 135/百 万 人 患 ESRD。在 英 国 ,终 末 期 肾脏 病 的年 发病 率大 约 为 100/百 万人 。该 数字 在 过 去 的 10年 间增加 了 .1倍 并 且预 计 将 以每 年 5% ~ 8% 的速度 继续 增长 ,且 年龄 >65岁 的人 群 中年 发 病 率 为 350/百 万人 。澳大 利亚 白种 人 的 ESRD发病 率
肾病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肾病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05ecce394693daef5ff73d15.png)
研究结果真实性的保证环节
❖ 研究设计的科学性 ❖ 对研究对象的来源及其代表性和依从性的
分析和评价,对于有关偏倚的防止与处理 措施的分析与评价 ❖ 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 数据审核
筛查指标选择的一般原则
45
11% +
66,700
7,500 8,080
51,120
2006E
51
2001年国际RRT 平均 240PMP
我国肾衰竭病人治疗现状(3)
每年用于透析经费估算:
10万/年 6万病人 = ¥60 亿 / 年
以上二个CKD筛查的启迪(一)
CKD在中国已成为 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
CKD患病率
美国及北欧 一般人群
❖ 现场人员培训与监控
❖ 严格的数据审核、求实的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抽样方法+样本量)
✓ 了解某一地区CK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 整群调查?- 可行性? 结果外推性?
❖ 抽样调查?- 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择
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影响 ❖ 样本含量
估计基本条件:第一类错误概率(弃真),第二类错误 概率(存伪),容许误差,总体率
❖ 准确可靠 ❖ 能明确回答本研究的目的 ❖ 取材方便 ❖ 价格便宜 ❖ 项目不要太多
问卷设计
问卷开发过程 ❖ 明确需采集信息 ❖ 起草问题 * ❖ 对问卷进行审议与修改 ❖ 对问卷进行测试与修改 ❖ 定稿
Diagnostic Rate of Kidney Damage by Different Methods
综合与实施
调查称6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肾脏病几率高达32%
![调查称6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肾脏病几率高达32%](https://img.taocdn.com/s3/m/d1feb16e783e0912a2162ae4.png)
链接:肾病有望分子诊断治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志红院士介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发病率有13%,折合到人数共有1亿人。肾病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刘志红院士告诉记者,以常规尿检中的肌酐、蛋白尿为例,检测数据可能发现异常,但无法准确指示严重程度,而分子诊断研究则是希望能从分子层面确定一个典型的标志物,“这种标志物在血液或是尿液中出现了,则意味着肾损伤已经出现,而此时患者可能根本没有出现症状,检测数据也一切正常。”
调查称6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肾脏病几率高达32%
在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1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代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发表了对全国61家医院11600多例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尿毒症病人平均年龄仅53岁
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会上,陈香美院士透露,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除西藏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登记注册的血液透析病人为221628人,血液透析病人登记总数位居前三的是浙江、江苏和广东,患者平均年龄53岁,比日本、美国的透析病人年轻了10多岁。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尿毒症病人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同时也警示我们:防治慢性肾脏病的关口要
江苏省肾脏病临床和研究工作在全国起步最早,发展快,队伍全,层次高,我省血液净化技术开展规模和水平已位居全国第一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刘志红院士领衔的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领衔的东南大学肾脏病研究所目前已经形成强大的学科和技术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学术影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完成的对江苏部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调查发现,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32%。尽管慢性肾脏病人群患病率很高,但公众对此普遍知之甚少,人群知晓率不超过10%。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b229f6482fb4daa48d4bb8.png)
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标签:慢性肾脏病; 研究进展; 综述慢性肾脏病(CKD)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公认CKD是一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为全世界国家必须面临的严重挑战。
影响慢性肾脏病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就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肾脏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CKD的患病率在10%左右[1]。
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某地方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3.5%,知晓率为12.5%[2]。
2 慢性肾脏病的可逆性危险因素2.1 高血压高血压是加速CKD进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肾脏病变时,肾脏对高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全身性高血压易传入肾小球内,导致肾小球硬化。
动物实验证实,暴露于全身性高血压,更易出现肾脏进行性损害[3]。
2.2 蛋白尿蛋白尿可以启动与促进肾间质的纤维化,直接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2.3 肥胖肥胖可以通过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机制介导肾脏损害,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索[4]。
2.4 贫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EPO减少以及造血原料的缺乏,使肾性贫血加重。
EPO减少及贫血本身可以促进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2.5 高血糖有研究表明,积极降糖可以使糖尿病肾病发生的风险下降25%,随访15年,蛋白尿患者也明显下降[5]。
2.6 血脂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肾功能损害。
主要通过动脉硬化和增加炎症因子产生、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等多种机制介导肾脏损害[6]。
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慢性肾脏病在中医也无一个特定的病名相对应,但可在“关格”、“溺毒”、“水肿”等论述中找到类似记载。
程锦国[7]认为,慢性肾脏病表现为肺、脾、肾虚损,又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瘀血、痰浊与湿浊夹杂。
孙伟教授[8]认为,CKD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外感、湿(热)、瘀血为标。
黄春林[9]认为,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损为主。
惠州市惠阳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惠州市惠阳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0fed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e.png)
惠州市惠阳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影响着全球约10%的人口,而且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慢性肾脏病所致的并发症。
在中国,慢性肾脏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一些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慢性肾脏病在特定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本文将对惠州市惠阳区进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一、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惠州市惠阳区是广东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根据惠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在该地区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一次慢性肾脏病的调查。
1. 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惠阳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范围包括城区和农村地区。
2. 调查内容: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了慢性肾脏病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情况等基本信息,并进行了血液和尿液常规检查,了解他们的肾脏功能。
3. 调查结果:通过对调查对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惠阳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显著。
男性的慢性肾脏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职业为农民和工人的人群患病率也相对较高。
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和过度饮酒等因素也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有关。
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对慢性肾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1. 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最主要的病因,而在惠阳区的调查中也表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群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2.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在惠阳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患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他们患病的风险。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7c09f0776a20029bc642d13.png)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公共卫生与健康问题,由于尚无特效药物或其他手段进行有效根治性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同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肾功能逐渐降低,甚至发展成为肾衰竭。
因此,对慢性肾脏病必须要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治疗。
该文就近几年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及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高危人群筛查、定期体检、诊断技术提高等,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制定的分期标准来看,慢性肾脏病发展阶段可分为5期,其中前3期患者存在夜尿增多、腰酸、乏力等轻度临床表现,进入第4期之后患者症状才会加重,导致部分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机[1]。
因此,积极开展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近几年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做一综述,在帮助人们正确了解慢性肾脏病的同时,为临床诊治及临床工作者开展相关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表现根据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专家组制定的慢性肾脏病定义及诊断标准来看,首先是出现肾功能异常或肾脏结构异常等肾脏损伤时间超过3个月,伴有或者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水平降低,影像学检查、血尿化验以及肾脏病理学检查出现异常;同时,肾小球滤过率连续3个月在60 mL(min·1.73m2)以下,伴有或者不伴有明显肾脏损伤表现。
通过上述诊断标准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病不仅包括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遗传性肾炎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传统肾脏疾病,同时还包括由于各种继发因素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等肾脏疾病。
既往研究显示[2],慢性肾脏病并不仅仅是肾脏系统疾病,还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
首先,慢性肾脏病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其次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又会对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导致继发性的慢性肾脏病发生。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虚、瘀、浊、热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虚、瘀、浊、热](https://img.taocdn.com/s3/m/a24d7f3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6a.png)
- 180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8WS188)①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14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虚、瘀、浊、热* 任永昊①【摘要】 目前中医学术界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尚不一致的认识,通过学习先贤理论,阅读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并参考现代医学肾脏病理、分子生物学知识,认为“虚、热、浊、瘀”是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基础为脾肾亏虚,并且在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各个时期中湿热、湿浊、血瘀又为贯彻本病始终的三个重要因素。
慢性肾脏病在治疗上以健脾益肾为主,清热利湿、化湿泄浊、活血化瘀等为辅,在临床具体药物应用时,应注重分期分型而治,从而达到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改善慢性肾脏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虚 热 浊 瘀 doi:10.14033/ki.cfmr.2020.36.0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36-0180-04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 Deficiency, Stasis, Turbidity, Heat/REN Yonghao.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36): 180-18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studying the theory of sages, reading a lot of literature, combining wi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ferring to the knowledge of modern medical kidney pat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it is considered that “deficiency, heat, turbidity and stasis” are the key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based on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 and in each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amp heat, damp turbid and blood stasis are the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to carry out the dis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t is mainly to 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benefit the kidney, supplemented by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ampness, removing dampness and turbidit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drug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eatment by stages and types, so as to delay the progres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ronic kidney patients. [Key words] Chronic kidney disease Deficiency Heat Turbid Stasis First-author ’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 China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遗传性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肝肾综合征、心肾综合征等多种肾脏疾病(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在内并伴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肾功能下降的临床统称。
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学的反思和建议
![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学的反思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8e8fd1510a6f524ccbf8515.png)
·396·对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学的反思和建议张路霞王海燕2002年,在美国肾脏基金会组织撰写的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中,首次提出了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和分期…。
在这一被称为“里程碑”的指南发布之后,CKD的流行病学研究、尤其关于CKD在不同国家地区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
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CKD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0%~16%,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但是.这砦横断面研究选取研究对象的方法不一、检测指标及方法各异,造成结果差别很大。
时至今日,面对日渐累积的多方证据,有学者开始对CKD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解读进行反思。
目前已有的知识显示,在设计或解读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时,若干因素和环节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人为的差异”,需谨慎对待。
一、人群抽样方法的不同造成研究人群特征的不同在理想状态下,了解某人群CKD患病率的最佳方案是对该人群所有人员进行CKD相关指标的检测,但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因此,需要应用“抽样”从人群中获取有限数量的研究对象,期望从这些研究对象获得的研究结果能够“外推”至总人群。
这一过程引申出两层含义值得关注。
首先,在比较不同的研究结果时需注意研究对象特征是否相同。
例如,在我们课题组的两个横断面调查中,其一人群为来自石景山地区的“自愿应答”样本12I,另一为在北京市经过多阶段分层抽样的代表性人群…;在该两个人群中,40岁以上被调查者中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rain。
·(1.73m2)“的比例分别为5.2%和2.7%。
具体分析其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群性别年龄构成比的不同、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患病率的不同。
这种人群特征的不同导致两个研究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其次,抽样方法决定研究结果能够“外推”至什么样的人群。
仍以前述的两个研究为例,若要报告“北京市成年人群中CKD的患病率”,显然第2个研究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理由是第2个研究采用了严格合理的抽样方法。
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1b962e3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f.png)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2.10.033·调查研究·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魏姬 程小红作者单位:712046 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药大学(魏姬);陕西省中医医院(程小红)通讯作者:程小红 E⁃mail:632863562@ 【摘要】 目的 探讨陕西地区慢性肾脏病(CKD )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至2019年肾病科住院且肾脏病理明确的CKD 患者3173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蛋白尿、血尿及CKD 的危险因素。
结果 男性患者BMI 、SBP 、DBP 、BUN 、TG 、BUA 、eGFR 、蛋白尿患者比例及在陕北和陕南的分布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血尿及肾功能下降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病理类型为IgA 肾病(37.42%),膜性肾病(MN ,29.56%)。
继发性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 ,25.74%)最常见,其次为糖尿病肾病(DN ,22.78%),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SLE ,18.96%)。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遗传肾脏病史和慢性肾炎家族史可能是CKD 的重要危险因素,女性群体是血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为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陕西地区肾脏疾病以原发性肾脏疾病多见,其中IgA 肾病(IgAN )和膜性肾病(MN )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继发性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 )和糖尿病肾病(DN )多见;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有遗传肾脏病史和家族肾脏病史的患者应定期体检,提早干预,以延缓和控制CKD 病情。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 R 6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2)10-1578-05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Shaanxi province WEI Ji ∗,CHENG Xiaoho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Xianyang 712046,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n Shaanxi provinc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bout 3173patients with CKD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to 2019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proteinuria ,hematuria and CKD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The proportions of male patients with BMI ,SBP ,DBP ,BUN ,TG ,BUA ,EGFR ,proteinuria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haanxi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female patients.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hematuria and renal function in fema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ale patients (P <0.05).The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s of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were IgA nephropathy (37.42%)an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29.56%).The most common secondary disease was lupus erythematosus (22.74%),followed b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oreover patient ’s age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uricemia ,hereditary kidney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 of chronic nephritis might b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CKD ,and female population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hematur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oteinuria.Conclusion The primary kidney diseases are common in Shaanxi province ,in which ,IgA nephropathy (IgAN )and 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 )are the most common pathological types ,and secondary kidney diseases are mainly allergic purpura nephriti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abetes ,hyperuricemia ,genetic kidney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 of kidney should be regularly examin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early intervention to delay and control CKD.【Key words 】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重要公共健康问题[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引
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重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本文将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损伤程度,慢性肾脏病可分为五个阶段。
病因方面,慢性肾脏病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盂肾炎等。
其次,我将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流行趋势。
根据全球多个研究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亿人口患有慢性肾脏病,且每年新增患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
接下来,我将介绍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进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例如,在调查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方面,研究发现高龄人群、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等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影响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此外,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对于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研究表明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肌酐和尿液比重等指标可以较早地发现肾脏损伤,从而早期干预和治疗。
在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方面,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避免长期使用肾脏有毒
药物等措施被广泛提倡。
最后,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慢性肾脏病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慢性肾脏病,起到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作用。
因此,加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作为当前全球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其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对于理解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持续的研究和努力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工作将取得进一步的突破,为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通过研究高危人群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早期筛查和预防是管理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指标和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更早地发现和干预肾脏损伤。
此外,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也是重要的,以减少患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持续的研究和努力,我们相信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工作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人民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