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理模型的制作及展示
浅析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0 2 4 0 0 0 )
较为广泛。例1 1 1 2 0 1 1 年新 课 标 卷 中 的 第 四题 , 题干较长 . 学 生 容易失分 , 如 果 绘 制 简 图模 型就 能把 题 变 “ 短” 。例 如 图 l 的简 图可 以帮 助 学 生 建 立 鲜 明 、直 观 性 的 已知 条 件 与 已有 知 识 的 联系 , 顺利解决这个高考题。 所 以 日常教 学 的 过 程 中 , 我们 应该注重学 生识图 、 析图、 述图、 尤 其 是 绘 图 能力 的 训 练 , 培 养 学 生 的 想 象 能力 和 总 结 、 提炼 、 应用知识的能力 , 引 导 其 进 行 习 题 题 干 的简 化 。 另外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适 时 地 运 用 简 图模 型 .还 能 帮 助 学 生 记 住 零 散 的 知 识 内容 , 避 免 学 生 由 于死 记 硬 背 带 来 的众 多 难 题 。 解 决 顾 此 失彼的现象的发生 。 从 而 达 到 提 高 教学 质 量 的 目 的。
中 物 理模 型 的构 建 与应 用是 十分 重 要 的 。 它 不 但 使 教 师 加 强 倡 导 学生 的 自主性 学 习 , 努 力 改 变 自己 的教 学 方 式 . 摒 弃 旧观 念 。 而 且 使 学 生 学 会 了 对 零 散 的 生 物 知 识 的 整 合 、理 解 与 记 忆, 并 对 各 类 模 型感 兴 趣 , 通 过亲手制作 模型 、 小 组 的 合 作 交 流. 学 生 从 中体 验 到 平 时 肉眼 无 法 观 察 到 的生 物 学 现 象 . 揭 示 生物学规律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性 和积 极 性 。 物 理 模 型 的 制 作 与 应 用 以实 物或 图 画形 式 直 观 地 表 达认 识 对 象 的 特 征 。这 种 模 型 就是 物 理模 型 。 生 物教 材 中涉 及 的物 理 模 型 很 多 , 如 细 胞 的 亚 显 微结 构 模 型 、 细 胞 膜 的流 动镶 嵌 模 型 、 D N A 的 双 螺 旋 结 构
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方法
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方法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它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微观变化过程,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透彻认识其木质特征,因此教材设计了“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通过建构物理模型,用直观、简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下面介绍几种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教学提供参考。
1.橡皮泥模型橡皮泥模型是常见的染色体制作模型,教材就介绍了如何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型。
此种模型利用了橡皮泥颜色的多样性和形态的可塑性,用不同的大小和颜色清晰地表示出不同的染色体以及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
此外,橡皮泥制作的染色体可以进行拆卸和组合,能够动态地表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
2.手指模型手指模型是指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指来模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此种模型无须其他材料的准备,方便易行,形象直观。
在教学中,学生两人一组,协作完成手指模型。
用一只手指表示一条染色体, 那么一只手就能表示五条各不相同的染色体,两位学生各伸出一只手,就能表示一个细胞内的五对同源染色体。
在此基础上,每位学生再将自己双手的十个手指相互交叉,如中指和中指在指关节处贴合,表示完成复制的染色体,此时两位学生的四只手就代表了完成复制的五对同源染色体。
两位学生的手分开,就代表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学生各自交叉的手分开,就代表了染色单体的分离。
通过此种方法,学生两人配合,变换手和手指的位置就可以形象地展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图2-2展示了手指模型。
1条染色体5对染色休IX4UUG的同徹垛色休的同灣仪色体阿分体的曲冽< 4卜仗描即一典分体)出2-2域效分釵的『怖模刖”;色图3,扭扭棒模型扭扭棒模型是以扭扭棒为基本材料制作的染色体模型,通过扭扭棒的叠加、缠绕、分离等操作,直观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的现状和实践——以“分子与细胞”为例
教学·策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的现状和实践———以“分子与细胞”为例文|陈云物理模型是三大模型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具有覆盖面广、简单化、直观等特点,如果学生能建立一个高效的物理模型,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中那些难以观察到的、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也能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本质特征有更深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协作沟通的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引入无论从应用结果还是过程上来说都还不够成熟,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教学费用高昂,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大规模地实施,一般都是由教师直接买来或者自己做一个物理模型,然后再拿出来给大家看,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构建的过程,这对学生来说还只是肤浅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发挥物理模型的真正价值。
虽然有部分教师在进行物理建模的工作,但他们更多的是限于自己的体验,尚无具体可行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构建物理模型。
大多数情况下,师生都将构建物理模型视为一种纯粹的手工活动,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对物理模型的构建缺乏深入的认识,只停留在形式上,致使有关的活动只停留在表层,因而忽略了物理建模活动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因而未能真正地发挥物理建模活动的功能。
一、引入原型,深度感知阶段“分子与细胞”是高中必修一第3章第1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讲解了细胞膜的功能成分,与功能的探索历程和流动镶嵌模型等。
“分子与细胞”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以前一章节组成细胞的分子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相关学习做铺垫。
由于高一学生在学习思维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再加上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突出活动的趣味性、丰富性,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设计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教具设计模板
教具设计模板:
教具名称:细胞结构模型
教具材料:乙烯基乙烯、透明胶、颜料、剪刀、模具
教具制作步骤:
1. 准备所需材料:乙烯基乙烯、透明胶、颜料、剪刀、模具。
2. 将乙烯基乙烯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方块,并利用模具制作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3. 将剪好的乙烯基乙烯部分用透明胶粘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结构模型。
4. 使用颜料对细胞结构模型上色,以突出不同细胞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教学方法:
1. 展示和讲解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一起动手制作细胞结构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学会使用透明胶、颜料等材料制作细胞结构模型。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制作细胞结构模型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程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进行评分。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了解他们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和认识。
高中生物典型数学模型举例
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
(07江苏生物)37.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 中K+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1)尝试构建人体内K+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①在图形框中用箭头表 示②不考虑血细胞、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
1 2
4 3
5 7
6
8
讨论:三种模型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吗?
实践出真知——
9500
180
8
9600
170
(A)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若在第9年间,大量捕杀x种群个体,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增加 (c)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 (D)鼠和x种群为互利共生关系
小结:模型构建基础知识“地图”概念模型 数学模型必修一 Nhomakorabea14页:概念
必修三第65页:概念 必修三第66页:种群增长的模型
染 色分 体为
非 同 源 组成 染 色 体
同
源
染 色 体
联会 形成
染 色 据此 体 分为 组 四 分 包含 体 四条
多倍体 二倍体
单倍体 染 色 单 体
(二)数学模型
教材链接
必修三65页: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用字母、数字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 式或不等式。也包括表格,曲线,柱状图,扇形图等数学 表达式。)
在一个草原生态 系统中,草是生产者, 鼠是初级消费者。现将 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 生态系统,调查表明 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右表。若不考虑瘟疫 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 中最可能的是( )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 (只)
1
18900
2
19500
3
14500
4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模型、模型方法及模型建构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模型、模型方法及模型建构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强化具体的模仿方法以及模型构建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模型建构中初步掌握生物基础性概念,注重将生物学习内容有效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全方位提升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本文中则是进一步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的模型概念、模型方法以及模型构建等进行全方位的论述,从而为高中生物教师提供具体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模型方法、模型建构在具体的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具体的模型构建的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全方位分析当前所学习的生物理论性知识,进一步简化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促使学生们在具体的生物学习环节中,将抽象化的问题具体化。
实际生物教学环节中,部分教师尚未形成基本的生物模型教学意识,因此无法高效应用到生物教学环节中,接下来将针对生物教学模型概念、模型方法以及模型构建等进行详细分析。
一、模型概念解析模型也就是站在科学探究以及合理性的猜想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的物质或者基本的思维形式,同时模型是事物的真实表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试探性或者解释性的特点,这不仅是抽象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于具象规律的有效总结。
那么在具体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则是站在既定的目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简化的描述。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模型方法1、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具体是用来表现物质的三维特征的,经常是从微观事物或者庞大事物出发进行合理性的使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典型的物理模型则有细胞结构性模型以及分子结构模型等。
2、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的主要性作用则是利用文字的方式解释学习中比较抽象性的问题,积极引领学生直观有效认识到生物具体状态以及所呈现的过程,从生物的抽象概念出发,有效将其具象化的过程,设计此类方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基础知识。
探讨如何制作高中生物物理模型
一
生 物 老 师在 上 课 的 时候 用制 作 模 型 的 方 法 , 那 么老 师要
定要收的回来. 让 我 们 的 思 维 始 终 紧跟 老 师 的 引导 。 要 做 到 让 我 们 跟 着 老 师 的脚 步 ,老 师 就要 精 心 组 织 课 堂 上 每 个 环 节 的 学生 活 动 及 各 环 节 之 间的 转 折 ,要 坚 守 自己 的作 用—— 引 导。 以我 们 学 生 为 主 . 不 能 忽 略 了 我们 的 存 在 , 自 己将 内 容 全
内容 . 我 们 学生 很 难 理 顺 它 们 的 关 系。 正 是 因为 这 些 原 因 , 我 带领我们 . 以我 们 为 主 , 做 到 收放 有 度 , 该 放 的 时 候 一 定要 大 们 在 学 习生 物 的 时候 就 可 以 用 制 作模 型 的 方 法 。 我 们 都 知 道
部 讲 解 。设 计 、 制作 、 演示模型 , 会使 我 们 在课 堂 上 很 活 跃 , 会 教 育模 式 长期 影 响 .基 本 上 都 不会 在 上 课 的 时候 对上 课 方 式 有 兴趣 积极 参 与 . 但 是 容 易发 生 课 堂 气 氛 太 活 跃 , 导致混乱的 有 所创 新 ,我 们 学 生 一般 都 是 处 于被 动 听讲 和 简 单记 忆 的课 现 象, 所 以生 物 老 师要 和 我 们 一 起 讨 论 , 加 入我们 的队伍 , 带 堂 教 学 中。 而 物 理模 型 方 法 强调 知 识 的 建 构 过 程 , 它可 以在 我 领 引 导 我们 , 了解 各 个 小组 的进 度 , 对我 们 进 行 正 确 的 指 导 。 们 制 作模 型 的过 程 中 学 习知 识 、 获 得 知 识 进 而应 用知 识 , 它 可 2 . 2 . 4 学会用类E b 法 来 制作 生物 物 理 模 型 以 同时 提 高教 与 学 两 方 面 的效 率 。
生物学中物理模型制作例谈
生物学中物理模型制作例谈作者:赵宏兵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年第08期摘要:用模型来解释现象,用模型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是生物学的学科特色。
文章列举实例阐述了物理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模型;案例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164-02“要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是生物课标的要求。
在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可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例如,在必修1和必修2中增加了两个《模型建构》的内容,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
模型构建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合理运用有助于不同层次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在引导学生“建构物理模型”中,如何提高学生在模型构建中的动手兴趣?如何尝试实验材料的开放性使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下面以两个实例来说明。
一、细胞模型的制作生物“物理模型”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细胞的内容本身是微观的知识,学生又很难把它和自身或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参与细胞结构模型的制作,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能使学生的知识发生正迁移,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分组讨论制作方案: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二个问题。
第个一问题,各细胞器的大小关系如何?第二个问题,各细胞器在细胞中是否有固定的位置?针对这二个问题,学生开始积极收集资料,有的去网上查阅,有的去图书馆找相应的资料。
通过收集资料,同学得出细胞器的大小。
核糖体:最小溶酶体:直径为0.2~0.8μm线粒体:直径为0.5~1μm,长度为2~3μm中心体:直径为0.2~0.4μm细胞核:直径为5~10μm细胞器在细胞内是可以运动的,中心体紧靠细胞核,内质网上有核糖体吸附,内质网是细胞膜和细胞核的联系通道。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做出的模型就更有科学性。
2.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细胞各部的结构,大小情况选择相应的制作材料。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组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材料能很好地体现细胞膜的结构?有的同学就想到用花生代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
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物理模型是指将物理理论和原理用模型的形式进行具体化和可视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和生态学两方面,探讨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领域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分子层面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物理模型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1. 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使用物理模型,可以将DNA 的结构形状和结构特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DNA的基本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原理。
2. 酶催化作用的物理模型酶是生物体内的特殊蛋白质,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过使用物理模型,可以直观地模拟酶催化过程中底物和酶的结合和变化。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酶的催化作用机制和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物理模型在生态学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
通过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能量的流动路径。
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物理模型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相互关系的重要概念。
通过使用物理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的传递。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运行原理。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塑料模型等制作物理模型,来模拟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过程。
利用纸板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利用塑料模型模拟光合作用过程等。
2. 视频和动画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视频和动画,来展示和演示物理模型的效果。
通过观看视频和动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模型所表示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教学的设计物理模型可以和实验教学结合,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
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
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分析了物理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包括设计与制作、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进化论教学。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物理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初步探讨,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物理模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应用、生物知识、生物实验、生物进化论、设计与制作、教学应用、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不断探索,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设计和制作各种生物模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物结构和功能,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使用物理模型可以模拟生物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中更加安全和方便地进行操作。
探讨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从物理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物理模型设计与制作、物理模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物理模型在生物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物理模型在生物进化论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2 研究意义物理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初探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物理模型进行生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通常更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知识,而物理模型的制作和展示过程需要学生动手参与,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模型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生物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很多生物现象是动态的、立体的,通过物理模型可以将这些复杂的生物现象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生物学知识,促进他们的综合思考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体模型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体模型制作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生物体模型制作的基本步骤;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生物体结构组成和功能;
2. 生物体模型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3. 生物体模型制作的步骤。
教学过程:
1. 理论教学(30分钟)
介绍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践操作(60分钟)
步骤一:准备材料和工具
材料:纸板、剪刀、胶水、颜料等;
工具:尺子、铅笔等。
步骤二:确定生物体种类
让学生自行选择所要制作的生物体种类,例如植物、动物等。
步骤三:制作生物体模型
根据所选生物体种类,学生们用纸板等材料制作相应的生物体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想法添加一些细节,增加模型的美感和趣味性。
3.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生物体模型,并互相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4. 总结反思(10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分享成功经验和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生物体模型制作情况;
2. 学生对生物体结构组成和功能的了解程度。
延伸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不同种类的生物体模型,拓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高中生物常见的物理模型
高中生物常见的物理模型1. 细胞模型: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因此理解其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细胞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如何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
2. DNA双螺旋模型:DNA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其结构是一个双螺旋。
这个模型展示了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信息是如何储存在DNA分子中并传递给后代的。
通过观察DNA 双螺旋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DNA复制、突变和重组等过程。
3. 酶活性模型: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酶活性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酶如何加速化学反应,例如通过降低反应的能量阈值来实现。
通过观察酶活性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意义。
4. 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是生物神经系统的基础单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神经元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和神经递质等。
通过观察神经元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过程。
5. 免疫系统模型:免疫系统是生物体防御外来入侵者的系统,包括抗体、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免疫系统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免疫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分化等。
通过观察免疫系统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6. 循环系统模型:循环系统是生物体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回收废物的主要途径。
循环系统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通过观察循环系统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7. 光合作用模型:光合作用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和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例如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等。
通过观察光合作用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8. 发酵模型: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物分解的过程。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模型教案
生物教具制作高中模型教案
目标:通过制作细胞结构模型,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材料:各种颜色的软木块、封闭的塑料盒、胶水、彩色纸、剪刀、标签纸
步骤:
1. 准备工作: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2. 制作细胞膜:用软木块切割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模型,代表细胞膜。
3. 制作细胞质:在封闭的塑料盒里放入一些软木块,代表细胞质。
4. 制作细胞核:用软木块制作一个小的圆形,代表细胞核。
5. 制作线粒体:用彩色纸剪出一些小圆形,贴在细胞质上,代表线粒体。
6. 完成装配:将细胞膜、细胞核和线粒体放在封闭的塑料盒中,用胶水固定。
7. 标注:用标签纸写上各部分名称,并贴在相应的地方。
8. 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讨论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延伸活动:让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类型的细胞结构模型,比如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评估: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品,评估其对细胞结构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2018.No14 104
关注教学细节 达成三维目标
徐芸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这是意大利文艺复 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一句至理名言。难道不是吗?一首 好的音乐作品由若干细小的音乐元素构成,而就是这些看似微 不足道的“休止符、延长音、装饰音、突强音”,造就了古今 中外那么多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成为了优秀作品中不可缺少 的亮点。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同样会被一些教学细节 所打动,它也许真的很小,甚至可能就在举手投足之间,但是 却能折射出执教者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并对课堂成败起决 定性作用。教师若能把握好教学细节与音乐教学三维目标的关 系,音乐课堂教学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润物无声,情感态度在细节中升化。
具体到教学过程中生物建模的主要方式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以及概念模型三类其中物理模型的应用最为普遍本文就物理模型的创建意义创建步骤以及创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物理模型构建实施策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物理模型构建在高中中学)
物理模型的构建是一种基于教学内容理解的延伸活动, 在引导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 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意识,模型的构建不是过家 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要将科学的思维 方式和探究意识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例如在构建减数分 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教学过程中,课本建议使用橡皮泥,教 师可以借此问题询问学生,橡皮泥材料的优缺点,这一模型的 构建还可以运用哪些替代材料,引导学生针对模型的特点分析 探究,创造性的选用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就会想到使用废旧电 线或者彩色的泡沫纸等。其次,教师要注意不要因为模型的构 建增加学生的负担,模型构建的意图是降低教学难度,如果模 型构建本身难度很大,就失去了模型构建的意义,因此,模型 的构建可以简单化,细节的设计点到即可,不要苛求完美。最 后,要注意体现环保和节约,引导学生尽量选用生活中的废旧 材料,例如塑料瓶,火柴梗、旧电线等进行模型构建,体现环 保理念,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
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作者:刘宗巨来源:《新课程·下旬》2019年第04期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丰富生物教学形式,推动学生的生物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物理模型;制作一、物理模型的概念和分类物理模型不仅包括物质模型还包括思想模型。
物质模型是指以具体的实物来展示其原来的特征,与原型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如设计生态缸等。
思想模型是指根据建模的思维方法以形象化、理想化的方法构建的模型,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使用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从问题着手,开始探究、体验和创新。
构建物理模型,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在良好的互动中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生物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物理模型的构建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让学生从探究中收获成功,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模型的使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比单纯的讲授和机械的练习更有效。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遇到新的情景后自主建模。
通过物理建模还能够将相关生物知识进行直观剖析,展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物理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体验建模的过程,学会了搜集资料和模型构建的方法,体会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升了科学精神。
同时在物理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通过困难的解决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品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1.利用教材中的知识构建物理模型物理模型的制作应根据生物的具体形状、颜色等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制作,展示事物正确的位置,揭示事物的本质,丰富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生物模型制作教案
高中物理生物模型制作教案
年级:高中
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理和生物相关知识在模型制作中的应用;
2. 能够制作简单的物理生物模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物理和生物知识的结合;
2. 制作简单的物理生物模型。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简单的实验器材和生物模型的样品;
2. 确保教室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供学生动手制作模型;
3. 准备课堂讲义和实验步骤。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物理生物模型制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和生物知识如何结合在一起。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物理生物模型的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选择适合的材料、合理
利用力学原理等。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动手制作物理生物模型,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向
教师求助。
4. 展示:学生完成模型后,进行展示和讨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生物模型制作的乐趣,并鼓励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实践。
评价与反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模型制作过程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并鼓励学生继
续探索物理生物模型制作的领域。
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物理生物模型进行制作,拓展更多的创意和技能。
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学长学姐来分享物理生物模型制作的经验和技巧,激发学生对物理和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生物物理模型讲解教案
高中生物物理模型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熟悉细胞膜的物理模型3. 能够运用物理模型解释细胞膜的运输和通道作用教学重点: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膜的物理模型教学难点:1. 运用物理模型解释细胞膜的运输和通道作用教学准备:1. 大白板或PPT2. 模型细胞膜3. 示意图和实验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细胞膜被称为“生命之门”?二、讲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1. 展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解释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通道的作用。
2.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如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等。
三、介绍细胞膜的物理模型(10分钟)1. 展示细胞膜的物理模型,解释模型的结构和原理。
2. 让学生观察模型,探讨模型与实际细胞膜的相似之处。
四、实验操作(15分钟)1. 要求学生用模型模拟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
2. 让学生在模型上添加通道蛋白,观察通道作用。
五、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模型实验的结果,思考通道作用的机制。
2. 总结细胞膜的结构、功能以及物理模型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细胞膜的物理模型解释渗透作用,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细胞膜的物理模型,生动直观地展示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作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他们对细胞膜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细胞膜的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物理模型的制作及展示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从思维形式的角度看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实验模型主要有3种: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为了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生物内容,在教师讲授学习后,我们构建了不同的物理模型,包括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双螺旋结构。
一、动植物细胞模型(图1)
图1动植物细胞模型
(一)材料的选择及制作:
以塑料泡沫、废乒乓球、、塑料盒、自行车铃铛等废旧材料,以及气球、橡皮泥、小洋芋、凉粉等为材料制作了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
中央的用塑料泡沫制作的细胞模型是本小组的模型。
制作时考虑了细胞器的结构、比例、功能等。
(二)模型的展示:
班级内进行展示,选出科学、美观的细胞模型,班级间进行参观。
班内展示时同学们详细地对组内的模型进行了优缺点分析,例如:上图最右侧细胞
优点:1.用小洋芋做的线粒体外观很形象,并细心地用小刀刻出了线粒体内膜以及内膜上的嵴。
2.用气球表示植物细胞的液泡。
由此就可以判断这是植物细胞。
缺点:1.气球刚开始时很大,几乎充满整个细胞,但没扎紧,一会儿缩小了,需改进。
2.细胞器比例不当,比如:用红色橡皮泥做成的细胞核比线粒体还小。
3.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结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没有表示出细胞膜,可以用笔画细线补充。
二、有丝分裂(图2-1;图2-2)
(一)模型的展示及讲解:
以组为单位制作有丝分裂各时期细胞模型,突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课堂进行展示、讲解并计分,选出模型最科学、合理,讲解流利的组,并指出模型错误或讲解中的错误。
(二)收获:
在构建模型时,通过组内讨论及合作,更加透彻的理解了体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清楚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着丝点、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关系。
在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模型后内心很高兴,在讲解时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图2-1 有丝分裂展示1
图2-2 有丝分裂展示2
三、减数分裂(图3-1;图3-2)
学习完减数分裂后,觉得很糊涂,就想起了用模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一)新的发现:
用纸放在碗里,然后用涂料染色,做成切开的细胞,用彩纸制作染色体,模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发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至末期,细胞中都有染色单体的存在,理解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末期,直接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
色体的分离。
发现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相似点:都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不同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中期是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图3-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图3-2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四、DNA双螺旋结构(图4)
(一)制作思路:
将硬纸板剪成大小相同的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圆形,代表磷酸;长方形,代表含氮碱基。
用铁丝穿透木板作为支架,细铁丝可旋转,但却支不住,粗铁丝可支住却无法完成旋转,最后选择粗铁丝。
将磷酸和脱氧核糖用细铁丝连在粗铁丝上,构成双链外侧的骨架,再在内侧连上碱基对。
(二)教师建议:
将制作过程拍成照片请教师指导。
教师建议:1.将不同的小长方形染成四种颜色,代表四种碱基:A、T、G、C。
2.缺少磷酸二酯键。
3.制作过程中,可根据DNA双螺旋结构的复制过程将五边形、圆形、小长方形用细铁丝相连,构成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再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构成单链,再碱基间氢键连接构成双链。
4.想办法解决支架和旋转的问题。
图4 DNA双螺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