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日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黄河落日》ppt课件

《黄河落日》ppt课件

《黄河史话》:全面介绍黄河的地理、历史 、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04
在线资源
黄河文化网:提供关于黄河文化的各类资 讯和资料。
05
06
中国国家地理:有关于黄河的专题文章和 图片。
活动组织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前往黄河实地考察,亲身体验黄河的壮美与博大。
主题征文
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撰写一篇文章,表达对 黄河的感悟和思考。
《黄河落日》的诗歌风格
语言风格
总结词
雄浑豪放、质朴自然
详细描写
诗人以雄浑豪放的语言风格,描画了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展现出恢弘的气势和 深沉的情感。同时,诗人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将黄河落日的景象与历史、文化 、民族等元素紧密结合,使诗歌具有更深入的思想内涵。
艺术手法
总结词
象征、比喻、拟人
详细描写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黄河落日的景象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和伟大复兴。比喻手法则使诗歌更加形象生 动,如将黄河比作一条沉睡的巨龙,落日比作巨龙的眼眸。拟人手法则赋予黄河和落日以人的情感和性情,使诗 歌更具感染力。
民危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空 前的民族危机,诗人通过诗歌表 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个人背景
李瑛的成长经历
李瑛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从小受到中 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国家和民族的 命运有着深入的认识。
军旅生涯
李瑛曾有过军旅生涯,对国家和军队 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影响了他的诗 歌创作。
社会背景
《黄河落日》的诗歌价值
文学价值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 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读
来朗朗上口。
情感深沉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 ,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酷爱和赞 美。

《黄河落日》讲课教案

《黄河落日》讲课教案
诗歌的意象分析
探讨了诗歌所表达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颂。
诗歌的主题思想
详细解析了诗歌中出现的黄河、落日、大地 等意象,以及它们所构成的壮美画面和深邃 意境。
诗歌的艺术手法
分析了诗歌的修辞手法、音韵节奏和篇章结 构等艺术特色。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1 2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黄河落日文化背景和诗歌意象、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阐述黄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 要地位,以及黄河文化对中华民 族精神的深远影响。
04
关键语句解读
“黄河落日,如血的残阳”
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余晖洒在黄河上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
“滚滚黄河水,悠悠中华魂”
运用对仗和押韵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地位,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的源远流长。
地域民俗
沿黄河流域分布着众多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 以及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形式。
跨学科知识融合
历史学
通过了解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 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地理学
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分析黄河流 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 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 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黄河落日》讲课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思考与练习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黄河落日》背景及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黄河落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落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黄河落日ppt课件

黄河落日ppt课件
黄河落日ppt课件
目录
• 黄河落日简介 • 黄河落日的历史背景 • 黄河落日的旅游资源 • 黄河落日的未来展望 • 总结与反思
01
黄河落日简介
黄河落日的地理位置
黄河落日位于中国河 南省西北部,是黄河 流域中的一个著名景 点。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河落日位于黄河峡 谷的西端,这里地势 险要,景色壮观。
黄河落日的自然景观
黄河落日的自然景观以峡谷、瀑 布、森林、草甸等为主要特色。
黄河在这里流经多个峡谷和瀑布 ,形成了壮观的景象。
在秋季,这里的森林和草甸会变 成一片金黄色,景色更加美丽。
黄河落日的人文景观
01
02
03
04
黄河落日的人文景观主要是指 这里的历史文化。
在黄河落日景区内,游客可以 看到多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旅游产品
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各种旅游产品 ,如旅游纪念品、文化体验活动 、户外运动项目等,以满足不同
游客的需求。
旅游设施
在景区内建设完善的旅游设施, 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和娱乐等 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旅游 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防止过
度开发和破坏。
黄河落日的机遇与挑战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01
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黄河落日景观面临着激烈的市场
竞争,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02
目前黄河落日景观附近的旅游服务设施尚不完善,需要加大投
资力度,提升服务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03
黄河落日景观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确保

《黄河落日》课件(4)

《黄河落日》课件(4)

《黄河落日》课件(4)《黄河落日》课件(4)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河壮阔的景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景象,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 课堂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等,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阔景象。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解决。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六、板书设计《黄河落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最美的景色。

答案:2. 请发挥想象,用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描绘日落景象的句子。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黄河的壮阔景象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1. 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河壮阔的景象。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024版李瑛黄河落日课堂PPT

2024版李瑛黄河落日课堂PPT

目录•黄河落日背景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黄河落日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知识拓展:其他类似主题诗歌欣赏•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黄河落日背景与作者简介主要作品有诗集《野战诗集》《战场上的歌》《天安门上的红灯》等。

1926年12月8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

中国当代诗人。

曾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

李瑛生平及代表作品1947年李瑛入伍,开始了他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革命战士和诗人生涯。

在战火硝烟中,他遍访九省十八县,行程两万多里,创作了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表达了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对战斗生活的热爱。

1959年,李瑛访问兰州时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壮阔的黄河,接着他又溯河而上,观看了刘家峡水电站巨大的建设工地,在刘家峡水库大坝上亲眼看见了黄河的落日,感受到博大的胸怀与雄伟的气魄。

他惊叹于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观,并为之深深感动。

于是,回到北京后,他饱含激情地写下了《黄河落日》这首长诗。

黄河落日创作背景诗歌主题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雄伟景象,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和伟大力量。

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时代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反华势力联合起来孤立中国,国内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

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诗歌内容解析与赏析文本结构分析及特点01诗歌分段与节奏诗歌分为多个段落,每段节奏鲜明,通过押韵和词句重复形成韵律美。

02叙述方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感世界,增强感染力。

03描绘手法运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展现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象。

关键意象解读与象征意义黄河01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代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落日02象征生命的终结和新的开始,同时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完整版)黄河落日

(完整版)黄河落日

(完整版)黄河落日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黄河落日》。

二、详细内容:本课主要描绘了黄河流域壮丽的自然风光,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黄河落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难点:课文生字词较多,学生需掌握并运用。

二、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黄河落日的赞美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具:PPT、黑板、粉笔。

二、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播放黄河落日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

2. 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黄河落日的景象。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黄河落日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黄河落日壮观景象赞美之情作业设计:一、作业题目:1. 抄写课文生字词。

2. 家长签字确认生字词掌握情况。

3.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景的作文。

二、作业答案:1. 生字词答案:(略)2. 家长签字确认生字词掌握情况。

3. 作文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基本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pptx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pptx

鼓励人们勇于面对困 难和挑战,为国家的 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 力量
提醒人们时刻关注国 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命 运,积极投身到国家 建设中
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光未然诗歌精神
01
02
03
04
光未然的诗歌精神包括民族精 神、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等
在当代社会中,这些精神仍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

我们应该积极传承和发扬光未 然的诗歌精神,为中华民族的
《黄河落日》诗歌欣赏课课件36张 pptx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解读与赏析 • 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探讨 • 诗歌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分析 • 诗歌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其他相关经典诗歌欣赏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黄河文化及历史地位
01
02
03
黄河的起源与流域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文 学评论家。
光未然的成就
他的诗歌作品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特色。同时,他 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评论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写于1939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 期,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看到了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于是创 作了这首诗歌。
采用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艺术 手法,构成了幽美邈远、惝恍迷离 的艺术境界。
《山居秋暝》赏析
01
景象描绘
诗歌以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为背
景。
02
情感表达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年度《黄河落日》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度《黄河落日》ppt课件完整版
辅助课堂教学
ppt课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展示黄河落日的美 丽画面和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通过举办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 黄河落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2024/3/23
25
对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作用
01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东方诗歌注重意境营造与情感表达,西方诗歌则更强调叙事与象征。
2024/3/23
21
跨文化交流启示意义
1
拓展文化视野
通过比较东西方河流诗歌,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 景下人们对河流的认知与情感表达。
2
促进文化交流
分析东西方河流诗歌的异同点,有助于促进不同 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 展。
深化文学理解
5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作者介绍
XXX,现代著名诗人,散 文家。
2024/3/23
代表作品
《黄河落日》、《春江花 月夜》等。
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以豪放、浪漫著 称,善于运用生动的意象 和独特的语言表现内心的 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6
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黄河落日》是作者在游览黄河时,被落日时分的壮丽景色所震撼,有感而发 创作的。
不同文化背景下河流意象差异
东方文化
河流常被视为生命之源、情感之寓,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
2024/3/23
西方文化
河流往往与冒险、探索、救赎等主题相关,如《圣经》中渡 过约旦河意味着重生与救赎。
20
东西方河流诗歌审美趣味异同
审美趣味相似之处
均以河流为载体,抒发对自然、生命、情感的感悟。

《黄河落日》精品课件2024新版

《黄河落日》精品课件2024新版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展示
创作引导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黄河落日》为主题进行自主 创作,如续写诗歌、创作画作、编排舞蹈等。
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生 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评价与反馈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 时指出不足之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THANKS。
双方各自准备辩论材料,包括论据、 事例和数据等。
辩论过程
双方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进行自由辩论和交锋。教师可在辩 论过程中给予适当引导和评价。
总结陈词
双方各自进行总结陈词,概括自己 的观点和论据,并呼吁听众支持自 己的观点。
07总结回顾与课程评价关键 Nhomakorabea识点总结回顾
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 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评论成果,其他同 学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课堂辩论
辩论主题
《黄河落日》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意 义。
正方观点
《黄河落日》所表达的情感、意象 和语言特点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 要的价值意义。
反方观点
《黄河落日》是一首过时的诗歌, 其表达的情感、意象和语言特点已 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辩论准备
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过程,体验诗歌魅力
角色分配
创作背景
学生自愿选择扮演诗人或评论家等角色, 模拟诗歌创作和评论过程。
介绍《黄河落日》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模拟创作
分享交流
诗人角色根据创作背景和自己的理解,尝 试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评论家角色则对 创作的诗歌进行点评和分析。
诗歌语言美感和韵律特点
语言美感
诗歌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语言既具有生动的视 觉效果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诗歌的用词精准而富有感情色彩,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 思考。

《黄河落日》教案(带)

《黄河落日》教案(带)

教案:《黄河落日》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通过观赏黄河落日的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黄河落日的感受。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资料: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图片或视频资料:黄河落日的美景。

3.科普资料: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历史文化等。

2.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观赏黄河落日(10分钟)1.播放黄河落日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欣赏黄河落日的美景。

2.引导学生观察黄河落日的颜色、形状、光线等特点。

3.邀请学生分享对黄河落日的感受和想象。

三、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10分钟)1.介绍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包括地球自转、大气散射、光线折射等。

2.通过实例或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

四、写作或绘画表达(10分钟)1.引导学生用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对黄河落日的感受。

2.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五、分享与讨论(15分钟)1.邀请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写作或绘画作品。

2.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对黄河落日的感受和想法。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黄河落日的美景和科学原理。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思考如何更好地欣赏和表达大自然的美。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价学生在观赏黄河落日和表达感受方面的表现。

2.评价学生对黄河落日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收集学生的写作或绘画作品,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补充和说明:黄河落日的科学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它涉及到地球自转、大气散射、光线折射等科学知识。

91《黄河落日》课件26张2024

91《黄河落日》课件26张2024
03
02
01
关键意象解析:黄河、落日等
情感表达
诗歌通过描绘黄河落日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壮丽、辽阔的意境,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都将带给读者强烈的审美体验。
中国自然观念起源
中国自然审美
以山水为美,注重意境与神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要点一
要点二
西方自然审美
以形式美、色彩美为主,注重细节与写实,强调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
不同文化背景下自然审美异同
当代环境保护意识普及重要性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思考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参加相关活动、积极推广中华文化等方式来实现。
思考3
如何将《黄河落日》中的主题和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和场景中寻找与诗歌主题相契合的元素,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例如,可以关注环境保护、民族团结等社会问题,思考如何在自己的行动中践行诗歌所倡导的精神和价值观。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李瑛成就
李瑛出版了54部诗集,有多部长诗和组诗获过多种奖项。其作品《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落日》是李瑛在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首诗以黄河落日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024版与欣赏九诗二首黄河落日李瑛精品教学ppt课件

2024版与欣赏九诗二首黄河落日李瑛精品教学ppt课件
艺术成就
概述李瑛在诗歌领域的贡献和成就, 如获得的重要奖项和荣誉等。
6
诗歌在文学史中地位
对当代诗歌的影响
分析九诗二首在创作手法、主题表达 等方面对当代诗歌的影响和启示。
对后人的启示
探讨九诗二首对后人的启示意义,如 对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思考 和领悟。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阐述九诗二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以及李瑛作为一位杰出诗 人的历史地位。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读后感或诗歌鉴赏文章的质量和创 意,以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测验或考试
通过测验或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对《黄河落日》及相关知识点的 理解和记忆情况。
27
06
跨文化对比与国际传播
Chapter
2024/1/30
28
中外著名河流诗歌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黄河
2024/1/30
9
黄河落日篇章结构
01
《黄河落日》篇章 结构清晰,由起兴、 描绘、抒情三个部 分组成。
02
起兴部分通过黄河 落日的景象引入诗 歌主题,为后续的 描绘和抒情打下基 础。
03
描绘部分运用生动 的语言和形象的比 喻,将黄河落日的 壮丽景象呈现在读 者眼前。
04
抒情部分则表达了 作者对祖国山河的 深厚感情,以及对 民族精神的赞美。
2024/1/30
7
02
诗歌内容与形式解读
Chapter
2024/1/30
8
九诗二首内容概述
《九诗二首》是李瑛的代表作之一,包含两首以黄河落 日为背景的诗歌。
第一首诗《黄河落日》描绘了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黄河落日上课讲义课件

黄河落日上课讲义课件

活动时间
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合理 安排共读时间,确保活动效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2
黄河落日形成原理与过程
地球自转与公转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太阳东升西落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形成 黄河落日现象。
地球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导致季节的变化,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影响落日的时间和角度。
大气层折射散射作用
大气层对阳光的折射
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宣传普及
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01
普及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推广环保科普知识
02
通过科普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环保科普知识,提高
科学素养。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03
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理念,推动形成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育中渗透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开展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家庭亲子共读活动,增进家 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孩子 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阅读内容
选择与黄河落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科 普读物,如《黄河万里图》、《黄河 落日》等。
活动方式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阅读心得 和感受,可以配合绘画、手工等形式 丰富活动内容。
融入课程体系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学 校课程体系中,加强相关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 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 排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和实践能力。
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 栏等形式,营造关注环保 、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校园 文化氛围。

17《黄河落日》课件

17《黄河落日》课件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 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01
黄河落日中哪些描绘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作者通过黄河落日想要 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主 题?
03
04
你认为黄河在中国文化 和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 角色?
小组讨论:与同学们分 享你对黄河落日描绘的 理解,并探讨不同观点。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01
02
崇。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精神的内 涵,包括团结统一、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等方面。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黄河落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 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学习黄河落日,可以帮助学生了 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 化自信。
美学:欣赏和评价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艺术美
自然美
黄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壮丽多彩,如壶口瀑布的汹涌澎湃、 黄河大峡谷的雄伟险峻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艺术美 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独具特色,如皮影戏、剪纸、泥塑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 化内涵。
美学评价 对于黄河流域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需要进行客观、全面的 评价,既要欣赏其外在的形式美,也要理解其内在的精神 美和文化内涵。
03
04
我从《黄河落日》中学到了哪 些关于自然美景的描绘技巧?
阅读完《黄河落日》后,我对 黄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或感悟?
我觉得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可能 受到了哪些文化或历史因素的
影响?
我将如何运用从《黄河落日》 中学到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写
作能力?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学习《黄河落日》,我如何在日 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并欣赏自然美景?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PPT课件

《黄河落日》教学设计、PPT课件

VS
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小组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色,能够互相倾听、互相尊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及小组合作能力评估
04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分析
结合黄河落日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02
CHAPTER
教材内容分析
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变革,民族危亡与复兴交织,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介绍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及代表作品,理解其诗歌创作的思想背景和艺术追求。
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到黄河岸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黄河落日的壮美景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实地考察
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或考察报告以PPT、海报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成果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设计
情境创设
01
通过模拟黄河落日的场景,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图片展示
播放黄河落日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黄河落日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心魄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视频播放
在展示黄河落日图片或视频的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或朗诵,营造出更加浓郁的艺术氛围,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频配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黄河落日的一个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024年《黄河落日》教学课件

2024年《黄河落日》教学课件

《黄河落日》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落日的特点和观赏地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内容1.黄河简介: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1)观赏地点广泛:黄河流经多个省份,沿岸城市和乡村均可观赏到黄河落日。

(2)季节性变化:黄河落日的观赏效果受到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春秋季节较为适宜观赏。

(3)自然景观丰富:黄河落日伴随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如黄河壶口瀑布、三门峡等。

3.黄河落日观赏地点推荐:(1)兰州: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是观赏黄河落日的绝佳地点。

在白塔山公园、兰州黄河风情线上,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黄河落日景象。

(2)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是黄河上最大的瀑布。

在这里观赏黄河落日,可以感受到瀑布与落日相互辉映的壮丽景观。

(3)三门峡:位于河南省的三门峡,是黄河中游的一个著名景点。

在这里观赏黄河落日,可以欣赏到黄河与峡谷交融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黄河落日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黄河落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新课讲解:详细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和落日特点,让学生对黄河落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观赏地点推荐:介绍兰州、壶口瀑布、三门峡等地的黄河落日景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点的观赏特色。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黄河落日的实地观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黄河落日的壮丽景象。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黄河落日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黄河落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黄河落日 课件

黄河落日   课件

黄河的基本走向
黄河源头景观
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上游景观

黄河纤夫
黄河故道民俗——斗羊
兰州羊皮筏子
安塞腰鼓
闹春秧歌
《黄河落日》
塬( ) 蒿( ) 绛红( ) 旌旗( ) 裸露( ) 鼙鼓( ) 爝火( ) 戈( )
分析诗歌
这是一首歌颂“黄河落日”,颂扬中华民族 坚毅向上、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这一层次诗人主要 叙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这一层次诗人通过 一系列意象,来展示黄河的美。
这一层次诗人以太 阳为象征,象征中华民族。
诗人通过马鸣的远 去,长戈的断裂,展示了一个和 平时代的来临。
1.字词 塬( ) 蒿( ) 绛红( ) 旌旗( ) 裸露( ) 鼙鼓( ) 爝火( ) 2.列举李瑛的代表作。 3.分析诗中每一层的意思。
浮冰下泻造成凌汛23ppt课件24ppt课件落日芦花25ppt课件26ppt课件27ppt课件28ppt课件鹳雀楼龙门石窟29ppt课件30ppt课件黄河纤夫31ppt课件32ppt课件黄河故道民俗斗羊33ppt课件兰州羊皮筏子34ppt课件35ppt课件36ppt课件请大声朗读诗歌37ppt课件字词旌旗裸露38ppt课件这是一首歌颂黄河落日颂扬中华民族坚毅向上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黄河落日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 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 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李瑛,1926年12月8日生, 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国当代著 名诗人,其作品《我骄傲,我 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 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 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 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 全国优秀图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层:这一层次诗人以太 阳为象征,象征中华民族。
第四层:诗人通过马鸣的远 去,长戈的断裂,展示了一个和 平时代的来临。
布置作业:
1.字词 塬( ) 蒿( ) 绛红( ) 旌旗( ) 裸露( ) 鼙鼓( ) 爝火( ) 2.列举李瑛的代表作。 3.分析诗中每一层的意思。
黄河落日
旅游系 李敏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 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 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李瑛,1926年12月8日生, 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国当代著 名诗人,其作品《我骄傲,我 是一棵树》曾获1983年首届全 国诗集评选一等奖,诗集《生 命是一片叶子》获首届鲁迅文 学奖诗歌奖,《我的中国》获 全国优秀图书奖。
黄河的基本走向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上游景观
黄河中游景观
黄 河 凌 汛
注:浮冰下 泻造成凌汛
落日
芦花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黄河 古渡
(qì)
碛口
大 禹 渡
黄 帝 陵
西 夏 王 陵
龙门石窟 鹳雀楼
风 土 民 俗 篇
黄河纤夫
黄河故道民俗——斗羊
兰州羊皮筏子

请大声朗读诗歌
字词
塬( ) 蒿( ) 绛红( ) 旌旗( ) 裸露( ) 鼙鼓( ) 爝火( ) 戈( )
分析诗歌
这是一首歌颂“黄河落日”, 颂扬中华民族坚毅向上、百折不 挠的民族精神。
第一层:这一层次诗人主要 叙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二层:这一层次诗人通过 一系列意象,来展示黄河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