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2020完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2020完整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飞速发展令世界侧目,作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卫生健康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刻不容缓[1]。

心血管外科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大血管及终末期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血管外科也得到了飞跃的提升,各种新术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本文将对70年来中国心脏外科的技术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1、心脏外科的开拓者

作为中国心脏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吴英恺教授于1944完成了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1948年又成功实施了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心包切除术,开创了我国心脏外科手术的先河【2】。

1954年,兰锡纯教授完成了国内首例经左心房用手指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3】。1958年,侯幼临教授和石美鑫教授分别实施了国内首例

低温麻醉下二尖瓣关闭不全直视修补术和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房间隔修补术,标志着我国心脏外科的开心技术紧随世界步伐【4】。

1958年,我国心血管外科的开拓者之一苏鸿熙教授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了体外循环(extra 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直视室间隔修补术,而这距离美国率先应用于临床仅仅相隔5年,这也是我国心脏外科史上的里程碑,苏教授也被誉为“医学界的钱学森”【5】。

1965年,蔡用之教授使用自行研发的人工球形瓣膜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开创了国产机械瓣的历史。1974年,郭加强首次完成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1976年,朱晓东和罗征祥分别引进生物瓣制作技术(牛心包瓣和猪主动脉瓣)并成功地应用到临床[6]。

2、快速发展的20世纪80一90年代

2.1学术引领与学会建设

20世纪80年代伊始,我国心脏外科开始了长足的发展。在一代心血管外科专家的努力下,《心脏血管外科学》(兰锡纯主编)、《国际心胸外科实践》(中/英文版)(吴英恺等著)、《心血管外科手术学》(汪曾炜等主编)、《现代胸心外科学》(孙衍庆编著)等一系列著作问世,把国内外更新

的理念和观点、以及国内专家更多的实践与经验带给了同行。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的成立,在促进和推动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随后召开的国际胸心外科学术论坛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对当年我国心血管外科年轻一代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2积极探索和引进新技术

1980.199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我国心血管专科及亚专科发展速度较快,其广度和深度都显著提高。紫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单位日渐增多,各种国产人工瓣膜相继问世,外科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趋势增加,心脏移植再度兴起,心脏不停跳瓣膜替换技术的应用引起关注盯【7】。

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也不断报出可喜的成果。1996年钱坤喜等将自制叶轮血泵用于临床实验,1998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发的罗叶气进入临床[8]。为避免或减少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阜外医院团队在采用经锁骨下动脉(或腋动脉)选择性顺行灌注脑保护方面开展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9,10】,安贞医院团队积极探索了经上腔静脉逆行脑保护方法,并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获得了安全有效的结果[11]。万峰团队[12]在CABG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联合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ransmyocardial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R)治疗冠心病方面进行了临床实践和积极探索。屈正团队[13]在采用单纯TMR治疗重症冠心病方面开展了从病理学、心肌代谢、心电生理等相关TMR疗效机制方面系列实验与临床研究。

3、高速发展的新世纪20年

3.1心脏外科的规模与手术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医疗规模迅速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的心脏中心数量超过10家,更多大型心血管中心建成。2015年全国共有729家医院开展心脏手术,手术总量达到212 795例,体外循环下手术量达到158 920例。2017年全国心脏手术总量达到228 938例,其中ECC心脏手术数量164201例[14]。目前,全国性心脏外科数据库已经建立[15]。近些年,由于我国OPCAB和超声引导下微创心内分流封堵手术等非ECC心脏手术的日益增多,导致了心脏手术总数增长持续高于ECC心脏手术数的增长。

3.2冠状动脉的微创外科治疗

近二十年,OPCAB在国内发展迅猛,其数量在CABG总量中占居优势,一些心脏中心年0PCAB占比甚至达到80%~90%[16]。

对于单独前降支病变的患者,推荐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但是目前,国内此类手术还局限在少数大型临床中心推行。胸腔镜辅助下CABG 是借助胸腔镜及电子屏幕所提供的视野,通过胸壁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国内已有相关临床应用报道[17]。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CABG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18]。尽管机器人CABG适用于大多数低风险患者,但因机器人设备昂贵,技术难度大,在国内难以推广。

3.3瓣膜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2000年以来,经小切口实施主动脉瓣手术已在国内一些心脏中心相继开展。2001年8月西京医院团队在国内首先采用胸腔镜辅助和周围体外循环技术,实施二尖瓣替换术[19]。基于二尖瓣在体内呈矢状位的解剖特殊性,正好完整地暴露于右侧进胸的胸腔镜下,为外科操作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并随着胸腔镜技术在心外科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有的心脏中心年手术量可达600余例。福建翁国星团队[20]体会到采用胸腔镜微创技术,从右胸入路行再次心脏手术三尖瓣置换,不但创伤小,而且手术视野好,又可避免分离心包粘连导致的出血及心脏损伤等并发症。

3.4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