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作图【一等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案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页的例2、例3、“练一练”和第7页的练习一第3~4题。

1.使学生通过观察、画图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定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并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要求旋转90°。

2.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要求旋转90°。

确定旋转角度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教材第113页三角形、教师为学生准备方格纸。

▍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1.欣赏:播放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不停旋转四小时的小彩旗动态视频。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彩旗的舞蹈运动属于什么现象?2.引入: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旋转现象,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旋转吗?学生自由阐述,交流。

3.揭题: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旋转的知识。

(板书课题)▍流程二:观察抽象,探究新知(一)认识旋转1.出示例1课件:(讨论)转杆打开是怎样运动的?关闭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认识定点。

转杆旋转时,有一点是固定不动的,这个不动的点称为旋转中心。

(板书:旋转中心)3.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1)提问:转杆打开和转杆关闭共旋转了几次?两次旋转的方向一样吗?(板书:方向不同)哪次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指出:图中转杆打开与钟面上时针旋转方向相同,我们称之为顺时针旋转,转杆关闭与钟面上时针旋转方向相反,则叫作逆时针旋转。

(板书:顺时针、逆时针)(2)用手势分别比画。

4.认识角度。

(1)提问: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分别旋转了多少度?(板书:角度90°)(2)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是绕着哪一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5.尝试给旋转下定义。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图片)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的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的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的)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

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

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的大图形呢?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o点,90度┈┈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的过程。

)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的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

(目的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

)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

(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的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图形的旋转作图 优秀教案

图形的旋转作图 优秀教案

简单的旋转作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根据旋转的三要素与旋转的基本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尺规作图的能力。

2.数学思考(1)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增强学生用旋转图形的思想思考生活中图形问题的意识;(2)体会图形的旋转作图转化为旋转关键点作图的化归思想。

3.问题解决通过旋转作图的学习,初步学会从旋转图形的角度发现、解决有关图形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旋转作图的过程,感受由图形旋转产生的数学美,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与体会旋转的应用价值;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知识(1)学生认识了生活中与旋转有关的图形,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已经有了较直观的认识;(2)学生已经学习了旋转的三要素与旋转的基本性质等知识。

2.学生活动经验(1)学生已经具备尺规作图的经验;(2)学生已经具备用尺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与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2.教学难点:掌握隐藏旋转三要素与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旋转角的旋转作图。

四、说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2.学法:学生在“观察——引导——交流——操作——归纳”的实践探索中,采用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

3.教学用具:交互式教学平板电脑,几何画板、课件、教学案、尺规等(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体会旋转作图的感受以及连续动态旋转作图形成的图形美;(2)利用交互式教学平板电脑,有利于师生互动,学生展示,呈现教学素材,旋转的动画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体验数学美。

三、知识探究探究一1.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先从题目中找到旋转三要素。

旋转三要素表格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法。

探究四引导学生根据旋转的基本性质完成旋转三要素的查找,教师引导学生作出草图。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图形的旋转》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一课时。

内容主要是研究旋转的有关概念,旋转性质及应用旋转解决有关问题.旋转变换是继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之后的另外一种全等变换,它既是全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学习中心对称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有关旋转的动态几何问题中,蕴含着重要的转化思想.同时,旋转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旋转有关概念,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旋转的性质及应用.教学难点:旋转性质探究及灵活应用.3.目标分析知识技能:由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感受旋转;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旋转的性质.数学思考:在图形旋转的过程中,理解旋转概念,体会旋转特性;解决问题: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操作,画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归纳出旋转性质,利用旋转,转化图形,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感受旋转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教法学法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散教学难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形成过程及归纳旋转的性质.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索法,利用实验探究,突破重难点,并设置了“感受旋转---认识旋转—探索旋转—应用旋转—内化旋转”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本着学生已有经验,以学生熟悉的游戏为出发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旋转有关概念,体会旋转三要素.以通俗易懂,简单活泼的风格呈现教学内容,利用自制教具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问题.四、教学程序环节名称具体内容与呈现形式学生行为预设教师行为预设设计意图(一)感受旋转屏幕上显示学生熟悉的“俄罗斯方块”游戏,设置关卡,学生在寻求解决方法情景中自然引入“旋转”.引入课题《23.1图形的旋转》.学生观看屏幕演示游戏,回答问题.估计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经验,可以考虑到平移,旋转.教师播放课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吗?要怎样消掉下面三行小方块呢?那这个要怎么办呢?(第二个)然后引入课题.用游戏的方式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进入到新课程中来.(二) 认识旋转1.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旋转现象随处可见,都有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呢?2.如果把钟表时针、电扇的叶片看成一个平面图形,那么这些图形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能描述一下什么是旋转吗?3.以三角形的旋转为例,设置旋转概念有关的问题学生举出生活中旋转实例.估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答出图形都绕某一定点转动,也可能答出顺时针方向,角度教师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旋转的例子,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旋转.接着教师请学生看屏幕,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①钟表指针的转通过生活中旋转现象的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如图,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 ),然后围绕O 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A BCA′B′C′O试探究:线段OA 和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ABC 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1.如图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COD ,若∠A 的度数为110°,∠D 的度数为40°,则∠α的度数是()A.60°B.50°C.40°D.30°ABOCDαB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90°,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后得到△AB ′C ′,若∠BAC ′=15°,则旋转角等于()A.50°B.55°C.60°D.65°AB'C′B CC 3.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P 为△ABC 内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与△ACP′重合.(1)旋转角是哪个角?等于多少度?(2)线段AP 旋转到哪里?(3)如果AP=3,则线段PP′等于多少?ABP′PC(1)∠BAC 和∠PAP′=90°(2)AP′的位置.(3) 231.如图∠ADC=∠B=90°,DE ⊥AB ,E 为AB 上的一点,且AD=CD ,DE=5.请用旋转的方法求出四边形ABCD 的面积.FA BCDE2.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苗圃,由正方形花坛和两块直角三角形草皮组成,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斜边长分别为3米和6米,你能求出草皮的面积吗?BCA DEF A′识体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作业必做题: P60第5题和第8题选做题:如图,P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PA=1,PB=2,PC=3,求∠APB 的度数.让每一次作业成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成长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美观,重点突出.五、设计说明1.本节课体现“做数学”的特点,问题串设计得合理、有效,力求使教学条理清晰,学生活动充分,体现“数学·活动·思维”的理念.23.1图形的旋转一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的某一个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图形的旋转.二性质:(1)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ABCDE例题12.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归纳与演绎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教学张弛有度,在充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实现方法的迁移.3.为了“达到面向全体,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用好的问题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图形的旋转》评课稿《图形的旋转》一课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点评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点评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一等奖教师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点评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缩放等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图形的旋转,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图形的旋转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旋转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旋转的基本性质。

2.如何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旋转的数学模型。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旋转的实际例子和图片。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摩天轮、地球自转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旋转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同时,给出一些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中心对应点不变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旋转的操作练习,如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观察旋转前后的图形。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的知识来解决。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丰富学习历程,促进空间观念发展——《图形的旋转》备课思考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29-30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用“旋转中心、方向、角度”三要素描述旋转运动过程。

2.在操作和体验中感悟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后的位置,从而感知图形的旋转特征。

3.经历观察、想象、验证、描述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力,感受学习的乐趣和美。

教学准备:教具:大三角尺、小三角形、钟面、方格纸、磁钉学具:操作单、学习单、水彩笔、直尺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就初步认识了旋转。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现象?预设:摩天轮、风车、电扇……小结:真善于观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旋转随处可见。

【设计意图】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拉近本节课和学生的距离。

二、交流合作,探索新知(一)联系生活,认清“三要素”1.出示视频:(课件播放)请大家边看边比划,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2.分类:你能从数学的角度把这些旋转现象分一分类吗?自主探索:完成《学习单》展示汇报:哪些同学愿意到黑板上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随机出示:(1)旋转中心(2)旋转方向(3)旋转角度(在认识旋转方向时,随机介绍顺时针、逆时针。

)小结: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我们在描述图形的旋转时经常要用到这三个要素。

(板书:三要素)【设计意图】在传统的教法中,此类课往往是抓住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角度进行有序展开,借助一些案例按部就班地告诉学生什么是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是印象不深,体会不透,感悟不到位。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通过分类,力求打破此现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中实际操作,层层递进认清旋转三要素。

(二)借助直观,感悟“三要素”1.教学例1:(1)初步探究。

8 平面图形的旋转【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8 平面图形的旋转【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8 平面图形的旋转【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2.8 平面图形的旋转学习目标:1.理解旋转的有关概念,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重点、难点)2.理解并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学习难点: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1、知识链接1.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几何图形分________和___________.2.我们身边有许多平面图形,试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角的定义角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端点_____到另一位置所形成的图形.2、新知预习观察与思考1.旋转的有关概念观察下列图片:(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汽车上的括水器;(5)由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图案.想一想,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图1:在同一平面内,点A绕着定点O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点B;图2:在同一平面内,线段AB绕着定点O旋转某一角度得到线段CD;【自主归纳】旋转的有关概念(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沿转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其中,这个叫做旋转的旋转中心,___________叫做旋转角.(2)图形的旋转由、和所决定.(3)图2中,线段AB绕点O旋转后成为线段CD.点A与点C 叫做_______,线段AB与线段CD叫做___________.2. 根据旋转的定义,猜想出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3)旋转前、后的图形.三、自学自测如图,半圆O绕着点P顺时针旋转后成为半圆O′,试量出旋转角的大小.四、我的疑惑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1、2、要点探究探究点1: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例1:下列生活实践中,不是旋转的是()A.传送带传送货物B.螺旋桨的运动 C.风车风轮的运动D.自行车车轮的运动【归纳总结】正确理解旋转的定义是关键,旋转就是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旋转后所得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例2:时钟在下午4点到5点之间,什么时刻分针和时针能够构成45°角.【归纳总结】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转过6°的角,每小时转过360°角,时针每分钟转过0.5°的角,每小时转过30°的角,钟表上一大格为30°.【针对训练】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是()A.摩托车在急刹车时向前滑动B.拧开水龙头C.雪橇在雪地里滑动D.电梯的上升与下降2.时钟钟面上的秒针绕中心旋转1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针不动,分针旋转了6°B.时针不动,分针旋转了3°C.时针和分针都没有旋转D.分针旋转3°,时针旋转角度很小3. 11:20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探究点2:旋转的性质2.旋转的性质做一做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三角形ABC,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

3.2.2旋转作图(教案)

3.2.2旋转作图(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旋转变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旋转作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a.确定旋转中心;
b.确定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c.利用工具进行作图。
(3)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力。
举例:通过设置实际问题,如旋转门的设计、旋转图案的绘制等,让学生运用旋转变换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理解旋转中心的概念,能够正确确定旋转中心。
难点解释:旋转中心是旋转变换的核心,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确定旋转中心,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和引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旋转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旋转作图的知识,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旋转变换的概念和实际操作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更好地理解旋转变换的三要素,这对于他们掌握旋转作图的基本原理非常有帮助。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旋转变换的魅力。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旋转作图的方法。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确定旋转中心和把握旋转方向、角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我在后续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幸运大转盘:转一转转盘上的指针,你想玩哪一种,看看你幸运吗?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学会智慧地思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转盘上指针的运动方式,在三年级我们已经有一定了解,叫旋转。

请看大屏幕(转杆的关和合),在小区门口看过这个转杆吗?转杆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一起说)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也是旋转。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

(揭示课题:旋转)二、探索线段旋转,体会旋转三要素1、对比研究转杆的运动(1)用手势来比划转杆的运动转杆的打开、关闭是旋转运动,今天我们就以这个为例来研究。

举起右手,用手臂来表示转杆,一起来做做打开、关闭的运动。

(2)讨论: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你们觉的打开、关闭的运动完全一样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同桌交流。

不同点:这两次旋转的'方向不同。

你们知道转杆关闭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为什么叫顺时针方向呢?(显示钟面是时针的运动)那和钟面上相反呢?叫逆时针方向,这里转杆的打开是什么方向啊?伸出手一起来表示这两个方向。

相同点: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这个点就是旋转的中心点。

都旋转了90度。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旋转重要的三个特点:中心、方向、角度。

其实所有的物体的旋转都是这样围绕中心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旋转的,都转有一定的角度,角度有大有小(显示旋转的图片时钟、折扇、风车)2.巩固练习刚才我们认识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你们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a、:多重的物品可以使台称上的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演示将一袋盐放入盘中)取出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呢?b、请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转盘呢!谁愿意和老师合作玩“我说你转”的游戏:(老师提要求,学生转动转盘)请把指针从A点顺时针旋转90,转到(),再把指针从B点逆时针旋转90,转到()。

要想清楚地知道一个物体是怎样旋转的,就得把这三方面说清楚。

旋转的作图教案

旋转的作图教案

旋转的作图教案教案:旋转的作图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工具绘制旋转图形。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板书:旋转的概念及应用;2.绘图工具:尺子、直尺、圆规等;3.作图纸。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呈现一幅旋转图形)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图形?它和平常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步骤二:引入旋转的概念教师:这种图形是经过旋转得到的,大家知道什么是旋转吗?学生:旋转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点进行转动。

教师:很好!那么,旋转在数学中还有哪些应用呢?学生:旋转可以用来作图、解题等。

步骤三:学习旋转的绘制步骤教师:现在,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通过旋转来绘制图形。

请注意以下步骤:1.先画一个中心点,作为旋转的轴心;2.将要绘制的图形放在旋转轴心上方或下方;3.围绕轴心点旋转图形,旋转的角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

步骤四:绘制旋转图形教师:请大家准备绘图工具,在作图纸上按照刚才学到的步骤来绘制一个旋转图形。

(学生们开始绘图,教师巡视指导)步骤五:展示和讨论教师:同学们,你们绘制完成了吗?请将你们的作图展示出来。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图,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四、拓展应用:教师:旋转图形不仅可以应用于几何作图,还有其他实际应用。

同学们能否想到一些例子呢?学生:比如,地球绕太阳旋转;风车的叶片旋转等。

教师:很好!旋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同学们可以继续思考并记录下更多的旋转例子。

五、课堂总结: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旋转的概念及其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工具绘制旋转图形。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旋转无处不在。

大家能否总结一下本节课的要点呢?(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六、课后作业:1.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旋转作图技巧;2.记录并整理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旋转例子。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中学几何学科,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调整。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然而其中有非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当然,每一次的旋转,全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

活动时,每个学生全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

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

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同样,本题的练习也最好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2、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一、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并能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本课时通过三个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感悟旋转特征和性质,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思考、想象、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突破重难点1.重难点: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性质,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及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突破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等学习活动,结合想象、思考和推理进行新知识的探究。

图片四、教学过程图片01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课件呈现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问:还记得这是什么现象吗?(旋转)2. 谈话引入:同学们,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在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现象,这节课就一起深入学习图形的旋转。

(师板书课题)3. 对比风车和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

(1)师问:仔细观察对比,你发现风车和指针的旋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生1: 相同点都是绕中心一个点在旋转。

生2:不同点风车是逆时针旋转,而指针是顺时针旋转。

(2)师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逆时针?什么叫顺时针?(对学生的理解给予肯定,并相互补充,力求准确严谨)(3)伸出手臂,逆时针和顺时针分别转一转,加强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旋转作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旋转作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1《旋转作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旋转作图》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几何作图》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旋转作图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性质,掌握旋转作图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旋转作图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基本几何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作图这一概念和方法,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旋转作图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作图的概念和方法,能运用旋转作图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作图的方法和应用。

2.旋转的性质和旋转作图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旋转作图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旋转作图的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旋转作图的方法。

3.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旋转作图的原理和应用。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答案。

3.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旋转对称等,引导学生发现旋转作图的必要性。

提问: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旋转作图。

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作图的概念和方法。

讲解旋转的性质,如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旋转中心对应点相等等。

通过示例,演示旋转作图的基本步骤:确定旋转中心、画出旋转角度、绘制旋转后的图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旋转作图的练习。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83—84的例1、例2。

【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一个内容,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全等变换。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旋转实例认识旋转三要素,理解旋转基本含义;再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操作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来学习图形的旋转,对于物体旋转三要素的认识学生容易掌握;再到线的旋转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特征,最后过渡到作图技能学生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本节课降低难度先从线旋转再到形的旋转。

【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探索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线段。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的思想。

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特征。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教学过程设计】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呈现材料:(出示动态旋转图)引入:还记得图中是什么现象吗?(旋转)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图形的旋转。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活动一】描述线段的旋转,初步体会旋转要素与性质呈现材料:车杆动态旋转学习任务一:你能描述车杆刚才是怎么旋转的吗?预设1:车杆旋转了90度………预设2:车杆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预设3:我觉得车杆应该是绕0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旋转》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5篇

《旋转》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5篇

1、《旋转》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范《旋转》的教学设计范篇篇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

(出示课题:旋转)(二)探究新知1.通过粉笔的不同旋转,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1)感知旋转方向。

教师:下面进行眼力大考查,看谁观察最仔细,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上举手,好吗?第一组,开始。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旋转角度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做两次动作。

教师:你发现这两次有什么区别吗?预设:旋转的方向不同。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方向)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像这种方向的旋转,和生活中谁的旋转方向是一样的?叫什么旋转?预设:顺时针旋转。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请学生观察屏幕;说得出来,说完后欣赏图片。

板书:顺时针)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那像这样的又叫什么呢?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吗?(板书:逆时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屏幕展示。

(2)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眼力大考查继续,下面进行第二组,请仔细观察。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同一方向,但角度不同进行旋转,请学生区别。

预设:旋转角度不同。

(板书:角度)(3)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最后一组,这次有点难,看谁能发现?老师再把粉笔分别绕两头旋转一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旋转哪里不同?(板书:中心)教师:看来旋转时,绕哪个中心旋转很重要,同样是这支粉笔,同样是绕一周,绕的中心不一样,旋转轨迹也完全不一样了。

图形的旋转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图形的旋转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a
(2)两个旋转中,旋转角o 不变,旋__转_o_中__心_改变
了,产生了__不__一___旋转效果.

第6页
以下图形中,绕某个点旋转180°后能与本
身重合有( D)
①正方形
②长方形
③等边三角形 ④线段
⑤角
⑥平行四边形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7页
知识点二 利用旋转设计图案 1、我们能够借助旋转_设__计__出许多漂 亮图案.
A'
B'
C'
第4页
三、研学教材 认真阅读书本第61至62页内容,完成 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形成过程.
第5页
知识点一 旋转
1、选择不一样_旋__转__中__心___、不一样
旋__转__角__旋转同一个图案,会出现不一样效果. (1)两个旋转中,旋转中心不变, _旋__转__角_ 改变了,产生了_不__一____旋转效果.
第12页
3、把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 (1)选择不一样旋转中心、不一样旋转 角,看看旋转效果;
第13页
(2)改变三角形形状,看看旋转效果
第14页
四、归纳小结
把一个图案进行旋转,选择不一样 _旋__转__中__心_,不一样 _旋__转__角__,会出 现不一样效果.
第15页
我相信,只要大家勤 于思索,勇于探索,一定 会取得很多发觉,增加更 多见识,谢谢大家,再见!
第16页
第10页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F=∠CBE=90°。 又∵BE=BF, ∴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F顺时针旋转 90°就得到△CBE。 ∴△ABF≌△CBE, ∴AF=CE。
第11页

初中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初中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3~84页,例1、例2,练习二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旋转三要素,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明确图形旋转的含义,说清旋转的三要素,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展示旋转动图:(风车、道闸、电风扇、挂钟)2、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们判断挂钟上哪些物体也在做旋转运动。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为新知做铺垫;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挂钟作为素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探索,认识旋转要素。

(一)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描述线段的旋转过程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2”旋转到“4”的旋转过程。

观察比较得出旋转过程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不同点:甲乙两个钟面上的指针旋转的角度不同。

(2)相同点:旋转的中心和方向是相同的。

(3)利用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具体描述甲、乙两个钟面上指针的旋转过程。

甲钟面: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30度。

乙钟面:从“2”到“4”,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度。

2、建立表象,加深理解。

(1)如果指针从“3”出发,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想一想,这时指针应在什么位置?(2)指针从“6”旋转到“12”,如果你是指针,你想怎样旋转?3、生活运用:道闸。

(1)左侧有车通过,车杆要绕点按方向旋转度。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2:图形的旋转 全省一等奖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2:图形的旋转  全省一等奖
此操作由学生借助模板与同桌合作完成,经小组成员讨论后回答:
形状大小没有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三、知识应用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
△ABE经过旋转后得到△ADF.
(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旋转角为多少度?
指针分别看成一个图形,它们是如何转动的?
2.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活动二 操作实验得性质
(1)将一块三角板放在一张白纸上,画下它的外轮廓,记为△ABC.
(2)将三角板绕直角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画下它的外轮廓,记为△A′B′C.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
展示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图片,提出问题:
1.观察这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很有兴趣,仔细观察
1.(1)它们都在转动(2)都绕着一个点在转动……
2.时钟指针、单摆、风车的转动…
二、操作探究
活动一 观察归纳得概念
1.观察时钟指针的转动,如果把时钟的
(1)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
活动一 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1)绕着某一个点(2)按照某一个方向
(3)转动了一定的角度.
活动二
此操作学生独立完成,经观察思考后发言:
1.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位置发生了改变.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旋转作图-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旋转作图-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课题: 图形的旋转授课人:杨淑君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作图作法,知道确定一个图形旋转后的位置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应用旋转的特征作图、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学会简单的旋转作图。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概念、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实验操作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形的旋转的概念2、旋转的性质3、旋转作图的步骤:一连:连接已知点与对称中心;二定:确定旋转的方向;三量:测量旋转角度;四截:在旋转角的另一条边上截取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等于对应线段长度的点;五画:顺次连接所得的点,从而画出旋转得到的图形(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的旋转作图二、合作探究1、教师逐一演示点、线段、三角形的旋转作图,再让学生观察、动手画图。

例1:点的旋转: 将A 点绕O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例2:线段的旋转:将线段AB 绕O 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60˚。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例3、三角形的旋转:如图,△ABC 绕O 点旋转后,顶点A 的对应点为点D 试确定顶点B ,C 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

A B O O A分析:一般作图题,在分析如何求作时,都要先假设已经把所求作的图形作出来,然后再根据性质,确定如何操作。

假设顶点B,C的对应点分别为点E,点F,则∠BOE,∠COF,∠AOD都是旋转角△DEF就是△ABC绕点O旋转后的三角形根据旋转的性质知道: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即旋转角相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则∠BOE=∠COF=∠AOD,OE=OB,OF=OC,这样即可求作出旋转后的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旋转作图
1.复习旋转及旋转图形的概念与性质;
2.能够根据旋转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旋
转作图.
一、情境导入
在钟面上,从1点到1点6分,分针转了多少度角?时针转了多少度角?1点6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简单的旋转作图
【类型一】旋转作图
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图中按要求画出图形:
(1)先画出△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A 1B1C1.
(2)再画出△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A2B2C2.
解:(1)如图,△A1B1C1即为△ABC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2)△A2B2C2即为△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类型二】作旋转图形
如图,画出△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A′B′C′.
解:(1)如图,连接OA,OB,OC.
(2)分别以OA,OB,OC为一边作∠AOA′=∠BOB′=∠COC′=90°.
(3)分别在射线OA′,OB′,OC′上截取OA′=OA,OB′=OB,OC′=OC.
(4)依次连接A′B′,B′C′,C′A′.则△A′B′C′就是△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类型三】图形旋转的应用
如图①,分别以正方形ABCD的边AD和DC为直径画两个半圆交于点O.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整个阴影部分比较复杂和分散,像此类问题通常使用割补法来计算.连接BD、AC,由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AC与BD必交于点O,正好把左下角的阴影部分分成(Ⅰ)与(Ⅱ)两部分(如图②),把阴影部分(Ⅰ)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①处,把阴影部分(Ⅱ)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②处,使整个阴影部分割补成半个正方形.
解:如图②,把阴影部分(Ⅰ)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①处,把阴影部分(Ⅱ)绕点O顺时针旋转90°至阴影部分②处,使原阴影部分变为如图②的阴影部分,
即正方形的一半,故阴影部分面积为
1
2×10×10=50(cm2).
方法总结:本题是利用旋转的特征: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把图形利用割补法补全为一个面积可以计算的规则
图形.
三、板书设计
1.简单的旋转作图
2.旋转图形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归纳和动手操作,利用旋转的性质作图.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与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1.复习并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2;
2.学习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3,能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总结出求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能够综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小明的父亲的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类型一】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判定平行四边形
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DB,AO=BO,E、F分别是OC、OD 中点.
求证:(1)△AOC≌△BOD;
(2)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
解析:(1)利用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证明△AOC≌△BOD;
(2)此题已知AO=BO,要证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全等三角形,只需证OE=OF就可以了.
证明:(1)∵AC∥BD,∴∠C=∠D.在
△AOC和△BOD中,∵
⎩⎪

⎪⎧
AO=OB,
∠AOC=∠BOD,
∠C=∠D,
∴△AOC≌△BOD(AAS);
(2)∵△AOC≌△BOD,∴CO=DO.∵E、F分别是OC、OD的中点,∴OF =
1
2OD,OE=
1
2OC,∴EO=FO,又∵AO =BO,∴四边形AFBE是平行四边形.方法总结: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类型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交BD于点O,点E,F分别是OA,OC 的中点,请判断线段BE,DF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
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A=OC,OB=OD,利用中点的意义得出OE=OF,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BFDE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BE=DF,BE∥DF.
解:BE=DF,BE∥DF.因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OC,OB =OD.因为E,F分别是OA,OC的中点,所以OE=OF,所以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DF,BE∥DF.
方法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是证明线段相等或平行的重要方法.
探究点二:平行线间的距离
如图,已知l1∥l2,点E,F在l1上,点G,H在l2上,试说明△EGO与△FHO 的面积相等.
解析:结合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证明.
证明:∵l1∥l2,∴点E,F到l2之间的
距离都相等,设为h.∴S△EGH =1
2GH ·h,S△
FGH =
1
2GH·h,∴S△EGH=S△FGH,∴S△EGH-
S△GOH=S△FGH-S△GOH,∴S△EGO=S△FHO.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等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探究点三: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 ∥BC,∠B=90°,AG∥CD交BC于点G,点E、F分别为AG、CD的中点,连接DE、FG.
(1)求证: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点G是BC的中点,且BC=12,DC=10,求四边形AGCD的面积.
解析:(1)求出平行四边形AGCD,推出CD=AG,推出EG=DF,EG∥D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推出即可;(2)由点G是
BC的中点,BC=12,得到BG=CG=
1
2BC =6,根据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可知AG=DC=10,根据勾股定理得AB=8,求出四边形AGCD的面积为6×8=48.
解:(1)∵AG∥DC,AD∥BC,∴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AG=DC.∵E、F分别为AG、DC的中点,∴GE=
1
2AG,DF=
1
2DC,即GE=DF,GE∥DF,∴四边形DEGF是平行四边形;
(2)∵点G是BC的中点,BC=12,∴BG=CG=
1
2BC=6.∵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DC=10,AG=DC=10,在Rt△ABG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8,∴四边形AGCD的面积为6×8=48.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平行线的距离;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3.平行四边形判定和性质的综合.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时,要根据其判定和性质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