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的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点概述[精华]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四大盆地
2 3
位于天山和昆仑山脉之间,平均 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脉之间, 海拔1000米左右 平均海拔500-1000米
纬度较低,属于暖温带气候,热 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气候, 量较多 热量较少 地形较封闭,海洋水汽难进入, 地形西北有缺口,大西洋水 降水极少 汽可进入,降水较多
4
5 6 7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 漠,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 内部呈环状结构:从边缘到中心 依次为戈壁-冲积扇平原-沙丘 塔里木河有著名的胡杨林
(3)柴达木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①是我国第三大内陆盆地,海 拔最高(第一级阶梯); ②气候干燥,风蚀地貌广布, 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 ; ③典型的断层陷落盆地 ④西部多沙漠、戈壁,东部 多沼泽、盐湖; ⑤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 煤、有色金属(铅锌矿)、 钾盐等,素有“聚宝盆”之 称。
人文地理特征
特点: 我国第二大盆地 东高西低,西侧有缺口,较湿润 多风蚀地貌,沙漠面积较小
准噶尔盆地比较塔里木盆地与准噶盆地 1.相同点①周围高山环绕;
②内部平坦、沙漠戈壁广布,边缘多绿洲;
③均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④古丝绸之路的一段“绿色通道” ⑤风蚀和风积地貌广布。
⑥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不同点比较
巫 山 110°E
大娄山
位置:东起巫山,西至横断山,南至云贵高原, 北到大巴山,包括四川、重庆 第二级阶梯上;海拔300~600米
(4)四川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势北高南低; ②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 部多低山丘陵,起伏大,西 北部有成都平原。; ③紫色砂岩、页岩广布被称 为“紫色盆地” ④河流众多,是我国最大的 外流盆地,长江水系呈向心 状汇聚; ⑤ “巴山夜雨”;⑥我国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少的地方。 ⑦自贡有丰富的井盐和天然 气; 人文地理特征 特点成因 ①农业发达,气 候暖湿,水热丰 ①流水侵 富,热量条件与 蚀作用显 南部沿海差不多, 著,形成 盛产水稻、甘蔗。 成都平原地势平 内部的丘 陵。 坦,土壤肥沃, 是重要的商品粮 基地,古代被称 为“天府之国”; ②人口、城市密 集。
中国四大盆地的名称 有哪些特点
中国四大盆地的名称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盆地数量很多,但是一般我们常说的就是四大盆地。
那幺,中国
四大盆地名称都是什幺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中国四大盆地是什幺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
塔里木盆地地处天山、昆仑山和帕
米尔高原之间,东西长1500 公里,南北宽600 公里,面积约53 万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盆底平均海拔为1000 米左右,是我国、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地理带、高山带、山麓砾石(戈壁)带、冲积平原带(绿洲带)和沙漠带。
中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近33 万平方公
里,为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葛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介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呈不等边三角形,
面积约38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 米左右。
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约5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额尔齐斯
河谷,大西洋水由此进入北疆,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盆地南缘的冲积扇平原
广阔,是新开垦的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尔
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20 万平方公里,海拔
为2600—3000 米。
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东南部分布着许多咸水湖和盐沼泽,其中察尔汗盐池面积为1600 平方公里,储盐量达250 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
用8000 年左右。
此外,这里还盛产石油和各种金属矿藏,人们赞美柴达木盆。
盆地类型
一、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1、概念:位于褶皱山系和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2、构造特征:形成于挤压环境中,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烈;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②深凹(拗)带;③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一般存在一套或几套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向克拉通方向迁移。
3、石油地质条件:①具有两类烃源岩系: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拗带一侧,所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
②储集岩有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的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以陆相的碎屑岩为主体③易于形成油气藏的圈闭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油气分布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①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②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③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
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中心呈条带状盆地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行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
二、裂谷盆地1、概念:因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拗陷,具有陡而长、两壁平行的沉降谷2、构造特征:裂谷是张性作用的结果,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有断槽状、锯齿状、雁裂状、三叉状等。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体可划分为:①裂谷前期;②裂谷断陷期;③裂谷拗陷期。
不同阶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3、石油地质条件:1、油气生成特点:在世界主要裂谷盆地中,从寒武系至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以泥岩、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
世界主要盆地及其特点
乍得盆地:位于非洲中部,包括乍得、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是世界上最 大的内陆三角洲之一
奥克洛盆地:位于非洲西部,包括加纳、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等国,是世界 上最大的铝土矿储藏地之一
密西西比盆地:位于美国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三角洲之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农业发达。
内陆盆地:位于 大陆内部,如中 国的塔里木盆地
沿海盆地:位于 沿海地区,如美 国的加利福尼亚 盆地
山地盆地:位于 高山地区,如喜 马拉雅山的青藏 高原盆地
沙漠盆地:位于 沙漠地区,如非 洲的撒哈拉盆地
青藏高原: 世界上最 高的高原, 平均海拔 4000米以 上
塔里木盆 地:中国 最大的内 陆盆地, 面积53万 平方公里
盆地地区通常具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 适宜的气候条件, 因此吸引了大量人 口居住。
盆地地区的人口密 度通常高于周边地 区,形成了人口密 集区。
盆地地区的人口分 布与经济发展密切 相关,经济发达的 地区人口密度更高 。
盆地地区的人口分 布也受到历史文化 、政治制度等因素 的影响。
盆地地形:封闭、低洼,有利 于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盆地 内丰富的矿产资 源,如石油、天 然气等,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 支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业发展:盆地 内肥沃的土地和 适宜的气候条件, 为农业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交通枢纽:盆地 内通常交通便利, 成为重要的交通 枢纽,促进了地 区间的经济交流 与合作。
城市发展:盆地 内丰富的资源和 便利的交通条件, 吸引了大量人口 聚集,促进了城 市的发展。
地形:盆地地区地形复杂,山脉环 绕,导致降水难以进入盆地内部, 形成干旱的气候条件。
总结盆地丘陵山地高原平原特点海拔米陆地地形低
位于中国南方,包括江西、湖南、浙江等地的广大丘陵地带 ,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03
山地特点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山地是指具有一定海拔高 度的陆地地形,通常海拔 在500米以上。
地貌特征
山地的地貌特征包括峰峦 叠嶂、峡谷幽深、坡陡谷 深等,地表起伏较大。
植被与土壤
山地植被茂密,森林覆盖 率高,土壤类型多样,垂 直分带明显。
形成原因
内力作用
气候与植被
山地是由于地壳运动、板块碰撞挤压 等内力作用形成的。
山地气候多变,垂直分带明显,植被 茂密,土壤类型多样。
外力作用
山地的形成还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 如风化、侵蚀、搬运等。
世界著名山地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洲中南部,是世界上最高 的山脉之一,拥有多座海拔超过
8000米的高峰。
04
高原
高原地形是指广阔平坦的区域,其特 点是相对较高的海拔和较为平坦的地 形。
低海拔陆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丘陵
丘陵地形的气候影响相对较小, 但仍然可以影响风向和降水分 布。
高原
高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大, 可以改变气流和降水分布,形 成独特的高原气候。
盆地
由于盆地的特殊地形,容易形 成湿润的气候,同时也会影响 风向和降水分布。
特征
地势平坦、开阔,起伏小,无高山或 低谷,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大 规模农业和工业发展。
形成原因
构造运动
由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和 水平运动,使地壳逐渐 形成褶皱和断层,从而
形成平原。
河流冲积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下游 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和冲积平原。
冰川侵蚀
冰川的侵蚀作用将高山 削平,形成冰川平原。
柴达木盆地
• •
5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
• 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 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后者主要分布 于盆地西部,草甸土、沼泽土一般均有盐渍 化现象。植被稀疏,种类单纯,总共不足200 种,以具有高度抗旱能力的灌木、半灌木和 草本为主,盐生植物较多。植被结构简单, 约有6/10的群丛系由一个或几个种组成。在 山麓洪积扇和冲积-洪积平原上以勃氏麻黄、 梭梭和红砂灌木所组成的荒漠植被群落为主; 在盐性沼泽及盐湖、河流沿岸,莎草科密生 形成草丘,其中占优势的有深紫针蔺、丝藨 草与黑苔草等盐生植被;盐湖与沼泽外围以 芦苇与赖草为主。 柴达木盆地动物区系具有蒙新区向青藏区过 渡的特征。野生动物主要有野骆驼、野驴、 野牦牛、黄羊、青羊、旱獭、狼、马熊、獐、 狐、獾等。由于垦殖和捕猎,如今野生动物 大为减少,有的濒于绝迹。
8
柴达木盆地--万丈盐桥
• • 格尔木市北面是世界著名的察尔汗盐湖, 面 积为5800平方公里。 浩潮无垠的盐湖,可以说是湖天相连的盐的 世界,盐储量约在500亿吨以上。藏公路 和铁路,有32公里长是在湖区内铺设的, 称之为“万丈盐桥”。但惊奇的是“桥”下 竟无一座桥墩和一根梁柱,十多吨重的大卡 车飞驰而过,十多节车厢的火车来回奔驰, 成为世界交通史上的奇迹。 万丈盐桥是格尔木至敦煌的一段从达布逊湖 上穿过的公路,厚达15-18米的盐盖构成天然 的盐桥,全长32公里,折合市制可达万丈,因此人 们称其为“万丈盐桥”。“桥”上路面光滑 平坦,山色湖光相映,景致很美,堪称“举世无 双”。玉带似的盐桥(路),旁无护栏,下无桥 墩,更无流水。整个路面平滑光洁,坦荡笔直.盐 桥(路)将盐湖从中间劈成两半,使人惊叹不已, 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的聪明和智慧。
• •
7
四大盆地是哪四大盆地 各有什么特点
四大盆地是哪四大盆地各有什么特点
可能很多还没有学习地理的同学就已经听说过地理中的四大盆地了,那
这四大盆地分别是什幺,都有什幺特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了相关
信息,以供同学们参考。
1 四大盆地都有什幺我国的四大盆地指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
盆地、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系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
塔里木盆地地处天山、昆仑山和帕
米尔高原之间,东西长1500 公里,南北宽600 公里,面积约53 万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盆底平均海拔为1000 米左右,是我国、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地理带、高山带、山麓砾石(戈壁)带、冲积平原带(绿洲带)和沙漠带。
中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近33 万平方公
里,为我国最大的沙漠。
准葛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介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呈不等边三角形,
面积约38 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 米左右。
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面积约5 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盆地西端有阿拉山口和额尔齐斯
河谷,大西洋水由此进入北疆,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盆地南缘的冲积扇平原
广阔,是新开垦的农业区。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由阿尔
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巨大的内陆盆地,面积约20 万平方公里,海拔
为2600—3000 米。
其西北部有小片沙漠,东南部分布着许多咸水湖和盐沼泽,。
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前陆盆地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广泛分布于陆缘地区。
它们是由于板块碰撞和俯冲带造成的厚实沉积物沉积而形成的。
与海洋盆地不同,前陆盆地是位于陆地上的盆地。
本文旨在探讨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前陆盆地,我们将首先介绍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
随后,我们将探讨前陆盆地在地质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前陆盆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演化过程。
此外,了解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还能够对石油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前陆盆地形成的机制。
这包括板块碰撞和俯冲带对前陆盆地的影响,以及沉积物的沉积过程。
我们还将探讨前陆盆地的地质特征,如沉积物的类型、构造特征和地层的分布。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前陆盆地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前陆盆地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演化过程、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资源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侧重于对前陆盆地的沉积环境、构造演化和成藏规律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前陆盆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过程和资源形成的机制,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支持。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前陆盆地基本特征的综述,并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前陆盆地的研究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本篇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前陆盆地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以便读者对文章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框架和组织方式。
通过列出文章目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文章中各个部分的标题和顺序,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跟随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准噶尔盆地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简述
准噶尔盆地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简述首先,准噶尔盆地地质构造复杂,被称为“天下第一构造”。
盆地内存在着众多的构造断裂带,主要有铁门关断裂带、吉木萨尔断裂带等。
这些断裂带是石油和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场所,构成了复杂的油气藏类型。
盆地内还有多个显著的地质构造单元,如乌尔禾凹陷、吐尔尕特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等,其中吐尔尕特凹陷是盆地内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其次,准噶尔盆地的沉积特征非常明显。
盆地主要沉积于二叠纪至新近纪时期,沉积物主要由湖相和古湖盆相构成。
其中古湖盆相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沉积物为陆相和浅湖相,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条件。
湖相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沉积物主要为海相,也存在一些较深的陆相和半深湖沉积,具有丰富的油源和盖层。
准噶尔盆地的石油资源特点是其丰富的资源量和多元化的储集类型。
该盆地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
目前已确认的油气勘探区包括吐尔尕特凹陷、乌尔禾凹陷、吉木萨尔凹陷等。
油气储集主要包括构造油气藏、断裂油气藏和碳酸盐岩油气藏等。
其中,构造油气藏是盆地最主要的类型,受构造发育与成熟生烃岩层控制,油气资源量较大。
断裂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北部和东北部,多为较小的油气田。
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的南部地区,含油气资源较丰富。
此外,准噶尔盆地地下水位均较高,油气藏处于近表浅层。
由于地下水活动和冲蚀,油气藏形成了多层次、多面向的储集空间。
这种地下水活动对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有一定的干扰,但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促使石油在地下层位之间形成了旅行时间分辨率。
这给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和优选套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准噶尔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包括复杂的地质构造、丰富的沉积特征和多元化的石油资源类型。
这些特征为该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也使得准噶尔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富集区之一。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与重庆市,为一具有明显菱形边框的构造盆地,同时也是四周高山环抱的地形盆地,其范围介于北纬28°~32°40′,东经102°30′~110°之间,面积约18×104km2.四川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从汉代"临邛火井"的出现,到隋朝〔616年〕"火井县"命名;从凿井求盐到自流井气田"竹筒井"·" 盆"·"笕"钻采输技术的发展,都无不例外的证明四川天然气的开采源远流长.但是,四川天然气的发展,经历了近代被欺凌的衰落,直到20 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重新崛起,伴随工业化的进程,才得到真正的发展.截止2004 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全盆地已经探明114 个气田,14 个油田,获得天然气地质探明+控制+预测储量约15000×108m3,3 级储量之和约占2002 年盆地资源评价总量的1/4.伴随新区、新层、新领域的勘探发现,盆地的总资源量还将继续增长,为川、渝天然气能源发展锦上添花.1.构造特征四川盆地属扬子准地台西北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从晋宁运动前震旦系基地褶皱回返,使扬子板块从地槽转向地台发展,直到喜山运动盆地定型,共经历了9期构造运动,但对盆地构造、沉积地层发展演化有明显影响的有4 期:一是加里东期,形成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二是东吴期,拉张断裂活动,引发玄武岩喷发〔峨嵋山玄武岩厚达1500m〕;三是印支期,形成印支期泸州、开江、天井山古隆起,且具盆地雏形;四是喜山期,盆地全面褶皱定型.纵观盆地的发展,受欧亚、太平洋、印度板块活动的影响,盆地应力场的变化经历了古生代拉张为主,中生代三叠纪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的挤压过程.这一拉张-过渡反转-压挤的地应力场,控制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与破坏以与晚期成藏的全过程,尤其对复合型盆地更为明显.1.1基底特征四川盆地的基底岩系为中新元古界,其结构具3 分性.盆地中部的磁场特征显示为一宽缓的正异常区,多为中性与中基性岩浆岩组成的杂岩体,变质程度深,硬化强度大,构成盆地中部刚硬基底隆起带.基岩埋深一般4~8km,地史中较稳定,沉积盖层厚度较薄,褶皱平缓带.盆地东南和西北侧为弱磁场区,组成基底的岩石是浅变质沉积岩,属柔性基底,是褶皱带.基岩埋深8~11km,沉积盖层厚度较大,褶皱较强烈.1.2区域构造特征四川盆地的发生、发展,形成菱形边框和不同组系、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大体可以追溯到8.5×108年的地史发展过程,是受基底、周边古陆、深大断裂以与地应力作用方式等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也是多次构造旋回叠加的产物,使盖层褶皱出现形式多样,交织复杂化的局面.1.2.1褶皱构造的展布特点盆地内最早形成的褶皱构造可上溯到印支期,但范围仅局限于川西龙门山前,如矿山梁~天井山~海棠铺等北东向背斜构造.整个盆地的现今构造主要形成于喜山期,包括震旦系在内的全部沉积盖层都被卷入,出现了众多成群成带分布的褶皱构造.1〕川东南坳褶区系指华蓥山以东的川东与川南区,包括川东高陡构造带和川南低陡构造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强烈的地区.一般陡翼倾角>45°,甚至直立倒转.高、低陡构造之分,在于构造核心出露地层的新老,前者出露中下三叠统与其以老地层,后者出露上三叠统与其以新地层.构造线走向主要由北东向高陡构造带和断裂带组成的隔挡式褶皱,背斜紧凑,向斜宽缓,成排成带平行排列.北部受大巴山弧的的影响向东弯曲,局部呈近东西向;南部逐渐低倾呈帚状撒开,除北东向为主外,还有受边界条件干扰的南北向、东西向等多组构造线.2〕川中隆起区介于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包括川中平缓褶带和川西南低陡褶带,是盆地内褶皱最弱的地区.区内构造平缓,断层少见,地层倾角仅1°~5°,少有大于10°者,均属平缓褶皱类型.构造线方向多呈近东西向,但受邻区影响,也有北东和北西向者,个别呈现旋卷构造,如威远、中台山等构造.3〕川西北坳陷区指龙泉山以西的川西和川北地区,包括川西低陡构造带和川北低平构造带,是盆地内白垩系、古近系主要分布和第四系大片覆盖区,也是川西北前陆盆地—中新生代主要坳陷区.区内南段和靠盆地西缘的山前带因受龙门山逆掩推覆带影响,表皮褶皱强烈.北段主要为一区域大向斜〔梓潼凹陷和苍溪向斜〕以与九龙山和南阳场构造带褶皱平缓,只有龙门山前山带印支期构造褶皱强烈.背斜构造类型划分四川盆地是一个以压性为主、兼具扭动的压扭性盆地,受基底和盖层沉积幅度的影响,环绕川中刚硬基底,在盆地不同地区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背斜构造,有的地面显现,有的则潜伏地下.背斜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法很多,有的根据褶皱强度、构造顶部和两翼倾角大小、褶皱强度系数〔闭合度/短轴〕、受力性质……等等.本书从油气富集与保存角度出发,结合构造特征分析,将四川盆地背斜构造分为梳状、似梳状、箱状、膝状、高丘状、低丘状等6 种类型.1〕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强、顶部尖、两翼陡、构造狭窄,褶皱强烈,两翼伴有倾轴逆断层,以陡翼最发育.地腹构造多向缓翼偏移,在断下盘常形成陡带—牵引次一级潜伏构造.梳状背斜主体的嘉二段石膏层〔区域盖层〕被破坏后,一般只有残余气藏;下盘潜伏构造是主要的找气圈闭.2〕似梳状背斜该类构造受力中等,顶部圆缓,翼部稍陡,两翼倾角一般<45°,构造褶皱适中,形态较完整,沿长轴裂缝发育.当地腹断层切轴、切顶时会造成气藏散失.似梳状构造顶部也有相对尖陡者,核部地层出露较老,嘉陵江组区域盖层遭受破坏,使气藏的保存条件变差.3〕箱状背斜多为狭长型构造,受力较强,其显著特点是顶部宽平、两翼陡峻,张应力集中在构造顶部,沿长轴与宽缓的顶部裂缝发育〔除纵、横张缝外,还有扭张缝〕,一般有利于天然气富集与保存.但该类构造向地腹深处有变尖变陡的趋势,且伴有切轴逆断层发育,不利于气藏保存.4〕膝状背斜该类构造的形态和裂缝发育特征,和箱状构造相似,顶部平缓,一翼陡、一翼缓,呈不对称状,地腹主断层多发生在陡翼,缓翼断层规模小,一般构造的完整性较好,且沿轴部裂缝发育,有利于气藏的富集和保存.5〕高丘状背斜该类构造褶皱强度弱,多为短轴背斜,顶圆翼缓〔<25°〕,常不对称.沿长轴和顶部除纵、横张缝外,还有扭张缝发育,形成网状渗滤通道,有利于气藏高产.高丘状构造出露地层新,褶皱适中,地腹断层发育的规模不大,是含气条件较理想的构造.6〕低丘状背斜该类构造一般多为区域向斜中的低平穹隆背斜,褶皱平缓,上下构造形态变异小.有时受断层或不同组系构造的影响,在地腹形成局部潜伏高点.由于受力弱,裂缝发育程度不均,有利于气藏保存,但高产条件较差.1.3断裂发育特征四川盆地定型在喜山期,是水平应力挤压作用的结果.由挤压褶皱相伴生的地层断裂属逆断层性质.从油气勘探的实用性出发,本书姑且将盆地的断裂分为深大断裂〔含基底断裂〕和一般断裂.深大断裂对区域构造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不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深大断裂对构造格局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如龙门山、城口、安宁河等断裂都是发生在晋宁期的深断裂,是造成断层两侧地质构造迥然不同和引起周边古陆变迁与构造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类不同地史阶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底断裂,是地台内部的次一级深大断裂,对盆地边界的形成、盆地内部隆起和坳陷的变迁以与区域岩性岩相变化都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如华蓥山、龙泉山断裂,是盆内二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两者之间为川中隆起区,华蓥山以东是川东南坳褶区,龙泉山以西是川西坳陷区;同时在它们的两侧,对各时代地层的缺留、岩性岩相的变迁都有明显的区别.又如建始~彭水、普雄河~小江、峨眉山~瓦山等断裂,对盆地东南和西南边界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的影响除上述深大断裂、基底断裂外,一般在特定的地质时期内,断裂活动的时间相对短、且受构造滑脱层控制的、与构造褶皱带或局部构造相伴生的断裂,这里统称一般断裂.一般断裂对局部构造垂向变异产生重要影响.如川东高陡构造,浅层断裂不发育,构造完整;中层〔嘉一段~石炭系厚约1300m〕构造对应浅层构造的陡翼和缓翼肩部,发育了倾轴逆断层,形成断垒式主体背斜,其背斜轴部向浅层构造缓翼偏移1~2km;陡翼断下盘出现主断凹,与浅层构造轴部相对应;过主断凹连接潜伏构造,与浅层构造陡翼或陡缓转折带相对应;在地面构造缓翼,因构造干扰复合形成舒缓带,对应中层构造缓翼倾轴断层上盘,出现潜高,且与主体背斜间有缓断凹相隔.深层〔志留系滑脱层与其以下地层〕构造褶皱趋于平缓.又如川西低陡构造,受加里东古隆起影响,二叠系与寒武系直接接触;印支期以来受龙门山逆掩推覆影响,在其前渊坳陷,形成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直到喜山期沿中三叠统形成"L 型"滑脱面表皮褶皱,两期构造在滑脱断层面上下的形态变异是极为复杂的.1.4构造与油气的关系众所周知,油气藏形成离不开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与其上覆岩层要素与圈闭形成和烃类的生成、运移与聚集作用的综合.十分明显3 大地质要素和4 大地质作用,离开了构造运动促进了沉积盆地的形成——"没有盆地,便没有石油"这一精辟的论断;构造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充填,才形成了烃源岩、储集岩、盖层的物质基础;构造运动对成烃作用产生影响,改善了地壳的莫霍面以上的地温梯度以与构造多旋回导致生烃作用多旋回;构造活动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因为油气进入储集层即开始二次运移,但大规模的区域构造运动,才是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有了充足的浮力和水动力〕.下面着重介绍构造活动对油气的聚集与破坏作用.构造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构造运动促使岩层发生形变而形成背斜褶皱、断裂构造等.当构造圈闭的形成时间与运聚期配置就能形成各种构造油气藏.据统计,世界特大型、大型气田的圈闭中,构造背斜、断背斜约占70%以上,我国大中型气田占70%;四川盆地背斜油气田的比例更高,即便是有地层、岩性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几乎都要有背斜因素的配置.纯粹的地层或岩性圈闭,因其裂缝不发育,储层基质孔隙度、渗透率很低,很难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油气藏.构造活动期与生气期的关系,决定天然气资源聚集程度在一个含油气盆地中,只有那些在区域性大规模油气运移以前或同时形成的构造圈闭,才有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构造油气藏.四川盆地威远震旦系构造是很完整的,它的圈闭面积850km2,闭合度895m,无论从圈闭面积还是闭合度讲,震旦系气藏的充满程度只有25%.这就不能不令人考虑成藏的关键时刻的配置问题.震旦、寒武系源岩的成油高峰期在二叠系、成气高峰期在侏罗系,而构造最终形成在第三纪,好比客人错过了宴席时间!所幸的是,它位于加里东古隆起的上斜坡,在古隆起上的古气藏调整中,保存了残余气藏.相反,位于古隆起下斜坡至坳陷的构造,不仅生气高峰期提前,而且构造条件也远不与威远,所以经历30 余年对震旦系追索式勘探,均以无果而终.构造活动对聚集成藏的天然气的破坏与再调整作用在地质历史中已形成的天然气藏能否存在,决定于天然气藏形成后是否遭受破坏或改造.若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最后一幕构造运动则决定盆地的地质构造现状,是最终控制天然气区域性运移的时间,于是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继承性发展的构造,促使原有圈闭进一步发育定型,对油气聚集最有利,如上述威远构造;另一种是构造活动比较强烈,改变了原来构造面貌,打破了已有的油气聚集平衡状态,使油气重新分配,如川东石炭系气藏.与此同时,由于天然气要求盖层和遮挡条件比石油更严密,强烈的构造运动直接造成气藏的破坏,如川东高陡构造的主体,出露地层老,嘉二段石膏层被剥蚀的构造圈闭,一般无石炭系气藏存在.四川盆地的构造定型是喜山期,一般都晚于侏罗系与其以下烃源岩的生烃高峰期,通过该期构造活动的再调整作用,所以现今所发现气藏,基本上都是晚期成藏.天然气晚期成藏比石油成藏更普遍.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疏导与散失作用大量油气勘探事实表明,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双重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即人们通常谓称的烃源断层与溢散断层.毫无疑问,断层切割地层,断层面与其伴生的裂缝,提供了渗流通道,促使油气运移,特别是天然气,由于它的流动性强,又具有弹性驱动〔流体势差条件下〕的特点,发生长距离运移,一旦有储层的圈闭存在,就能聚集成藏.所以,次生气藏比次生油藏更普遍,如川##区的蓬莱镇组等气藏.本来中上侏罗统河道砂岩储层,发育在大套红层泥岩中,距下伏上三叠统须五段煤系源岩约,如果缺乏烃源断层是很难成藏的.与此同时,断层在切割地层中,往往不仅破坏了圈闭的完整性,而且破坏了盖层和侧向遮挡条件,不利于油气保存,甚至使圈闭中已聚集的油气被渗漏散失.大量的地面油气苗或呈串珠状分散的油气化探异常,无不例外地说明,这种溢散断层〔包括伴生的裂缝〕对盖层,包括直接和间接盖层的破坏或者造成断层上、下盘疏导层〔储层〕对接而丧失了侧向遮挡条件.大量的断层研究表明,断层对油气的保存,一般地说,断层未切穿所有盖层〔即不通天〕;断层与其圈闭的搭配的〔断点〕低;断层上、下盘地层无疏导层;平缓断层比陡倾断层的上覆地层应力大〔闭合性好〕以与断层的性质、要素、发生与演化等,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对断层封闭性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2.地层特征四川盆地地层层系齐全、厚度大,具有多层系、多旋回的特点.盆地边缘主要分布元古界、古生界.大凉山、龙门山、米仓山还有岩浆岩出露,构成环绕四川盆地的周边.此外,华蓥山背斜核部有古生界出露;中生界遍与盆地内部;新生界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与现代河流的两岸.盆地基底为中上元古代前震旦系,主要由一套变质岩与岩浆岩组成,厚度1000m 至愈10000m.其上覆盖层的沉积时代齐全,总厚4000~12000m.四川盆地的构造发展与演化,决定了它的沉积物充填类型.古生代以拉张为主,以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为特征,在海侵早期,泥质岩类发育;海退晚期,盆地中部潮坪〔Z2dn、C2hl〕、礁〔P2ch〕相发育.中生代三叠纪盆地反转,由拉张向挤压过渡,以碳酸盐岩蒸发海台地相沉积为特征,受海水频繁进退影响,滩相或潮坪相发育.印支早期〔T2 末〕海水退缩,上三叠统除在川西坳陷残留海相向湖相的砂、泥岩沉积外,中生代侏罗纪盆地转向挤压为主,在龙门山、大巴山前渊坳陷形成前陆盆地,其中川西坳陷形成巨厚的须家河组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最厚逾4000m〕;在大巴山前渊,侏罗系~白垩系河、湖相沉积厚逾6000m.四川盆地的多旋回演化特征,决定了它的多生、储、盖组合.2.1烃源岩特征地壳中天然气与石油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但是,基于烃源岩的类型不同,其干酪根生成石油和天然气〔含凝析油〕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的烃源岩一般以生成天然气为主,通常称为气源岩;以藻类和低等水生物为主的烃源岩一般以生成液态烃为主,通常称为油源岩.但随着烃源岩中有机质成熟度增高,形成石油的各类油源岩也是生成天然气的重要气源岩.根据岩相、岩性、有机质类型、可溶组分的组成、烃源岩构成和烃演化特征,四川盆地存在3 大类源岩:煤系烃源岩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系泥质岩和煤,是有潜在成烃远景的天然气源岩,即通常谓称的煤成气.据H/C 和O/C 原子比统计,煤系烃源岩属腐殖型〔Ⅲ型〕有机质,少部分滨海沼泽相煤属Ⅱ型有机质.煤系烃源岩除生气为主外,也可生成少量原油与凝析油.四川盆地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上二叠统、上三叠统,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1.0%~1.5%,均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岩〔非煤系〕烃源岩泥质岩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烃源岩类型.根据沉积环境和演化特点,又分以古生代为主的海相沉积黑色页岩烃源岩—寒武系和志留系;以中生代湖相沉积为主的泥质烃源岩—侏罗系.寒武系、志留系、侏罗系的泥质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7%、0.83%、0.88%,它们以Ⅰ型干酪根为主,Ⅱ型次之,少量为Ⅲ型.碳酸盐岩烃源岩四川盆地碳酸盐岩特别发育,从震旦系~中三叠统都有分布.但大多数有机碳含量低,热演化程度高,除了一些薄层烃源岩外,真正够格的烃源岩非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0.34%~0.94%〕莫属.除此,还有侏罗系湖相碳酸盐岩介壳灰岩〔有机碳含量0.34%〕.它们均属Ⅰ型和Ⅱ型干酪根.以上,有关有效烃岩的判识指标与评价方法,参见《天然气资源勘探》一书P34~36.资源评价结果根据2002 年最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的石油总地质资源量为4.26×108t,剩余地质资源量3.57×108t;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5.35×1012m3;剩余地质资源量4.63×1012m3.1〕资源的层位分布特征石油资源均分布在侏罗系.天然气资源分布在侏罗系~寒武系,共12 个组系.其中,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三叠统和石炭系相对丰富,约占盆地的51%;其次是侏罗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分别占盆地的8%~9%;资源量最少的层系是下古生界和震旦系,分别占盆地的2%~3%.2〕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石油资源仅分布在盆地的川中、川东和川北3 个区块.其中,川中区块最多,占盆地的48%;川东和川北区块分别占盆地的29%和23%.天然气资源分布在盆地的6 个区块.川东区块最为丰富,占盆地的43.26%;其次依次是川西〔占23.46%〕、川中〔占12.43%〕、川北〔占9.65%〕、川西南和川南区块〔分别占6.22%和4.98%〕.3〕资源的深度分布特征四川盆地石油资源基本分布在3000m 内.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2000~3500m 中深层,约占41%;次为3500~4500m 的深层,约占31%;小于2000m 的浅层和大于4500m 的超深层,各占14%左右.此外,从天然气成因看,以海相油型气为主,约占盆地的71%;其次为煤型气,约占25%.从天然气地理环境看,有49%的资源分布在丘陵地区;次为山区,约占38%;平原区仅占13%,且主要集中在川西区块.2.2储集层特征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储集层从震旦系到上侏罗统计有25 个之多,随着新区、新的领域勘探,新的储集层还在继续发现.从岩石类型讲主要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罕见玄武岩.碳酸盐岩储集层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中三叠统至震旦系,包括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雷三段、雷一 1 亚段;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的嘉五段、嘉四 1 亚段、嘉三段、嘉二3 亚段、嘉二2 亚段、嘉二1~嘉一段和飞仙关组的飞一~三段;上二叠统的长兴组,下二叠统的茅口组和栖霞组;石炭系的黄龙组;下奥陶统;寒武系洗象池组、遇仙寺组和上震旦统灯影组等,均属于海相碳酸盐岩.另有下侏罗统的大安寨介壳灰岩,属湖泊相碳酸盐岩.控制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国内外已发现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发育于浅水台地相、蒸发海台地相、滩坝相、生物礁相和藻成因白云岩相中.四川盆地也无例外,如震旦系潮坪相粘连藻白云岩,石炭系潮坪相白云岩,长兴组生物礁相白云岩,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滩鲕粒白云岩,嘉陵江组粒屑滩白云岩以与雷口坡组潮坪相白云岩等,这些有利沉积岩相经过准同生期、表生期和晚期成岩作用以与构造期改造,原生孔隙几乎殆尽,而保留了各式各样的溶蚀孔、洞、缝、喉道,一般形成裂缝~孔隙型或孔〔洞〕隙型储渗体.2〕有利的成岩作用有利的成岩作用,包括准同生期、表生期和早、晚期成岩等作用.实压、压溶、胶结、充填作用等,对储集空间产生不利的影响.准同生期在其海〔湖〕底、潮上,大气淡水产生混合水环境,易形成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特别是对上述有利的碳酸盐岩沉积相带更为有利.早期成岩和晚期成岩作用,分别发生在浅埋藏和中深~深埋藏环境,受大气淡水、地层水性质、有机质演化和地温、地压等因素影响,产生埋藏白云石化、混合水白云化、大气淡水溶蚀和有机酸溶蚀等作用,促使孔隙体积增大.表生成岩作用,是受构造抬升运动影响,进入表生成岩环境,使已固结成岩地层遭受风化淋滤、剥蚀,在古岩溶渗流带和潜流带顶部形成溶蚀孔、洞、缝,有利于储集层发育.四川盆地震旦纪末的桐湾运动、石炭纪末的云南运动,下二叠世的东吴运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等,都在相对应地层的剥蚀面附近形成了风化壳,有利于碳酸盐岩孔洞~裂缝型储层发育.3〕构造作用四川盆地自中三叠世末至今,发生的印支~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从形成盆地雏形直到定型,由于东南方向的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印度板块与亚殴板块的碰撞,在强大挤压应力作用下,伴随褶皱、断裂产生了大量的挤压、扭压裂缝,在力学中和面以上属张开性质,对储层,特别是致密层段改造产生重要的影响.据研究,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岩石力学性质〔脆性〕、岩石成分〔质纯〕、地层厚度〔薄层〕等密切相关.因此,四川盆地二、三叠系中的性脆、质纯、薄层、致密碳酸盐岩的裂缝型储层发育〔表2-1〕.碎屑岩储层碎屑岩储层发育于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砂岩.包括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厚层块状砂岩,侏罗系下统的珍珠冲段、凉高山段,中统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上统的蓬莱镇组薄砂层.控制有利碎屑岩储层发育的因素有:1〕有利的沉积相。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主要类型的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包括:
1. 逆冲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碰撞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包括逆冲断层、褶皱和逆冲带的堆积。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陷落带或断层盆地中。
2. 伸展盆地:这些盆地通常形成于大地构造伸展作用下的断裂带,具有广阔的盆地扩张地块。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断层陷落带或断层陷落板块内。
3. 弧前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弧前或弧后的洋中脊或洋-陆碰撞带,由高度拉伸、俯冲及碰撞引起。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拉伸断层陷落带或板块碰撞带内。
4. 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大陆碰撞带前缘,由于造山带后退而形成,具有沉积物厚度较大的特点。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
5. 浅海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浅海环境,通常具有丰富的有机质沉积物和适宜的沉积环境。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生物石油或碳酸盐岩中。
6. 深水盆地:这些盆地形成于深海环境,通常具有复杂的沉积体系和特殊的地貌。
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深水沉积岩或深层沉积过程中。
盆地类型
一、前陆盆地:波斯湾盆地1、概念:位于褶皱山系和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2、构造特征:形成于挤压环境中,结构不对称,靠近造山带一侧较陡;在其演化过程中遭受变形作用强烈;盆地近克拉通一侧较宽缓,与地台层序逐渐合并,由造山带向克拉通方向,前陆盆地可划分为三部分:①褶皱–冲断带;②深凹(拗)带;③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
一般存在一套或几套由细变粗的反旋回沉积,沉降中心、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向克拉通方向迁移。
3、石油地质条件:①具有两类烃源岩系:为被动的大陆边缘沉积型和前陆拗陷型,岩石类型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
成熟的生油中心总是靠近深拗带一侧,所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储集层向上或向克拉通一侧进行运移。
②储集岩有两大体系:下部以台地相的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以陆相的碎屑岩为主体③易于形成油气藏的圈闭类型以背斜构造圈闭、断层圈闭和地层圈闭为主。
4、油气藏分布模式:油气分布主要受圈闭展布特点的控制:①在靠近冲断带一侧或冲断带内,主要是背斜和断层圈闭油气藏;②在靠近克拉通一侧的前缘斜坡带主要分布砂岩体上倾尖灭或地层超覆油气藏以及与张性或张扭性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③在前缘斜坡带也存在因基底冲断作用形成的基底卷入型厚皮构造圈闭。
在平面上,前陆盆地内的油气围绕生油中心呈条带状盆地于平行造山带的构造带上。
由于造山带活动以及冲断不断挤压,盆地内油气藏会受构造运行而不断调整、改造和再分布,因此,前陆盆地都是油气藏遭破坏比较严重的一类盆地。
二、裂谷盆地1、概念:因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而形成的长型断陷或拗陷,具有陡而长、两壁平行的沉降谷2、构造特征:裂谷是张性作用的结果,构造形态多种多样,有断槽状、锯齿状、雁裂状、三叉状等。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体可划分为:①裂谷前期;②裂谷断陷期;③裂谷拗陷期。
不同阶段的石油地质特征差异较大。
3、石油地质条件:1、油气生成特点:在世界主要裂谷盆地中,从寒武系至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岩性以泥岩、页岩、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
盆地是怎样形成的盆地是一种地理地貌形态,指由山地或高原边缘所包围的具有密闭性的地形。
通常,盆地和低洼地区有着相似的特点,但是盆地与低洼地区不同的是,其周围山峰和高原之间存在较高的高差,形成了一个椭圆形或凸多边形的坑状地形。
盆地的形成是由多种地质力量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壳运动、区域性构造和地貌演化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盆地形成的几个主要过程: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盆地形成的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地质力量。
包括构造运动和巨型地质事件(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在内的各种地壳运动都可以导致盆地的形成。
构造运动包括地块抬升、断层活动、地殻伸展等。
当地块上升或下降时,地形高差增大,构成盆地的原始基础。
2. 区域性构造区域性构造是盆地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它通常指地球上板块、褶皱和断层的运动。
区域性构造也被称为大尺度构造,它是指由许多断层、褶皱和岩浆构成的地球的地质构造。
当这些构造发生活动时,它们可以改变地形,形成盆地。
例如,马萨诸塞州的安达科加盆地是由地震活动造成的,该地震造成了地下岩石的抬升和下降。
3. 河流侵蚀和沉积盆地周围山区的河流不断侵蚀周围山区,随着侵蚀,周围山区削减、消失,而盆地的低洼区域不断填积沉积物,形成盆地。
长江盆地是由于长江在长期沉积作用下,对盆地区域不断填积沉积物而形成。
此外,随着地壳活动和河流侵蚀,盆地的大小、形状和地貌特征也不断发生变化。
4. 冰川侵蚀冰川的侵蚀过程可以削减和抬升山地,形成盆地。
例如,珠穆朗玛峰北部的中国西藏地区,是由于冰川的侵蚀造成的。
冰川在削减过程中,削减到地面以下时,就形成了椭圆形或圆形的盆地地形。
综上所述,盆地的形成是由多种地质力量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壳运动、区域性构造、河流侵蚀和沉积、冰川侵蚀等因素都可以影响盆地的形态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进,盆地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变化着,从而给我们美丽的人间与生态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盆地在地球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同时是保存生物化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地方。
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1、四川盆地气候特点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由于北部秦岭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最冷月北部均温3〜5℃,南部5〜8℃,较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安徽及纬度偏南的贵州高1〜4℃。
盆地北部极端最低温- 8〜-5℃,南部-5℃〜-2℃。
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各地年均温16〜18℃。
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
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
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
⑴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扩展资料:四川盆地的特征:1、地貌特征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多万平方公里。
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
景观各要素过渡性明显,如动植物组成上分别渗透了华中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和华北区的成分。
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
2、形态特征四川盆地其轮廓形态总体近似长方形,形似信封状,右倾斜置在亚洲大陆,因此被地理学者称之为信封盆地。
信封盆地东部顶点云阳(靠近万州),南部顶点叙永(靠近遵义),西部顶点雅安,北部顶点广元。
3、地形特征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
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地的特点
1、盆地的地形特点: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
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
盆地内部相对盆地外部地形平缓,多平原和丘陵,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盆地外部多为高山,适合山地农业的发展。
2、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
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