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把大学建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对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纠正和克服浅层发展,价值缺失,主导价值导向不明、实用主义的倾向。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加强理想信息教育为导向,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校园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目的就在于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培育合乎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把大学建成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承载着历史、民族、国家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诠释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的传播愈加广泛,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是各种思想、观念碰撞与交融的舞台,其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环境。
一是以满足大众娱乐消遣为目的的通俗文化在大学校园内不断流行。
这种文化往往只注重迎合学生喜好而不顾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时甚至为了满足某些低级需要而不惜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致使校园文化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倾向。
二是从校园文化的主体来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在校大学生既表现出了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同时有暴露出了较弱的社会免疫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以利其健康发展。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一些突出问题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价值成分的发展趋势。
一些学院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知识简单的娱乐文化和体育活动或是在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上培养学生的技能,而忽略了其内涵的意义,也忽视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这两点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主要的问题。
在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选择活动完全是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学习文化活动的形式,完全的缺乏领导价值。
我们只有去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去考虑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
针对以上的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尽量的融入到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中,从而来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这也是现今大学校园所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当前,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改革的开放,再加上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增加了各种文化思想交流与交融的频率,思想的领域也就会逐渐变得多样化。
因此,要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内涵与精髓融入进去,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发挥出它的引领作用并坚持下去,这是新时期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是其必然的选择。
首先,要強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而其重要的途径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
所以,全体的师生都要坚持不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经过思想文化的逐渐熏陶,才能慢慢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信仰,也就能体现出其价值。
其次,要加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的力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就应该把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主题,开展有关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等主题的活动,让广大师生积极的参与其中,让他们明确的认识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是把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共同的理想,从而加强人民的自信心。
再次,是要培养人民群众的民族与时代精神。
这两种精神坚定的支撑着中华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还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
通过加强弘扬民族与时代精神的力度,让这两种精神在时刻激励着广大的师生团体,成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最后,要通过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来引导广大份师生,并逐渐形成特有的校园风尚。
由于校园文化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就成为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佳载体。
对于大学的教育必须要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作为重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在设计校园文化的活动时,要重点突显主旋律,并要表现出趣味性,要寓教于乐,设计各种各样、科学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解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
2.以培育大学生精神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一所大学最重要的灵魂与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校风、教风以及学风。
因为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与校园的人才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关联。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价值判断和理性表达,是大学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的理论升华,是大学校风和学风的本质体现。
为此,一要正确认识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有形无神。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形的具体措施来培育大学精神,并以这种优良的精神环境氛围来侵染大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品性,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饱满的生活热情。
二要遵循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并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在这一过程中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渗透,要逐渐形成以第二课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3.以特色教育活动为抓手,实现知行相统一
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目标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知”与“行”的统一。
为此,有必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项目建设,采取项目运作模式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主题多动,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空间。
一是以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为依托,开展思想文化教育实践,以学生党校、团校、理论社团为依托,重点办好理论研讨会、形势政策报告会,同时深入革命纪念地、纪念馆等爱国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历史、认知社会。
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
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以价值导向为核心,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对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及素质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同时要实施开展创新创业等教育实践活动。
三是以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实践,围绕重要纪念日、重大事件,合理设计教育主题,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四是以文明大學生评选活动为抓手,开展道德规范教育实践。
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是教书育人的根本要求,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和职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社会主义核心值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意见》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
作者简介:王金生(1947—),男,汉族,籍贯系山西省介休市,1986年7月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党政管理专业,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讲师、政工师职称,1974年至2006年先后任山西印染厂党委宣传部副科级理论教员、宣传部长。
2006年8月至今任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曾在《中国纺织政工研究》《晋中论坛》《晋中党校校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