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微生物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
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形态棒状杆菌有芽胞短杆、链或丝状细杆或线状杆菌、多形性触酶+++--动力-++--对氧需、兼需、兼兼性兼性兼性G+C mol% 51~65 32~60 36~38 35~40 42~44(一)白喉棒状杆菌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异染颗粒的主要成分是RNA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具有鉴定意义)。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1.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让其迅速生长并形成典型涂片染色形态的培养方法)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选择鉴别培养基)<霍乱弧菌使菌落呈褐色>2.致病性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致病物质:白喉毒素(主要的致病因素、索状因子、K抗原),引起毒血症。
白喉棒状杆菌和毒素可使局部黏膜上皮发生炎性渗出并将炎性细胞和坏死组织和菌体凝结在一起,形成灰白色假膜,假膜脱落与气管内,可阻塞呼吸道成为白喉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而严重的毒血症引起的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3.免疫性:☆锡克试验或致敏红细胞凝集试验。
调查人群对白喉是否产生免疫力。
4.标本采集:无菌长棉拭子,从可疑的伪膜边缘采集分泌物,未见伪膜的疑似。
5.生化反应:主要用于鉴别白喉棒状杆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
尿素分解试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一、棒状杆菌属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
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多在秋冬季节流行。
以咽白喉最常见,喉白喉及鼻白喉次之,偶亦引起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及皮肤的局部病变。
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
毒素能与敏感的心肌、肝、肾、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外周神经,尤其与支配咽肌和腭肌的神经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卫检验资料库--需氧 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中公卫生检验资料库
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的鉴别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很重要的考点。
而且知识点比较杂,所以老师对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进行复习。
下面咱们看一道例题:
【单选题】一婴儿患化脓性脑膜炎,CSF培养为革兰阳性小杆菌,血平板培养18~24小时菌落灰白色有狭窄透明溶血环,半固体培养基上出现倒伞状生长,初步诊断为
A、流感嗜血杆菌
B、溶血棒状杆菌
C、枯草芽孢杆菌
D、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答案】D
中公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库。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八章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1008)
菌落特征: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10~18h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异染颗粒明显。
亚碲酸钾血琼脂:菌落呈黑色。
第2页 共10页
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若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前用无菌长棉拭子,从可疑的伪膜边缘采集
炭疽芽胞杆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
·标本采集:根据不同感染部位取材;各型炭疽均可采取血液。专门防护的实验室,并对用过的器具、
检材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形态学检查: 革兰染色和荚膜染色。镜检发现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竹节状大杆菌。荚膜荧光抗体染色,链状或竹节状大杆菌周围有发荧光的荚膜者为阳性。
·分离培养:污染严重的标本可预先加热至65℃30min杀灭杂菌,或接种炭疽杆菌选择培养基-喷他脒(戊烷脒)血琼脂平板,菌落特征与血平板培养基的生长相似,但菌落较小。
第十八章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本章内容
一、棒状杆菌属
(一)白喉棒状杆菌
(二)其他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二、芽胞杆菌属
(一)炭疽芽胞杆菌
(二)蜡样芽胞杆菌
三、产单核李斯特菌
四、丹毒丝菌属(红斑丹毒丝菌)
五、阴道加特纳菌
标题记忆
图像记忆
对比记忆
棒状杆菌属
·G+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
A.只能引起食草动物患炭疽病
B.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阴性杆菌
C.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D.在所有培养基中均形成荚膜
E.不易形成芽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炭疽芽胞杆菌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本章考点:1.概述:概念2.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的与临床有关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有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
上述菌属的主要区别见表5-23-1。
表5-23-1 革兰阳性杆菌属的鉴别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形态棒状杆菌有芽胞短杆、链或丝状细杆或线状杆菌、多形性触酶+ + + - -动力- V + - -对氧需氧、兼性厌氧需氧、兼性厌氧兼性厌氧兼性厌氧兼性厌氧G+Cmol% 51~65 32~69 36~38 36~40 42~44一、棒状杆菌属(一)简述:棒状杆菌属是①一群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
②本菌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③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无特殊结构)④需氧,⑤营养要求较高,能分解一些糖类,产酸不产气。
本属细菌种类较多,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余统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二)白喉棒状杆菌1.生物学特征(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大小为(2~5)μm×(0.5~1.0)μm。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染色特点: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和菌体着色不均匀,称为异染颗粒,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美蓝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呈现着色深浅相间的节段或着色较深的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pH为7.2~7.8。
检验微生物学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及检验
炭疽芽胞杆菌
23
二、临床意义
防治原则
家畜感染的防治和牧场的卫生防护 严格隔离或处死深埋 严禁现场剖检取材,死畜剥皮或煮食,必经焚毁或深埋2m 以下
特异性预防 接触人员应接种减毒活疫苗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及检验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奉贤分院 唐群力
1
需氧芽胞杆菌属 李斯特菌属 丹毒丝菌属
阴道加特纳菌属
2
需氧芽胞杆菌属
芽胞杆菌属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能产生芽胞 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广泛存在于泥土、灰尘中,少数寄生于动物和昆 虫体内并对人类和动物致病
目前属内有232个种和亚种,是一个大属 其中炭疽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
炭疽芽胞杆菌
21
二、临床意义
所致疾病
炭疽病: 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 被污染物 传播途径: 接触——皮肤炭疽 食入——肠炭疽 吸入——肺炭疽
(由吸入芽胞所致)
可并发败血症,甚至炭疽性脑膜炎, 死亡率极高
炭疽芽胞杆菌
22
二、临床意义
•乙类传染病
•发生肺炭疽按甲类处理
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产酸不产气 有些菌能迟缓发酵甘油和水杨素产酸不产气 水解淀粉、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利用枸橼酸盐、脲酶阴性 在牛乳中生长2~3天使牛乳凝固→然后缓慢融化 触酶(+)、卵磷脂酶弱(+)
炭疽芽胞杆菌
13
一、生物学性状
抗原构造
有菌体抗原、荚膜抗原、芽胞抗原、炭疽毒素四种
菌体抗原:为多糖半抗原
芽胞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或103.4KPa高压蒸汽15min才能杀灭,在 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温下存活数十年致病 力不减,牧场一旦污染,传染性可持续数十 年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
一. 白喉杆菌(C. diphtheriae)
1. 生物学性状
–G+、染色不均、X形、 L形或V形排列 – 异染颗粒(Albert染色)
成分: 核糖核酸和多磷酸盐 作用: 储存养料
鉴定价值
鉴别选择培养基 亚碲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
➢形态与染色
生物学性状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 典型白喉杆菌菌体细长微弯,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无 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胞。
• 分离培养:筛选鉴别培养基(含 0.03%~0.04%亚碲酸钾血琼脂)的 血平板,在些培养基上菌落呈黑色
• 根据白喉杆菌对亚碲酸钾的还原能 力,菌落的特点(形态与生化反应) 区分为:重型、轻型、中间型
亚碲酸盐平板
生化反应:
•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 吲哚试验阴性 • 尿素酶试验阴性 • 氧化酶试验阴性
锡克试验(Schick test)
• 意义:用白喉毒素作皮内试验,用于调查 人群对白喉的免疫力
• 方法:试验侧注射0.1ml白喉毒素,对照侧 注射0.1ml经80℃5min灭活的白喉毒素
• 结果:阳性:表示机体对白喉无免疫力, 应进行白喉疫苗接种,然后再用本试验测 定免疫效果。2.阴性:表示机体已产生免 疫力(是清除抗原过程方才无反应现象)
• 结构与作用(抑制细胞合成蛋白质)
– A片段和B片段 – B片段有受体结合、跨膜和转位功能,使A片段得以
进入细胞 – A片段有使EF-2酶失活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死亡,产生病变。 – 白喉毒素有剧毒,1-2个毒素分子进入细胞可将细
胞杀死。
• 作用靶:心肌和神经细胞
作用机制
所致疾病
•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 引起白喉:分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白
临床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2019)讲义第十八章需氧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1008)
第十八章需氧 / 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本章内容一、棒状杆菌属(一)白喉棒状杆菌(二)其他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二、芽胞杆菌属(一)炭疽芽胞杆菌(二)蜡样芽胞杆菌三、产单核李斯特菌四、丹毒丝菌属(红斑丹毒丝菌)五、阴道加特纳菌标题记忆图像记忆对比记忆棒状杆菌属· G+杆菌,菌体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能分解一些糖类,产酸不产气。
·种类较多,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形态: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
排列:散在 L、V、 Y 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特殊结构: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革兰染色:阳性。
亚甲蓝染色:深浅相间节段或着色较深的颗粒。
Neisser 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染成紫黑色。
Albert 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较高。
气体环境:需氧或兼性厌氧。
温度环境: 35~37℃; pH7.2 ~ 7.8 。
菌落特征: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 10~18h 形成灰白色、湿润、S 型菌落。
异染颗粒明显。
亚碲酸钾血琼脂:菌落呈黑色。
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检验及鉴定·标本采集:若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前用无菌长棉拭子,从可疑的伪膜边缘采集分泌物, 或采集鼻咽部或扁桃体黏膜上的分泌物。
如不能立即送检, 应将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 盐水中保存。
·形态学检查:革兰染色和异染颗粒染色(奈瑟法或阿培特法)。
镜检如见革兰阳性形态典型的棒状杆菌,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和菌体着色不均匀,称为异染颗粒。
厌氧菌的鉴定程序
厌氧菌的鉴定程序1 概述厌氧菌是一大群专性厌氧菌群,必须严格无菌环境才能生长。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革兰阳性有芽胞的厌氧梭菌,另一类是无芽胞的革兰阳性和阴性的球菌和杆菌。
大部分无芽胞厌氧菌为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可遍及临床各科和人体各部位,在人体寄居的厌氧菌比需氧菌在数量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2 分类包括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
分类主要依据形态、革兰染色、鞭毛、芽胞、荚膜及终末代谢产物来判断。
2.1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主要包括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其镜下形态分别为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双,成链状,黑色消化链球菌排列常呈不规则。
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不溶血菌落。
生长温度范围25~38℃,最适生长温度为 35~37℃.生长缓慢,一般需要培养 48h 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小菌落。
在硫乙醇酸盐肉汤中呈现沉淀或絮状,但不浑浊。
2.2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主要包括韦荣球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巨球菌属等。
其中韦荣球菌属最为常见,与人体有关的有小韦荣球菌、齿蚀韦荣菌、不典型韦荣球菌和殊异韦荣球菌。
此处仅介绍韦荣球菌属。
韦荣球菌属镜下呈成双、聚集不规则及短链状排列,无动力,厌氧生长,最适温度 30~37℃。
该菌属氧化酶试验阴性,触酶试验不定,不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乳酸盐产生乙酸盐、丙酸盐、CO2 和 H2,培养时需 CO2才能生长。
初步鉴定根据菌落和镜下形态、革兰染色、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和某些快速生化试验;确切鉴定包括糖类发酵试验和气相色谱技术。
该菌属特点为革兰阴性球菌,对多粘菌素和卡那霉素敏感,对万古霉素耐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细小、圆形、凸起、灰白色,可初步推断为韦荣球菌属。
2.3 厌氧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与人类致病性相关的只要包括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拟杆菌为短小的规则杆菌,而梭杆菌为细长的梭形杆菌,均不产生芽胞,不能进行有氧代谢,严格无氧环境生长。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的鉴定
α-溶血
β-溶血
γ-溶血
第二节 链球菌属
3.生化反应 生化活性较活跃:触酶阴性,葡萄糖+,菊糖- (1)A群链球菌:杆菌肽 S
A群杆菌肽 S
A、B和D群链球菌杆菌肽试验
第二节 链球菌属
3. 生化反应
(2)B群链球菌:CAMP+,马尿酸钠+
思考:CAMP原理?
(3)D群链球菌:PYR+,七叶苷+ D群链球菌七叶苷+(上) A群链球菌七叶苷-(下)
表皮葡萄球菌 S
腐生葡萄球菌 R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6.药敏试验
(2)药敏试验(临床上按CLSI选择抗菌药物进行试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3)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药敏试验
专家提示 ☞当临床上检测出MRSA,即
使对头孢菌素类的体外药敏试验 表现为“敏感”时,也不宜将这 种假象向临床报告,以免造成错 误导向。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2.培养特性
表皮葡萄球菌在普通琼脂 平皿上的白色色素
表皮葡萄球菌在血 平板上的白色色素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2.培养特性
(3)在血皿上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溶血 毒素,在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其他葡萄球菌无此现象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24h菌落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纯培养镜下形态
卡他莫拉菌是人体荚上呼膜吸道,的继正常续菌群培,养为条荚件致膜病消菌,可致中耳炎、鼻窦炎、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
不同菌株的肠球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现象
失 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生化反应 触酶-、多种糖+ ,胆汁七叶苷试验+、PYR试验+
引起临床感染的最常见的5种葡萄球菌鉴别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本章考点:1.概述:概念2.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生物学性状●临床意义●微生物学检查常见的与临床有关的需氧革兰阳性杆菌有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加特纳菌属。
上述菌属的主要区别见表5-23-1。
表5-23-1 革兰阳性杆菌属的鉴别一、棒状杆菌属(一)简述:棒状杆菌属是①一群革兰阳性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棒状杆菌。
②本菌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③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无特殊结构)④需氧,⑤营养要求较高,能分解一些糖类,产酸不产气。
本属细菌种类较多,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等。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余统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二)白喉棒状杆菌1.生物学特征(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大小为(2~5)μm×(0.5~1.0)μm。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染色特点:在细菌的一端或两端有浓染的颗粒,和菌体着色不均匀,称为异染颗粒,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美蓝染色菌体着色不均匀,呈现着色深浅相间的节段或着色较深的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最适温度为35℃~37℃,pH为7.2~7.8。
营养要求高,常用下列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10~18h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在亚碲酸盐琼脂平板上能还原碲盐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可作为鉴别依据。
4)液体培养基:除重型白喉杆菌形成菌膜和沉淀外,其他为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本菌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根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
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杆菌的致病因素为白喉外毒素,抗原性强,毒性剧烈。
K抗原(表面抗原)及索状因子亦与其致病力有关。
临床意义:白喉棒状杆菌可引起人类白喉,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原菌存在于患者及带菌者的鼻咽腔中,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
白喉棒状杆菌可致气管、支气管假膜,是白喉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人血,引起毒血症。
毒素能与敏感的心肌、肝、肾、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外周神经,尤其与支配咽肌和腭肌的神经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多在秋冬季节流行。
以咽白喉最常见,喉白喉及鼻白喉次之,偶亦引起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及皮肤的局部病变。
免疫性:白喉的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免疫,同时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能力也加强。
调查人群在感染或计划免疫后对白喉是否产生免疫力,可用锡克试验或致敏红细胞凝集试验。
3.微生物学检验(1)标本采集:用无菌长棉拭子,从可疑的伪膜边缘采集分泌物,未见伪膜的疑似患者或带菌者可采集鼻咽部或扁桃体黏膜上的分泌物。
若为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前采集双份标本。
如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盐水中保存。
(2)检验方法及鉴定1)直接镜检:将标本涂于2~3张载玻片上,分别作革兰染色和异染颗粒染色(奈瑟法或阿培特法)。
镜检如见革兰阳性形态典型的棒状杆菌,并有明显的异染颗粒,可初步报告“检出形似白喉棒状杆菌”。
2)分离培养:将另一份标本接种下列培养基。
①吕氏血清斜面:本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较标本中的杂菌迅速,于35℃培养8~12h后,即形成灰白色的菌落,而其他杂菌则尚未形成菌落。
本菌在甘油吕氏血清斜面上形成的异染颗粒更为明显;②亚碲酸钾血琼脂平板:经35℃培养24~48h,观察菌落特点。
在此培养基上,大部分杂菌被抑制,白喉杆菌则生长缓慢,故应结合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进行观察。
(3)生化反应:主要用于鉴别白喉棒状杆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
尿素分解试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
(4)毒力试验:可作为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依据。
试验方法分体外法和体内法两大类。
体外法有双向琼脂扩散法(作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体内法可用豚鼠作毒素中和试验。
5.治疗原则:用青霉素或红霉素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应尽早注射足量白喉抗毒素。
注射抗毒索前,应做皮试。
(二)其他棒状杆菌棒状杆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余统称为类白喉棒状杆菌。
此类细菌种类多,一般无致病性或仅能与其他化脓细菌产生混合感染,有的可能为条件致病菌。
类白喉棒状杆菌常寄生于人类或动物鼻腔、咽喉、外耳道、眼结膜、外阴及皮肤表面等处。
临床标本中较常见的类白喉杆菌有溃疡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等。
二、芽胞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是①一大群需氧,能产生芽胞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②大多数菌种在有氧环境下形成芽胞。
③有动力(除炭疽芽胞杆菌),④非抗酸性,⑤营养要求不高。
它们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尘埃及腐烂物中,绝大多数为腐生菌,许多菌种成为实验室等环境的污染菌。
少数寄生于动物或昆虫并对人类及动物致病,其中炭疽杆菌是人畜共患的重要致病菌,蜡样芽胞杆菌能致食物中毒。
(一)炭疽芽胞杆菌炭疽芽胞杆菌主要引起食草动物患炭疽病,也可经一定途径感染人类,为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1.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约(5~10)μm×(1~3)μm。
两端齐平,呈竹节状。
在组织内生长呈单个或短链,试管内可形成长链,无鞭毛,机体内或含血清培养基上可形成荚膜。
人工培养或在外界环境中易产生芽胞,形状椭圆,位于菌体中央,其直径小于菌体。
(2)培养特性:专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生长适温35℃~37℃,pH7.0~7.4。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18~24h培养后,形成灰白色、不透明、无光泽、边缘不整齐、大而扁平的粗糙型菌落,在低倍镜下观察,呈卷发状。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35℃培养24h后出现轻微溶血。
在普通肉汤中培养后,管底有絮状卷绕成团的沉淀物生长,表面稍混但不形成菌膜,中层肉汤清亮。
有毒株在碳酸氢钠琼脂平板上,置于5%C02环境中37℃培养24h后,形成粘稠、有光泽的粘液型(M型)菌落,这是有荚膜的菌体构成的。
无毒株的菌落仍保持粗糙型(R型)。
(3)生化反应:本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能水解淀粉,不分解乳糖,不产生靛基质及H2S。
能迟缓液化明胶,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如倒松树状。
触酶阳性。
(4)抗原构造:抗原包括①菌体多糖抗原;②荚膜多肽抗原;③芽胞抗原;④炭疽毒素抗原。
(5)本菌芽胞体抵抗力很强,煮沸10min或干热140℃ 3h,高压蒸气121.3℃,15min才能杀灭。
在干燥土壤或皮毛中常温下可存活数十年。
一般对碘及氧化剂较敏感。
2.致病性:炭疽的两个毒力因子-荚膜和炭疽毒素。
炭疽毒素是致死的主要因素。
炭疽芽胞杆菌可经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侵入机体引起炭疽病。
临床类型有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病死率很高。
免疫性: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感染者少见。
主要是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所致3.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采集:皮肤炭疽取病灶分泌物;肺炭疽采取痰液;肠炭疽采取粪便;炭疽脑膜炎采取脑脊液;各型炭疽均可采取血液。
(2)检验方法及鉴定:炭疽杆菌的检查要特别注意芽胞型的实验室感染,故应有专门防护的实验室,并对用过的器具、检材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1)直接镜检:将可疑材料涂片,组织标本可作压印片,用1:1000的升汞固定5min,再行革兰染色和荚膜染色。
镜检发现有荚膜的革兰阳性竹节状大杆菌,可初步诊断。
荚膜荧光抗体染色,链状或竹节状大杆菌周围有发荧光的荚膜者为阳性。
2)分离培养:一般标本接种血平板,37℃培养维持24h后观察菌落特点。
3)动物试验:将标本或培养物制成悬液,皮下接种于豚鼠(1ml)或小白鼠(0.2ml)。
均可引起败血症,并于1~3日后死亡。
内脏和血液中存在大量有荚膜的细菌。
4)鉴定试验:①串珠试验:炭疽芽胞杆菌在每毫升含0.05~0.5IU青霉素的肉汤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形并相联如串珠状;而类炭疽及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则无此现象。
本试验鉴别意义较大;②噬菌体裂解试验;③重碳酸盐毒力生长试验:将待检菌接种于含0.5%碳酸氢钠和10%马血清琼脂平板上,置10%C02环境下,37℃培养24~48h,观察菌落形态,有毒力的炭疽芽胞杆菌能产生大量的谷氨酸物质,形成荚膜,菌落呈M型;无毒力芽胞杆菌不形成荚膜,呈R型菌落;④青霉素抑制试验:在含10、100U/ml青霉素的平板上受抑制而不生长;⑤植物凝集素试验(菌体多糖是植物凝集素受体)。
5)判定标准:革兰阳性、两端平整、竹节状成双或呈短链排列,有荚膜之粗大杆菌,或荚膜肿胀试验阳性,串珠试验阳性;重碳酸盐毒力试验出现M型菌落可作出诊断。
(二)蜡样芽胞杆菌1.生物学性状及临床意义:G阳性大杆菌,芽胞位于菌体中心或次末端不突出菌体。
引起食物中毒的菌株多为周毛菌,有动力,不形成荚膜。
能耐受接100℃ 30min。
呈链状排列。
营养要求不高,菌落较大,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腊状,故名蜡样杆菌。
在血琼脂平板上呈β溶血。
食物中如被大量的蜡样杆菌污染(106~108/g)可致食物中毒,有腹泻型与呕吐型之分。
2.微生物学检查:除作分离培养外,细菌计数对本菌所致食物中毒有诊断价值,因暴露于空气中的食品均在一定程度上受本菌污染。
食物中毒菌株的游离芽胞耐受100℃30min,而于热l20℃经60min才能杀死。
三、产单核李斯特菌产单核李斯特菌隶属于李斯特菌属。
该属包括8个种,主要包括产单核李斯特菌、格氏李斯特菌和默氏李斯特菌,其中只有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有致病性。
李斯特菌属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物、人类、植物、土壤、水及青贮饲料均能分离到此菌。
(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菌体短小为(1~2)/μm×(0.4~0.5)μm,常呈V字形或成对排列,偶呈丝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