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经验总结(精选7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教学经历总结〔精选7篇〕

老师教学经历总结〔精选7篇〕

老师教学经历总结1

本学期,通过看名家教学录像和阅览教育名著,我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研层面上。并没有引起我的足够重视。本学期发生的几件事情,不断的催促我反省这个问题。

比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历,我总是力争把每一个问题或例题,深化细致的讲解,唯恐让学生听不懂。但是,逐渐的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哪怕我讲的再精彩,再认真,再详尽,总有相当一局部学生上课如同看戏一般,好似老师的教学与他没有任何的关系,最终导致成绩极差。

而且在某一段时间内,此状况日渐突出。

这个现象的出现,确实让我困惑和苦恼。找不到根,就无法对症下药。我也不得不的开场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一个偶尔的时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天晚上,我在看一个flash的视频培训教程。那个老师讲的很精彩,甚至让我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可是等45分钟的课听完后,我却感觉

脑子里很多东西,听过后都忘记了。我很快找到了问题根:我自己在电脑前仅仅是坐了45分钟,没有去动手,没有去主动考虑,没有去质疑,没有去练习稳固,没有去理解消化,没有讨论交流。我像木偶一样坐着,我仅仅是听懂了,然后又忘记了。就是如此简单的道理。

这与我的课堂教学何其相似,我的学生就是和我一样,在灌输教学形式下,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和手脚,这样的教学又怎么会让学生承受呢?又怎么可能出成绩?

于是,在本学期,对于一些中低难度的课堂教学,我尽量的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更多的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老师轻松了,学生忙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知识,才是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他们才是知识的主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通过月考,我发现有局部学生进步很突出。我也认识到,这条路真的走对了。

当然,自己在探索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方有些后进生自制力不强,把这种教学课堂看做了休息课。有些孩子思维活泼,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往往集中不到教学目的上来,以致一堂课讲不了几个题。还有些孩子考虑不够深化,浅尝辄止,需要老师的大力引导。

但是,问题终究是可以克制的,在困难面前,我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积累教学经历,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学到扎实的知识。

在下学期,我还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和学生一起成长。

老师教学经历总结2

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存在这么一个特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也多,而且许多知识点是要学生记忆的。但是考题难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适中的,这在往届高考理综科目的平均分上可以得到表达。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化学学科的特点可以总结成:“一学就会,一多就乱,一久就忘。”不少学生常常在学习过程中抱怨学习化学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得到应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把握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进步学习效率,我有以下心得:

一、研究教材内容,设计好新课导入。

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可以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快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气氛中来,进步课堂效率。

导入的方式有好几种:从教学内容导入,从学生学习根底入手复习旧知识导入,或者根据学生情绪,结合老师自身特长等等。总之,导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情绪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一:将学生情绪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氮肥的性质及应用》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中来,老师可以提问一句:“刚刚上课问好的声音很响亮,同学们应该是没人饿着肚子来上课的吧。如今生活程度进步了,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我们来看看过去世界上粮食产量的情况。”然后展示在全世界开场使用化肥前后,世界粮食产量的数据比照:〔PPT展示〕:___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消费0.73吨粮食,1978年开场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消费4.63吨粮食假如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就没饭吃。

〔引导学生〕:“我们班上有51个同学,假如不使用化肥,可能只有9个同学有饭吃。”学生惊叹。

通过给出数据引导学生感受到化肥的消费和使用虽然好象离他们的生活很远,但是对人类的生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同时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PPT展示〕: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化肥图片,介绍化肥的种类,引出氮肥,介绍工业合成氨消费工艺,并解释设计该工艺的科学家由于成功解决了合成氨过程中需要的高温高压,催化剂等条件,使化肥的大量消费成为可能,从而解决了粮食产

量问题,并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对化肥的性质,应用也产生了兴趣。为接下去的新课推进做好了铺垫。

二、多与生活联络,改良探究实验: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常有学生抱怨化学实验枯燥,单一,许多学生毕业后谈到对化学实验的印象总离不开实验室,离不开试管,酒精灯,每次做实验之前老师总要先宣读一遍考前须知,清点实验用品,事先给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进展验证,记录实验现象……一堂实验课就此完毕。

新课程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领学生对知识进展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例如苏教版必修一中编写了许多学生探究实验,并将原来很多老师演示的局部,都改为让学生自主探究。与此同时,老师在探究实验的设计上也可以尝试做点改变,增强探究的兴趣性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络。

案例二:在讲解铵盐与碱共热产生氨气这个知识点时,教材中的实验是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于试管中进展加热,通过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氨气。

本节课将实验进展改良:取一张旧报纸,将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后,放在报纸中用手摩擦报纸加热,然后检验氨气。把原来在试管中用酒精灯进展加热的实验改变成用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的材料并进展摩擦加热,让学生改变对化学实验的固有印象:“化学实验很危险,动不动爆炸,一般都在实验室做,而且离不开试管,酒精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良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化学变化,化学就在生活中,对于书本上的方程式,物质的性质,也就没那么难以记忆了。

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许多学生来自城市,对农村生活缺乏理解,也不感兴趣,实际上在教材中许多知识点在农业,工业以及其他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到表达和应用。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是设计课堂教学时要考虑的一点。

案例三:在讲解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的知识点时,按照教材设计,是通过加热氯化铵检验氨气说明这一性质。此处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一位农民在仓库里存放了一袋氮肥——碳酸氢铵〔俗称碳铵〕,有一天他发现这袋化肥包装破损受潮了,就把它拿出去晒,结果发现没有人盗窃却少很多,你能从化学的角度替他找原因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