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谜”——阿多诺论艺术的谜语性
文学批评论文六篇
文学批评论文六篇文学批判论文范文1阿多诺的文学批判连续着他碎片化、星座化的写作风格,这并非仅仅是对某种形式的偏爱,而反映出阿多诺对一切系统性理论话语包括阐述性文学理论话语的不信任。
就集中收录阿多诺文学批判文章的作品集《文学笔记》这一书名确定之周折也能看出此特点。
据说阿多诺最初想把作品集命名为后接受编辑的建议接受名.英译本的标题为notestolitera-ture,这里用了介词to,而不是on,英译者解释说这就是对阿多诺作品形式特征的最好说明,由于阿多诺的文本有着类似音乐的特征。
note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其一表示音乐的音符,从字面上看,notenzurliterature就是musicalnotestoliterature;其二note又可以理解为注脚,这提示读者,对文学的看法都是一些细节之处的观看。
阿多诺的文学批判文章比较零散,但数量浩大。
详细来看,他的文学批判文章涵盖面极广,内容非常庞杂,其文学批判对象包括诗歌、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流派均有涉及。
这些批判文章主要收集于《文学笔记》中从这些文学批判文章的主要内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家及详细文学作品的解读,对其他文论家理论之批判,关于作家作品集的书评,等等。
其中一部分是已发表的文章,一部分是电台的讲演,也有若干篇论文如等是从未发表被收录到此文集中的。
阿多诺的文学批判对象涉及到众多作家及作品,主要包括艾兴多夫(Eichendorff)、海涅、卡尔克劳斯(KarlKraus)、歌德、狄更斯、巴尔扎克、瓦莱里、普鲁斯特、弗兰克魏德金(FrankWedekind)、托马斯曼、布克哈特(RudolfBorchardt)、格奥尔格(StefanGeorge)、荷尔德林、贝克特、卡夫卡、弗里茨封温赫(FritzvonUnruh)等,涉及到的理论家有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布洛赫、卢卡奇、本雅明、萨特、海德格尔等。
“谜语特质”:阿多诺的现代主义艺术观
的中介作用 ,阿多诺把对传统艺术的解构与对现
代 艺术 的阐释贯通 了起 来 。
收 稿 日期 :2 1一 0 一O OO 3 5 基 金 项 目 :安 徽 省教 育厅 人 文社 科 项 目 (0 9 k 1 ) 20 s 2 5
想 的契合 程度 不如 唯名论 。这正是 阿多诺 在黑 格
尔与康德之间更多偏向康德的原因所在 ,虽然他
表 达 的危机 面前 束手 无 策 ,而 由于 自身的拜 物教 化 、批 判维 度 的缺失 以及韵 味 的没落 等 ,受 工具
理 性 支配 的文化 工业 同样 不 能解 除艺术 危机 ,反
而加 重 了艺术 危 机 。阿多 诺 这样 说道 : “ 目前 在 文化 产业 的庇护 下 ,艺 术与 意识 形态 正成为 同样
第 1 4卷第 3 期
“ 语特 质 " 谜 :阿 多诺 的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观
学 院 ,安 徽 淮北 2 5 0 ) 淮 30 0
摘
要 :“ 谜语特质”是阿 多诺对现代主 义艺术意 旨的独特设 定。该设定既是对传统 美学带来 的艺术危
机的回应 ,也是对文化产业表征 的现代性危机的回应 。这种 双重回应及其表征 的现代 主义 关学思 想尽 管弥
术 的起源 就能确 定艺术 恒定 不变 的本 质 ,正 如阿 多诺 所说 的那样 ,即便 通过追 溯艺术 起源 的方法 以寻求其 根基 ,艺术 的本 质 、艺术 的概念 如 同瞬 息 万变 的星座一 样难 以确定 也不能 确定[ 3 2。 J 在 阿多诺美 学批判 的视 野里 ,黑格尔 的 “ 内 容 的美学 ”包含 着众 多恒定 的东西 而与辩证 法 思
“ 传统 美学 的废退 ” :
传统 美学的艺术 本质 观批判 阿多 诺在 《 学理论 》中多处对 以黑格 尔与 美
阿多诺反艺术理论的价值批判
阿多诺反艺术理论的价值批判作为一名犹太人,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WistuqrundAdorno)二战时自身的流亡经历,以及流亡到美国哥伦比亚以后所目睹的流行文化和艺术对人们的控制,他坚信否定的辩证法能担当起打破长期以来由启蒙理性所遮蔽的世界的重任,它才是人类思维中正确认识和认清事物的方法。
一、“反艺术”理论的哲学基础以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哲学的立足点,阿多诺认为无论是以往的形而上学还是认识论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性追寻源出性,认为所有的事物最终都可以追溯为某种第一性的东西,因此对传统哲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在阿多诺看来绝对的源出性是不可能存在的,他说,“任何想寻找原初事物或概念的哲学都是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传统哲学“所寻求的秩序与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是连续的否定,它破坏性的抵制任何赋予世界以‘统一性’从而把世界限定在一个原则上的企图。
马克思视野中的辩证法所含有的否定不是简单的、绝对的否定,而是包含有肯定的否定,是与肯定有着密切联系的否定,“否定之否定”最终指向肯定。
然而,阿多诺认为,否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因素的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之否定”最终的指向不是肯定,它仅仅是证明第一次否定的不彻底。
阿多诺所谓的否定的辩证法就是在“事物总是走向反面,没有什么肯定”这种“崩溃的逻辑”精神统领下“矛盾地思考矛盾”,“不断地否定”。
阿多诺认为传统的哲学在寻求肯定性和同一性的道路上已经发生严重的异化,逐渐被绝对霸权所掌控和利用,早已偏离自身正确的轨迹,它是造成现代人的不幸的罪魁祸首。
以社会批判为立场,“否定的辩证法”成为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指导精神。
二、阿多诺的“反艺术”理论以“否定的辩证法”为精神指引,阿多诺对现代艺术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现代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理念的否定,它在大否定之中捍卫了艺术最重要的品质即自律性。
作为现代艺术的拥护人,阿多诺在对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展开的大批判中为艺术的本质做出了新的规定,进而提出了反艺术理论。
阿多诺 美学原理
阿多诺美学原理简介阿多诺(Theodor W. Adorno)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
他对美学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提出了许多关于美学的原理和观点。
本文将简要介绍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并不涉及具体的链接和图片。
阿多诺认为,美学是对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哲学研究。
他关注的重点是现代艺术和文化领域的问题,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艺术作品如何超越商品化和娱乐化的限制,变得独特和具有批判性。
以下是阿多诺的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1.阿多诺对艺术的价值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艺术已被商业化和消费主义的逻辑所支配,剥夺了其独立性和自主性。
艺术已成为商品和娱乐工具,失去了批判性和对社会现实的指向。
阿多诺强调艺术家应该追求真正的自由创造,并提出艺术应成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的手段。
2.阿多诺主张“自由审美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真正的审美经验应该独立于商业和娱乐的影响,并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在商业和娱乐团队化的艺术环境中,人们往往被动地接受和消费艺术作品,而不是真正地参与和思考。
阿多诺认为艺术应该让人们感到困扰和沉思,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思考。
3.阿多诺对艺术的形式和技术表达也给予了关注。
他认为艺术的形式和技术应该与其主题和内容相适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艺术家应该选择和运用与其创作目的和批判立场相契合的形式和技术,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这也是为了避免艺术作品仅仅成为一种装饰或娱乐的手段。
4.阿多诺对文化工业化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商业文化工业化极大地侵蚀了艺术的价值和独立性。
艺术被转化为商品,成为专业的娱乐和消费工具,并丧失了批判性和自主性。
阿多诺认为,只有对文化工业化持批判态度,并努力恢复艺术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艺术真正发挥其反思和批判社会的作用。
阿多诺的美学原理影响深远,对当代艺术和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批判性立场和对艺术的自由追求,激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和反思。
为什么艺术作品会有谜一般的特点——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
2023年第7期(总第336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7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36当代哲学问题探索为什么艺术作品会有谜一般的特点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王㊀晓㊀升(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ꎬ武汉430074)摘㊀要:阿多诺认为ꎬ艺术作品具有谜一般的特点ꎬ因为艺术创作是用同一性的精神来表达不能用同一性表现的精神ꎬ精神的这种自我矛盾使精神难于被理解ꎻ在艺术作品中ꎬ精神还与反精神的东西相冲突ꎬ存在着模仿和建构的冲突ꎻ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天然地无法证明自己的正当性ꎬ但是又必须证明自己的正当性ꎬ于是ꎬ它就只能如此这般ꎮ艺术所要把握的非同一的东西类似于康德的 自在之物 ꎬ当艺术把握这个不能被把握的 自在之物 的时候ꎬ艺术陷入了一种 幻相 ꎻ既然艺术所要把握的是非同一的东西ꎬ那么这个非同一的东西就无法用概念来说明ꎬ当艺术作品用直观形式来呈现这种东西的时候ꎬ它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神秘 的色彩ꎮ由于艺术作品具有谜一般的特点ꎬ所以解释艺术作品就成为艺术作品的必要内容ꎮ关键词:艺术作品ꎻ同一性ꎻ真理内容ꎻ阿多诺中图分类号:B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07-0014-08作者简介:王晓升ꎬ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ꎮ㊀㊀对于艺术作品ꎬ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ꎬ而且这些不同的理解还会相互冲突ꎮ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ꎬ总是感到自己把握了艺术作品的意思ꎬ但是又好像没有把握ꎮ我们究竟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阿多诺从把握非同一东西的角度考察这个问题ꎬ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ꎬ这对于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ꎮ㊀㊀一㊁艺术作品之谜:精神化的内在矛盾艺术具有真理性的内容ꎬ是要把握非同一的东西ꎮ但是ꎬ非同一的东西却又不能在艺术作品中直接表达出来ꎮ艺术就是要表达不可表达的东西ꎬ把握不可把握的东西ꎮ这使得一些人用 荒诞 这个术语来表达现代艺术作品ꎮ而在阿多诺看来ꎬ这个说法太过肤浅ꎮ这里所说的 荒诞 不过是表明ꎬ如果我们从概念思维出发ꎬ用概念来阐释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东西ꎬ那么我们必然会失败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艺术的批判首先是经验性的ꎬ而不是理论性的ꎬ也不是概念性的ꎮ对于阿多诺来说ꎬ把握艺术作品就是要把握 作品的不可理解性 [1]118ꎮ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质»一文的后记中ꎬ也直言不讳地强调ꎬ艺术本身就是一个谜ꎬ他对艺术本质的分析不是要解开这个谜ꎬ而是要 认识 这个谜[2]73ꎮ不过海德格尔的认识方法仍然是以现象学为核心的ꎮ他对于这个谜的认识就是对这个谜的描述ꎮ这就是说ꎬ把握艺术作品不是要用概念去分析艺术作品ꎬ而是要用经验去领会作品ꎮ而阿多诺从辩证法的角度来对待艺术作品领会中所存在的经验优先性[3]354-355ꎬ他从一种哲学经验或者形而上学经验的视角去理解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ꎮ那么ꎬ为什么艺术作品有一种 不可理解性 ㊁有 谜 一般的特性呢?这与艺术作品的精神化特点有关ꎮ虽然艺术作品都是借助于某种客观东西而出现ꎬ但是艺术作品是精神性的ꎮ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犹如艺术作品中的 以太 ꎮ这种精神的以太不能用固化的东西表达出来ꎬ但艺术作品又恰恰用固化的东西把精神表达出来ꎬ把不41能固化的东西固化了ꎮ一旦精神被固化了ꎬ那么人们就只能从这种固化的东西中去猜测这个东西的精神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艺术作品不是故意让人去猜谜语ꎬ其没有让人猜谜语的企图[1]118ꎬ这是一般艺术作品的特点ꎮ阿多诺更注重现代艺术作品ꎮ在他看来ꎬ艺术作品就是要否定一种精神即人控制自然的精神ꎬ反抗这种控制自然的精神ꎮ而控制自然是精神的本质特点之一ꎮ在这里ꎬ艺术作品一方面必须精神化ꎮ从黑格尔的艺术理论角度看ꎬ这是艺术作品的必然要求ꎮ另一方面ꎬ艺术作品又不能把自己表现为精神ꎮ于是ꎬ艺术作品既要把精神表现出来ꎬ又不能作为精神出现ꎮ这就使得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变得飘忽不定ꎮ而这个飘忽不定的精神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ꎮ从阿多诺对于这个飘忽不定的精神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ꎬ这个真理内容与黑格尔所说的那种对于理念的感性显现有所不同ꎮ黑格尔的理念是要走向绝对真理ꎬ同一性要素被凸显出来ꎮ而阿多诺所说的这个真理内容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类似ꎬ是非同一的 东西 ꎮ比如ꎬ人的精神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要把握一般的东西ꎬ同时精神也试图把握具体的㊁个别的东西ꎮ而精神把一般和个别结合起来时ꎬ这种结合起来的东西就不能被理解为 特殊 ꎮ当黑格尔用特殊来概括这两者的时候ꎬ这两者还是被同一起来了ꎮ在人的精神中个别与特殊既对立又统一ꎬ是不能简单地用 特殊概念来概括的ꎮ这是非同一的 东西 ꎮ如果艺术试图形成这个东西ꎬ那么这就是艺术中的真理内容ꎮ但是海德格尔把这个非同一的东西理解为直接存在的东西ꎬ并没有把理性精神作为这个非同一东西的中介ꎮ阿多诺虽然也要把握这个与理性精神对立的东西ꎬ但是这个东西是以理性精神为中介的ꎮ这种精神只能在它与精神的矛盾中被理解ꎮ当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被理解为这种飘忽不定的精神的时候ꎬ艺术作品既要借助于材料把艺术的精神固化ꎬ又要否定这种材料ꎮ因此ꎬ艺术精神并不能被束缚在材料中ꎬ它要在精神的对立面即材料中 燃烧 起来ꎮ在这样的情况下ꎬ艺术作品既借助于材料又否定材料ꎮ这个材料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 大地 ꎮ当这个 材料 被燃烧起来的时候ꎬ这个 材料 就不是材料了ꎬ而是会像燃烧的火焰一样ꎬ闪烁发光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如果没有 材料 在 燃烧 ꎬ精神也无法出现ꎮ所以ꎬ阿多诺认为ꎬ艺术精神不是在最具有精神内化的艺术作品中最显著的表现出来[1]118ꎮ现代艺术作品既要把自己表现为精神ꎬ又要抵抗精神ꎮ艺术所要表达的精神不是控制自然的精神ꎬ而是超越这种精神的精神ꎮ我们可以说ꎬ控制自然的精神可以肯定地表达出来ꎬ而否定这种精神的东西就只能以否定的形式出现ꎮ或者用阿多诺的话来说ꎬ艺术精神是在否定这种控制自然的精神中被拯救出来的ꎮ他说: 艺术是一种拯救行动ꎬ通过这种行动ꎬ艺术中的精神抛弃了自身ꎮ [1]118如果艺术作品也要进行形式上的整合ꎬ如果这种整合也是控制自然的精神的一种表现ꎬ那么这种形式上的整合要做的恰恰是另外一件事情ꎬ即把被它所压制的精神拯救出来ꎮ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用精神来控制自然ꎬ但是人类精神又需要从这种控制自然的精神中解放出来ꎮ从这个角度说ꎬ艺术的精神是否定精神的精神ꎬ是抛弃精神的精神ꎮ这种精神上的内在矛盾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 大地 与 世界 之间的裂隙[2]38ꎮ于是ꎬ艺术的精神就如同谜一样ꎬ让人无法琢磨ꎮ尽管这种精神让人无法琢磨ꎬ但是却让人震惊ꎮ我们知道ꎬ艺术与哲学一样都起源于震惊ꎮ阿多诺说: 艺术忠实于震惊ꎬ但却不是通过倒退来忠实于震惊ꎮ艺术是从震惊遗传下来的ꎮ [1]118在这里ꎬ艺术作品其实就是把震惊物化在对象之中ꎮ人们之所以震惊ꎬ是因为人们看到了自己所不曾看到的东西ꎬ或者说人们从表面现象中看到了本质ꎬ而这个本质的东西让人震惊ꎮ从这个角度来看ꎬ震惊具有一种启蒙意义ꎮ艺术作品不仅仅具有启蒙意义ꎬ而且还借助于这种启蒙意义参与到现实的历史过程中ꎮ在这里ꎬ艺术的天才通过自我反思ꎬ把一度被看做是真实的东西转移到想象中ꎮ在这种想象之中ꎬ这种真实的东西在意识到自己的非真实的时候得以幸存下来ꎮ比如ꎬ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移到想象之中ꎮ而真实的东西就在想象之中保51留下来ꎮ这里就包含了精神的一种内在斗争ꎬ即真实和想象之间的斗争ꎮ艺术让我们看到现实所隐含的本质ꎬ也让我们从这种本质的意识中对现实感到震惊ꎮ这种震惊其实是人对于精神的双重运动过程所产生的震惊ꎮ现实的过程就是精神控制自然的前进过程ꎬ艺术家通过自己天才的想象来反思这个现实㊁反抗这个现实ꎮ精神在这里意识到自己的非现实性ꎮ精神的双重运动使艺术作品表现出谜一样的特点ꎮ阿多诺说ꎬ整个艺术就像地震仪一样自动地记载着远古时代的震惊[1]127ꎬ而打开这个令人震惊的东西的钥匙已经丢失ꎮ所以ꎬ即使艺术的真理内容已经显示出来ꎬ我们也不能完全领会ꎮ㊀㊀二、精神和反精神的结合在艺术作品中ꎬ精神和反精神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ꎮ比如ꎬ模仿就是一种前精神的东西ꎬ而人模仿动物的行动就具有前精神的特点ꎬ人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摆脱动物性ꎮ但是ꎬ在艺术中ꎬ人也会模仿动物ꎬ比如 魔笛 中的捕鸟人ꎮ在艺术中ꎬ精神的建构和模仿的冲动就是在一种矛盾中出现的ꎮ在精神进行建构的时候ꎬ艺术作品不是把精神强行外加在模仿的冲动上面ꎬ而是当精神建构被推向极端的时候ꎬ模仿的冲动就表现出来ꎮ反过来ꎬ模仿的冲动必然会把精神的建构凸显出来ꎮ一方面ꎬ精神要控制模仿的冲动ꎻ另一方面ꎬ精神又要尊重模仿的冲动ꎮ当精神和反精神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ꎬ精神之谜就必定会显示出来ꎮ于是ꎬ阿多诺在这里强调ꎬ 艺术作品的合理性只有沉浸在它的对立面的时候才会变成精神 [1]118ꎮ建构和模仿之间的矛盾在艺术作品中是无法解决的ꎮ在阿多诺看来ꎬ这是审美精神的原罪[1]119ꎮ由于这种矛盾无法解决ꎬ所以艺术作品中就会出现滑稽的表演和荒谬的模仿ꎮ一些辉煌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ꎬ就是因为它不可掩盖地把包含了这些滑稽和荒谬要素ꎮ所以ꎬ精神的建构越是想压制模仿的冲动ꎬ这个模仿的冲动就越是以滑稽和荒谬的形式表现出来ꎮ在这里ꎬ精神建构的逻辑性和精神控制冲动的逻辑性之间必然相互分离㊁相互对抗ꎮ在这种相互对抗中ꎬ这种滑稽和荒谬的东西是对于控制模仿冲动的逻辑性的讽刺ꎬ是挖苦精神建构的力量ꎮ于是ꎬ在这样的情况下ꎬ艺术作品从精神建构的角度来看越显得非常合理ꎬ那么这个作品从模仿的冲动(经验的理性)角度来看就越显得荒谬ꎮ艺术作品中的这种荒谬和滑稽的东西是要讽刺社会生活中的那种合理化原则ꎬ即它把合理化本身变成目的ꎬ是要控诉人们把手段变成目的的那种疯狂和荒谬的做法ꎮ习惯了合理生活的人们ꎬ比如ꎬ一些艺术的门外汉非常容易看出艺术中的许多东西非常滑稽可笑ꎬ而艺术的行家里手又会认为这些滑稽可笑是极端合理的ꎮ艺术中的荒谬和合理性的蠢行相互指责对方ꎮ在这里ꎬ极端的荒谬和极端的蠢行同时存在ꎮ极端的荒谬是通过极端的合理化表现出来的ꎮ艺术作品把这两个极端的东西结合在一起ꎮ例如ꎬ对于一些从生存斗争角度来看待一切的人来说ꎬ快乐比如性ꎬ都是非常荒谬的[1]119ꎮ如果性是荒谬的ꎬ那么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荒谬的ꎮ对于阿多诺来说ꎬ艺术中的荒谬是用来表现艺术中的真理的ꎮ如果没有荒谬ꎬ没有对于合理性的讽刺和挖苦ꎬ那么人们就会把合理性看做唯一合理的东西ꎬ看做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ꎮ而艺术作品恰恰通过荒谬㊁通过对于合理性的否定来表达真理ꎬ虽然这是从否定的方面来表达真理ꎮ当然ꎬ阿多诺也强调ꎬ艺术对于荒谬的东西也要经过形式上的处理ꎬ如果没有通过审美形式的处理ꎬ就会变成文化工业意义上的笑料ꎮ所以ꎬ阿多诺说: 荒谬是艺术中的模仿要素的残余ꎬ是它自我封闭的代价ꎮ [1]119艺术作品要用同一性的模式进行整合ꎬ从而变成一个自我封闭的作品ꎬ变成自律的作品ꎮ而在精神的整合中ꎬ模仿的残余会在这里存在ꎮ这是艺术的自我封闭的代价ꎮ艺术作品越是进行合理化的整合ꎬ就越显示出它的荒谬可笑ꎮ这就好像一个人极端地表现得像机器一样ꎬ那么这个人就变得非常滑稽可笑ꎮ如果追求这些笑点ꎬ那么艺术作品就变得非常幼稚了ꎮ这是因为ꎬ这种滑稽可笑的东西不是故意装出来的ꎬ而是合理化的必然结果ꎮ如果故意装出来ꎬ就如61同马戏团中的小丑了ꎮ如果艺术作品停留在马戏团表演的水平ꎬ那么这个艺术作品就停留在小丑和儿童的欣赏关系上ꎮ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艺术作品变成文化工业ꎮ如果成年人停留在这种幼稚的水平ꎬ那么艺术作品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娱乐ꎬ而不是揭示真理的ꎮ既然艺术作品是揭示真理的ꎬ艺术作品当然不能停留在儿童的幼稚水平上ꎮ当然ꎬ艺术作品也不是完全脱离小丑和儿童欣赏的关系ꎬ但是这里应出现一种艺术的升华ꎮ这种升华就是模仿中的建构ꎮ在这种升华中ꎬ艺术凸显了它的教育功能和社会阶层的特点ꎮ那些艺术的门外汉停留在儿童取乐的幼稚水平ꎬ而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欣赏艺术ꎮ比如ꎬ小品«坑»中就有许多模仿要素ꎬ对街道干部不作为的模仿ꎬ就把这种干部像小丑一样表现出来ꎮ但这个作品还缺少进一步的升华ꎮ如果把这个现象进一步升华ꎬ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人性中的这种弱点㊁这个普遍存在的 坑 ꎬ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省ꎬ无疑会更具有教育意义ꎮ这个模仿中缺少了建构ꎮ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在极端的建构中显示出模仿要素的ꎮ正因为如此ꎬ阿多诺把莫扎特的«魔笛»与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加以对比ꎮ它们虽然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ꎬ但是«魔笛»中却加入了一些滑稽的模仿要素ꎮ相比而言ꎬ«尼伯龙根的指环»就显得更加庄重ꎮ阿多诺认为ꎬ这种滑稽模仿要素使魔笛包含了更多的真理性ꎮ那么这种真理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阿多诺说: 艺术中的滑稽的表演令人愉快地在动物的原始世界中想起了前历史的东西ꎮ [1]119比如ꎬ小丑的扮相类似于动物园里的猴子行为ꎬ儿童看到了小丑的表演会大笑不止ꎮ这可以被看做是 艺术 的一种原型ꎮ在前历史阶段ꎬ人就具有动物的特点ꎮ儿童把小丑和动物之间的相似性看做是一种令人愉悦的事情ꎬ就如同成年人看到了艺术中的滑稽表演ꎮ不过这里也有所不同ꎮ成年人把小丑与儿童之间的那种愉悦关系剔除出去ꎬ对于成年人来说ꎬ这种小丑表演还是过于幼稚了ꎮ当成年人把儿童与小丑之间的愉悦关系从艺术领悟中剔除出去时ꎬ他们其实也把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剔除出去了ꎮ他们不像儿童那样ꎬ简单地认为动物和人一样是令人愉悦的事情ꎮ但是ꎬ无论成年人如何压制他们与动物之间的相似性ꎬ都不可能完全成功ꎬ他们在看到艺术中的滑稽表演时也会哈哈大笑ꎮ这就是说ꎬ成年人可能已经摆脱了儿童对于小丑的滑稽表演的那种幼稚反应ꎬ但是也不能完全摆脱ꎮ而恰恰就是在成年人这种幼稚反应中ꎬ小丑与动物的相似性以及人与动物的相似性被凸显出来ꎮ对于阿多诺来说ꎬ这就是艺术中的真理ꎬ它表明了人应该与他的动物性和解ꎮ艺术中的滑稽表演让人愉快地想起了史前的状况ꎮ当然这不是要简单地回到过去ꎬ而是要达到人自身与自然的一种和解ꎮ㊀㊀三㊁艺术之谜的特点:它就是如此这般存在在阿多诺看来ꎬ艺术是自律的ꎮ自律的艺术是脱离生活世界的ꎬ是与这个生存斗争的世界相反的ꎬ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生存斗争的原则的ꎮ可是这个对抗生存斗争原则的东西也要生存ꎮ这就给艺术作品带来了一种困难:艺术作品如何在这个生存斗争的世界中证明自己存在的合法性ꎮ一种反对生存斗争的东西有什么正当理由来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存在呢?正因为如此ꎬ阿多诺说: 艺术作品作为一种东西却否定了由东西所构成的世界ꎬ当艺术作品被要求它在这个世界面前证明自己的正当性的时候ꎬ它先天地就是无助的ꎮ [1]119从这个角度来说ꎬ艺术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先天地无法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正当性ꎮ但是ꎬ阿多诺认为ꎬ艺术也不能以此为理由ꎬ如果艺术先天地无法证明自己的正当性ꎬ那么艺术就应该消亡ꎮ艺术先天地无法证明自己的正当性ꎬ而又必须证明自己的正当性ꎬ这就使得艺术总是模棱两可㊁含糊其辞ꎮ为了证明艺术的正当性ꎬ人们提出了各种说法ꎮ比如ꎬ艺术的门外汉说ꎬ艺术是快乐的一个来源ꎬ艺术的美给人们提供快感ꎬ艺术在社会生活中是有用的ꎮ当然艺术方面的专家反对这种看法ꎮ他们会认为ꎬ艺术作品涉及一个专门领域ꎬ一个超出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领域ꎮ因此ꎬ艺术作品的作用不能从日常生活意义上理解ꎮ这两种做法完全相互对立ꎬ一种是71要在生活世界之中证明艺术作品的正当性ꎬ另一种是作为生活的例外来证明艺术作品的正当性ꎮ用阿多诺的话来说ꎬ这是纯粹的内在角度或者纯粹外在的角度来看待艺术作品[1]120ꎮ无论是从纯粹内在角度还是从纯粹外在角度来看待艺术作品ꎬ都不能证明艺术作品的正当性ꎮ于是ꎬ人们只能把内在和外在结合在一起来考察艺术作品的正当性ꎮ而这个内在和外在相结合的角度就是ꎬ艺术被看作是个人经验中的实质性的东西ꎮ个人经验中有些是与人控制自然的直接需要有关的ꎬ而另外一些是与人的幸福的体验有关的ꎮ在文明的发展中ꎬ人为了控制自然的需要而压制幸福的体验ꎮ人的生存既需要有幸福的体验ꎬ又需要压制这种体验ꎮ这是人的经验中的实质性的东西ꎮ艺术就保留了这种实质性的东西ꎮ在人的生存发展中ꎬ人类的文化把生存和发展(控制自然的需要)作为核心ꎬ因此ꎬ艺术中的这种实质性的东西ꎬ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幸福体验往往会受到挑战ꎮ从这个角度来说ꎬ艺术所要保留的东西是与它所存在于其中的文化氛围不协调的ꎮ也就是说ꎬ艺术存在于其中的文化能够部分地证明艺术作品的正当性ꎮ艺术在这里既可以得到辩护ꎬ又无法得到辩护ꎮ艺术作品之谜是与人的生存斗争中的困难和矛盾联系在一起的ꎬ是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的ꎮ为此ꎬ阿多诺说ꎬ 艺术之谜是与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1]120ꎮ人类历史是生存斗争的历史ꎮ但是人类的生存斗争又是自我矛盾的ꎬ自我持存的同时也包含了自我牺牲ꎮ«启蒙辩证法»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基本思想ꎮ在历史中ꎬ人的精神就是自我矛盾的ꎮ艺术既要借助于控制自然的精神ꎬ又要否定这种精神ꎮ精神中的这种矛盾是来自于历史的ꎮ所以ꎬ艺术通过历史而变成了一个谜ꎮ由于艺术之谜是与历史结合在一起的ꎬ于是艺术存在的理由问题就变成了一个遥远的问题ꎮ或者说ꎬ在历史上ꎬ人们一般不会提出这个问题ꎮ正因为如此ꎬ阿多诺说: 艺术之谜与其说是它们的非理性ꎬ不如说是它们的理性ꎮ [1]120在许多人看来ꎬ艺术之谜的出现是与艺术表达的非理性特点有关的ꎮ而在阿多诺看来ꎬ这与艺术的精神有关ꎬ这个精神恰恰是控制自然的理性精神ꎮ艺术需要这种理性的精神而又排斥这种理性的精神ꎬ艺术作品要借助于理性的精神来表现自己ꎬ要用形式来把它所要表达的内容固定下来ꎻ但是艺术又不满足于这一点ꎬ它又要表明被固定下来的东西不是它自己的ꎮ由此ꎬ阿多诺说ꎬ艺术借助于形式获得了类似于语言的特点(语言就是表达某种东西而又不表达这种东西)ꎬ它似乎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指出: 它就是这样ꎬ而且只能这样ꎬ而与此同时ꎬ无论它是什么样的东西ꎬ它都悄悄地溜走了ꎮ [1]120阿多诺对于艺术作品的这个理解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说的ꎬ艺术作品作为被创造的存在就是 如此 ꎮ而在器具中ꎬ这个 如此 消失在有用性之中[2]57ꎮ艺术作品有一种超出有用性的 如此 ꎮ当艺术作品像语言一样指明ꎬ 它就是这样ꎬ而且只能是这样的时候 ꎬ艺术品不证明它存在的理由ꎬ它就是如此这般地存在着ꎮ当然ꎬ它不能说自己有存在的理由ꎬ也不能说自己不应该存在ꎮ这也使它显示出谜一般的特点ꎮ㊀㊀四、艺术之谜与自在之物按照康德的审美理论ꎬ审美能力就是一种判断能力ꎮ这种判断能力就是 诸认识能力的自由协调 ꎮ其中既包含想象力和知性的协调ꎬ又包含感性和知性的协调ꎮ阿多诺吸收了康德的审美理论ꎬ认为人对 美 的理解ꎬ其实就是要通过感性和知性能力的自由协调来把握 绝对 ꎬ把握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 非同一 的东西ꎮ在阿多诺看来ꎬ艺术中包含了绝对ꎬ包含了康德所说的那个 自在 的东西ꎮ不过这个自在的东西被伪装起来ꎮ他说ꎬ 艺术品如同童话故事中的淘气的精灵那样说话: 如果你想要绝对ꎬ那么你会得到它ꎬ但是当你看到它的时候ꎬ你却不会认识它 [1]126ꎮ那么ꎬ为什么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绝对被掩盖了呢?这是因为ꎬ按照康德的说法ꎬ 自在之物 是知性所无法把握的ꎬ是被阻隔了的ꎬ而艺术要借助于感性的形象把这个被阻隔的东西(按照阿多诺即 非同一的东西 )表达出来ꎮ当这个被阻隔的东西以感性的形象表达出来时ꎬ81。
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艺术之思
艺术论坛08 2017 北方美术106摘 要:在文化工业的“匿名权威”下,艺术生产成为文化工业生产的一部分,甚至艺术感受也是被算计和计划,艺术感受的自发性丧失。
工具理性在艺术生产中的绝对占位,直接导致艺术风格的同一化和艺术反抗性、否定性的消失以及艺术的降格。
当艺术的否定性被否定之后,艺术便失去了自持和自主的能力。
这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文化工业中的艺术之思,其旨归在于表达对艺术否定和批评的坚持以及对艺术自律的渴求。
关键词:文化工业;艺术生产;艺术风格;艺术消费;艺术个性《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一文收录于1944年初版的《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之中,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从启蒙辩证法和否定辩证法出发,思考文化工业发展对人类发展的不良后果。
其中,不乏对于现代艺术在文化工业发展下的步步败退的揭示,这构成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一部分,也是阿多诺文化工业观的集中体现。
在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看来,文化工业取得了双重的胜利,即艺术同一性对价值理性和非理性的成功驱逐和虚假个性对同一性逻辑的强化。
在这样的“匿名权威”之下,艺术受制于机械技术,成为文化工业生产的一部分,艺术感受也是早就被算计好的,不存在自发的艺术感受;艺术风格不断僵化,在细节和形式被无限放大之下,最终退化为“风格统一体”,艺术的反抗和否定消失了;严肃艺术和轻松艺术的界限被野蛮地打破,艺术降格为快感,成为人类消遣的场所;而艺术否定性的被否定意味着艺术已无法自持,只能任由其在文化市场中的交换价值将效用价值置换,最终将自身淹没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中。
一、艺术受制于机械技术工业文明的标志即是机械技术的发展,文化工业的发展使机械技术将触角伸向了人类自身。
今天,文化给一切事物都贴上了同样的标签,“普遍性和特殊性已经假惺惺地统一起来”[1]108。
于是,“暴力变得越来越公开化,权力也迅速膨胀起来”[1]108。
首先,艺术生产已经成为文化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
从旧神话中脱胎出来的启蒙精神异化为工具合理性,并进而变成了支配合理性本身。
感性、并置、批判
2023年第4期(总第333期)㊀㊀㊀㊀㊀㊀学㊀习㊀与㊀探㊀索Study&Exploration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4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33当代文艺理论与思潮新探索感性㊁并置㊁批判:阿多诺语言观的三重面向曹㊀颖㊀哲1ꎬ2(1.黑龙江大学文学院ꎬ哈尔滨150080ꎻ2.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ꎬ哈尔滨150040)摘㊀要: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ꎬ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观ꎮ他超越语言的实用和审美层次ꎬ赋予语言感性㊁并置和批判面向ꎮ面对20世纪语言的危机ꎬ阿多诺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ꎬ突破传统语言概念化的表达ꎬ实现向唯物论立场的转向ꎻ以并置的语言结构和星丛式文体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进行反抗ꎬ从而抑制理性主体的膨胀ꎬ挑战主㊁客体对立的认识论ꎻ同时通过语言的批判面向ꎬ抵制语言的交流性ꎬ使语言免于被轻易消费和挪用的风险ꎮ阿多诺视语言为思想的组成部分ꎬ经由语言实现其同一性哲学批判ꎮ其语言观不但自身具有多重面向ꎬ而且能够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ꎬ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ꎮ关键词:西奥多 阿多诺ꎻ语言观ꎻ感性ꎻ并置ꎻ批判中图分类号:I0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462X(2023)04-0168-10①㊀«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的中译文首见于2018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办的第一期跨学科青年工作坊ꎬ由华东师范大学黄金城从德文原文并参考英译本所译ꎮ该期工作坊主题为 批判理论与语言哲学 ꎬ选择维特根斯坦与阿多诺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研读ꎬ旨在通过语言哲学这一视角审视批判理论的 范式转型 ꎬ同时为文学艺术和美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视野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㊁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五位青年学者围绕阿多诺的«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展开深度对谈ꎮ谈话纸质版于2020年刊于金惠敏主编的国际性学术论丛«差异»(第9辑)ꎬ题目为 阿多诺语言哲学五人谈 ꎬ同时发表的还有黄金城译文ꎮ本文相关引用均出自此译文ꎮ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西方文学伦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572021DF11)ꎻ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专项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生态意识培育及路径研究 (DGYYJ2020-06)作者简介:曹颖哲ꎬ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ꎬ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ꎮ㊀㊀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㊁战后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ꎬ西奥多 阿多诺(TheodorW.Adornoꎬ1903 1969)可以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ꎬ他广泛地引发思考ꎬ却又不断地 陷入阐释性争议之中 [1]ꎮ这固然是其思想的深奥使然ꎬ但同时也与其语言特色不无关系ꎮ提到阿多诺的语言ꎬ人们的印象通常是含混晦涩㊁碎片化㊁无秩序㊁甚至充满矛盾ꎬ在普遍以艰深著称的20世纪理论家里ꎬ出其右者也不多见ꎮ这一方面常常使译者和读者对他的作品望而生畏ꎬ有时甚至会对其立场和观点产生严重误解ꎻ但另一方面ꎬ他的许多精炼而激进的表达变成了格言和口号ꎬ不仅在学术界ꎬ也在普通大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ꎮ其实ꎬ阿多诺的语言风格和文体特征并不是偶然形成的ꎬ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策略ꎬ是他抵制传统哲学话语㊁施行社会批判的语言实践ꎬ体现了其独特的语言观ꎮ阿多诺对语言的关注ꎬ始于青年时期ꎮ早在30年代初的«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ThesesontheLanguageofthePhilosopher)①中ꎬ就已经显示出通过语言批判来进行哲学批判的萌芽ꎮ在«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DialecticofEnlightenment:PhilosophicalFragments)对奥德修斯语言游戏的解读中ꎬ可以进一步看出阿多诺对语言的高度重视ꎮ50年代«文学笔记»(NotestoLiterature)的开篇之作«作为形式的论说文»(TheEssayasForm)是其语言和文体思想的提纲挈领之作ꎬ之后在十余篇现代作家评论中ꎬ他关于语言861的思考得以进一步厘清ꎮ而晚期作品«否定的辩证法»(NegativeDialectics)和«美学理论»(Aesthet ̄icTheory)不仅是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ꎬ也是语言思想的一次大汇集ꎬ同时更是其语言观念及表达策略的自觉体现和实践的巅峰ꎮ可见ꎬ阿多诺对语言的思考和实验贯穿其学术生涯始终ꎬ语言的问题和呈现形式对阿多诺来说至关重要ꎮ阿多诺曾以 棱镜 为题命名他的一部文集ꎬ喻指其中文章所探讨的文化现象可以像透明多面体一样ꎬ透视社会与现实ꎮ对阿多诺的语言思想进行揭示和梳理ꎬ可以发现ꎬ他的语言观也如 棱镜 一般ꎬ不仅本身具有多重面向ꎬ而且能够从中折射出其哲学和美学的思想谱系ꎬ并透视出他对于时代症候的深刻洞察ꎮ㊀㊀一㊁回归感性:对概念语言的去蔽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停留在假说阶段ꎮ但不管哪种假说ꎬ无论是拟声说㊁劳动说还是游戏说ꎬ都支持语言的产生以感觉经验为起点ꎮ同样不容否认的是ꎬ语言的发展是以概念为中介的ꎮ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ꎬ 性质 往往被从事物中剥离出来ꎬ形成概念ꎬ协助人们概括和认识事物ꎮ西方传统哲学把这个过程尤其发扬光大ꎮ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ꎬ古希腊哲学家往往通过 属加种差 的方式对事物做出规定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万事万物ꎮ这在亚里士多德那里ꎬ发展成了 范畴 ꎬ即一种基本的类的概念ꎮ普遍的类的名称和概念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ꎬ成为一个中介ꎮ借此中介ꎬ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ꎬ可以对事物做出普遍和一般意义上的说明ꎮ然而ꎬ随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ꎬ以概念为中介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语言与观念论相呼应ꎬ与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形成共谋ꎬ概念凌驾于事物之上ꎬ发生了畸变ꎮ从«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到«否定的辩证法»ꎬ阿多诺正是在对概念语言弊端的批判中ꎬ认识到观念论领域内形式与内容相分离的哲学语言的非真理性ꎬ同时重新看到和揭示了感觉经验对于语言的原初性和基础性意义ꎮ严格来讲ꎬ«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不能算是一篇论文ꎬ它篇幅短小ꎬ仅由十个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ꎮ但这篇常常被忽略的短文却可以称为阿多诺语言思想的发端之作ꎮ在这篇文章里ꎬ阿多诺从哲学家语言入手ꎬ揭示了概念的主观性㊁偶然性和非实事性ꎮ阿多诺认为ꎬ在传统哲学语言中ꎬ概念ꎬ以及借着概念的词语ꎬ是诸特性之多样性的缩略式ꎬ而这些特性的统一则纯粹由意识构成 [2]207ꎮ 杂多的统一性作为形式主观上范铸于杂多之上ꎮ [2]207-208传统哲学语言秉承观念论的传统ꎬ将独特而杂多的事物通过意识和观念用概念统一起来ꎬ就像用模子将熔化后的金属制成样式均一的标准器物一样ꎮ这一将杂多统一为标准形式的过程ꎬ也是形式与内容相互分离㊁渐行渐远的过程ꎮ在这个过程中ꎬ概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ꎬ成为意识和观念用来统一杂多的 模具 ꎮ而与此同时ꎬ 主观构成的诸概念之统一性ꎬ在存在者层面上具有 偶然性 [2]208ꎮ在基于观念论的哲学语言中ꎬ事物的命名具有任意性ꎮ 名称是意识的自由设定 [2]208ꎬ因而是主观的㊁随意的ꎬ不同事物的命名完全可以互换ꎮ 甲 物如果从一开始被命名为 乙 物ꎬ也是完全可以的ꎮ这样ꎬ在观念论领域中ꎬ名称㊁概念与意指物之间就并非是 具体的实事性关系 ꎬ而是一种 图像性关系 [2]208ꎮ换言之ꎬ语言与事物之间是相互分离甚至割裂的ꎬ语言只是 实事 的 符号性指归 [2]208ꎬ是描述世界的图像ꎬ通过名称和概念建立起世界的镜像ꎮ到了40年代写作«启蒙辩证法»之时ꎬ在阿多诺的视野中ꎬ形式与内容的割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哲学家语言中了ꎬ而是借奥德修斯还乡的故事延伸到了一般的语言ꎮ阿多诺通过«奥德赛»这部史诗ꎬ进一步揭示了语言上二元论的普遍存在ꎮ奥德修斯返乡途中ꎬ被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囚在山洞里无法脱身ꎬ于是设计将波吕斐摩斯灌醉并弄瞎了他的独眼ꎮ波吕斐摩斯受伤后高声呼救ꎬ岛上的巨人们闻声而至ꎬ在被大石堵住的洞口外询问是不是有人要杀他ꎬ当听到波吕斐摩斯在洞内回答 无人要杀我啊 之后ꎬ又纷纷散去了ꎬ波吕斐摩斯没有得到帮助ꎬ奥德修斯和同伴因此得以逃脱ꎮ在这一情节中ꎬ奥德修斯脱身的关键ꎬ就是他曾经告诉波吕斐摩斯ꎬ自己名叫 乌岱斯961(Udeis)ꎬ这个名称既有英雄的含义ꎬ又有 无人 的意思ꎬ所以ꎬ波吕斐摩斯的邻居们才会以为没人要杀他而离开ꎮ在阿多诺看来ꎬ奥德修斯之所以能在困境中巧妙地利用名字逃脱ꎬ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语言上的二元论ꎬ即从 词语中发现了成熟的资产阶级社会里所谓的 形式主义 :词语的永恒义务已经与所有内容丰富的意涵毫无关系了ꎬ也与一切可能存在的内涵保持了距离 [3]57ꎮ因为词语与内容的联系十分薄弱ꎬ 同样的词语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物 [3]56ꎬ所以无论是 英雄 还是 无人 ꎬ其实都与奥德修斯本人并无实质关联ꎮ但表面上ꎬ 词语与对象之间的区分 又是模糊不清的ꎬ词语 直接拥有把持事实的权力 [3]56ꎬ所以波吕斐摩斯才会毫不迟疑地用 乌岱斯 也就是 无人 ꎬ来指称奥德修斯ꎬ从而失去获救良机ꎮ可见ꎬ 词语与被词语同化并表达出来的事物之间 ꎬ其实是一种模糊的 对立 关系[3]57ꎬ奥德修斯正是狡猾地利用了这一点ꎬ玩了个文字游戏ꎬ才得以逃脱ꎮ在«否定的辩证法»中ꎬ阿多诺更进一步ꎬ明确指出概念的决定性缺陷ꎬ以及由此带来的概念语言的弊端ꎮ他认为ꎬ 概念的精确性取代了事物的本性ꎬ却又不能完全记住事物的本性ꎬ语词和语词用魔法召唤的事物之间有一道裂隙ꎮ因此ꎬ在语词的选择中以及在整个表达中有武断和相对的残余 [4]43ꎮ也就是说ꎬ在概念语言中ꎬ语词和事物的统一性其实并不是无懈可击的ꎬ而是武断和相对的ꎬ进而是虚假的ꎮ但问题在于ꎬ一旦某种东西表现出异质性ꎬ被认为不与概念保持同一ꎬ就会对思想产物的不容置疑造成挑战ꎮ因此ꎬ概念就以一种夸张的方式ꎬ将其吞噬掉ꎬ从而及时地阻止这种挑战和质疑对人心的蛊惑[4]17ꎮ其结果就是ꎬ最终一切质的规定都被清除ꎬ异质性被有效地抑制和打压ꎮ当然ꎬ阿多诺批判概念语言ꎬ却并不主张 完全抛弃普遍概念 ꎬ因为 就像名称对个别事物所具有的意义一样 普遍概念ꎬ构成了表现的物质基础 [3]230ꎮ同样ꎬ他也不认为语言必须脱离普遍性ꎬ而是认为 普遍语言 是历史的必然ꎬ因为只有这种语言才能提供一种 人所共知的表现形式 [3]41ꎮ在阿多诺看来ꎬ造成概念语言弊端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们错把概念与认识混淆起来ꎮ他指出ꎬ 分类是认识的条件ꎬ而非认识本身 [3]230ꎮ分类㊁命名㊁概念本身并不是错误的ꎬ反而是人类赖以认识世界的中介和手段ꎮ但是ꎬ它们只能存在于人的头脑中ꎬ却不能独立地存在于现实中ꎮ因此ꎬ它们只是认识的条件ꎬ不能等同于真实存在的独特的万事万物ꎬ也不能代替对事物的认识本身ꎮ如果将认识的条件与认识本身相混淆ꎬ就会错误地把从许多个体中抽离出来的对事物的规定等同于事物本身ꎬ概念就会流于空洞ꎬ造成对独特个体和异质性的遮蔽ꎬ最终造成语言与实事的脱离ꎬ从而使语言沦为实事的符号ꎮ表面上看ꎬ语言的 符号性特征 [2]208构成了语言可理解性的基础ꎬ两者互为因果ꎬ相辅相成ꎮ但是ꎬ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ꎬ语言的符号性和可理解性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ꎮ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符号性使得语言仅仅 相即于对象和社会的抽象观念论要求 ꎬ恰恰背离了 真实的语言实在性 ꎬ与观念论所希求的 可理解性 背道而驰ꎬ由此使真正的理解陷入困境[2]208-209ꎮ上述分析指出了概念语言最为严重的后果ꎬ也解释了为何奥斯维辛之后ꎬ艺术陷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困境ꎮ1965年ꎬ阿多诺作 奥斯维辛之后的形而上学与死亡 的演讲时ꎬ引用了一篇题为 酷刑 的文章ꎬ其作者是曾经在布伦东克战俘营中死里逃生的犹太人让-埃默里(JeanAméry)ꎮ对于文中对集中营痛苦和死亡经验的描述ꎬ阿多诺评论道: 说死亡在所有时代都无变异ꎬ这是一个谎言ꎻ即便死亡自身 这是完全抽象的同一 也会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ꎮ [5]代序III-IV埃默里的著作«罪与罚»的中译者在序言中也指出ꎬ 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体验时ꎬ我们始终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ꎬ只有含义具备公共性的词语才能使我们的体验获得广泛的理解ꎻ另一方面ꎬ太具备公共性的词语却会使我们体验的本己性和独特性受到损失 [5]代序Vꎮ这段话准确地说明了概念语言导致的困境ꎬ即理性与经验之间㊁概念和客观事物之间是异质的ꎬ是不对称和非同一的ꎬ而包括苦难㊁死亡在内的所有的生存体071验ꎬ却都是 本己的 ㊁独特的㊁差异性的ꎬ因而是任何其他人的呈现所无法替代的ꎮ阿多诺之所以认为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ꎬ部分原因正在于此ꎮ概念语言中语词和实事的同一性是不真实的ꎬ因此在面对大屠杀这类极端的经验时ꎬ 没有人能在自己的想象中再现别人的痛苦 [6]128ꎮ概念语言被理想主义地赋予了一种不真实的地位ꎬ语言失去客观性ꎬ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可理解的语言ꎮ因此ꎬ奥斯维辛之后ꎬ不仅哲学家们ꎬ所有人面临的都是 已然崩解的语言 ꎬ他们的 材料乃是词语的废墟 [2]209ꎮ那么ꎬ如何能够终结语言的无力状态ꎬ实现词语与实事的真实相即呢?阿多诺的方案是突破传统概念化的表达ꎬ以感性的真实克服概念的遮蔽ꎬ强调语言与 实事 之间真正的 相即性 ꎮ这是他的唯物论立场决定的ꎮ在阿多诺看来ꎬ从同一性的尺度中解放出来ꎬ 非同一的要素便表现为物质的ꎬ或不可分割地和物质事物融合在一起 [4]165ꎮ概念以同一性为尺度ꎬ而语言要想摆脱同一性的暴力ꎬ必须借助感觉经验ꎮ感觉是 整个认识论的关键 ꎬ而其自身的 丰富性是感觉的认识的权威 [4]165ꎮ但由于欧洲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ꎬ感性却长期处于理性附庸的地位ꎮ因此ꎬ语言的感性转向ꎬ其实是一种回归ꎬ即对感觉经验在语言中应有地位的复归ꎻ同时ꎬ这种倾向也标志着阿多诺思想 从先验观念论向唯物主义的转型 [2]214ꎮ这一转型从«关于哲学家语言的提纲»开始ꎬ在他的语言观的发展和形成中得以清晰的体现ꎮ因此ꎬ阿多诺对哲学家语言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法是ꎬ 忠实地与被意指的实事协调一致ꎬ并且根据词语中真理的历史状况忠实地使用词语 [2]209ꎮ他还认为ꎬ只有艺术语言能够提供这种可能ꎮ因为 艺术品趋向一种语言ꎬ该语言文字 蔑视任何预定的普遍性 [7]128ꎮ①只有在语言艺术作品中ꎬ才 保存了词语与实事的统一性 ꎮ 真正的艺术 ꎬ确切地说ꎬ是现代艺术ꎬ 如今不再具有形而上之物的特征ꎻ相反地ꎬ它转而以非中介的方式来表现真实的存在内涵 [2]210ꎮ因此ꎬ阿多诺认为ꎬ哲学的艺术化转向ꎬ或者说ꎬ是哲学语言向艺术语言的转向才能解决哲学语言的问题ꎮ在艺术语言中ꎬ阿多诺极为推崇卡夫卡的语言ꎮ他曾经明确表达ꎬ 卡夫卡的权威在于文本本身 [8]247ꎮ以卡夫卡著名的长篇小说«审判»结尾处的行刑场面为例ꎬ在作品中ꎬ主人公K莫名其妙地被捕ꎬ之后一年间为了案子四处奔走ꎬ但是却至死也未能踏进 法 的大门半步ꎬ而是毫无征兆地在一个月夜ꎬ被带到郊外处死了ꎮ行刑人中的一个 解开大衣ꎬ从挂在背心皮带上的刀鞘里抽出一把屠夫用的又长又薄的双刃刀ꎬ把刀举起ꎬ在月光下试了试刀锋 [9]204ꎮ当K任凭摆布㊁麻木等死的时候ꎬ两个行刑人 又可恨地谦让起来ꎬ第一个人从K头顶把刀递给第二个ꎬ第二个又从K头顶把刀还给第一个 [9]204ꎮ而就在远处的灯光让K又燃起一丝希望的时候ꎬ 一个同行者的两手已经掐住K的喉头ꎬ另一个把刀深深地插入他的心脏ꎬ并转了两下ꎮK的目光渐渐模糊了ꎬ但是还能看到面前的这两个人ꎬ他们脸靠着脸ꎬ正在看着这最后的一幕 [9]205ꎮ这个杀人的过程只有寥寥数语ꎬ 简洁 得近乎 赤裸 ꎮ无论是在K头顶上递来递去的刀子ꎬ还是刀子插进心脏又转了两下ꎬ都如阿多诺所说ꎬ 没有任何地方闪烁着无限理念的光晕 每个句子都是字面意思 [8]246ꎬ但是却表现出一种直抵社会本质的真实ꎮ阿多诺认为ꎬ卡夫卡的作品给人一种强烈的 物理时空上的切近感 ꎬ这让他的文字真实得 像三维电影中的火车头一样 射向他的读者[8]246ꎮ乔治 斯坦纳也指出ꎬ卡夫卡的语言 有着神奇的半透明性 ꎬ他像 斯宾诺莎打磨镜片一样打磨他的语词ꎬ一束精确的光线穿透语词而丝毫无损 [10]143ꎮ无辜又无奈的个人㊁神秘而庞大的官僚体制㊁在体制面前个人的渺小和茫然无措ꎬ经过卡夫卡语言的外化ꎬ反而获得了一种超越现实之上的真实ꎮ但卡夫卡语言的真实感并不来源于现实主义171①本文出自«美学理论»的引文主要依据王柯平的中译本ꎬ并参照Kentor的英译本有所改动ꎮ参见TheodorW.AdornoꎬAestheticTheoryꎬTrans.RobertHullot-KentorꎬLondonandNewYork:Contimuumꎬ2002ꎮ的纤毫毕现的描摹ꎬ而是因为他杜绝 用一个预先给定的图式ꎬ将作品中的细节置于一个宏大的概念之下 [11]22ꎮ他 把德语蜕变为直接表达意义的光骨头ꎬ尽可能丢弃包裹着意义的历史㊁地域或隐喻的共鸣语境 [10]143ꎮ写作之于卡夫卡ꎬ仅仅是一项纯粹的㊁自我的㊁内指的活动ꎮ作为一名职业律师ꎬ他并不靠写作谋生ꎬ所以不需要迎合读者和出版商ꎻ他也没有成名的热望ꎬ这从他生前发表作品不多ꎬ还委托好友在他去世后烧掉所有手稿中可见一斑ꎮ因此ꎬ他所有的语言的呈现和文字的运用ꎬ都仅仅出于 个人目的 ꎬ而不服务于任何外在的目的ꎬ他既不被任何既定的思想趋势所同化ꎬ也未表达过任何政治㊁宗教㊁社会㊁道德的诉求ꎬ他只寻求 内心共鸣 ꎬ 只与语言自身的偶然结构共鸣 [10]143ꎬ而不受任何概念的裹挟ꎮ所以ꎬ尽管他的作品背景模糊ꎬ主题抽象ꎬ没有清晰的情节主线ꎬ人物形象也不明朗ꎬ但是却有着更高层次上的真实ꎮ正如阿多诺所指出的ꎬ在卡夫卡作品中ꎬ 只有看得见的东西可以被叙述 [8]265ꎬ他从不 用任何自上而下的概念来掩盖任何东西 [8]247ꎮ他依赖的是感性元素ꎬ而不是体系ꎮ因为 无论是思想体系还是政治体系 ꎬ作为一种同一性结构ꎬ 都不希望有任何与它们不同的东西ꎮ这些体系变得越强大ꎬ就越想把现有的现实置于一个单一的标题之下ꎬ它们越压迫现实ꎬ离现实就越远 [8]256ꎮ可以说ꎬ在某种程度上ꎬ体系体现的是一种主体的傲慢ꎬ而阿多诺从对概念语言的批判出发ꎬ强调语言的感性和经验面向ꎬ本身便具有反体系和反主体性的意义ꎮ㊀㊀二㊁ 并置 语言:对主体性的瓦解阿多诺曾经指出传统哲学的 建构 性特征:作为 建构 的结果ꎬ传统哲学 拒不宽容任何不事先被哲学领会的东西 ꎬ并因此陷入一种思维定势ꎬ即哲学必须以同一性结构为条件ꎬ否则ꎬ 哲学就是不可能的ꎬ就会瓦解为纯粹并列的陈述 [4]133ꎮ可见ꎬ阿多诺认识到并列陈述与传统哲学话语是对立的ꎬ这也正是为什么这种并列陈述ꎬ也就是语言的 并置 结构ꎬ成为阿多诺语言观中的一个重要面向ꎬ甚至成为他瓦解主体性㊁建构新型认识论的手段ꎮ传统哲学依赖因果逻辑建构起同一性结构ꎬ语言上的逻辑意群是体系和秩序的产物ꎮ阿多诺认为ꎬ体系是一种有着内在矛盾性的 秩序 ꎬ一经生产出来ꎬ就变得 贪得无厌 它 装作任何自在存在物都被法定 了[4]16ꎮ 理性作为一个体系而盛行ꎬ最终消除它涉及的一切质的规定ꎬ因而和客观性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ꎬ它打算靠把握客观性来侵犯客观性 ꎬ最终让客观性 服从于一个同一性的公理ꎮ [4]17因此ꎬ在阿多诺看来ꎬ每一种体系归根结底都是理性主体征服欲的体现ꎮ拒绝体系㊁抵制主体对客观性的侵犯成为阿多诺的哲学主张ꎬ他一直在写作中实践这一主张ꎬ并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观ꎮ为了反对同一性结构ꎬ语言需要寻求逻辑意群以外的东西ꎮ但是ꎬ在拒绝理性体系㊁避开因果推论的同时ꎬ语言也随之趋于碎片化ꎬ呈现一种相对 混乱 的状态ꎬ从而不禁让人产生疑虑:思想离开因果推论和逻辑意群构筑的语言大厦ꎬ会不会 流离失所 ?但实际上ꎬ答案是否定的ꎬ因为阿多诺并非在进行轻率鲁莽的 语言冒险 ꎬ而是采用了并置这种语言形式ꎮ阿多诺写有«并置:荷尔德林的晚期诗歌»(Parataxis:OnHölderlin sLatePoetry)一文ꎬ收入德文版«文学笔记»第三卷ꎮ并置是一种抑制了传统的句法联系的表达方式ꎬ传统句法靠逻辑推论展开ꎬ但并置转而 使用并列来建立联系ꎬ保持思想之间的亲切感ꎬ而不会使之崩溃成因果关系 [11]23ꎮ并置通过并列陈述而非因果推理发展成段落ꎬ再以同样的方式和结构发展成文章ꎬ构成阿多诺所主张的星丛式文体ꎮ无论句子还是段落ꎬ都只是探索主题的一个方面的碎片ꎬ而并不致力于通过逻辑衔接建立一个体系或一种秩序ꎮ这种从传统句法到并置的转变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ꎬ即从 狗因为雷声而害怕 到 一声一声的雷声ꎻ狗在发抖 [11]24ꎮ正是从荷尔德林的并置语言中ꎬ阿多诺看到了对以因果推论为核心的综合语言的反抗ꎮ但阿多诺同时也指出ꎬ并置并非指强行 破坏语言统一性 ꎬ而是致力于实现一种新型的统一形式ꎬ这种形式既能反映 多样271性 ꎬ还 知道自己是不确定的 [12]136ꎮ因此可以说ꎬ并置 暗示了一个另类的感受空间 [13]63在«作为形式的论说文»中ꎬ阿多诺进一步阐述了并置以及由并置形成的星丛式文体的特点ꎮ在 论说文 中ꎬ语言表述不是线性的因果推论ꎬ而是典型的 并列陈述 ꎮ但并不能因此将论说文与推论式论述简单地对立起来ꎬ更不能因此认为论说文是没有逻辑的ꎮ论说文只是 不按照推理逻辑来展开自己的想法ꎮ它既不是从一个原则中进行推论ꎬ也不是从连贯的个人观察中得出结论ꎮ [14]22论说文的各要素和元素之间没有等级之分ꎬ也不是从属关系ꎮ 作为各元素㊁要素的并置结构 ꎬ论说文只是协调各要素的关系ꎬ并且能够时时进行反思[14]22ꎮ阿多诺用大量篇幅批判笛卡尔构建的 理性大厦 ꎬ并且指出论说文并不搭建理性大厦的 脚手架 ꎬ论说文的元素只是 通过它们自身的运动结晶为一种构型 ꎬ构成一个个星丛[14]13ꎮ在星丛的力场中ꎬ 论说文的所有概念都以一种相互支持的方式呈现ꎬ每一个概念都通过与其他概念之间的配置和相互之间的结构来达到自身的明确表达 [14]13ꎮ因为不追求 封闭的演绎或归纳结构 ꎬ反而 强调片面㊁局部 ꎬ论说文呈现出一种 碎片的和断断续续的特性 [14]9-10ꎮ这种形式的好处是ꎬ对象中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东西ꎬ或者不能被概念容纳的东西ꎬ也能够在这种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ꎮ阿多诺曾经将传统的概念语言和星丛文体的结构做过比较ꎬ从中可以看出并置语言的独特性:前者以抽象为至上原则ꎬ其路径是从一个概念到另一个 更一般 的概念ꎬ如此逐层递进ꎬ直至上升到一个 总括性概念 ꎻ而后者以客体优先性为原则ꎬ让概念进入星丛ꎮ星丛不致力于对概念进行定义ꎬ而是通过一种关系ꎬ 来为概念提供客观性 ꎮ定义会对客体的特定性有所损毁ꎬ相比之下ꎬ星丛则能够 使概念完整地表达它意指的东西 ꎬ因为星丛可以 从外部来表达被概念在内部切掉的东西:即概念非常严肃地想成为但又不能成为的 更多 [4]139ꎮ对阿多诺来说ꎬ并置和星丛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技巧ꎬ更是消解主体对客体暴力的手段ꎮ他视综合与定义㊁系统演绎㊁逻辑衔接等语言形式为一种逻辑上的强制和精神上的暴力ꎬ体现了理性主体的傲慢ꎬ即便是修辞技巧的伪装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ꎮ而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ꎬ并置结构取代了逻辑演进的思路ꎬ可以 摆脱精神自我整合原则的指令 ꎬ因此被阿多诺视为 对精神暴力行为的谴责 [15]ꎮ 主体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成为主体 ꎬ而荷尔德林却通过并置语言 走向了与主体化过程相反的方向 [12]137ꎮ无论荷尔德林是不是有意为之ꎬ阿多诺都认为ꎬ这意味着诗学上主体自身的牺牲ꎮ 通过这种牺牲ꎬ诗歌运动第一次动摇了意义的范畴ꎮ因为意义是通过综合统一的语言表达构成的ꎮ主体的意图ꎬ即意义的首要地位ꎬ与立法主体一起让位给了语言ꎮ [12]136阿多诺十分看重语言中主体性的消解ꎬ在不同时期的论著中多次提到ꎮ在«并置:荷尔德林的晚期诗歌»中ꎬ他把荷尔德林的并置结构称为 无意图的语言 [12]137ꎬ把荷尔德林在其诗作中的语言革新称为 允许语言本身说话的运动 [12]137ꎮ在«论抒情诗与社会»(OnLyricPoetryandSociety)中ꎬ他强调语言对于抒情诗的重要性ꎬ认为在抒情作品实现其社会性的过程中ꎬ语言形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ꎮ具体而言ꎬ就是 作为形式的基本元素的每一个语言单位的并置和由此产生的句法结构 [16]ꎬ使抒情诗作为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作品实现了主体性向客观性的转化ꎬ从而能够进行社会内容的表达ꎮ所以ꎬ阿多诺明确指出ꎬ 抒情作品的最高境界是那些主体不留下任何物质的痕迹ꎬ而是在语言中发声ꎬ直到语言本身获得表达的能力的作品 [14]43ꎮ在«美学理论»中ꎬ他把策兰晚期诗作的语言特色归结为 无机的语言 : 它们模仿的是一种潜藏在人类无助语言之下的语言ꎬ甚至是潜藏在所有有机语言之下的语言:那是死者谈论石头和星星的语言ꎮ有机世界的最后残余也被清除 [7]471奥斯维辛之后ꎬ策兰的诗歌之所以仍然能够对那种 既无法经历也无法升华的苦难 [7]471加以呈现ꎬ正是因为凭借这种将主体性最大限度消解了的语言ꎮ可见ꎬ借助语言的并置结构ꎬ关于主题的表达可以被最大限度地融入语言ꎬ直至作者的主观意图彻底371。
艺术的危机:阿多诺论艺术的显象
艺术的危机:阿多诺论艺术的显象
陶 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出现了“显象 的危机”(【德】die Krise des Scheins)[1]。 艺术家们不再执著于用二维画面去表达三维幻 象,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家们试图寻找 新的绘画本质。有学者认为:“20世纪艺术的 基本特点就是表达的危机,它的初因在于对某 种冲突的调和企图。”[2]根据德国著名思想 家、艺术评论家阿多诺的观点,显象就是艺术 表达的外观。阿多诺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坚定支 持者,他将艺术视作对抗同一性社会和思想控 制的有力手段,他从语言角度来理解艺术,为 现代艺术的否定性和批判性功能奠定了理论 基础。
6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理论
它的定性是作为来自显现物的表现。”[9]这 是阿多诺对表象和本质的辩证性理解。艺术品 作为事物,必然也会有本质和表象的区分,但 是艺术由于自身逻辑的需要——艺术是要破除 总体性的——因此本质力图打破表象的包裹而 自行显现。
“appear”,可以翻译为“显现”或“表现”, 它还是另外一个单词“Erscheinung”即“表 象”(【英】appearance)的词根,因此,可以 说显象与表象有着相对接近的内涵,在黑格尔 那里,显象和表象是通用的。
阿多诺则对显象和表象有着明确的区分。 阿多诺更多地是在艺术中使用显象一词,显象 是艺术品的完整外观。而表象的应用则更为广 泛,它可以在认识论上与“本质”一词相对 使用。阿多诺认为,由于事物本身被某种意 识形态所掩盖,人与事物之间无法直接接触, 所以,人才会区分表象和事物的本质。这种区 分是由于同一性认识的局限所造成的,因此去 除意识形态,改变以主体为中心的认识方式, 主体就有可能直接认识事物。阿多诺还区分了 Erscheinen(“显现”,即某种事物被显现的过 程)、Erscheinendem(“显现物”,即某种被 显现的事物)和Erscheinung(“表象”,某种 被显现出来、凝固化了的形象)。他认为,艺 术品也是一种表象,因为凭借其自身中的非存 在物获得了审美的实在性,从艺术所表现的客 体的角度来说,艺术品是一种认识的表象,一种 事物显现出来的样子。
星丛、谜语和模仿: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命题
星丛、谜语和模仿: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三个命题
张军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5)006
【摘要】阿多诺反对美的终极性的本体论式定义,主张艺术和美的开放性;其艺术的谜语特质理论致力于自然的"返魅";其模仿理论倡导有机自然观,认可自然的本源生命力的自在存在,主张人与自然的主体间性.随着后现代思潮的深入和当代中国文化现代性的发展,阿多诺的美学将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眷顾并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基本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
【总页数】6页(P87-92)
【作者】张军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国际商学院,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1
【相关文献】
1.道德星丛:个体和整体的合理对抗——阿多诺论正确生活的可能性 [J], 甘培聪
2.阿多诺的否定观及其美学思想——阿多诺美学思想序列考察之一 [J], 易存国
3.阿多诺的艺术星丛理论 [J], 罗梦琴
4.从单子理论、模仿与谜语特质看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美学 [J], 林梓豪
5.数字化生存中人类交往的哲学思考——基于阿多诺的"星丛"理论 [J], 董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挥之不去的精灵:艺术作品中的谜语特质——阿多诺《美学理论》探秘
德 国著 名 哲 学 家 、 美 学 家 西 奥 多 ・ 多 诺 阿 ( h o o ee gu dA on 9 3 1 6 ) T ed r sn rn dro10 — 9 9 是法 兰 克 Wi
探 讨 : 、 为 谜 语 特 质 : 解 谜 语 特 质 的 四个 维 一 何 理
度 ; 、 比较 中深入谜语特质 的内涵 ; 、 二 在 三 谜语特
们 揭 开 现 实之 谜 提 供 某 种 可 能 与 指 导 。
关 键 词 : 语 特 质 ; 控 ; 演 ; 声 谜 指 重 回
中 图 分 类 号 :0 1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 1 0 ( 0 0) 5 o l 4 1 7 - 8 8 2 1 o -o o -0
出单一的、 限的或 固定 的结论 。古典主义时代 的 有
[ 作者简介 ] 李华燕(9 4 )女 , 18 - , 山西榆 次人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硕士 , 究方 向: 研 中西比较诗 学。
李华燕
挥之 去 的精灵 : 艺术作品 中的谜语 特质—— 阿多诺《 美学理论》 探秘
作品 , 就带有 清 除愚 蠢性 、 留理 性 的企 图 , 无 疑 保 这
它呈现 给你 的是 一 场指控 。指控 的一方 是愚 蠢性 。 只有 拒 绝粉 饰 ,突 出愚 蠢 性 的 作 品才 是 真 正 成熟
在书中, 阿多诺把艺术作品和画谜或字谜画作 了类 比。 他说 :像艺术一样 , “ 谜语既掩藏一些东西 , 也 显示 一些 东 西 。”12与 一 些鉴 赏 家或 评 论 家所 [2 34
认 为 的相反 , 他认 为 艺 术 是不 透 明 的 , 它不 能 被 彻 底 地解读 。这意 味着 , 白 、 明 、 需解 读 的东 西 直 透 无 不 能 称之 为 艺 术作 品 , 毫无 头 绪 、 代 表 任 何 意 义 不 的东西也 不是 艺术 。 正 的艺 术作 品像 谜语 一样 暗 真
阿多诺对艺术概念和现代艺术的认知
阿多诺对艺术概念和现代艺术的认知作者:李海亭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7期【内容摘要】阿多诺关于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的观点来自于其否定的辩证法、否定的美学观,他深刻分析了艺术的存在之因、历史使命与发展趋势,为现代主义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辩证分析,充当了现代艺术的辩护人,对今天更客观地认识和评价现代艺术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概念现代艺术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一员,他以否定辩证法为思维武器,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
阿多诺关于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的观点来自于其否定的辩证法、否定的美学观,他关于艺术观念和现代艺术观点集中在其著作《美学理论》中,深刻分析了艺术的存在之因、历史使命与发展趋势,其独到的观点对我们认识艺术和现代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一、关于艺术的概念关于艺术的概念向来难有定论。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难以界定的,并对原因做了解释,他说“艺术的概念难以界定,因为它有史以来如同瞬息万变的星座。
艺术的本质也不能确定,即便你想通过追溯艺术起源的方法,以期寻求某种支撑其他所有东西的根基”①。
艺术的概念之所以难以界定,是因为它随时间变化,无恒常性,还包括艺术的复杂性,如艺术形态的多样性、艺术种类的多样性等,正因如此,艺术的本质也是难以界定的,所以,想要用一个确切的概念达到对艺术形而上学的抽象是不可能的。
“有可能获得在理论上相关的唯一洞识也是否定性的,因为虽有众多被称为…艺术‟的东西,却不存在可以涵盖所有艺术种类的一般艺术概念”②。
由于艺术的不断变化的特点,艺术的过去、现在、未来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仅仅从艺术起源的某种认知来给艺术下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是徒劳无功的、虚妄的。
“艺术的界说尽管确实有赖于艺术曾是什么,但也务必考虑艺术现已成为什么,以及艺术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什么。
我们曾经说过,艺术有别于经验现实,时下,这种差异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它因艺术之变而变。
”③艺术的存在是一种自由之身,充满着变数,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现实中的人们无法靠经验来获得对艺术的完全认知。
艺术标准的嬗变——阿多诺论艺术的真理内容
文化 产 业 。真 理 内容 具有 救 赎性 、否 定 性 、不确 定 性 等特 征 ,对 真理 内容 的阐释 和 把握 必 须 借助 于概 念 ,这 也 是现 代 美 学 的任 务 。但 是 阿 多诺 在 重视 艺术 的理 性 特征 的同 时 ,忽视 了 艺术 的感 性 特征 ,艺术 的标 准 应该 是 复合 的 ,无功 利 的审 美 情 感是 艺 术 的普遍 标 准和 最 低 标准 ,可 以用 来 区别 审 美经 验 和 非 审美 经验 ,而 艺术 的 真理 内容 则 是 艺术 的最 高标 准和 目标 。 [ 关键词] 艺术标准 ; 真理 内容 ; 美和丑 ; 阿多诺
[ 中图分类号] J O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6 7 5( 2 0 1 3 ) 0 2 - 0 0 2 1 - 0 4
几千 年 来 ,对 于 艺术 ,人 们 一 直在 追 问 :“ 什 么 是 美 的 ?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的 出现 , 颠 覆 了人 们 传 统 的 美 丑观 念 ,美不 再 成 为艺 术 必须 遵 守 的标 准 ,“ 美 并非 是 ,也 不可 能是 艺 术 本 质的 一部 分 。 … 美和 丑 、 和 谐 与不 和 谐 、审 美 快 感 和痛 感 不再 固定 于 艺 术 价 值坐 标 轴 的两 端 ,一 双 没 有 经过 现 代 艺术 品熏 染 的 眼睛 所认 为 的 丑 的 艺 术 品 ,可 能 在他 人 看 来 是 美 的 无 与 伦 比 。观 看 不 再 是 一 种 被动 的 接 受 ,而 成 为 了 选 择 性 的 、思 考 性 的 判 断 。 艺术 品不再 追 问 “ 什 么是 美 的 ” ,而 是 需 要 问 “ 它( —— 指单 个艺 术 品 ,译者 著 ) 是 真 的吗 ? J 1 6 8 , 阿 多诺 认 为 ,艺 术 品 要 传达 给 观 众 的 不 仅 仅 是 感性 层面 的 东西 ,艺 术 品还 要展 露 “ 真理 内 容 ” ( T r u t h
阿多诺的艺术星丛理论
第 32 卷 第 1 期2019 年 1 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Vol.32 No.1Jan.2019阿多诺的艺术星丛理论罗梦琴(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0)摘 要: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哲学家们,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
阿多诺作为众多研究者中的佼佼者,通过完整细致地阐述艺术的内部构成以及其与社会现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较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阿多诺在解释这一问题中引用了星丛的概念。
在阿多诺看来,艺术总是处于像星丛一样的变化流动之中。
根据《美学理论》和《否定性辩证法》中的相关论述发现,艺术的内部构成之间以及艺术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的永恒变化,构成了阿多诺的艺术星丛体系。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星丛;现实中图分类号:D0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0097(2019)01-0147-030 引言“星丛”概念是本雅明从天文学中借鉴而来,后由阿多诺将这一概念引用在他的“否定性辩证法”中。
阿多诺认为,“作为一个星丛,理论思维围着它像打开的概念转,希望像对付一个严加保护的保险箱的锁一样,把它突然打开:不是靠一把钥匙或一个数字,而是靠一种数字组合。
”[1]在这里,星丛指的是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它们从外部到内部都是相互联系的。
作为一个比喻的图像,星丛意味着“一串并列且变化的要素,并不屈服于一个公分母、基本核心或第一原则之下”[2]。
Jay强调,阿多诺所认为的“星丛通过保证他们不可取消的异质性来救赎它的不同要素,而不仅仅是用一种同一性的方式来消除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距离”。
阿多诺的星丛概念贯穿了他的艺术观。
他将艺术的内部构成和艺术与外部的交流置于星丛之中,使得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存在张力,相互吸引、相互影响。
因此,笔者分两个主要部分论述阿多诺的艺术星丛体系:艺术的内部沟通和艺术与外部的交流。
阿多诺艺术理论的认识维度
阿多诺艺术理论的认识维度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2期摘要:阿多诺认为,艺术也是一种认识。
阿多诺继承了本雅明的广义语言观,认为人类语言是为了表达不可表达之物。
艺术通过对事物语言的摹仿,来认识客体。
艺术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中,体现了艺术家和观众对客体的认识过程,客体的表达为主体所知,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得到了矫正。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语言;认识;摹仿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阿多诺哲学中的语言思想研究”(编号:16BZX118)阶段性成果。
德国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1903-1969)的艺术语言观是其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认识。
他说:“艺术则获得了认知的特性:它的语言只有在‘真’的情况下才是审美的、才会是和谐的:此时它的符合客观的历史状态的语言才是存在的。
”[1]370在艺术这种语言中,主客体关系是平等和谐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语言。
艺术是人类语言的一种,是对被压迫的非同一事物的语言的翻译,因此,艺术语言是对压抑的苦难的表达。
艺术的语言保留了原始语言的摹仿因素和表达功能,因此是统一的语言。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迁,艺术语言变成了一种难以理解的谜语,难以被推论性知识所阐释。
艺术语言中包含着真理内涵,它隐藏在艺术品的显相之下,需待显相破裂之后才能显现。
阿多诺认为要对语言改造,首先要改变认识中的主客体的关系,而在艺术之中,无论是在艺术创作活动还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都是阿多诺所提倡的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主体不是对客体的征服和主宰,主体摹仿客体,主客体之间是平等的。
艺术语言保留了人类原始的摹仿要素,这使得艺术能够成为对工具理性的纠偏和补充。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性的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艺术语言保留了符号语言中已经失去的表达功能。
在艺术语言中,词与物、符号与形象是统一的,在语言的艺术品中,“保留了词与物的统一性而不受科学二重性影响的词”[1]370。
阿多诺诞辰丑是艺术的契机
阿多诺诞辰丑是艺术的契机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丑的观念艺术与美的观念并非是共同扩张的,但艺术需要借助作为一种否定(negation)的丑来实现自身,这已是老生常谈。
这一洞识并非意味着取消丑的范畴是必然的结果。
恰恰相反。
丑依然作为一条戒律而存在——一条不再禁止违反一般规则、但仍禁止破坏内在一致性的戒律。
此戒律只在特殊性处于首位的情况下才具有普遍性,这事实上等于戒除任何没有个性的东西。
对丑的禁忌已经转化为对粗造无形与结构欠缺的禁忌。
在艺术中,不和谐这个术语,是用来表示被普通语言与美学称之为丑的事物的。
丑,无论其到底会是什么,在实际或潜在意义上均被认为是艺术的一个契机。
率先断定这一点的是黑格尔的一名信徒,也就是《丑的美学》(The Aesthetics of the Ugly)一书的作者卡尔·罗森克兰茨(Karl Rosenkranz)自古希腊人本主义时期视觉艺术中出现农牧之神与森林之神以来,古风艺术与传统艺术充满了对被视为丑的题材的描绘。
在现代派艺术那里,这一因素的意味已发展到如此程度,呈现出一种在本质意义上新的和不同的功能。
根据传统美学,丑的事物与支配作品的形式律相冲突;因此,与艺术材料相比较,丑的事物就得整合起来以便确保形式与主体自由的优先地位。
如此一来,丑的题材据说在某种更高意义上会成为美的,因为它在整个构图中具有一种功能,譬如说有助于生产一种动态的均衡。
这同黑格尔美学中的母题之一是相一致的,黑格尔认为美并非是作为结果而发生的均衡本身,而总是后者与产生它的张力的结合。
否认自身包含张力的和谐变得虚假、令人不安、甚至不和谐。
简言之,这是“和声学上的”问题。
在现代艺术中,关于丑的和声学观点已经破灭。
丑已经发生变化。
在里莫博德与戈特弗坦克德·本(Gottfried Benn)作品中对解剖细节的令人反感的倾注,在贝克特作品中对肉体接触的描写以及现代戏剧中的社会学倾向,与17世纪荷兰绘画中乡村式的粗俗毫无任何关系。
复魅与救赎:阿多诺艺术观中谜语特质的美学旨归
复魅与救赎:阿多诺艺术观中谜语特质的美学旨归
武婷婷
【期刊名称】《运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2)2
【摘要】在“文化工业”的冲击下,艺术的自律性遭到重创,艺术品亦失去“灵晕”。
面对被资本主义利益充斥着的现代社会,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阿多诺试图通过强
调“谜语特质”来构建起审美乌托邦,以期拯救日益沉沦的社会和艺术。
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对“谜语特质”做了详细阐释,他认为,艺术向来犹如瞬息万变的星丛,正如“谜语”一般,其解读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质正有利于打破同一性的构建。
作为艺术真理载体的谜语特质,其否定辩证的内在逻辑能够彰显艺术的真
理性内涵,象征着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因此,带有“谜语特质”的艺术品最终将实
现复魅,恢复真理,走向救赎,成为拯救现状的一条美学途径。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武婷婷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02
【相关文献】
1.挥之不去的精灵:艺术作品中的谜语特质——阿多诺《美学理论》探秘
2.野地对
话与神性复魅——谈高更艺术旨归对张炜小说创作的影响3.徐复观:奔走在道德之
根与艺术之魂交融中的文化殉道者——评《道德与艺术的双重变奏——徐复观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一书4.从单子理论、模仿与谜语特质看阿多诺的非同一性美学5.“谜语特质”:阿多诺的现代主义艺术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之“谜”——阿多诺论艺术的谜语性作者:陶锋来源:《美术界》 2020年第6期文/ 陶锋[南开大学]【摘要】阿多诺认为艺术品是一种画谜,艺术语言含有谜语性,这是因为艺术语言是对非同一性事物语言的翻译,艺术能起到对抗同一性压制的作用。
艺术语言有其逻辑性,这种逻辑是一种矛盾的、辩证的逻辑,这种逻辑性也是艺术谜语性的体现。
艺术的谜语性要求对艺术的理解要深入到艺术的内在逻辑之中去理解,这是一种摹仿式的理解,不是主体的主观理解。
而谜语的答案,就是艺术品的真理内涵。
【关键词】阿多诺;艺术;谜语;真理内涵;瓦解的逻辑阿多诺(T.W.Adorno)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
阿多诺说:“所有的艺术品和整个艺术都是谜(【德】Ratsel)。
”①艺术品含有谜语性,这种谜语性是艺术的语言特质的体现,艺术语言是对非同一性事物语言的翻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艺术语言变得越来越难理解,艺术成了一种难以解码的密码,艺术是谜语还在于它在说出什么的同时还隐藏了真理内涵。
艺术语言有其逻辑性,这种逻辑是一种矛盾的辩证的逻辑,这种逻辑性也是艺术谜语性的体现。
一、艺术品作为一种画谜阿多诺认为艺术是一种书写、象形文字和画谜,这是艺术的语言性的体现。
艺术首先是一种语言的,但是这种语言在说出什么东西的时候,同时又隐藏了一些东西,这就造成了这种语言的难解,使得语言成为一种谜。
但是,这种谜并非一种通常意义上的谜语,黑格尔在《美学》中论述过一般意义上的谜语,他论述了谜语与象征的关系,象征就含有谜语性,因为象征所表达出来的形象与其真实含义是有差别的。
而谜语则是“有意识的象征,它和真正的象征的区别在于制谜语的人完全清楚地意识到谜语的意义”。
②因此制谜人有意去选择一个形象把意义隐藏其中,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猜测。
黑格尔认为,首先,谜语是外在事物与事物要表达的意义的区别,正是这种表面上显现出来的意思与其真实含义的差别导致了某种问题性,其次,谜语是制作者的有意图的行为。
阿多诺进一步认为,艺术品所显现出来与艺术真实所是之物是不同的,这也是其与谜语类似的地方。
但是,艺术之谜隐藏的并不是某种艺术的意义,毋宁说是一种真理内涵,即对艺术是什么与艺术是否是真的问题的回答。
艺术之谜并非艺术家的有意设置,阿多诺反对艺术家的主观意图,艺术之谜在于艺术作为一种事物语言的翻译必然具有谜语性,而且艺术自身的矛盾使得艺术具有谜语性。
阿多诺将艺术之谜比作一种画谜,艺术品像画谜“它们通过显像出现并隐藏”。
③相对于符号文字,艺术语言更像某种图画,或者说是图像与符号文字的统一体,阿多诺将之比作一种无法解释的古老书写或者象形文字,两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具有密码特征和图像文字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是对语言中图像和文字的分裂的一种反抗,是艺术直观和艺术理解的需要。
阿多诺的画谜概念来自于德国思想家本雅明(W.Benjamin),在《寓言与悲悼剧》一文中,本雅明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装饰,这就是一种“画谜”,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其他艺术品中,有大量的这种雕饰,画谜的本意就是一种谜一样的象形文字。
本雅明认为寓言中也存在着这种画谜特质,即集合了形象和书写的一种复合体,这种复合体与书写的文字相对立,它是一种“神圣的书写”,也即是一种来自上帝的原始的书写,是最本真的语言的书写,“因此,正是那种文字书写,作为写作原子的综合,才与这些神圣复合体的书写相距最远。
这后一种复合体以象形文字形式出现。
要保证任何书写的神圣性质的欲望——在神圣的地位与鄙俗的理解力之间总是有某种冲突——都将导致复合体,导致象形文字的产生”。
④这种谜一样的象形文字是原始先民们对世界的最初认识,这时形象和符号还没有发生彻底的分离,对事物的直接描绘与对事物的抽象理解还没有完全分开。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变迁,以及事物语言本身的难以理解,使得这种象形文字成为谜一般的文字。
本雅明试图从神话或者神学经典中寻找到某种解放的力量,但是这些经典中的真实含义与作者意图都已经成了谜,而艺术作为神话的继承者,也具有了某种救赎本性,对于本雅明而言,“不仅仅是经文,而且还有文学艺术作品,都成了探求救赎钥匙的解释性追问的合法对象”。
⑤因此解开艺术品的谜语,就成了救赎人类的重要方法。
阿多诺并没有从宗教经典中寻找救赎的可能,他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论证艺术之谜以及如何阐释艺术语言中所包含的真理内涵之上了,他希望通过艺术真理内涵的显现,来照耀被工具理性所蒙蔽世界,最终实现人类的自我救赎。
二、艺术语言的谜语性艺术的谜语性来自于艺术的语言特质,这种语言特质所带来的谜语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艺术的语言是对事物语言的模拟或翻译,而自然语言本身就是就具有谜语特征,自然语言的谜语性在于自然语言无法用概念或符号来固定和阐释,因此,以我们现有的符号语言和认识方式很难解释和理解事物语言。
其次,艺术语言的密码也可能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中丢失,艺术语言在社会和历史中也在不断地积淀新的内涵,使得艺术语言变成一种难解的密码,“艺术品的谜语性与历史紧密相连。
通过历史,所有的艺术品变成一个谜”。
⑥因此,本来已经得到解码的自然语言又再一次被转译成一种新的密码。
第三,艺术品的自身的矛盾性,即自身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矛盾、分离和整合之间的矛盾使得艺术的表达变得曲折和破裂,这使得人们很难通过一种明显有效的线索去解开艺术品之谜。
艺术品欲言又止,它想表达某物,却又无法说出某物,这种自身的品性使得艺术成了谜。
最后,由于人类语言的分裂和符号化,艺术语言也很难被符号性的语言所把握,阿多诺称之为“不可比较的”。
艺术品的谜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艺术品到底是什么?它是物质,但是又不止是物质,它是精神,但是又不单纯是精神,艺术品是像自己之物,但是它又显得像是别的什么东西。
阿多诺之所以说艺术是不确定的,并不在于它的意义不确定,它所表达的内容不确定,而正是在于这种艺术的谜语性。
艺术之谜其实就是艺术品中的自在之物的谜,这种“自在之物”在康德那里是不可被认识所把握的,主体与“自在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这种阻碍来自于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经验与现实的裂缝,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裂缝,人们试图通过概念去把握客体,但是概念却是主体的自我投射。
在艺术中,人们不再通过概念去把握“自在之物”,它作为谜一样的东西被翻译进入到了艺术之中,成为艺术之谜,“根据康德的学说,那种阻隔了人与自在的障碍,在艺术品中以谜的形态塑造了自在——这种学说的正确方面在于,在它之中,自在之物与自为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别了”。
⑦艺术品是一种人造物,但是它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类似于某种自在之物。
艺术品中的材料等各要素也是以一定程度上的和谐和自由被综合起来的,艺术的审美综合是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一种自为的存在,所以说,自在和自为在一定程度上在艺术中的到统一,但是这种统一仍然具有一定的虚幻性,所以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到底是真还是假,仍然是一个谜。
这种谜语性不等于神秘的超越性,神秘性往往意味着非理性,而“艺术品的谜语性与其说是艺术品的非理性不如说是其理性”。
⑧艺术的谜语性意味着艺术遵循着自己的内在逻辑,这种逻辑能正视艺术的否定特征和矛盾性质,而不是去掩盖这些矛盾,所以艺术才会显得既是这样又是那样的。
这种逻辑不同于推理性逻辑,因为它的要素是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因此,很难用一个静态的模式去固定它们,毋宁说是一种动态的程序。
艺术确实有超越性,它想超出自身,当然这种超越性并不指向艺术之外的任何目的,艺术超越自身所获得的精神也是艺术表达的产物,因此艺术不同于宗教或者某种超越的哲学。
艺术拒绝统一或者“总体”,因此,阿多诺说:“艺术品之谜是它们的断裂性。
”⑨只有当艺术品通过反对自身的综合,将已建构之物再次瓦解成碎片时,艺术的真理内涵才会在每块碎片中显现出来,正是通过碎片而非一个同一的整体,使得事物能够从同一性的压制性被解救出来。
三、不可解答的解答如何来解艺术品之谜呢?阿多诺没有明确地说明,但是,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套可行的程序来,直观(想象)、摹仿、理解和反思,这些步骤是阐释艺术品的基本方法。
阿多诺强调对艺术品要进行理解,而不是浅薄的鉴赏,理解是深入到艺术品的自身逻辑之中,去理解艺术语言到底想说什么,而鉴赏则相反,鉴赏是带有某种预先的成见和规则,去判断艺术品适不适合这种规则,这是鉴赏者的主观投射。
那么具体对于艺术品应该怎样欣赏呢?首先,我们要对艺术品加以直观和想象,无概念的直观意味着不带任何成见地从总体上把握艺术品,与艺术品进行直接地接触,对艺术进行这种直观时需要想象,传统意义上的直观是一种运用想象力来把握事物外观的活动,阿多诺承认了想象力在艺术理解中的作用,但是,他认为,如果仅仅将艺术理解限制为想象和直观,那么将会变成一种对形象的盲目崇拜。
除了想象和直观,还需要对艺术进行审美理解。
我们在对自然审美的部分已经讨论过这种理解,下面我们再来详细的阐释一下这种理解。
审美理解保留了摹仿的要素,艺术中的摹仿遵循的是客体的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对客体的形象的复制,在这种摹仿中,必须要有某种理性统一地介入。
想象力确实是通向理解的必经之路,但是,不能用想象力或者直观代替对艺术的理解,阿多诺认为这会导致对艺术的误解。
艺术是一种无概念的语言,这种语言有其逻辑性,只有通过某种特殊的审美理解才能抓住它的含义。
对艺术的理解和阐释还需要一种特殊的摹仿,这种摹仿是艺术品的阐释者对原作的摹仿,例如演奏者演奏乐谱,演员演出戏剧剧本,这些演奏或演出都是一种摹仿,也都是借摹仿来阐释。
艺术品并不要求自己像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像自己就行了。
艺术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会被异己的力量所同化,也不会像文化工业产品那样物化为抽象等价物,正是这种艺术品的自律性和独特性,使得对艺术品的阐释必须深入到艺术品的自身逻辑之中,去模拟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过程。
因此,那种演出实际上就是对艺术品自身的再现,对艺术创造过程的再现,摹仿艺术品本身也就是阐释艺术品。
“这种行为是每件艺术品都是自身的重现。
艺术品从同一性的强迫下解脱出来,是一种自我的相似性”。
⑩这种演出过程就是一种对原作的摹仿,也是一种对原作的翻译,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艺术品实际上就是对事物语言的一种摹仿和翻译,艺术品的这种特性在这一类演出作品中被集中表达出来了,这种摹仿并非是表面的相似或者复制,毋宁说它是在寻找艺术品的内在线索,寻找谜语的解谜之道,“这种模拟读出了在艺术品的符号之外的意义的联系”。
11正是因为这种主体摹仿客体、主体沉浸到客体之中,主体才能读出艺术品的意义的连结——也就是其内在的逻辑性,并且根据这种逻辑性,正确地理解和阐释艺术品。
这也是欣赏者对待艺术品的正确态度,欣赏者并不是简单地感受艺术品的显相所带来的愉快,欣赏者应当沉浸到艺术品之中,也即是沉思艺术品,这种沉思,也就是对艺术品的构造过程进行一种摹仿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