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论文
[手风琴,中国,音乐,其他论文文档]浅谈中国风手风琴音乐
通过利用变音器,以及对风箱的控制,可以使手风琴很好地再现中国风音乐的特色与韵味。如《十面埋伏》中模仿琵琶的扫弦,《天女散花》中模仿古筝的刮奏,以及在《二泉映月》中模仿二胡的滑音,这些都充分利用到了手风琴自身的优势,进而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风格的手风琴音乐。
中国风格的手风琴音乐,是中西文化的完美结合。这种具有中国韵味的手风琴音乐相信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特点,更为人们所喜爱。
手风琴是一件外来乐器,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②。一件外来乐器,想要在一个新的地方保留、发展,就必须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结合。中国风的手风琴音乐应该是最早的一种中国风音乐。
在抗日战争时期,手风琴曾用于延安《黄河大合唱》的首演式伴奏。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了许多由民乐作品改编而来的手风琴作品,如《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等等。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艺术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被扼杀了,但中国风的手风琴却有所发展。如根据红色经典《白毛女》改编的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就把样板戏和国外歌剧结合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八十年代至今,是中国风的手风琴曲发展的高潮。在此期间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手风琴曲作者以及演奏者。比如李遇秋所创作的《惠山泥人组曲》就是以江南地区的人文景观作为背景,塑造了慈祥的“弥陀”、美丽的“仙女”、憨厚的“阿福”等一系列鲜活的艺术形象。在技法上更是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手法,如琵琶的扫弦、古筝的刮奏、二胡的泛音等等。
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①。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更元素、利用西方作曲技法产生的音乐。由此可见,中国风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结合的产物。
3.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
手风琴艺术中国化发展论文
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摘要:当前我国手风琴艺术日益发展,但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问题也日趋明显,已经成为我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的障碍。
本文针对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进行了相关分析,首先阐述了手风琴艺术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手风琴艺术中国化发展的思想,并从教学的角度对手风琴艺术中国化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手风琴艺术;中国化;发展路径20世纪20年代以来,手风琴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手风琴艺术已经从不成熟逐步走向了成熟,各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手风琴专业或专业课程,手风琴爱好者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手风琴艺术已经成为我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
但是,与国际手风琴艺术的发展相比,我国手风琴艺术发展缺乏自己的民族特色,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中国化。
而无法根值于民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
一、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手风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一)传入期(20世纪初期——1949年)20世纪初期手风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那时的演奏者主要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大多出现在使领馆或租界的社交活动之中。
真正对我国手风琴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俄罗斯人,手风琴演奏在俄罗斯极为普及,是一种广受喜爱的民间演奏方式。
20世纪20年代很多俄罗斯人因生活所迫来到我国东北地区,将高水平的手风琴演奏艺术带到了我国,为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播艺术的种子。
接着。
手风琴进入了以红色根据地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宣传队伍中,它与我国民族传统歌曲的结合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共鸣,与中国人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初步发展期(1949年——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手风琴在中国得到了普及,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都能看到手风琴的身影。
那些经过艺术家们改编的小型民族器乐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手风琴艺术的中国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个手风琴学习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接触手风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钻研和探究手风琴艺术,我国的手风琴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
当前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性发展
者和手风琴 乐 曲创作 者的努力 , 以众 多民间音乐为 主要素材 ,适合 手 风琴进行 演奏 的诸 多音乐作 品出现在人 们眼前 。可 以说 ,当前手
风 琴 已经 是 一 项 具 有 多 项 创 作 手 法 , 多元 化 创 作 题 材 的 发 展 艺 术 , 在 国 内 艺术 舞 台上 占据 一 定 发 展 位 置 。根 据 当 前 艺 术 发 展 的主 要 表 现 形 式 看 , 手 风 琴 和 国 内的 其 他 民族 演 奏 乐 器 进 行 技 巧 结 合 , 能 够 让 手 风 琴 在 演 奏 过 程 中 彰 显 民族 性 ,将 民 族 精 神 进 行 深 度 展 示 。这
现 的 民族 性 。
关键词 : 手风琴;音乐艺术; 民族性 ;发展
手 风 琴 自从 传 入 国 内 之 后 , 经 过 百 年 的 发 展 现 已经 成 为 一 项
音乐特色 的展示 ,有着 浓厚 的民族性发展 印记 。可 以说 ,通过 众多 民族作 品的创作 ,让手风 琴更 加具有民族性 。
艺术表现 形式被 国内艺术者快速 学 习和传 播 。可 以说 ,手风 琴为那
一
才能够 被 民族发 展所接受 ,反之则不 能在该 区域进行艺术 的传播和 创作 。手风 琴这项 西洋艺术在 国 内进行 传播也是 遵循该规 律 ,要
想 实 现 更 好 发 展 ,就 需要 和 民族 化 特 点进 行 融合 。 手 风 琴 在 中 国 已经 有 百 年 的 发 展 历 史 , 本 土 化 艺 术 创 作 已 经 成 为 手 风 琴 在 国 内进 行 发 展 的 主 要 途 径 和 目标 。经 过 众 多 民 间 演 奏
一
三 、手风琴这项 艺术在中国民族发展历程 中意义
浅论手风琴创作与演奏风格的民族化
浅论手风琴创作与演奏风格的民族化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手风琴作曲家和演奏者一直在努力创作具有我国民族特征的手风琴作品,希望以此来弘扬和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外手风琴作品的借鉴与吸收,讲述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创作状况的观察以及对我国欣赏习惯的把握,从而认清我国手风琴创作中的障碍。
然后指出通过借鉴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并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形式,为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手风琴创作演奏民族化手风琴于19世纪初源于维也纳,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快速普及。
我国的演奏者水平近年来也在快速提高,然而曲目多为西方作品,民族风格的作品严重匮乏,这已经给我们手风琴领域的发展及滞后的作曲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怎样使我国手风琴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手风琴音乐的国际性并存,怎样以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交融的形式创作出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同时又为世界所认同与赞赏的中国手风琴音乐作品成为我们的首要课题。
一、对国外手风琴作品的借鉴与吸收近些年在国际上涌现出许多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体现不同民族风格,不同特点的手风琴作品。
比如:franck angelis的作品在节奏效果与音响上使人耳目一新;被誉为“探戈之父”的piazzolla把手风琴作品的音响效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法国乡村音乐与俄罗斯民间音乐等。
随着国外大批手风琴作曲家在创作上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撬开了我们封闭的思维。
1.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创作状况的观察由于和俄罗斯在手风琴发展的历史和教育模式不同,我国与俄罗斯在创作上存在着一定差距。
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既是演奏家,同时又是作曲家,这与他们的音乐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
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发现,许多作品都是建立在扎实的作曲理论技术上的。
虽近年来,在追随个性和多元的潮流下,作曲技法发生了改变,但俄罗斯作曲家和演奏家,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手风琴作品在现代技术与传统上达到完美的结合。
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及创作
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及创作世界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习俗、风格、语言等等,由此逐渐形成了民族的异别,产生了不同于别民族的文化。
与此同时,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气质也悄然诞生了。
正是这种民族所特有的气质,独特的民族标识,造就了其与别人不一样的民族特征,才造成了民族的殊异。
音乐是一个民族最鲜明的个性特征,音乐的民族性体现在民族精神、民族语汇、民族节奏、民族性格等诸多方面。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都各有其固有的风格和特点。
手风琴是一种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演奏形式灵活多样的乐器,它携带方便、易于掌握,适合演奏各国的民间歌舞和流行音乐。
从它诞生开始就和各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手风琴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外来的音乐文化,来到中国之后,从没有停止过民族化的脚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繁衍出自己新的音乐内涵。
中国的手风琴演奏者掌握了它的演奏技巧后,不满足于只是演奏外国乐曲,而是开始尝试着用它来演奏中国的乐曲:起初是为中国歌曲担任伴奏,后来就出现了改编的民谣、歌曲。
就当前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形势来看,宏扬鲜明的民族个性、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的的优点,才能使我们自己的手风琴音乐在当今世界音乐艺术百花争艳的形势下,快速发展。
一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期手风琴传入中国,发展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在老一辈手风琴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下,手风琴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在传入之初,演奏的都只是传统的国外的手风琴曲目。
追根溯源,中国手风琴民族化的音乐创作源头,是为中国革命歌曲伴奏。
也是从这时起,手风琴进入了民族化的发展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手风琴音乐的创作者们也以民族化为己任,努力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
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性分析
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性分析手风琴作为乐器中的一种,拥有音色多元、简单易学、音调热情而且方便携带等的众多优点。
手风琴既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作为伴奏演出,简单演奏便可演绎美妙旋律音符,复杂表演即可演绎多声部乐曲,甚至可以用双手共同弹奏丰富多彩的和声。
适合多年龄段的人群学习和培养兴趣爱好。
而手风琴的旋律音色更能凸显我们国家的民族特性,手风琴的未来发展是值得关注和期待的。
一、手风琴的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众多民族的音乐风格方面,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音律风格。
民族风格的音乐创作者们往往会根据当地居民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地理位置以及独特拥有的风情民俗等等的因素来进行民族风格音乐创作的源泉。
(一)民间曲调的民族风格民间曲调的音乐类型主要就是和当地的风土人气以及人文特色相互联系。
以其当地独有的景色加以原有的相同类型的歌曲进行融会贯通,进行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出来的作品。
民间曲调的音乐旋律主要特点就是能够表达出当地的风情民俗以及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全方面的特点。
纵观整个音乐作品,作者主要就是利用极具民族特色和人文情感的民族风格的音乐曲调来表达当1/ 4地居民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戏曲影响的民族风格戏曲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民俗文化,造诣以及成就不容小觑,在戏曲分类方面,根据当地风俗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类型有不同感觉的戏曲。
而作曲家会根据当地出名或者广为流传的部分戏曲桥段进行部分选段或是灵感,作为音乐中的主要旋律或者风格。
二、手风琴多元化的音色在一首曲子中,音色的不同表现主要是依靠不同的演奏乐器来呈现给观众的。
一部曲子的音色的美妙对于整个音乐的层次和感受都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不同的乐器其音色也不尽相同,所以就算是弹奏同一首曲子。
演奏出来的效果和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一个专业的音乐人来说,均可以很简单的根据不同的音色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但是对于手风琴而言,由于其有独特的结构组成,拥有13个变音器,变音器的主要用途就是可以变换音色。
论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创作特征
论手风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创作特征孙阿瑶手风琴是一件外来的乐器,它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
手风琴是利用中国民间乐器“笙”的发音原理发明的,这一观点已被世界所公认。
由于这种“血缘关系”,手风琴在中国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手风琴大国,拉琴的人数居于世界之首。
基于此,手风琴作为一件“大众化”的乐器,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国大众音乐生活中。
一、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历程手风琴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手风琴在中国的土壤中不断生根、发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手风琴艺术,在早期的中国革命歌曲创作中被广泛运用。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手风琴被边区文艺工作者作为伴奏乐器使用,具有小型化、便携性等特点,对于革命歌曲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手风琴不仅在民间使用,很多专业院校也创立了手风琴专业,从民间化走向了专业化道路。
这对于手风琴民族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更好地体现了中国民族化风格,结合民族乐器的音响,进一步丰富了手风琴的表现技巧,乐器音响效果更为立体。
例如独奏曲《牧民之歌》,突破了传统手风琴作品改编、移植歌曲的不足,结合手风琴演奏特点,在音乐创作方面进一步创新,“主题加变奏”“民歌加和声”的表现方式,突破了单纯改编的表现框架,审美日益通俗化,音乐语言更为丰富[1],开启了新的表现路径。
近年来,手风琴演奏技巧日趋多元化,在作品表现上逐渐从传统转变为现代、从继承传统技法转变为对新技法的探索,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兼作曲家,促进了手风琴的民族化发展。
同时,手风琴音乐作品在乐曲风格、美学意义上呈现出一定的民族化特征,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深入融合,由此走出了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二、民族化表现手法在音乐作品中的呈现1.运用民族化的风格表达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可以直接使用民间歌曲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结合音乐语言中的民族特征进行表达,汲取民歌及民间乐曲的音调进行创作。
试论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
试论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作者:张宏蕾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6期手风琴在我国是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它最初发源于奥地利,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些优秀的外国手风琴优秀作品传入我国,促进我国手风琴演奏者的水平提高,有的演奏者己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手风琴演奏艺术发展到今天,中国最为缺乏的并不是世界级的演奏家,而是缺少世界级的作品原创音乐。
本文试从几方面来探索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之路。
一、对外国音乐创作的吸收与借鉴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手风琴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在保留了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基础上,结合手风琴的各种性能,创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视听效果。
俄罗斯演奏家兼作曲家申德廖夫创作的《俄罗斯组曲》和库夏科夫创作的《春天组曲》是俄罗斯当代优秀的手风琴音乐作品。
在作品中,作曲家恰如其分地借鉴了现代技法,并与本民族文化结合,以明确的民族因素为点缀,使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感。
作品也因此备受瞩目,成为了世界手风琴事业发展的典范。
因此,研究和借鉴外国的一些经典作品,对本民族手风琴原创音乐的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对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创造性的开发利用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音乐创作的源泉,也是赖以生存的土壤。
手风琴音乐创作只有扎根民族、民间音乐,并从中吸取营养,遵循音乐创作的普遍规律,发挥手风琴的性能与演奏特点,才能更好地揭示中国音乐艺术的深厚内涵,才能更进一步地体现出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特征。
迄今为止,在中国手风琴音乐中,不乏有根据民间乐曲、民歌及创作歌曲改编的优秀作品,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小河淌水》、《快乐的哕嗦》等,以及移植改编的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花好月圆》、《二泉映月》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还有一些运用手风琴与多种民族乐器相结合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如《簧片与笙》为手风琴与笙而作(姚恒璐),《涂鸦》为手风琴、二胡、琵琶、古筝而作(崔薇),《欢乐的葫芦丝》为手风琴和葫芦丝而作(杨铁刚);等等。
浅析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
并 且加 上 自身 的优 良条 件 ( 便于携带 , 声 音宽广 . 左右 手声部众 多等 ) 以及 特 定 的
“ 政治身份 ” , 而 发 展 到 了今 天 。变 化 与 静 止 的对 立 关 系 告 诉 我 们 任 何 事 物 都 是 变
关 系又 增 加 了许 多 戏 剧 化 的 渊 缘 , 中 国对
于手风琴而言有一些 “ 少小离家老大回” 的特 殊 情 感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束 . 经济 危
机 的爆 发 ,世 界 进 入 到 了 一 个 混 沌 状 态 ,
~
化 的 手风 琴 在 中国 的 舞 台 上 固 然辉 煌 ,
宽松 的环 境 . 内 容 多样 的 曲子 也都 以 新 颖
系列 的 变 化 表 明 手 风 琴 的样 式 不 断 在 变 化 : 从 单 一 的独 奏 到 有 手 风 琴 参 与 的 室 内
乐 团 以 及 单 独 的 手 风 琴 乐 团 的 出 现 表 明
命 进 行 宣传 。手 风 琴 由于 它 便 于 携 带 , 音 域 宽广 。 声 音 高 亢 等 一 系列 的优 点成 为 了 各 个 宣 传 队和 社 团 的 “ 宠儿 ” , 不 断 出现 在
人们进行鼓舞 , 而 许 多在 宣传 过 程 中演 奏 的 曲子 也 都 深 入 人 心 . 那 些 带 有 战 斗气 息
浅析手 风琴 在 中国 的发展
一 申青 冉 山 东师 范 大 学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时代 的 变 迁 , 环 境 的 变化 , 让 手 风 琴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经 历 了 多 重 转折 , 当代 对 手 风 琴 进 行 多元 化 的 创 新 性 发 展 , 才 是
当代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研究
当代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研究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的创造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乐器笙,经过欧洲艺术家的发明创造以及改进,成为俄罗斯著名的民间乐器。
作为一件现代西洋乐器,它只有不到两百年的发展历史。
因其音量宏大、音色丰富、易携带等特性成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乐器之一。
手风琴艺术自上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之后,受到了普遍地接受和广泛地认同。
但是,当前我国手风琴艺术却没有取得进一步的繁荣发展,手风琴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正确地认识多元背景下我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所面临的危机,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手风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手风琴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手风琴艺术民族化的重要性(一)丰富我国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不仅仅只是音乐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入互动。
乐曲《天女散花》的作者李遇秋表示:手风琴虽是舶来品,但只有结合本民族的器乐作品,手风琴才能拥有更大的空间。
[1]从本质来说,手风琴艺术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种起源于西方大陆的乐器,西方文化精神时刻洋溢在其创作和演绎的过程中。
所以,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对于丰富我国音乐文化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二)满足大众审美需要艺术的突出作用就是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手风琴艺术毕竟是一种现代西洋乐器,其中蕴含着深厚的西方文化,其中某些作品因其复杂、晦涩的西方音乐语汇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长期接受传统中国音乐教育的群众难以接受,难以取得中国大众的共鸣。
所以,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进行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民族化。
只有在思想上深刻体现民族特点,内容丰富多彩的优秀艺术作品才能在手风琴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唤起受众切身的体会,赢得受众的喜爱,使其得到美的领悟,达到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要求。
(三)弘扬我国民族音樂对我国手风琴艺术进行民族化研究,对于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今我国群众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民族乐器是下里巴人,难等大雅之堂,只有西洋乐器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
我国手风琴民族音乐的趋势
我国手风琴民族音乐的趋势20世纪20年代初,一批为生活所迫的人自北进入我国境内,手风琴也随着他们的到来,正式开始了与音乐不断结合的历程.在和时期,手风琴也加入到了我国的队伍中并迅速普及开来,凭借其携带方便、演奏形式多样等特点成功成为当时人民群众最喜欢,使用最多的伴奏乐器,活跃在各种演出现场和根据地人民群众生活之中。
新成立后,文化艺术方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落后和人们精神文化世界的匮乏,例如钢琴等器乐音乐缓慢,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手风琴音乐凭借其独特的性能迅速占领了各大舞台,火遍大江南北,受到音乐家、艺术家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将简单少量的手风琴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进行融合与改编,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的优秀音乐,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世界,促进了手风琴音乐的.“文化大”时期,外部环境的恶劣反而大大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他们开始各种各样不同的尝试、创作。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手风琴音乐的创作改编融入了大量群众歌曲、戏曲、京剧等大量新的元素,增强了手风琴的演奏技巧,丰富了手风琴音乐的曲库,更加表现出手风琴音乐的民族性。
以来,我国开始与世界接轨,西方一些高水平的经典手风琴音乐传入,的手风琴音乐也开始融入一些西方的元素,逐渐转变成现代的、多元化的音乐,并开始走向巅峰时期。
ﻭ (二)手风琴音乐现状及民族性意义近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和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我国音乐家与艺术家不断致力于手风琴音乐的创作,期望能创作出更具有民族特色的,更能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作品。
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体现和文化精髓的音乐,但随着各种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的迅猛,手风琴音乐的陷入了一个瓶颈期。
与世界各国的接轨、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我国音乐家不断地取长补短,创作出很多非常优秀的手风琴音乐作品,并不断创新性的结合多种演奏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手风琴音乐的内涵,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演奏难度的提升,就需要具有更加专业性的技巧和表现力的音乐家来完成音乐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优秀的手风琴音乐在普通大众之间的流行和普及。
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
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中国手风琴艺术已经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手风琴在中国也称为“口琴”,不同于传统的中国乐器,它是一种西方乐器,音色明亮、
多变,可以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
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首先可以从演出市场的扩大上看出来。
越来越多的手
风琴音乐家和团体开始在各种场合上演出,比如音乐会、文艺晚会、电视节目等。
特别是
一些大型的手风琴音乐会,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和媒体关注,推动了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
展。
其次,随着手风琴音乐家的崛起,手风琴的普及率也在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接触和学习手风琴,手风琴的销售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与此同时,一些手风琴品牌和制造
商开始在中国市场投资和扩大,加强手风琴产业在中国的影响力。
再者,随着年轻观众对手风琴艺术的接受程度提高,手风琴音乐也开始融入年轻人的
生活。
比如,有些手风琴音乐家会演奏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注意,
甚至有些年轻人开始学习手风琴,它也成为了他们自己音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国际化的交流和
影响力、手风琴师资和培训不足等,但是它的发展势头已经十分明显,未来将会得到更大
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风琴演奏民族音乐中所运用的技法研究(上)
手风琴演奏民族音乐中所运用的技法研究(上)手风琴的演奏技法对身体各部位要求非常严格,要求演奏者能够对肩部、臂部、肘部、腕部、指部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肌肉充分调动。
这些神经肌肉有效地配合完成一系列准确的动作,而这些常常需要在几分之一秒内完成,这就对演奏者的技术动作和稳定记忆力有极高的要求。
手风琴民族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技法的创新,音乐的旋律是最能够反映音乐作品风格类型的,也能给人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手风琴演奏是怎样的一种演奏方法呢?20世纪70年代至今,许多优秀的手风琴演奏家为了中国手风琴的发展,投身到作品创作中,对演奏技法进行了改革创新。
借助技法上的创新,帮助手风琴乐器与中国的民族音乐深度融合,迸发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20世纪手风琴民族音乐作品中展现的技法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是手风琴作品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手风琴作品融合时代背景显现出来。
例如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天女散花》、《十面埋伏》、《京剧脸谱》、《牧民之歌》等,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
这些民族音乐中的演奏大多以我国传统的琵琶、古筝、扬琴、二胡和唢呐等乐器来进行演奏,这些乐器在演奏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风格,而在这一时期的手风琴作品,通过大量的借鉴和模仿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形式来实现编曲。
正是由于这样,大大提升了手风琴演奏法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杨志华版本的《打虎上山》中,这是取材于现代京剧的《智取威虎山》,还有迎来《春色换人间》部分,它主要描写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深入到东北地区剿匪。
手风琴经过对这些作品的改编和节选彰显出了积极向上、斗志昂扬、英勇无畏的精神面貌,在演奏中围绕着它本身的特点,演奏上快速有力。
借助重复英雄渲染出了紧张刺激的音乐氛围,节奏非常有力。
顿风箱技法:这种方式是在开头两个音中格外强调的,模仿的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锣鼓知识,它要求一定要绷紧风箱,让风箱能够迸发出力量。
这时需要右手和弦同时迸发,敲击键盘后的风箱产生余音效果后稍微减弱,手指就立刻离键,这样出来的音质非常的有感觉,简单的两声便像锣鼓一样非常振奋,极富力量。
最新-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研究 精品
手风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研究一、借鉴西洋乐曲的曲式结构用手风琴演绎洋气的外国乐曲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然而手风琴的魅力如何呈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特色,激发了我国手风琴作曲家、演奏者对其魅力的不断追求。
在创作时,保持手风琴作品的精髓,借鉴西方乐曲的曲式结构,将我国的民族音乐素材融入进音乐作品中,洋为中用。
许多手风琴独奏曲应运而生,如《手风琴协奏曲——献给母亲们》、《白毛女组曲》等,这些民族乐曲的创作饱含了我国民族特色,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进一步拓展。
由储望华歌剧《白毛女》改编的手风琴作品《白毛女组曲》共为八段,第一段旋律要展现出宽广的感觉,双手齐奏为主,由大调转为大调;第二段为展现喜儿的朴实与纯真,旋律美妙、舒缓;第三段将舞剧《窗花舞》的主题音乐作为素材,喜儿活泼的少女形象以愉悦的音乐符号来表现;第四段为广板的速度、低音为主的旋律语言,沉闷、缓慢,表现出杨白劳痛苦、矛盾的心境;第七段采用了《快快参加八路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音乐素材,集中表现了解放军拯救劳苦大众时,农民喜悦的情感。
第八段作品的高潮段落,以快速的音符构成,激情澎湃持续到乐曲结束。
二、彰显民族化,加入中国特色调式、和声中国民族音乐调式丰富多彩,多数由五声音阶的五个骨干音组成,很少使用半音。
许多新创作的手风琴作品结合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了系统的五声调式,多数呈现的是五度结构的和声效果,在新创作的手风琴作品中充分地使用了整组五声和弦的符号信息,例如升降记号等。
运用等音关系来使和弦平稳地过渡、连接,使和声连接在主和弦上自然地停止。
如此和声运用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乐曲的调式调性没有受影响,反而创新了调式和声的表现手法,使常规调式与无调性调式渗透与配合,发挥调式之间的协调效应,使手风琴乐曲丰富的和声色彩得到有效的呈现,在保证乐曲主要调式调性不变的基础上,和声的配置具备手段多样化,使手风琴音乐民族化,更具音乐感染力。
例如李遇秋的手风琴变奏曲《桑榆之梦》,借鉴了帕萨卡利亚现代派的音乐创作模式,在主题呈现时使用了十二音序列的作曲技法,创新地在纵向和声上与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相配合,两种作曲手法相配合使用,在遵循三度结构和弦的基础上添加三度以外的音产生了新的和弦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论文关于《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导读: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
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
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是指以手风琴这一外来乐器为载体,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手风琴音乐。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民族,音乐风格一、引言中国的手风琴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开始与世界接轨。
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
为更好的促进手风琴教育和演奏的发展,各种手风琴比赛纷纷涌现,为手风琴学习者缔造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由于中国手风琴演奏曲目较少,演奏者常把某些中国钢琴曲改编用于手风琴演奏,但钢琴中的某些演奏技巧并不适合手风琴演奏。
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本民族的民族素材,融合手风琴独有的技术语言,创作出适合手风琴的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音乐作品。
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
二、中国传统式手风琴音乐的发展20世纪初, 传统式手风琴作为一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以其携带方便、节奏感强、音色变化丰富、大众场合能充分表现自我等诸多方面的优点为国人所接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手风琴音乐艺术经历了50年代的孕育、60年代的萌芽、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壮大、90年代的逐步成熟、以及到21世纪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1]1、20世纪50年代此时部队文工团涌现了一批手风琴演奏员,手风琴在部队里得到了发展,音乐院校纷纷设置手风琴专业,为手风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老一辈的手风琴开拓者们摸索和探索,开始培养手风琴专业人才,手风琴在中国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
此时的手风琴创作多局限于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如王碧云根据同名军乐改编的《骑兵进行曲》,宋兴元根据江南民乐合奏改编的《花好月圆》等。
这些作品已经开始将演奏技巧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虽然创作题材较窄,缺少了艺术的表现性,但对民族调式旋律配器的探索,为日后中国手风琴音乐探索民族化风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0世纪60年代有限的中国手风琴作品开始制约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已经无法满足手风琴学习者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动力,一批优秀的具有中国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中国手风琴作品,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张自强、王碧云根据歌曲《战斗进行曲》改编的《士兵的光荣》、李遇秋创作的二重奏《草原轻骑》。
此时,我国的手风琴音乐已经开始探索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证明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西洋乐器,可以用于表现据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可以走一条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的特殊历史背景导致了这一时期众多文化艺术门类遭到扼杀,手风琴却恰好在这一历史的夹缝中以其特有的优越性成长起来,与当时的“文艺宣传队”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但相对的由于极“左”思想的束缚,手风琴音乐的创作也只能以“样板音乐”为标准,代表作有杨智华根据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改编的《打虎上山》,曹子平根据舞剧《红色娘子军》改编的《快乐的女战士》;储望华改编的《白毛女组曲》等。
这一时期的手风琴作品创作进行了多方的尝试,追求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风格,丰富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虽然这些音乐的创作初衷存在着些许的无奈,但其音乐自身的魅力依然屹立,至今仍作为中国手风琴演奏的经典曲目广为流传。
3、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手风琴事业开始步入了民族化风格探求道路的正轨。
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是指以手风琴这一外来乐器为载体,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手风琴音乐。
论文格式。
这一时期,手风琴的教学水平及演奏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手风琴音乐开始了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民族调式及其音程关系、非三度叠置的和弦、音效的形象模仿等达到了新的高度,代表作有曾键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我为祖国守大桥》、王域平、张增亮创作的《又是一个丰收年》等,这些音乐作品成为了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探询的奠基石。
4、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手风琴作品中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气质和特色,标志着中国的手风琴音乐开始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此时的手风琴创作不再是单纯的改编或移植一些小乐曲,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具有了个性化。
战友歌舞团专业作曲家李遇秋为中国手风琴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1980年创作的手风琴二重奏《抒情圆舞曲》、《摩托通讯兵》,1983年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聊斋〉故事二首》,1984年创作的组曲《惠山泥人印象》,1986年根据古曲改编创作的《广陵传奇》等;此外天津音乐学院王树生创作的《诺恩吉亚幻想曲》选用中国民歌素材,在体裁和创作技法上都取得了突破。
这些作品在创作上引入民族神韵,将西方的音乐技法尝试着与我国的民族音乐素材相结合,探询多元化的演奏手法,为中国的手风琴艺术注入了新的观念。
论文格式。
三、中国自由低音式手风琴音乐的发展自由低音手风琴传入我国为手风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手风琴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中国人的视野里,激起了中国手风琴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手风琴从事者开始研究这件既熟悉又陌生的乐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手风琴事业达到了全面发展的成熟时期。
90年代的作品创作方面,作曲家李遇秋仍然笔耕不辍,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1995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了《李遇秋手风琴新作品集》[2];此外李遇秋还为手风琴创作了三首奏鸣曲《献给红军长征》、《扎喜德勒》、《天山云霞》。
这些作品体现了李遇秋的艺术哲学观点和传统文化素养,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
1、举办大赛为了弘扬中国手风琴音乐,鼓励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发展中国手风琴的教育事业,中国手风琴界开始举办中国手风琴新创作新作品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其中2003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新创作新作品比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此次大赛不同于以往的是,活跃在中国一线的作曲家及手风琴教育家的参与,为中国的手风琴作品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手风琴独奏、重奏、室内乐作品,充分体现了手风琴“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论文格式。
这些作品既吸收了西方理论的精髓,又保持、发扬了中国的民族神韵,使手风琴这件外来乐器与中国的本土音乐结合,具有了中国特色,中国手风琴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化。
2、民族化风格体现在中国手风琴作品中,音乐的“民族化”风格有时是由音色演奏法[3]来体现的。
如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新创作新作品比赛获奖作品《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中的B、C、D部分,手风琴右手声部的节奏型背景模仿了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冬不拉的音色,来表现深厚的和声和变化多样的节奏型音乐主题,犹如潺潺的流水、湖泊的微波。
富有节奏感的十六分音符使原有的节拍徐缓,具有游牧特色的哈萨克民歌变得情绪高昂激越。
演奏时突出每一组十六分音符的首音,将其作为旋律音,其它同音高的音符要使用轮指的演奏技巧;获奖作品《随想曲》则运用轮指来模仿琵琶的音色表现主题的秀美(见谱例)。
拍击风箱在中国手风琴乐曲中较为常用,如《随想曲》中拍风箱的运用,表达了草原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的生活场景,笔者在演奏中也把它理解为草原上回荡的马蹄声。
四、结语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应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不断推出新人新作,通过中国音乐的“民族化”风格来体现手风琴的教学特点。
中国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音乐遗产,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中国的传统精神通过手风琴这一件乐器正确的表达出来。
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这种旋律线条,符合听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
中国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手风琴作品新创作新作品比赛的成功预示着中国手风琴教育者开始在创作中展示更高层次上的中国音乐文化,演奏者在进行二度创作时要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践,把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音乐精神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继承发扬,使在技法上创新的中国民族化风格手风琴作品得到人民群众的接受与认可,因为只有被欣赏对象接受与认可的音乐,才会有其审美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目前新作品中体现的新理念不可能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我们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的先进经验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结合,再创辉煌,为中国手风琴音乐屹立世界音乐之林做出贡献,使中国民族的神韵在中国手风琴作品中被不断体现,培养更多的手风琴教育家、演奏家,为中国的手风琴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1]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钱仁平.[新版]中国新音乐.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4]雷金纳得·史密斯·布林德尔[英].—1945年以来的先锋派新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谢苗诺夫[俄] 索阔洛夫[俄].现代巴扬演奏教程.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张晓波.《手风琴音乐多元化在我国的发展状况》.音乐探索.2006,(2)第76页[2]曲集包括八首作品,分别为《沉思与酣歌》、《风雨同舟》、《桑榆之梦》、《马背上的冬不拉》、《军旗飘扬进行曲》、《青春进行曲》、《前奏曲与赋格》、《手风琴协奏曲》[3]音色演奏法:中央音乐学院姚恒璐教授将其解释为手风琴对乐器的模仿或对生活场景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