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明发热疾病的诊断进展
FUO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方法
结核病4
肺结核及颈淋巴结核一般不难诊断,可经X 线胸相、痰查抗酸杆菌及淋巴结活检确诊 脊柱结核好发于下胸腰椎,患者常诉腰痛或 髋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平卧位亦不减轻,下 胸腰椎正侧位相可发现椎体呈楔形变,若阴 性,高度疑及本病者应作下胸腰椎的CT 扫 描以助诊断。
结核病5
肝脾结核很难诊断,一般需要病理证实,试验性抗 痨治疗很难短期奏效。 临床上遇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伴进行性肝脾肿大,持 续性肝区疼痛、压痛者应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如 伴贫血,球蛋白增加,碱性磷酸酶增高及血沉增快 者,应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必要时在腹腔镜直视 下作活检。对经皮肝穿刺和(或) 腹腔镜检查阴性 不能确诊的肝占位,且患者一般状态较好、乙肝标 记阴性者,应及早剖腹探查确诊。
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 主要有下列几类原因: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 伤、内出血、大血肿、大面积烧伤等;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 内脏梗 死或肢体坏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淋巴瘤、溶 血反应等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 组织病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 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好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 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与引起骨髓坏死的 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 热有关。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病防治,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和脑脊膜 炎,进而发热;输血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 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不明原因的发热诊疗流程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疗流程1. 引言不明原因发热是指体温持续超过38℃,且未能明确病因的发热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明原因发热的诊疗流程。
2. 诊断流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病史采集首先,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发热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伴随的症状(如咳嗽、腹泻等)、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确定可能的病因。
2.2 体格检查接下来,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包括测量体温、检查皮肤、淋巴结、肺部、腹部等。
体格检查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帮助医生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案。
2.3 基础实验室检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会建议进行一系列基础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炎症程度、排除一些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2.4 影像学检查如果基础实验室检查未能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可能的病变,如肿瘤、感染灶等。
2.5 特殊实验室检查如果上述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特殊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特殊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的病因。
2.6 病理活检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病理活检。
这是一种通过从患者体内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方法。
病理活检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特别是在疑似肿瘤的情况下。
2.7 会诊与追踪观察如果上述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会诊。
会诊可以邀请其他专科医生参与诊断和治疗,以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对于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一段时间,以便进一步观察病情发展。
2.8 辅助检查在整个诊断流程中,医生可能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
整理课件
22
部分淋巴瘤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而以长 期发热为主要表现,诊断极为困难。应行X 线胸片、腹部B超或胸腹部CT扫描检查有 无纵隔或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 大,尤其是融合成团块。淋巴瘤在B超下多 表现为低回声型团块。
整理课件
23
CT扫描显示大多数淋巴结为均匀强化 密度,部分为均匀与不均匀密度并存,与 淋巴结结核呈花瓣状或多环状强化不同, 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有赖于淋巴结穿刺 病理学检查证实。
整理课件
11
肿瘤性疾病:随着CT、MRI等影像
学技术的发展,其所占比例有所下降,约 占20%左右,其中以淋巴瘤所占比例最 高。
其 他:约占10%,包括肉芽肿性疾
病、栓塞性静脉炎、溶血发作、隐匿性血 肿、周期热、伪装热等。
整理课件
12
上述4类约囊括了80%~90%的FUO 病因,但是尽管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医 院中,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诊治,并 且使用了现代医学仪器、分子生物学与生 物化学等诊断技术,仍有约10%的发热待 查患者始终不能查明原因,且这一比例仍 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整理课件
18
IE(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FUO的常 见病因,近些年来临床表现有所变迁,多 不典型,有时造成诊断困难。主要表现在 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较过去明显减 少,先天性心脏病明显增多,特发性二尖 瓣脱垂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也占有一定 比例,部分则无器质性心脏病;
整理课件
19
经皮肤、口腔感染者减少,而心脏导 管或手术作为诱因者较以往增多;皮肤病 变如Olser结节和Janeway结明显减少, 杵状指、脾肿大也较少见;致病菌中金黄 色葡萄球菌较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其它可 见于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以及真菌等;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处理主讲人:单连旭时间:2018-01-26地点:内三医生办公室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病因诊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有近10%的FUO病例始终不能明确病因。
发热本身可由多类疾病,如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无法明确归类。
过去这类患者通常由内科医师诊治,在大多数分科较细的医院则主要由呼吸内科医师接诊。
目前很多医院开设了感染科,并把FUO归于感染科诊治,这种专科化管理是一种进步,可以提高诊治水平。
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准确定义1.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数次超过38.5℃;3.经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确诊(1周内)。
①发热史:包括发热起始时间、热程、热型和热度;②发热规律:是否伴有寒战,是否有节律性,是否总与其他特定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相伴随,是否有季节性;③疾病史:如结核病和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的病史;④特殊地区(疫区、牧区)定居或旅游史;⑤其他病史:如手术史、用药史和冶游史等。
这些病史对确诊大部分FUO病因非常有益,但某些医师经常会忽略病史的重要性,常泛泛地询问病史,或对患者提供的某些病史充耳不闻。
如果能对某些病史线索追根溯源,往往能够很快发现病因。
(二)认真、过细、彻底的体格检查:1.不放过任何可疑体征;2.不放过任何部位;3.需要引起重视一些重要的体征: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等4.容易被忽视的体征:口、咽、甲状腺,等2. 认真、详细、彻底的体格检查体检时需注意:①不能放过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一些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口腔、咽喉、甲状腺和指(趾)端等;②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③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罗音,局部叩痛等,上述体征很可能为FUO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常伴随有头痛、失眠、焦 虑等症状。
06 不明原因发热的预防与注 意事项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身体抵抗力。
进行力量训练
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抵抗病毒 和细菌感染。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 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肿瘤性疾病
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常伴随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药物热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可引起发热,常伴随有皮疹、关节 痛等症状。Biblioteka 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中暑
由于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的发热, 常伴随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引起的发热,常伴随 有心悸、多汗、消瘦等症状。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感染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合理饮食
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在流行病高发期,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及早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伴 随症状,如持续高热、 寒战、头痛等,及时就 医。
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不明原因发热的深入研究, 有助于更好地指导患者治疗,改
善患者预后。
定义和分类
定义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时间长、热型不规则、伴随症状不明显或缺乏特异 性,且经过常规检查和初步治疗后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发热。
分类
根据发热的持续时间和病因,不明原因发热可分为急性发热、亚急性发热和慢 性发热。其中,急性发热病程在2周以内,亚急性发热病程在2周至3个月之间, 慢性发热病程超过3个月。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不明原因发热,即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正常人体温37°C左右),且没有明显引起发热的病因(如感染、炎症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
不明原因发热的确切病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一般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详细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包括病史的询问(是否有感染、炎症、手术、旅行史等)、发热的特点(持续性、间歇性等)、伴随症状(咳嗽、咳痰、腹痛等)等,以及体格检查(皮肤、淋巴结、心肺、腹部等)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狭化诊断范围。
2.实验室检查:针对不明原因发热,可以进行血常规、白细胞分类计数与CRP(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检查等常规检查。
此外,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其他实验室检查,如自身免疫相关指标(ANA、ds-DNA等)、肿瘤标记物等。
3.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需要,可以进行X线摄片、腹部超声、胸部CT、腹部CT、全身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排除结构性病变与评估可能的炎症、感染、肿瘤等异常改变。
4.特殊检查:在较为复杂的不明原因发热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真菌学检查、结核学检查、寄生虫学检查等。
此外,还可以行骨髓穿刺、肌肉穿刺、组织活检等以获取进一步诊断依据。
1.对症处理:包括对发热症状的缓解,如使用退热药物(对感染性原因导致的发热不宜过早使用)。
2.寻找潜在病因: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已知疾病的临床特征,尽可能寻找潜在的病因,如结缔组织病、肿瘤、感染等。
3.联合治疗: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在明确无感染性原因后,可以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总之,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明原因发热误诊5例分析
示冠状动脉窦瘤 , 胸部 x线 ( )腹部 B超 ( ) 一, 一 。人院后在完 善
各项检查 中 , 现右手脉搏 摸不到 , 发 行血管 彩色多普 勒超声确 诊为大动脉炎 ,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 剂治疗后 , 发 热得到控制。 该病例在病程发展进程 中, 渐发现脉搏摸不到 , 对 诊断起到了决 定性的帮助作用 。 病例 4 干燥 综合征误 诊为感染性疾病 。 : 患者 , ,6岁 , 男 2 主 因寒战 、 发热 3 个月于 2 0 0 8年 8月入 院。3个月前出现寒 战发
于 20 0 8年 4月入 院 。患者 2个 月前 出现 低 中度发 热 ,体 温 3 .~ 82℃, 75 3 . 怕热 , 多汗 , 食欲 正常 , 大便 2 3次 /,  ̄ d 黄色 成形
便, 体质渐消瘦 。曾就诊于我县中医院, 化验血象正常 , 胸部X线 ( )诊断为 “ 一, 结核” 给予 口服异烟肼 、 , 利福平 、 乙胺丁醇等治疗
不 明原 因发 热误 诊 5 分 析 例
… 《 ~ 麟 ? t 园— 啊
韩 月仙
( 阳县人 民医院 , 寿 山西 寿阳 0 5 0 ) 4 4 0
尽管绝大部分不 明原 因发热是 由较 为常见的疾病所致 , 但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仍是临床 工作 的难点之一 , 本文对 2 0 0 7年一
予应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 , 以及 勤换药 , 并应用 强有力抗生素 , 头
胞灶状浸润 , 每灶数 目大于 5 , 0 诊断 : 原发干燥综合征。给予应 用糖 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1 ,患者发 热得 到控制 , 周 门诊复诊 2年无异常。 病例 5 脂膜炎误诊为感 冒。 : 患者 , ,3岁, 女 2 主因高热 3 个 月, 皮下结节 1 个月于 2 0 年 1 月 8日 院。2 0 07 1 人 0 7年 5月下
不明原因发热诊断与处理
FUO病因诊断的特殊处理方法
• ③试用抗结核药物。结核病,尤其是肺外结核往往很 难捕捉到证据,但是在仔细排除其他疾病之后,也可考 虑对患者实施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一般来说,如确为 结核患者,用药2~3周后体温会显著降低,否则要怀疑结 核病的诊断。另外,试验性治疗的用药方法要正规,所 用药物的种类、组合和剂量都要及正规抗结核治疗相 同。
物热。
24
病毒性发热的诊断要点
• ⑴通常为自限性发热,热程一般不超过2周。 • ⑵外周血象WBC大多数偏低,分类中淋巴比例增高,少数
患者可出现异淋 • ⑶可出现病毒疹、淋巴结的肿大 • ⑷可累及多个脏器或组织,引起多系统的损害 • ⑸发病对象似乎儿童、青壮年、中青年偏多,而老年人偏
少 • ⑹在免疫虚损的宿主,病毒性发热时间长,病情严重如
16
FUO病因诊断的特殊处理方法
• ④免疫抑制剂。对高度怀疑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淋巴 瘤的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这需要医师有充足的经验, 绝不可轻率使用。
• ⑤营养支持治疗。许多临床医师在收治FUO患者时一味把 精力放在寻找发热的病因上,而忽略了对长期发热,尤其是 高热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医师必须为某些重症患者的身 体状况创造条件以赢得时间,否则,在病因尚未明确之前,这 些患者已进入衰竭状态,从而失去诊疗时机。
发热可能是最初唯一的临床表现 正确评价结核菌素试验 注意:怀疑结核时要注意检查胸片,血沉ESR,PPD
29
败血症
金葡菌败血症热程可长达半年,伴随症状常掩盖原 发病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腹 腔 内 感 染 或 其 他 部 位 脓 肿
腹腔内感染是发热待查中常见的病因,尤以肝脓肿 和膈下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盆腔脓肿,齿龈脓肿和 脑脓肿也可能是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
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_翁心华
·讲座·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断与合理治疗翁心华 陈澍 1961年,Petersdo rf和Beeso n首次提出了原因不明发热(或称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 n orig in,FU O)这一临床概念。
由于FU O病因庞杂,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而成为医学实践中极富挑战性的问题。
临床工作中,常有医师将长期发热诊断为F UO,这是不正确的。
经典的F UO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多次超过38.3℃,经过至少1周深入细致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
国外对特殊人群的F UO有着特别的定义:(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体温>38.3℃超过4周,其中住院患者热程超过3d仍不能明确病因即可诊断。
(2)颗粒细胞缺乏者:外周血有核细胞计数<500×106/L,体温> 38.3℃超过3d且培养阴性2d以上。
(3)老年患者:除病者为老年人外,其他标准同经典的F UO。
(4)住院患者:因非感染性疾病而入院的患者,发热超过3d病因不能明确者。
儿童FU O的诊断标准仍不统一。
也有作者认为,可将体温>37.5℃,热程超过2周归入FU O的范畴。
但根据国内的情况及我们的经验,经典的F U O定义仍是最为适用的。
由于发热待查的患者已经经过多种检查仍未能明确病因,且一般病程又较长,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退热药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鲜见,这不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且延误、干扰了疾病的正确诊治。
因此,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应积极的进行病因诊断。
事实上若能熟悉F UO的常见病因构成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详尽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绝大多数的发热病因是可以查明的。
已报道,可引起F UO的病因超过200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其疾病谱有所不同,特殊人群的F UO病因构成也有其特殊性。
大致来讲可分为以下4大类:1.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一直是引起F UO最主要的病因,以细菌引起的占多数,病毒次之。
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思维
但 诊 治仍 有 规 律可 循 ,从 发病 原 因 上 分析 可 以分 为外 源 报道 F UO病 毒 感染 占 3 3 . 0 5 %【 ,但可 能是个 例 。但近 年 】 侵 入 和 内源 产 生 两 种 ,外 源 产 生 的 感 染 性 疾 病 在 F UO 来新 发传 染病 以病 毒感 染最常 见是 ~ ‘ 个 不争的 事实 。 的病 因中 占 3 0 %~7 5 . 4 % 】 , 引起 感 染 性 疾 病 的 病 原 2 . 恶 性肿 瘤 :虽 然恶 性肿 瘤 的发 病率 上升 明显 ,但 体达 2 0 0多种 ;感染 性疾 病 中约 5 0 % 为 传染 病 ,提 示 随着 诊 疗 技 术 的进 步 ,对 恶 性 肿 瘤 引起 的发热 警 惕 性提
是临床 各科 , 特别 是感 染性 疾病 科 医师经 常 面 临的 问题 , 患者 临 床 表现 特 异 性 差 ,病 因 诊 断是 临 床 常 见 的难 题 ,
年 龄段 的发病 率 明显 升高 ] ,并发 症 的存 在 导致 结核 中毒
而 且 引 起 发热 的病 因 繁 多 ,考 验 临床 医师 的知 识 面 和 耐 症 状缺 乏 ,特 别 是肺 外结 核 ,很 难获 得病 原学依据 。P P D 心 和 综合 分 析 能力 。随着 时 间 的推 移 ,F U 0 的病 因 学也 试 验 、血 沉 影 响 因素 多 ,特 异性 不 强 , 阴性 不 能 除外 结 在 发 生变化 。近 年 来 , 国内外对 F UO 诊 治研 究取 得 一定 核 ,给 临床 诊 断 带来 困难 。诊 断 性 抗 结核 治 疗存 在 医 疗 进展 ,现作 一综 述 。 纠纷 隐患。一组 5 2 8例 F UO病 例 的 回顾 性 分 析 , 发 现 定 义 感染性疾病 占F U O病 因 的 5 4 . 9 %,其 中 结 核病 为 1 3 . 3 %
对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分析
对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分析【摘要】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世界性的难题,迄今为止还有近百分之十的不明发热原因的患者不能够明确病因,由于本症的病因较复杂,牵涉的系统病会很多,不能够明确的进行归类,因此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医学难题。
在医院内这种病情一般由内科医生诊治,分科比较细的一些医院将会由呼吸科的医生诊治,近几年此类患者的医生与科室逐渐增多,原因之一就是发热现象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感染、肿瘤、呼吸道、风湿与血液等,目前的许多医院将发热原因归于感染科的诊治,因此医师在诊治方面必须要有独到的见解,进一步积累诊治经验,提高诊治水平。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诊治经验1 引言不明原因发热fuo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准确的定义,它主要包含了三点:发热的时间连续三周以上、体温次数超过38.3度、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常规实验的检查确诊等三类现象,fuo虽然是症状的诊断,而不是疾病的诊断,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十分严格,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病因,fuo 的发病率不是很高,医师要认真的对待不明发热而引起的原因,特别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长期高热,要保持足够的重视程度。
2 提高fuo诊治医师的诊断水平对病史的详细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断过程中重要的的步骤,要针对发热为主的就诊患者,明确他们发热的主要原因,排除体温生理性、波动性或者伪装热的现象,在病史、身体特征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地反复检查与测试,提高阳性率,对检查结果做详细的临床分析与判断,一旦发现fuo患者的异常,及时的进行追踪检测,对检测结果仍然不明确的患者,就不能盲目的进行检查,而应该重新进行病史的采集、反复的体检、不断分析检查结果,及时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线索。
2.1 加强fuo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是最基本的要求。
诊治医师必须具备内外科的医学理论,否则很难从纷繁负责的的现象或临床疾病中把握有价值的线索。
2.2 熟练的掌握感染性疾病在fuo的病因。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路及策略一不明原因发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1. 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不明原因发热定义为反复发热超过38.3℃,持续3周以上,其中至少1周住院系统检查仍病因不明。
针对FUO深入细致的检查,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病史:详细询问病史、反复体格检查;②常规化验:血尿常规(包含显微镜检)、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③特殊化验: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RF)、铁蛋白、3次血培养(用抗生素前)和尿培养、病毒(CMV、HIV)、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结核菌素试验;④影像学:胸片,腹部超声。
经过上述检查如果仍未明确诊断,才考虑FUO。
2. 不明原因发热的传统病因文献报道FUO的病因至少有200余种。
常见原因包括(:①感染:细菌感染,如布氏杆菌病、伤寒、结核等;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感染,如曲霉、耶氏肺孢子菌。
②结缔组织病(非感染炎性):类风湿关节炎(RA)、脊柱关节病(Sp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大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动脉炎、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PMR)、炎性肌病、成人Still 病;③肿瘤:淋巴瘤、血液病;④内分泌疾病: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⑤其他:功能性低热、药物热、伪装热等。
导致FUO的感染性疾病病因之所以难以确定,主要在于三方面:①感染部位比较隐匿,例如心内膜感染;②致病微生物为非典型病原体,如巴尔通氏体、利什曼原虫等;③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
此外,在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导致的FUO占主导地位。
在肿瘤性疾病中,目前认为导致FUO最常见的病因是淋巴瘤,临床表现隐匿。
其他疾病,如急性甲状腺炎、药物热等,临床中也要进行充分鉴别。
文献显示,1964—2007年期间,在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比例逐年下降,FUO的病例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
在我国历年诊断的发热患者中,感染患者仍然占大部分,然而FUO 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方法【DOI】 10.3969/j.issn.1671-6450.2014.08.036 不明原因发热(feverofunknownorigin,FUO)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等,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挑战,虽然当今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但FUO的明确诊断率并未明显提高,仍是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现对FUO的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FUO的定义 1961年Petersdorf等[1]通过对100例发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后将FUO定义为:反复发热体温>38.3℃,病程超过3周(包括1周住院时间),经过1周较完备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
1991年,Durack等[2]认为FUO的定义应当更加全面,一些随着医学进展而发生变化的疾病应纳入其内,如HIV感染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因此,将FUO定义修改为:保留“反复发热体温>38.3℃,病程超过3周”,将“经过1周较完备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改为“住院检查3d或门诊3次以上仍未明确诊断”,并将FUO患者分为4型:经典型(同Petersdorf等的1961年标准)、院内获得型、中性粒细胞减少型和HIV相关型。
1998年我国专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将FUO定义为[3]:发热持续2~3周,体温≥38.5℃,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明诊断。
FUO时间定义上为3周,主要是为了排除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2 FUO的常见病因及地区分布 由于引起FUO病因复杂,Knockaert等[4]将FUO病因分成:感染、肿瘤、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其他疾病和未明热5大类,其中感染、非感染性炎性反应、肿瘤为FUO的3大主要病因。
近年来的一些国外研究表明感染、肿瘤所占比例均下降,非感染性炎性反应和未明热所占比例上升[5~7],谭星宇等[8]对我国1979—2012年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中文文献分析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概况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概况【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诊治不明原因的发热(fever of unkown origin,FUO)在临床较为常见,因其病因复杂、表现迥异,就诊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仅以发热为主诉,故许多不明原因发热病例难以确诊。
有的虽经多种检查及长期密切观察,仍不能确诊,以致延误治疗。
现结合文献对长期原因不明发热的病因、诊治的一些进展做如下介绍。
1 定义1961年Petersdorf 和Beeson[1] 提出把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3℃,(101℉)且住院一周未能确诊者定义为FUO。
1992年Kanzanjian 和Petersdorf把原有的诊断标准除去“住院1周未能确诊”这一条。
1999年全国发热性疾病的研讨会将FUO定义为:发热持续3周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2]。
不明原因发热虽不是独立的疾病,但诊断不明原因发热必须符合上述标准,并排除人为性发热。
同时应将发热原因待查与不明原因发热区别开来,发热原因待查是临床习惯用语,是指接诊后尚未进行仔细的检查或检查结果尚未出来,无确切定义。
2 病因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病因繁多,据报道超过200种[3],大致可概括为四大类: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其他。
在国内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以感染、肿瘤、结缔组织-血管性疾病占前3位[4-7]。
①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第一位原因,可高达30%~60%[8],其中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居多[9],病毒次之,真菌、寄生虫均可引起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
不同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及卫生习惯等的差异可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同。
在FUO 感染性病因中,肺部感染、胆道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内膜炎是较常见的原因。
由于大部分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不明确,感染部位不确定,多数病例漏诊。
近年来病毒感染有增多趋势,这可能有多方面原因:免疫力低下人群增多,如老人、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另外与发热患者常做病毒检测有关。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李智;齐俊英;郭威;郭卉【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tiolog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40 patients with FUO admitted in Tongji Hospital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iology and gender, age of the patients, and course of fever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and the diversity of disease spectrum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340 patients analyzed, 295(86.76%) the diagnosis was definitely made. As to the etiology, 150(50.85%) were suffering from infectious diseases, 145(49.15%) non-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 45(13.24%) the etiology remained unknown till they were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Among all of the patients, 186(54.71%) were male and 154(45.29%) were femal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 the ratio of disease distribu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but the incidence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female patients than in male patients, while the incidence of lymph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patients than in females. As to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 66 patients (19.41%) were younger than 20 years old, 98 patients (28.82%) were 21-40, 136(40.00%) were 41-60, and 40(11.76%) were older than 60. The mean age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olid tumors was the highest (48.4 ± 17.2 years), and that of adult Stilldisease was younge st (27.4 ± 11.9 years). The course of fever in 202 patients (59.41%) was shorter than 4 weeks, that of 50 patients (14.71%) was 4-8 weeks, and in 88 patients (25.88%) it was longer than 8 weeks. Febrile course was longest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lymphoma and tuberculosis. Conclusions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FUO could be definitely diagnosed prudent inquiry of history, followed by scrupulous physical examination, aided by appropriate instrumental examination, most cases of FUO could be definitely diagnosis. Among these patients, infectious diseases remain the main causes of FUO. The disease spectrum will be diverse due to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course of fever.%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为FUO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同济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分析病因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发热时间的关系,了解疾病谱的变迁特点.结果 340例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295例(86.8%).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150例(44.19),非感染性疾病145例(42.7%),病因不明者45例(13.2%).所有患者中,男186例(54.7%),女154例(45.3%).男女性别在疾病分布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结缔组织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淋巴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上以实体肿瘤的发病年龄(48.4±17.2岁)最高,而成人Still病的发病年龄(27.4±11.9岁)最低.热程:≤4周202例(59.4%),4~8周50例(14.7%),>8周88例(25.9%).其中以结缔组织病、淋巴瘤和结核的平均热程最长.结论 FUO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各种检查,大部分可以确诊,其病因仍然以感染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发热时间的患者疾病谱有所不同.【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38)003【总页数】5页(P217-221)【关键词】发热,原因不明;诊断;回顾性研究【作者】李智;齐俊英;郭威;郭卉【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3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内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其病因广泛,个体差异大,特异检测手段缺乏,难以在短时间内确诊,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进展
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进展翟永志;刘刚【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8)16【摘要】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clinical practice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diagnostic tools and methods.Infection is still considered a major cause of FUO.However, collagen vascular diseases and undiagnosed case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orted.Careful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s, with essential lab examinations, were the better way to find the causes of FUO.%尽管检测手段和方法不断进步,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至今仍是常见而且重要的临床难题之一.感染仍是导致不明原因发热的主要病因,但有关风湿类疾病和其他病因导致的不明原因发热的报道不断增多.目前,细致的病史分析和详尽的体格检查,辅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仍是诊断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较好的方法.【总页数】2页(P11-12)【作者】翟永志;刘刚【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发热疾病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发热疾病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相关文献】1.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进展 [J], 马锦玲;孟庆义2.陕西地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析 [J], 任丹凤;安小翠;赵英仁;陈天艳;张曦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探讨及护理对策 [J], 庞小群;张美玲;陈苑莉;肖云妃;雷姿颖4.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变迁图绘出:结核病始终位列病因首位未获明确诊断比例明显上升 [J], 段文利5.^(18)F-FDG PET/CT在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 [J], 李康;边艳珠;胡玉敬;张新超;魏强;陈晓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李彤;王荣英;贺振银;王金艳;王雅依;王倩;赵稳稳【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7(20)32【摘要】The classical definition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is that a fever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38.3 ℃ for at least 3 weeks and failed to reach a diagnosis despite 1 week of inpatient investigation.Although FUO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diagnostic challenges inmedicine,reasonably using traditional and newly emerging techniques will greatly contribute to the diagnosis of it.We reviewed the possible causes and the lates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methods of FUO,and based on this,proposed that,detailed medical history collection and intensive physical examination are still the basi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O;the diagnostic methods,especially the invasive method,should be cautiously and reasonably chosen;despite continuous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medicine,the causes of FUO in some patients are still unidentified,so the physician should do his best to identify or at least narrow the possible diagnoses.%不明原因发热(FUO)的经典定义是指:体温≥38.3℃,病程≥3周,经过1周较全面的住院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者.FUO 的病因诊断始终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合理运用传统与新兴的诊查技术将会对FUO的诊断大有裨益.本文对FUO的可能病因及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FUO诊疗过程中,详细的病史采集、深入细致的体格检查仍然是基础,应合理选择诊断方法,侵入性检查尤其要慎重选择.尽管医学研究不断进步和发展,仍有一部分发热患者未能找到病因,作为临床医师应尽量明确或尽力缩小可能的诊断范围.【总页数】6页(P4081-4085,4090)【作者】李彤;王荣英;贺振银;王金艳;王雅依;王倩;赵稳稳【作者单位】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7【相关文献】1.152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因和诊断方法分析 [J], 张鸿文;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2.不明原因发热病因诊断研究进展 [J], 涂俊才(综述);周平(审校)3.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分析 [J], 李智;齐俊英;郭威;郭卉4.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研究进展及诊疗概况 [J], 刘新颖5.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研究进展及诊疗概况 [J], 刘新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明原因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安庆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姜湛乾原因不明的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快速明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非常有必要,但是发热的原因复杂,可能是外来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原虫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机体产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也可能是体内的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有时诊断极为困难,甚至在病人尸检后才明确诊断,临床医生对此要高度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于FUO定义为:发热持续2~3周以上,体温大于38。
5度,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病因者。
发热性疾病的病因以感染性、血液系统及肿瘤疾病为主,感染性疾病中以细菌性及结核性感染为主,分别为23.4%、29.8%⑴[1]。
通常将原因不明发热性疾病的病因分为四类[2]:(1)感染性疾病仍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约占总数的40%。
常见于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IE)、败血症、肝脓肿、胆道感染及其他部位感染,病毒感染以EB 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多见,近几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
(2)肿瘤性疾病约占20%。
,常见于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白血病等血液系统肿瘤以及肾癌、肝癌和胃肠道肿瘤等。
(3)血管—结缔组织疾病25%,常见于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Wegwner肉芽胆、结节性多支脉炎等血管炎。
(4)其它可见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rohn病、结节病、慢性肝炎、药物热等。
患有慢性肾病、糖尿病、血液病或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患者易并发机会感染。
部分地区可有布氏杆菌病、黑热病和寄生虫病散发流行。
由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开展和CT、MRI、内镜等影像学以及免疫组化、组织病理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抗核抗体(D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Jo—1抗体、抗PM—1抗体和抗中性料细胞胞浆抗体(ANCA)等多种自身抗体检测的开展,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诊断水平明显提高,其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而血管—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在所占比例中增加。
但还有一部分发热原因始终不明,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掌握发热病例分布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逻辑思维,绝大多数发热病因可以查明。
下面重点讨论几种发热性疾病的诊断。
结核病在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有时很不典型,在疑难发热病的鉴别诊断时,必须首先考虑本病,近年来报告的病例未见减少,其中以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居多,另外这组疾病表现复杂,一些表现为:肌炎、Poncet综合征、神经系统脱髓鞘及脊髓白质炎,实际上这些是结核性血管炎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其发病多与长期滥用激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引起结核杆菌全身血行播散有关。
因此激素应用须有明确指征,切忌滥用。
另外肝癌、阿阿米巴肝脓疡、胃癌、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和结核鉴别有一定的困难。
怀疑结核感染时宜早期做X线胸片检查,如未显示病灶时,宜在近期内作胸部高分辨CT检查,痰抗酸杆菌涂片及皮肤、淋巴结、纤维支气管镜检肝穿刺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3]。
有时应开胸、开腹探查,以便与肝癌、肝脓肿及慢性肝炎鉴别。
结核抗体,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及PPD皮试对结核病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
应用PCR方法检测标本中TB-DNA可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特点。
感染性心内膜炎(IE)仍是疑难性发热疾病的常见病因,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基础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比过去明显减少[4],感染途径有所变化,由介入手术和导管广泛应用作为感染诱因的机会增多,典型临床表现不多见[5],如:Olser结节和Janeway结,杵状指、脾肿大明显减少,有时造成诊断困难[6]。
另外近年由于吸毒人员增加,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明显增多。
目前IE中,致病菌以葡萄多见,也可见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真菌等。
X线见于肺部多数小片状浸润阴影。
血培养阳性率仅20%~~25%左右,宜多次作血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必要时作L型细菌和真菌培养。
经胸壁超声,尤其是多平面经食道超声检测心瓣膜赘生物敏感性可高达95%以上,探测出<5mm 大小的赘生物,并可发现基础心脏病和相关并发症,有重要诊断价值[7]。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时无浅表性淋巴肿大,而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诊断极为困难。
在一般的影象学检查中要注意:X线胸片、胸腹部CT扫描检查有无纵隔或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融合成团块,均匀强化密度,有的为均匀与不均匀密度并存,与淋巴结结核呈花瓣状或多环状强化不同,有一定的特征性, B超表现为低回声型团块。
另外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8]:(1)、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呈间断性,无规则性,有时呈双峰型;(2)、不明原因的皮疹,呈现暗红色,结节状斑块,或类似蕈样霉菌病,多见于T细胞淋巴瘤;(3)、免疫性疾病合并淋巴瘤发生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0倍,一旦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除外淋巴瘤;(4)、淋巴及皮肤的活检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但应将淋巴结完整摘除,必要时可多次重复,免疫组化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5)、对于肠道系统的肿瘤,纤维结肠镜检查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重要的检查方法,为得到早期的诊断,开腹探查也可能是必须的。
确诊有赖于淋巴结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
恶组为异常组织细胞呈系统性、进行性侵润的高度恶性疾病,大多数起病较急,由于侵润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不规则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和出血,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衰竭;少数以皮肤浸润斑块、结节及肿块,截瘫,巨脾及自发性破裂,肠穿孔,多浆膜腔炎等,这为鉴别诊断造成困难而导致误诊。
近年通过组织化学及免疫分析研究发现‘恶组’大多为T淋巴细胞Ki-1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所以对肿瘤细胞的来源尚有争议[9]。
淋巴结活检及骨髓穿刺发现异形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有诊断意义。
恶组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应具备增生的组织细胞属恶性,且病变范围为弥散性或系统增生性。
此病确诊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少数病人可病程可延续10余年。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在全世界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和蔓延,有人预测二十一世纪亚洲将成为艾滋病严重流行地区,病人一旦进入AIDS期,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气短、严重低氧血症、乏力、体重明显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抗感染无效,但往往以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
有时与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结核难以区别,要反复测定HIV抗体,并进一步确定是否是HIV感染,由于HIV病毒是使T4细胞死亡从而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病人易发生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常见的有:卡氏肺囊虫肺炎、真菌感染、巨细胞病毒及疱疹病毒感染,以及结核、弓形体病及Kpaosi肉瘤。
对于AIDS要及早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命。
成人Still病在血管-结缔组织疾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慢性炎症,过敏或自身免疫有关,变态反应在整个过程中起作用[10],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
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肿疼、皮疹、外周白细胞增多,可伴有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及胸腔、心包积液,血清免疫学指标如:ASO、RF、ANA等阴性,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激素有效。
有报道血清铁蛋白增高异常有诊断价值。
Still病作为临床综合征应坚持治疗并随访,最后诊断需排除淋巴瘤、慢性肝炎及SLE等结缔组织病。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近年逐渐引起重视。
以年轻女性为多,表现为高热和颈部或其他部位淋巴结肿痛,受累淋巴结直径在1.0-1.5CM左右,病程1-3个月,最长有6个月,呈良性自限过程。
发病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部分免疫学异常提示可能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临床上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恶组等疾病鉴别。
确诊需依赖淋巴结穿刺,病理表现为含细胞核碎裂产物的淋巴结灶性坏死[11],坏死区周围有组织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聚集,但无粒细胞侵润。
对于原因不明发热病的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综合分析区分原发病及并发症的表现,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物理检查。
治疗的关键是针对病因,对情况较好,体温在38.5-39度病人不要随意用退热剂,激素更不能滥用。
对高度怀疑的病例应周密考虑并进行实验性治疗,并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1.盛瑞媛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7842.陶仲为发热病的诊断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 29(2):16)3.李龙芸赵秋霞罗慰慈等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82例临床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1998 37(2)797 4.张抒扬严晓伟金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变迁中华内科杂志 1994 33(5)3175.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44 6.刘前王卓原因不明发热的诊断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3 23(7)4397.初洪钢孙有刚姜霞等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 13(4):578.李龙芸等124例疑难发热病的诊断中华内科杂志2000 39(11):3239.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19 )10.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60 )11.卢洪洲邓旭平蔡林涛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4例临床内科杂志 1999 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