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练习题vc++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实验原理1.(1)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实验纸带,纸带上O、A、B、C、D、E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纸带可知,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vC=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实验时电源频率略低于50 Hz,但该同学仍按50 Hz计算小车的速度,则测量得到的小车速度与真实速度相比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知识点二实验器材2.填在横线上(填编号).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停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所需的器材是________.知识点三实验步骤3.,其中有错误、多余或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H、…)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C.把一根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D.取下纸带,断开电源E.将平板一端抬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平板上做匀速运动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1)所列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2)遗漏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以上步骤完善后写出合理的步骤顺序:________.4.某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小车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左侧拴有一细软线,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槽码相连,小车右侧与穿过电火花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在槽码牵引下,小车在木板上向左运动.电火花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1)实验中,除电火花计时器(含纸带、墨粉纸)、小车、长木板、导线、细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A.电压为4~6 V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为220 V的50 Hz交流电源C.刻度尺D.停表E.天平F.槽码(2)该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其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A.将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并接好电路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C.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槽码D.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知识点四数据处理5.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五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来.(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则v B=________ m/s,v C=________ m/s,v D=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m/s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此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若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运动情况,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 sB.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 sC.只研究纸带后端几个间距较大的点所在区域D.只研究纸带前端较密的几个点所在区域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D.作v-t图像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只需打一条纸带,然后进行数据处理B.为使测量更为严谨,应把打下的第一个点作为第一个测量点C.为了便于测量,应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D.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必须是0.1 s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 )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t图线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D、G、I),有6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二、多项选择题5.如图甲、乙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6.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下列方法中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距适当的那一部分点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三、非选择题7.(易错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A点为第一个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打各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D=________m/s,v C=________ m/s,v B=________ m/s.(2)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速度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试用作图法(v-t图像)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弹簧测力计.其中在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 s,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表中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1)0.7370.8010.9280.994(4)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 m/s2.2.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可调.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A.调整倾角,使小车能够匀速下滑.B.关闭电源,取出纸带.C.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D.把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E.将小车停靠在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F.选择220 V交流电源并接好电路.G.选择6~8 V直流电源并接好电路.H.选择6~10 V交流电源并接好电路.选择其中必需的实验步骤并按正确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___(用字母填写).(2)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___.(3)如果当时电源中交变电流的周期不正常,比已知的T略大,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所用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A.直流220 V B.交流220 VC.直流6 V D.交流8 V(2)某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清晰纸带,截取了其中一段用刻度尺(单位:cm)进行测量,在纸带上标注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每两个点迹标注一个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取计数点A对应时刻为0.其中计数点E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________ cm,小车加速过程中D、F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这一速度表示小车通过E点时的瞬时速度,并将其描点在坐标纸上(其中B、C、D、F四个点已描点完成).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拟合图线,并求解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1)当电源频率是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因此时间间隔为T =5×0.02 s=0.1 s,由纸带数据,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vC =x BD 2T =28.19-11.940.2×10-2m/s≈0.813 m/s. (2)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 时,其打点周期大于0.02 s,所以仍按50 Hz 计算,即0.02 s,据v =x t可知,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真实值偏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纸带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求解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并掌握实验操作步骤.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0.813 (2)偏大2.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所用电源是低压交流电源,因此④⑦不需要.该实验不需要测量质量,因此②不需要.答案:①③⑤⑥⑧⑨3.解析:(1)所列步骤中有错误的是A 和D,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实验结束后,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2)遗漏步骤:G.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3)多余的步骤是E,故合理的步骤顺序为BFCADG. 答案:(1)AD(2)G.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3)BFCADG4.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220 V 的交流电源,实验需要用刻度尺测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实验需要用槽码牵引小车运动,故需要的实验器材有:BCF.(2)实验前应将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并接好电路,故A 错误;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故B 正确;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槽码,故C 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D 错误.所以选A 、D.答案:(1)BCF (2)AD5.解析:(1)v B =x AC 2T =27.60×10-30.2m/s =0.138 m/s,v C =x BD 2T =60.30-7.50×10-30.2 m/s =0.264 m/s,v D =x CE 2T =105.60-27.60×10-30.2m/s =0.390 m/s.(2)根据v -t 图像求加速度即画出图线后求图线的斜率,k =Δv Δt=1.26 m/s 2.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的交点,即横坐标为0时的纵坐标的量,此为零时刻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方法总结:(1)利用纸带求速度的方法:利用平均速度近似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画出v -t 图像,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的数值.答案:(1)0.138 0.264 0.390 (2)如图所示 1.26(3)零时刻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所得纸带点间距过密,要利用该纸带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应该每隔多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然后计算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要考虑减小误差,就要得到尽量多的数据,往往两个计数点之间的间隔为5T 或10T 等整数,每隔9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2 s,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为0.06 s,所以A 正确,B 错误.要研究纸带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不能取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所以C 、D 错误.答案:A2.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A 错误.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估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B 错误,C 正确.作v -t 图像时,若各点与直线拟合,则作直线并使直线经过尽量多的点,D 错误.答案:C3.解析: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时,需要采用多次测量,打出多条纸带,进行数据处理,有利于减小误差,故A 错误;纸带上开始时打的点比较密集,点距过小,测量误差较大,故应舍去,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故B 错误,C 正确;选取计数点,可增加测量距离,减小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取0.1 s,故D 错误.答案:C4.解析:因为有误差,这些点才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若理想化,这些点将都在一条直线上,①③错误,②④正确.答案:B5.解析:由题图纸带可以看出,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甲的位移比乙的小,而经历的时间相等,则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正确;纸带甲点迹均匀,则其加速度为零,而纸带乙的速度减小,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D 正确.答案:BD6.解析: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这样可以增加测量点间的距离,减小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A 正确;小车的加速度过小,则物体运动间距太密集,测量误差较大,B 错误;纸带上密集的点,点间间距过小,测量误差较大,应舍去,而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部分进行测量、计算,C 正确;选用各处平整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这样受力均匀,加速度变化小,实验误差小,D 正确.答案:ACD7.解析:(1)若时间较短,平均速度可以代替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D =x CE 2T =78.00 cm 0.2 s=390 cm/s =3.90 m/sv C =x BD 2T =52.80 cm 0.2 s=264 cm/s =2.64 m/s v B =x AC 2T =27.60 cm 0.2 s=138 cm/s =1.38 m/s (2)由(1)中数据画出小车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 =Δv Δt=12.6 m/s 2(3)将图线延长后,与纵轴交点的速度表示零时刻小车的速度大小.答案:(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90 2.64 1.38(2)见解析图 12.6 m/s 2(3)零时刻小车的速度大小8.解析:设对应点1、2、3、4、5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1、v 2、v 3、v 4、v 5,则有 v 1=1.6+1.40.04 cm/s =75 cm/s =0.75 m/s, v 2=1.4+1.20.04 cm/s =65 cm/s =0.65 m/s, v 3=1.2+1.00.04 cm/s =55 cm/s =0.55 m/s, v 4=1.0+0.80.04 cm/s =45 cm/s =0.45 m/s, v 5=0.8+0.60.04cm/s =35 cm/s =0.35 m/s, 以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上做减速运动的v -t 图像.将图线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 m/s,即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答案:见解析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力的大小,因此不需要的器材是弹簧测力计.(2)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根据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该点前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知v D =x 3+x 42×5T =0.083 3+0.089 52×0.1m/s =0.864 m/s. (3)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如图所示(4)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 =Δv Δt=(0.64±0.01)m/s 2. 答案:(1)弹簧测力计 (2)0.10 0.864(3)见解析图 (4)0.64±0.012.解析:(1)由于电火花计时器应用220 V 交流电,因此G 、H 不选,另外由于只测加速度,不用平衡摩擦力,A 步骤不选,具体步骤为:先固定计时器,后接好电源,放好小车,连好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最后断开电源,取出纸带,因此步骤是FDECB(DFECB).(2)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设A 到B 之间的距离为x 1,以后各段分别为x 2、x 3、x 4、x 5、x 6,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x 4-x 1=3a 1T 2x 5-x 2=3a 2T 2x 6-x 3=3a 3T 2为了更加准确地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a =13(a 1+a 2+a 3),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 =d 6-d 3-d 39T 2=d 6-2d 39T2. (3)交变电流的周期比已知的T 略大,使得打点时间间隔变长,最后测量的Δv 偏大,而计算时认为周期正常,因此测量出的加速度的值偏大.答案:(1)FDECB(DFECB) (2)d 6-2d 39T2 (3)偏大 3.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220 V 交流电,而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约8 V 交流电,图中为电火花计时器,故B 正确,A 、C 、D 错误.(2)计数点E 所在位置的刻度尺读数为14.50 cm,D 、F 段的位移x DF =19.15 cm -10.30 cm=8.85 cm,则重物下落过程中D 、F 段的平均速度v =x DF 2T =8.85×10-22×0.04m/s≈1.1 m/s. 根据描点作图,v -t 图像如图所示a =Δv Δt = 1.22-0.7020-2.4×10-2 m/s 2=3.0 m/s 2. 答案:(1)B (2)14.50 1.1 3.0。

电路_第二章练习

电路_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 一般分析法 练习一、选择题1. 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电路一般分析法是( )A 、支路电流法B 、网孔电流法C 、节点电压法2. 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一般分析法是( )A 、支路电压法B 、网孔电流法C 、节点电压法3. 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A 、支路电流法B 、网孔电流法C 、节点电压法4. 图示电路中节点a 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 。

A. 8U a -2U b =2B. 1.7U a -0.5U b =2C. 1.7U a +0.5U b =2D. 1.7U a -0.5U b =-25. 图示电路中网孔1的网孔电流方程为( ) 。

A. 11I m1-3I m2=5B. 11I m1+3I m2=5C. 11I m1+3I m2=-5D. 11I m1-3I m2=-56. 图示电路中a 点电位为( ) 。

A. -2VB. 4VC. -4VD. -8V二、填空题1. 平面图的回路内再无任何支路的闭合回路称为 。

2. 当复杂电路的支路数较多、网孔数较少时,应用 法可以适当减少方程式数目。

这种解题方法中,是以 的 电流为未知量,直接应用 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

3. 在网孔分析法中,若在非公共支路有已知电流源,可作为 。

a 4kΩ-6V3kΩ2kΩ+12V+ 15V -5Ω1Ab4Ω1Ω2Ω a5V6V+ _+_8Ω6Ω3Ω I m1 I m24. 在节点分析法中,若已知电压源接地,可作为 。

5. 在分析理想运算放大器时,认为输入电阻为无穷大,则运放输入端电流等于 ,称为 。

6. 当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由于电压增益为无穷大,则输入端电压等于 ,称为 。

7. 当复杂电路的支路数较多、节点数较少时,应用 法可以适当减少方程式数目。

这种解题方法中,是以 的 电压为未知量,直接应用 定律和 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

8. 列网孔方程时,当 时,互电阻符号取 号,反之,取 号,而节点分析时,互电导符号总取 号。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练习题-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

第二章食品的消化与吸收一、填空1、钙的吸收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并需要维生素D的存在。

钙盐大多在可溶性状态,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被吸收。

2、营养素的吸收方式有三种,主动转运方式需要载体蛋白质,是一个耗能过程,并且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单纯扩散方式是物质由高浓度区到低浓度区,吸收速度慢;易化扩散方式是在微绒毛的载体帮助下完成,速度加快,但不消耗能量。

3、多数矿物质结合在食品的有机成分上,例如乳酪蛋白中的钙结合在磷酸根上;Fe 存在于血红蛋白之中;许多微量元素存在于酶内。

5、各类食物的血糖指数一般是粗粮的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

6、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7、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8、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9、小肠的构成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10、大豆及豆类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

二、选择1、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B.盐酸C.醋酸D.鞣质酸2、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

A.酸性B.弱酸性C.碱性D.弱碱性3、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B.吸收营养素C.吸收水分D.消化食物残渣4、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 96%,92%,98%B. 98%,95%,92%C. 98%,92%,95%D. 95%,98%,92%5、消化道的特点有兴奋性、收缩。

A.低、快速B.低、缓慢C.高、快速D.高、缓慢6、淀粉的消化从开始。

A.胃B.小肠C.口腔D.食管7、纤维素是由β-葡萄糖通过连接组成的多糖。

A. α-1,6-糖苷键B. β-1,6-糖苷键C. α-1,4-糖苷键D.β-1,4-糖苷键8、钾离子的净吸收可能随同的吸收被动进行。

A.水B.钠C.氯D.铁9、是吸收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部位。

A.大肠B.胃C.小肠D.口腔10、胰酶水解蛋白质所得的产物中仅为氨基酸,其余为寡肽。

C语言习题集(平时练习含答案)1

C语言习题集(平时练习含答案)1

C语言习题集第一章C语言概述复习要点:1. 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2.语句,注释3.运行C程序的步骤和方法习题:1.C程序是由函数构成的,一个C程序中至少包含一个main函数。

2.函数是C程序的基本单位。

(最小单位是表达式)3.C程序有且只有一个main函数。

4.C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

5.C程序注释符是由/*和*/组成,且不能嵌套使用。

6.C程序的语句是以; 结束。

7.C程序一条语句可分多行写,需要以为连接符。

(可以直接换行)8.C程序可以用{ 和} 将多条语句括起来,形成复合语句。

9.上机运行一个C程序必须经过源代码输入,编译,连接,运行4个步骤。

10.C程序的源文件扩展名是。

c 。

1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C)A)C语言程序将从源程序中第一个函数开始执行B)可以在程序中由用户指定任意一个函数作为主函数,程序将从此开始执行C)C语言规定必须用main作为主函数名,main必须小写,程序将从此开始执行,在此结束D)main可作为用户标识符,用以命名任意一个函数作为主函数12.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D)A)C语言源程序经编译后生成后缀为.obj的目标程序B)C程序经过编译、连接步骤之后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可执行的二进制机器指令文件C)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以ASCII代码形式存放在一个文本文件中D)C语言中的每条可执行语句和非执行语句最终都将被转换成二进制的机器指令13.以下不是语句的是(A)A) a=10 B)a=b+c;c=20;C) ; D){a=b;b++;}14.运行以下程序main(){int a=10; /* 定义一个变量 aa=20; */printf(“%d”,A); 此程序应该改写为:printf(“%d”,a)}输出的结果是 B 。

A) 10 B)2015.牢记VC++6.0的出错提示英文提示中文实际意义missing ; , ( { 等表示缺少;,( {'T' : undeclared identifier T没有定义(T要先定义然后才能使用)'sqrt' undefined; sqrt如果是函数名则表示它的头文件没有包含'T' : redefinition T重复定义(可能是多次定义了T)Cannot open include file 头文件的拼写或路径的不对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复习要点:1. C的数据类型(整型,字符型,浮点型)及其定义方法。

三极管练习题

三极管练习题

( ),VCE 将( ),电压放大倍数AV将(
)。
4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若换一只 β 值较小的管子,而电路其它元件参数不变,则静态 IB 将 ( ),VCE 将( ),电压放大倍数AV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放大电路如右图所示,由于 Rb1 和 Rb2
(1)场效应管输入电阻远高于三极管的输入电阻,其放大能力也远高于三
极管。( )
2
(2)场效应管的内部噪声比三极管大,故它不可用于高灵敏度的接收装置。
()
(3)有的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源极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影响其工作性能。
()
(4)使用 MOS 场效应管应避免栅极悬空及减少外界感应。( )
( 5) 耗 尽 型 场 效 应 管 可 以 采 用 自 给 偏 压 和 混 合 偏 压 两 种 偏 压 方 式 。
交流信号相当于短路,对下面的问题选择
C1
正确的答案填空。
+
(1)在 Vi=0 时,用直流电压表分别 Vi
-
测量管压降 VCE 和输出端电压 Vo,设三
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则测出的两个数值应该(
+VCC
Rb
Rc
+ C2
RL Vo
-
)。
a、相等; b、不等; c、近似相等。
(2)用示波器观察交流输出波形 vo 和集电极电压波形 vC,则二者应该

)。
a、相同; b、不同; c、反相。
(3)输入 f=1KHz 的正弦电压信号,用示波器观察 vo 和 vi,二者的波形应 该( )。
a、相同; b、相差 45o; c、相差 90o; d、相差 180o。

C语言各章练习题

C语言各章练习题
A、1B、2C、3D、4
6.设shortint型的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则unsignedshort类型数据的取值范围是()P34
A、均为2个字节B、0至65535C、-3276至32767D、-256至255
7.以下选项中可作为C语言合法常量的是()(指数E或e前必须有数字,后面必须有整数)
A、-80.0B、-080C、-8e1.2D、-80.0e
printf("%d%d%d\n",m,n,p);
}
若想从键盘上输入数据,使变量m中的值为123,n中的值为456,p中的值为789,则正确的输入是()
A、m=123n=456p=789B、m=123 n=456 p=789
C、m=123,n=456,p=789D、123 456 789
30.?shortint a=-2;printf(“%hu”,a);输出为( )
23.putchar函数可以向终端输出一个()P65
A、整数B、实数C、字符串D、字符
24.设有语句scanf(%d,%d”,&m,&n);要使m、n的值依次是2、3,正确是输入是()
A、2 3B、2,3C、2;3D、2
3
25.设变量定义为int a,b;执行下列语句时,输入( ),则a和b的值都是10
printf("%d%d",m++,++n);
printf("%d%d\n",n++,++m);
}
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A、12353514B、12353513C、12343514D、12343513
29.有以下程序
main()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312xt t-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021xt t-C.动车的加速度为()()()()03212132312x t t tt t t t t t-+---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32121312x t t tt t t t-+--【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段的平均速度312ACACACx xvt t t==-由图可知,B点是AC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A错误;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21ABABABxxvt t t==-故B正确;C.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021331213121322(2)()()()22AC ABv v x t t tvat t t tt t t t t t t---∆===--∆----故C错误;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21331212(2)()()x t t tv a tt t t t--∆=∆=--故D错误;故选B。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其21x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t=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0~b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2D.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D.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12x v t a t=+加得2112xv at t=+加即21x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所以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b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2b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D正确;B.根据数学知识可得:221av k abb===选项B错误;C.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a=加解得-2a a=加将t =b 代入2012x v t a t =+加得 ()2220112222x v t a t ab b a b ab =+=⨯+⨯-⨯=加选项C 错误。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专题攻克练习题(含详解)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专题攻克练习题(含详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专题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图所示是我国一辆新型复兴号动车高速行驶时,四枚一元硬币竖立在车厢内的窗台处能保持几分钟不动的情境。

这些硬币竖立不动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铁轨B.车厢内的窗台C.路边的树木D.车厢内走动的列车员2、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A.散步B.快步行走C.自行车正常骑行D.电动车正常骑行3、如图是摄影师抓拍到的乌鸦骑在飞翔的老鹰背上“蹭飞”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B.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D.无论以什么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4、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如图中的四种工具不是用来测量长度的是()A.刻度尺B.螺旋测微器C.游标卡尺D.日晷5、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B.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6、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图所示是他参加60m和100m的十场短跑比赛成绩;下列关于这十场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十场比赛中,苏炳添在2015年的60m短跑中跑的最快B.在2018年的60m短跑中,每秒跑过的路程一定是9.35mC.在2021年的两次比赛中,100m短跑的平均速度较大D.若苏炳添用2021年100m短跑比赛的平均速度跑完60m大约用时5.90s7、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8、2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13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12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41-=3x x aT 得2241212423m/s m/s 33412x x a T --===-⨯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初速度为 20123242212m/s 13.9m/s2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13.9s 7.3s2312v t a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101112x v t at =+得 02422v a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0000--v vt a a==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20161m 2v x a a'=--=-()()联立解得a =-2m/s 2 v 0=14m/s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22000014 m 49m 50m 22(2)v x a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 、B 、C 三点,已知从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AB 间的距离x 1=3m ,BC 间的距离x 2=5m ,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m/s 2B .2m/s 2C .3m/s 2D .4m/s 2 【答案】B 【解析】 【分析】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1242B x x v T T+==;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212B A v v ax -=即22442()(2)23T T T--=⨯⨯ 解得:T =1s则加速度222m/s 2m/s 1v a T ∆=== 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3.“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VC习题参考答案

VC习题参考答案

VC习题参考答案1.7指针和引用55.已知intd=5,某pd=&d,b=3;求下列表达式的值。

A.某pd某bB.++某pd-bC.某pd++D.++(某pd)答:15,3,5,656.选择填充。

(1)选择正确的说明语句为()。

A.intN['b'];B.intN[4,9];C.intN[][];D.int某N[10];答:B(2)若有定义:inta=100,某p=&a;则某p的值是()。

A.变量p的地址B.变量a的地址值C.变量a的值D.无意义答:C.(3)下述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includevoidmain(){inta[5]={2,4,6,8,10};int某p=a,某某q=&p;cout<A.4,4B.2,2C.4,2D.4,5答:B(4)下述程序片段的输出是()。

inta[3][4]={{1,2,3,4},{5,6,7,8}};int某,某p=a[0];某=(某p)某(某p+2)某(某p+4);cout<A.15B.14C.16D.13答:A(5)若有以下定义,则下列对数组引用正确的是()。

int(某q)[3]=newint[2][3];A.q[2][3]B.某qC.某(某q+2)D.某(某(q+2)+3)答:C(6)若要用如下程序片段使指针变量p指向一个存储动态分配的存储单元:float某p;p=(float某)newfloat;则空白处应填入:A.float某B.某floatC省略;D.(float)(7)下列表示引用的方法中,()是正确的。

已知:intm=10;A.int&某=m;B.int&y=10;C.int&z;D.float&t=&m;答:A57.分析下列程序的结果。

#includeint&fun(intn,int[]){int&m=[n];returnm;}voidmain(){int[]={15,4,3,2,1,0};fun(3,)=10;cout<答:1058.用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设计一个实现两个参数交换的函数。

财务管理第二章课后补充习题及课堂例题及答案(学生版)

财务管理第二章课后补充习题及课堂例题及答案(学生版)

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课后补充计算题:1、某人希望以8%的年利率,按每半年付款一次的方式,在3年内等额偿还现有的6 000元债务,问每次应偿还多少?2、一农户购置了一台新收割机,他估计新机器头两年不需要维修,从第3年末开始的10年中,每年需支付200元维修费,若折现率为3%,问10年维修费的现值为多少?3、某人在2000年1月1日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10%。

要求计算:(1)每年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2)每季度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存款账户余额是多少?(3)若1000元,分别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1月1日存入250元,仍按10%利率,每年复利一次,求2003年1月1日余额?(4)假定分4年存入相等金额,为了达到第一问所得到的账户余额,每期应存入多少金额?(5)假定第三问为每季度复利一次,2003年1月1日余额是多少?(6)假定第四问改为每季度复利一次,每年应存入多少金额?4、某人拟明年年初借款42000元,从明年年末开始,每年年末还本付息6000元,连续10年还清,设预定最低借款利率为8%,问此人是否能按计划借到款项?5、有人在今后五年中每年末借给你2 500元,要求你在随后的10年中,每年末归还2 500元于他,若年利率为5%,问你是否接受这笔借款?6、某工商管理研究生计划从银行借款10 000元,利率12%,半年计息一次。

这笔借款在四年内分期等额摊还,每半年还款一次。

第一次还款是从今天起的6个月后,问:(1)贷款的实际年利率是多少?(2)计算每半年应付的偿还额。

(3)计算第二个半年所付的本金和利息。

7、某公司准备投资开发新产品,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根据市场预测,三种不同市场状况的预计年报酬率如下表:试计算投资开发各种新产品的风险大小。

8、某公司去年支付的股利为每股1元,一位投资者预计公司股利按固定比率5%增长,该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 1.5,无风险利率为8% ,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为1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V C E =4V,则电路中的R= k Q ,民=4 k Q 。

注意: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半导体三极管属于电流控制器件,而场效应管属于电压控制器件。

1. 2. 放大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失真,分别是 线性 失真和 非线性 失真。

3. 共射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集电极静态电流增大时,其电压增益将变 若负载电阻R.变小时,其电压增益将变 小。

4.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产生截止失真的原因是 静态Ic 偏小;产生饱和失真 的原因是Ic 偏大;若两种失真同时产生,其原因是 输入信号太大 。

5.静态工作点Q 点一般选择在 交流 负载线的中央。

6.静态工作点Q 点选得过低会导致 截止 失真:Q 点选得过高会导致 饱和 失真。

7.对于下图所示电路,设 VC CF 12V, RF510kQ,只=8 k Q, V BW ,V CE ®)=,当p =50, 静态电流I BQ = 22 3 A, I cQ = ___ ,管压降V C EQ = ____ ;若换上一个当p =80,静 态电流I B F 22卩A , IccF ,管压降V C E = ,三级管工作在 饱和状8.对于下图所示电路,设 VCR2V,三级管P =50, V BE =,若要求静态电流l cd F2mA9.对于下图所示电路,已知 V Cc =12V,嘉=27 k Q, R=2 k Q ,R e =1 k Q ,V BE =,现要 求静态电流I cQ F3mA 贝U 氐=12 k Q 。

10.已知图示的放大电路中的三级管P =40, V BE =,稳压管的稳定电压V Z =6V,则静态电流 I BCF __ , I cQ F 11mA ,管压降 V cE(= 3V o*20V1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三极管的下列参数变化的趋势是:电流放大系数大,穿诱电流I CEO 增加 ,当I B 不变时,发射结正向压降|U BE |减小12.若下图所示放大电路在冬天调试时能正常工作,当到了夏天后,发现输出波 形失真,且幅度增大,这时发生的失真是 饱和 失真,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夏天室温升高后,三级管的I CBO 、V BE 和 P三个参数的变化,引起工作点 上移;输出波形幅度增大,则是因为 P 参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造 成,输出波形幅度增大也是引起失真的一个原因。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 练习题

第二章  简单直流电路  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一、判断题。

1、当外电路开路时,电源端电压等于零。

(×)2、短路状态下,电源内阻的压降为零。

(×)3、电阻值为R1=20Ω,R2=10Ω两个电阻串联,因电阻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故R2中通过的电流比R1中的电流大些。

(×)4、一条马路上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因为这些灯都是串联接入电网的。

(×)5、通常照明电路中灯开的越多,总的负载电阻就越大。

(×)6、万用表的电压、电流及电阻档的刻度都是均匀的。

(×)7、通常万用表黑表笔所对应的是内电源的正极。

(√)8、改变万用表电阻档倍率后,测量电阻之前必须进行欧姆调零。

(√)9、电路中某两点的电位都很高,则这两点间的电压也一定很高。

(×)10、电路中选择的参考点改变了,各点的电位也将改变。

(√)二、选择题。

1、在图2-29中,E=10V,R0=1Ω,要使RP获得最大功率,RP应为( C )。

A. 0.5ΩB. 1ΩC. 1.5ΩD. 02、在闭合电路中,负载电阻增大,则端电压将( B )。

A.减小B.增大C.不变D.不能确定3、将R1>R2>R3的三个电阻串联,然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获得功率最大的电阻是( A)。

A.R1 B.R2C.R3D.不能确定4、若将上题三只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获得获得功率最大的电阻是( C )。

A.R1 B.R2C.R3D.不能确定(5)、一个额定值为“220V.40W”的白炽灯与一个额定值为“220V.60W”的白炽灯串联接在220V的电源上,则( A )。

A.40W灯较亮B. 60W灯较亮C.两灯亮度相同D.不能确定(6)、两个电阻R1、R2并联,等效电阻值为( C )。

A.1/R1+1/R2B.R1-R2C.R1R2/(R1+R2) D. (R1+R2)/ R1R2(7)、两个阻值均为555Ω的电阻,做串联时的等效电阻与做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之比为( C )。

直流电路 练习题(3)

直流电路    练习题(3)

第二章简单直流电路习题一、填空1.电源就是把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装置。

2.____力把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内电路移送到正极做的功跟被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源的____。

3.电路由____和____组成,外电路的电阻叫做____,内电路的电阻叫做____。

4.如习题图2—1所示,已知R1=200Ω,R2=400Ω,R0=50Ω,I=10mA,则E=____。

U AB=____。

5.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___比,与电路的总电阻成___比,这一规律叫做全电路欧姆定律。

6.某电路外电阻为1.38Ω,内电阻为0.12Ω,电源电动势为1.5V,则电路中的电流____,端电压_____。

7.有一个电阻,两端加上100V电压时,电流为2A,两端加上____V电压时,电流值为4A。

8.串联电路中,各处的_____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_____。

9.R1和R2为两个串联电阻,已知R1=4R2,若R1上消耗的功率为1W,则R2上消耗的功率为_____。

10.电阻R1和R2串联,已知R1=10Ω,U1=100V,总功率为2500W,则R2应为____。

1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_____相等;电路中的____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12.如习题图2—2所示,若R1=6Ω,R2=3Ω,则I1:I=____,I2:I=____。

13.两电阻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是100Ω,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Ω,则R1=___Ω,R2=___Ω。

14.如习题图2—3所示,M是____表,B点接M的____极;N是____表,D点接N 的___极。

15.一个内阻为Rg,量程为Ug的电压表,若要把它的量程扩大为原来的n倍,应该____联一个阻值为____的电阻。

16.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4,横截面积之比为2:3,它们的电阻之比为_____.将它们串联时,两电阻的电压之比为____,电流之比为____;并联时,两电阻的电压之比为____,电流之比为____。

第2章信号发生器同步练习1

第2章信号发生器同步练习1

第二章信号发生器同步练习(一)(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8=24′)1.下列不属于正弦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是()A.幅频特性B.频率特性C.输出特性D.调制特性2.有关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说法错误的是()A.频率范围为1Hz~1MHz连续可调B.频率稳定度为1%~2%C.输出电压为0~10V连续可调D.输出功率约为0.5~5W连续可调3.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振级采用振荡电路。

()A.RC文氏电桥B.LC变压器耦合C.LC三点式D.石英晶体4.文氏电桥振荡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在谐振时,应不小于()A.1 B.2 C.3 D.45.XD1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电压量程置于150V挡,电压表的读数为10V,输出衰减旋钮置于50dB,则实际输出电压为()A.0.032V B.100V C.0.32V D.31.6V6.以下不属于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部分的是()A.调制器B.电压放大器C.输出衰减器D.主振器第7题图7.如图所示电路中,设集成运放具有理想的特性,电阻R2=10kΩ,当R1的阻值为下列哪种情况时,可以产生较好的正弦波振荡。

()A.R1=4.7kΩ(可调) B.R1=10kΩ+4.7kΩ(可调)C.R1=15kΩ+4.7kΩ(可调) D.R1=18kΩ+4.7kΩ(可调)8.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实际输出电压的大小由________决定。

()A.电压表指示值B.输出衰减C.平衡与不平衡输出D.三者共同二、判断题(2′×8=16′)1.低频信号发生器相当于音频信号发生器。

()2. 输出电平一般描述输出信号幅度的有效范围,可用绝对电平或相对电平表示。

()3.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阻抗越低,带负载能力越强,性能也越好。

()4.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振级用于产生低频正弦信号,但不能实现频率调节功能。

() 5.用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信号源,检修一台扩音机时,输入信号应取自“电压输出”端。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

第二章综合练习题1.【线面垂直】如图,A B 是O ⊙上的直径,点C 是O ⊙上的动点,过动点C 的直线V C 垂直于O ⊙所在平面,D ,E 分别是V A ,V C 的中点,试判断直线D E 与平面V B 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解:由V C 垂直于O ⊙所在平面,知V C A C ⊥,V C B C ⊥, 即A C B ∠是二面角A V C B --的平面角.由 A C B ∠是直径上的圆周角,知90A C B ∠=þ. 因此,平面V A C ⊥平面V B C .由D E 是V A C △两边中点连线,知EG //A C ,故D E V C ⊥. 由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直线D E 与平面V B C 垂直.2.【二面角】如图长方体中,AB=AD=23,CC 1=2,则二面角 C 1—BD —C的大小为( )3.已知l ,m ,n 为两两垂直且均不共面的三条直线,过l 作平面α与m 垂直,则直线n 与平面α的关系是( )A.n α// B.n α//或n α⊂ C.n α⊂或n 不平行α D.n α⊂4.【二面角】如图,过点S 引三条不共面的直线S A ,SB ,S C ,其中90BSC ∠=þ,60ASC ASB ∠=∠=þ,且SA SB SC a ===.求证:平面A B C ⊥平面B S C .答案:证明:因为SA SB SC a ===,又60ASC ASB ∠=∠=þ, 所以,A SB △和ASC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 ==. 取B C 的中点H ,连接A H ,所以,A H B C ⊥. 在BSC Rt △中,B S C S a ==,所以,SH B C ⊥,2BC a =,所以,222222()22aAHAC C Ha =-==,222aSH=.在SH A △中,222aAH=,222aSH =,22SA a =,故有222SA SH AH =+,所以A H SH ⊥.因此A H ⊥平面S B C .因为AH ⊂平面ABC ,所以平面A B C ⊥平面B S C .VBEDAOCSACBSA CBHABCDA 1B 1C 1D 15.如图,点P ,Q ,R ,S 分别在正方体的四条棱上,并且是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 与R S 是异面直线的图是( )6.已知平面αβ,,直线a ,若αβ⊥,l αβ= 直线,a l a α⊥,//,那么a 与β的位置关系为 .7.如图所示,四面体A B C D 被一平面所截,截面EFG H 是一个矩形. (1) 求证:CD EFGH 平面//; (2) 求异面直线A B C D ,所成的角.答案:(1)证明:∵截面EFG H 是矩形,∴EH GF //. 又GF BCD ⊂平面,EH BCD ⊄平面,∴EH BCD 平面//, 而EH ACD ⊂面,且面ACD BCD CD = 面,CD EH CD EFGH ⊄平面∴//,,∴CD EFGH 平面//.(2)解析:由(1)可知CD EH //,同理AB HG //,E H G ∠∴是异面直线A B C D ,所成的角.又E H H G ⊥,A B C D ⊥∴.A B ∴与C D 成90˚角.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 B C D 1111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BB C D ,的中点.P PQRSA.RSPQC.PQRSD.QRSB.AB CGHEDF1A 1D 1B 1CADEFBC(1) 求证:1AD D F ⊥; (2) 求A E 与1D F 所成的角; (3) 求证:面11AED A FD ⊥面.答案:(1)证明:1A C ∵是正方体.1AD D C ⊥平面∴.11D F D C ⊂平面∵,1AD D F ⊥∴. (2)解:取A B 中点G ,连结1A G F G ,.∵F 是C D 的中点,∴G F ∥A D .又11A D ∥A D ,∴G F∥11A D .故11FGA D 是平行四边形,∴11A G D F //.设1A G 与A E 相交于点H ,则1AH A ∠是A E 与1D 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E 是1B B 的中点,∴Rt 1A AG △≌ Rt A B E △,1G A A G AH ∠=∠∴,从而190AH A ∠=˚,即A E 与1D F 所成的角是直角. (3)由(1)知1AD D F ⊥,由(2)知1AE D F ⊥, 又AD AE A = ,1D F AED ⊥平面∴.111D F A FD ⊂∵平面,∴平面11AED A FD ⊥平面.9.已知:b αβ= ,a α//,a β//,则a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A.a b // B.a b ⊥ C.a ,b 相交但不垂直 D.a ,b 异面10.如图,A B C 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P O ⊥底面A B C D ,E 是P C 的中点.(1) 求证:PA //面B D E ;平面PAC ⊥平面B D E ;(2) 若二面角E B D C --为30þ,求四棱锥P ABC D -的体积. 答案:解:(1)设B C ,A C 交于点O ,连O E ,∵A B C D 是正方形,∴O 是A C 的中点,∴OE PA //,O E ⊂平面B D E ,∴PA //面B D E ;连接P O ,∵P ABC D -是正四棱锥,∴P O ⊥平面A B C D , ∴BD PO ⊥,又B D A C ⊥,∴B D ⊥平面PAC ,BD ⊂平面B D E . ∴平面PAC ⊥平面B D E .(2)∵B D ⊥平面PAC ,∴B D ⊥O E ,B D O C ⊥,∴E O C ∠是二面角E B D C --的平面角,30E O C ∠=þ,又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为a , 在PO C Rt △中,22O Ca =,30E C O E O C ∠=∠=þ,∴236236PO a a =⨯=,∴231663618P ABC D V a a a -=⨯=.1D GH1A 1B 1CAD EFBCA DEBCOP。

国家开放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C语言概述自测练习一:C语言字符集自测练习1.在C语言字符集中,包含有全部26个英文大写字母和对应的小写字母。

(√)2.在C语言字符集中,一个大写英文字母和它的小写英文字母被视为不同的字符。

(√)3.在C语言程序中,ABC和abc被作为同一标识符使用。

(×)自测练习二:C语言字符集自测练习1.在C语言中,保留字是有专门含义和作用的,不能作为一般标识符使用。

(√)2.在C语言中,作为标识符的第一个字符只能是英文字母或下划线,不能是数字字符。

(√)3.C语言中使用的字符常量,其起止标记符是()。

a. 双引号b. 尖括号c. 单引号d. 中括号4.C语言中使用的字符串常量,其起止标记符是()。

a. 双引号b. 中括号c. 尖括号d. 单引号自测练习三:C语句分类自测练习1.在C语言中,一条简单语句的结束符是()。

a. 分号b. 空格c. 冒号d. 逗号2.在C语言中,每条复合语句的开始标记字符为()。

a. <b. [c. (d. {3.不符合C语言规定的复合语句是()。

a. {x=0;}b. {}c. {;}d. {y=10}4.C语言中的选择类语句有两条,它们是()。

a. else和caseb. if和switchc. if和elsed. switch和case自测练习四:函数分类与使用自测练习1.在每个C语言程序中都必须包含有这样一个函数,该函数的函数名为()。

a. nameb. mainc. MAINd. function2.C语言程序中的基本功能模块为()。

a. 标识符b. 函数c. 表达式d. 语句3.一个函数定义所包含的两个部分是()。

a. 函数头和函数体b. 函数原型和函数体c. 函数名和参数表d. 函数头和函数尾4.一个程序文件开始使用的每条预处理命令,其首字符必须是()。

a. #b. @c. %d. $5.在一个程序文件中,若要使用#include命令包含一个系统头文件,则此头文件所使用的起止定界符为一对()。

模电第二章三极管练习题

模电第二章三极管练习题

第二章三极管练习题一、填空题:1.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时发射结偏;集电结偏。

2.三极管按结构分为_ 和两种类型,均具有两个PN结,即______和______。

3.三极管是___________控制器件,场效应管是控制器件。

4.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分析,主要采用等效电路分析法。

5.放大电路中,测得三极管三个电极电位为U1=,U2=,U3=15V,则该管是______类型管子,其中_____极为集电极。

6.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正向偏置或反向偏置时,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分别是__ __和______。

8.场效应管同三极管相比其输入电阻_________,热稳定性________。

9.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时,输入信号必须是________的信号。

10.三极管有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________,集电结______。

11.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场效应管极无电流12.三极管按结构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均具有两个PN结,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晶体三极管是一种___控制___器件,而场效应管是一种___控制___器件。

14.若一晶体三极管在发射结加上反向偏置电压,在集电结上也加上反向偏置电压,则这个晶体三极管处于______状态。

15.作放大作用时,场效应管应工作在____(截止区,饱和区,可变电阻区)。

16.晶体三极管用于放大时,应使发射极处于__偏置,集电极处于__偏置。

二、选择题:1.有万用表测得PNP晶体管三个电极的电位分别是V C=6V,V B=,V E=1V则晶体管工作在()状态。

A、放大B、截止C、饱和D、损坏2、三级管开作在放大区,要求(??? )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B、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C、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D、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3、在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应工作在漏极特性的哪个区域()A 可变线性区B 截止区C 饱合区 D击穿区4.一NPN型三极管三极电位分别有V C=,V E=3V,V B=,则该管工作在()A.饱和区 B.截止区C.放大区 D.击穿区5.三极管参数为P CM=800mW, I CM=100mA, U BR(CEO)=30V,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属于正常工作。

【单元练】(必考题)高中物理选修2第二章【电磁感应】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必考题)高中物理选修2第二章【电磁感应】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且平行的金属导轨置于磁感应强度为 B = 3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两导轨间距 L =0.1m ,导轨左端连接一个电阻 R =0.5Ω,其余电阻不计,导轨右端连一个电容器C = 2.5 ⨯1010 pF ,有一根长度为 0.2m 的导体棒 ab ,a 端与导轨下端接 触良好,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绕 a 点以角速度ω = 4 rad/s 顺时针匀速 转动 75°,此过程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为( )A .3 ⨯10-2 CB .23⨯10-3C C .(30 + 23) ⨯10-3 CD .(30 - 23) ⨯10-3 C C解析:C 在导体棒ab 绕a 点以角速度ω = 4 rad/s 顺时针匀速转动75°的过程中,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荷量Q 1=232BL R RΦ==-2310⨯C 同时还会给电容器C 充电,充电后C 对R 放电的电荷量Q 2=2BL 2Cω=-32310⨯C最终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Q =Q 1+Q 2=3(3023)10-+⨯ C故选C 。

2.如图所示,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区域宽度为2a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一边长为a 、电阻为4R 的正方形均匀导线框ABCD 从图示位置沿水平向右方向以速度v 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下列图中线框A 、B 两端电压U AB 与线框移动距离x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 D解析:D由楞次定律判断可知,在线框穿过磁场的过程中,A 点的电势始终高于B 的电势,则U AB 始终为正值。

AB 、DC 两边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av =在0−a 内,AB 切割磁感线,AB 两端的电压是路端电压,则AB 3344U E Bav == 在a −2a 内,线框完全在磁场中运动,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没有变化,不产生感应电流,则AB U E Bav ==在2a −3a 内,A 、B 两端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的13,则 AB 1144U E Bav == 故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一、选择题1.设有int x=1,y=2,z=3;下列关于语句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if(x>3) if(y>5) else z=6 ;z=7;B.if(x>=3) z=6;else z=7; else z=8;C.if(x<3) for(z=6;z<9;z++) ;else z=7;D.if(x<3) switch(z){ case 1: z=6;} else z=7;2.设有int x,a,b,c;下列合法的if语句是。

A.if(a==b)x++; B.if(a=<b)x++;C.if(a<>b)x++; D.if(a=>b)x++;3.设int a=1,b=2,c=3,d=4;则条件表达式a<b?a:c<d?c:d的值为。

A.1 B.2 C.3 D.4 4.下列关于switch语句,说法不正确的是。

A.switch语句后的一对大括号不能省略B.每一个case的出现顺序不影响程序执行的结果C.switch语句中的default子句只能放在最后D.每个case后的常量表达式的值必须互不相同5.以下关于if语句的错误描述是。

A.条件表达式可以是任意的表达式B.条件表达式只能是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C.条件表达式的括号不可以省略D.与else配对的if语句是其之前最近未配对的if语句6.对于程序段:int a=1,b=2,c=3;if(a=0)cout<<b<<'\n';else cout<<c<<'\n';执行上述语句序列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值为0,输出2 B.a的值为1,输出2C.a的值为0,输出3 D.a的值为1,输出37.执行下列程序段后,a的值为。

int a=0;if(a>0) a++;else if(a<4)if(a<3)a+=3;else a+=4;else a+=5;A.2 B.3 C.4 D.58.执行下列程序,若输入1,则输出的结果是。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i,k=0;cin>>i;switch(i) {case 1:k++;case 2:k++;break;case 3:k++;default:k++;}cout<<k<<endl;}A.1 B.2 C.3 D.4 9.运行下列程序,输入6和4,则输出结果分别是。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x;cin>>x;if(x++>5) c out<<x<<endl;else cout<<x--<<endl;}A.6和3 B.7和5 C.7和4 D.6和4 10.执行下列程序,输入为8的输出结果为。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k;cin>>k;switch(k%5){case 1:cout<<k++;case 2:cout<<++k;case 3:cout<<k--;case 4:cout<<--k;default:cout<<"Full!"<<endl;}}A.Full! B.6 C.8 D.86 Full! 11.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x=1,y=0,a=0,b=0;switch(x){case 1:switch(y){case 0:a++;break;case 1:b++;break;}case 2:b++;break;a++;}cout<<a<<','<<b<<endl;}A.2,1 B.1,1 C.1,0 D.2,2 12.若定义float x=1;int a=1,b=2;则正确的switch语句为。

A.switch(x){ B.switch(a+b){case 1.0:cout<<"*\n"; case 1+1:cout<<"*\n";case 2.0:cout<<"**\n"; case a+2:cout<<"**\n";} }C.switch(b){ D.switch(a+b){case 1+1:cout<<"*\n"; case 1:cout<<"*\n";case 2:cout<<"**\n"; case 1+2:cout<<"**\n";}13.已知int a,b;下列switch语句中,正确的是。

A.switch(a){ B.switch(a*a){case a:a++;break; case 1,2:++a;case b:b++;break; case 3,4:++b;} }C.switch(a+b){ D.switch(a+b){case 2:a+b;break case 5:a/5;break;case 2:a-b; default:a+b;} }14.执行以下程序,输出结果为。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a=100;char c=a;cout<<c<<'\n';}A.100 B.语法错误,不能执行C.a D.d 15.执行以下程序时,输出的是。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s1=0,s2=0,s3=0,s4=0;for(int t=1;t<=4;t++)switch(t){case t>=4:s1++;break;case t>=3:s2++;break;case t>=2:s3++;default:s4++;}cout<<s1<<','<<s2<<','<<s3<<','<<s4<<'\n';}A.语法错误,编译不通过B.1,1,1,2C.1,2,3,2 D.1,1,2,216.下面有关for循环的正确描述为。

A.for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B.for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语句,后判断表达式C.在for循环中,不能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体D.for循环语句中,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但要用花括号括起来17.以下关于循环体的描述中,是错误的。

A.循环体中可以出现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B.循环体中可以出现循环语句C.循环体中不能出现循环语句D.循环体中可以出现switch语句18.以下关于do while语句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能使用do 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体B.do 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必须用break语句才能退出C.do 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当while语句中的表达式值为零时结束循环D.do while语句构成的循环,当while语句中的表达式值为非零时结束循环19.VC++语言中while和do while循环的主要区别是。

A.do while的循环体至少无条件执行一次,而while循环不一定B.while的循环控制条件比do while的循环控制条件严格C.do while允许从外部转到循环体内D.do while的循环体不能是复合语句20.若输入字符串“ABC”,下面程序段的输出是。

char c;while(cin>>c,c!='\n')cout<<c+2;A.222 B.CDE C.676869 D.33321.对于for(表达式1;;表达式3)可理解为。

A.for(表达式1;0;表达式3) B.for(表达式1;1;表达式3)C.for(表达式1;表达式1;表达式3) D.for(表达式1;表达式3;表达式3) 22.下列程序段中不是死循环的是。

A.int i=100; B.int k=0;while(1){ do{i=i%100+1; ++k;if(i==20)break; }while(k>=0);}C. int j,sum=0; D.int s=3379;for(j=1;;j++) while(s++%2+3%2)sum=sum+1; s++;23.对于如下程序段,执行后输出为。

for(int i=0;;){if(i%2==0){cout<<i<<'\t';continue;}if(i>=4) break;else i++;}A.0 B.0 2 C.0 2 4 D.死循环,不断输出0 24.关于下面程序段的正确说法是。

int n=0,s=0;while(n++)s+=++n;cout<<s<<endl;A.执行结果是0 B.执行结果是1C.执行结果是2 D.程序段执行无限次25.关于下面程序段的正确说法是。

int n=0;while(n++<=2); cout<<n;A.执行结果是0 B.执行结果是4B.执行结果是2 D.该程序段的语法错误26.下面while循环语句的循环体执行次数是。

while(int j=0)j--;A.1 B.0 C.5 D.无限27.已知int j=5;下面do while循环语句的循环体执体次数是。

do{cout<<j--<<endl;j--;}while(j!=0);A.0 B.1 C.5 D.无限28.下面程序执行的结果是。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for(int i=4;i<=10;i++){if(i%3==0)continue;cout<<i;}cout<<endl;}A.45 B.69 C.457810 D.67891029.设有int x=3;执行以下循环语句后,输出的结果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