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课程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工作目标1.系统构建: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汽车构造的教学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涵盖汽车的基础构造知识,还要深入到汽车各个组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细节。

我们将整合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将包括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车身框架的结构设计、悬挂系统的功能和类型、刹车系统的安全性能、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发展等。

–此外,会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的特殊构造,比如电池模组、电动机的工作特性等,以适应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

2.实践教学:目标是通过模拟实验、现场教学和项目驱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计划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汽车构造部分的实践操作,从组装到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教学中,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汽车构造的各个部分,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同时,我们会定期邀请汽车行业的企业家或者工程师来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业需求紧密相连。

3.评价机制: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它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将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报告、项目答辩等。

–评价机制将特别重视过程评价,比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还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工作任务1.课程开发:工作任务包括确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制作教学课件。

这将是一个跨学科团队合作的成果,需要汽车工程专家、教育专家和IT专家的共同参与。

–课程大纲将根据行业需求和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确保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教材将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案例,力求既系统又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学课件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包括视频、动画和互动元素,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汽车构造幼儿园教案

汽车构造幼儿园教案

汽车构造幼儿园教案课程主题:汽车构造课程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功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程步骤:引入:1.在课堂前摆放一些玩具汽车,并让幼儿观察和描述他们的不同部分。

2.鼓励幼儿分享有关他们对汽车的想法和经验。

探索: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一辆真实的小型汽车,并给予适度的关注和指导。

指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汽车的外观、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征。

4.引导幼儿注意并观察汽车的不同部件,例如车轮、发动机盖、车门等。

5.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车轮和车胎之间的关系,并解释车胎在车辆行驶时的作用。

6.引导幼儿寻找并观察引擎盖,并与他们分享引擎盖下的发动机,并解释发动机是车辆的心脏。

7.引导幼儿体验打开和关闭车门的感觉,并解释车门作为乘客进出汽车的通道。

实践:8.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玩具汽车,并齐心协力将其拆解。

9.引导幼儿观察汽车内部的构造,例如座椅、方向盘、仪表盘等。

10.鼓励幼儿合作,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发现,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汽车中的这些部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1.搜集一些汽车构造相关的图片和图表,并分发给小组,让他们将图片与汽车内部部件进行配对。

总结:12.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帮助他们总结并复习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个部件的功能。

13.鼓励幼儿提出更多关于汽车构造的问题,并尽力回答他们的疑惑。

延伸活动:1.玩具汽车拼图:提供一些汽车拼图,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汽车的构造。

2.科学小实验: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汽车模型,并观察模型车在斜面上滚动时的变化。

3.汽车绘画活动:提供颜料、纸张和海绵,让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绘制自己心目中的汽车。

评估:1.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描述的评估;2.幼儿完成的任务和小组合作的能力评估。

备注:幼儿教案为探索性学习活动,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0、11学年《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安排5篇

10、11学年《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安排5篇

10、11学年《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安排5篇第一篇:10、11学年《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安排《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安排一、课程性质、地位及作用《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基础课。

主要研究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功用、结构和工作情况,以及车身及附属设备的组成与功用。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构造的系统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正确地使用、管理、营销汽车,以及从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和道路交通安全和网络监控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道汽车的基本组成;整车和各系统的发展方向;常用汽车的主要特点以及汽车主要总成的分类方法、编号规则、功用及布置形式。

2、了解整车及各总成的常用术语、主要性能指标、结构参数。

3、熟悉汽车主要总成的工作原理及防差错安装标记;满足主要总成性能的要求和结构特点。

4、掌握各总成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关系、传力及运动关系、工作情况以及主要电器设备的线路连接关系,机电系统的控制关系。

5、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了解主要总成的拆装顺序和注意事项;能分析不同车型同一种总成之间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情况,能利用实物、挂图、模型,叙述主要总成的构造及工作情况,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学》。

2、本课程在汽车商务专业、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专业、道路交通安全和网络监控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专业基础课程,需在专业课程开课之前进行。

教学内容总论了解:国内外汽车工业概况和汽车分类方法及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熟悉:汽车总体构造。

第一章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1.1概述1.2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3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4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与特性1.5内燃机名称及型号及型号编制规则了解: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特性。

理解:国产发动机名称、型号编制规则。

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常用术语和总体构造。

第二章曲轴连杆机构 2.1概述 2.2机体组 2.3活塞连杆组 2.4曲轴飞轮组了解:活塞环的密封原理、曲轴的结构和曲轴扭转减振器工作原理及曲拐的布置与发动机作功顺序之间的关系。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汽车修理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汽车结构、汽车工作原理以及汽车各总成的拆装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汽车构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汽车修理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及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汽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拆装技能等的认识与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汽车维修工、机动车检测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汽车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汽车认知与拆装为主线,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计课程结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汽车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汽车基本结构认知和汽车各总成拆装检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汽车主要类型,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和电机电池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各总成的基本结构,能识别汽车主要部件、零件及元器件。

3.了解现代汽车常见维修设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汽车常用工具、量具和仪器。

4.能制订合理的工作方案,运用汽车维修资料进行拆装及检查汽车各总成。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汉族要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结构和原理的认识,《汽车构造》课程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汽车专业课的基础课程,也是衔接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纽带。

课程是以国产常用汽车的基本结构为主要对象,结合常见车型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讲授。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各种间隙的作用,并对典型结构进行适当的结构分析;使学生牢固掌握常用国产汽车主要零部件的作用、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各系统、零部件的支承、定位、润滑、密封、调整部位和相互装配关系;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参加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各教学情景的实施,使学生获得汽车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方面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在“汽车检护”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同时会使用检测仪器对汽车进行故障检测、诊断和排除,具备一定的检修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知识目标1.具有汽车总成体结构知识;2.具有曲柄连杆机构构造知识;3.具有配气机构构造知识;4.具有供给系构造知识;5.具有冷却系构造知识6.具有润滑系构造知识7.具有点火系构造知识8.具有启动系构造知识9.具有传动系的构造知识;10.具有行驶系的构造知识;11.具有转向系的构造知识;12.具有制动系的构造知识。

2、能力目标1.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2.能熟练使用发动机常用的维护、拆装及检测设备;3.能对发动机、底盘主要零部件进行结构和耗损分析;4.初步具备对发动机、底盘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的能力;5.初步具备按维修工艺对发动机、底盘进行维护、装配、调整和性能试验的能力。

汽车构造 精品课 课程建设历程

汽车构造 精品课 课程建设历程

一、概述汽车构造是汽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结构、原理,培养他们对汽车构造的整体把控能力。

精品课程的建设历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专家学者的精心设计与不断调整。

本文将结合汽车构造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探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思路与策略。

二、课程建设初期1. 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汽车构造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2. 搜集教学资源:调查现有教学资源,吸取国内外优秀课程的经验与教材资料。

3. 课程结构设计:构建以汽车结构为主线,涵盖车身、底盘、动力总成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学习框架。

三、教学实践阶段1. 借鉴实验教学:结合课程特点,设计丰富的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汽车构造问题。

3. 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CAD、仿真软件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建设调整与完善阶段1. 评估课程效果:通过教学评估、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认知情况,进行课程效果评估。

2.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汽车构造理论、技术和案例,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3. 推动教师团队建设: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课程建设成果1. 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经过课程建设的多年积累,学生对汽车构造的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2. 师资力量得到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后续课程建设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和学术支持。

3. 产学研合作成果显著:课程建设中与企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学校的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六、结语汽车构造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学校教师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认真学习。

浅析OBE_理念下的《汽车构造Ⅰ》一流课程建设

浅析OBE_理念下的《汽车构造Ⅰ》一流课程建设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前言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并就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了实施意见。

当前,随着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重视课程建设,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OBE理念,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应用。

张广玲[1]依据一流课程建设标准,结合《汽车构造》课程特点,课程团队以汽车系统划分教学模块,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及各种资源。

吴长伟[2]构建了线上“MOOC+SPOC”和线下“大班课堂讲授+小班翻转”一流本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两性一度”。

张德生[3]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基础知识利用智慧树平台资源+重点和难点采用智慧树平台与自建资源互补方式,实现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深度融合。

孙悦超[4]以《汽车构造Ⅰ》为例,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将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科知识相融合,实践表明该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以上这些专业课程教师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课程教学及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为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本文按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从课程总体设计、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课程思政总体设计与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应用。

2 《汽车构造Ⅰ》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联系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与汽车方向课程的纽带,既有对先修课程的应用,又为后续实践环节、专业课程、毕业论文、就业、考研初试或面试等提供必要基础。

当前,该课程存在内容多、学时少、内容创新度和挑战度不高等普遍性“重点”问题,以及学生兴趣激发困难、课堂抬头率低等教学“痛点”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课程团队自2020年开始按照“一流课程”的建设标准,引用线上MOOC、自建SPOC资源,并依托超星平台不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汽车构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汽车构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汽车构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和了解需求也日益增长。

对此,汽车维修与教育培训也成为一个趋势。

智慧教室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多媒体、互动、实践性和服务性相结合的教学场所。

智慧教室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培训的需求,对于汽车工程领域的学习与培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目标建立汽车工程领域智慧教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汽车领域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目标:1.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演示、互动讲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更快地掌握相关技术。

2. 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模拟实验、虚拟演练等方式,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3. 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采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实现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在线教育,提高教育培训效率,节约时间和成本。

三、教室建设方案1. 设备配置(1)多功能教学台(2)大屏幕高清投影仪(3)互动式智能白板(4)视频会议系统(5)监控系统(6)自动控制系统(7)汽车模拟器(8)虚拟演练系统2. 布局设计教室的布局应该考虑到课程的实际需求,一般应分设讲坛、休息区域和操作区。

讲坛区应该采用投影方形模型,以符合学生体验的需求;休息区域应该配置轻松、安静、美观、宽敞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区应该采用实验室式、互动区式的布局方式,以保证学生的学习实际操作。

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实际应用与结合,多采用模拟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

如在课程教学中,应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同时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和难点进行详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

四、实施措施1. 人才储备学韬度联赛的汽车工程领域建设智慧教室的措施需要具体实施人才储备,确保教育培训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动。

因此,应该招揽一批拥有汽车工程领域经验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专家,组建高素质的教育培训团队。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

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汽车构造教学计划刘海平《汽车构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第三章配气机构2、课型:新课3、使用教材: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汽车构造》4、授课教师:5、教学重点:(1)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功用和结构特点;(2)配气相位和气门间隙的作用;(3)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6、教学难点:(1)配气相位分析;(2)气门间隙的两次调整法;7、教学课时:2次课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高技7班和中技10班以及中11班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该班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上课比较认真,基本都能达到每个项目的实训要求。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配气机构的功用和型式;(2)了解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特点;(3)了解配气相位的概念;(4)了解气门间隙的作用和技术标准;2、能力目标(1)掌握气门间隙的检查与两次调整法;(2)掌握使用塞尺检查气门间隙的技巧;(3)掌握确定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的方法;(4)掌握多缸发动机点火顺序的判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五、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一)复习旧课复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即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二)导入新课从发动机工作原理中的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现象引入配气机构的概念。

第二篇:汽车构造汽车构造复习参考内容1、2、国产汽车的编号规则。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排量、压缩比等概念及计算,爆燃、早燃的原因及后果。

3、4、5、6、发动机总体构造。

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缸体、缸套、缸盖的形式及特点。

活塞、活塞环结构分析。

曲轴类型、结构、工作循环表,曲轴扭转减速器原理,飞轮结构。

例:做出太脱拉T-928发动机工作循环表,并标出各缸间作功重叠角,发火间隔角,已知该发动机是一台气缸中心线夹角为75°,采用四曲拐在同一平面内的镜像对称曲轴的V型八缸发动机,发火次序为1 6 3 5 4 7 2 87、配气机构组成及各零件结构原理。

《汽车构造》授课计划

《汽车构造》授课计划

《汽车构造》授课计划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汽车各部件的名称和功能,了解汽车制造的基本流程,为今后从事汽车相关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功能和工作原理;2. 了解汽车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部分:汽车总体构造1. 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介绍汽车的起源、发展及分类,包括轿车、SUV、MPV、卡车等;2. 汽车车身结构:讲解汽车车身的组成、材料和设计特点,包括车身结构、安全性能等;3. 汽车底盘构造:介绍底盘的组成、传动系、制动系和悬挂系统等。

第二部分:发动机构造1. 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讲解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过程,包括燃烧室、点火系统等;2. 发动机类型:介绍汽油机、柴油机、混合动力发动机等不同类型发动机的特点;3. 发动机零部件:分析发动机各零部件的名称、功能和工作原理。

第三部分:底盘零部件1. 离合器:介绍离合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包括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区别;2. 变速器:讲解变速器的类型、结构和传动比,以及自动变速器的原理;3. 驱动桥:介绍驱动桥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差速器和四驱系统。

第四部分:电气设备与电子控制系统1. 电气设备:介绍蓄电池、发电机、灯光系统和空调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2. 电子控制系统:讲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 电子稳定系统等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第五部分:实践操作与讨论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制造厂或汽车维修店,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汽车构造;2. 分组讨论常见汽车故障和维修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部分:作业与复习1.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要求学生复习课程重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

《汽车构造》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专业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包括汽车的总体结构分类与性能,感受国内外汽车文化,熟悉汽车的常用材料及汽车维修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同时了解行业概况,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为学生个人日后择业提供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

本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该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机电维修”、“整车销售”、“钣金”、“前台接待”等任务领域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 1)课程以提高学生对汽修的学习兴趣、了解汽车基本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实训操作工量具的使用为目的,重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教学,参照行业专家提出的“汽车维修”技能教学的建议,设定本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和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单位,按项目教学法的观点,给出各项目的任务以及要求,用表格形式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2)课程共分为汽车概述、发动机类型和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发动机的燃油供给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汽车传动系统、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汽车车身等十二个项目,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汽修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

3)该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室和汽修实训室,开展一体化教学,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4)教材紧密结合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形成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编写。

充分体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入与完成项目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在教材编排形式上注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构造课程编号:XXXXXX学分:XX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先修课程:无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构造》(编著者:XXX)2. 参考书目:《汽车设计原理》(编著者:XXX)、《汽车结构与材料学》(编著者:XXX)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实践操作课程学习目标:1. 理解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2. 掌握汽车构造的分类、组成部件及其功能;3. 熟悉常见汽车构造的设计、制造和维修方法;4. 培养学生运用汽车构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1. 第一部分:汽车构造基础知识- 汽车构造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汽车构造的分类和组成部件概述;- 汽车构造术语的解释和应用。

2. 第二部分:发动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发动机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发动机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循环。

3. 第三部分:传动系统和底盘构造- 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原理,包括变速器、离合器、传动轴等; - 底盘构造的基本概念,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4. 第四部分:车身结构和安全系统- 车身结构的分类和设计原则;- 车身安全系统的构造和作用,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5. 第五部分:汽车电气与电子系统- 汽车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汽车电子系统的构造和应用,包括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仪表盘等。

6. 实践操作环节:- 汽车构造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构造的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对所学知识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3. 课程论文:独立完成对某一汽车构造问题的研究论文。

汽车构造教案详案模板及范文

汽车构造教案详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汽车构造》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掌握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熟悉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2. 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3.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教学难点:1. 汽车各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2. 汽车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汽车实物或模型;3. 相关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汽车构造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新课1.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 教师展示汽车实物或模型,讲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组成部分,如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

- 学生观察并提问,教师解答。

2. 汽车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教师逐一讲解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了解各系统的运作过程。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汽车构造的基本概念和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汽车构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疑问。

二、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讲解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发动机拆装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实验操作过程,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汽车构造知识的掌握程度。

汽车构造发动机分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发动机分册课程设计

汽车构造发动机分册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汽车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交通工具,而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以及维护保养对于汽车的性能、安全以及经济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将围绕汽车发动机展开,通过对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工作过程、故障分析等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及对汽车性能的影响;•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组成部分;•发动机的工作基础理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3.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发动机的循环过程;•发动机的各种性能参数。

3.3 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发动机的保养周期和方法;•发动机故障维修的方法。

四、实践环节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以下实践环节:4.1 发动机检测实验通过对一台发动机进行综合检测,学生可以掌握发动机检测的基本方法和检测仪器的使用。

4.2 发动机拆装实验通过对一台发动机进行拆装,学生可以了解发动机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各部件的作用。

4.3 发动机故障排除实验通过对一台出现故障的发动机进行检测和排除,学生可以掌握发动机故障排除的方法。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实践操作、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对学生的全面考核。

六、参考文献•孙国强. 汽车发动机.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马巍、张宇. 汽车发动机及其维护.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王不龙. 汽车发动机故障及诊断.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以上仅为参考文献,学生还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实施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以及资深的教学团队,以确保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实践操作和相关探究活动,为培养一批有才华、有创造力的汽车工程师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汽车构造精品课建设

汽车构造精品课建设

学位 结构
学士(%)
硕士(%)
3人(27.3%) 5人(45.5%)
博士(%) 1人(9%)
职称 结构
助教(%) 0
中级(%) 副高级以上(%) 4人(36.4%) 7人(63.6%)
三、教学条件

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
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活动,均获得了相应的培
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负责人还被聘为“辽宁省
二、课程设计
(3)重视发展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汽车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但汽车传统机构也非常 重要,有限的课时难以两者兼顾。我们的做法是:传 统及实用技术重点掌握,先进技术为发展能力打基础, 选择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课后自学,为优秀学生的探究 性学习留有余地,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 力。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组织教师
参与实验室建设,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实验室开放活动
,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条件
2.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践条件
▪ 我院汽车实习实训中心为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式 结构,室内空间宽阔,采光良好,拥有各种实验实习设备 100余台套,设备价值200余万元。另外还有室外汽车驾驶 实习场地近2000平方米,可以完成学生驾驶实习、教学实 验等实践教学。
二、课程设计
▪5.教学模式设计
▪ (1)“立体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汽车实习实训
中心的条件,将课堂设在实验室,全力打造“教、学、
做”结合,“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合实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后安排跟踪性实验,课程结束后安排集中性实训,

汽车构造课程重构方案模板

汽车构造课程重构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汽车构造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分析及维护保养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重构1. 理论教学部分(1)汽车概述:介绍汽车的发展历程、分类、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

(2)发动机: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等。

(3)底盘:介绍底盘的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4)车身:讲解车身的结构、材料、设计及车身附件。

(5)电气系统:介绍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电源、照明、信号、仪表等。

(6)汽车维护与保养:讲解汽车日常维护、保养周期、保养方法及故障诊断。

2. 实践教学部分(1)发动机拆装与维修: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的拆装、检查、调整及维修方法。

(2)底盘部件拆装与维修:使学生熟悉底盘部件的拆装、检查、调整及维修方法。

(3)车身维修与改装:使学生掌握车身维修、改装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项。

(4)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使学生熟悉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及安全操作。

(5)汽车维护与保养实践:使学生掌握汽车日常维护、保养周期、保养方法及故障诊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1)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

(2)采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项目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四、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课堂提问等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考核:采用现场操作、故障诊断、项目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构造》课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基础课,是每一位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和底盘构造及工作原理,各类型汽车构造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及国家标准,汽车各系统的一般维修及调整的技术要点。

本课程的知识,不仅是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汽车专业工作的必备本领,因此,本课程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应市场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遵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建设目标
改革并完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的互式学习体系,改进“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堂、个性化自主式学习为辅,第二课堂进行综合素质实践”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完善“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同时开辟多种渠道,培训师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1.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耐力,学生特长得到发挥。

2.教师进行课程教材的开发。

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校本教材。

3.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初步优化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有适应工厂生产生活的能力。

4.形成汽车工程学院的品牌课程。

三、建设内容
1.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以“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提高水平”为方针,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依据,采用“引进、聘任、送培、下企业、帮带”等措施,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和结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完善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

第一年度目标
1)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不断进步,提高业务水平。

2)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

3)每学期开展互相听课,每位成员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多总结、多改进。

4)每月集中研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二年度目标
1)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专业类课程“双师型”教师应达到70%以上。

2)重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通过选派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提
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

第三年度目标
1)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通过到国内名校进修、到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进修培训、到企业顶岗实践等途径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能起到显著带头作用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

3)完成自主进程课程建设。

2.教学内容建设
本课程在宏观上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编制了引导文,提出引导问题,通过核心问题的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引导文所给出的重要信息,自己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和检查。

引导文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要求在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指导,既要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引导”真正地成为教学机体中的“主动脉”,教与学的“纽带”,学生认知的“向导”,沟通师生情感的“金桥”。

课程考核以过程评价为主,分工作成果评定、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

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企业生产现场和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室中进行,学生通过学习情境的学习,可以获得典型工作任务的成果。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工具使用的规范、拆装正确与否等做出评分。

学生自我评价分小组成员互相打分和自我打分两部分,学生通过该环节对自己的
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开展自我评价,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做出评价,包括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积极性、合作能力、协调能力、工作态度等。

3.教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材的开发要打破学科自身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原则,密切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职业发展的联系,突出体现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功能。

教材应摒弃“章节体”的编写体裁,以“课题→项目”为表现方式按需组织教学内容,按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项目、任务(学习情景)为载体设计活动、组织教学,体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思想。

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在实践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要素”确定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情景),再由学习项目、学习任务(学习情景)进行教材开发。

4.实验实训教学建设
汽车发动机、底盘拆装实训室实训达到每班级一批次、4-5人/台(套) 的教学规模。

并完成相关实训指导教材的开发工作,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教学方法及手段
(1)创设工作情景,实施一体化与信息化教学
课程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进行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创设了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开展了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
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课前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学生提前自主学习。

(2)“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1)组建学习小组
相当于企业组织生产,按小组来组织教学,工量具的领用、保管,场地卫生的打扫,各总成的拆、检、装都分小组来进行,按企业要求进行5S 的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有组长、检测工、维修工、资料员、检验员等分工,各司其职,并进行角色的轮换,使学生在仿真的生产过程中,得到组织、协调、沟通等职业能力的锻炼。

2)下达任务工作单
学生收到任务工作单后,小组经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工单中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任务单中的必备知识进行讲解与解惑。

教师讲解时间每堂课不超过半小时。

3)制定工作计划
在任务单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在查阅维修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经教师修改后,进入实施阶段。

4)任务实施
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部分。

5)检查
学生完成任务后,由教师带领每组的检验员进行验收,相当于企业的维修质量检查。

6)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与课堂总结。

6.科研与教研建设
1)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竟争与考评相结合,强调自我培训,促使教师形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好习惯。

2)积极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教育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

3)组织教师撰写论文,鼓励教师投稿,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2023-2025)
五、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加强质量监控,建设过程规范、科学、务实,利用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课程资源。

修订和完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计划。

编写出版项目驱动、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课件、视频教学资料制作,利用2年的时间完成自主进程课程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