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推荐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推荐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推荐一、引言在选择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时,有许多不同的领域供我们选择。

本文旨在帮助学生们了解各个研究方向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从而做出符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的选择。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获取、管理和运用信息,以及思维、学习和记忆等过程。

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探索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以及不同认知过程对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在选择这一方向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研究主题:1. 信息加工:研究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和决策过程中如何处理信息,并探索这些过程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2. 学习和记忆: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包括记忆的存储、检索和遗忘过程,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

3. 注意与意识:研究注意力的调节和控制机制,以及意识的产生和变化过程,对认知功能和行为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成年人的发展过程,探索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研究主题:1. 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研究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探讨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青少年身份认同:研究青少年时期身份认同的形成和变化,包括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影响。

3. 成人发展和老年心理:研究成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转折点,以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四、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障碍的预防、治疗和干预,旨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一方向的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研究主题:1. 精神疾病的评估和治疗: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和机制,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2. 应激与创伤后应对:研究应激事件和创伤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心理干预和康复的方法。

3.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研究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原理和技术,以及不同人群的适应情况和效果评估。

五、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

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

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

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2000字

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2000字

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毕业论文2000字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心理学方面的2000字论文篇一:《浅析积极心理学》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于力量与美德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

当前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性,积极的心理过程对于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

我们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发现它具有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发现了它具有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里学研究领域意义局限心理学自从1879年取得独立以后,就面临三项主要使命:一是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二是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充实幸福;三是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

二战以前均得到了心理学工作者同等程度的关注。

但是二战后,任务注意集中在第一项任务上,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和平的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

正如Seligman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

”积极心理学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那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了?塞利格蔓于认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致力于使人们幸福生活为目标。

2研究领域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1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一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还是主要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巧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下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给予解释,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特征、功能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二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1. 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 该选题旨在探索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

研究可以通过量表测量心理健康状态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并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2. 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 在当今数字时代,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论文选题旨在研究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中介或调节变量。

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以期提供针对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的实际建议。

3. 儿童早期创伤经历与精神健康问题的关联- 儿童早期的创伤经历(如虐待、家庭暴力等)与后续精神健康问题存在密切关联。

本选题旨在探索儿童早期创伤经历与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比如焦虑、抑郁等症状。

研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 工作特征对个体职业倦怠产生重要影响。

本选题旨在探究工作特征(如工作负荷、工作控制权等)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个体因素或组织因素的调节作用。

研究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并提供对组织管理者和员工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建议。

5. 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如学习、记忆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紧凑、休息不足的情况下。

本选题旨在研究睡眠质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潜在的机制和调节变量。

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脑科学技术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综上所述,以上选题涵盖了心理学专业的不同领域和研究方向,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媒体使用、儿童发展、组织行为等。

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研究能力的选题,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实证意义。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人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人心理机能在社会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人的心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心理学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摘要:室内设计是人类通过设计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纽带,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工作。

当室内设计引入视觉心理学的概念后,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和设计角度。

文章主要对当前的视觉心理学与室内设计进行介绍,并详细叙述了现代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如何应用等内容。

希望对从事室内设计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室内设计;视觉心理学;错觉1视觉原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会受到经验、情绪、意愿等的影响,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看到的对象整合,分出主次,方便大脑进行处理。

视觉法则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诞生的。

1.1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说的是视觉判断,与经历有关系。

如果看到的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有差距,那么我们内心就会产生抗拒的心里。

眼睛会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推断,在整合成我们最终“看”到的样子。

1.2完型法则主要内容:①图与底,利用视点的不确定性,经过巧妙的经营,产生画图与底正负关系的转换;②对称性,虽然左右上下并不完全相等的图形,但由于视觉上的偏差,会产生感觉上的对称;③群化原则,相似性,如果不同的事物在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上有相似的部分,我们通常会倾向于将他们视为同样的东西;闭合性,一个有闭合趋势的不闭合图形,很容易将他们看做闭合的图形;连续性,如果将不连续的图形的断开部分遮挡起来,视觉上经常会误认为它是连续的;④完型倾向性原则,相属的两部分易被组合,反之容易被隔开。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

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总结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关注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和能力的重要机会。

本文将总结2024年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以及跨学科研究。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学科,主要关注个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决策行为。

在2024年的毕业论文选题中,以下几个方向可能是热门的选题:1.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思维的影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决策行为差异,探讨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影响。

2. 社交媒体对注意力和记忆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体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注意力和记忆的影响。

3. 决策制约条件下的信息加工:研究在决策过程中信息量和不确定性对个体加工信息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个体的决策行为。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

在2024年的毕业论文选题中,以下几个方向可能是热门的选题:1. 父母教养风格对儿童社会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影响:通过家庭观察、问卷调查和相关实验,探讨父母教养风格对儿童社会认知和情绪调节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

2.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研究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成瘾机制和有效干预策略。

3. 性别和文化因素对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跨文化比较研究儿童性别角色认同的发展过程,探讨性别和文化因素对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社会现象。

在2024年的毕业论文选题中,以下几个方向可能是热门的选题:1. 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孤立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社交媒体使用对个体社会孤立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2. 种族和文化因素对偏见和歧视的影响:研究种族和文化因素对个体偏见和歧视行为的影响,探讨相关机制和干预策略。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理学毕业论⽂范⽂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从⽂体⽽⾔,它也是对某⼀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定意义的论⽂。

⼀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学年(学期)进⾏。

⼼理学毕业论⽂范⽂1 “王先⽣的性格很复杂,⽽且很可以说很⽭盾:他的头脑很冷静,脾⽓很和平,情感浓厚,这是从他的著述、谈话和⽂学作品看出来的。

只因有此三种⽭盾的性格合并在⼀起,所以结果可以⾄于⾃杀。

他对于社会因为有冷静的头脑所以能看得很清楚;有和平的脾⽓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有浓厚的情感所以常常发⽣莫名的悲愤。

积⽇既久,所以只有⾃杀之⼀途。

我们若以中国古代道德观念去观察,王先⽣的⾃杀是有意义的,和⼀般⽆聊的⾏为不同。

” 这是1927年6⽉2⽇,王国维先⽣⾃杀沉昆明湖后,梁启超先⽣在其墓前的悼词。

不难看出梁先⽣在分析王国维先⽣⾃杀的原因时运⽤了历史⼼理学这种⽅法。

梁启超先⽣早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书中提出了有关⼼理学理论与历史研究极为独到的观点,“历史为⼈类⼼⼒所造成,⽽⼈类⼼⼒之动乃极⾃由⽽不可⽅物,⼼⼒既⾮物理的或数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配,则其产⽣之历史⾃亦与之统⼀性质”再如“夫史迹为⼈类所造,吾侪诚不能于⼈外求史。

然所谓‘历史的⼈格者’,别有其意义与其条件。

史家之职,惟在认取此‘⼈格者’与其周遭情状之相互相互因果关系⽽加以说明。

若夫⼀个个过去之古⼈,其位置不过与⼀幅之画,⼀座之建筑物相等。

” 历史⼼理学,也称⼼理史学。

关于历史⼼理学的定义,有⼈认为是⼀门新学科,也有⼈认为是史学流派或分⽀学科,也有⼈认为是⼀种史学研究⽅法,总之众说纷纭,莫衷⼀是。

不过这门新兴的跨学科合作领域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可惜的是到⽬前为⽌历史⼼理学在中国⼤陆地区并未有长⾜的发展。

心理学论文15篇

心理学论文15篇

心理学论文15篇心理学论文1阿德勒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为精神分析^p 学派的三大人物,后来在1911年与该学派分裂,建立了精神分析^p 的个体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并不是单独应用于个人的心理学,它考虑的是个人、社会及他们互相间的关系,它强调社会因素决定人格,强调人的社会性的一面。

阿德勒提出了许多对幼儿社会性开展的独到见解,并将自己的这些理论应用于儿童教育中,并以此为根底提出了自己对儿童社会性教育的看法。

这些看法无疑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深化地理解幼儿的社会性开展与教育,同时也给当前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制定和施行以不少的启发。

笔者认为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开展观、社会兴趣概念及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方面的启示较大。

下面就分别从幼儿社会领域课程的内容和施行方式这两个角度来谈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所给予我们的启示:一、阿德勒社会兴趣理论对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内容的启示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心理学理论中最重要和最独特的概念,这个概念在他的多部著作中频繁出现,并与儿童的社会性开展有严密的联络。

既然社会兴趣如此重要,那终究什么是社会兴趣呢?阿德勒并没有给社会兴趣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每个阅读阿德勒著作的人都会对社会兴趣有不同的理解。

笔者认为社会兴趣从字面来看可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心理过程维度,一个是目的维度。

心理过程维度指兴趣本身,目的维度指兴趣所指向的目的。

从心理过程来维度来看,社会兴趣主要有以下局部组成:同情、认同才能,社会常识,合作、协同才能,价值观,独立才能,对将来社会的关心。

从目的维度来看,社会兴趣范围广泛,从家庭、学校渐渐扩展到社区、社会,甚至整个宇宙;从一种归属感扩展到宇宙感。

社会兴趣在这指的是自我实现、对社会有用、对人类的利益的兴趣。

从以上的分析^p 可以看出社会兴趣的内涵非常丰富,而这些内涵几乎都属于儿童社会性开展所包含的范畴。

阿德勒将社会兴趣作为儿童精神安康的标准和儿童正常开展的晴雨表。

心理学论文20篇

心理学论文20篇

心理学论文20篇1. 心理健康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该论文探讨了心理健康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心理健康对个体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2. 儿童社交发展的心理因素该论文研究了儿童社交发展中的心理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和个体特质等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影响。

3. 情绪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该论文探讨了情绪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情绪智商在情绪管理中的作用。

4. 网络虚拟身份与自我认同的关系该论文研究了网络虚拟身份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网络社交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5. 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该论文分析了学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6. 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该论文研究了社会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并分析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7. 自尊与自我效能感的关联研究该论文探讨了自尊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联,并考察了自尊对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

8. 睡眠质量与个体认知能力的关系研究该论文研究了睡眠质量与个体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睡眠对认知功能的重要性。

9. 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该论文探究了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和个体特征等的影响。

10. 压力管理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压力管理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

11.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该论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分析了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12. 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该论文研究了心理干预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心理干预对个体康复的促进作用。

13. 亲子关系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该论文研究了亲子关系对儿童自尊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亲子互动对自尊的重要性。

14. 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该论文探讨了心理韧性与心理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心理韧性对个体心理适应性的影响。

15. 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自尊的关联研究该论文研究了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自尊之间的关联,并分析了社交媒体对自尊的影响机制。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即关系到其自身未来的生活,又关系到其前途发展,当代社会不仅仅需要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人才,还要求优秀的人才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才能在竞争压力巨大的社会中赢得先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心理学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心理学毕业论文篇1浅谈刑法心理学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需要主要缘于两种本能,即自我保护的本能(生本能)和毁灭、破坏的本能(死本能)。

犯罪是一种对外的破坏与毁灭,从根源上看,它是人的死本能的一种体现。

而要阻止犯罪对外界的破坏,则必须有一种抑制力量,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是人的生的本能。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相互压抑。

死的本能供给自我能量,使其在道德化的超我的命令下压抑欲望;生的本能则提供了压抑死的本能的能量,使其不至于冲动地满足致命的欲望。

”刑法是对犯罪的抑制。

从这个角度看,刑法缘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它是人的生本能对死本能的抛弃与抑制。

也正是人的自我保护本能,才促使了刑法的产生与存在。

1心理学对刑法的影响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强调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

换句话说,人脑中己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方式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它决定着人们是否确定某一目标或者是否以某种手段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

在“大义灭亲”的案件中,人们缺乏的是关于目标的知识,即无论如何,杀人都是违法的:而一个缺乏关于买卖黄金管制知识的人,更可能实施贩卖黄金这一非法经营行为。

相反,具有相关刑法知识的人则会更多地避免实施相关行为。

可见,刑法规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从而发挥其规制功能。

同样,对于进行行为裁决的法宫而言,对刑法规范的认知更是其正确评估犯罪行为人行为性质的基础与关键。

只有裁判者理解了刑法规范的真正含义,裁判者才能运用刑法规范进行裁判,才有了裁决的依据。

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来说,刑法规范并不简单地参与人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它甚至会渗透到人的人格结构中,从而影响整个人格结构。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心育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服务。

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同学心理进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调查法、倾听质询技术、沟通方法、沙盘嬉戏治疗方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都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如一位学校英语老师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课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训练和自我示意法关心同学建立乐观性条件心情反射,在同学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状态中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知时,利用题型中心图示理论,抓住学问间的上下位联系,并遵循同学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认知进展规律,综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调动,使同学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课《我会好好说》上,老师通过创设日常口语交际情境,采纳校内心理剧表演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让同学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他人的境况和感受,实现换位思索,并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心育课程内容的渗透依据《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的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情情感及环境适应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学内容中,教学可依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支配,思索和查找恰当的渗透点。

笔者认为,文科类课程可侧重人文素养的培育,可渗透共性品质培育、社会认知力量、建立自信念、珍惜生命与喜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内容;理科类课程可以侧重认知力量培育,可渗透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规律思维和发散思维、制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内容;艺术与体育类课程一般注意审美和情操培育,可渗透心情调整、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帮助精神、团队分散力、人际沟通交往等内容。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中,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展示研究者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对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撰写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一、文献综述的意义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

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到研究的空白点和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因此,文献综述在毕业论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主题和范围。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课题要求来确定研究主题,然后明确研究的范围和要点。

2. 检索文献资料:在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之后,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检索,找到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期刊论文等渠道来检索文献资料,确保文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3. 阅读文献资料:在检索到文献资料之后,研究者需要认真阅读文献,了解文献的内容、观点和结论。

可以通过标注、摘录等方式来记录文献的重要信息,为后续的撰写工作做准备。

4. 撰写文献综述: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开始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包括引言、文献总结、文献评价和结论等部分,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文献的理解和看法,同时要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

5. 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后,研究者需要对文献综述进行修改和完善。

可以邀请导师或同行进行审阅,听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水平。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1. 突出重点和亮点:在撰写文献综述时,研究者可以突出文献中的重点和亮点,突出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需要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避免出现断裂和重复的情况,确保文献综述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心理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性科学,因而,对心理学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大学生“炫苦”现象的心理学归因》【摘要】本文所定义的“炫苦”现象是指行为者为了自我励志或利用极端的炫耀行为来获得帮助以摆脱苦难境遇而产生的异常现象。

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重视对此类问题的专业化思考和危机预警。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群体中“炫苦”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该行为,得出非常规的印象管理、社会舆论的偏向、对无助境遇的对抗、退行型防御机制的启动、对自身挫折感的发泄等原因,为调控“炫苦”学生群体的心理、行为和有效开展辅导员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炫苦” 思想教育心理学归因【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147-02一大学生“炫苦”现象的概述“炫苦”这个词语的最早出现是由一个展示自己吃苦的经历,曝光自己的“艰苦生活”用来励志的留学生引起的。

通过本人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观察来看,有较多学生,尤其是通过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存在着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上展示自身受到的辛苦遭遇的状况。

人的每种行为都是有原因的,“炫苦”这种行为的出现反常于中国人以往的行为模式,一改先前的“要面子”的特点,有着复杂的原因。

找到“炫苦”群体这种异常行为的原因,对于从根本上帮助这个群体摆脱困境有关键作用。

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分析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从而做出判断,为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

社会心理学把这种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称作归因。

本文尝试对大学生中“炫苦”现象出现的心理学原因做归因分析。

二“炫苦”现象的心理学归因1.非常规的印象管理现在的社会越发地复杂,人们的某些行为更是越来越让人费解,大学生作为身处相对简单的社会环境中的群体,其行为中的典型群体行为症候群更值得关注。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引言人际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社交适应能力和情感福祉。

在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如同纽带,将个体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和探究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对于人们改善社交技巧、增进人际互动以及建立长久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以下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几个主要因素:1.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在人际关系中,自我意识的高低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高度自我意识的人可能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容易感到不安和自卑,从而影响其与他人的良好互动。

相反,低度自我意识的人通常更专注于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更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情绪智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回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情绪智力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重要,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处理冲突、培养同理心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3. 沟通能力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帮助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且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需求。

有效地沟通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因此,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和维护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

4. 社交技巧社交技巧是指个体在社交互动中所展现出的各种能力和行为。

良好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个人轻松地与他人相处,增进亲和力,并建立起深入的人际关系。

社交技巧包括倾听技巧、表达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5.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征。

一些人格特质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而另一些则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外向性格倾向的人通常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而内向性格倾向的人可能更喜欢独处。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讨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讨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探讨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复杂而深入的学科领域,囊括了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

毕业论文是心理学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某一具体领域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几个热门的心理学研究方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跨文化心理学,以期帮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向。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该研究方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领域如决策心理学、注意力研究、语言处理等。

在毕业论文中,研究者可以探究认知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在特定条件下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该研究方向可以深入研究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甚至老年人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

论文可以关注某一特定年龄段的发展问题,如青春期心理发展或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衰退等。

三、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疾病的成因、诊断和治疗。

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探索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在论文中,研究者可以关注特定疾病的评估工具、治疗效果的量化评估以及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等。

四、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与心理过程。

该研究方向可以关注个体的态度、信念、团队合作以及社会互动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选择研究特定的社会现象,如道德判断、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对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跨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差异和文化间的心理相似性。

该研究方向可以关注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社会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选择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文化差异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并提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建议。

结论: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发展计划,选择与之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500字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500字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500字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近年来,心理学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关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1500字心理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篇1浅析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摘要:师专学生既具有一般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又具有师范教育前提下的独特性。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力求在理论上找到师专学校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同时在实践上寻求解决上述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对策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发显得重要。

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师范专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情绪调适和管理、挫折承受和应对、个性发展与成长、科学而有效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协调、恋爱婚姻的态度、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规划和求职择业等非常实际的成长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要根据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这些心理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寻找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下面就师专学生常见的突出心理问题进行说明。

一、师专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由心理失落导致的适应不良。

上大学是每个人的愿望,本来想考一个心仪已久的大学,结果阴差阳错,本科没进去,到了专科学校,心里不舒服,带着这种消极的情绪来了以后,看到学校的情况和自己想的各个方面又有差距,最初的新鲜感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失落感越发强烈,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来。

这种由期望值过高而引发的失落心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大一新生中。

个别学生因这种心理落差的强烈影响,产生烦躁、焦虑、失眠、同学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适应不良的现象。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心理学论文篇一:《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

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唤起学生潜在内心的心理素养,最终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社会责任意,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社会。

第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正负两个方向[2]。

一般意义上,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要点,就在于妥善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疏导问题症状,而并未把教育的重点安置在学生积极品质的锻炼上来。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本文,,就心理学毕业论文较为热门的讨论方向,整理归纳如下:方向一:感知觉讨论这类讨论多为试验心理学的讨论方向。

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讨论。

这类讨论可以反映当时前沿学科水平,社会的进步状况等。

但近几年在这类讨论的人数削减许多。

方向二:思维讨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讨论始终是该方向讨论的热点,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心理学者用汉字假设测验模型,并对概念形成设计试验讨论,问题解决作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众多心理学工关注的重要问题。

方向三:共性讨论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讨论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

毕业实习也是高校生从事科学讨论的最初尝试,对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独立从事科研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毕业论文讨论是对所学学问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不高是当前高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学问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学问,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有肯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阅历,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

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高校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导、自己调研与思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方案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师范大学2014届学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学院、专业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方向学生姓名李莉学号20100404024指导教师姓名王翠艳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年月日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为目的,以淮北师范大学350名大学生为研究的对象,采用Biggs的学习过程问卷与梁宇颂、周宗奎参考Pintrich和DeGroot(1990)编制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测查了不同年级、性别、生源的大学生在不同学习策略、不同学习效能感的特点并分析了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1、男生的深层策略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的成就策略明显高于女生。

2、男生的学习能力效能感明显高于女生。

3、城市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

4、随着年级的增长,成就策略逐渐增加,学习能力效能感也逐渐增加。

5、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相关,其中表层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负相关,深层策略、成就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呈正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自我效能感AbstractThis study survey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elf-efficacy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350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 It adopts 2 types of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 of perceived academic self-delicacy by Liang Yu song and Zhou Zongkui referring to Pintrith and DeGroot and Questionnaire of academic strategy by Biggs , using a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of investigations were in different grades , gender,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efficacy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tudy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 Deep strategy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achievement strategies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2 , Learning efficacy of boy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 3 , C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 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ural students . 4 , With grade growth strategy of increasing achievement , learning efficacy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5 , Learning strategie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lf-efficacy study , it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elf-efficac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factor while deep strategy , the success strategies and the learning self-effica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factor .Keywords: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 learning strategies; self-efficacy目录1 文献综述 (1)2 研究过程 (2)2.1 被试 (2)2.2 研究工具 (3)2.2.1 学习策略量表 (3)2.2.2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 (4)2.3 数据处理 (4)3 研究结果 (4)3.1 不同性别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4)3.2 不同生源地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5)3.3 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 (6)3.4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 (7)3.5 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7)3.5.1 以学习能力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7)3.5.2 以学习行为效能感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8)4 分析与讨论 (8)4.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特点 (8)4.1.1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8)4.1.2 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年级差异 (9)4.2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 (9)4.2.1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9)4.2.2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生源地差异 (9)4.2.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9)4.3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10)5 研究结论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 文献综述学习策略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有表现,并且与学生的学习成果密切相关。

1956 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学习可以极大改善学习成绩。

之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深入,组织策略、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的策略相继出现。

二十世纪70 年代,以弗拉维尔的元认知概念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课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赫伯(Heber)内容指导课程、温斯坦(Weinstein)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及其训练研究。

总之,学习策略研究已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

学术界曾经就学习策略水平是否可以通过教学的途径得到提高展开激烈的讨论。

以美国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涉及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策略进行思维,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直接的效果。

我国学习策略研究兴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小学学法指导的实验研究可以说是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初期阶段,但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的带有经验总结的性质。

八十年代末至今是学习策略研究的迅速发展阶段。

我国学者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习策略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科学性增强,研究的范围扩大。

在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学者研究了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各种学习变量(个体变量、任务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以探查影响学习策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多。

例如,左梦兰、何进军等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认知策略、元记忆和解决问题策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张庆林等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拥有和使用策略上呈现巨大的差异,元认知能力是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

有一些研究者如王振宏、刘萍、余欣欣等发现学习策略或元认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

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心理因素。

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自我效能理论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内,产生出特定的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被统称为学习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academic self-efficacy)(也称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成长进步的重要心理因素。

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习自我效能感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班杜拉和申克(Schunk)将其定义为“学生对自身应付特定学业问题的能力及从事相应学习活动可能达到的完善程度的评价,它涉及的是学生对自己学业学习能力的自信程度”。

边玉芳将学习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表现,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和坚持程度的评价,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信念。

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学习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行为及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另有研究也发现,学习效能感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存在着正相关,平特里希(Pintrich,1991)等人对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作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活动中相信自己能力的学生与不自信的学生相比,能更灵活选择认知与元认知策略,且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新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认知策略有调节作用,申克(Schunk,1989)的研究证明了此结论。

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有呈现相关。

米尔顿(Multon)和布朗(Brown) (1991)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进行相关性研究,得出学习效能感能够通过直接经验、替代经验与语言反馈提高学习策略。

Zimanerman在《自我效能:学习的必要动机》中论述了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自律学习过程与学生学业成绩思想的传播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夏尔(Shell)、墨菲(Murphy)和布鲁宁研究了自我效能感在学生写作与阅读中的结果预期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能够较好的预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策略的使用。

我国一些研究者张娅玲、杨善禄等众多学者对学习策略和个体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学习者的思维品质、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归因等个体变量与学习策略显著相关,表明这些个体变量可能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内部因素。

另外,申艳娥、刘以榕(2002)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对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影响学得学习策略知识的运用,影响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动机。

李伟(2010)研究了105名新疆学生汉语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结果表明学生的交际意愿与自我效能感呈现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