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培养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为了能让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预习指导:在幼儿园进行表演游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来给幼儿介绍游戏的内容和要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 示例演示:教师可以给幼儿做一次游戏的示范演示,让幼儿能够清楚地看到游戏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示范演示可以通过动作、语言等方式来进行,让幼儿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参考。

3. 小组合作:在进行表演游戏时,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相互支持。

4. 引导表演: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使用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问幼儿某个角色的感受、想法,让幼儿通过表演来展示,并思考自己的角色。

5. 值得肯定:在幼儿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表演的价值。

教师还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表演技巧。

6. 后期讨论:在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讨论,让幼儿能够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帮助幼儿找到改进的方向。

指导幼儿园的表演游戏需要教师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指导策略。

通过预习指导、示范演示、小组合作、引导表演、值得肯定和后期讨论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表演游戏,提高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混龄表演游戏是一种将各种年龄段的玩家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的游戏,以提高互动和合作能力。

对于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目标设置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前,需要明确游戏的目标和主题。

例如,如果是一个夏令营,可能会选择以自然为主题的表演游戏,或者以健康饮食为主题的表演游戏。

明确目标和主题有助于游戏的规划和组织。

2. 组织活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需要考虑玩家的年龄段和兴趣爱好。

要想让游戏更有意义和互动性,需要选择一些玩家喜欢的和可以互动的活动。

有些活动可能会吸引年龄较小的玩家,而有些则会吸引年龄较大的玩家,因此要做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选择和组合。

3. 规划参与方式混龄表演游戏需要提供各种形式的参与方式。

有些玩家喜欢表演和发挥才华,而有些则喜欢背景、技术或舞台设计等工作。

因此,游戏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任务和参与方式,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玩家的需求和期望。

4. 玩家与导师互动混龄表演游戏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导师不应该过于干预玩家的表演。

导师应该在游戏中提供帮助和支持,并鼓励玩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师和玩家之间应该有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以便让玩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5. 深入反思和评估在游戏结束后,需要进行深入反思和评估。

通过反思和评估,可以发现游戏中的进步和改进之处。

同时,也需要从玩家和导师的角度出发,分析游戏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建议。

总之,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游戏的目标、主题、活动、参与方式和玩家与导师之间的互动。

通过规划和实施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玩家发展互动和合作能力,并提高才华和创造力。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能力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了支持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指导策略:1. 提供丰富的角色扮演物品和道具: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合适的角色扮演物品和道具,例如服装、面具、模型玩具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想象力。

2. 提供具体的表演游戏主题或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开展表演游戏,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具体的主题或故事情节。

教师可以提议幼儿表演一个动物园的情景,或者表演一部童话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自己的角色和情节。

3. 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场地: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场地,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个小剧场或者一个表演角落,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空间来表演。

4. 鼓励幼儿合作与分享: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经常需要合作与分享,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他人一起扮演角色或者合作完成表演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提供反馈和鼓励: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教师可以积极关注幼儿的表演并提供积极的评价,例如赞美幼儿的创意和表演技巧,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尝试新的想法。

6. 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在支持幼儿开展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决策,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到表演游戏的规划和组织中,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7. 提供示范和引导:对于一些不太熟悉表演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和引导。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进行一次表演游戏,展示给幼儿如何扮演角色和表达情感,然后鼓励幼儿模仿和尝试。

8. 注重幼儿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表演游戏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发泄情感和表达自我的良好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幼儿通过表演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幼儿自主开展表演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物品和环境、提供具体的主题和故事情节、鼓励合作与分享、提供反馈和鼓励、倾听和尊重幼儿的意见、提供示范和引导、注重情感表达和创造力发展等指导策略来支持幼儿的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等内容,运用语言、动物、表情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

表演游戏对幼儿口语发展有特殊的作用。

幼儿通过表演再现出故事或童话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言语表现力.另外,幼儿进行表演游戏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因此对幼儿特别是那些胆小、怯懦的幼儿来说,让他们担任角色,可以促使他们克服性格上的弱点。

一、抓住表演游戏的基本特点(一)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表演游戏不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有兴致地进行表演。

(二)表演游戏是以文学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表演游戏以文学作品的内容情节为依据,借助想象对作品加以渲染和补充。

表演游戏和文学作品表演不完全相同,表演游戏的表演方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可以按幼儿的爱好增减。

因此,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了解表演游戏的年龄特征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游戏能力和扮演角色的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而使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表现出明显的游戏特征.(一)小班对表演游戏的目的并不明确,往往只注意某一角色的动作、语言等.游戏情节非常简单,往往只反映作品,某一片段。

小班幼儿一开始一般不会组织游戏,他们只注意满足自己扮演角色的愿望,而不注意语言及动作的表演质量。

(二)中班1.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在有头饰的情况下,中班幼儿能较顺利地完成角色分配的任务。

他们能平静地挑拿头饰。

在戴好头饰后,他们先要经过一段无所事事或者嬉笑打闹的时间,然后才渐渐进入游戏的计划、协商阶段.他们有一定的角色更换意识,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2.游戏的目的不够明确,需要成人进行一定的提示。

中班幼儿往往因为准备道具、材料而忘记游戏的目的。

同时,中班幼儿具有以愉悦为游戏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

3.角色扮演意识和能力一般,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不强,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和扮演行为;中班幼儿的语言、移情能力也限制了他们的角色扮演能力.(三)大班1。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

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游戏性”与“表演性”相统一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并不一定要以牺牲其“游 戏性”为代价。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需要学会“ 等待”,不要催促幼儿,也不要对幼儿抱有不切 实际、过高的期望,指望他们在听完故事以后立 马能够“生动表演”,而是允许他们“重复”, 在多次重复以后提高表演的水平
2
如何指导幼儿分配角色?
小班
即可由教师指定角色,也可由幼儿自报
协商分配、猜拳、轮流等方式解决冲
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当忘记
等情形时可用语言、动作等提醒,切
记横加干涉
中、大班
注意
不能强迫幼儿扮演他们不愿扮 演的角色,否则,既挫伤了他 们的积极性,又会使他们在游 戏中不能尽情表演。对个别只 想当主角的幼儿,也需要教育 引导,使他们愿意担任配角
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 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
教师应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幼 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 幼儿探索和讨论,尊重幼儿的理解和表现, 应当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 至组织者和支持者,应该为幼儿的游戏创设 宽松的游戏环境和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儿进行表演技能的训练
• 表演“三只蝴蝶”的过程中,可以带 领幼儿到花园中观察蝴蝶落下时翅膀 的姿态
• 经常把故事、通话、诗歌、歌舞等作 品以戏剧、歌舞、木偶、皮影戏等形 式做示范性表演
• 教师参与游戏,启发和帮助幼儿理解 作品内容,创造性地表现作品情节
• 对幼儿在表演中必须运用的语言表达 技能、歌唱表演技能和形体与表情表 演技能等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混龄表演游戏是一种能够将不同年龄层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游戏和表演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的活动。

这种活动在社区、学校、甚至是企业中都非常受欢迎。

要组织和指导一场混龄表演游戏并不容易,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本文将从组织和指导的角度来探讨混龄表演游戏,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组织混龄表演游戏的要点1.明确目的和主题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主题。

是希望通过游戏来促进各个年龄层之间的交流,还是希望通过表演来展现团队合作和创造力?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来设计游戏和表演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活动的效果。

2.确定参与人员和人数确定参与混龄表演游戏的人员和人数是非常重要的。

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特点和兴趣,适当安排参与者的比例,保证每个年龄段都有充分的参与和表现空间。

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参与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

3.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也是组织混龄表演游戏的关键。

场地要宽敞明亮,能够容纳所有参与者和观众,同时要有足够的隐私和安全保障。

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宜过长或过短,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时间安排,以便他们能够全程参与。

4.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之前,一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

特别是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要更加重视安全问题。

比如设置急救台、安全通道,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监控等,确保活动的进行安全有序。

5.统一策划和组织混龄表演游戏需要统一的策划和组织。

要建立一个组织委员会或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来负责策划和组织工作。

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组织混乱而影响活动效果。

1.分组合理在混龄表演游戏中,往往需要将不同年龄段的人员分组。

分组时要合理组合不同年龄层的参与者,尽量避免过多的年龄差距,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2.选择适合的游戏和表演形式在混龄表演游戏中,游戏和表演形式非常重要。

要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层的游戏和表演形式,既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需求,又能够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混龄表演游戏是一种集团体互动式的游戏形式,旨在培养参与者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混龄表演游戏中,不同年龄、性别、背景的参与者可以共同参与,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表达。

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确定游戏目标和主题。

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之前,需要明确游戏的目标和主题。

游戏目标可以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技巧,或者是表达个人情感等。

游戏主题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场景或情境。

明确目标和主题有助于组织者更好地设计游戏规则和活动内容。

设计游戏规则和活动。

混龄表演游戏需要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活动内容,以引导参与者的行为和表演。

规则可以包括每个参与者的角色设定、行为限制和任务要求等。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情景演绎和团队合作等。

设计规则和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能力和需求,确保游戏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在混龄表演游戏中,参与者可能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培训,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和活动要求。

组织者可以提供相关的指导手册、培训课程或演示视频等,以帮助参与者更好地掌握游戏技巧和知识。

组织者还可以设立导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参与者担任导师,为新手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

第四,创造积极的氛围和安全保障。

在混龄表演游戏中,营造积极的氛围和提供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组织者可以通过游戏前的热身活动、团队建设活动和鼓励性的奖励机制等来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组织者需要确保游戏场地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应急措施,以保障参与者的身体和精神安全。

进行游戏评估和反馈。

在混龄表演游戏结束后,组织者可以进行游戏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参与者对游戏的感受和体验。

评估可以包括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个别面谈等形式,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

组织者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需要明确目标和主题,设计规则和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创造积极的氛围和安全保障,以及进行游戏评估和反馈。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论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儿童活动,通过表演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观察力。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表演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1. 设计游戏内容老师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表演游戏内容。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和角色,例如《三只小猪》、《红帽子小姑娘》等经典故事,或者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医生、警察、老师等。

2. 游戏角色分配在设计好游戏内容之后,老师们要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和特长来分配游戏角色。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自愿来确定每个孩子所扮演的角色,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并在其中得到发挥。

3. 提前准备道具和服装在游戏中,道具和服装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物品,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角色,并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老师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道具和服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自己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4. 游戏培训在进行表演游戏之前,老师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游戏培训,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故事情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角色特点,并与其他孩子有更好的互动。

5. 游戏表演当所有的准备都就绪后,就可以进行表演游戏了。

老师们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游戏的背景和情节,然后让孩子们依照游戏情节和角色扮演表演出来。

老师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指导和鼓励,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及时帮助孩子们调整角色和情节的表达,使得游戏表演更加生动和精彩。

6. 游戏总结在游戏表演结束之后,老师们可以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简单的总结,可以称赞孩子们各自的表现,并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老师们也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分享自己在表演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

通过以上指导策略,幼儿园的老师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表演游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成长。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我们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养模式,既体现了儿童游戏的自由意识,又体现了儿童活动的规则意识。

这种将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融于一体的游戏形式,不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

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表演游戏还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游戏并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应对表演游戏进行正确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

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

所以,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经过仔细揣摩和反复筛选,选择了故事《三只蝴蝶》、《小羊和狼》这两篇作品,如《三只蝴蝶》中,有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熟悉的蝴蝶,故事中"蝴蝶飞呀"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游戏,能使幼儿获得同伴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体验。

话题6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话题6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 ② 游戏的结构化程度不同 • 前者游戏情节受到作品的起始、发展、高潮、结 束等故事情节的影响,游戏的结构较为严谨,具 有一定的连贯性。 • 后者由于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得角色 游戏的结构较为松散和自由。
• (2)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区别
• 表演游戏的本质是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展 开的“自娱自乐”活动,不传达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不 一定有观众; • 戏剧表演的本质是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
幼儿说在树林里,有的幼儿说在草地上,有的幼
儿说在公园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门口……。
猴山的背景是由教师在冰箱盒上打了 底纹,孩子们合作涂色添画而成的
•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服装、道具的准备
• 【举例】在表演《大灰狼和兔子》前,教师讲完故事组织
幼儿分组讨论:除头饰外,还需要哪些道具?有的幼儿说
:“要一面镜子,这样王后才能天天问镜子谁最漂亮。”
• 【教师讲解】
• (1)游戏的目的性增强
• 中班幼儿在开展表演游戏时已经具有一定的计划

• 2. 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 表演游戏的评价形式可以采用集体、小组和个人 等多种形式。评价活动要以幼儿自评、幼幼互评 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 【思考】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评、互评?
• 3. 评价的内容具体 • 【交流讨论】幼儿在评价中只能说出××表演的 好,这时候教师应该如何引导? • 【总结】可以具体到幼儿在表演过程中的语言、 动作和表情运用能力,能否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语速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及个性特点,能否 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
• 2. 帮助幼儿提高表演能力
• (1)引导幼儿运用丰富的声音表情
• 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声音表情可以表达不同的意

幼儿园表演游戏及指导—表演游戏的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及指导—表演游戏的指导

大班表演游戏
指导要点
• 主题选择:既利于表演又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 • 材料准备:种类较多、结构性较低的材料,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角色分配: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中教师要提供关于角色表演的反馈,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 指导方法:教师尽量不干预幼儿的游戏,如需介入可采用语言指导。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 保证幼儿的“游戏性”体验; • 教师是表演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助者。
(二)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 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 • 帮助幼儿熟悉作品 • 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 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 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 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
(三)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场地与布景
• 简单方便、色彩鲜明、宜夸张
服装与道具
• 各种人物、动物、童话人物的道具、头饰
(四)帮助幼儿进入游戏
故事重温法 音像示范法
(五)指导幼儿选择和分配角色
主角、配角 正面角色、反面角色
• 解决角色分歧的办法: • 轮换法、发现法
(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
教师示范表演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
如:
• 《拔萝卜》 • 《小兔乖乖》
中班表演游戏
特点
• 游戏的目的性与计划性:目的性有了一定提高,嬉戏性强,需要老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 持游戏主题。
• 表演水平:以一般性表演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较少运用语言和表情表现角色。 • 角色意识:有所增强,但还不能很好地区分日常行为与角色扮演行为;能够分配角色,
但角色更换意识不强。 • 社会性水平:联合游戏阶段,交往频率增加,幼儿之间会讨论一些与表演有关的问题。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通用19篇)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通用19篇)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感受表演游戏《三只熊》的基础上,使幼儿知道表演的名称,表演中的角色及内容。

2、引起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1、场景布置:熊的家。

2、教师活动前排好表演。

活动过程(一)、交代课题名称,引起幼儿看表演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要请小朋友看一个表演,名字叫《三只熊》,看看表演中有谁?”(二)、幼儿观看表演,知道主要内容,激发幼儿想表演的愿望。

1、表演第一遍。

(1)、刚才表演叫什么名字?(2)、这个表演中有些谁?(3)、小姑娘这样好不好?2、表演率二遍。

(1)、为什么三只熊生气了?(2)、小姑娘这样做,熊有没有同意?(3)、请小朋友想办法,小姑娘怎么做熊就不会生气了?(1)、三只熊为什么会抓小姑娘的?(2)、这个表演中的三只熊、小姑娘都是谁演的?(3)、你们想不想也来表演 ?4、表演第四遍。

教师表演,请四名想表演的幼儿分别扮演大、中、小熊及小姑娘,跟着老师尝试着表演。

(三)、讲评。

今天,我们看了老师表演的《三只熊》的故事,知道小姑娘改正缺点向熊道歉,熊就不抓她了。

下次我们再来看好吗?活动反思:表演游戏是幼儿较为喜欢的游戏,故事《三只熊》形象生动有趣,深受小朋友喜爱。

因此,幼儿在活动中能较快地理解故事内容及人物的简单对话,表现出很强的表演欲望。

在下次活动中尽量多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感受表演的乐趣。

中班《表演游戏》优秀教案篇2目的:提高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协调能力。

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

婴幼儿表演游戏—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婴幼儿表演游戏—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第二步,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 家长或教师可以尝试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伴以手势,将作品形 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他们眼前,并且及时提问,帮助婴幼儿理解作 品的同时激起他们的表演欲望。
第三步,创设表演游戏的环境。
尝试共同规划游戏场地,设计游戏场景。 此处要注意表演游戏场地面积与活动室的面 积、家庭人数或者教室幼儿数有关,所以大 小要适宜。同时游戏场地的环境创设要随着 游戏主题和婴幼儿的需要来不断调整。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表演游戏开展 过程当中的组织和指导
表演角色的选择 表演技能的提升 指导方式 指导策略
第一,在表演角色的选择上。 家长和教师要给婴幼儿提供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
许他们自由探索、讨论。

第二,在表演技能提升方面。 家长和教师可以选择在游戏中担任某一角色和婴幼儿一起演出,这样一 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和帮助婴幼儿用创造性的语言和 动作表现作品内容。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基于表演游戏概念、整体特点和表演游戏类型等内容学习的基础之上, 本节课我们将围绕表演游戏开展前、游戏进行过程中和游戏结束三个阶段 对婴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进行了解。
首先是游戏开展前的指导工作。 第一步,选择适合婴幼儿表演的作品。
为表演游戏选用的童话、故事应符合下列要求:内容活泼、有教育意义并 符合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戏剧成分,场景布置简单,可利用现有的桌 椅等身边的实物作为道具;同时故事情节有起伏,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易于 表演。
表演游戏结束后 第一步,游戏活动评价方面。 这种评价最好是肯定的、具体的。等到三岁左右,孩子们之间 可以尝试开展自评、小组互评。
第二步,游戏推进方面。 家长和教师需要从婴幼儿的角度出发,一方面 对游戏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与记录,在充分观察的 基础上给予支持,拓展表演游戏的形式;另一方面 给婴幼儿留出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与空间,鼓励他 们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物质环境
• 舞台与布景 • 服饰与道具

精神环境
• 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犯错
2.选择适宜的故事材料
材料内容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选择的材料与幼儿年龄相适宜
材料内容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2.选择适宜的故事材料
故事 案例
3.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 练习实际生活,帮助 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01 协助幼儿选择表演游戏的主题
适合表演游戏的作品特征: 1.健康活泼、富有教育意义 2.具有表演性 3.结构完整、情节起伏 4.较多的对话
02 帮助幼儿熟悉作品
幼儿对作品的掌握应达到三个目标:
1.熟悉作品中的角色及关系 2.大概掌握作品的情节和脉络 3.基本能够复述作品的主要对话
四、表演游戏的指导的基本任务
任务2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
Preschool children's games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
1
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
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1.保证幼儿的“游戏性” 体验 2.教师是表演游戏的组织者和辅助者
二、表演游戏的组织过程
1.为表演游戏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07 促进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
1.教师示范表演 2.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 3.对幼儿进行表演技能训练
1.引导幼儿观察、表现和交流 2.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3.多种形式拓展游戏,提高游戏水平
• 增加自由活动时间,使 幼儿有相互交流的机会。
• 创设温馨的“家庭式” 的活动氛围。
• 开展游戏活动,帮助 幼儿了解故事内容。
三、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摘要:表演游戏是一种主观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再现生活中的情景,以满足表演的欲望。

幼儿园的表演游戏以童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为主,幼儿可以结合音乐、语言、动作、表情等完成创造性的表现,从而促进幼儿的多元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究幼儿表演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表演游戏;指导策略;自主游戏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的学习发展十分重要,有效的指导影响着幼儿表演游戏的质量。

而当下幼儿园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过于形式化,教师并没有及时掌握幼儿的游戏动态,指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进行着无效的表演游戏活动。

因此,探究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效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注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观察指导,转变游戏理念忽视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观察指导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游戏和发展,观察不能流于表面。

观察并不只是了解幼儿的游戏信息,评价幼儿的游戏活动,而应该实时地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分析幼儿的心理与其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认真地观察过后给予指导,有效的游戏指导基于教师科学合理的活动观察[1]。

教师不能只注重指导,而忽略了观察的过程,教师要在跟进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结合观察与指导,使幼儿的游戏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在幼儿园表演游戏活动《拔萝卜》中,教师在幼儿表演拔萝卜和对话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表演的过程中要注意声音响亮,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语气,让幼儿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讲,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教师应该转变幼儿的游戏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提升与发展。

教师也可以去游戏资料查阅室来更新游戏理念,在自主游戏主题探讨中提升幼儿的表演游戏观念。

二、优化游戏实践,提升指导能力优化幼儿表演游戏的实践活动可以从丰富游戏材料出发,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能够有互动,有回应的游戏材料[2]。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混龄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混龄表演游戏是一种融合了表演艺术和游戏元素的活动形式,它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让他们在集体协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与成长。

在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时,需要考虑到参与者的年龄、兴趣和能力差异,以及游戏规则、场地布置、角色扮演等方面的细节。

本文将从组织和指导混龄表演游戏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让这一活动形式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一、活动准备1. 调查参与者的年龄和兴趣在组织混龄表演游戏之前,首先需要对参与者的年龄和兴趣进行调查。

年龄差异会影响到参与者对游戏规则和玩法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兴趣则是保持参与者积极性的关键。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环节和角色扮演,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找到乐趣。

2. 确定游戏主题和场地布置根据参与者的兴趣和年龄段,确定混龄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场地布置。

游戏主题可以是冒险、解谜、竞技等不同类型,而场地布置则需要考虑到游戏的流程和氛围营造。

在冒险类游戏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关卡和道具;在解谜类游戏中,可以布置一些谜题和线索;在竞技类游戏中,可以设计一些挑战和比赛。

3. 培训工作人员和角色扮演者在活动现场,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来维持秩序、指导参与者和协助游戏进行。

还需要一些角色扮演者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为参与者营造更加逼真的游戏体验。

需要提前对工作人员和角色扮演者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游戏规则和角色设定,以便更好地引导参与者并保持游戏的顺利进行。

二、活动进行1. 分组和规则说明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将参与者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向他们解释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参与者,可能需要以图示或者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以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游戏规则。

2. 实时指导和引导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需要有工作人员和角色扮演者负责实时指导和引导。

他们可以在参与者遇到困难或者产生疑问的时候给予提示和帮助,同时还可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与参与者进行互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真实感。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_幼儿游戏与指导_[共5页]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_幼儿游戏与指导_[共5页]

095 第五章 -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二、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度“指导”,将游戏全部纳入教师的要求与计划之内,由教师一手包办代替;二是过度“放手”,教师以尊重幼儿的选择与自愿为借口而对游戏放任不管。

教师在指导幼儿表演游戏时,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指导。

(一)师幼一起生成合适的表演主题表演主题的选择是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幼儿表演,是以故事、诗歌等文艺作品为蓝本。

蓝本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性。

用于表演游戏的文艺作品,都要有一定积极的思想意义,能说明一两个道理,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故事《三只羊》是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小红花找朋友》则教育幼儿爱护公物,做事要有始有终。

把这些内容作为表演游戏来进行,幼儿可以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

第二,情节性。

作为表演游戏的故事、童话、寓言等,必须生动有趣,情节发展要快,起伏要明显,中心情节简单而有曲折,线索不能太多,内容可以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增删取舍后再进行表演。

第三,动作性。

幼儿表演游戏的动作性要强,不能大段地对话,动作要明显,幅度要大些、夸张些。

如《拔萝卜》中“拔”的动作既真实又夸张,幼儿易学易表演,看后印象很深,表演效果很好。

简而言之,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

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朗朗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

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及实物等。

如故事《小熊请客》,故事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

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等,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深受幼儿喜爱。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组织指导应注意: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①通过和幼儿讨论老师可以了解幼儿的计划、愿望和经验,以便在游戏中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②讨论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把活动引向深入的作用.③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作为下一次活动的出发点.例小蝌蚪找妈妈问题:青蛙产卵后是否孵卵二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组织指导应注意: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作.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又是幼儿合作表现故事内容的必要手段,对于表演游戏的开展具有支持作用.表演游戏中的同伴交往内容可以分为五类:A、角色:幼儿围绕角色认定和分配所进行的沟通.B、规则:幼儿围绕游戏的开始,出场顺序、动作和对白顺序等进行的沟通.C、情节:幼儿围绕故事序列、细节、内容进行的沟通.D、材料:幼儿围绕材料的使用,材料分配进行沟通.E、动作对白:幼儿围绕故事中出现的动作,对话等进行的沟通.嬉戏性角色行为,一般性表现,同伴交往等虽然不是表演游戏的理想状态,但却有着其自身不容忽视的价值,它们是幼儿表演游戏自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嬉戏性角色行为是幼儿在表演游戏多样性探究阶段出现的行为,它为以后游戏内容或情节的丰富提供素材;一般性表现行为既是幼儿交往合作的初步成果,也是幼儿把加别人的角色的言语、动作、转变为自己的言语、动作的最初形态,它为生动性表现奠定基础;同伴交往则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和合作游戏.幼儿已有的经验不但是表演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表演游戏的发展方向.2、组织指导:1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丰富生活经验. 2根据作品中的主要活动情境来设置场景,布置游戏区. 3在游戏表演区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和材料,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拓展游戏表演的内容.4角色的扮演基本上由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 5指导游戏,可以采用外部干预、内部干预两种方法.外部干预即教师在区域外及时向幼儿提供合理性建议,控制过分的行为.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内部干预即教师扮演游戏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引导儿童的游戏进程.二、歌舞表演游戏的指导在传统的音乐游戏中,主要是指在音乐伴奏和歌曲伴唱下的活动,这是一种规则游戏,其学习的份量较重,主要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的一种音乐教育活动.由于一部分儿童音乐作品富有童话色彩,具有丰富的情节,主题鲜明,可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音乐形象.于是,儿童在理解歌曲或乐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表演.这样,音乐游戏的规则由外显转向内隐,演变为一种表演游戏.因此,歌舞表演游戏是从音乐游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自发性游戏,由于它的结构特点更接近于表演游戏,因此,有人把它归为表演游戏一类.以区别于有规则的音乐游戏.在歌舞表演游戏中,有两种较典型的游戏与传统的音乐游戏有着较显着的区别,一是模仿性律动游戏,二是歌唱式表演游戏.一模仿性律动游戏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进行的有节奏的身体动作.作为韵律活动的基本内容,律动具有动作与音乐双重特点.简单地讲,律动就是一种动作模仿,其核心是节奏.律动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生活方式,自然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的动作、其中,动物形态的律动倍受儿童的喜爱.模仿性律动游戏属于表演游戏的一种形式,但同时要遵循律动教学的一般规律,因此,模仿性律动游戏的指导方法必须从选材和组织两方面入手,采取灵活的策略.1选材方面,既要考虑儿童动作发展水平,又要兼顾律动曲的适宜性.儿童动作的发展往往的是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音乐、即律动曲应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儿童活动的表演欲望.2积累感性经验,增强音乐理解能力和动作表现能力.律动游戏不是一种机械模仿式的枯燥练习,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生动表演.儿童必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贮存足够动作表象,才能在律动游戏中,形成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3激发表演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音乐环境可利用玩具或道具来表演律动.动物模拟性律动,通过角色扮演,戴上头饰或面具,幼儿律动的兴趣更浓.二歌唱表演游戏即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中词意和曲调的理解,通过身体动作或舞蹈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歌唱表演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不在于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和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学习新歌曲,学习演唱的技能的方法,而在于运用唱歌和舞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幼儿在歌舞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陶冶情操.指导要点:1选择富有一定的情节,便于角色扮演的歌曲,在歌词上,最好是采用对话式,或情境语方较多的抒情式.在乐曲上,节奏感强一些,旋律以欢快为主调,便于幼儿表演时充分表达童稚的欢乐. 2在游戏表演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把词、曲的理解与创造性表演的舞蹈动作统一起来.3鼓励幼儿大胆地为歌曲配动作,创编一些简单的舞蹈. 4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为歌曲增编歌词或自编歌曲.长期以来,艺术教育领域中游戏的比例很小,虽然音乐游戏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方法,但是,由于游戏规则的限制,往往用于组织教学,而缺乏自由活动的可行性.把歌舞表演游戏独立出来,可以部分地改变这一局面,使儿童在自由活动中有机会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真正把自由转化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第三节皮亚杰对儿童游戏的论述作者:来源:点击:1636时间:2009-5-15瑞士着名心理学家、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又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他是在研究儿童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时,注意到儿童的游戏.皮亚杰认为许多游戏理论不能正确地解释这种儿童期所特有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游戏理论都把游戏看做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因此,皮亚杰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他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并提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相对应.一、游戏的实质根据“适应学说”的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适应来源于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从生物学中借用的两个概念,是机体适应外界的两种基本机能.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例如,当孩子学会了抓握这一动作之后,他就试着去抓手边的每一件东西,即把它们纳入抓掌图式中.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例如,孩子要想拿到一块积木,必须先移开一个障碍物,这种现实要求他改变自己原有的抓握图式,否则他就拿不到积木.个体正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协同活动来适应环境的.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正如想像与思维的关系一样.游戏的存在,不是游戏本身的原因,而是由儿童早期行为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要么同化大于顺应,要么顺应大于同化.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造现实,具有游戏的特征,这时就会出现游戏.一种图式或活动是模仿还是游戏或探究,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例.游戏就是同化顺应之间的不平衡,幼儿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二、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皮亚杰通过系统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推翻了游戏的本能练习的观点.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细分为6个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游戏产生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例如婴儿重复地吮吸手指就是一种循环反应,但这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适应活动.当这种循环反应延续下去时就会变成游戏.皮亚杰指出,从适应活动转向游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惟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孩子的表情.当循环反应刚刚开始时,孩子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们一旦学会了这种动作,再继续这一动作时就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这时他们的表情是轻松愉快的,循环反应也就转变成嬉戏性行为.这一转变就表明了游戏的发生.他认为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提出了关于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游戏的发生、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第二阶段: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第三阶段: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第四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第五阶段:为了看到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第六阶段: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皮亚杰不仅用认知发展的术语来解释幼儿的游戏,而且认为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决定幼儿在任何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游戏的发展是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一致的.每种游戏在心理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代表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水平.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所以游戏的发展阶段与智力的发展阶段是相适应的.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儿童游戏的相应表现,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并归纳出每个阶段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第一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阶段:规则性游戏7——11、12岁.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是用具体方式游戏的,通过身体动作和摆弄、操作具体的物体来进行游戏.练习性游戏是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典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练习性游戏是以不断地重复已习得的动作而取得“机能性快乐”,“动”即是快乐.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发展了表象能力,可以假扮不在眼前的事物,可以用语言而不是利用整个身体的动作进行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表象和符号是这个阶段游戏的主要特征,以后发展成为有规则的游戏.在具体运算阶段,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游戏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幼儿达到了能更好地使思维顺应世界的阶段.皮亚杰游戏阶段论皮亚杰认为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只是一种“机能练习”,即游戏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认知机能所进行的练习和巩固.所以在他看来,虽然游戏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游戏是被决定的,因为首先是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所以,认知的发展在前,游戏在后,认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游戏只是作为发展的一部分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三、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出现最早的一种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机能性快乐”是法国心理学家彪勒提出的,指因满足身体的某种生理需要而获得的快乐.儿童通过身体的动作摆弄、操作具体物体来进行游戏,所以游戏的驱力不是外加的,游戏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强化因素,“动”即快乐.这种游戏的功能就是对动作的积极重复和巩固,从动作的重复中得到机能性快乐,产生或获得有力量的感觉.练习性游戏不是出生后头两年或前言语阶段所特有的现象,而是在整个儿童期都可以看到的游戏形式.只要有新的机能需要掌握,就会有这种练习.但是语言的出现,儿童通过这种游戏而获得的新东西越来越少,于是这种游戏也逐渐减少,并表现出3种发展趋向:第一,因为增加了表征而变成象征性游戏;第二,向社会化方向发展,趋向于规则游戏;第三,向真正的适应发展,变为严肃的工作.四、象征性游戏的发展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游戏有了关键性的变化,即象征性游戏发展起来了,这种游戏是幼儿游戏的典型形式,也是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游戏的特征.象征性游戏与练习性游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一个特殊的嬉戏性表征结构.表征是一种超越了感知活动的机能类型即象征性功能,它的特征在于“它超出了当前的范围而扩展到时空适应的领域,即它唤起了直接知觉与动作场之间的东西”.“表征是一个信号物的联合”,是由“信号物”和“被信号化之物”构成的一种心理结构.例如,在儿童驾着木棍当马骑这个象征性游戏中,木棍就是信号物,马及骑马的景象就是被信号化之物.在象征性游戏的表征结构中,同化超过了顺应而占优势,这在被信号化的图式中、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信号物本身都有所体现.所以,象征性游戏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中所实际运用的具体事物和环境,由儿童主观地在信号物与被信号化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加以组织的活动.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即理解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这种游戏反映了对环境的同化倾向,儿童的主要成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而象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象征性游戏:假装、假扮和幻想的世界.皮亚杰指出,早期的假装游戏主要是用一个物品来代替另一个物品.他描述了自己两岁女儿杰奎琳是怎样假装一个鹅卵石是一只狗、一块饼干是一只狮子而一把举在头顶的刷子是一把伞,等等.此后不久,大约在3岁时,儿童开始用自己身体的某部分来代表别的人或别的物品.儿童将符号物与被符号所表示的事物联系起来,象征性游戏是符号化的一种类型,词和表象是符号化的另一些类型.象征性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第一阶段即前运算阶段2-4岁大量出现,并达到发展的高峰期.随着儿童生活空间的扩展,他们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游戏形式已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前一阶段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被打破了,儿童必须去寻求新的平衡.自我中心是儿童期的典型特征,所以他们便开始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象征性的投射、象征性的认同以及象征性的联合去同化新的事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以,可以说,象征性游戏是“自我中心思维最特殊的类型”.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他们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大,游戏的角色也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要求游戏接近现实,于是在7-12岁的儿童中,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规则性游戏逐渐产生.这是象征性游戏发展的一个方向,即被规则游戏所代替.它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逐渐转变为结构性游戏.五、游戏的功能皮亚杰认为,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转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而不必通过顺应来进行平衡而受顺应的约束.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这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就会做游戏.皮亚杰认为游戏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愉快,或纯粹的乐趣,婴儿或幼儿经常长时间地使用一种玩具游戏,或者带着深深的满足把石头扔到坑里或水里;二是游戏提供的适应作用,幼儿经常游戏,幼儿最后更能使行为适应真实世界的要求.在游戏中孩子可以不受现实的限制和约束,可以实现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因此,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以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象征性游戏就是儿童所需要的这样一种工具,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太多的由成人通过强制性的、集体的形式传递给他们的社会性语言,而是按照儿童个体的需要来加以改变,作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语言,唤起儿童过去经验,使自我得到满足,而不是迫使儿童去适应现实.因此,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认为游戏是解决儿童情感冲突、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体现了皮亚杰心理学思想的精华,从内容到方法,较为充分地经受住了时代科学成就的考验.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的研究视角与观点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儿童游戏理论的普及,并且对70—80年代以来游戏研究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尤其是皮亚杰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运动,以及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所提出的游戏发展的阶段,是他的理论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部分.皮亚杰游戏理论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游戏与智力发展关系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扩展了人们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价值的认识,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后人对皮亚杰游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进一步推动了游戏研究的发展,使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识更为深入,开始注意融游戏与智力发展为一体,开始重视游戏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发展价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对学前教育实践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产生了许多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模式,如凯米KAmii-Devires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一.区域解读
✧幼儿园的表演区通常有歌舞表演,乐器表演、时装表演、故事表
演等活动,不同的内容蕴含着不同的目标,相应的环境创设和支持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其中,故事表演游戏深受幼儿喜爱,也是幼儿园表演区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

我们重点介绍故事表演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来再现文艺作
品内容、表达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游戏活动。

✧故事表演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主要源于故事等文艺作品,它以这些
文艺作品为基本框架,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内容和情节的发展都受作品的影响,幼儿创造性地再现自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

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游戏性高于表演性是其鲜明特点。

二.区域目标
1.喜欢参加表演活动,能大方而自然地表演,体验表演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
幼儿喜欢表演,幼儿是天生的“演员”。

当幼儿在他人和集体面前大胆展示自己时,成功、喜悦、自信将随之而来。

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宗旨的表演游戏通过“创造”性质完全不同的师幼关系而赋予了表演游戏崭新的面貌,使表演游戏能够通过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有力地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因而呈现出内涵丰富的发展价值。

2. 能完整地理解作品的含义,体会角色的情绪情感,大胆地想象和创造,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表情地表达和表现
幼儿表演的故事中的角色,有的是真善美,有的是假恶丑,幼儿通过故事表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性格的好与坏、行为的对与错,进而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故事表演过程中,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把故事表现出来,其语言复述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除了记住角色的语言以外,幼儿还要用适当的语气来表现角色的情绪情感,并恰当地运用动作、表情等非语言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角色。

3. 会制订表演区的活动计划,并有步骤地执行
开展表演游戏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角色如何分配,需要哪些道具,谁来准备,什么时间排练,什么时间正式演。

围绕表演游戏,幼儿需要做出周密的计划。

当然,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是在相关的游戏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循序渐进,从带领幼儿做计划,到共同制订计划,再到幼儿自主制订计划。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幼儿执行计划的情况,帮助幼儿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示幼儿根据活动需要适当调整计划。

4. 在表演过程中,能根据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在需要时进行调整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交往性活动。

幼儿要学会与同伴协商角色的分配问题,要学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个故事的表演。

5.能根据表演的需要制作简单的道具、服装、布景等。

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动手,克服困难
随着幼儿表演内容的发展。

会需要些道具、服装来帮助自己进入状态、提高情绪,所以制作相应的服装、布景十分重要。

此时的制作是为了表演服务的,是一时的急需,所以,只要幼儿会选择材料、使用工具、实现想法、完成制作即可,不必迫究精良、细致的效果,以免主次颠倒、干扰了幼儿的表演需要。

6. 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听取别人对表演有帮助的建议,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表演前商量如何说话和做动作,表演后起议论一下效果,对幼儿来说其实是自我评价、欣赏他人、寻找不足并为下次表演做准备的阶段,教师可以以观众、导演、角色、音响师等角色,和幼儿起讨论,如果能把发现的问题变成幼儿想自己改变的方向则是最高级的引导。

三.区域环境
1. 区域设置
提供远离安静区域的、宽敞、固定的空间。

相对来说,表演游戏还是比较吵闹的。

因此,在设置区域时,要尽可能使其远离安静区域,可以与建构、角色、手工等区域相邻,因为这些区域可以为表演提供帮助。

另外,幼儿表演区的位置在一段时间之内最好是固定的,以便于幼儿不断丰富和改善环境,并且对环境产生
认同感和安全感。

如果班级空间比较小,不能为幼儿提供比较宽敞、固定的空间,那么可以考虑一下楼道的公共区域或者阳台等,再或者可以设计并制作方便移动的布景,形成移动式区域。

✧开辟化妆间。

装扮是表演游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角色的服装、道具,也感受自己变身之后带来的快乐。

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在表演区使用屏风或玩具柜隔离出个小的区域,作为化妆间,化妆间中有一面落地的镜子,方便幼儿装扮之后看到自己的样子,安装镜子一定要考虑安全的因素,四边要有包裹,要结实牢固。

另外,也要提示幼儿不要扶触镜子,更不要用物体随击。

✧师幼共同创设环境。

表演区的环境应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

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所描述的环境的理解,同时在材料收集、道具制作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欲望,在不同年龄班幼儿参与的程度也不同。

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采取教师为主、幼儿部分参与的方法来进行环境创设;在中大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关于环境创设和道具制作的问题,哪些由教师想办法,哪些问题由幼儿自己解决,同伴间如何进行分工合作。

2.材料投放
不同年龄班,道具的种类及数量也有所不同。

✧为小班幼儿提供表演道具,要以简单、高结构的为主。

幼儿升入
中班后,可以在数量上增加一-些,4种左右为宜。

✧大班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增强,因此,可以选择低结构性的道具
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选择道具,需要时根据表演内容自制道具,便于幼儿进行多样化的表演,数量上也要随表演的需要逐渐增加。

四.支持策略
1. 选择适宜表演的“脚本”
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开展的游戏,因此,故事是幼儿游戏的“脚本”。

无论是源于文学作品的故事,还是幼儿创编的故事,只有适宜于表演,幼儿才有可能将其更好地通过表演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

那么,什么样的故事适宜于表演呢?
(1) 故事中的角色个性鲜明。

(2) 情节易于幼儿理解,夸张有趣。

(3) 便于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

(4) 故事中最好有多次重复性的对话。

(5) 语言朗朗上口,便于理解和记忆。

2.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为表演奠定基础
有了好的“脚本”幼儿就可以开始进行表演了吗?当然不是,只有当
幼儿对故事内容十分理解,对故事情节了然于胸,有了要表演的意愿后,才可能开始他们的表演游戏,否则很容易演变成一台教师“导”幼儿“演”的舞台节目。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前的“热身”活动,为幼儿自由、自主地开展表演游戏奠定基础。

(1) 讲故事时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有助于激发幼儿想要表演故事的兴趣。

(2)一个故事重复讲,帮助幼儿熟悉并记忆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3)组织语言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围绕故事角色、内容及情节进行讨论和分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心理和行为。

(4)开展分角色讲述活动,为正式表演进行预热。

(5)搜集以要表演的故事为索材的动画片,组织幼儿进行观看,为幼儿模仿角色的表情、语气以及制作服装、道具、背景提供参考。

3.观察也是指导
作为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任何支持前,一定要遵循“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的原则,导尿管幼儿对一个文学作品产生表演意愿,一直到能够生动地进行表演,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的。

教师观察也是种指导,在表演初期,教师要放慢节奏、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游戏中的表现,进而找准问题,再寻找适宜支持的策略。

4.组织幼儿讨论并发现问题
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和支持,如果缺少及时必要的干预,那么,幼儿很难实现他们表演的愿望,表演技巧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1)在表演初期,教师要帮助不能自主分工的幼儿做好分工,并共同
制定角色更换的原则。

(2)当幼儿缺乏表演技巧时,教师可以以角色的身份加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3)当幼儿不能很好地塑造角色时,教师可以将幼儿的表演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并播放给幼儿看。

组织幼儿讨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

5.抓住机会,生成新课程
表演游戏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到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产生的新兴趣点,就可以生成新的课程,扩展幼儿的认知经验。

例如,幼儿在表演《小红帽》时,对如何才能防止与家人走失,走丢了怎么办产生了激烈的讨论。

为此,教师专门设计并组织了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满足幼儿此方面的学习需要,丰富幼儿的安全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