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章末复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热能:一.、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能与电能:二、新型电池中“基本原理”的运用三、电化学的有关计算《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建立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观点,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以及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但是对于盖斯定律的运用还不熟练。
2、学生对于单一简单的电解池或原电池的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书写已掌握,但对于新型蓄电池的电极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动向及电解质溶液pH值大小的判断,混合溶液及串联的电路装置的判断及相关计算不能很好的判断。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效果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复习,我采用的授课方式是:以题带知识点的形式。
即利用刚做过的“单元练习题”中所出现的问题,把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再明确,把所涉及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和巩固形式。
本节复习课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本着既能复习知识点和方法,又不致于使学生感到复习课就是若干枯燥知识点的大罗列,毫无兴趣。
通过课前练习,学生对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已经了如指掌,从而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不足。
利用提问、动画的形式展示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点学生比较熟悉,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随后引用练习试卷上的典型题出现的错误答案使“错题重现”,引起了共鸣,这样学生自己纠错,再练习印象深刻,精选相应练习题,巩固训练,达到教学目标。
但整合这节课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得效果。
1、每个学生的情况认识不够,不知道哪个学生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好,所以提问时失去了对个别学生的针对性,许多问题基本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这样难免就会出现跟不上的那一小部分学生,滥竽充数的现象。
2、课容量大。
总以为这些知识是熟知的,可没意识到学生仅限于“知道”,而不能快速的将知识“再现”并用流利的语言叙述出来,所以结论基本都由老师叙述出来,这就出现了老师包办代替的现象。
而且由于内容多,学生没有自我整理和回味的时间,学生好像在被老师赶着走,去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设计耗436 KJ能量、拆开1moL0=O 键需消耗496 KJ能量、形成1moLH-O键需释放463 KJ能量。
试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流,有序的、主动的发言。
面检查阅读自学效果;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演示;归纳小结并板书(12min)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化学键的断开及形成与能量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3、整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取决于什么?多媒体演示,讲解,归纳小结并板书。
眼到:观看多媒体;耳到: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口到:跟老师一起分析归纳手到:做笔记心到:理解关键知识点1、采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形象化教学;运用简明的图示说明抽象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形成过程。
2、归纳小结,突出重点内容。
思考与交流(2min)思考: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全部为热量变化吗?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讨论并分析:首先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对一个特定反应,也与反应物的质量和各物质的聚集状态等有关。
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引申(1min)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热量变化引申课堂教学课后思考并预习。
提高课堂深度归纳小结归纳小结结论。
理解记忆认真听讲,做归纳、小结,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评测练习1、当堂练习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⑵.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⑶、H2在CI2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Q1KJ,断裂1 mol CI2中的化学键消耗能量Q2KJ,形成1 molHCI 中的化学键释放能量Q3KJ。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水平上再次认识并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道理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基本训练。
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从能量角度比较深刻地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的贡献,从而赞赏化学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多角度思维能力,归纳类比能力。
三、教学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有哪些?2.如何测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四、教法与学法设计问题、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五、教学用品实验: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多媒体教学课件六、教学设计联想●质疑问题3、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问题4、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热量?思考并阅读课本小组活动,交流研讨,代表发言适当回忆知识点,以温故知新,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引入了反应热的定义。
[板书]一、反应热定义:表示符号:Q[辨析] Q>0 反应吸热Q<0反应放热倾听记录明确概念强化理解问题5: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究[学生交流回忆] 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演示] 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小组合作能力问题6:如何求算一个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Q= - C(T2 -T1)=- C0m(T2-T1)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
(3)能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类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
2、教学难点(1)焓变的理解。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现象,如燃烧、电池放电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如热能、光能、电能等。
②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如镁条燃烧、氢气燃烧等,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反应热与焓变①讲解反应热的定义,即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②引入焓变的概念,解释焓变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ΔH表示。
③分析焓变的正负与反应吸放热的关系,ΔH 为正时,反应吸热;ΔH 为负时,反应放热。
(3)热化学方程式①讲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即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②强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点,如注明物质的状态、焓变的数值和单位等。
③举例说明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表示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实验探究进行铝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从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通过实验测定反应热?(2)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5、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反应热、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根据图像判断计算反应热。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3.会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4.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推导、概括归理,锻炼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概括归理前置作业完成三个考点补知能欠缺内的的内容考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的ΔH=E1-E2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S(s)ΔH>0 D.H2(g)+I2(g)2HI(g)ΔH>0ΔH=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念1. (2015·安徽高考节选)NaBH4(s)与水(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 gNaBH4 (s)放热2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电负性H 2.1 B 2.0 O3.52.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至少写出3个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C.ΔH2>ΔH1>ΔH3 D.ΔH1<ΔH3<ΔH2 2.(2014·新课标卷Ⅱ)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根据图像判断计算反应热。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3.会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4.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推导、概括归理,锻炼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概括归理前置作业完成三个考点补知能欠缺内的的内容考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的ΔH=E1-E2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S(s)ΔH>0 D.H2(g)+I2(g)2HI(g)ΔH>0ΔH=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念1. (2015·安徽高考节选)NaBH4(s)与水(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 gNaBH4 (s)放热2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电负性H 2.1 B 2.0 O3.52.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至少写出3个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C.ΔH2>ΔH1>ΔH3 D.ΔH1<ΔH3<ΔH2 2.(2014·新课标卷Ⅱ)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为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
在初中学习过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以及高一必修2课程学习过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反应热和焓变关系,定量讨论化学键与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介绍热化学方程式,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加深对反应热的认识。
这是高中理科学生必须学习的《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本质原因;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3、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
2、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能正确分析测定反应热实验的误差,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小误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教学难点:△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测定实验误差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通过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据此我们可以制取各种物质,还可以获得热能、电能、光能等。
哪么,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变化?怎样表示?【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交流】反应热的本质是什么,与化学键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板书】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反应热等于焓变。
符号:△H单位:kJ/mol或kJ.mol-1【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板书】∆H=∑E(生成物)-∑E(反应物)∑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H为“-”或△H<0∑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H为“+”或△H>02、反应热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板书】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所释放的能量之差。
高中化学_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的展示,了解火力发电原理;2、通过类比于物理电路的形成,利用将氧化还原反应分开的思想能够设计一个原电池的模型3、通过教师讲述学生能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4、学生能够判断出原电池的负极并说出其判断方式;5、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原电池形成的前提和条件,并能灵活应用到设计更多的原电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经历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2、能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探究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寓学于乐,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化学思想与心灵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然后突破的快感,体会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2、通过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重要意义体会化学对社会科技的重要价值。
3、通过研究火力发电的弊端使学生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化学思想和为人类文明社会努力学习化学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化还原电子转移为依据的原电池设计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原理、概念、组成已经应用;原电池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分开进行的思想与原电池模型设计的结合;原电池的本质以及形成条件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火力发电原理【展示】2013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讲述】从这张发电总量构成图来看,我国目前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
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火力发电的原理。
【展示】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火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热水使热水变为蒸汽,推动蒸汽机轮,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提问】火力发电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同桌讨论)【理答】火电站建厂造价低廉,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如季节气候)。
火力发电厂从储存在煤中的化学能到最终转变成电能,经历了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转化,能量都不可能是100%利用的,那么必将造成大量能源的损耗,实际上目前我国火力发电中,能源的利用率仅为30%~40%。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就没了,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从身边做起认真听讲思考、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通过饼状图说明我国事火力发电占主导地位,并讲述火电站工作原理并讲述能量转化。
高中化学_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3.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教学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复习回顾] 1、什么是化学键?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导入新课]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烃类等有机物,它们燃烧时释放出热能,这些热能从何而来?这种热能与化学物质及化学反应有什么关系?石灰石要经过高温煅烧才能变成生石灰,高温提供的热能在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推进新课]在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分子转变为生成物分子,各原子内部并没有多少变化,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生成物分子中的新化学键形成。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表现吸热有的表现出放热呢?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分析]2H→H2中能量变化?1mol H2中含有1molH-H,在25℃101kPa条件下,由H原子形成1molH-H要放出436kJ的能量,而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吸收436kJ的能量。
1、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
单位:kJ/mol。
破坏化学键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放出能量[类比分析]CH4→4C+4H(吸收4mol×415kJ/mol=1660kJ)[讲]不同物质形成的化学键能量不同,而化学键存在于不同的物质间,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不同,这样的过程就出现了能量变化。
物质的化学反应与体系的能量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只要有化学反应就一定有能量变化。
[问]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遇到强光会发生爆炸,放出大量的热。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①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关系;②初步了解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反应;③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多媒体播放“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视频和部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法来体会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其观察思考能力;②运用数据进行理论计算,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其处理数据的能力;③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②通过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守恒和转化,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③使学生了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培养其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难点: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具准备:1、仪器:多媒体投影仪、试管、温度计、镊子、胶头滴管、塑料袋。
2、药品:H2O、2mol/LNaOH溶液、2mol/L盐酸溶液、Ba(OH)2·8H2O晶体、NH4Cl固体教学过程:练习1、镁条的燃烧2、高温下C和CO2反应生成CO3、氧化钙于水的反应4、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5、炸药爆炸6、 Ba(OH)2·8H2O与2NH4Cl的反应7、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二)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Ba(OH)2· 8H2O与NH4Cl反应B.镁与稀盐酸C.灼热的C与CO2反应D.甲烷与氧气反应(一)答案:1、放热反应2、吸热反应3、放热反应4、吸热反应5、放热反应6、吸热反应7、放热反应(二)答案:选C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复习巩固基础,尝试从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给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
课程推进【提问】1、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伴随能量的变化?【交流·研讨】课本37页请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是吸收还是释放能量?【讨论】分析表中数据并从化学键的角度加以概括【回答】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
高中化学_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ΔH=H(生成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法1、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判断与书写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2、难点: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3、突破法:加强练习,总结方法步骤。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设备,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考点一、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正误判断(1)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吸热反应必须加热()(2)NaHCO3+H2HCOONa+H2O反应中,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3)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4)根据A(g)+B(g)===2C(g)ΔH<0可知1 mol A(g)和1 mol B(g)的总能量高于2 mol C(g)的总能量()2.完成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013·北京高考)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2NO(g)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安徽高考)在25 ℃、101 kPa下,已知13.5 g的Al固体单质在O2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放热419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能根据图像判断计算反应热。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3.会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4.通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推导、概括归理,锻炼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概括归理前置作业完成三个考点补知能欠缺内的的内容考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三种化合物中C最稳定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整个反应的ΔH=E1-E2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S(s)ΔH>0 D.H2(g)+I2(g)2HI(g)ΔH>0ΔH=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念1. (2015·安徽高考节选)NaBH4(s)与水(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 ℃、101 kPa下,已知每消耗3.8 gNaBH4 (s)放热21.6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电负性H 2.1 B 2.0 O3.52.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H2+O2===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至少写出3个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向1 L 0.5 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ΔH1、ΔH2、ΔH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C.ΔH2>ΔH1>ΔH3 D.ΔH1<ΔH3<ΔH2 2.(2014·新课标卷Ⅱ)室温下,将1 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升高,热效应为Δ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ΔH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ΔH2>ΔH3B.ΔH1<ΔH3C.ΔH1+ΔH3=ΔH2 D.ΔH1+ΔH2>ΔH3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3 kJ, 18 g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44 kJ的热量。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x为()O==O H—H H—O(g)1 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96 436 xA.920B.557C.463D.1884.(2016·海南高考)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
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ΔH为()A.3.8×104 kJ·mol-1 B.-3.8×104 kJ·mol-1C.3.4×104 kJ·mol-1 D.-3.4×104 kJ·mol-1练习1. 已知:则(1)SO2(g)+2CO(g)===S(s)+2CO2(g)ΔH=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为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及CxHy的排放量意义重大。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N2与O2生成N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请解释:①随空/燃比增大,CO与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
②当空/燃比达到15后,NO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练习3. 利用太阳能和缺铁氧化物[如Fe0.9O]可将廉价CO2热解为碳和氧气,实现CO2再资源化,转化过程如图所示,用1 mol缺铁氧化物[Fe0.9O]与足量CO2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 molC(碳)。
【总结概括】回扣学习目标归纳总结错因定位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淄博市临淄区的一所普通高中。
中考的前1000名几乎都去了淄博七中,我们学校2015级招收的2800多个学生,到高二时有大约1500人选了理科。
高三时我带的是两个普通理科B层班。
生源是高二文理分科之后,理科后五百名,进入高三又从B层班拔走了近200名进入A层班后,再次剩余的300多个学生中的两个班。
应该说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生源不是很好。
刚一接手这些学生,上课时都很头疼,几乎啥也不会!进入高三。
很多学生都想努力学习了。
只是高一高二没学会的知识太多,经过高三一年的努力奋战,他们中的多数学生只是学会了基础的知识。
所以我在设计学习内容的时候没有把很难的题加进去。
一是在考前(当时离高考还有21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想让学生落实基础,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我们班的高考化学目标分是60分。
当时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有九个学生已被高职学校提前单招,已经不来学校上课了!听说我要上公开课,并且录课,大家一起留个纪念,9个学生就都回来了,当时感觉很开心,有点激动!现在我班学生大部分去的是高职院校。
有几个复读的,还有三个走的是艺术本科。
今年过年,好多学生来看我,说高三一年改变了他们,让我感觉当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当时大部分学生学情:知道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知道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会根据燃烧热、中和热、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复习效果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课前看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三维设计】这一章备考锦囊学习任务后,课堂上教师通过典型的例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归纳提升所用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做和讲解。
通过练习,强化巩固基础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的讲学生的回答、书写、练习交互进行。
共完成了十一个题目的讲授分析和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一章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内容都复习到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明确了本章要考察的重要知识点。
对这些知识点的出题形式,题目要点,如何去应对有了很好的认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内容定量的探讨“质”“能”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引入了焓的概念,介绍了燃烧热、中和热的测定,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提升能源利用率,是整个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基础。
2.三个版本同一教学内容对比:3、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单位,并从微观的角度举例定量的探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附加有实践活动“中和热的测定”。
本节重点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
本节难点是焓变,△H的“+”与“-”,。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点是利用已有的知识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来学习新的内容二是燃烧热,能源。
了解燃烧热的含义。
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实际意义,了解一些新能源。
重点是掌握燃烧热的概念。
了解燃烧热表示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知道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实际意义。
三是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计算一些反应的反应热。
本节的重点是盖斯定律,以及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4、本章内容课时安排作为高三二轮复习课,本章在学生预习和完成资料的基础上一节课完成。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评测练习(课后作业)考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1.ABCD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A .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B .CaCO 3=====高温CaO +CO 2↑C .C +H 2O=====高温CO +H 2D .C +CO 2=====△2CO3.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
已知在25 ℃、101 kPa 下,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2H 2+O 2===2H 2O ΔH =-571.6 kJ·mol -1B .H 2(g)+1/2º2(g)===H 2O(g)ΔH =-285.8 kJ·mol -1C .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mol -1D .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mol -1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2SO 2(g)+O 2(g)2SO 3(g)ΔH =-98.3 kJ·mol -15.化学反应N 2+3H 2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 .N 2(g)+3H 2(g)=2NH 3(l)ΔH =2(a -b -c ) kJ·mol -1B .N 2(g)+3H 2(g)=2NH 3(g)ΔH =2(b -a ) kJ·mol -1 C.12N 2(g)+32H 2(g)=NH 3(l)ΔH =(b +c -a ) kJ·mol -1 D.12N 2(g)+32H 2(g)=NH 3(g)ΔH =(a +b ) kJ·mol -16.已知:101 kPa 时1 mol 辛烷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 518 kJ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①2C 8H 18(l)+25º2(g)===16CO 2(g)+18H 2O(g)ΔH =-11 036 kJ·mol -1②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l)ΔH =-11 036 kJ·mol -1③H ++OH -===H 2O ΔH =-57.3 kJ·mol -1 ④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ΔH =-114.6 kJ·mol -1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只有②考点三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7化学键Si—O O===O Si—Si键能/(kJ·mol-1)X498.817622(s)ΔH=-989.2 kJ·mol-1,则X的值为(已知1 mol Si中含有2 mol Si—Si 键,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键)()A.34.6 B.460C.832D.9208.(2016·河南名校联考)美国大推力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所需燃料为高能火箭燃料肼(H2N—N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