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圈环流天气系统和气候

合集下载

三圈环流与天气系统专题

三圈环流与天气系统专题

三圈环流与天气系统专题一基本点(一)气压高低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3 受气温变化(海陆比热的差异)的影响,大陆上(较海洋)夏季气压偏低,冬季气压偏高,气温和气压的年较差大。

4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 万能公式:上升气流==近地面低气压==阴雨天气下沉气流==近地面高气压==晴燥天气(二)风力和风向1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呈正相关,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偏,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偏。

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以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

反之亦然。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 三圈环流:熟悉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名称,性质及其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各地气候成因的影响。

3 季风环流:熟悉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季风的风向、性质、成因。

高中地理课件-三圈环流

高中地理课件-三圈环流
5、移动规律: 全球来说,太阳直射点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南移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冬季北移低气压相间分布, 春秋分时,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2、气压带成因: 热力作用: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作用:副热带高气压带 福极地高气压带
3、性质: 干热气流:低纬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 暖湿气流:中纬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干冷气流: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低压带
4、对天气(气候)影响: 上升阴雨 下沉晴 低压阴雨 高压晴 西风阴雨 信东晴

授课顺序调整: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三圈环流—世界气候

授课顺序调整: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三圈环流—世界气候

授课顺序调整: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三圈环流—世界气候高中第二章大气部分的学习是学生的难点,一直都是老师和学生最头痛的内容之一。

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思维联系?如何突破气候部分的学习心理障碍?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内容。

本学期我们年级的地理备课组四位老师经过认真讨论拿出一个方案——打乱本章教材的顺序。

这个部分已经讲完了,虽不敢说取得巨大成功,但是至少没有失败,至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个小调整,却带来了不少的收获,记在这里供大家讨论:授课顺序调整:大气的运动——常见天气系统——三圈环流——世界气候。

(也就是把三圈环流部分与常见天气系统部分互换。

)感觉:过渡更自然,思路更清晰具体操作过程:1。

热力环流2。

大气水平运动3。

尝试在等压线中画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画出下图左图三点的风向)4。

加大难度画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画出下图左图三点的风向)5。

继续加大难度画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画出下图左图三点的风向)6。

自然过渡到气旋与反气旋。

7。

气团锋面及锋面气旋(具体参看《地理老师的理科情节》/userlog/849/archives/2006/188992.shtml一文)8。

全球大气环流三个假设:1。

假设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2。

假设地球不公转(不考虑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移动)3。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不考虑海陆分布差异)将第1点的热力环流,应用于球体上分析。

否定第1条假设,考虑地转偏向力,得到:否定第2条假设,考虑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移动,得到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移动:[url=][/url] 否定第三条假设,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得到(7月略):9。

根据气压带风带推导全球气候分布规律(过程略)。

10。

巩固练习,提供两组气候图,每个学习小组任选一组,组长组织本组组员用前面的原理辨别,并说明其成因与分布。

感觉效果不错,供大家参考。

忽悠地理之城市的区位因素这是今天上午的一节公开课,第一次用google earth 讲地理课,略有删节。

三圈环流与气候知识点

三圈环流与气候知识点

三圈环流与气候知识点1、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大气环流既是地-气系统进行热量、水分、角动量等物理量交换以及能量交换的重要机制,也是这些物理量的输送、平衡和转换的重要结果。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非均匀分布是大气环流的原动力。

大气环流构成了全球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天气形势的主导因子,也是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实现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交换,是全球各地天气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以亚欧非大陆为例,我们了解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以东亚地区作为代表,东亚地区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最大的大洋的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东亚地区的季风气候是最显著和典型的。

在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陆地强烈降温,形成冷高压,东亚盛行西北风。

西北风来自寒冷干燥的亚欧大陆的内部,其影响下的地区寒冷干燥。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太平洋上副高增强,东亚受到东南季风影响,此时的气候特征是增样的。

东南季风来自温暖湿润的洋面,夏季陆地强烈升温,此时东亚季风气候区高温多雨。

受季风影响的范围,最北达到东北地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最南可达南亚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在这么广阔的区域内,因为纬度跨度大,南北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自北向南依次出现了①温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

(见幻灯)他们共同的特征是雨热同期。

二、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性质我们以赤道低压为例,其包含的两层信息,一是赤道地区,二是低压,气流强烈上升,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其控制下的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与此相对的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的气候的特征是怎样的?热量还是很充足,但是因为高压控制降水少,顾其控制下的气候是高温少雨。

读幻灯我们如何理解信风控制下的气候同样也是干热、少雨的,和垂直运动不同,信风大气虽然作水平运动,但大气是从高纬流向低纬,在其运动过程中,气温是不断升高的,故不易冷凝形成降水。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

不同视角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不同季节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图示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原因: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 置随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应用: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 季节及地理事象的分布
即学即用:判断下面三幅图所示的季节
【例1】
【2008年江苏高考】下图 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 图”。读图回答(1)~(3)题。 (1)上述“某月”是( ) C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甲地盛行( A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3)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D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风向及原因
性质
性质 冬季:寒冷干燥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 冬季:⑧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高温 湿 夏季:⑨______ 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 ___________ 差异 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 冬季:温暖干燥 东北风 气压带、 冬季:⑪_________ 南亚季风 异;⑩________ 高温湿润 夏季:⑫ _________ 夏季:西南风 风带季节移动 ____________
赤道热
赤道低气压带
想一想南半球大气环 流的情况会怎样?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
七 个气压带 六 个风带
地球自转促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三圈环流及其形成的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三圈环流 分布 性质
天气
冷干 暖湿 干热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炎热干燥
湿热 干热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暖湿 冷干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课件新课标人教

高一地理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课件新课标人教

10. 大洋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大洋洋流
大洋洋流是指水平方向上水体按照一定规律流动的 现象,是海洋中水的广泛分布造成的结果。
大气环流和大洋洋流的关系
大气环流直接驱动了洋流的运动。洋流本身也影响 着大气环流形成和空气质量分布。
11. El Nino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1. 赤道海域风暖流加强,水温上升 2. 太平洋海域压力系统改变,导致赤道海域大
全球变暖
全球增暖和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气候模式的刻意扰 动,从而增加更多已经形成的臭氧洞。
14. 大气环流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的原因
太阳辐射强度、海洋大气运动、冰盖变化、火 山喷发、陆地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
洪涝、旱灾和气象灾害频发;气温、降水、物 候失调;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和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变化和物种灭绝。
1
全球变暖趋势
大气波浪异常增多和强度加强,表明全
地球环境影响
2
球增暖趋势会对大气环流造成重要影响。
未来几十年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地 球环境将经受巨大的冲击。各国的政策、
科技、环保措施等都将对大气环流产生 关键影响。
15. 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温 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引发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和大规模气 象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风暴潮和沙尘暴等。
16. 预防和减轻气候变化的措施
1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8. 极地低压带的形成和特点
形成
地表温度极低,对流受到限制,地表气压低,气流 发散。
特点
气温常极低,冰雪广布,日照时间短,降水少,气 状稳定,动干补湿程度低。

08三圈环流和天气系统

08三圈环流和天气系统

1、天气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所表达的是 哪一类锋面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2、天气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是哪一类锋面 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
反气旋
气旋与反气旋气流运动的差异
水平结构:
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复合的大旋涡 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复合的大旋涡
外围大风区 旋涡风雨区 台风眼
旋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季风活动与我国降水的分布 ——锋面雨的移动
二、锋面的类型与天气
冷锋
暖气团
冷气团
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 向移动形成的锋.冷气团在运动过 程中是暖气团被迫抬升. 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有寒潮、北方夏 季的暴雨、沙尘暴。 冷锋的降水在锋后
暖锋
暖气团 冷气团
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 动的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 气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的降水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冷锋
冷气团
暖气团
C
B
A
暖锋
暖气团 冷气团 A B C
城市
城市
过境前
过境时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阴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降温,升压,转晴
冷锋 暖锋
晴,气温高, 气压低 晴,气温低, 气压高
升温,降压,转晴
练习:
假定以下是深圳市未来48小时天
气预报 (锋面移动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

0
720
深圳市
1440
垂直结构:
1、形成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系统是
2、在下列天气系统控制下,深圳空气质量最差的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3、读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 A.受气旋控制,甲地气流下沉 B.乙地的天气特点是寒冷干燥 C.丁地受冷锋影响,出现暴风雪 D.丙地气压梯度力最大,可能发生 沙尘暴天气

第五课时 三圈环流与气候、天气系统

第五课时 三圈环流与气候、天气系统

高考题
• 8.(2018江苏单科,2,2分)公元399年— 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 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 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 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 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 合的时间是 ( )
• A.1月—5月 B.5月—9月
季风环流
大尺度
气候
自然地理景观
高考题
• 1.(2010·江苏·高考真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 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冰岛位置图。 完成下面小题。
•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练习题
• 6.(2014·四川·高考真题)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冬半年M 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 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 面风浪小。
练习题
• 7.某科考队1月考察火地岛过程中发现, 火地岛多冰川湖和沼泽等湿地,岛上 有很多树木,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 作“醉汉树”。下图示意火地岛区域 和醉汉树景观。
• 说明该岛“醉汉树”树冠延伸方向并 分析其形状不对称的原因。(8分)
方向:东南方向 原因:该岛地处西风带,盛行西北风;岛屿上盛行西风风力强劲,迎风面 树枝易受损伤,背风面树枝正常生长,使得树冠形状呈现不对称。
世界气候的一般分布规律
20°
高考题
• 3.(2020江苏单科,8,2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 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 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题。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

大气环境三圈环流

03
中纬度环流
中纬度环流的成因
01 02
地球自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运动的大气受到一个向右或向左的力,称为地 球自转偏向力。这个力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显著,是形成中纬度环流的主 要因素。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热量在大气中产生气流上升和下沉运动,进而形成中纬度环 流。
03
地球表面温度变化
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压力,进而影响大气的运动,
详细描述
地形如山脉、河流和海岸线等可以影响风向和风速,改变大气的运动状态。地表覆盖如 森林、草原和城市等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例如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地区温度 升高,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此外,地表覆盖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
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
地球表面受热不均是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赤道地区受 热较多,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极地地区受热较少,空气 下沉,形成高气压。
气压差异导致空气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水平运动 。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使气流发生偏转,形成各种 环流系统。
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三圈环流
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地球上的气流分为低纬度、中纬 度和高纬度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内又存在不同的气流系统
高纬度环流的特征
气流方向
高纬度环流的主要气流方向是围绕地球从西向东流动, 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气流强度
高纬度环流的气流强度相对较弱,因为受到温度和地 形的限制。
季节变化
高纬度环流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气流较强,夏 季气流较弱。
高纬度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温度
高纬度环流有助于调节全球温度,通过将热量从低纬度地区输送到 高纬度地区,维持地球气候的稳定。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大气环流多种形式。三圈环流主要由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副极地低压带、盛行西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等构成,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和风带分布。这些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同时,海陆热力差异也是影响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环流。冬季时,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盛行西北风,气候低温干燥;夏季时,则形成印度低压和北太平洋高压,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湿润。南亚季风的形成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双重影响。总的来说,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低 阿留申
低压
8.南半球由于 海洋 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其气压带 基本保持着 带状 分布的特征
(三)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东亚
太平洋 南亚
印度洋
季节 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海陆热力差异 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 海洋—— 太平洋 与世界最大陆地—— 亚欧大陆 之间巨大的海陆 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 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5)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对 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北半球)
400N
大 洋
(3)极低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空 气 冷 却 下 沉
°
°
形成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全年寒冷干燥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极低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4)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陆






甲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单一气压带、风带沙漠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候 极地 ③极地高气压带: 气候 温带海洋性 ④ 西风带: 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三圈环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的纬度位置 原因 方向
三、移动
地球公转
A
B
C
北极
南极
E F F E 1.A图表示北半球的 夏季(季节),因为气压带和风带 偏 北 (南、北); C图表示北半球的 冬季 (季节),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偏 南 。 2.E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F代表的气压带名 称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 ;G代表的风带名称是 西风带 。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布:10°N~10°S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空 气 受 热 膨 胀 上 升
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副热带高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高低纬度受热不均;
3.三圈环流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 环流)——实际状况
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实际情况
极地高气压带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地 带 低 带
极地东风带 低 气 压 带
西风带
副 赤 副 热 道 热 高 气 高 气 气 压 压 压 带 带
东北信风带
四、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进行 热量输送 和 和 水汽交换 ,对各地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
2.单圈环流的形成——理想状况 假设1 (1)大气在均质地表运动,假设地表为海洋, 没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三圈环流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而地理的三圈环流则是其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三圈环流包括大气圈环流、水圈环流和岩石圈环流。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这三个环流系统。

一、大气圈环流大气圈环流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内的气候现象以及气流的运动。

主要有垂直环流和经纬度环流两种形式。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流运动。

在垂直方向上,主要有两种气流形式,即垂直上升气流和垂直下沉气流。

垂直上升规律是:赤道附近的热带汇聚带上升,形成高空环流层;相对干燥的下沉气流区由于地表上空气下降,导致地表高压形成。

这一垂直环流形式影响着天气变化和季风气候的形成。

经纬度环流则是指根据地球表面的纬度和经度分布情况,产生的大气环流形式。

纬度环流一般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带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能量收入和辐射规律不同,导致气压的差异。

纬度环流影响着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二、水圈环流水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水在各自圈层之间的循环流动。

主要有海洋环流和陆地水循环两种形式。

海洋环流是指海洋表层水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循环流动。

它受到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地形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

大洋环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来自赤道附近的海洋热带汇聚带,带来温暖的水流;寒流则来自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带来冷水。

陆地水循环指的是地球上降水(如雨、雪等形式的水)在陆地上的循环过程。

降水之后,一部分将直接蒸发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一部分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则流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并最终回归大洋。

陆地水循环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

三、岩石圈环流岩石圈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热量和物质的循环流动。

地壳和地幔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岩石圈环流,这对于地球内部和地表地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壳内部的岩浆运动和地震活动是岩石圈环流的主要表现,这是由于地球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

热对流和岩石圈的运动形成了地震活动的地震带。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及其影响下的气候

中纬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总结
1.在春秋分时气压带中心为 0、30、60、90(宽约 °) . 、 、 、 (宽约10° 2.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 反 3.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同一半球,相邻的气压带气压相___,相邻的风带 ___, 反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风向相___.不同半球的同名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 湿 4.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从干湿性质来看,凡是低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干 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在大陆西岸, 的,而高压带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在大陆西岸,一 干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般信风和极地东风控制下的地区多是__的,而西风控制 下的地区多是__ __的 下的地区多是__的。 湿 5.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就 .气压带与风带随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太阳直射点 ______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北 南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 __移 冬季__ __移 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移, 冬季__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受海陆位置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 ●地形因素影响:高原、高山气候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1.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只位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0º~35 南北纬 ~35º 夏高温多雨 , 的大陆 东 岸 冬 低温少雨, 北纬35º~60º附 夏高温多雨, 北纬 ~60 附 夏高温多雨, 近大陆 东 岸 冬寒冷干燥

专题14 三圈环流与气候解析版

专题14 三圈环流与气候解析版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气圈专题14三圈环流与气候(解析版)【基础自检】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 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①七个气压带:A为带、C为带、E为带、G为带。

②六个风带:B为带、D为带、F为带。

(3) 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冬季。

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中气压带中,易带来降水的有,、因为这里多气流。

图中风带中,易带来降水的有,因为该风带带来自低纬的气团。

答案:1. (1) 地转偏向力(2) ①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②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 偏北偏南2.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上升西风带暖【重难突破】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移动规律1. “冷热不均使其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2. “地球自转使其偏”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特别提醒】气压带的成因类型有两种(1)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为热力原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 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为动力原因。

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3. “地球公转使其移”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则情况相反。

实际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并不是完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步对应的。

由于大气热量与温度变化的滞后性,使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滞后一段时间。

但总体上,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方法拓展】1. 数字法巧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七压六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三低四高(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零三六九(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N<S>,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N<S>,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N<S>),风压相间(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候分布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候分布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40°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30°副热带高气压带 20° 东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100°°春赤季(道太低阳气直射压点带居中夏)季赤(道太低阳直气射压点带偏北秋)季赤(道太低阳直气射压点带居冬中季)赤(东道太北阳低信直气射风压点带偏带南)
大陆内部:
大陆性气候显著
以水定型
最冷月>15°
以温定带
判断方法: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0~15°
最冷月-15~0° 最热月<15°
热带
亚热带和部分温带
温带
寒带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亚洲高压)
从大陆上吹来的冬季风会 带来什么天气?
60° 40°
季风气候特点?
中高纬度,热量偏少 低纬度,热量较多 低纬度,热量充足
夏季降水较多,冬 季降水较少。雨热 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深居内陆,远离海 温带大陆性气候 洋
高海拔地区,气温 低,落差大
高原山地气候
90°
极地冰原气候
70° 60°
极地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
性气候
40° 地中海
温带 大陆性 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30°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季
热带草原气候 风气候
10°

热带雨林气候
高纬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西岸:

课时3.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大陆西岸的气候

课时3.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大陆西岸的气候

课时3.三圈环流的形成与大陆西岸的气候
一、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
1.水汽——距海远近(海陆位置)、向岸风和离岸风(大气环流)、山地阻挡(地形)、沿岸洋流、地表植被状况等等。

2.凝结核——近地面空气中的杂质或固体尘埃(极性分子)吸引水汽在其周边凝结。

雨滴的形成
雾的形成
雪花的形成
3.冷却凝结机制——上升气流是冷却凝结的主要方式。

(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气旋雨、锋面雨、地形雨)
——图解:
关键词: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是形成了气流的上升运动则有利于降温和水汽的凝结。

二、三圈环流
1.教材的知识体系设计:
热力环流(最简单形式)
——→(扩大范围至全球)一圈环流(理想化)
——→(加之地球自转)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大陆西岸的气候
——→(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中心
——→(大陆东岸盛行风随季节变化)季风气候
——→(气候形成因子的复杂性)气候的复杂性
2.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①画出半球轮廓图,画出30°、60°纬线;
②赤道与极地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热力环流(热力因素)引发高空向极地方向和近地面极地指向赤道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在地砖偏向力作用下(北)右偏,高空气流在30°N上空汇集下沉(动力因素),形成近地面的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向南北两支气流,向高纬的暖湿气流与极地来的冷气流相遇,交锋,暖气流抬升(动力因素)
⑤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运动完成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图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圈环流与天气系统专题一基本点(一)气压高低1 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

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高。

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3 受气温变化(海陆比热的差异)的影响,大陆上(较海洋)夏季气压偏低,冬季气压偏高,气温和气压的年较差大。

4 高、低气压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如赤道低压、极地高压、热低压、冷高压等),另一是动力原因,由大气运动造成(如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等)。

5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

太阳辐射高低纬度的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6 万能公式:上升气流==近地面低气压==阴雨天气下沉气流==近地面高气压==晴燥天气(二)风力和风向1 风力(即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气压差/距离)呈正相关,与地面摩擦系数呈负相关。

2 气压场中的空气质点,一般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垂直于风向右偏,南半球垂直于风向左偏。

随纬度增高而变大。

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

不仅能改变风向,还可以减小风速)。

3 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4 摩擦力大,风速小,风向偏转角度小,与等压线夹角大。

反之亦然。

(三)热力环流与大气环流1 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例如一般的空气对流运动、海陆风、山谷风以及城市热岛环流。

2 三圈环流:熟悉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和名称,性质及其季节移动(大致1月前后南移,7月前后北移);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各地气候成因的影响。

3 季风环流:熟悉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季风的风向、性质、成因。

(四)天气系统1 天气是指大气的短期综合状况。

主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气旋与反气旋。

冷锋 慢行冷锋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风较大 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快行冷锋 狂风暴雨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大风降温或沙暴(干燥)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寒潮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暖 锋 云层增厚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雨过天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准静止锋 阴雨连绵 ①6月上旬-7月中旬,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②冬半年云贵高原东部,贵阳一侧出现阴雨冷湿天气,昆明一侧为暖气团控制,温和晴朗气旋反气旋气压系统低气压高气压气流方向垂直方向上升下沉水平方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天气中心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天气晴朗对我国的影响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蒙古高压2低压槽部位气流辐合,而高压脊部位气流辐散,故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内。

锋面两侧气温差别较大,故锋线附近等温线比较密集。

(五)等压线分析1 等压线形态: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受气旋或锋面影响,盛行上升气流,一般出现阴雨天气。

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等压线向低值方向弯曲。

受反气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一般出现晴燥天气,易出现逆温现象。

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2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3 天气判定:首先判断南北半球和季节,根据气压形势判断受哪些天气系统影响,各地风向与风力如何,推测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并且考虑地形的影响。

详解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

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环流形式:三圈环流。

一、三圈环流[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

那从理想状态上来讲,我们地球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是在哪呢?[学生回答]赤道 极地[教师] 对。

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严寒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

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

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高气压,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

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

如上图。

1单圈环流[教师] 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

2.三圈环流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

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箭头①),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②),到30°N 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

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

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低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大气在向南流动过程中逐渐向右偏转,形成了东北信风(画箭头④)。

这样在赤道与30°N 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图(1)低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

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

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教师] 同理分析,南半球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7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教师] 提问;(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师] 图2.1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同时,也由于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承转] 我们上面讲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个个气压中心。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师] 请同学们先读图2.13“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全球的气压分布不是成带状的?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略[教师] 结合p39活动题。

从图上可以看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基本上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而北半球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

[分析] 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

在同样的太阳照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

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冷高压。

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

具体的气压分布情况,请同学们再来看图2.13和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副极地低压带也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天气、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这些大气活动中心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被切断的气压带亚欧大陆太平洋大西洋1月副极地低压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7月副热带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教师] 以上我们了解了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