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耳鼻喉重点整理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复习重点
本文档将提供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的复重点。
以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 耳科学
- 耳朵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耳朵的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
- 耳聋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和康复技术
- 耳部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鼻科学
- 鼻腔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鼻部常见疾病及其症状
- 鼻部疾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
- 鼻部手术的种类、手术步骤和并发症预防
3. 喉科学
- 喉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喉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 喉部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选择
- 声音障碍的康复技术和预防措施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中医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常用方剂和治疗原则
- 风寒湿热等病因对耳鼻喉科疾病的影响及相应治疗方法
- 西医药物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及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和优势
请根据以上复习重点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的训练。
希望本文档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耳鼻喉科学知识点总结一、耳鸣:1.耳鸣是指患者自觉听到不同程度、不同音质的声音,常见的有嗡嗡声、尖锐声等。
2.中医认为耳鸣与肝肾虚损、心火旺盛、血虚等有关。
3.耳鸣可以通过调节饮食、休息和运动,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二、鼻炎:1.鼻炎是指鼻黏膜长期或反复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炎症,常见的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
2.中医认为鼻炎与肺热、肺脾虚弱、上焦湿热等有关。
3.鼻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体质,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三、咽炎:1.咽炎是指咽部黏膜的炎症,常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中医认为咽炎与肝火亢盛、脾胃虚弱、痰湿阻滞等有关。
3.咽炎的治疗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喉部湿润,中药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
四、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医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广泛应用于临床,可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达到治疗效果。
2.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常用穴位有曲池、风池、迎香、印堂等。
3.针灸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五、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1.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可以通过疏风清热、排痰止咳、补益气血等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2.常用的中药有薄荷、枇杷叶、淡豆豉、百合等。
3.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医生进行配方和用药。
六、中医养生:1.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中医养生可以通过养心、养肺、养肝等方法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3.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有艾灸、按摩、饮食调理等。
以上是中医耳鼻喉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方法。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
第二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外鼻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组成。
2、外鼻皮肤黏附性:上松下紧,上薄下厚,富含丰富皮脂腺、汗腺。
3、外鼻动脉源自眼动脉和颌外动脉分支,静脉汇入面静脉及内眦静脉。
由于内眦静脉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双向流通,故上唇及外鼻区域(又称危险三角区)感染如治疗不恰当或误加挤压,可循此途径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严重时)。
轻微时为蜂窝织炎。
二、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1、固有鼻腔:前起鼻内孔,止于后鼻孔,有内、外、顶和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
利特尔动脉丛:在鼻中隔前下方的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
并有克氏静脉丛,此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2)、外壁:3个鼻甲,3个鼻道。
下鼻甲:为一独立的骨片,粘膜富含丰富的血管、血窦组织。
后端距咽鼓管咽口仅10~15mm.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道附着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
中鼻甲:是鼻内镜筛窦手术内测界限的重要解剖标志,术中尽量保留。
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
2、嗅区粘膜:中鼻甲内侧面游离缘以上及其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
三、鼻窦分为前后两组。
前组有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窦口均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有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上颌窦是鼻窦中最大的一对,上壁肌眶壁,底壁为牙槽突。
鼻的生理:鼻腔有呼吸、保护、嗅觉和共鸣功能。
第二节咽的应用解剖与生理一、咽的分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1、鼻咽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位,首选放疗。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交界处。
8~10岁后消失。
2、口咽咽峡是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腭舌弓、腭咽弓和舌背围成的环形狭窄部分。
食物易停留的地方:舌根组织、腭扁桃体、会厌软骨和梨状窝。
咽的淋巴内环:腭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二、咽的生理:呼吸、吞咽、共鸣、调节中耳气压、防御和保护、免疫功能。
耳鼻喉知识点总结重点
耳鼻喉知识点总结重点一、耳鼻喉科疾病的分类1.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耳鸣、耳聋等。
2. 鼻部疾病:如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等。
3. 咽喉疾病:如扁桃体炎、喉炎、咽喉癌等。
耳鼻喉科疾病多来源于感染、外伤、遗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
二、耳鼻喉科疾病的常见症状1. 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耳痛、耳鸣、耳聋、耳内分泌增多、听力下降等。
2. 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鼻塞、鼻痛、流鼻涕、嗅觉减退等。
3. 咽喉疾病的常见症状:咽痛、咽后反流、声音嘶哑、异物感等。
三、耳鼻喉科疾病的诊断方法1. 详细询问病史:例如耳部疼痛的性质、出现的时间、疼痛的部位、是否伴随发热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肿胀、红肿、疼痛、结节等。
3. 实验室检查:如耳部、鼻部、咽喉的细菌培养、鼻部CT、MRI等。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MRI等可以显示耳部、鼻部、咽喉的病变。
四、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激素、抗组织胺药等。
2. 手术治疗:如鼻窦炎手术、中耳炎手术、扁桃体摘除术等。
3. 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声音治疗、理疗等。
4. 中医治疗:如针灸、拔罐、中药等。
五、耳鼻喉科疾病的预防方法1. 牢固党宣传教育;如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卫生。
3. 合理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 避免接触过敏源,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六、耳鼻喉科疾病的常见误区1. 耳部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年老的人才会有耳聋、耳鸣等疾病,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2. 鼻部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鼻塞只是普通感冒症状,其实可能是鼻息肉、鼻窦炎等疾病的表现。
3. 咽喉疾病误区:很多人认为咽喉疾病是因为大声喊叫、过冷或者烟酒过量引起的,其实这些只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疾病也可能来源于感染等。
耳鼻喉科疾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并不是因为常见就要忽视它们的严重性。
只有我们在平时一声围生活中注意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及平时定期的健康检查,才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一章绪论1。
耳鼻喉的专科特点:它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纶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变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2.发展史:(1)《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谓:(扁鹊)“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因此,名医扁鹊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五官科医生.(2)《金匮要略》最先描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一症,即后世所称“梅核气”,所创立的半夏厚朴汤一直沿用至今。
(3)唐代,政府设立太医署,其中“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4)清代,张宗良《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
第二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
耳与脏腑的关系:耳位于头部两侧,属“清窍"之一,司听觉,主平衡。
与耳有较为密切关系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
2.鼻与脏腑的关系:鼻为肺系之前端,连于喉、接气道、下通于肺,有助肺行呼吸、主嗅觉、协发音、司清化之功能.3。
咽喉与脏腑的关系:咽前连口腔,下经食道通胃腑,为胃之系,有司饮食吞咽、助言语、御外邪的功能.喉上通口鼻,下接气管至肺,为肺之系,有行呼吸、发声音、护气道的功能。
4。
耳语经络的关系:直接循行于耳的主要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5.咽喉与经络的关系: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通达。
第三章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1。
耳鼻咽喉疾病的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外伤致病、异物所伤.2.耳鼻咽喉疾病的实证,常见于病变的初期或中期,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第四章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1.耳鸣呈高音调,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肾虚损或气血不足之证;耳鸣呈低音调,低频听力下降明显,多属肝胆热盛,或风邪外袭,邪气壅滞耳窍之证. 2。
中医耳鼻喉科-重点-复习
耳鼻喉科重点◎中耳: 中耳包括鼓室,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两房一厅一通道)◎听小骨: 听小骨有锤骨,砧骨,镫骨构成听骨链, 使骨膜和前庭窗联结.◎咽鼓管: 承认咽鼓管长约3.5cm, 骨部: 外1/3-鼓室口; 软骨部: 内2/3-咽口(鼻咽部).咽鼓管的功能: 1.调节鼓室气压(保持中耳气压稳定) 2.排除中耳分泌物.◎婴儿与成人的咽鼓管比较: 婴儿的咽鼓管短,粗,平,直,故感染较成人多见.◎鼻中隔结构: 鼻中隔软骨, 梨骨, 筛骨垂直板.利特氏区: 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利特氏区.该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鼻窦: 上额窦,额窦,前组筛窦开口在中鼻道;后组筛窦与蝶窦为后组鼻窦.后组筛窦开口在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鼻腔的生理: 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共鸣的功能.一. 呼吸和保护功能: 1.通气(鼻阻力) 2.调温(鼻腔黏膜血管丰富) 3.调湿(黏膜分泌功能)4.清洁(鼻毛阻挡,纤毛运动及粘液毯,喷嚏)二. 嗅觉功能三. 共鸣作用◎咽的分布: 咽由上而下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鼻咽部: 腺样体:在鼻咽部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为腺样体.两侧壁有咽鼓管的咽口,咽鼓管开口后方和上方稍隆起,称咽鼓管隆凸.咽鼓管隆凸后上方有一个较深之窝称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的部位.◎口咽部: 前方-咽峡(悬雍垂,舌背,腭弓构成的半圆形) 侧壁-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喉核) 后壁-咽喉壁(喉底),咽后壁淋巴滤泡,咽厕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 2.环状软骨:喉部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保证呼吸畅通有重要作用3.会厌软骨:会厌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组织疏松.◎喉腔: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声门裂: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声门裂,为喉最窄处.◎耳疖: 耳疖是指因邪热搏结于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为西医学的局限性外耳道炎.◎耳疮: 耳疮是指因湿热邪毒搏结于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西医学的弥漫性外耳道炎.* 耳疖与脓耳疼痛的鉴别在于有否耳廓牵拉痛.◎耳胀: 耳胀是指因外邪,湿浊上蒙清窍所致的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等.诊断要点: 两大症状-耳内胀闷堵塞感(最突出的症状),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两大体征-鼓膜内陷(甚或粘连,钙化),鼓室积液征(液平,液气泡) ◎ 耳胀辨证论治* 肝胆湿热,上壅耳窍主证: 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检查可见鼓膜色红或橘红色,内陷或见液平面. 鼓膜穿刺可抽出黄色较粘稠的积液.患者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脓耳: 脓耳是指因脏腑失调,湿浊邪毒停聚耳窍所致的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炎.* 脾虚湿困证主证: 耳内流脓缠绵日久,脓液清晰,量较多,无臭味,多呈间歇性发作.检查可见鼓膜混浊或增厚,有白斑,中央性大穿孔.全身课件头晕,头重,面色不华,纳少溏便,舌质淡,苔白腻.* 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芪皂梗,八珍去地加白银.(健脾益气-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养血活血-当归,白芍,川芎)(清热解毒-银花)(排脓-皂角刺,桔梗,白芷)* 外治法: 清除脓液, 滴耳, 吹耳, 滴鼻, 手术(清除不可逆病灶;重建鼓膜,听骨链).◎耳面瘫: 耳面瘫是指因耳部脉络痹阻所致的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耳面瘫分为六级.◎耳眩晕: 耳眩晕是指因风邪,痰饮上犯耳窍或脏腑虚损,耳窍失养所致的以头晕目眩,如立舟船,天旋地转,甚或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例: 王某,女,35岁,眩晕反复发作1年余,今天早晨起床后突感头晕目眩,自觉房屋在旋转,以致不能站立,只能闭目静卧,同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右耳鸣及听力下降,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诊断和证型?周围性眩晕(耳眩晕)特点: 1.必备症状:旋转性眩晕,可反复发作 2.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耳胀.3.神志清楚.中枢性眩晕特点: 1.可出现意识障碍 2.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长 3.眼震与眩晕往往不一致,可出现垂直性眼震3.少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耳聋:耳聋是指因实邪蒙蔽清窍或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的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病证.耳聋的分类:传导性聋, 感音神经性聋, 混合性聋* 耳聋左慈丸: 六味地黄丸加磁石,五味子,石菖蒲. 通气散:◎ 鼻疔: 鼻疔是指因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诊断要点: 1.病史: 多有挖鼻或拔鼻毛史,部分有消渴病史. 2.临床症状:鼻部疼痛(最突出),可伴发热,头痛等症.3.检查:可见鼻前庭或鼻尖,鼻翼处丘状隆起,周围发红发硬,成熟后,頂有黄白色脓点.◎ 鼻窒: 鼻窒是指因脏腑失调,邪滞鼻窍所致的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西医相关疾病: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 鼻槁: 鼻槁是指由于阴液不能浸润鼻窍所致的以鼻内干燥感,肌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西医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有关. * 本病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鼻渊: 鼻渊是指外邪侵袭或脏腑失调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胆移热于肺,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诊断要点(大题,四大症状): 一.病史: 可有伤风鼻塞,鼻窒等病史. 二.临床症状: 浊涕量多为必备症状. 常伴有鼻塞及嗅觉减退,有明显的头痛,头痛有一定规律性. 三.检查: 1.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甲和中鼻道明显.中鼻甲肥大呈息肉样变.中鼻道及嗅裂见分泌物引流. 2.鼻窦区有压痛. 3.上额窦穿刺或体位引流. 4.影像学检查(CT,X 线,MR)有助于诊断.* 脾气虚弱主证: 鼻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中鼻道或嗅裂见脓涕,中鼻甲肿胀. 头痛较轻,鼻塞较重,鼻粘膜淡红或息肉样变.病程较长.全身见头昏痛重,面色萎黄,腹胀便溏,食少纳呆,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外治法: 苍耳子散熏鼻法-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鼻鼽: 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鼽:“鼽者,鼻出清涕也.”辨证论治: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证(大题,病例)全身症状: 畏风怕冷,倦怠懒言,咽痒,咳嗽痰稀,面色苍白,背冷,自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局部特征: 鼻痒,喷嚏甚,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治法: 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鼻衄: 病例: 患者,男,45岁,左鼻出血来诊,虽自用棉花堵塞,仍不断有血液渗出,血色鲜红,患者甚为紧张.鼻衄的中医外治法(大题):1.冷敷法: 取坐位,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后颈部.以达到冷敷止血.2.压迫法: 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10-15分钟以止血3.导引法: 领病人双足浸浴温水,或以大蒜捣烂,或用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于同侧足底涌泉穴上,以引火下行.4.滴鼻法: 用血管收缩剂或浸该药物的棉签置入鼻腔止血,以便宣召出血部位(高血压患者慎用)5.吹鼻法: 具有收涩止血作用的药粉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云南白药,蒲黄,血余炭等)6.烧灼法7.鼻腔填塞法: 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出血量多,渗血面积较大,出血部位不明且用上述方法未能止血者.通过填塞物持续加压,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喉痹: 喉痹是指因外邪壅遏肺胃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相当于咽炎及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 六味汤- 疏散风寒(荆芥,防风); 疏风清热(薄荷); 利咽止痛(桔梗,甘草); 祛风痰,利咽喉(僵蚕) 功效: 疏风散邪,利咽止痛组成: 六味汤重有荆防,薄荷桔梗甘草僵.◎乳娥: 乳娥是指因邪毒积聚喉核或脏腑虚损,喉核失养所致的以咽痛或咽部不适感,喉核红肿,表面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的急慢性扁桃体炎相类似.* 喉核与乳娥的区别: 喉核为解剖名词, 乳娥为病名.◎喉瘖: 喉瘖是指因外邪侵袭或脏腑虚损,喉失濡养所致的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喉部疾病.西医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喉肌无力,声带麻痹等相类似.中医别名:暴瘖, 久瘖,急喉瘖,慢喉瘖.◎喉痈: 喉痈是指因内外热毒搏结咽喉所致的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为主要特征.西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会厌脓肿,咽后浓重,咽旁脓肿相类似.* 间接喉镜检查: 给镜面加热的目的–防止起雾一.喉关痈:诊断要点: 1.病史:乳娥病史,咽部创伤染毒史. 2.临床症状: 乳娥发病数日后,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加重,吞咽困难,口涎外溢,言语含糊,汤水易呛入鼻腔,甚则张口困难.3.检查: 一侧腭舌弓或腭咽弓显著红肿隆起,患侧软腭,悬雍垂红肿,并偏向对侧.二.会厌痈:诊断要点: 1.病史: 可有外感,异物,乳娥等病史.2.临床症状: 起病骤急,咽喉剧痛,吞咽困难,甚则呼吸困难,言语含糊.3.检查: 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充血肿胀,或肿如球状,如痈肿已成,则见局部隆起,其上有白色脓点.喉痈病案一: 刘某,男20岁.主诉: 右侧咽喉疼痛4天伴发热,吞咽困难.现病史: 患者4天前开始咽喉疼痛,伴发热,自服牛黄解毒片无效,近2天咽痛加重,伴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痰涎壅盛,语言含糊,如口中含物,痛连右侧耳窍,颈部活动受限,头偏右侧,口干口臭,大便结,小便黄.检查:咽部充血,右侧前腭弓红肿高突,中间较软,双扁桃体二度肿大,有脓点,右扁桃体被推向内下方,悬雍垂被推向左侧,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有力.喉痈病案二:患者李某,咽喉疼痛1天,逐渐剧烈,吞咽时更重,进食困难.检查: 咽部轻度充血,双扁桃体一度,隐窝口无分泌物.口咽部余检查无特殊.◎喉风: 喉风是指因风痰或火毒上攻咽喉所致的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咽喉危急重症.急性喉阻塞.* 吸气性呼吸困难分度:一度: 患者安静时无症状,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喉鳴和鼻翼煽动.吸气时天突(胸骨上窝),缺盆(锁骨上窝),及肋间等处轻度凹陷,称三凹征.(甚则剑突下及上腹部软组织也可凹陷,故称四凹征.)二度: 安静时也出现上述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明显紫绀.三度: 呼吸困难明显,喉鳴较响.因缺氧出现紫绀,烦躁不安,自汗,四凹征显著.四度: 呼吸极度困难,病人坐卧不安,唇青面黑,身汗如雨,甚则四肢厥冷,频临窒息,神昏,脉欲绝.◎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痰气互结于咽喉所致的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颃颡岩: 颃颡岩是指发生于鼻咽部的癌肿,西医称鼻咽癌.诊断要点: 一.病史:可有家族史二.临床症状:1.涕中带血,鼻塞:早期有回吸涕中带血或擤鼻带出血鼻涕.逐渐出现单侧或双侧鼻塞;2.单侧耳鸣,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颈部肿块: 肿瘤侵及脉络,阻塞清窍.3.头痛: 晚期出现一侧持续性,部位固定的头痛,剧烈头痛4.颈部恶核: 患者以颈部恶核为首发症状的占一半. 开始为一侧,渐发展为双侧.肿块无痛,质硬,固定不移.5.颅神经受损症状: 或出现面部麻木,视物模糊,复视,甚至失明,,眼睑下垂,食入反呛,声嘶,伸舌偏斜等症状.6.远处转移症状.三.检查: 鼻咽检查-鼻咽顶后壁或咽隐窝有结节状或菜花状隆起的新生物. 颈部可触及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不移.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CT,MRI检查;EB病毒血清学检查.治疗: 首选放射治疗.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点
证型分析
鼻炎的证型包括风寒犯肺、风热 犯肺、肺经蕴热等,中医通过辨 别不同的证型,选择相应的中药 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药物治 疗方法,针对不同证型,选用辛 夷鼻炎丸、鼻炎康片等药物治疗 。
病例三:咽喉炎的针灸治疗与康复
总结词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对于咽喉炎的治疗具有良 好效果,同时配合康复措施可促进病情恢复。
病因
耳聋的病因也较为多样,常见的有先天遗传、年龄增长、长期噪音刺激等。此外,一些全 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耳聋。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耳聋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治疗等。中药治疗主要采用补益肝肾 、活血化瘀、通窍聪耳的中药方剂。针灸和按摩治疗则主要针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进行刺 激,以改善听力。
病因分析
耳鸣是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中医治疗耳鸣 需根据不同病因进行个性化治疗,同时预 防耳鸣的复发。
耳鸣的病因多样,可能与肝火旺盛、肾虚 、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中医通过望、闻 、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因。
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推 拿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以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中医耳鼻喉复习重 点
目录
• 中医耳鼻喉概述 • 中医耳鼻喉常见症状 • 中医耳鼻喉治疗方法 • 中医耳鼻喉预防保健 • 中医耳鼻喉病例分析
01
CATALOGUE
中医耳鼻喉概述
耳鼻喉在中医中的地位
01
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中 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 仅是听觉、嗅觉和呼吸的通道, 还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
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鼻窦炎症状。
咽喉炎
咽喉炎
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
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doc文档标题:中医耳鼻喉复习总结一、引言简述中医耳鼻喉科的重要性和学习中医耳鼻喉科的意义阐述复习总结的目的和重要性二、中医耳鼻喉科基础知识2.1 耳部疾病耳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耳部疾病(如:耳鸣、耳聋、中耳炎等)的中医理论2.2 鼻部疾病鼻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鼻部疾病(如:鼻炎、鼻窦炎、鼻衄等)的中医理论2.3 咽喉部疾病咽喉部解剖结构和功能常见咽喉部疾病(如: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的中医理论三、中医耳鼻喉科诊断方法3.1 望诊耳、鼻、咽喉部望诊的要点望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应用3.2 闻诊闻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作用通过闻诊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3.3 问诊问诊的内容和技巧问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重要性3.4 切诊切诊在耳鼻喉科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切诊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四、中医耳鼻喉科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基本原则常用中药方剂及其适应症4.2 针灸治疗针灸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应用常用穴位及其作用4.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作用推拿按摩的技巧和方法4.4 食疗与生活调养食疗在耳鼻喉科治疗中的重要性生活调养的方法和建议五、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综合治疗案例选取几种常见疾病,详细描述其综合治疗方法分析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过程六、复习心得与体会分享在学习中医耳鼻喉科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反思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七、未来学习计划针对中医耳鼻喉科的学习,制定未来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和提升方向八、结语总结中医耳鼻喉科复习的重要性和收获对中医耳鼻喉科未来发展的展望九、附录相关中医耳鼻喉科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个人学习笔记和总结要点。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重点
窦口鼻道复合体: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先天异常和继发性病理性改变最为关键。
梨状窝:在喉体两侧,杓状会厌劈与甲状软骨板之间形成一个较深的隐窝。
环后隙:两侧梨状窝后内缘与环状软骨板后表面之间的间隙。
喉关:由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所组成。
内环的淋巴流向颈部四周的淋巴结,如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劾下淋巴结等,后者有互相交通,形成咽的淋巴外环。
咽反射:若有异物误入咽腔,可引起咽反射,以利排出,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
会厌软骨:位于喉入口前上方,上宽下窄,形如叶片状。
声门区:为室带与声带平面之间的区域。
声门裂:喉腔最狭窄处,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只裂隙。
喉返神经: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后的分支,左侧路径长,故左侧声带麻痹易发生。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发声、保护与反射、屏气。
慢性肥厚性鼻炎:一般由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而来。
黏膜固有层中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粘膜下水肿,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骨膜增殖骨质增厚。
症状: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引起头昏头痛。
鼻分泌物较粘稠,嗅觉减退明显,较重的鼻塞性鼻音,或伴耳鸣、听力下降。
体征:鼻粘膜肥厚,鼻甲表面不平,下鼻甲中鼻甲呈结节状、桑堪状肥厚或息肉样变,下鼻甲前端多见,苍白或暗红,硬实,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敏感。
诊断要点: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呈桑堪状或息肉样变,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敏感。
鉴别诊断:1、变应性鼻炎: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发作后诸症消失。
2、慢性鼻窦炎:鼻塞可轻可重,头痛,多脓涕,中鼻道有脓,可有息肉形成。
治疗:邪毒久留、瘀阻鼻窍症: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当归芍药汤。
鼻出血病位:1、急性传染性疾病:鼻腔前段、鼻中隔前下黎特氏区。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多在鼻中隔前部顶端、鼻腔外侧壁后端,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静脉血压高,出血多在下鼻道后端、吴氏静脉丛。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重点整理一、名解:1.嗅裂:又称嗅沟,各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总鼻道,而中鼻甲游离缘平面以上间隙特称为嗅沟或嗅裂。
2.鼻疖:是发生于鼻尖、鼻翼和鼻前庭等部位单个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
其形小根紧,状如钉盖,顶有脓点,相当于中医的“鼻疔” 。
(鼻疔走黄)3.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以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红肿疼痛,或干痒、结痂、鼻毛脱落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两种,属中医“鼻疮” 。
4.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以鼻腔黏膜萎缩性或退行性病变为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
主要临床特点是鼻粘膜、鼻甲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积结黄绿色分泌物和痂皮,恶臭,嗅觉障碍。
中医属于“鼻槁”范畴。
5.变态反应性鼻炎: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为鼻粘膜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季节性和常年性两种临床类型。
6.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发生病理性增生,称为腺样体肥大。
本病主要见于儿童。
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因某种原因致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造成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白天嗜睡等症的综合征。
8.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充血肿胀、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9.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弥漫性卡他性炎症,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多因感染或用声不当所致,以声音嘶哑,声带红肿为主要临床特征,中医称“暴喑” 、“急喉喑”。
10.慢性喉炎:是喉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是喉科常见的慢性疾病。
11.喉阻塞:也称喉梗阻,为喉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导致喉气道狭窄,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2.四凹征:在吸入性呼吸困难时,胸壁和周围软组织如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肋间隙、剑突下窝及上腹部于吸气时内陷,称此为四凹征。
耳鼻喉考试重点整理版
耳鼻喉考试重点整理版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疠,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耳病常用外治法: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
鼻病常用外治法: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
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
《内经》关于耳鼻咽喉口齿方面的论述相当丰富,它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脏腑的病理变化,可循经反应与五官,因此五官的功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内经》中所记载的耳鼻咽喉口齿之病证有多种,并总结了一系列治疗原则与方法,还记载了不少针刺治疗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方法。
《内经》中的脏腑与官窍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生理病理的论述为后世耳鼻咽喉口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其病因病机为:①风热湿邪上犯:②血虚生风化燥:耳异物症状:根据异物形态异物、性质、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
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可留存日久而不引起任何症状。
中医耳鼻喉科学考试重点总结版.doc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屮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屮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 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屮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因外因:外感邪毒(风邪,寒邪,热邪,湿邪,燥邪,时邪疫彷,异气),外伤致病,异物所伤。
内因:饮食所伤,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官窍间疾病相传。
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实证: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
虚症: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
耳病常用外治法: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
鼻病常用外治法: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纱法,塞鼻法。
咽喉病常用外治法:吹药法,含漱法,唸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
《内经》关于耳鼻咽喉口齿方面的论述相当丰富,它首次提出:五官是五脏的外候,五脏通过经络联系将五官与全身连为一个整体,脏腑的病理变化, 可循经反应与五官,因此五官的功能活动在一定程度JL反映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内经》屮所记载的耳鼻咽喉口齿之病证有多种,并总结了一系列治疗原则与方法,还记载了不少针刺治疗耳鼻咽喉口齿疾病的方法。
《内经》屮的脏腑与官窍相关学说及有关耳鼻咽喉口齿生理病理的论述为后世耳鼻咽喉口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旋耳疮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牛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皴裂为主要特征。
其病因病机为:①风热湿邪上犯:因脓耳之脓液或邻近部位黄水疮蔓延至耳部, 或因接触某些刺激物血诱发,以致湿热毒邪聚集耳窍,引动肝经Z火,循经丄犯,风热湿邪蒸灼耳部肌肤而为病。
耳鼻喉学总结重点
一、耳鼻咽喉解剖具有代表性特征性部位,尤其是咽喉部二、耳部慢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小题)耳部无大题三、慢性鼻炎(大题重点)、鼻咽癌(小题重点)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会厌炎机制病因,检查,临床表现,治疗,并发症处理咽喉部有一个大题和一个病例分析题另:(1)鼻部收缩黏膜血管药呋麻(麻黄碱)(2)咽喉部表麻药利多卡因附:班导建议:(1)小儿喉腔的解剖特点(2)扁桃体摘除适应症耳科学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颞骨包含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
颞骨为一复合骨,以外耳道为中心将颞骨分为5部分: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部。
外耳:耳廓,外耳道1.耳郭:弹性软骨+皮肤。
2.外耳道:外1/3为软骨部,富毛囊、皮脂腺、耵聍腺,易生疖肿。
内2/3为骨部。
检查外耳道成人:向后上外牵拉小儿:向后下外牵拉中耳:由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组成。
1、鼓室:外耳道与内耳之间,六壁,内容3个听小骨(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2肌肉、1神经。
外壁主要为鼓膜。
鼓室六壁:鼓膜壁(外壁),迷路壁(内壁)颈动脉壁(前壁),乳突壁(后壁)鼓室盖(上壁),颈静脉壁(下壁)2、鼓窦:介于鼓室与乳突之间的最大气房,出生时已存在。
3、乳突:小气房,生后发育。
4、咽鼓管:起于鼓室前壁,向前、向内、向下行,止于鼻咽侧壁。
婴幼儿特点:短、宽、平,故易患中耳炎。
内耳: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两部分。
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膜迷路:膜蜗管、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生理:1、外耳:收集声波,判断声源,传音与扩音。
2、中耳:传音、扩音。
3、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引流、消声、防止逆行感染。
4、内耳:耳蜗——听觉半规管、前庭——平衡觉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声音除通过鼓膜和听骨链传入内耳外,还可通过颅骨传导到内耳,前者称为空气传导(简称气导),后者称为骨传导(简称骨导)。
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空气传导的过程可简示如下:通常声波经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内耳淋巴。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一、急性鼻炎 1、定义: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中医称为“伤风鼻塞”,俗称“伤风”或“感冒”2、病因:病毒感染3、病理:初期:粘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晚期:黏性粘膜细胞分泌渗出4、病机:风寒、风热袭鼻5、临表:症状:鼻塞、多涕,鼻涕由清涕转为粘涕,鼻内及鼻咽部干燥灼热感,喷嚏,伴有微恶寒,发热,周身不适等症体征:初期可见鼻粘膜略干红,继之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见清稀分泌物,或粘涕,或粘脓性鼻涕并发症:可因感染直接蔓延,或经不恰当的醒鼻,使感染向邻近器官扩散,产生多种并发症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可引起急性鼻窦炎;经咽鼓管蔓延,可并发急性中耳炎;感染向下扩散,可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气管炎、肺炎;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可迁延成慢性鼻炎 6、鉴别诊断:变应性鼻炎: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清水样涕,反复发作,发作过后则如常人,无外感表证急性鼻窦炎:局部症状多限于一侧鼻腔,患侧大量黏脓涕,不易醒鼻,有头痛和局部疼痛,鼻粘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脓涕 7、治疗:原则:改善鼻通气,促进鼻分泌物排出,预防并发症西医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药及抗生素的应用辨证论治风寒袭鼻证:祛风散寒,辛温通窍----辛夷散加减风热袭鼻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加减二、慢性鼻炎1、定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以鼻塞、鼻甲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慢性鼻病,属于中医“鼻窒”范畴2、病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鼻窍及邻近部位病灶影响;过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空气污染 3、病理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深层动脉呈慢性扩张状态,失去收缩能力,下鼻甲海绵状组织中的血窦也呈慢性扩张,血管和腺体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杯状细胞真多,腺体分泌增强,但无粘膜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改变尚属可逆性慢性肥厚性鼻炎:黏膜固有层中动静脉扩张,静脉及淋巴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静脉及淋巴管回流受阻,以致血管显著扩张,通透性增强,黏膜固有层水肿,继而发生纤维组织增生,使黏膜肥厚,骨膜增殖,血管窦闭塞,甚则鼻甲骨增生肥厚4、病机肺经郁热,邪犯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郁阻鼻窍 5、临床表现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静息、卧床或受凉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是有鼻涕,常为粘液性或脓液性鼻黏膜肿胀,以下鼻甲为明显,表面光滑、湿润,色泽多呈暗红,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良好慢性肥厚性鼻炎:闭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可引起头昏、头痛等症鼻分泌物较粘稠,嗅觉渐退较明显,有较重的闭塞性鼻音,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鼻黏膜肥厚,鼻甲表面不平,下鼻甲前、后端及下缘,或中鼻甲前端呈结节状、桑葚状肥厚或息肉样变,通常以下鼻甲前端为明显而多见,其色或苍白,或暗红,触之多硬实,用探针轻压不出现凹陷,或凹陷后难以立即平复,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敏感6、诊断要点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肿胀、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面呈桑葚状,或息肉样变,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极差7、鉴别诊断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发作过后诸症消失慢性鼻窦炎:鼻塞可轻可重,头痛,多脓涕,中鼻道又有脓,可有息肉形成 8、治疗原则:消除致病因素,以辨证论治为主,恢复鼻腔通气功能辨证论治:肺经郁热,邪犯鼻窍证—清解肺热,散邪通窍----升麻解毒汤加减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补益肺脾,去邪通窍----温肺汤加减邪毒久留,瘀阻鼻窍证---行气活血,化瘀通窍----当归芍药汤加减三、变态反应性鼻炎1、定义:简称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指在变应原作用下经免疫学机制产生的鼻粘膜变应性炎症,以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窒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鼻部疾病属于中医“鼻鼽”2、病理:本病为介导的鼻粘膜I型变态反应病理组织学上,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常表现为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变态反应性鼻炎 3、病机:肺虚感寒、肺脾气虚、肾阳亏虚 4、临床表现症状: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喷嚏频作、大量清水涕、鼻塞为典型症状喷嚏:每天数次喷嚏阵发性发作,少则3个,多则10个以上,常在晨起或夜晚时加重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重则如水自流鼻塞:间隙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鼻痒:多数患者自觉鼻痒,有蚁爬感,花粉症患者以眼痒明显嗅觉渐退:多为暂时性检查:鼻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淡白,灰白或呈淡蓝色,以下鼻甲明显鼻腔内可见清稀分泌物以1%麻黄碱溶液收缩,可使肿胀的鼻甲缩小反复发作不愈,部分患者鼻黏膜可呈息肉样变或形成息肉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过敏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 5、鉴别诊断血管运动性鼻炎:本病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有关其临床表现与变应性鼻炎极为相似,发作突然,消失亦快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环境冷热变化等因素可诱发本病,变应原激发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结果,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非变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鼻炎:本病患者鼻分泌物中可查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其临床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但变应原皮肤试验和测定均为阴性急性鼻炎:早期有喷嚏,清涕,但程度轻,病程短,一般7-10天常伴有四肢酸痛,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后期鼻涕可编程黏液性或黏脓性6、治疗药物治疗是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措施急性发作期,采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治疗,抗组织胺和抗胆碱能治疗避免与变应原接触抗组胺药物疗法免疫疗法:亦称特异性脱敏疗法手术治疗:鼻内选择性神经切断术如翼管神经或筛前神经切断,可使鼻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产生一定治疗效应辨证论治:肺虚不固,鼻窍感寒证----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温肺止流丹,或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肺脾气虚,鼻窍失养证----健脾补肺,升阳固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阳亏虚,鼻窍失温证----补肾益气,温阳固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加减7、局部治疗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以4%溶液滴鼻或喷鼻减充血剂:可适量应用1%麻黄素滴鼻液减轻鼻塞抗胆碱药:%异丙托溴铵喷鼻剂,可减少水样鼻涕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制剂的应用四、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定义:主要指鼻窦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严重者可累及骨质,并可引起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并发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多发生在单个鼻窦相当于中医的“急鼻渊” 2、病因:多因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球菌感染所致 3、病理:为急性化脓性病变,可分为三期卡他期: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上皮肿胀,固有层水肿,腺体分泌亢进化脓期:上皮细胞与纤毛发生坏死与脱落,小血管出血,分泌物转为脓性并发症期:少数病例可因炎症侵及骨质,或经血道扩散而引起骨髓或眶内、颅内并发症4、病机:风热犯窦,胃热熏窦,湿热蒸窦5、临床表现:症状:常继发于外感或急性鼻炎,往往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还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鼻塞,多为患侧持续性鼻塞多脓涕,鼻腔内大量脓性或黏脓性鼻涕,脓涕中可带有少许血液头痛或局部疼痛体征:与鼻窦部位相应的体表皮肤可有红肿,并伴有局部压痛或叩击痛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为甚鼻腔内有大量黏脓或脓性鼻涕,自中鼻道或嗅裂处留下6、鉴别诊断眶下神经痛:部位较局限,与神经分布走向有关,无急性感染的局部与全身表现,鼻镜检查无典型体征,副鼻窦片无异常改变三叉神经痛:疼痛发生于该神经支配区域,来去突然,疼痛难忍,但鼻部和其他检查呈阴性眼部疾病: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可以引起与急性鼻窦炎相似的症状,但有眼部阳性体征可以鉴别7、治疗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进行辨证论治解除鼻腔与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根据相关病灶,预防并发症,防其转成慢性鼻窦炎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足疗程辨证论治:风热犯窦证----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胃热熏窦证----清胃泻火,宣肺通窍----凉膈散加减湿热熏窦证----清利肝胆,化浊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五、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定义:是鼻黏膜的慢性化脓性感染多因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迁延而致,以常流脓涕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可单侧或单窦发病,但常为双侧或多窦患病当一侧或双侧各窦均患病时,称全鼻窦炎相当于中医的“慢鼻渊” 2、病理:按上皮层及固有层变化的特点分为①乳头状增生型:出现鳞状细胞上皮细胞化生,组织变形及增厚②水肿型:又称肥厚型或息肉型,固有层剧烈水肿、增厚,伴中度或重度炎性细胞浸润和假性囊肿形成③纤维型:又称瘢痕型或硬化型,固有层中度增厚、水肿,园细胞浸润很轻,腺体稀少,有坚实纤维组织形成④腺体型:腺体增生或腺管阻塞,后者可形成囊肿,并可因感染进而成为脓囊肿⑤滤泡型:固有层中纤维组织及血管新生,淋巴细胞聚集而形成滤泡3、病机:胆腑郁热,气虚邪恋,肾虚寒凝4、临床表现症状:全身症状:轻重不等,多数患者无轻常见的为头昏,倦怠,精神不振,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尤以青年学生明显局部症状:主要为鼻部症状:①多脓涕: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呈黏脓性或脓性,色黄绿或灰绿②鼻塞:多呈持续性,患侧为重③头痛:一般表现为钝痛和闷痛,或为头部沉重感④嗅觉障碍:因鼻黏膜肿胀,肥厚或嗅器变性所致,多属暂时性体征:下鼻甲肿胀,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萎缩或有中鼻甲息肉样变,钩突水肿,中鼻道变窄5、诊断要点: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多脓涕,鼻塞,既往有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发作史鼻源性头痛为本病之重要病史及症状鼻腔检查见中鼻道或嗅裂积脓,伴有比较明显的鼻腔黏膜病变,鼻窦影像学检查有阳性改变,全身症状多不明显6、鉴别诊断慢性鼻炎:主要症状是鼻塞,多呈双侧交替性,病理改变多在下鼻甲,中鼻道和嗅裂中一般无积脓,也无息肉形成,鼻窦检查呈阴性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多有长期鼻塞及流脓血涕史,常为一侧鼻塞,呈进行性加重,鼻内疼痛,头痛头胀,鼻腔内可见肿块,色红,触之易出血7、治疗:关键在于合理地调治患者的病理体质,最大限度地恢复窦腔引流和鼻腔正常生理功能并重视变态反应的处理,以利于提高远期疗效六、鼻出血1、病因及常见出血部位急性传染性疾病:在高热期,因鼻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而易出血,出血部位多位于鼻腔前段、鼻中隔前下黎特氏区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常并发鼻出血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部顶端,鼻腔外侧壁后端等处肺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由于静脉压高,亦常见鼻出血,部位躲在下鼻道后端、吴氏静脉丛等处、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障以及肝功能损害,毒血症,大剂量应用抗凝药物,由于血液成分异常,或凝血机制障碍,易发生鼻出血,并见全身多部位的出血鼻出血常表现为多部位的鼻黏膜糜烂渗血内分泌功能紊乱:妇女经期,妊娠期,绝经前后,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段2、病机:实证者多因火热气逆,迫血妄行而致;虚证者,多因阴虚火旺或气不摄血而成肺经风热,邪热循经上犯鼻窍脾胃积热,损伤阳络,迫血妄行肝火上逆,血随火动,灼伤脉络气虚鼻衄,气不摄血,血不循经3、常用局部止血方法简易止血法:位于鼻中隔前段的出血,常为黎特氏区出血,可推挤鼻翼压迫鼻中隔,或用冷毛巾湿敷前额、后颈部,促进血管收缩,制止或减少出血亦可选用1%麻黄素棉片、%肾上腺素棉片,或以棉片裹云南白药粉填入鼻腔前段,压迫黏膜,收缩血管以止血烧灼止血法:鼻腔内可见之出血点,可于血管收缩剂收缩止血后,选用20%硝酸银,纯石炭酸或50%三氯醋酸等酸性腐蚀药物烧灼出血点亦可用高频电刀局部电凝、激光烧灼以及微波辐射凝固等进行局部止血处理填塞止血法:出血较剧烈或出血面积较大鼻黏膜收缩及表麻后,立即用凡士林纱条作前鼻孔或后鼻孔填塞止血,亦可以鼻用气囊作填塞对于反复鼻出血或凝血机制障碍者,可先在其出血部位敷以明胶海绵或凝血酶、中药止血粉等,再以凡士林纱条加压填塞一、急性咽炎1、定义: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咽部淋巴组织病变可局限于咽之某部,也可波及整个咽腔相当于中医的“急喉痹”“风热喉痹”2、病理:咽黏膜充血肿胀,血管扩张,浆液渗出,黏膜下血管及黏膜腺体周围有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肿大,并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3、病机:本病常见于失调质偏热型,或兼夹偏湿及偏瘀型外邪侵袭,上犯咽窍肺卫热盛,上攻咽窍4、症状:起病较急,初觉咽干、灼热、咽痒,继有明显咽痛,空咽时尤甚,并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一般较轻5、体征: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悬雍垂及软腭水肿,咽喉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表面可见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6、并发症:可引起急性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急性脓毒性咽炎可能并发急性肾炎,风湿热及败血症等7、实验室检查:可行咽拭子培养和相关抗体测定,以利于明确病原菌8、诊断要点:根据外感病史,急性咽部疼痛的临床症状,以及咽黏膜充血肿胀、咽喉壁淋巴滤泡及咽侧索红肿等体征特点 9、鉴别诊断麻疹:咽痛,发热,同时出现畏光流泪,喷嚏,流涕及干咳,两颊粘膜可见灰白色斑点,发病3-4天后可出现典型皮疹猩红热:咽痛,高热,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有脓性物,舌乳头红肿突起似杨梅,发病24小时候出现典型皮疹流感:咽痛,发热,头痛,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尤以该病的流行季节及流行状况为重要参考依据10.治疗:若有高热,可选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必要时可静脉途径给药,同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抗生素及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感染严重或有并发症者,应给足量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可肌注或静滴抗病毒药物可用无环鸟苷注射液或双黄连注射液辨证论治①外邪侵袭,上犯咽窍-----疏风散邪,宣肺利咽-----六味汤、疏风清热汤②肺胃热盛,上攻咽窍----泻热解毒,消肿利咽-----清咽利膈汤加减局部治疗:①含漱:复方崩砂溶液或温生理盐水②吹咽:冰崩散、西瓜霜等③含药:华素片、溶酶菌含片、喉炎丸等④蒸汽吸入或雾化吸入⑤涂药二、慢性咽炎1、定义: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病程较长,症状顽固,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属于中医的“慢喉痹”“虚火喉痹” 2、病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变为慢性患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长期鼻阻塞,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刺激咽部,或患有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均可引起慢性咽炎长期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嗜食刺激性食物等职业因素全身因素:如贫血,心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3、病理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黏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腺体肥大,粘液分泌增多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肥厚,黏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咽喉壁颗粒状隆起的淋巴滤泡,如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肥厚,则呈条索状隆起萎缩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主要病理变化为腺体分泌减少,黏膜萎缩变薄初起粘液腺分泌减少,分泌物粘稠,黏膜干燥,继因粘膜下层慢性炎症,逐渐发生机化和萎缩,压迫粘液腺和血管,使腺体分泌减少,黏膜营养障碍,致黏膜萎缩变薄,咽喉壁上可有干痂附着,或有臭味4、病机:本病主要由脏腑虚损,咽喉失养及痰凝血瘀,结聚咽喉所致体质病理基础为虚弱质,可兼夹失调体质偏热型,偏寒型及偏瘀型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脾胃虚弱,咽失濡养痰凝血瘀,结聚咽喉5、症状: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干燥,灼热,发痒,微痛等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喉壁,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干咳,伴恶心,甚至吐出带血的分泌物 6、体征慢性单纯性咽炎:可见咽黏膜弥漫性充血,血管扩张,色暗红,咽喉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许粘稠分泌物附着于粘膜表面慢性肥厚性咽炎:可见咽黏膜充血肥厚,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可散在突起,也可融合成片咽侧索亦充血肥厚萎缩性咽炎及干燥性咽炎:临床少见,常伴有萎缩性鼻炎,可见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咽腔宽大,咽喉壁颈椎椎体轮廓清楚,常附有粘稠的分泌物,或带有臭味的痂皮7、诊断要点本病的病程一般较长,多有咽痛反复发作史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咽部可出现异物感、干燥、灼热、发痒、微痛等多种不适症状检查可见咽黏膜充血、肥厚,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黏膜干燥萎缩慢性单纯性咽炎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区别在于黏膜肥厚与淋巴滤泡增生的程度不同,干燥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则为同一疾病的不用阶段8、鉴别诊断:咽异感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咽部感觉异常,如堵塞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患者常能指出咽部异物部位,空咽时明显,而进食时减轻或消失,一般无疼痛症状随情绪起伏而波动,异常感觉也可以随时改变咽部检查多无异常发现病程较长者,常伴有焦虑、及早和紧张等精神症状,其中以恐癌症多见茎突过长:表现为一侧咽部刺痛、牵拉痛或咽部异物感,在扁桃体窝处可触及坚硬物,茎突X线拍片可确诊咽部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都可出现咽部不适感觉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通过物理及咽喉镜检,CT、及病理检查,可以确诊9、治疗:辨证论治肺肾阴虚,虚火炎咽证-----养阴清热,生津利咽-----养阴清肺汤加减、六味地黄汤加减、脾胃虚弱,咽失濡养证-----益气健脾,升清利咽-----补中益气汤加减痰凝血瘀,结聚咽窍证-----祛痰化瘀,散结利咽-----贝母瓜蒌散加减三、急性扁桃体炎 1、定义: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相当于中医的“急乳蛾”“风热乳蛾”2、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费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等 3、病理: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黏膜表面,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多为病毒引起急性滤泡性扁桃体炎: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内的淋巴滤泡,表现充血,肿胀,甚至化脓,在隐窝口间黏膜下呈现黄白点状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炎症位于扁桃体隐窝,扁桃体充血、肿胀,隐窝内充塞之渗出物包含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液化成脓,自隐窝口排出,可形成假膜,易拭去临床上,常将急性滤泡型扁桃体炎和急性隐窝性扁桃体炎统称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病机:临床证候多为阳热亢盛之症,其潜在的中医体质为失调质偏热型,可兼夹偏湿及偏瘀型风热外侵,肺经有热邪热传里,肺卫热盛5、症状:急性卡他型者,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较轻,表现咽痛、低热等;急性化脓型,局部及全身症状较重,表现为起病急,眼痛剧烈且常放射至耳部,伴吞咽困难,全身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和昏睡6、体征:急性卡他型,检查可见扁桃体及腭舌弓黏膜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明显肿大,表面无渗出物急性化脓型者,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充血,腭舌弓、腭咽弓充血肿胀,扁桃体红肿突起,陷窝间之黏膜下火隐窝口有黄白色渗出物,可连成片状假膜,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黏膜表面上皮无坏事,伴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7、并发症:扁桃体走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喉炎,急性淋巴结炎及咽旁脓肿8、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起病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检查见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充血肿胀,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隐窝口有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或成片连成假膜 9、鉴别诊断,咽白喉:咽痛轻,咽部检查假膜呈灰白色,常超出扁桃体范围,不易擦去,强行剥去则易出血,有时颈淋巴结肿大呈“牛颈”状,全身情况可见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低热,呈中度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喉杆菌 10、治疗原则:正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脉注射手术治疗:如反复发作,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辨证论治① 风热袭咽证-----疏风清热,消肿利咽-----疏风清热汤加减② 胃热熏咽证-----清泄胃热,消肿利咽-----清咽利膈汤加减四、慢性扁桃体炎1、定义:多因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感染演变为。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病名1.伤风鼻塞:是指因风邪侵袭所致的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鼻病。
2.鼻窒:以经常性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
3.鼻鼽:以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4.鼻渊: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5.鼻槁:以鼻内干燥、鼻塞、鼻痂多、鼻气腥臭,鼻黏膜萎缩,鼻腔宽大为表现的疾病。
6.喉痹: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7.乳蛾:以发热,咽痛,喉核红肿胀大,形如蚕蛾,或表面呈黄白色脓血,或喉核肿大、质硬、暗红等为主要表现的喉核疾病。
发于一侧者为单乳蛾,发于两侧者为双乳蛾。
8.喉痈:发生于咽喉间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
9.喉瘖: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10.急喉风: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
11.耳胀: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胀且痛、耳鸣、听力下降,自听声增强,并见鼓膜充血内陷,或鼓室有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12.耳闭:以耳内胀闷堵塞感,耳鸣、耳聋,鼓膜内陷、混浊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13.脓耳: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14.耳眩晕:由耳窍病变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5.中医方剂1.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2.温肺止流丹:诃子、甘草、桔梗、鱼脑石、荆芥、细辛、人参;3.六味汤:荆芥、薄荷、僵蚕、桔梗、防风、甘草4.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5.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6.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7.耳聋左慈丸:磁石、五味子、石菖蒲、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耳鼻喉的解剖与生理1.鼻腔的主要功能:呼吸、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嗅觉、共鸣和反射。
2.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吞咽、语言形成、防御保护、调节中耳气压、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3.喉的软骨:甲状、环状、会厌、杓状、小角、楔状。
4.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发音、保护下呼吸道、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鼻喉重点整理(内容以书本为标准)
需要掌握的概念
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鼻鼽(bi qiu)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乳蛾: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急性会厌炎:又称急性声门上喉炎,是一种发生在以会厌为主的声门上区喉黏膜急性炎症。
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改变,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性耳聋、耳鸣和耳内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
喉喑: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医称为喉瘖。
包括急性喉炎、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麻痹等疾病。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征。
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喉底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需掌握的专科方剂
苍耳子散
药物组成:白芷、薄荷、辛夷花、苍耳子
主治:鼻渊。
西医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
方歌:苍耳子散辛夷花薄荷白芷四药抓疏风祛邪通肺窍鼻塞涕浊效甚夸
温肺止流丹
药物组成: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骨
主治:鼻渊属肺气虚者
方歌:温肺止流鱼脑骨,桔草荆辛人参诃,肺虚肺寒清涕多,照服此方勿口啰嗦。
六味汤
药物组成:荆芥、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主治:喉科七十二症。
方歌: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通气散
药物组成:柴胡、香附、川芎
主治:耳聋不鸣
方歌:医林改错通气散,柴胡川芎香附口尝,功专行气又通窍,耳胀耳闭此方良。
牵正散
药物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主治:风中经络,口眼歪斜。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
耳聋左慈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磁石、石菖蒲
主治: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方歌: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需思考的几个问题(应该没有标准答案,最好自己整理吧,这里只作懒人们参考)
1.可出现感性神经性聋的疾病?
梅尼埃病(没从课本上找到其他病,有错误请指出)
2.可出现传导性耳聋的疾病?
主要由外耳道阻塞或中耳鼓膜、听骨链的病变使声波传导受阻所致,因此凡以上病变都可以出现传导性耳聋。
如:
外耳道: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胆脂瘤、肿瘤、外耳道先天性或后天性闭锁等;骨膜:分泌性或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
听骨链:中耳积液、耳硬化症、先天性听骨链畸形等。
3.可出现耳痛的疾病?
耳部疾病:外耳道疖及外耳道炎、外耳道异物、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中耳炎、耳源性脑膜炎、耳外伤、中耳癌
4.可出现鼻塞的疾病?
急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及鼻窦囊肿、鼻外伤、鼻腔及鼻窦异物和肿瘤
5.可出现声嘶的疾病?
喉部先天性畸形、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与息肉、喉结核、功能性失声、喉部良性肿瘤及癌症、喉返神经麻痹等。
6.可出现咽痛的疾病?
各种咽部黏膜的感染性炎症刺激和压迫痛觉神经末梢,导致咽痛。
常见疾病有: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炎、舌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和咽后脓肿、咽结核等。
判断题
声嘶不一定是声带发生的病变对
所有鼻塞的患者都可以考虑用血管收缩剂来治疗 X
中医喉喑就是西医慢性喉炎 X
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耳聋一定是传导性耳聋 X
骨膜穿孔导致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X
如果患者出现一侧耳鸣,耳部胀闷堵塞感,鼻腔有血丝,只做耳部检查就可以了 X
萎缩性鼻炎不会出现鼻塞 X
聋哑说明发音器官有问题 X
喉阻塞一定要气管切开 X
中鼻道有分泌物引流提示有前组鼻窦炎对
后组鼻窦炎时看到有分泌物引流的是嗅裂,而不是上鼻道和蝶筛隐窝对
老师上课划的重点(按顺序)
1. 鼻的组成:外鼻、鼻腔、鼻窦。
2. 鼻窦共四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
前组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 鼻腔的主要功能:呼吸、过滤、加温、加湿、清洁、嗅觉、反射(鼻腔对呼吸空气有什么作用?过滤,加温,加湿,清洁)
4. 咽分为:鼻咽、喉咽、口咽。
5.腺样体(咽扁桃体或增殖体):在鼻咽顶及其后壁上有淋巴组织团,称为腺样体。
6.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处,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7. 咽峡,中医称为喉关。
8.换装软骨是喉部唯一完整环形的软骨。
9. 声门裂:简称声门,是喉最狭窄处,也是上呼吸道最狭窄处。
10.中耳构成: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两房一厅一地道)。
11.咽鼓管的作用:维持鼓室腔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及排除中耳分泌物(一进一出)。
12.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三部分。
13.听小骨包括:锤骨、镫骨、砧骨。
14.慢性鼻炎的两种病理类型: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
15.萎缩性鼻炎临床特点是:鼻腔黏膜、鼻甲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积结黄绿色分泌物和痂皮、恶臭、嗅觉减退。
中医称为“鼻槁”。
16.萎缩性鼻炎最突出的症状是:鼻、咽干燥感。
17.萎缩性鼻炎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
18.萎缩性鼻炎中医证型中,肺气虚寒,卫表不固的症候: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样分泌物,平素畏寒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气短,面色苍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温肺益气,祛风散寒。
方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薄荷、黄芪、白术、防风、白芷、苍耳子、辛夷)
19.急性扁桃体炎的全身并发症有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心肌炎、急性肾炎。
20.咽部三种常见脓肿:扁桃体周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
21.扁桃体周脓肿:一侧咽痛加剧,患侧腭舌弓上方红肿隆起,软腭红肿,悬雍垂水肿并偏向对侧;或患侧腭咽弓红肿,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
(与扁桃体炎鉴别)
22.鼻咽癌以广东省发病率最高。
只有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
治疗上首选放疗。
23.小儿急性喉炎容易导致急性喉阻塞。
24.慢性喉炎的最主要特征是声音嘶哑。
(声带小结与息肉,喉癌也会声音嘶哑)
25.外耳道疖和外耳道炎牵引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是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明显的鉴别点。
大题:
1.慢性鼻窦炎与慢性鼻炎的鉴别
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绿脓性,亦无臭味,故观察鼻涕的性质是鉴别关键;拍摄X光片检查鉴别可准确无误,慢性鼻炎病变局限于鼻腔,而慢性鼻窦炎则鼻窦内可见有炎性的病变。
2.鼻咽癌的临床症状
(1)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吸性痰中带血或擤鼻时鼻涕带血,晚期表现为大出血。
瘤体增大可阻塞后鼻孔,引起鼻塞。
(2)耳部症状:肿瘤压迫咽鼓管口,常引起该侧耳鸣、耳闷阻塞及听力障碍或伴有鼓室积液。
(3)颈部淋巴结肿大:从一侧到对侧,肿块为无痛性、质较硬、活动度差。
晚期可相互融合成大肿块。
(4)脑神经症状:侵犯颅神经,引起偏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上睑下垂、视力下降等症状;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压迫颅神经引起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斜等。
3.吸气性呼吸困难分度(老师PPT里面是这么简单的,他说过可以按PPT答,也可以按课本答,但选择题也会涉及,大家还是以书上为主吧)
Ⅰ度:安静时无,活动时有
Ⅱ度:安静时有,无缺氧表现
Ⅲ度:有缺氧表现
Ⅳ度:严重缺氧、心衰、昏迷
(书上的)
Ⅰ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但在活动或哭闹后表现出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鸣,稍有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
Ⅱ度:安静时也出现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喘鸣,活动后加重,有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无明显缺氧症状,脉搏有力。
Ⅲ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很大,四凹征明显,出现发绀、烦躁不安、脉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Ⅳ度:呼吸困难明显,出现冷汗淋漓、定向力消失等衰竭症状,有严重发绀,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脉微欲绝。
如不及时抢救,可很快进入昏迷、窒息而死亡。
4.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自听增强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发生于感冒后者较常见,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
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
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两大特征:耳堵塞感,听力减退)
(2)体征: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錐变短、分散或消失,锤骨短且明显外突,锤骨柄变水平,前后皱襞变明显。
骨膜呈橘红或淡黄色,有时透过骨膜可以看到液平面,此液面呈一头发丝状弧形线,称发线,当头位变动时此液平面保持水平位,有时可见到液体中的气泡。
鼓气耳镜检查可见骨膜活动度受限。
(两大体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征—液平面、液气泡)
病例
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