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辊车(磨)削加工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轧辊车(磨)削加工技术要求

1普通轧辊车床加工

1.1操作工本人必须自检现用测量卡尺起始尺寸,检测后将起始尺寸值用不干胶粘在卡尺上,并传达到使用卡尺的每一个人。

1.2首槽自测量基准传动端(扁头部位)起始中心距误差≤0.5mm,每对轧辊首槽起始端距应在端部注明实际加工尺寸,凡超出此其尺寸范围的,经检查员、技术人员确认后方可再次加工;加工切分轧制型槽时,应按切分槽成组加工,保证每组切分槽的相邻槽间距135±

0.1mm,其余尺寸按图纸加工。

1.3轴径跳动量的控制。两顶尖装夹,找正后两端轴径跳动量K1辊≤0.03mm, K2-K5辊≤0.05mm,粗中轧辊≤0.07mm,凡无法调整,轴径跳动值超差的,经检查员出具检测报告,由机加班长安排修复中心孔或由供应处协调解决,方可再次加工。

1.4轧辊辊身尺寸的加工。轧辊辊身尺寸按图纸中公称尺寸加工(修复辊保证去除螺纹横肋及其裂纹),其中K1-K5辊身直径大小端尺寸偏差≤0.1mm,配对轧辊的辊身直径差≤0.1mm;初中轧辊辊身直径大小端尺寸偏差≤0.1mm,配对轧辊的辊身直径差≤0.15mm。

1.5车削型槽尺寸精度,K1辊尺寸精度≤0.05mm, K2-K5辊尺寸精度≤0.07mm,初中轧辊尺寸精度≤0.1mm;加工切分轧辊时,要保证成组孔型尺寸的一致性。

1.6在普通轧辊车床上半精车轧辊孔型时,每对轧辊辊身直径偏差≤0.15mm,每支轧辊辊身直径两端大小头尺寸偏差≤0.15mm,辊身粗糙

度约≤Ra6.3μm(精加工时磨削外圆或数控车削外圆);K1辊型槽尺寸深度单边留余量1-1.5mm;为避免精车时槽口处崩角、掉肉,槽口处倒角(考虑槽型内所留加工余量)。

2磨床加工

2.1磨削K1辊(高速钢、高硼钢等材质)外圆时,检测轴颈处跳动值应符合要求,否则返修中心孔至尺寸要求;辊身处加工尺寸要求每对轧辊辊身直径偏差≤0.1mm,每支轧辊两端大小头尺寸偏差≤0.03mm,粗糙度约Ra6.3μm (可以保留刀纹)。

2.2磨削K1-K4辊(碳化钨)外圆时,检测轴颈处跳动值应符合要求,否则返修中心孔至尺寸要求;辊身处加工尺寸要求每对轧辊辊身直径偏差≤0.1mm,每支轧辊两端大小头尺寸偏差≤0.05mm,型槽尺寸精度≤0.05mm粗糙度约Ra6.3μm;磨削其它架次轧辊时,检测轴颈处跳动值应符合要求,否则返修中心孔至尺寸要求;要求每对轧辊辊身直径偏差≤0.1mm,每支轧辊两端大小头尺寸偏差≤0.1mm,型槽尺寸精度≤0.07mm,粗糙度约Ra6.3μm。

2.3数控轧辊车床精加工

2.3.1、轴径跳动量的控制。两顶尖装夹,找正后两端轴径跳动量K1、K2辊≤0.03mm,K3、K4辊≤0.05mm,凡无法调整,跳动量超差的,由生产调度安排修复中心孔。

2.3.2、辊身尺寸的控制。精车辊身时,先加工最小直径轧辊,采用MDI手动编程方式编程,保证辊身两端直径差≤0.05mm。

2.3.3、型槽尺寸的控制。加工型槽时,根据首槽实际加工尺寸制定编程起始点尺寸(必须测量首槽定位尺寸),K1-K4型槽尺寸精度≤0.05mm,其余架次型槽尺寸精度≤0.07mm。根据加工经验或试车后合理选用转速、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参数。

2.3.4、型槽中心距的控制。精加工切分轧制型槽时,应按切分槽成组加工,保证每组切分槽的相邻槽间距135±0.03mm,型槽尺寸精度≤0.03mm(保证成组尺寸一致性),其余尺寸按图纸加工。

2.4轧辊孔型的加工精度要求,用样板卡量,精轧机组轧辊孔型加工尺寸精度保证0.05mm以内,同轴度0.02mm以内,粗中轧孔型尺寸精度保证在0.2mm以内,同轴度0.05mm以内。

2.5横肋铣槽要求:

2.5.1、横肋加工不得与开口处圆角相交,但离开口处的距离不得大于0.1mm;

2.5.2、横肋加工对中基圆,不得偏向一边;

2.5.3、上、下辊横肋方向相反(锚杆相同),且上下横肋尺寸一致,对称性好;

2.5.4、横肋加工要圆滑过渡,防止出现应力集中;

2.5.5、刻字的斜角与横肋斜角相同,刻字拐角要圆滑。

三、质量控制

1、粗、精车加工后,由检查人员分别做好检测记录,以备核查。

2、操作人员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及时与机加班长联系,待问题处理后方可再次加工。否则,由操作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