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域数字城地理空间框架

合集下载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03•【字号】闽政〔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2021年3月3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化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关于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高技〔2019〕1616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落实省委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发展方向,大力推广数字化应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程,以数据要素高效有序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促进闽台融合发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6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据要素实现有序流通和深度开发利用,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安全可控的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基本形成,建成数字中国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智慧海洋和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区、“数字丝路”核心区,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再上新台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25万公众版
0-3级
切片
4-13 级
14-21 级
无尺度、瓦片数据
环保 水利
工商
房产
规划
政务电子地图
税务
保密处 理插件 (动态)
部门 专题 数据
……
公安
优先使用通过测评软件,注重售后服务质量
验收、平台开通与成果归档
试点项目:国家测绘局组织验收 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 三方共同开通
推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共同开通
成果分别向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归档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展与目标
全国进展:自下而上,稳步推进!(市、省、国家)
试点城市
53个 7个
市县级
推广计划
130个
2006
2007、2008、2009
2010
2015
整体架构:一纵三级 两横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一、 概念 - 是什么? 二、 建设的必要性 - 为什么要建? 三、 建设的内容 - 建什么? 四、 组织实施 - 怎么建? 五、 进展与目标 - 有什么要求? 六、 体会
一、什么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利用“数字地球”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遥感 系统(RS)为手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系 统,旨在通过巨量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实 现分享,并能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为政府决策和百姓生 活、工作、出行和娱乐等提供所要即所得的服务
重复采集和 处理!!
需要专业人 员、设备、
软件!!
部门核心业务和空间数据分布在不同系统中 缺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关联,孤岛现象严重 不能有效流动和复用,规模效益不高 不能适应快速共享交换和集成管理的要求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推广模式研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推广模式研究

空间信息运行系统 ,它是一个包括城市空间信息运行机理 、 空间信息运行技术系统 、空间信息服务与产业体系和社会文
化在 内的多 层框 架 【 1 】 。 在 国 际上 ,美 国数 据城 市 的建设 正 在大 规模 展 开 , 已建
2 应 用模 式研 究
基于数字泉州地理空间框架 的建设经验 ,本文总结了适 应福建省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应用推广模式 ,即针对
制 双控 的 应用 推广 模 式 。 [ 关键 词] 数 字城 市 地理 空 间框 架 应用 模 式
“ 数 字 城市 ” 是以 “ 3 S ” 技术 和互 联 网技 术 为支 撑 的城 市
也为各类信息 ( 空间或非空 间 ) 实现网络化服务建立一个基 础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是测绘部门面 向信息化社会 , 在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和保障方面, 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变化。
数字城市地理空问框架应用推广模式研究
福 建省 基础 地 理信 息 中心 陈米 思
[ 摘 要] 数字 城 市地 理空 间框 架建 设 的终极 目标是 最 大化 地实 现地 理信 息数 据 的共 享与推 广 应用 ,如何 有效地 开 展应 用推 广 ,  ̄ . n t - . I 调动 各委 办局 应 用 的主动 性和 积极 性 ,是 应用 推广 模 式必 须研 究 的问题 。该 文 基于数 字 泉州 地理 空 间框架 的建 设 经验 , 针 对 不同 层次 、 不同 行业 的实 际情 况 ,总结 了一套 适用 福建 省 的数 字城 市地 理 空 间框 架应 用 推广 模式 ,即 采用 技 术和政 策 机
不 可缺 少 的助 手 ,同时 增加 增值 服务 的功能 ,以更 好 地满 足 建立 一套 平 台更 新 、维护 的长 效机 制 ,确保 平 台持续 运 行 。

福建经济中心吸引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经济中心吸引区域的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研究

1 3个经 济 中 "进 而 依 据经 济空 间相 互作 用原 理探讨 了福 建 省经 济 中心的 强 、 吸引 区域 , 据此来 预 测 区域 经济 t, L 弱 并
未 来 的空 间变 化趋 势 。 关 键词 : 济 中心 吸 引区 域 ; 化趋势 ; 经 变 福建 省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F 2 文 献标 识码 : A
福 建 经 济 中 心 吸 引 区 域 的 空 间 格 局 及 变 化 趋 势 研 究
符 小洪 , 民生 黄
( 福建 师 范大学 地理 科学 学 院 , 中国福 建 福州 30 0 ) 5 07 摘 要 : 据 福建 省 2 依 3个地 、 县级 市 的有关 资料 , 用 主成分 分析 定 量地衡 量 它 们 的综 合 实力 , 运 然后 根 据 省情 拟定
区域 的多 方 面 的影 响 。然 而 , 统 的评 价 方 法 往 往 只 变量 在反 映经 济 中心 综合 能力 上越 重 要 。本 文 根 据 累 传 采用单 一指 标 或 少 数 几 个 指 标 , 能 全 面 、 观 、 不 客 综合 积贡献 率大 于 8 % 的一 般 原 则 , 三 个 主 成分 的 累积 5 前 地反 映增 长极 的 实 力地 位 L 。本 文 采 用综 合 指 标 体 系 贡献 率 已达 8 .4 ( 1 , 明前 三 个 主 成 分所 包 含 2 J 8 8 % 表 )说 来分 析福 建省 2 个 地 、 级市 吸 引 区域 系统 , 虑反 映 的要 素信息 量基 本 上可 以反 映 1 个原 始特 征值参 数 的 3 县 考 1 经 济实力 的 主 要 因素 及 其 现状 影 响 和 潜 在 影 响 能 力 , 大部 分信息 。由旋 转后 的 载 荷矩 阵 可 以看 出第 一 主成

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空间整合研究

福建省区域产业结构空间整合研究

1 福 建 省 发展 瓶颈 分 析
1 1 中心城市规模小 . 中心带动 、 核心 强化 的城 市化 战略 在我 国具 有 普遍
了运用古 典经 济学对 宏观经 济行为描 述到运用新 制度经 济学来解释 区域经济组织 的发展 和解 体的漫 长过程。在 我 国地理学 界 和经 济学 界, 区域产 业空 间整合 研究 同样
场空间被两 大核 心 区域 辐射 占领 ; 一方 面, 部大 开 另 西
域整体协作 、 合 同步发 展成 为学 术界 和政府 部 门研究 联
热点 。
福建省作 为我 国东南 沿 海省份 , 有得 天 独厚 的 区 具
位优势和资 源优势 , 从 时空 视角 同发达 地 区发展 速度 但
发、 振兴东北工业区的国家战略 , 也将 “ 释” 向福建 的 稀 流 经济流体( 1 , 表 ) 同三大经济圈一 同成 为福建省经 济发展 中的“ 平行市场竞争对手” 。
界) 网络之间的 ( 物质 流态方 向 : 非) 由单 一按照 城市 垂直
体竞 争 、 省级 竞争 向 区域 经济 竞 争 过渡 , 国 的长 三 由 我
角、 珠三角、 京津唐已经形成强竞争力的城市群。尤其是
长三角 、 珠三角城 市群处于 中国改革开 放的前 沿阵地 , 又 分别拥 有具有 国际性影 响力的 中心城市集 聚 、 扩散带 动 ,
等级逆 Y 轴的类似“ 食物链” 能量渐弱流向, 向附和城市间
水平分工的 X轴的 双向 流动 . 而增 强了城 市 的辐 射扩 从 散, 使得城市 之间 、 城市 与 区域 之间 空间 互动 。从 而 , 区
源源不断廉价的劳 动力 、 能源 供应 和市场支撑 , 为 中国 成 乃至全世 界经 济发展“ 长极 ” 增 。福 建省作 为两大 经济 区 的对 接点 , 其“ 受 虹吸 ” 用 明显 , 作 日益 处于 边缘地 位 , 市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摘 要 福建 省城 镇体 系空间 结构 的独特 性 ,使得 福 建 省 区域 经 济 空 间结 构 也 呈 现 出鲜 明 的 特 点。 随着经 济 全球 化和 区域 一体 化趋 势 的发 展 ,区域 之 间相 互依 赖、 关联 互动 的 关 系将 进 一 步加 深 ,协 调成 为 区域 发展 中最 为决定 性 的 因素 ,实现 区域 整体 协调 发展是 区域 发
展 的最 终 目标 。
江 、石狮 则构 成 了全省 最活 跃 的民营 经济 板 块 。与 沿海 区域如 火如 荼的 发展 相 比 ,福 建 省 内陆 区域 的发展 则面 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 2 . 1福 建省 内陆 区域经济 发展格 局 的基 本 特点
般 齐” 、 “ 样 样有 ,样样 拿不 出手 ” 。县级 市 经济发 展 ,必须 在与 市场 经济 的对接 中找 到真 正 比较优 势所 在 ,逐 步形 成 经济特 色 , 这是 经济 发展 战略 的核 心 、重点 所在 。

l l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9 7 2 . 2 0 1 3 . 1 3 . 0 9 6
T t o N z ∞ s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李雅洁 王 国梁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 与环境科 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关键 词 城镇 体 系空间结 构 ; 区域 经 济 ;区域 一体 化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1 . 1相关 概念表 述 经 济 地理 学上 的空 间结 构 是 指 在 一 定 地域 范 围 内经济 要素 的相 对 区位 关 系和分 布 形式 ,它是 在长 期经 济发 展过程 中人 类 经济 活 动和 区位 选择 的积 累结 果 ;城 市地 理 学中 的 空 间结 构 反映 了经 济活 动的 区位特 点 以及 在 地域 空 间中的 相互 关系 ;经 济学 中空 间结 构 的研 究主 要偏 重于 特定 时段 中社会 经 济客 体 在空 间 的相互 作用 及所 形成 的空 间集 聚程 度 和集 聚形 态 。 本 文 中 的 城镇 体 系 空 间结 构 是 笔 者 通 过 对相关 文 献的 总结 、学 习后 ,站在 地理 学 的 角度 ,对 福建 省不 同规 模的城 镇在 空 间扩 展过 程 中所 呈现 出的具 有 时空 尺度特 征 的空 间排列 与组 合的 形式 ,是城 市地 域结 构 、经 济性 状 和 自然环 境在 不 同规 模 等级城 镇 体系 布 局上 的空 间投 影 。 1 . 2福 建省 城镇 体系空 间结 构的发 展趋 势 根据2 0 l 1 年 最 新 公 布 的 福 建省 城 镇 体 系规 划》 我们 不难 看 出 ,福 建省 在未 来的 2 0 年里 将 以滨海 都市 带为 脊梁 ,以 福州 、厦 漳 泉两 个大 都市 区为 依托 ,以福厦 泉三 大省 域 中心城 市 和省 域次 中心 城市 为核 心 ,以城 镇 聚合轴 为 骨架 ,以 中小 城市 和小城 镇 为基 础 ,形 成 层次合 理 、空 间有序 、地域 开 放 、 转 型发 展 的网络 化省 域城 镇空 间体 系 ,构建 带 、两 区 、四轴 、多点 ”的城镇 空 间结 构 人 力资 源管 理 ,优 先发 展 教 育 事业 ,提 高全 省人 口素 质 吸收 先 进 的 管 理 思 想 ,完 善 与 社 会 主 陵 ,地 处 闽西北 的武夷 山脉 山势 尤为 高峻 ,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相 适 应 的 人 力 资 源 管理 制 区域 内适宜城 镇 发展 的土地 数量 有 限 ,故 城 度 ,创 新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模 式 ,核 心 目标 是 镇 多分 布 于 沿 海 平 原 一 带 。 因此 , 由南 浦 “ 极大地 激活 人 力资源 ” 。只有 结合 省 内企 溪 、崇 阳溪 、沙 溪等构 成 的水 系基本 与福 建 业 现实 ,借鉴 其他 省份 的成 功经 验 ,遵循现 内陆城 镇的 发展轴 线 吻合 。从沿 着该 轴线 分 代 人力 资源管 理原 理 ,建立 以职 责定 岗位 、 布 的城 镇数 量来 看 ,北 部 区域城 镇分 布 比较 甄 选看 实绩 、管理 制 度化 、薪酬 市场 化 、保 密 集 ,南部 区域 则相对 稀疏 ,由北 向南逐 渐 障 社 会 化 、组 织 目标 与 个 人价 值 相 协 同 等 递 减 。此外 ,区域 内还 有一 部分 城镇 并不 分 “ 拴心 留人 ”机制 ,强调能 力本 位和 业绩 本 布 在轴 线上 ,而 是分 散在广 阔 的 山间地 区。 位 ,才 能达 到保护 、留住 、激励 、培 育 、用 好 人才 的 目标 ,才 能提 高全 省 的人 口素 质。 2 ) 中心 城 市规 模 较小 。内陆 发展 轴 上 ’ 的区域 中心 城市 为南 平 、三 明和龙岩 。 与省 . 3 )正确 处 理依 托 资源 优 势 与适应 市 场 内沿海 城市 相 比 ,这 三个城 市 的规模 偏小 。 需 求的 关 系 从 市 区规模 来看 ,除 三 明市下 辖两 个市辖 区 资 源优 势是 制 定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的 外 ,南 平和 龙岩 都 只有一 个市 辖区 。从 市区 客 观基 础 。但 在 市场 经济 条件下 ,优 势资 源 人K l 来 看 ,以上 三 区的市 区人 口之 总和都 不 不 等 于 就 是 优 势 产 品 ,不 等 于 就 是 优 势 产 及 福 州 的 市 区人 口数 。即 使 与 内 陆 省 份 湖 业 ,不 等于就 是优 势 经济 ;一切 资源 只有 转 北 省 的几 个 地 级 市 如 襄 樊 、十 堰 、咸 宁 相 化 成适 销对路 的商 品 ,才 能将潜 在 的资源 优 比 ,福 建省 的三 个 内陆城 市规 模也 属 “ 轻 量 势 转化 为现 实的 经济优 势 。 1 )城镇 沿 区域 主要 水 系 呈带 状分 布 , 北 部密 集 ,南部稀 疏 。福建 内 陆多 山地 、丘

基于多维视角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基于多维视角的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术 。 [30][31] 核 密 度 计 算 公 式 如 下 :
F(x,y)=1
2
(nh

n
Σi=1
K(di
h)
(1)
其 中 ,F(x,y)是 点 (x,y)的 密 度 估 计 ,n 是 农
村 居 民 点 的 数 量 ,h 是 核 心 直 径 ,K 是 核 心 函 数
(即 土地面积),di 是 点 (x,y)与 第 i 个 农 村 居 民 点 之 间 的 距 离 。 [32][33]
段公式如下:
V (pi )=∩ ∩p|d ∩p,pi ∩<d ∩p,pj ∩∩(i, j =1,2,3,
…,n)
(3)
其 中 ,d 为 欧 氏 距 离 ,p 为 集 合 V (pi) 中 的 元 素,V(pi)是一个在特殊情况下具有 无 限边界 的凸
多边形,在任意一个凸多边形内,任意一点到该
凸 多 边 形 的 发 生 点 pi 的 距 离 都 小 于 该 点 到 其 他
的 要 求 [5]。 近 年 来 , 已 有 学 者 就 此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农 牧 交 错 区 [21]、 半 山 丘 陵 区 [22]、 环 渤 海 地 区 [23][24] 等
究,研究内容涉及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和影响因 特殊地形区域也有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一些
素、时空演变格局和驱动机制、土地整治(包括类 学者还进行了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度视角的农村
导型次之,工业主导型县域变异系数远高于其他产业主导型县域,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度也处于最高水平。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农村发展类型;福建省
[作者简介] 董敏,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武林(通讯作者),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异 主要 表 现 为 沿 海 地 区 与 内 陆 区 之 间 的 差 异 ; 茂 黄
将整个省域划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 区两个 区域单元 , 由于宁德市的地貌 以山地丘陵为主, 在改革开放 的进程 上较为迟缓 , 且在经 济发展 水平上低 于全省平 均水平 , 故将其 划入 内陆地 区, 即沿 海地 区包括福 州 、 门、 厦 莆 田、 泉州 、 漳州 5个地级市 ( 3 含 0个县市 ) 内陆地 区包 , 括宁德 、 南平 、 龙岩 、 明4个地级市 ( 3 三 含 7个县市 )研 ,
对 区域 差异 进 行分 解 的 缺点 。
2 研究 区域 、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文章以福建省 6 个 市县作 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 7 间格局演化分析的基本研究单元 , 中县指县域 ( 其 包括
县 级 市 ) 市 指 地 级 市 市 区 , 根 据 自然 、 文地 理 条 件 ,受 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 2 1 研 究 区域 与数 据来源 . 的差异测度方法 与研究 基础单元对福 建省区域经 济发
展 的不平 衡及 其 演 化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 张辉 鑫 (00 采 20 )
用人均 G P数据 , 17- 20 D 对 98 0 0年福 建省 9个地级 市 的经济发展进行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变动分析 , 并采 用泰尔指数的分解方法对 区域总体差异进行分解 , 得出 福建省 区域经济差异呈逐年扩大的变动趋势 , 其组 间差
究 的 时 间 序 列 为 19- 20 90 0 6年 。 选 取 县 市 历 年 人 均
兴、 黄晓芬(0 5 运用库兹涅茨不平衡系数和经 济区位 20 ) 商分析 了 18- 20 99 0 3年福 建省 6 7个县 市单元 的人均
G P的绝 对差 异 和相 对 差异 , 通 过 分 形 理 论 中 的 R S D 并 /

福建省泉州十五中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泉州十五中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福建省泉州十五中2014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 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难 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课前预习案】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①住宅区⎩⎪⎨⎪⎧形态:城市中 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特征: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②商业区⎩⎪⎨⎪⎧位置: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形状:呈点状或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③工业区⎩⎪⎨⎪⎧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分布:交通比较 的地带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__________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________。

2.形成因素3.形成和变化:随着________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课堂探究案】探究活动一 城市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阅读课本P19-20 1、 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3、完成P21活动题:分析香港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探究活动二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探究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因素。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不同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3、完成P24活动题【归纳总结】自己归纳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体系图。

【课堂练习案】一、单项选择题(2012·杭州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4〕1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地推进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发展目标经过努力,到2016年,建成全省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政务活动普遍实现全流程网络化办理;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感知、支撑、服务三大基础平台;交通、环保、安全、旅游、市政等重点领域核心业务实现智慧化应用。

到2018年,主要管理对象和服务事项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到50%。

到2020年,全省智慧化应用体系建成,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新政务、新经济、新生活、新城市,我省成为两岸电商合作重要基地、区域国际化智能物流中心、国际信息通信枢纽。

(一)基础设施更加智能。

能源、交通、水务、环保、应急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运行管理精准化、一体化。

(二)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建成包含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交通出行、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领域、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信息服务体系,群众获取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三)社会管理更加精细。

市政管理、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特种设备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诚信等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应用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显著增强,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

(四)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环境智能监测和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全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与实现

福建省域空间结构优化机制与实现

2福建省域空间发展的历史规律与现状 特征
福建 城镇经过 2 0 多年的发展,经 0 0 历了 萌芽 、发展、壮大的过程,逐渐形成 了以福州和 厦 门为中心 以中小城 市为 解 放前 ,福建 省域 空间发 展大 致可 分 为三个 阶段 ①第一 阶段是 闽北 地区 沿江沿河 开拓阶段。唐以前,福建全境大
闽江及其 支流两 岸分布 。 ⑦第二阶 段是 沿海集聚 拓展阶段。唐中期以后,福建进 八 第一个 快速 发展时 期,境 内已有 城镇 得 到了不 同程度 的发展 ,并 且涌现 出 些新建城 镇。宋元时期,在航海技术发展 和海 外 贸易空前 发展 的影响下 ,福 建城 镇 职能和 规模发 生 了明显变化 , 以经济 职 能为主 的城镇 1 3 益增 多,城 镇数 量得 到 了很大 的增 加 泉 州成为 元朝最 大的 对外 贸易港 口 ,福建形 成 了以泉州 为中 心 、以福 州为次 中心 以沿海 城镇 为主 体 、以省 际交通 轴线 为发展轴 的空 间格 局 。⑦第 三阶段 是闽北 地区进 一步均 衡 发展阶段 。明 中后期,在海禁和清朝 闭 朝
体 系 的发展 机理 与调 控方 法 的研 究 (9 0 ~ 9 3 19 年 19 年) ,成为我 国 早的省域 城镇体系研 究成果之一 ,为 较 中 原城 市群的提 出 下了科学基础 。 打 福建 临台临海。对接 长三角和珠三角,连通 内陆 腹 地,改 革开发以来凭借区位优势 ,经济发展势头一直很
墨 矗尊
福 建 省 域 空 间结 构优 化机 制 与 实现
口 李 J
[ 摘
要] 福建省域 空间结构优化是区域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闽台关系转化与台海经济圈构建的现实需要,是
经 济 全 球 化 的内 在 要 求 可 通 过 完善 开 放 的 网络 体 系 , 超前 培 育 新 兴空 间 节 点 .增 强 省 内 省 域 协 作 能 力厦 对 台 台作 能 力. 以及 优 化 省 域 产 业 布 局和 协 调 产 业 分 工 等 措 施, 促进 空 间结 构 的 优 化 , 实现 构 建 滨 海 都 市 带 和 打 造 台海 经 济 圈 的 目标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以福建省 67个县级经济体作为研究的单元,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两两节点最短通勤时间,利用引力模型
计算经济联系强度,依托最大经济联系方向“自下而上”进行组织,明确城镇等级体系,并从产业、交通和政策方面分
析城镇等级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福建省 67个县级单元综合发展实力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东西部发展水
第 38卷 第 3期 2019年 6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RESEARCH ANDDEVELOPMENT
Vol.38 No.3 Jun.2019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朱 玲1,郭青海2,肖黎姗2,杨 柳3
(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2.中国科学院 城市环境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平差距显著;(2)省域内形成“一带三轴”的经济联系格,具有明显的极核发展和点轴发展特征,并呈现多核心的发
展结构,网络结构的发展相对简单;(3)依据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自组织模式在福建省域内形成 6个子区域,以福
州、泉州、厦门为核心的沿海区域和以南平、三明、龙岩为核心的内陆区域;(4)城镇空间结构受众多因素影响,其中
产业布局、交通可达性和政策规划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交通特征是影响城镇联系的重要条件,产业布局是推动
城镇结构转变的内在动力,政策规划则是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引导因素。
关 键 词:城镇群;空间结构;经济联系;产业布局;影响因素;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19)03?0042?06
外,对城镇群的空间结构特征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学术 界研究的热 点。 城 镇 群 的 形 态 受 自 然 环 境、产 业、交 通 和政策等若干因 素 的 制 约,是 多 种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和地缘文化相似性是城镇群形 成的基础条件[15],产业分工、专业化生产是城镇群发展 的内在机理[16],产业集聚带动经济发展,也是城市群空 间结构演化的物质基础[17];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间要素 的垂直和横向流动,是城镇群结构发展的关键[18];相关 政策规划是城镇空间形态转变的主要推引力[19]。

2023-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1

2023-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1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头戏,其涵盖了数字化、智能化等多重概念。

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到公共服务,数字城市的建设方案都可谓是无所不包。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讨论数字城市的建设框架。

一、数字城市的定义数字城市,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基础设施,将城市建设成一个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的城市。

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城市各个领域的资源,从而打造出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

二、数字城市建设框架数字城市的建设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化建设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

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数字基础设施必须满足高速、高效、高质的要求,包括数字通信、数字计算、数字存储、数字控制等内容。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硬件设备、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

2. 数字城市智慧化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化建设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一方面包括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物流等多个智能化建设领域。

通过智慧化建设,城市可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等多重目标。

3.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服务数化化建设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

数字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应该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促进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数字城市建设进程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包括城市数据安全、数据隐私保护、系统互联互通等。

要想使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系统保护城市数据安全,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建设多维度的数据共享体系。

同样,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加强市区间的联通,在领域之间建立沟通渠道,打通数据共享之路,提高数字城市建设发展质量。

综上所述,数字城市建设,涉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重领域。

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各个领域的资源,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互联互通的目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省市级天地图电子地图联动更新技术与实践

省市级天地图电子地图联动更新技术与实践
工具,在内网环境将各市县汇交的数字城市 18~20 级
电子地图瓦片以文件形式导入到省级地图瓦片服务
中,作为全省 18~20 级地图服务进行统一更新管理维
护。其中,数字城市电子地图和天地图省级电子地图
N+4
必须具有相同的 Tiling Schema 和存储格式。
N+3
3 应用效果
目前,电子地图更新流程简化技术已成熟应用在
[13-14]

为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聚合,将各个城市 18~20 级
瓦片服务融合是在天地图省级和数字城市地图瓦
据数字城市电子地图范围,在内网环境将数字城市电
子地图瓦片导入到省级,将数字城市的地图瓦片成果
汇聚到省级平台,联动更新省级地图服务。
2 实现方法
2.1
电子地图更新步骤简化
电子地图更新步骤包括提取变化要素、确定地图
数据。对数据更新变化内容和范围较小,利用 ArcGIS
素在空间上和属性上进行对比,对比结果
为选择条件,提取月度或季度变化数据。
合适的缓冲搜索距离和对比字段,将更新要素与基本要
数据库中的编辑者追踪工具,将编辑者和编辑时间作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128 ·
地理空间信息
2022 年 8 月
第 20 卷第 8 期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ug., 2022
Vol.20, No.8
doi:10. 3969/j.issn. 1672-4623.2022.08.031
省市级天地图电子地图联动更新技术与实践
周婷婷 1
(1. 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219527830_基于POI_数据的福州城市功能区识别

219527830_基于POI_数据的福州城市功能区识别


式中ꎬ k 表示第 k 个研究单元ꎻ i 表示第 i 类 POIꎻ
505 个ꎬ 交通设施的数量为 249 个ꎬ 绿地数量为 140
区在该研究单元内的面积ꎻ n i 表示第 i 类 POI 在该研
单一功能区数量的 75%ꎬ 这主要由福州市的地形地貌
※资源环境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3 10 7

基于 POI 数据的福州城市功能区识别
谢孟 程怡诺 范胜龙
区面积占该研究单元内所有缓冲区面积的比重作为该
集聚性特定ꎬ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ꎬ 盆地四周
S k 表示第 k 个研究单元面积ꎻ S i 表示第 i 类 POI 缓冲
究单元内的数量ꎮ 以单一研究单元内的某类 POI 缓冲
类 POI 该研究单元内的权重ꎬ H (

) 代表第 i 种类

型 POI 频率密度占第 k 个研究单元内所有类型 POI 频
POI 的 H 值之和ꎬ 选择其中占比最大的 H 和值ꎬ 如果
量为 46 个ꎬ 工业 - 公共 服 务 功 能 区 的 数 量 为 61 个ꎬ
功能区ꎬ 当所有类型 H (
时ꎬ 分别计算 6 大类 POI 在某一研究单元内任意 2 类
其比重高于 50%则研究单元划分为 “ a - b 功能区” 单
元ꎬ 否则定义该功能单元为 “ 混合功能区” 单元ꎻ 判
年来福州市的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ꎬ 城市功能区的研
究能够为福州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意见和建议ꎮ
POI 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ꎬ 经过坐标纠偏、 数据
筛选去 重 后 得 到 福 州 市 2022 年 的 POI 数 据ꎬ 共 计
等在获取 POI 点密度分数的基础上对城市道路网划分

全域全要素覆盖_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福建省厦门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建设

全域全要素覆盖_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福建省厦门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建设

他山之石详细规划在刻画城市的尺度上,既要承上启下又要精雕细琢,需要“致广大而尽精微”。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详细规划的范围全新拓展,规划目标更加综合,空间要素更为复杂,有必要进行适应性改革,使详细规划能承担起建设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实现城乡“一张图”精细化规划管理、提高空间品质、服务政府现代化规划治理等职能。

2021年以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探索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构建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厦门市特色的“全域全要素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时空传导”规划体系;聚焦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监督全流程,让详细规划实用好用管用,成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加速提升民生福祉的一颗颗种子,种入城市转型的土壤,静待开花结果。

优化编制单元划分推进详规全域全要素覆盖构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体系,划分详规编制单元是第一步。

将总体规划要求分解到详规编制单元,再逐步深化落实到实施层面,才能保障总体规划意图落到实处。

其间,详规编制单元发挥的是“二传手”作用,实现总体规划和实施环节的有效衔接。

厦门市2009年起使用的详规编制单元划分方式,出现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配与实际属地服务错位的问题。

2022年起,厦门市启动详规编制单元重新划分工作,积极探索更有效传导单元,土地资源的管控规则不仅包括开发,还涉及保护、整治、修复等,那么城镇单元详细规划内容就需要在原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上外延拓展,包括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农林水土地整治、陆海统筹生态修复等内容;乡村单元以乡村地区和特定功能区(陆域主要为自然保护地)为主,相应地编制类型就要细分为多村联编的村庄规划和特殊管控区详细规划。

截至2023年年底,厦门市陆域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以上;开发边界外92个村庄已全部完成规划编制。

此外,在特殊管控区详细规划层面,厦门市在海域单元以及国有林场单元也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厦门市详细规划编制内容范畴从以往主要聚焦建设用地转向强调山水林田湖海全自然资源要素统筹。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Urban Spatial Framework Data)是指描述城市地理空间属性和结构的数据标准。

它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的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的定义、特点、应用,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定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是指描述城市地理空间属性和结构的一套统一的数据规范和要求,包括城市边界、道路系统、建筑物分布、地形和地貌、水系等要素。

这些数据标准通常使用统一的编码体系和格式进行描述和存储,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二、特点1.统一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要求各类要素的描述和编码方式统一,避免了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数据差异,提高了数据的可比较性和可操作性。

2.完整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要求完整记录和描述城市地理要素,包括边界、道路、建筑物、地形等各个方面,使得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城市的形态和结构。

3.可扩展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需求动态调整和更新,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4.可视化: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的数据应具备可视化的特点,能够通过地图、影像等方式呈现,帮助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城市的空间属性。

三、应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1.基础设施规划:基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如道路、供水、供电等,优化城市的交通和生活环境。

2.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帮助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和空间规划,包括土地用途划分、建筑物分布等,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环境保护:通过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可以进行城市环境问题的分析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水体被污染等,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城市治理: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对城市的执法、管理和服务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

建设“数字福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建设“数字福建”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全省 1: 5 比例尺矢量地形 冈数据 ( /D 1 2万 D4 )
改造更 新 。 根据要求 , 对全 省 1 8幅 1: 5 比例尺矢 量地 2万
路 。行 政 区 划——按 照 新 的 行 政 区划 手 册 更 新 行
政 区划 名 称 和 代 码 。地 貌—— 检 查 了 等 高 线 的高 程 值 , 正 了错 误的 高程值 。 更 所有 数 据 均 已拼 接 , Ar/no下建 立 拓 扑 , 在 c If 并 以 A cIf . o eae的形 式 提 供 , r/noV7 2C v rg 总数 据
ra ~公路 ;Al i 铁路 ; 1 a——面状水 系; o一 la r —— A1 t w
A1y—— 线 状 河 流; 1r ld h t e
A l st lep—~ 点状居 民地 ; l r A1 陋r 造 和更新
等高 线 ( 曲线) 计 ;
面状居民地 。
( )全省 3 9幅 1: 2 3 5万 比例 尺 的地 名 数据 改 全省 3 9幅 1: 3 5万 比例 尺 的地 名数 据 改造 以 1: 5万地 形 图为 背 景 , 利用 最 新 的地 名 普查 数据 、
( 建 省 测绘 产 品质 量 监 督 检 验站 , 福 福建 福 州 3 0 0 ) 50 1


本 文基 于笔 者 多年 从 事 “ 字福 建 ” 数 建设 的 相 关 工作 经验 , 细介 绍 了“ 详 十五 ” 来“ 字 福 建 ” 设 主 要 工 以 数 建
作 内容 , 系统 地 阐述 了“ 字 福 建 ” 设 主要 过 程 及 相 关技 术路 线 , “ 字 福 建 ” 设 工作 进 行 较 系统 的 总 结 , 望 数 建 对 数 建 希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前 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地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生态功能区是宏观的、导向性的,以自然因素为主的区域划分,它是指导各地遵循自然规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根据省政府、环保部统一部署,省环境保护厅委托福建师大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完成《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同时,深入研究,编制《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为保证《区划》更符合我省实际、更具可操作性,我们以《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中确定的生态功能区划为基本框架,先行开展县(市、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并以此补充、修正全省《区划》方案。

至2004年底,全省84个县(市)区的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

在此基础上,区划编制单位对全省进行了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县级生态功能区划成果,修订省级区划方案,编制完成了《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

《区划》利用1∶10万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收集各厅局相关背景图件和资料,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结合野外实地核实,划分生态功能区并量算面积。

《区划》范围为全省84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金门和马祖),海域为12海里国家领海界以内的近岸海域。

《区划》结果,全省共划为生态区、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三级。

其中,生态区是根据生物气候带的自然分布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2个生态区;生态亚区是在生态区的框架下,根据地貌结构及相应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5个生态亚区;生态功能区是在生态区、生态亚区的框架下,突出自然与人的关系,根据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地域的细分,全省共划分为107个生态功能区。

《区划》明确了我省各区域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因素。

基于扩展金字塔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扩展金字塔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以福州市为例

基于扩展金字塔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体系——以福州市为例曾伟东;汪艳霞;高昭良;刘仁【摘要】随着网格技术应用日益广泛,面向一个城市空间存在不同政府部门各自管理单元和编码体系的情形,引入金字塔组织结构,对空间信息多级网格进行拓展,提出了由基础网格和管理网格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的扩展金字塔结构,研究了基础网格划分的规则、方法和编码以及管理网格的编制方法和编码.最后以福州市网格的划分作为应用案例,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期刊名称】《城市勘测》【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空间信息多级网格(SIMG);金字塔;城市网格;编码;福州【作者】曾伟东;汪艳霞;高昭良;刘仁【作者单位】福州市"数字福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福州 350000;福州市勘测院,福建福州 350000;福州市勘测院,福建福州 350000;福州市勘测院,福建福州3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2地理学领域中的网格(即空间网格)是一种来源于“井田”制的对地理对象或现象进行空间离散化的方法[1,2]。

网格的划分,从网格划分的研究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以整个地球表面为全球网格和以小范围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局部地区网格,从网格单元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规则网格单元和不规则网格单元[3,4]。

早在1929年芬兰地理学家Granean运用1 km网格作为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单元,空间网格成为一种地学分析方法[5],形成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研究,目前在人口研究[6,7]、土地资源管理与执法监察[8,9]、灾害防治[10,11]、城市管理[3,12~15]等方面都取得了研究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该应用领域的信息共享与融合[16]。

在中国分级分类管理的行政体制下,一个城市存在很多的政府职能部门,各部门对该城市空间的其职能范围内的业务进行分区管理或统计评估,如规划部门用于进行控制线详细规划编制的规划单元、国土部门用于土地信息管理的宗地单元、城管部门的城管万米单元网格、综治部门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单元、公安部门的派出所管理片区、统计部门的社会经济统计单元、工商部门的管理片区等,这些部门将各自拥有或获取的基础地图作为管理单元划分的基础底图,按照本部门领域的划分标准,把同一城市空间划分成多种多样、详细程度不一、单元边界不一致的管理单元,满足本部门的业务管理需求,并形成了各自的管理单元编码体系,但存在覆盖范围不全或覆盖缝隙等问题,造成了部分区域管理责任不明晰或管理打架的现象,各部门的专题业务信息难以融合和共享,阻碍了城市管理和治理等业务协同的开展,对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障碍[3,17,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福建省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指南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年7月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基本原则 (2)三、建设主要内容与模式 (2)(一)以设区市平台为基础建设模式 (3)(二)政务版平台独立建设模式 (4)(三)参照设区市建设模式 (5)四、职责分工 (6)五、工作程序 (6)(一)立项申请 (7)(二)需求调研与设计书编制 (7)(三)设计书评审与合作协议签署 (8)(四)项目实施 (8)(五)试运行、验收与成果归档 (8)附录1数字县域建设内容 (10)附录2数字县域建设经费概算参考 (15)附录3 项目建议书编制提纲 (18)附录4 项目设计书编制提纲 (19)附录5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报告编制提纲 (22)附录6 经费执行情况报告编制提纲 (23)附录7 工作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4)附录8 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 (25)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分为国家、省区、城市三级。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省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求2012年底前要基本推广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2013年向具备条件的县级市推广,并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的上下贯通和横向互联,最终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打造成全国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开展数字县(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的通知》(闽测绘﹝2012﹞8号),启动县域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下简称“数字县域”)建设工作。

为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规范项目建设,加快我省数字县域建设,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和应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各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我局编制本建设指南。

一、总体要求数字县域建设是设区市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补充与应用拓展,一般应基于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完善及整合县(市)地理信息资源,并通过设区市建立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展推广应用。

信息化基础较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较丰富的县(市)确有必要可参照设区市的建设模式开展项目建设。

数字县域建设应与国家、省、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一致、执行统一的建设与应用服务标准和规范,从而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应用提供纵向互联,横向互通的国家、省、市、县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

二、基本原则数字县域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集约化原则:数字县域建设应以本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为基础,按统一的标准,完善及整合县(市)地理信息资源,结合实际要求,进一步提升建设与应用服务水平。

实用性原则:应用是数字县域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建设内容应充分考虑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共性需求,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唯一性原则:县(市)人民政府应明确数字县域建设成果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统一组织协调,明确各建设与应用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促进信息资源的集成、交换和共享。

持续性原则:各县(市)需建立长效更新运维机制,确保持续性经费投入,实现数据集更新与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性原则:数字县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等环节,应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的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软硬件技术措施,确保安全、正常、有效地运行和服务。

三、建设主要内容与模式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公众版)、支撑环境、应用示范、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等五方面。

数字县域建设主要是以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为主,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县(市)独立建设或依托设区市建设,公众版(即天地图)一般应依托设区市建设。

数字县域的建设模式根据各县(市)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三种建设模式之一:以设区市平台为基础建设模式、政务版平台独立建设模式、参照设区市建设模式,参考预算分别约为30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具体建设内容与参考预算见附录。

(一)以设区市平台为基础建设模式本模式以设区市建设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县(市)主要做好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整合,不独立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本模式建设成本较低,运维成本也较低。

建成后县级只需做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维护,地理信息服务维护管理主要依托设区市,对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本模式对设区市建设成果、市县间网络通讯能力依赖性较强。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一是整合改造1:2000、1:1000、1:5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二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建设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政务版与公众版一致),包括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等,中小尺度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依托省、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三是开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文件式管理系统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与维护,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成果依托设区市级平台实现管理与应用。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仅依托设区市平台分别建设政务版、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不独立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3、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建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整合与存储局域网环境;建设县(市)政务版、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运行环境。

4、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建设3个以上典型应用示范系统。

5、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引用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

各县(市)主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更新与分发服务,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市、县协同开展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新维护、运行管理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机制。

(二)政务版平台独立建设模式本模式独立建设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于政务网全面支撑县(市)政务地理信息应用。

县(市)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依托设区市公众版平台建设,实现面向公众的地理信息服务。

本模式可节省建设成本,建成后需要相应的机构与人员对地理信息数据及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进行长期运行维护。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一是整合改造1:2000、1:1000、1:5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二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建设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政务版与公众版一致),包括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三维景观数据等,中小尺度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依托省、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三是开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别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政务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管理与维护,公众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依托市级平台实现管理与应用。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建设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基于政务网的地理信息在线交换、共享与服务;公众版依托设区市公众版平台建设县(市)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实现面向公众的地理信息服务。

3、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建设软硬件和网络支撑环境,包括数据生产及存储的局域网环境、政务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公众版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运行环境。

4、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建设3个以上典型应用示范系统。

5、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引用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

各县(市)主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更新与分发服务,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新维护、运行管理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机制。

(三)参照设区市建设模式本模式建设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求进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公众版)、运行支持环境、典型应用示范、政策机制建设,与各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基本一致。

本模式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软硬件及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网络配臵,专业技术水平等要求较高,项目建设完成后需要相应的机构与人员对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公众版)进行长期运行维护。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一是整合改造1:2000、1:1000、1:5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二是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建设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政务版与公众版一致),包括大比例尺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电子地图数据、三维景观数据等,中小尺度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依托省、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三是开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管理与维护。

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按国家要求建设政务版与公众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信息在线交换、共享与服务。

3、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建设数据生产及存储的局域网环境,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的政务网、公众网环境。

4、典型应用示范建设:开展5个以上应用示范建设。

5、标准规范与政策机制:标准规范引用设区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

各县(市)主要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统一采集更新与分发服务,政府部门信息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新维护、运行管理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政策机制。

四、职责分工数字县域是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项目由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县(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成果共享,一般由县(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数字县域项目建设的经费总投入一般不超过一千万元,其中,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配套30-50万元。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项目立项核准;实施过程监督;在航天航空影像、省级基础测绘成果使用、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设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县(市)的立项推荐工作,具体指导、监督项目建设。

组织项目设计书评审和合作协议签署。

审批项目技术设计书,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

县(市)人民政府:负责申请项目立项;落实项目建设主要经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明确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进度控制;成立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运行和成果的管理维护等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更新维护、服务应用以及信息数据互联互通等政策机制。

项目牵头建设单位:牵头单位原则上为县(市)国土资源局。

牵头单位作为项目的业主单位,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申报的前期工作,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工期控制、工程质量控制、数据保密、安全生产、成果归档等工作。

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协助县(市)开展项目设计、技术培训与指导、重大技术问题解决;协助进行竣工验收资料审查等工作。

五、工作程序数字县域的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半,主要包括“立项申请”、“需求调研与设计书编制”、“设计书评审与合作协议签署”、“项目实施”以及“试运行、验收与成果归档”五个工作阶段。

(一)立项申请县(市)人民政府向所在设区市国土资源局提出数字县域立项申请,同时附送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设资金证明等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