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统觉测验的个案分析
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k n:JhnW ie e o ly& S n nc 0 o sI ,2 03:4 —4 6 71 9 .
己 , 交流 中充实 自己 , 在 在辩论 中提 高 自己 , 行动 中改 变 自 在 己, 每个人都展示 自己的优点 。将 心理咨询 和心理治疗 生活 化 、 戏化 、 游 直言不讳化。相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会不断的
2( ) 5—5. 6 5 :8 6 8 9
[ 黄希庭 , 5 ] 郑涌 , 毕重增 , . 等 关于 中国心理健康 服务体系建设
的若干问题. 心理科 学 , 0 7 3 ( ) 2 5 20 , 0 1: —.
『l 尹可丽 , 6 黄希庭 , 付艳芬 . 从心理学杂 志相关文献看我 国心理
贴切人们的生活 。
『 石 国兴. 国心理 咨询 的专业 化发 展及 其 问题 + 8 1 英 心理科 学进
展 。2 0 0 4,1 ( ) 3 — 1 . 22 : 0 3 1 4
f 梁毅 , 9 1 陈红 , 王泉川 , 等.中国心理健康 服务从业者的督导现
状及相关因素. 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 , 0 9 3 1 ) 8 — 8 . 2 0 ,2 (0 :6 5 6 9
l 8 3 2 -1 2.
[ 周绍辉. 3 】 高科技时代综合 医院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 医学 与哲
学 ,2 0 2 ( ) 7 — 1 0 4, 5 9 : 0 7 .
经验 , 断的纯化 心理 咨询心理 治疗 的 队伍 : 不 纯洁 自身 的同 时 , 要同不专业 的心理咨询与 治疗 来愚弄百 姓谋取不 当利 也 益行为进行不懈 的较量 。关 注我们 自己的个人成长 , 做好 我 们 的工作 , 让群众更加 相信我们 ; 提高群 众的识别水 平 , 通过 各种努力提 高他 们的 良心 、 人格 、 事业心 与责任心 ; 要强 调督
主题统觉测验的个案分析
主题统觉测验的个案分析摘要: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一种常用的人格评估技术,许多研究者利用该测验从事各项研究。
对结果的解释,决定了TAT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就一份TAT的个案和大家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主题统觉测验个案分析在心理学中,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常用的人格评估技术,许多研究者利用该测验从事各项研究。
有研究者统计,主题统觉测验是美国近20年来排在第三位的作为临床人格评估和研究动机、焦虑而使用的工具[参考文献李彦章. 临床应用中的人格评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9,16(2):66]。
它最早由默瑞和摩根(H.Murray & C.D.Morgan)于1935年编制出版。
主题统觉测验包括30张内容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
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以及部分景物。
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
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
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之所以用apperception 而不用perception ,表示被试对呈现的模糊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与其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和生活经历(life experiences)一致的[ Anderson, J.W.. Henry A. Murray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In L. Geiser & M.I. Stein (Eds.), Evocative Images: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and the art of projection (pp.23~38).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4-3-3主题统觉测验(TAT投射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AT投射测验)5.主题统觉测验(TAT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另一类人格测验。
这种技术是由默瑞(H.A.Murray)及其同事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回来的。
在这类测验中,默瑞1943年发表的第三套主题统觉测验是最主要,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测验。
这套测验由30张内容颇为暧昧的黑白图片组成,图片内容多为人物,兼有部分景物。
就刺激情境而言,TAT较墨迹测验更有组织和意义。
不过TAT对被试的反应也不加限制,任其自由凭想像去编造故事,所以测验也有投射性质。
被试要按年龄和性别分成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男孩和女孩四组。
30张图片也组合成4套,其中,每组专用的图片各一张,成年组与非成年组共有的图片各一张,男女共有的各7张,各组通用的共10张。
施测时每个组测20张(包括一张空白片),依照规定顺序呈现。
在每张图片上画着一个情境。
例如,一个青年在沉思、一个提着箱子的男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等等。
被试要根据每一张图片编一个故事。
要讲出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当前的情境,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图中人物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结果会怎样。
对于空白图片,要求被试首先想象一个图,描述这个图的形象,然后再编一个故事。
主题统觉测验的基本假定是,个人面对图画情境所编造的故事与其生活经验,特别是心理深层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故事内容,有一部分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像部分却包含有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应。
也就是说,被试在编造故事时,常常是不自觉地把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等穿插的故事的情节中,借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投射出来。
主试如果能对被试所编的故事善加分析,便可了解其心理的需求。
主题统觉测验的分析和解释并无公认的方式。
有些心理学家曾依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发展出若干种自成一格的方法。
现将默瑞本人提出的一种评分和解释方法叙述如下,分析时要注意:主角本身:在各种图片中被试被认为代表他自己的角色,如隐士、领袖、犯罪者等。
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规范的 T AT。 继 Mu r y之后 , 床 与 心 理 工 作 者 对 T ra 临 AT 进 行 了 广 泛 研 究 , 造 了 许 多 TAT 变 式 , 儿 童 统 觉 测 验 创 如 ( AT 、 勃 特 儿 童 统 觉 测 验 ( AT ) 讲 故 事 测 验 ( — C )罗 R C 、 TE
MAS 和 青 少 年 统 觉 卡 片测 验 ( ) AAC) 。这 些 变 式 均 以 需 等
等 均采 用 的 是 彩 色 图 片 作 为 测 验 材 料 。也 有 研 究 者 开始 注
意 图 片 的种 族 问 题 , 黑 人 统 觉 测验 ( C ) 为 黑 人 设 计 , 如 T B专 RA 、 C、 E TC AA T MAS和 C T 的 修 订 版 均 包 含 了 适 用 于 A 不 同 民族 的 平 行 图 片 等 。然 而 , 论 是现 代 彩 色 图 片 , 是 无 还 平 行 的不 同 民族 图 片 , 无 法 整 合 原 始 T 都 AT 图 片 ( 0张 ) 3 的优 势 。原 始 图 片 在 年 龄 、 别 、 片 数 量 、 晦 程 度 以 及 性 图 隐 空 白反 映等 方 面 对后 继 图 片 的 开 发 与 选 用 具 有 重 要 的借 鉴 意 义 。 _ 在使 用 T 3 AT 时 , 究 者 往 往 都 要 抽 取 部 分 Mu r y 研 r a 的 TA 图片 作 为 测 验 材 料 。 T T AT 图 片 的 开 发 与 选 择 需 要 遵 循 一 定 的 原 则 。首 先 , 被 试 的 性 别 是 图 片开 发 与 选 择 的 重 要 依 据 。M u ry将 1 ra O 张 通 用 图 片 在 性 别 上 作 了 进 一 步 的 区 分 , 中男 女 共 用 图 其 片 有 7张 。在 临 床 研 究 中发 现 , 同 性 别 的 被 试 对 于 TA 不 T 图片中的 6 GF反 应 不 同 , 女性 被试 认 为 这 是 一 张 具 有 侵 犯 性 的 图 片 , 男 性 则没 有 这 样 的 反 应 。其 次 , 而 被试 的 年 龄 也 是 需 要 考 虑 的 因 素 。 由于 儿 童 对 动 物 的认 同 程 度 高 , 因此 , c AT 开 发 与 选 择 的 图 片 多 以 拟 人 化 的 动 物 作 为 主 人 公 。 M u ry也 根 据 年 龄 将 通 用 图 片 分 成 了成 年 图 片 与 未 成 年 ra
主题统觉测验(TAT)
主题统觉测验( TAT)这只是 TAT 测验的体验,请看这张图片,根据图画的内容讲述一个故事。
请您告诉Psytopic 图画上的情境是怎么造成的,此时发生了什么事,图画的主人翁情绪怎么样,内心有何感触,结局如何。
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要急,能说多少是多少,慢慢讲完。
注意:如果您是一位心智健全的人,而您讲述的故事少于 140 个字,表示你和 Psytopic 缺乏亲睦关系和合作态度,不再作分析。
自我分析前,看看这位21 岁男青年对以上画面讲述的故事:她正在收拾屋子以迎接某人的到来,她打开门,最后一遍扫视房间。
也许她正在盼望儿子回家。
她试图把所有的东西恢复到儿子出门时的原样。
她似乎性格上有些暴虐,统治着儿子的生活,一旦他回来立即控制他。
这仅仅是她控制的开端。
她的儿子一定被她的暴虐所吓倒,将顺从她的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
他将按照母亲规定的生活道路走下去。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她完全统治着他的生活直至她死去。
您的故事呢?不妨对照这些要点自我分析:先分析以下几点:①画面中的主要人格特征,包括性别、身份、年龄、性格属性等:②主要人物的内心状态,即此时人物内心感受如何,有无紧张、不安、矛盾等感受;③主要人物的要求、动机、现实性和欲望等;④主要人物的压力,包括内在压力和外在环境压力;⑤有无解决的行为,例如对欲求与压力的相互作用如何解决,解决过程中有无适应行为或不适应行为,解决的行为是否具有现实性与建设性;⑥故事结局如何.即故事中人物成功与否、幸福与否;⑦故事的主题基调,即是低沉还是明朗的、是悲剧还是喜剧的;⑧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您回答了那些问题,再对比重新审视自己。
以下是分析的提示:①欲求分析成就、欲望、认识特点等14 个因素分析;成就(AC)支配(DO)教养(Nu)性(Se)谦卑(AI)援助(Su)情绪言语 (EL)躯体社会 (PS)躯体反社会(As)财产破坏 (SD)冲突(Con)自我攻击 (IA)消极(Pa)沮丧(De)情绪变化 (EC)协调、性体验、自我显示等 9 个因素分析;自主独立、心理防卫感、服从等 8 个因素分析。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网络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个案研究一、个案情况姓名:楚楚(化名);性别:女;年龄:4岁。
根据教师和家长的反映,楚楚在行为发展方面,注意力极不集中,易受环境影响,自控能力差,容易发脾气,爱哭闹;在语言发展方面,口语发音不清,语言表达不明;在社会交往方面,经常自言自语,无故嬉笑,目光游离,不与人对视,喜欢自己一个人躲在区角独自游戏,平时很少和小朋友交流;在身体发展方面,躯体动作发展比同龄幼儿滞后。
根据《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岁~6岁)》的评定结果显示,楚楚各方面发展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15%,认知水平、身体素质及动作技能各方面发展滞后。
经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试显示,楚楚在情绪、行为、社交等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根据《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来看,楚楚感觉统合重度失调,前庭觉与触觉失调情况严重。
二、成因分析楚楚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生物学因素国外研究提示,遗传、脑损伤、怀孕期及围产期受损等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或异常,是构成日后儿童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其中,母孕期有害因素是儿童行为问题中重要的生物学因素。
据楚楚母亲自述,她怀孕时36岁,整个怀孕过程不太稳定,曾经打过保胎针,照过六次B超。
当时经抽血检验,医生怀疑胎儿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在等待羊水检验结果的期间,母亲由于担忧,情绪极为焦虑。
在分娩的过程中,一度因羊水过少而需要催产。
国内学者刘宝花等研究提示,感觉统合失调是儿童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行为问题儿童多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还伴有脑神经发育迟缓的现象。
经量表测试表明,楚楚有重度感觉统合功能失调,导致她注意力缺陷、多动,造成交往和学习困难,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二)早期成长因素楚楚6个月前由母亲带养,之后一直由保姆照顾,但是保姆更换比较频繁,而且被保姆恐吓和打骂过,甚至还被邻家的保姆抢过新鞋子。
有趣的心理测验——主题统觉测试(TAT)
有趣的心理测验——主题统觉测试(TAT)心理学家亨利·默里创制了主题统觉测试(TAT),这是投射测试的一种。
1935年,默里和摩根为研究而发明了TAT法,测试者让被试看19张黑白片,被试对图片里所进行的事情和为什么进行一点也不知道,但要求他就每张图片编一个故事出来,每个故事花约5分钟的时间,可以任由被试自由想象和发挥。
对这些故事进行的心理学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由项目研究小组编制的、由35条性格“需要”或者动机组成的单子,其中涉及到成就需要,自制需要,没有秩序的需要和成为别人的救星的需要。
默里和摩根在一项描述TAT的报告中,印了好几张图片作为样板。
在一张图片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向左边的侧影,在她旁边,有一位穿戴整齐的年轻男人稍稍背对着她,他的头稍稍有些下垂,脸上略有皱眉的表情。
(只有靠这些描述了,目前该测试法的出版人不允许复制这些图片)默里和摩根说,下面这个故事,是一位受试者根据这幅图片编的:母亲和孩子幸福地生活着。
她没有丈夫,她的儿子是她惟一的支持。
可这个孩子交上了坏朋友,并参与了集体抢劫活动。
他被发现并判了5年监禁,该图片表现他感到非常羞耻,自己因给母亲造成的伤害而担心,担心的程度超过了对自己要进监狱的担心。
这孩子(故事还在继续)因为表现好而出狱了,可他母亲已经去世,他堕入爱河,但又回到了犯罪行列,最后他又进了监狱。
当他出狱的时候已成了一位老人,他的余生在忏悔和潦倒中度过。
默里和摩根解释这个故事时说,它表明讲故事者感觉到了外部的坏影响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的控制作用,它还显示出了好几种深层需要,其中有(对其母亲的)供养,获取金钱和自我贬低的需要。
默里和摩根说,这个例子说明了TAT的特别价值。
本测试所依据的事实为世公认:当一个人解释一个含义模糊的社会情境时,他很容易象他所关注的现象一样暴露出他自己的性格来。
他完全倾心于解释那个客观的现象,变得非常天真,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别人正在仔细地看他,这样一来,他也就毫无戒备,没有平日那么有警惕性……受试者暴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幻想而丝毫没有察觉。
八、主题统觉测验
八、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是Christina Morgan及 Henry Murray1935年编制而成,最初的目的是用来研究正常人格,后来经过多次修订,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现有各种记分系统和各种变通版,分别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成人及精神病人。
TAT也有其变式,1949年L.Bellack为使TAT测验更适合于儿童编制了儿童统觉测验(Children's AP-perception Test,简称 CAT),由10张拟人化的动物在不同场景活动为主题的画面组成,适于3~10岁儿童。
(一)内容与方法TAT测验材料由31张图卡组成,30张为有不同矛盾情境的黑白图卡,另一张为一空白卡。
这些材料与洛夏测验用的墨迹图有所不同,它们都有一定意义,不是完全无结构的。
测验材料按年龄、性别组合成男人(M)用,女人(F)用,男孩(B)用,女孩(G)用四套,每套都是20张图卡组成,各套中有一些图为共用,有一些为各套专用。
其中,每一套又分两次进行,一半为第一次测验用,另一半为第二次测验用,因此,实际上每次测验只用10张图卡。
具体方法:给受试者呈现图卡,一次一张,要求受试者根据画面讲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说出画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出现这种场面的原因,并说明结局如何。
接着进行提问,提问包括人物名称、地点、日期、任何不常见的信息等。
也有研究者(Bellack等,1986年)主张讲完所有故事后再提问的。
目前尚缺乏可接受的正规的记分方法。
(二)信度、效度因为更加缺乏共同的记分和分析系统,TAT的信度、效度研究比洛夏测验更难进行。
有报道,2个月间隔后重测信度0.60~0.80-10个月间隔信度系数为0.50。
也有报道TAT平均重测信度只0.30左右(Winter &Stewart,1977年)。
效度研究也同样复杂。
从大量效度研究的文献中可看出,效度的高低取决于研究者采用的分析技术。
主题统觉测验及其答案
主题统觉测验及其答案
1、女人掩面,情绪悲伤,可能是发现丈夫的婚外情。
2、床上女子沉睡。
3、戴领结的男子可能是女子的老板或者顶头上司。
4、老妇人眼神流露出同情的情绪。
5、女子正在打开房门,可能是下班回家。
6、人物打扮成这样可能是参加万圣节假面舞会。
7、女子化妆可能是为了遮掩已经衰老的面容,并希望能够挽救婚姻危机。
结果及分析:
A得1分,B得2分,C得4分。
得分12分-16分: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头脑清晰,有很强的独创能力,踏实勤奋,但缺乏挑战新事务的勇气,对人情世故不太清通,给人感觉比较冷漠。
建议你要学会规划人生,不要凡事都顾及眼前,过分谨慎也会错过很多机会。
感统个案分析
感统个案分析
一、个案情况分析
一(3)班鄢世杰,从小与爷爷奶奶长大,上下学都由爷爷来接送,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很少关注孩子的细节,特别是心灵的成长。
每次在完成团体活动或集体游戏时,他总是一个人远离群体,找借口说累,凡事做一下就没兴趣。
上课进总是专注在自己做的事情上,注意力不集中。
二、训练策略
开飞机:300次/天(一周两天)
扒地推球:300次/天(一周两次)
捏脊:3—5次
独角椅:300次/天
跷跷板:300次/天
滑板:3次/天
跳跳球:5分钟
三、训练方式
对于第天重复枯燥的训练,鄢世杰表现有时会感觉,不配合,偷懒,不完成任务量,于是我针对他设计了一些游戏,在跳羊角球时,我说你们都是小羊,你是村长慢羊羊、你是喜羊羊、你是沸羊羊、你是暖羊羊并互换角色,每个学生当次村长,保护好自己的小羊,否则就会被灰太狼(老师)抓走,鄢世杰在这样的气氛中提高了注意力,融入了团体中,也增加了学习训练兴趣。
鄢世杰在每次一小时的训练都能完成我就给他发一个红花,偶尔表现特别好就奖励两个小红花,以示鼓励,他的自尊心得到最大体现,不配合训练时及时批评纠正并告诉他该怎么做,必须做,在我的坚持下,他也改掉了许多毛病。
四、总结
经过这半年训练,鄢世杰进步很明显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课跟老师主动说:老师,再见,星期三见,会想你的,训练结束后,不用提醒会把感统训练器材放回原处,听喻老师说,上课能做的端端正正认真听讲了,进步很大。
作为老师的我,倍感欣慰也有点自豪,希望鄢世杰在所有老师的努力下,能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主题统觉测验及其答案
请凭第一感觉回答问题。
1、图中的女人为何掩面?她的情绪是怎样的?A:悲伤,女人发现丈夫的婚外情B:忧虑,丈夫酒醉在床上C:关心,丈夫病重躺在床上,可能即将死去2、床上女子状态怎样?A:身患重病B:沉睡C:已以死去3、图中戴领结的男子是女子的什么人?A:秘密情人B:老板或者顶头上司C:可以帮助她的有权有势的人4、图中老妇人的眼神流露出怎样的情绪?A:邪恶,她们之间可能隐藏着冲突B:同情C:焦虑,关心5、图中的女子正在打开房门,她打算做什么?A:男友的房间,她一直很想看看房间里的布局陈设B:下班,刚刚回家C:拿东西,然后回厨房做饭6、图中这个人物打扮成这样是为什么?A:打扮成别人认不出来的样子去袭击仇人B:抢劫商店C:参加万圣节假面舞会7、图中这个女子化妆是为什么?A:遮掩已经衰老的面容,并希望能够挽救婚姻危机B: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见大客户C:去和男朋友约会结果及分析A1分B2分C3分7分-11分:你非常善于隐藏自己,没人知道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同时你防御心理较强,对事物怀着消极的态度,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大多时候宁愿自己独处也不愿意和其他人在一起。
也许你的魅力就在于神秘吧,很多人都想接近你,但你内心与外界的距离感始终存在。
你只有摆正对生活的态度,才能过上正常的快乐生活。
朋友的建议对你影响很大,你需要对这些建议进行过滤,有选择地采用,不要被这些建议搞得焦头烂额。
12分-16分:能想到就能做到,恐怕是你的人生信条。
你属于现实主义者,浪漫色彩非常淡薄,对金钱有一定的执着心。
头脑清晰,有很强的独创能力。
踏实、勤奋是你的一惯风格,但缺乏挑战新事务的勇气,对人情世故不太清通,再加上你平时比较少言,给人感觉比较冷漠,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融到团体中。
建议不要凡事都顾及眼前,要学会规划人生。
过分谨慎也会错过很多机会。
17-21分:你性格开朗、乐观、平易近人,和朋友交往中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另外善于在公众面前提升自己的形象,因此深受大家的信任,在群体中是个受欢迎的中心人物。
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心理投射技术,最初由哈佛大学的C.D.Morgan和Henry A.Murray创建的。
目前所广泛使用的TA T,是1943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该套测验分为两个系列,包括29幅黑白图片和一张白板。
在Westen看来,TA T是评估客体关系和社会认知的优秀工具。
因为TAT图片所呈现的模糊社会情景,使得受测者不得不依据过去的社会经验和当前的觉知而构建一个故事。
因此受测者内部的客体关系被无意中描绘出来,而受测者却不知道这一点。
目前在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测量方面,主要采用的TA T图片有:图片l、图片2、图片3BM、图片4、图片13MF、图片15、图片17、图片18GF。
其中英文字母在创始人Murray的测量体系中,代表图片所适用的对象:B代表适合男童,G代表适合女童,M代表适合男人,F代表适合女人,但这在社会认知和客体关系测量上就不具备区分的意义,图片无论有无字母,一律适合所有人。
1.3.3测试方法最初的TAT测验都是个别施测的。
Murray指出,在进行测试时,让被试坐在一张非常舒适的椅子上,背对着主试。
主试向被试说出以下指导语:“这是一个测你创造性想象的测验,我将呈现给你一副图片,希望你根据这图片编一个情节或一个故事。
图中人物的关系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当前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结果如何?尽你最大可能去做好它,尽量发挥你的文学想象力,你想怎么编都行,故事长度和细节都由你来定。
"随后主试依次向被试呈现图片并记录被试对每幅图片的描述。
每次测试大约进行一个小时,每幅图片被试有5分钟的时间看图并讲故事。
测验共分两次实施,每次测试10张图片,中间至少间隔一天。
每次呈现完10张图片后询问被试故事的来源,并要求被试进行自由联想以判断故事反映的个人经历、冲突、愿望的程度。
SCORS的评分和解释本量表针对主体在TAT图片上所讲的故事内容进行评分。
儿童主题统觉测验(CAT)试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儿童主题统觉测验(CAT)试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传统的测验工具往往难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导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发一种适合儿童群体使用的主题统觉测验(CAT)就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目前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儿童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1. 为儿童心理学研究提供工具支持,增强儿童心理健康关注程度。
2. 帮助教师或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情况,为儿童的个性化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3. 提升儿童心理治疗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儿童主题统觉测验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尝试将国外经典儿童主题统觉测验应用于我国儿童群体,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优化的研究过程中。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实用的儿童主题统觉测验工具,如MARISA系统、TOMAS、TROG等,这些测试工具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三、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开发和优化儿童主题统觉测验(CAT),提高儿童的心理测量和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各阶段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情况,提升测试工具的实用性。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已达到研究目的:1.建立儿童主题统觉测验(CAT)的理论框架和测试指标。
2.根据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特点,拟定CAT测试的具体流程和测试项目。
3.进行CAT测试模型的编制和数据处理,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开展CAT测试试用研究,评估测试工具的适用性和效果。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儿童为研究对象,设计和开发合适的CAT测试工具,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测试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研究步骤1)建立儿童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框架和测试指标;2)根据理论框架和测试指标,设计开发CAT测试工具;3)完善并优化CAT测试工具,进行测试流程的制定和测试项目的设置;4)进行CAT测试模型的编制和数据处理,分析测试结果;5)开展CAT测试试用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TAT)主题统觉测试
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重定向自TAT)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e apperception test, TAT)什么是默里的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e apperception test, TAT)是摩根(C.D.Morgan)和亨利·默里(H·A·Murray)于1935年设计研究幻想的一种方法,后来出版《主题统觉测验》一书,该测验几经修改,与其他同性质的测验一起成为心理测验的一个新门类--投射测验,是现在通用的人格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的内容和实施全套测验有3O张黑白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
图片内容多为一个或多个人物处在模糊背景中,但意义隐晦。
施测时根据被试的性别以及是儿童还是成人(以14岁为界),取统一规定的19张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每张图片为一题,最正规的测验应分两次进行,因为每一组图片的后1O张都比较奇特,容易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但是实际施测中也有再从19张图片中选取若干的。
被试的作业是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事,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三个基本维度:(1)图片上的情境是怎么造成的;(2)图片中的情境表示在发生什么事件,并描述其中角色的情绪表现;(3)结果会怎样。
被试叙述故事时眼看空白卡片,它起着集中被试的注意和刺激想象的作用。
主题统觉测验的图片之一:主题统觉测验原理与分析TAT的原理是让被试给意义隐晦的图片赋予更为明确的意义。
表面上看,这一赋予意义的活动是绝对自由的,比如在指导语中,主试就鼓励被试者无拘无束的想象,自由随意的讲述,故事情节愈生动愈戏剧性愈好;但是实际上,默里相信被试在这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根据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动机或冲突来编织一个逻辑上连贯的故事,这样,研究者就可以对故事内容进行分析,捕捉蛛丝马迹,从而了解被试特定的内心世界。
这一整个过程就是分析过程。
默里还提出了六个方面以为进行这种分析的指导。
1、故事的主角身份。
据信被试往往会认同故事中的主角(通常,故事人物中总有一个与被试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相仿佛),进而把自己的内心欲望或冲突等人格特征投射在主角身上,反过来,研究者从故事主角是隐士还是领袖,是个有优越感的人还是一个罪犯之类的信息来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
心理投射技术之: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投射技术之:主题统觉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简称TAT)是投射测验中同罗夏墨渍测验齐名的一种测量工具。
它是由默里(Murray)和摩根(Morgan)于1935年编订而成的。
该测验全套共有30张内容隐晦的黑白图片,另有空白卡片一张,图片内容以人物或景物为主。
实施时依照男、女、男孩、女孩把图片分为四组,每组各有19张黑白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它们是从全套图片中抽选出来的,后10张图片内容比较奇特,容易引起情绪反应。
测验指导语:“我要你看一些图片,并且要你根据每张图片讲一个故事,说明图片中所表现的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的情况,以后会有什么结果。
你可以随意讲,故事越生动,越戏剧化越好。
”在给被试呈现空白图卡时,要求被试想象卡片上有一副图画,将这一幅想象的图画加以描述,然后编成一个故事。
主题统觉测验的分析:Muller的15种需要分析方法1、主人公本身:如隐士、领袖、犯罪等2、主人公的动机倾向和情感:如屈辱、成功、控制、失意等3、主人公的环境力量:如拒绝、身体伤害、失误等4、结果:主角本身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的对比,经历了多少困难挫折,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5、主题:主角本身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就是简单的主题,这些情况联合成为一串的东西就是复杂的主题。
6、兴趣和情操:比如图片中的人物,老年妇女常常被比喻为母亲;有些被试把画面中的人物表现为正面人物,有的表现为反面人物。
主题统觉测验有三个派生的测验工具:第一种就是上述介绍的成人版本,第二种是专门用于儿童的测验,称为CAT,第三种专门用于老年人的测验,称为SAT。
每套图片的内容,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
图片举例除了罗夏投射和主题统觉投射法外,目前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其他投射技术:1、文章完成法(SCT)2、逆境对话测验3、画人测验(DAP , draw-A-Peron Test)4、房树人测验(HTP, House-Tree-Person Test)5、RATC(Roberts Apperception Test for Children)概念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TAT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属于投射法个人测验,是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 .默瑞于1935年发明的, 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
TAT是由30张图片和一张空白图片组成, 图片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按年龄性别分为 四套,分别供男孩男人女孩女人用,每套测 验20张,19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
使用方法: 使用前根据被测者的情况分出相应的19张 图片。被试者看一张图片,然后据以讲个故 事,描述发生了什么?故事的叙述应该包含 四个基本维度: (1)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 (2)图片中的情境是怎样发生的; (3)图片中的人物在想什么;份。 2、主角的行为倾向。
7、图中这个女子化妆是为 什么? A:遮掩已经衰老的面容, 并希望能够挽救婚姻危机; B: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 去见大客户; C:去和男朋友约会。
结果及分析: A1分 B2分
C3分
7分-11分:你非常善于隐藏自己,没人知道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同时你防御心理较强,对事物怀着消极的态度,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大 多时候宁愿自己独处也不愿意和其他人在一起。也许你的魅力就在于神秘 吧,很多人都想接近你,但你内心与外界的距离感始终存在。你只有摆正 对生活的态度,才能过上正常的快乐生活。朋友的建议对你影响很大,你 需要对这些建议进行过滤,有选择地采用,不要被这些建议搞得焦头烂额。
3、主角的环境力量。
4、结局。
5、主题。
6、趣味和情操。
主题统觉测验的事实依据
主题统觉测验所依据的事实是:当一个人解释 一个含义模糊的社会情境时,他很容易像他所关注 的现象一样暴露出他自己内心状态来。他完全倾心 于解释那个客观的现象,变得非常天真,没有意识 到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别人正在仔细地看他,这样 一来,他也就毫无戒备,没有平日那么有警剔 性……参与者暴露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愿望而 丝毫没有察觉。
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前言
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用来测定个体对特定主题的感知和意识水平的一种评估工具。
通过这种测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对某一主题的了解程度、兴趣和态度。
本文将介绍主题统觉测验的背景、应用和意义。
起源
主题统觉测验最初起源于心理学领域,旨在测量个体对不同主题的认知和情绪
反应。
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主题统觉测验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市场研究、心理咨询等领域。
应用
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主题统觉测验常用于评估学生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
兴趣。
通过这种测验,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市场研究
在市场研究中,主题统觉测验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态度和
需求。
通过这种测验,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指导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策略。
意义
主题统觉测验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对特定主题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促
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同时,主题统觉测验也为教育、市场研究等领域提供了一种客观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结语
主题统觉测验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
积极的作用。
通过主题统觉测验,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愿主题统觉测验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
主题统觉测验解析
主题统觉测验解析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是一种人格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为和情感反应。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A.H.默里于1935年为性格研究而编制,由一组标准化的黑白图片组成,每张图片都标有字母号,按照年龄、性别把图片组合成四套测验,每套20张,分成两个系列,每系列各有10张。
被测试者被要求根据每张图片讲述一个故事,描述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他们可能的情感反应。
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是基于这样的假设:被测试者在描述图片时,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动机投射到角色身上。
通过对被测试者所编造的故事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倾向和情感反应。
在主题统觉测验中,被测试者所编造的故事内容是分析的重点。
例如,故事的主题、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表达等都可以作为分析的指标。
此外,主测者还需要对被测者所编造的故事进行提问,了解他们所构想的故事背景、角色动机和情感反应等方面的信息。
主题统觉测验的结果分析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主题分析:通过分析被测试者所构想的故事主题,可以推断出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倾向和情感反应。
情感分析:通过对被测试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他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情感反应和情绪状态。
动机分析:通过分析被测试者所构想的角色动机,可以推断出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在动机和驱动力。
人际关系分析:通过分析被测试者所构想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倾向和人际关系状况。
总之,主题统觉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工具,通过对被测试者所编造的故事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倾向和情感反应。
主题统觉测验案例
2.TAT的记分(或编码)和分析 (1)TAT记分常用变量:①主人公(故事的主人公);②需要(主人公自己的 各种需要、动机、倾向和感情);③压力(环境对主人公的压力或动力);④结果 (环境作用使主人公快乐或不快乐);⑤主题(主人公的需要和受的压力,主人公解 决矛盾和焦虑的方法及其分析)。 (2)分析步骤:各系统有不同,这里以Murray(1943)的方法为主, ①第一步,决定主人公; ②第二步检查主人公的人格--感到什么?动机是什么?非常的或独特的特征是什么? 需要是什么,满足与否? ③估计主人公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的; ④分析主人公与压力,是需要控制压力?还是压力控制了需要? 影响主人公获得成功的途径有无困难?在克服困难中变得坚强还是屈从? 他主动使事件发生还是事到头来再作反应……; ⑤分析主题的形式是简单的(只有主人公需要与压力或压力与结果的相互作用) 还是复合的(简单主题的网状式组合); ③估计兴趣和情操,讲故事的人把什么样的特征、兴趣和情操归因主人公? 这些兴趣和情操的性质如何?如何和为何选择它们? 用何态度对待这些兴趣和情感?他们与“所爱的对象”是怎样的关系, 其关系的形成用何机制来维持?
TAT由30张有主题的图片组成 (其中有一张白卡),这些图卡有为男人、 女人、男孩和女孩专用的,也有共用的, 组成四套,每套又分1和2两个系列, 每一系列有10张图片。每一受试 分先后作一个系列的测查。
1.测查方法 第一系列(不告诉受试还要作第二系列),让受试每看 一张图卡,要求讲一个短故事(一般成人含300个字, 儿童含150个字)。故事必须包括如下方面: ①图画说明一件什么事; ②在此时发生了什么事; ③图画中的主人公此时有何感受; ④想些什么; ⑤结果如何。 第二系列,方法基本如上,但要求更多一些想象。使故事 讲得更生动。空白卡在第二系列,呈现白卡时,要受试想 象这白卡里有画,根据这想象的画来编故事。如果不能, 便要他闭上眼完全凭想象来编故e apperception test , TAT ) 是C.D.Morgan和H· Murray设计研究幻想的一种方法 A· (1935),后来出版《主题统觉测验》一书(1943), 该测验几经修改,与其他同性质的测验一起成为心理测验 的一个新门类--投射测验,系现在通用的人格测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统觉测验的个案分析摘要: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一种常用的人格评估技术,许多研究者利用该测验从事各项研究。
对结果的解释,决定了TAT 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就一份TAT的个案和大家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主题统觉测验个案分析在心理学中,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投射测验中与罗夏墨迹测验齐名的一种常用的人格评估技术,许多研究者利用该测验从事各项研究。
有研究者统计,主题统觉测验是美国近20年来排在第三位的作为临床人格评估和研究动机、焦虑而使用的工具[参考文献李彦章. 临床应用中的人格评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9,16(2):66]。
它最早由默瑞和摩根(H.Murray & C.D.Morgan)于1935年编制出版。
主题统觉测验包括30张内容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
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以及部分景物。
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
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
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之所以用apperception 而不用perception ,表示被试对呈现的模糊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是与其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和生活经历(life experiences)一致的[ Anderson, J.W.. Henry A. Murray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In L. Geiser & M.I. Stein (Eds.), Evocative Images: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and the art of projection (pp.23~38).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由于主题统觉测验的测验材料是一幅幅模糊的但同时又带有社会情境特点的图片,也就是说所呈现的刺激不具备设定的意义,因此需要被试主观的组织它,并赋予他独特的意义、私有的意义,也因此主题统觉测验被认为是一种了解被试人格结构深层内容的较好的心理测验。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能力测验和学业成绩难以预测复杂工作和高层次职位工作绩效或生活中的成功,而人格、动机与绩效之间存在相关,甚至能预测绩效。
针对人格、动机的测量,人格问卷法在使用简便的同时,却因为反应偏差的局限导致问卷结果不可靠,评价中心和结构化面试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结构化面试是人对人的评定,考官在面试过程中的顺序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性别效应、相貌效应等同样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评价中心由于评价主观性、实施成本等因素限制了它的使用。
另外,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伪装、掩饰性更强[ 童辉杰. 审视与瞻望: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1~88[4]吉沅洪.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很多研究者将希望寄托于一种目的更隐蔽、更间接的测评技术,即投射技术,诸如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相对来说,它们更能表现出有关其心理素质的更真实的信息。
那么,主题统觉测验具有人格问卷测验所不能比拟的优点,主题统觉测验是不是应该被广泛而大量的应用呢?并非如此,在实际应用当中,投射测验在人格测验中所占的比率极低,而TAT所占的比率又更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TAT有着其自身所不可避免的先天缺陷。
比如:测验耗时巨大,做完一套完整的TAT测试往往需要四到五个小时,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被大样本施测选用;它没有标准化的施测规程,施测中往往是根据被试的年龄、性别等特征而随意调整指导语,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客观的评分标准和方法,虽然有Murray提供的评分原则可供使用,但受主试的主观影响比较大,对于同一份测试结果,不同的主试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评价。
因此,对结果的解释,决定了TAT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而对于结果解释水平的训练,也是各使用TAT的施测者所应着重训练的部分。
下面,本人就拿出一份TAT的个案和大家探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被试的基本情况:男,28岁,未婚,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选用图版:1,2,3BM,4,5。
(见附录)指导语: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关于想像力的实验,测验中将会给大家分别展示5张图片,图片展示的方式是每10分钟一张。
在这10分钟内,你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去编一个故事,并把它写下来,不少于200字。
故事应该包含几个要点:图片上是什么场景?这个场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场景以前和以后是什么情况?场景中的人物是什么想法以及会怎么做?被试的测试报告:图版1:这是一个小男孩,初中生吧,一把小提琴,一张试卷。
看他苦恼的样子,应该是考试成绩很不理想,为什么呢?可能是把时间都花在练小提琴上面去了。
考试考得这么差,该如何面对父母亲?难道以后他要把时间都花在可恶的学习上,抛弃他心爱的小提琴?可是,他真的是很喜欢小提琴的吧?他很矛盾,在学习和爱好之间。
可是不能让父母亲伤心失望,那么,或者他以后可以作为艺术特长生参加高考?这样就可以既不让父母失望难过,他也可以好好的练他的小提琴了。
希望他的父母亲会答应他的这个要求。
图版2:这是一个女大学生吧,马上毕业了,可是工作很难找,她想起了父母亲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场景,觉得父母亲供自己上大学很不容易,自己要找个好工作,挣了钱报答他们。
可是现在哪里有好工作啊,难道,要她也回到山沟沟里去过那种辛苦的生活?不,她鄙视那种生活,她不愿意。
于是,她决定考研,希望读了研究生出来以后能找到好工作。
这是她刚从图书馆出来想的,手里几本书是刚刚借的考研的工具书。
图版3BM:这好像是一个女性,身材臃肿,嗯,应该是中年女性了。
为什么趴在那里呢?婚变?可能是吧,和她相濡以沫几十年的丈夫,最近终于升官发财了,可是,却嫌弃她年老色衰了,刚刚发现他手机里有暧昧短信,盘问他的时候那号码打电话过来,听着是年轻女孩的声音,想再细问却被丈夫抢过手机,把她推倒夺门而去,她撞到椅子上很疼,可是心里更疼,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就一直趴在那里哭,或者,就这样哭死算了。
图版4:这男的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政府官员,手上有点实权,能捞点钱。
这女的是他新找的情人,很漂亮,可是,胃口太大了,上星期才给了她十万块,今天她又找他要钱,说花完了,而且,还要他通过手中的权力给她弟弟安排个工作,还必须是有编制的那种。
他很愤怒,认为这女人凭着有几分姿色就贪得无厌,甚至还要给她弟弟安排工作,以前怎么没听说她有弟弟?说不定是她以前的老相好呢。
哼,把我当傻子么?他对这女人产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厌恶,一分钟也不愿意再和她呆在一起。
她再扯着他就要动手打人了,如果她敢去外面坏他的名声,他不惜杀人灭口。
图版5:这是一位母亲,她儿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可是现在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于是她给找了一位女大学生来辅导儿子的功课,每天晚上都来。
今天这位母亲出去有事耽搁了,才回来,不知道儿子吃饭没有,前面听到那位女家教似乎在房间里给儿子讲题,怎么这会儿没声音了,嗯,累了在休息吧?那我进去叫他们出来休息一会儿,顺便让儿子吃点东西。
可是一打开门却发现,他们俩抱在一起,在接吻。
母亲先是很惊讶,接着很愤怒,儿子马上要高考了,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害他么?分他的心,她决定把这个不知廉耻的女大学生狠狠骂一顿,然后辞退了再也不让她见到儿子。
对结果的解释:1、从对图版的反应来看,被试人格完全正常,对5张图版的反应都属于标准反应,能够抓住主要人物进行故事构建。
虽然对于图版3BM中主人公性别鉴定有常态有了偏离(根据贝拉克的研究,男性被试若将其认定为女性则有可能是同性恋倾向),但这不能让我们对被试草率地下这么一个定论,因为根据其他的不同解释,比如罗森则格,et.al.曾做过研究发现有50%的男性将其认定为女性。
2、被试对每一张图版的反应都牵涉到对于成功的描述,根据埃龙、斯皮尔曼、斯坦等人的研究,这充分说明了被试对成功有较强的诉求,有较强的野心。
这一方面可以促使被试努力向成功迈进,但同样的,如果遭受挫折的话,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由TAT故事都是被试较亲近性的场景出发去分析,5张图版有3张牵涉到两性关系,除了3BM是特意考察两性关系的图版外,图版4、5较少有牵涉到两性关系上的,这说明被试对异性有异常的热情,值得注意。
附录:参考文献李彦章. 临床应用中的人格评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9,16(2):66Anderson, J.W.. Henry A. Murray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In L. Geiser & M.I. Stein (Eds.), Evocative Images:The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and the art of projection (pp.23~38).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童辉杰. 审视与瞻望: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1~88[4]吉沅洪.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