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A. 阴阳学说B. 经络学说C. 脏腑学说D. 病理学说答案:C2. 四诊中的望诊是通过观察下列哪个方面来判断病情?A. 脉象B. 面色C. 口唇D. 舌苔答案:B3. 下列哪个脏腑属于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畴?A. 肝B. 脑C. 肺D. 肤答案:A、C、D4.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于降脂降压的药物是下列哪个?A. 阿司匹林B. 维生素CC. 降压药D. 氨茶碱答案:C5. 中医内科学中,用于治疗感冒的经方是下列哪个?A. 牛黄解毒丸B. 五味子汤C. 葛根汤D. 藏红花饮子答案:C二、判断题1. 中医内科学是研究中医在内科领域的应用的学科。

答案:正确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和六经辨证。

答案:错误3. 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脏腑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答案:正确4. 中医内科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用药物治疗内科疾病。

答案:正确5. 中医内科学中,舌苔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病情。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答: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脏腑学说、六经辨证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描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脏腑学说强调人体脏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

六经辨证是通过观察经络、经脉的状况来判断病情。

经络学说则是指通过调整经络的流通来治疗疾病。

2. 请简要说明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畴。

答: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心、肝、脾、肺和肾等脏腑的疾病。

例如,中医内科学研究心脏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研究肝病的分类、病因和中药治疗等。

同时,中医内科学也关注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 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拔罐等。

中药治疗是通过使用中草药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脏腑恢复正常功能。

中医内科考试重点

中医内科考试重点

有关“中医内科”的考试重点
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科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主要研究人体内科方面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有关“中医内科”的考试重点如下:
1.常见疾病及其分类: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胃痛、泄泻、痢
疾、黄疸、痹证、疟疾等。

这些疾病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实证和虚证等。

2.病因病机:中医内科认为疾病的产生与外界环境、饮食、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
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病机。

因此,理解病因病机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3.诊断方法: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辨阴证阳证、定
病性、定位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4.治疗方法: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

对于不同的疾
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如,感冒可以采用解表法治疗,咳嗽可以采用宣肺止咳法治疗等。

5.方剂与药物:中医内科常用的方剂有很多,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麻黄汤等。


些方剂都有各自的功效和适应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剂。

此外,对于中药的性味归经、配伍禁忌等也需要掌握。

6.其他:除了以上内容外,中医内科考试还可能涉及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如经络理论、
穴位按摩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医内科的理论和实践也有一定的帮助。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必考知识点)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

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

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

(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

(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

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

”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出自《金匮要略》。

——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

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

)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

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

肺气上逆。

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

肺气上逆。

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重点(问答题、论述题)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重点(问答题、论述题)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重点(问答题、论述题)中医内科学1.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2.感冒的辨证分型3.论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4.咳嗽的治疗原则5.喘与哮的鉴别6.肺痈的辨证分型7.肺痈与肺痨、肺痿的区别8.肺胀的成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9.心悸的辨证要点、辨证分型10.惊悸与怔忡的鉴别11.心悸与奔豚鉴别12.胸痹的辨证分型13.胸痹与真心痛鉴别14.不寐的辨证要点15.论述“胃不和则卧不安”16.癫与狂的鉴别17.厥证定义、辨证分型、治疗原则18.厥证与痫病、中风鉴别19.胃痛的辨证分型20.胃痛与腹痛的鉴别21.胃痛与痞满的鉴别22.呕吐与噎嗝的鉴别23.腹痛的辨证分型24.泄泻的成因及分型论治25.论述“治泄九法”26.泄泻与痢疾的鉴别27.胁痛的辨证分型28.胁痛与悬饮的区别29.黄疸的成因、辨证分型30.论述“黄家所得,从湿治之”31.阳黄与阴黄、萎黄的鉴别32.积聚的区别33.鼓胀的成因34.鼓胀与积聚的鉴别35.头痛的辨证分型36.中风的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37.水肿的治疗原则38.淋证与癃闭的区别39.郁证的定义及辨证分型40.血证的治疗原则41.痰饮定义,广义痰饮与狭义痰饮的区别42.论述“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43.消渴的辨证分型44.自汗与盗汗的区别45.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46.虚劳的治疗原则47.虚劳与肺痨的鉴别48.痹证的定义、成因、辨证分型49.痹证与痿证鉴别50.论述“治痿独取阳明”51.痉证与颤证鉴别52.腰痛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四)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四)

《中医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四)肝胆病证胁痛1.胁痛的治则是什么?实证宜理气活血,虚证宜滋阴柔肝。

2.胁痛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肝胆脾胃肾3.胁痛与胆胀临床表现的主有区别在于哪一点?部位不同,前者疼痛在两胁肋,后者疼痛在右上腹。

1.患者男性,50岁。

自觉胁肋掣痛,心急烦口躁,头痛目赤,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胸闷不安,溺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胁痛,辨证:肝胆湿热,治法清热化湿,理气通络,方剂龙胆泻肝汤2.患者钟某,女,46岁。

反复胁痛五年,每因烦躁时症状加重,伴郁闷气短,纳呆,腹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经一个多月的恰当治疗后,病情好转,胁痛减轻,无腹泻,但仍时觉胁部悠悠疼痛,心中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弦。

诊断:胁痛,证候:肝阴不足,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方剂:一贯煎。

黄疸1.黄疸的发生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关系最密切?脾胃肝胆2.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时的治法是什么?清热解毒,凉营开窍3.黄疸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

1.患者张某,男,40岁。

1994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一个月前因公至南方出差,常暴饮暴食,劳累奔波,自觉神疲乏力。

20天后自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脘腹满闷,小便黄,目白睛黄不明显,纳呆,当地医院诊断“感冒”,经治疗后外感症状消失,但身体仍觉异常疲乏,且双目白睛微黄,患者因工作忙,四天后始就诊。

现症见身目发黄如橘,发热不扬,身重体倦,口苦,恶心呕吐,纳呆,溺黄少,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弦滑。

诊断:黄疸,证型:湿重于热,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方剂:茵陈四苓汤。

2.患者男性,23岁,因身目俱黄两天入院。

现症见身目俱黄,发热口渴,恶心欲吐,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黄疸;证型:阳黄热重于湿,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方剂:茵陈蒿汤加减。

积聚1、积证与聚证各有何特点?答:积证是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为脏病,聚证是无形,聚散无常,病无定处,病属气分,为腑病。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中医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1. 风寒证:辛温解表, 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

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内伤咳嗽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金匮要略首提病名;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1. 初期:疏散风热、清肺散邪-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可加桔梗白散,峻驱浓痰4. 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四、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1. 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紫金丹、苏子降气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麦门冬汤、三子养亲汤、控涎丹2. 缓解期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肾虚不能纳气者用参蛤散五、喘证1.实喘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若汗出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蕴肺:化痰降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如兼标实、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3)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六、肺痨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元代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七、肺胀内经首载病名《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中医内科学题库20套(考试必考题库)

中医内科学题库20套(考试必考题库)

中医内科学题库(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例哪项不是内科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体质情志行为时间2.首先出现感冒之名的医著是:《内经》《丹溪心法.伤风》《仁斋直指方.诸风》《诸病源候论》3.患者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困重而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脘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苔白腻,脉浮缓。

最佳选方是: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散补中益气丸 D. 新加香薷饮4.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是:()热邪暑邪六淫或疫毒之邪湿热之邪5.湿阻的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肝脾胃肺肾6.下列除哪一项外均是痢疾的主症?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泻下粪便如米泔水7.疟疾是通过哪种途径传播于人体?消化道途径臭虫叮咬蚊虫叮咬人体接触8.外感咳嗽常以下列那种病邪为先导?寒邪燥邪风邪湿邪9.哮病发作的诱因下列哪一项最主要?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气候因素劳倦过度10.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肝肺心肺脾肺肺肾11.患者时时振寒,壮热不寒,咳嗽气急,胸满作痛,咳则加重,转侧不利,咳吐浊痰量多,有腥味,呈黄绿色,舌苔黄腻,脉滑数.属肺痈那一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12.下列病症除那一项外均可出现咳喘症状?喘证哮病肺胀感冒13.肺胀的病性多属:本虚标实证实证虚证上实下虚证14.心悸的基本治法是:养心安神宁心安神益气安神安神定悸15.“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出自:《金匮要略》《素问.藏气法时论》《素问.厥论》《灵枢.五邪》16.最早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医著是:《灵枢.海论》《灵枢.口问篇》《素问.至真要大论》《金匮要略》17..将中风病中脏腑分为闭、脱二证的医家是:李中梓叶天士王清任张景岳18.。

郑某,女,42岁,不寐多梦,性情急躁易怒,伴头晕头痛,目赤耳鸣,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脉弦数。

辨证为:痰热扰心肝火扰心心肾不交阴虚火旺19.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沬,四肢抽搐,诊断为:中风厥证癎病癲病20.胃痛突发,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中医内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B. 中医内科学是指研究中医药对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 中医内科学包括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内容。

D. 以上都正确。

答案:D2.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中医内科学的研究范畴:A. 高血压B. 糖尿病C. 冠心病D. 以上都是答案:D3.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内脏疾病B. 血液病C. 免疫系统疾病D. 以上都是答案:D4. 中医内科学注重的治疗原则是:A. 辨证论治B. 辨病论治C. 辨病因论治D. 辨病因辨证论治答案:D5. 中医内科学在治疗疾病时常使用的方法包括:A. 中药治疗B. 针灸治疗C. 推拿治疗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判断下列中医内科学的说法是否正确:1. 中医内科学只注重对症治疗,不关注病因。

答案:错误2.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主要依靠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答案:错误3. 中医内科学强调药食同源的治疗原则。

答案:正确4.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依靠手术和化疗。

答案:错误5. 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只包括内脏疾病。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答: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存在着相对的阴阳之分,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脏腑和疾病变化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强调经络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脏腑学说则研究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脏腑的功能特点。

2.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答: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体等来获得诊断信息。

闻诊是通过听听患者的呼吸声、心音等来了解病情。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症状特点。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脉象等来做出诊断。

中医内科常考知识点

中医内科常考知识点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第一篇肺系病证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第二篇心系病证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惊悸和怔忡的鉴别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痴呆和癫证的鉴别癫狂的基本病机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第三篇脾胃系病证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第四篇肝胆系病证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鼓胀与水肿的鉴别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发作期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缓解期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七、肺胀痰浊苏子痰热婢,水泛真苓肺肾平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3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4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八、肺痿肺痿虚热门清燥,虚寒甘姜生姜甘,上下麻升瘀都气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3.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清温并用—麻黄升麻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九、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瘀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十、胸痹胸痹淤血浊瓜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心肾阴天阳参附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十一、真心痛真心瘀保寒当逆,虚阳脱逆人参汤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加减----------------------------------------------------------------------------------十二、不寐不寐火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酸)-------------------------------------------------------------------------------------------------------------十三、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血虚头痛四物汤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茶)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活湿)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四)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大补)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痛血)-------------------------------------------------------------------------------------十四、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瘀通窍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脾)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最新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1. 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考试时间:1月9日15:00~17:00,考试地点:2309)一、名解1、肺脏P112: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2、心悸P126: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3、鼓胀P280: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4、痹证P463: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5、水肿P329: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6、喘证P88: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即气喘、喘息。

7、胸痹P135: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卧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8、腹痛P227: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9、淋证P339: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便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单选三、多选1. 咳嗽症状P73-74: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外感咳嗽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2. 哮病病因P80: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体虚病后、肺脾肾亏虚、过敏)3. 肺痈不同表现阶段的病理症状变化P100-1014. 肺痨的致病因素和症候P104-105、P107-109: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肺阴亏损证、虚火灼肺证、气阴耗伤证证、阴阳虚损证。

5. 胸痹的病机P137:心脉痹阻,总属于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6. 胃痛的治则、病因P190、P187: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专用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专用

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恶寒,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称为感冒。

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病症。

辩外感于内伤,辩寒热虚实。

喘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的病证。

肺痈: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导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疮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脓痰,甚至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辩证:1、病程阶段2、症候顺逆 痰饮,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辩证:1,、痰饮停积得部位2、寒热3、虚实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与血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辩证:1、虚实2、脉象3、辨病辩证4、惊悸怔仲 汗证: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血证: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眼、耳诸窍,下泻于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之外的病证。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或食管狭窄而造成的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则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黄疸:是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1、时邪疫毒,熏蒸肝胆2、酒食伤脾,化生湿热3、积聚内阻,胆汁失泄。

积聚:积聚是指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于腹,引发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鼓胀: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淤积于腹内,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病证。

病因:1、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2、情志3、饮食不洁4、血吸虫感染 水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伴有胸水、腹水。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题目一:中医内科学基本理论与临床1. 早上,患者自觉身体乏力,头晕、头痛,口干,大便干结,脉象偏细、偏数。

根据中医诊断原则,下列哪项可以作为辨证要点?答案:元气亏损2. 患者中年女性,症状为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口苦,舌苔黄,脉象弦。

根据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辨证原则,下列哪种证候可以作为主要辨证要点?答案:气滞血瘀3. 某患者发热引起全身不适,大便时混有血液,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

下列哪种辨证为其主要证候?答案:湿热蕴结4. 患者体寒怕冷,手足发凉,腹痛波动作声,大便溏泻,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紧。

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其主要证候?答案:阳虚寒凝5. 患者胸闷气喘,咳嗽有痰,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滑数。

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其主要证候?答案:痰湿阻肺题目二:中医内科学典型病证治疗1. 某患者因急性肝炎住院治疗,此病属于中医内科学的哪个范畴?答案:肝病2. 患者女性,40岁,自觉乳房胀痛,肝区胀满,性情急躁,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属于哪一病证范畴?答案:肝胆湿热3. 患者因肺炎咳嗽,咳痰稠粘黄色,气促,口渴,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中医辨证属于哪一病证范畴?答案:肺热痰阻4. 患者因脾胃虚弱,腹泻频繁,大便量多,颜色黄色,舌淡苔白,脉象缓。

中医辨证属于哪一病证范畴?答案:脾胃虚寒5. 患者因肺结核引起咳嗽,咯血,痰量多而稀,舌质淡红,苔白,脉象滑数。

中医辨证属于哪一病证范畴?答案:肺热痰瘀题目三:中医内科学药物常识1. 下列中药中,哪一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答案:黄连2. 下列中药中,哪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答案:当归3. 下列中药中,哪一种具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答案:附子4. 下列中药中,哪一种具有益气健脾、止泻止痛的功效?答案:白术5. 下列中药中,哪一种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答案:金银花以上为中医内科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了解中医内科学中的基本理论与临床,熟悉常见病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方法,掌握中医药常用药物的功效和应用是学习和应用中医内科学的重要基础。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中医内科学重点考试必过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散〕伤咳嗽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1. 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治则:解表达邪。

2)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的一种症候。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治则:外感咳嗽,祛邪止咳;内伤咳嗽,扶正补虚。

证型: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机:外邪触动伏痰。

治则:发则治标,平时治本。

分型:1. 发作期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5)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疮疡的一种病征,属内痈之一。

病机:血瘀。

治则:祛邪。

证型:1.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6)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7)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8)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治疗原则:心悸应分虚实论治。

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9)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机:心脉痹阻。

治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证型: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10)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治则:补虚泄实,调整脏腑阴阳。

11)癫狂: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12)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智异常的疾病。

13)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机: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治则:醒神回厥。

14)胃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治则:理气和胃止痛。

证型: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15)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

治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16)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治则:和胃降逆。

证型:实证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虚证1)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2)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3)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17)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

18)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9)腹痛: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病机: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治则:通。

证型: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4.肝气郁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20)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脾病与湿盛,致肠道功能失司。

治则:运脾化生。

1、暴泻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食滞重—枳实导滞丸)2、久泻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3)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21)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

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病机:邪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治则:热痢轻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着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22)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治则:通下。

治则:实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23)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肝络失和。

治则:疏肝和络止痛。

24)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病机:湿邪为患。

治则:化湿邪,利小便。

证型: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3)胆府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犀角散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25)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病机:气机阻滞,淤血内结。

治则:分初、中、末三个阶段: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证型:聚证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合木香顺气丸2)食滞痰阻:理气化痰,导滞通便-六磨汤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26)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治则:攻补兼施。

27)头痛: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外感头痛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

治则:外感头痛主以疏风。

证型: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2)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3)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4)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28)眩晕: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

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

病机: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

治则:补虚泄实,调养阴阳。

证型: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填精生髓—左归丸4)痰湿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29)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治则:中经络以平息肝风,化痰祛瘀通络;中脏腑闭证当息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泄热。

脱证当急救阴回阳固脱。

证型:1.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2.中脏腑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息风清热,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3.恢复期: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30)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治则:理气化痰,清瘿散结。

31)疟疾:感受疟邪引起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32)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表现为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治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证型: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3)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机:湿热蕴结于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治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证型: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3)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4)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6)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34)癃闭:是以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