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复习
高三复习提纲地理(地球运动)
![高三复习提纲地理(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ed8f06bfe4733687e21aaee.png)
北逆
俯视图 南顺
(2)周期: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15°/时(极点除外)
(3)速度
1、赤道最大,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线速度 2、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拓展延伸
思 考 : 1、 航 天 发 射 基 地 为 什 么 多 选 择 在 低 纬 度 地 区 , 并 且 选 择 海 拔 较 高 的 地 区 ?
三、等线值的判读
1
1、判读内容
读数值大小和变化方向 读走向和弯曲
读疏密
①同一条等值线上,数值相等;
②等值距全图一致;
③等值线一般不想交不重叠(除陡崖外);
2、等值线一般规律
④相邻两条等值线要么数值相等,要么相差一个等值距;
⑤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⑥等值线封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⑦同一副等值线图中:等值线越密集,坡度(温差,风力)越大。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时间+/-4 分钟*两地经度差
注意:时间计算得数:① 大于 24,日期加一天,时间为得数减 24 ② 小于 0,日期减一天,时间为得数加 24
4、时区与区时 (1)时区:全球共有 24 个时区,东西各占 12 个时区,东西十二区都是半时区,合称十二区,它们的时 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最早,西十二区最晚。与 0 时区正对,中央经线为 180°。如下图: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更替 1、晨昏 ( 1)昼 夜 产 生 :地 球 不 发 光 不 透 明 线判读 ( 2)昼 夜 更 替 :地 球 自 转
分界线 晨昏线
晨 线 :顺 着 自 转 方 向 ,夜 入 昼 昏 线 :顺 着 自 转 方 向 ,昼 入 夜
2、 晨 昏 线 的 应 用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考点清单)(背记版)
![第三单元 地球的运动(考点清单)(背记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af064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3.png)
第三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考点一:地球的自转基本特征侧视图北极俯视图南极俯视图考点二: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1)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易错点辨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有昼夜现象。
此外,地球在自转,因此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②时差时区和区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
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也不同。
为了方便生活,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因使用地方时带来时间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
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
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0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
实际上,各国或地区采用的区时,往往是参照行政区界线或自然界线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例如,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界线”。
为了方便180°经线附近居民的生活国际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
因此,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重合。
重难点点拨:①中央(标准)经线=N*15°(N为所在时区)已知经度求时区,时区=经度/15°(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②计算要学会用数轴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东加西减例如:已知北京时间10时,求纽约(西五区)多少点:(如下图)参考答案:21时第二节地球的公转考点三:地球的公转基本特征定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高三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244ae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e.png)
高三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是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轨迹运动,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了解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以及地理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以西向东的方向旋转。
自转产生了地球的昼夜交替以及地球的东西方向等一系列现象。
1. 自转轴与地球赤道: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两个极点的轴线,地球的赤道则是垂直于自转轴的面与地球表面相交所形成的大圆。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度约为23.5度,这一倾斜度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2. 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一夜的时间。
我们通常将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定义为一昼夜。
3. 勃兰特兹圈:地球自转导致赤道的扩张,使得赤道附近出现了一个最大纬度为23.5度的椭圆形带状区域,被称为勃兰特兹圈。
在这个区域内,昼夜长短基本相等,季节变化不明显。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运动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以及不同时区的存在。
1. 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的公转轴与公转平面呈一定的倾角,这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移动。
2.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年,通常精确地定义为365.24天。
我们一般将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义为一年。
3. 地球季节的产生: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性质使得地球与太阳距离有所变化,这导致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离太阳较远时,称为地球远日点,此时距离太阳的距离最大,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也较弱,所处的季节为冬季。
相反,当地球离太阳较近时,称为地球近日点,此时距离太阳的距离最小,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较强,所处的季节为夏季。
三、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运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造成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变化。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91e912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a.png)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核心知识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6dca02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2.png)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1、恒星日:23h56m4s太阳日:24小时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转周期如何变化?恒星日不变,恒星日比太阳日长3、除极点为0外,角速度都为15°/h,线速度=1670*cosα(α为当地纬度);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
4、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5、近日点、远日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叫近日点1月初;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最快;距离太阳最远的点叫远日点7月初,远日点时最慢。
6、公转平均角速度:1°/d;30km/s1、地轴与赤道面夹角:90°;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黄赤交角:23°26′2、黄赤交角的直接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决定回归线度数、极圈度数。
3、太阳直射点: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
地心和日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4、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6.22-9.23,地球公转速度怎么变化?(先慢后快)近日点-远日点,速度越来越慢。
远日点-近日点,速度越来越快。
5、太阳直射点直射次数:①回归线之间2次;①回归线上1次;①回归线之外0次6、7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纬度?(23.5-(30/90)*23.5)(提示:本题中地球绕日公转可近似看作匀速运动)7、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倾角互余;黄赤交角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①1-黄赤交角;①2-地轴倾角;①4-北极圈纬度①1=①3= 23°26′;①1 + ①2 = 90°;①3 + ①4 = 90°;①2=①4= 66°34′;①1 + ①4 = 90°;①3 + ①2 = 90°;8、存在黄赤交角时:①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①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①决定五带的范围;①产生四季;①使昼夜长短发生变化;①使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9、黄赤交角变大时:(1)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变大。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地球的运动(高三第一轮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fe5332faaea998fcc220e43.png)
(6)确定昼夜长短 (7)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8)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一、地方时和区时:
概念: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1、特征:经度相差1° ,地方时相差 4分钟。 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 相同 地
方 时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经度差 (求东 “+”,求西 “- 计 ”) 算 ②、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 : 某地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15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高度变化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的 变 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如何?
夏 至 日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角越大
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的180度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北半球向右偏
1. 偏移规律
南半球向左偏
A
B
C
D
2. 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改变气流和水流的方向
北半球河流一般是右岸冲刷,左岸堆积。
实际观察:漓江解放桥、雉山桥、虞山桥附近河段的情况?
N
60 30 0
晨线
晨线
Hale Waihona Puke 晨昏线图类型面面观极点俯视图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b0ea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6.png)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理地球的运动背诵要点
![地理地球的运动背诵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c47325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1.png)
专题2 地球的运动(早读背诵要点)1、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
2、自转:(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演示时自左向右转动地球仪);(2)周期:一天(24小时);(3)产生的现象①昼夜更(交)替②时差(东早西晚)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3、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365天);(3)产生的现象:①四季变化、(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的变化)⑤五带的划分。
5、当北京处在白天时,纽约正处于黑夜。
6、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坐在赤道上。
7、某人要建一个四面朝北的房子,应该建在南极点。
8、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转。
9、北京迎来日出,新疆繁星满天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10、二分二至日:(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3)秋分日:9月23日前后;(4)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11、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1)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风日前后的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2)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3)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风日前后的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4)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称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12、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13、直射次数:(1)南北回归线上(23.5°N和23.5°S)1次(2)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直射2次(3)其他地区0次。
1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方向):(1)向北移动:①和④;(2)向南移动:②和③。
15、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情况:(1)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3)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相反16、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为例)(1)记忆口诀:点北北长;点南南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昼增长的过程)(2)以秋分日为界,秋分日之前昼长夜短,秋分日之后昼短夜长(3)昼渐长夜渐短:①和④;昼渐短夜渐长:②和③。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09707ed6c85ec3a86c2c582.png)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运动2021年高考天文温习: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外表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响、无风,(3)月球外表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缘由: 动摇的光照条件、平安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剧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下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动力。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仰望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仰望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中央时③水准运植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昼过渡为晨线,白昼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假定不整除,那么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规范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联系: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限(180)为地球上的明天,往西至日界限为昨天。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16918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4.png)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f74205c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e.png)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 时间 速度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球运动
![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球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e20269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9.png)
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1)地轴指向: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3)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生活周期)(4)速度:角速度两极为0,其余为150/h;线速度由赤道(1667千米/时)向两极(0千米/时)递增(1)昼夜更替(天体东升西落)(2)地方时(区时)(3)水平地转偏向力2.地球太阳(1)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同向),北逆南顺(2)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后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后46秒(3)轨道:近正圆的椭圆(4)速度: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慢,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快。
平均值每天10,30万千米∕秒(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四季的更迭(构成)(5)五带的划分进动和太阳关系: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和赤道平面(自转平面)夹角:2302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66034'。
3.太阳照射点移动规律技巧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当地与太阳照射点的纬度高)=纬差(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纬度差)技巧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原产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技巧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热带区域:直射时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技巧4:相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最小差值规律热带地区:23°26’+当地纬度温带地区:23°26’×2寒带地区:90°+23°26’-当地纬度技巧5:正午太阳方位与影子方位、长短变化推论(1)在直射点以北:影子朝正北,正午太阳在正南。
全国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全国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大串讲专题1.3地球的运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21c7c2192e45361066f5e2.png)
专题 1。
3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知识梳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比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中心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周期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典例】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E点以最近距离分别到达图中四点,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
向正南到达A点 B。
向正西到达B点C。
向正北到达C点 D. 向正西到达D点2.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A。
120°E,60°S B. 120°E,60°NC。
120°W,60°S D。
120°W,60°N【答案】1.D2.B1.图中E与A点在同一经线上,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故E到A的最近距离是向正北到达A点;B在E点的正东方,且从E向正东方向到B点为劣弧,B错;C与E 相差180度,二者在同一经线圈上,故从E到C应先向正北再向正南,C错;D在E点的正西方,且从E点向正西到D点为劣弧,故D项正确。
2.根据逆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迁移训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A.a〉b>c>d B.a〈b〈c〈d C.a=b=c=d D.a〉c=d〉b【答案】1.A2.A3.C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都是15°/小时,因此a=b=c=d,C正确。
高三地理经典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高三地理经典复习地球运动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40995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d.png)
周期 速度
(1)恒星日,自转360°,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 期
(2)太阳日,自转360°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 周期
(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 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 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 (五)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 (1)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
(2)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知识梳理
二、昼夜长短的时空分布规律
●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 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黄道平面
太阳直 射点在 南北回 归线之 间作回 归运动 (1个 回归年 =365天 5时48 分46秒)
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 夜长短的 周期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典例精 析
例、(2008·江苏卷)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的黄金季节
④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A所示。
⑤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 度达最大值,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上图B所 示。
●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 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 长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c6337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天,这一现象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相同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大,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南北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小,为零。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地球各个地方的日照变化和气候变化。
2.地球的倾斜和地球的不规则形状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地球的倾角,为23.5度。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扁球状,赤道直径比南北极直径大约43公里,是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3.地球的四季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距离太阳近的时候地球运动较快,距离太阳远的时候地球运动较慢。
由此地球每年经历的四个季节,即春、夏、秋、冬。
4.时区地球每天绕自身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一天24小时,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时间不同,为了统一时间,人们规定按照经度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横跨15度。
二、地球的结构与板块构造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最薄,其中包括我们生活在其上的陆壳和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海壳。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千米,地幔是固态的,但是有些地方会发生岩浆活动。
地幔下是外核,由于温度较高,外核是液态的。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结构,由于巨大的压力,内核是固态的。
2.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是不连续的,由一块块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大陆和海洋组成的,这种不连续性反映了地球上的板块构造。
地球上有七块大的板块和许多小的板块,它们相互漂移,相互碰撞,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和地质变化。
三、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来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化系统,它可以将地图与数据库相结合,对地理现象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或地面等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f0677eaf45b307e87197f2.png)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旋转。
(在下图中曲线上画出方向)2.自转的速度线速度规律:;纬度相同,海拔越高,线速度。
角速度规律:;任意纬度(除极点外)的角速度计算公式:3.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角度长度应用价值太阳日恒星日① 在地球上经度每隔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个时区。
②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 到 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③ 在中时区以 ,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 ,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④ 东西十二区各跨 ,合为一个时区。
⑥ 已知某地经度,推断时区 公式: (四舍五入) 计算以下地区所在时区 28°E ; 125°W⑦ 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 公式: 计算以下地区所在中央经线 东三区 ; 零时区⑧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 公式: ⑨已知某一时区的地方时,求另一地区地方时 公式: 5.日界线和日期变更①自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 大致重合0时所在的经线向 到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0时所在的经线向 到国际日界线,为旧的一天;国际日界线向 到0时所在的经线,为旧的一天;国际日界线向 到0时所在的经线,为新的一天;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 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 一天当0时所在经线和 重合,全球为同一天;当北京时间为 ,全球在同一天180° 180° 90°W 0° 90°E 日期 一天日期 一天 日期 一天 0:00 天天填昨天/今天6.晨昏线① 晨昏线(圈)将地球平分为 和 ② 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永远是③ 晨昏线(圈)在地球表面上自 向 运动④ 地球昼夜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⑤ 晨昏线平分赤道。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028f5f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d.png)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2.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1)远日点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2)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1.黄赤交角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北纬23°26′,最南到达南纬23°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为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1.昼夜交替及其意义(1)昼半球和夜半球: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如下图所示。
(2)意义: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
这样的周期长短适宜,使得地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昼夜交替影响人类的作息,因此,自古以来太阳日就被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3.时差(1)地方时①定义: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地球运动专题详细复习资料(中图版)
![地球运动专题详细复习资料(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d4661f6bd97f192279e9e7.png)
地球自转与时间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自转中心: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 速度 角速度:15度/小时。
(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都相同)线速度:赤道处最大,向高纬逐渐减少,至南北两极点为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交替2、产生地方时*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时刻早。
【例题】图中A 、B 、C 、D 、E 、F 六地,当地的地方时各是几点钟? (A=0, B=4, C=6, D=6, E=8, F=1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全球理论时区图)全球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中时区:7.5ºW ~7.5ºE (以0º经线为中央经线);凡事经度能被15整除的经线皆为中央经线。
东西十二区: 172.5ºE — 172.5ºW (以180º经线为中央经线)② 区时的规定: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北京时间”是指 东经120°的地方时,东八区的区时。
③ 区时的计算求某地时刻=已知地时刻 + 区时差(求东面的区时)- 区时差(求西面的区时)④ 区时差的计算区时差=两地时区数相 减(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加(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⑤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上海一天中竹竿影子最短何时?(121.5°E)――11:54⑥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不通过陆地)向东跨过日界线:减一天;向西跨过日界线:加一天【例题】1. 一架飞机由上海(东八区)于2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2月2日15时 B.2月2日3时C.2月1日15时 D. 2月1日3时2、某海船于2004年6月30 日18时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后,时间应调整为………………………………………………………………………………( ) A.6月29日18时 B.6月30 日17时C.6月29日17时 D.7月1日18时3、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考点讲练
4.昼夜长度的推算:(如下 图所示)
(1)AABB段段+=BBCC段段=昼长⇒ (12-日出时间)×2=昼长
(2)DDAA段段+=CCEE段段=夜长⇒ (日出时间-0)×2=夜长
(20例081 年高考 天津文综卷)如图 中X、Y分别为晨 昏圈与纬线圈的 切点。据图完成 (1)~(2)题。
高频考点讲练
图1
图
2
高频考点讲练
2.确定地方时
主要有四个隐含时间,如 图2所示:AC为晨线,晨线 与赤道交点A所在经线AS地 方时为6时;BC为昏线,昏 线与赤道交点B所在经线SB 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 央经线SE地方时为12时;夜 半球的中央经线SF地方时为
高频考点讲练
3.确定日期
主要有四种情况,如下图 所示:
(1)X、Y两点 情况相同的是
()
高频考点讲练
高频考点讲练
(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 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 )
A.向北 南
B.向
C.向东 D.向西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 左为晨线,右为昏线,X、Y为晨昏 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所以图中的半 球为昼半球。图中赤道向上方凸起, X点昼长应为0小时,Y点昼长为24
高频考点讲练
午太阳高度不同。X、Y位于同一经 线圈的两条经线上,地方时不同,X 点地方时为12时,Y点地方时为0时。 因而用排除法应选A项。第(2)题, 由上题可知此时地球的昼夜长短情 况,在一年中有两个时间,太阳直 射点可能向南也可能向北,但在一 天当中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因此, 太阳直射点在一天中可以确定在向 西移动。
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高频考点讲练
(1)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 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 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
A.66.5°N、66°N、 40°N、40°S
B.66.5°S、66°S、 40°S、40°N
C.66.5°N、66°N、
高频考点讲练
(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 度变化可知( )
高频考点讲练
(2)D为BC中点,B点为晨线与 赤道的交点,时间为6点,从而可以 判断D点的地方时为8∶30。故选C。
答案:(1)D (2)C
高频考点讲练
1.时间的计算 地方时
区时
图 示
日界线
高频考点讲练
所求地点的 地方时=已 知点的地方 时±两地经 度差×4分 钟
①时区数为 (已知点经度 +7.5°)/15° 的商(结果取 整数,舍去余 数)。②所求 区时=已知区
(2)读图可知,乙地日出时间是2 时,所以它的昼长是20小时。
高频考点讲练
(3)此时东十区的区时为12时,所以 地方时为0时的经度是30°W,与东十区 日期相同的范围是30°W向东到180°,所 以它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于二分 之一。
(4)此时太阳直射20°S,地球在公转 轨道上运动速度较快,不是最慢,最慢 是在远日点附近;台北是季风气候,此 时是冬季,所以处于一年降水最少的季 节;西安昼短夜长,所以西安日出时间 不可能在5时左右;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 高度比广州的小。
昼长时数=(12-日出时 间)×2=(日落时间-12)×2。
高频考点讲练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 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 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 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 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 相等。
高频考点讲练
例3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
【答案】 (1)A (2)D
高频考点讲练
触类旁通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2010年东北三省联考) 下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 位于同一经线上,BC位于赤 道,D为BC(1的)若中不考点虑。地据表 此回 答(1)~差(2异)题,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此日全球昼
夜等长
B.A、B、C三 点间球面距离相等
B.台北处于一年内降水 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 5时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 (1)读图可知,此时 70°S的日出时间是0时,说明该地区 有极昼现象,根据直射点所在的纬 度与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的纬度互 余的关系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为20°S;此时东十区的地方时为12 时,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150°E。
线
高频考点讲练
2.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 有两类(如图)
高频考点讲练
(1)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 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 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 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 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日界线:即国际 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 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 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 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
高频考点讲练
从图上可直观地看出某一 时刻地球表面分属于不同日 期所跨的经度范围。
高频考点讲练
特别提醒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从 已知点向东西两侧找日界线,两条日 界线之间属于同一日期。
由图知,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 范围为60°W向东至180°,跨240个经 度,占全球的 。
高频考点讲练
(20例028年高考广东卷)下图 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 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 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 12时。读图回答(1)~(4)题。
答案:(1)A (2)B
高频考点讲练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 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 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 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高频考点讲练
2.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 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 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如下图所示 :
高频考点讲练
C.AC经线上各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在此日达一年中 的最小值
D.BC段弧长的最大值 为赤道周长的四分之一
(2)若C点的时刻为11∶00, 则D点的地方时为(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1)读图可知此时为北 半球冬至日,AC经线在北半球的 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 值;BC段为昼半球在赤道上的一 部分,A点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切 点,过该点的经线为12时,BC段 弧长最大为赤道上昼半球弧长的一 半;AB段与BC段弧长最大为赤道 上昼半球弧长的一半;AB段与BC 段弧长可能相同为赤道周长的四分 之一,但大于AC段弧长。故选D。
高频考点讲练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日期的变更 问题。由题干信息P点线速度为0 km/h,可知P点为极点;M在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上,知PN也为东西半球的 分界线,且PN是一条日期界线,可判 断其只能为0时经线,则PQ为180°经 线。第(1)题,M点又在晨昏线上,且 靠近极点,则M点的纬度应在 66°34′~90°之间,故选A。第(2)题, 图中日期为3日和4日,PN地方时为0 时,经度为160°E,根据时差计算可 知北京时间。
基础知识回顾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和大小
基础知识回顾
(2)影响:引起太阳直 南、 射点在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基础知识回顾
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12度时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
时 的太阳高度。
2.逐昼渐夜降长低(短2的)规变律化 :从太阳直射的
(1)赤纬道线上向全年南昼、夜北等长两。侧
自东向 西跨过 日界线
(知西求东
计 算
用“+”,
知东求西用
时±时区差 (时区差的计 算,当两时区 同在东或西时
加一天;
跨过 180°经 线时日
高频考点讲练
相 互 区时的 关 基础 系
国际日期 来 线 和 日 正 本自 地 地 午 一出中 方 方 等 致、日央 时 时 仍落经 , 如 基、变人出期而线日更为来0为期变时线划的自分更经线是分日然界,
高频考点讲练
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 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 越大。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如下图:
高频考点讲练
4.昼夜长短计算的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 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 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 算
基础知识回顾
一、地球自转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1.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顺时时针针
自西向东
基础知识回顾
2.周期
时间
旋转角 度
意义
恒星 23时56分4秒 日
360°
地球自转 的
昼真夜正交替周期
太阳 日
24小时
360°59 ′
周 期
基础知识回顾
3.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
角速 外,任何地点 度 的自转角15°速/时度
个时区占 个经度。
标准时
2.区时:每个时区以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相统同一时
间,叫做区时,又称
。
3.区时1个的小换时算 ①位于同一时区内的各地,
基础知识回顾
4.日期分界线 (1)人为日界线:国大际日致期沿变更18线0°
经线穿行的折线,
0时
即
。
(2)自然日界线:地方时 所在的经线。
基础知识回顾
温馨点拨
【答案】 (1)B (2)C (3)D (4)D
高频考点讲练
触类旁通
(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图中大圆为晨昏线, M点在东西半球分界线上, P点线速度为0 km/h,图中 阴影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 同。据此完成(1)~(2)题。
高频考点讲练
(1)M点纬度可能为( ) A.77° B.66° C.55° D.44° (2)若图中日期为3日和4 日,则北京时间是( ) A.3日2时40分 B.3日 21时20分 C.4日2时40分 D.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