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罚款处罚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安全罚款处罚规定如下:一、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管理制度1.将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损失、危害程度、责任等级等情况进行分类;2.特大事故主管部门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单位处以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
二、生产安全事故罚款标准1.特大事故:罚款金额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0%至50%,可根据事故责任单位的情节加大或减轻;2.重大事故:罚款金额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5%至30%;3.较大事故:罚款金额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3%至15%;4.一般事故:罚款金额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1%至5%。
三、罚款的其他考虑因素1.生产安全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过失程度;2.责任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3.对生产安全事故的隐瞒或虚假报告;4.救援抢险的工作能力和措施的到位与否;5.其他因素。
四、罚款的交纳和执行1.责任单位应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15日内,将罚款款项以公开、指定的方式,交纳到指定的银行账户;2.不服罚款处罚决定,应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依法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或仲裁机构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3.罚款金额未按时缴纳的,按日加处罚款金额0.5%的滞纳金;4.特大事故责任单位因未按时履行罚款义务被吊销执照的,将责任单位列入不良信用记录,并进行通报。
总结:生产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大局,而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
因此,加强生产安全的管理,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生产安全罚款处罚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管理制度和罚款标准,并考虑了其他因素,使处罚更为合理和公正。
责任单位在接到罚款决定后必须按时缴纳罚款,否则将面临滞纳金等额外处罚。
通过这些规定的实施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高度重视生产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7.12•【文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施行日期】2007.07.12•【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财政其他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2011)(发布日期:2011年9月1日,实施日期:2011年11月1日)修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7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李毅中二○○七年七月十二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安全生产法一般事故处罚标准
安全生产法一般事故处罚标准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并可以责令其所在单位停产停业整顿、关闭,同时可以没收违法所得;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产权证书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许可证件管理的;(二)违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规范,发生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三)隐瞒、谎报事故真相,阻碍事故调查的;(四)未按规定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或者虚报、漏报、瞒报事故的;(五)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培训教育制度,不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的;(六)未按规定配备、使用、维修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设施的;(七)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未组织组织应急演练的;(八)制定未组织签订和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书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九)未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使用场所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未配备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的;(十)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其他情形。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同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一)违法违规建设、改建、扩建、装修、维护、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的;(二)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产权证书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许可证件管理的;(三)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储存或者非法运输危险物品,或者超过安全使用、储存、运输定额、超过作业区高标准操作的;(四)工程建设项目未进行安全审查的;(五)未按照规定投资建设生产用房的;(六)冒用、伪造、买卖、出租、出借、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件的;(七)隐瞒、谎报事故真相,阻碍事故调查的;(八)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组织实施、及时调整的;(九)未按规定开展安全检查、监测,或者未落实复查整改要求的;(十)违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其他情形。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是为了规范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罚款处罚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产安全事故罚款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安全事故罚款标准分为轻微、一般、严重和特别严重四个等级。
对于不同等级的生产安全事故,罚款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轻微事故罚款金额较低,而特别严重事故罚款金额较高。
其次,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主体。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企业法人、主管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
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将根据其责任程度和行为情节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行政拘留等。
再次,生产安全事故罚款的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的程序主要包括事故调查、责任认定和罚款处罚三个环节。
在事故调查阶段,需要对事故原因、责任主体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以确定事故责任主体和罚款标准。
责任认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主体进行认定,确定罚款金额。
最后,进行罚款处罚,企业应及时缴纳罚款,并对事故进行整改,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最后,生产安全事故罚款的监督和检查。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罚,并对企业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企业来说,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罚,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处罚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处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罚进行如下规定:一、对于发生事故的单位:1. 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可以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罚款等行政处罚;2. 影响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可以依法处以罚款、吊销执照、暂扣业务资质等行政处罚;3. 严重违法失职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依法给予罚款、拘留、吊销执照等行政处罚。
二、对于发生事故的个人:1. 直接责任人违反安全生产法规的,可以依法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2. 导致人员伤亡的安全生产事故,可以依法处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三、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1.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和相关证据,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认定;2. 对于事故单位,责任主体为单位本身;3. 对于事故个人,责任主体为事故直接责任人。
四、处罚的依据:1. 根据事故的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合理、公正的处罚;2. 对于严重违法失职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处罚的程序: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安全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罚;2. 对于存在异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六、处罚的效力:1. 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应按照决定的内容和要求履行;2. 对于不服处罚决定的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七、其他补充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制度,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事故防治培训。
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单位或者从业人员,应当严格监管,加大事故防治的力度,并依法予以处罚。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标准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标准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和《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具体处罚标准如下:
1. 造成人员死亡或者重伤,责令停产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造成工伤或者轻伤,责令改正,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3. 未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工伤,但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4. 对于违反安全生产法规进行偷工减料、强行操作、私自改动设备设施等行为,责令改正,并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5. 监管部门发现企业有安全隐患,要求立即整改,企业未及时整改的,每日处3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处罚标准只是参考值,具体的处罚金额还会根据事故的性质、情节、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如果企业在事故发生前已经存在安全隐患并未及时整改,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监管部门等相关责任人员有过失或违法行为,还可能面临更严厉的处罚和责任追究。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应急管理部•【公布日期】2024.01.10•【文号】应急管理部令第14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应急管理部令第14号《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已经2023年12月25日应急管理部第3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部长王祥喜2024年1月10日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二)其他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2015修正)
⽣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2015修正)⽂号:中华⼈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7号颁布⽇期:2015-04-02执⾏⽇期:2015-05-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第⼀条为防⽌和减少⽣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产安全事故发⽣单位及其有关责任⼈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事故罚款的⾏政处罚,依照《安全⽣产法》、《⽣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条安全⽣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产安全事故发⽣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单位)及其主要负责⼈、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责任⼈员等有关责任⼈员依照《安全⽣产法》和《条例》实施罚款的⾏政处罚,适⽤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单位是指对事故发⽣负有责任的⽣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经营的投资⼈,其他⽣产经营单位的⼚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等⼈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单位主要负责⼈、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的上⼀年年收⼊,属于国有⽣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年年收⼊总额;属于⾮国有⽣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年年收⼊总额。
⽣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员的上⼀年年收⼊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主要负责⼈的上⼀年年收⼊,按照本省、⾃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平均⼯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直接负责的主管⼈员和其他直接责任⼈员的上⼀年年收⼊,按照本省、⾃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平均⼯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数和涉险⼈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四)隐瞒已经发⽣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安全生产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安全生产事故罚款处罚规定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罚款处罚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保障。
为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罚款处罚,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特制定以下规定:一、事故责任人罚款1. 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因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根据事故性质、责任程度等因素,进行罚款处罚,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罚款金额根据伤亡人数、损失程度、违法情节等因素确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2. 对于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未履行其安全生产管理职责,造成轻微伤害或经济损失的,应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程度,进行罚款处罚。
罚款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
二、单位罚款1. 对于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应根据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罚款处罚。
罚款金额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的性质、后果以及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等因素确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2. 如果单位在事故发生前,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或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应承担相应的罚款责任。
罚款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
三、屡教不改罚款1. 对于屡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且负有直接责任的单位,应依法采取罚款等处罚手段,罚款金额可以根据单位的情况,最高为300万元人民币,并对单位的负责人进行行政拘留等处罚。
2. 对于屡次发生事故的个人或者法人,且其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同时对其工程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如有必要,暂停相关项目。
四、自动报警装置及安全设备罚款1. 对于规定应配备自动报警装置或者安全设备的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或者使用不当,导致事故的,可以依法进行罚款处罚。
罚款金额根据违规情节的轻重、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确定。
2. 对于自动报警装置或者安全设备使用不当或者损坏,无法及时报警或防范事故的单位,可以依法进行罚款处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规定是指对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违反生产安全法规定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其相关法规,我国在生产安全事故罚款方面有以下规定:
1. 对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依法可以处以巨额罚款。
根据《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对于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罚款金额可以达到300万元以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罚款金额可以达到50万元以上。
2. 对发生较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可处以较高罚款金额。
根据《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对于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罚款金额可以达到100万元以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罚款金额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
3. 对违法违规行为罚款金额的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一条,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定,不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的单位,罚款金额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可以最高达到100万元;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罚款金额可以最高达到20万元。
此外,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于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其他违法行为,如超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用改装未经安全性能确认的设备或者进口无法保证正常
使用安全的设备等,也将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罚款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罚款金额仅为参考,实际处罚金额将根据具体违法行为的严重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相关法规的规定而定。
此外,根据《安全生产法》,如果事故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对于生产单位来说,遵守安全生产法规是至关重要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生产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罚款处罚。
具体的罚款标准如下:
1. 员工伤亡事故罚款:
- 一般伤亡事故:对责任单位处10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 - 重大伤亡事故:对责任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的罚款; - 特别重大伤亡事故:对责任单位处100000元至500000元
的罚款。
2. 生产设备事故罚款:
- 轻微事故:对责任单位处5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
- 一般事故:对责任单位处20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
- 重大事故:对责任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的罚款;
- 特别重大事故:对责任单位处100000元至500000元的罚款。
3. 环境污染事故罚款:
- 轻微事故:对责任单位处10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
- 一般事故:对责任单位处50000元至100000元的罚款;
- 重大事故:对责任单位处100000元至200000元的罚款;
- 特别重大事故:对责任单位处200000元至500000元的罚款。
罚款金额根据事故的性质、情节以及责任单位的违法行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定。
同时,责任单位还需承担赔偿受害人的民事责任,并可能面临其他行政处罚措施或刑事责任追究。
为确
保生产安全,责任单位应加强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修改征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修改征求意见稿)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应急管理部门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条例》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四)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应急管理部门、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生产安全事故经济处罚细则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事故经济处罚细则1、发生普通生产安全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处多少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一百零九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普通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四) 发生特殊重大事故的,处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殊严重的,处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1)生产安全事故经济处罚细则扩展资料:生产安全事故有四原则:一是严格依法认定、适度从严的原则;二是从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当前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事故认定范围不宜作大的调整;三是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泯灭监管“盲点”,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事故认定:1.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2.个人私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小作坊、小窝点、小坑口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3.个人非法进入已经关闭、废弃的矿井进行采挖或者盗窃设备设施过程中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应按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报告。
其中由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或者治安管理案件处理的,侦查结案后须有同级公安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可从生产安全事故中剔除。
2、按照安全生产法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生产单位的罚款是多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法律责任查询得知,对生产单位处罚如下第九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二)危(wei)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造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三) 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四)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五)未将事故隐患排查管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六)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七)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条例》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
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四)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安全生产法一般事故处罚标准
安全生产法一般事故处罚标准
一、短期整改。
对发生事故后,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小规模损害或未造成重
大损害的,给予短期整改处罚;
二、警告。
对发生事故后,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造成小规模损害或未造成重
大损害的,给予警告处罚;
三、罚款。
对发生事故后,未按规定采取措施,给予1日20元/人~1000元/人
罚款处罚;
四、降低注册资本。
对发生事故后,未按规定采取措施,且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的,给予收
缴非法所得,暂扣或者终止经营许可证,暂扣或者注销登记注册,暂扣或
者减少注册资本,暂扣或者停止发放股利;
五、责任追究。
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作出行政处罚,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查明事故性质、事故原因和责任归属。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根据中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处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处罚主体: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罚,包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级安全监管局等各级监管部门。
2. 处罚依据:对于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定性,如《安全生产法》、《刑法》等,确定责任主体和违法行为。
3. 处罚对象:处罚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如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等,以及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等。
4. 处罚内容:处罚内容主要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
- 罚款: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违法行为的性质,对生产经营单位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数额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处罚标准进行规定。
-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违法行为严重的生产经营单位,责令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安全生产要求才能恢复生产经营。
- 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违法行为严重、且情节恶劣的生产经营单位,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使其无法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 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死刑等。
5. 处罚程序: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罚程序包括事故报告、调查、责任认定、处罚决定等环节,要求监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依法依规的处理。
总之,针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规定主要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等措施。
而具体的处罚内容和程序,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事故的情况进行裁量,并确保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与违法造成的后果相适应,保障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
生产安全事故处罚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的事件。
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维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国家对生产安全事故有详细的处罚规定。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政处罚:对发生事故的企业给予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产整顿、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等。
具体处罚的力度和程度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评定,如造成人员死亡、重伤等严重后果的事故将受到重罚。
同时,对事故责任人也将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行政拘留等。
2. 经济赔偿:要求发生事故的企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对事故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医疗费用、抚慰金、损失赔偿等。
企业需依法向受害人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3. 刑事责任追究:对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故意投放危险物质、设备的,或者明知危险物质、设备存在缺陷而继续使用的,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妨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4. 撤销或暂停相关许可证:对涉及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可以暂时或永久取消其相关生产、经营许可证。
这将使得企业无法继续进行相关生产活动,给予企业更大的压力和警示。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上述规定外,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还可能包括环境修复和整治、事故调查和报告、安全生产措施的改进等方面。
此外,对于屡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企业,国家还可能采取行业整治、停产整顿等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结起来,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罚旨在借此惩戒企业和责任人,迫使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做好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风险,从而避免承受惩罚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
(2007年7月1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令第13号公布根据2011年9月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5年4
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为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严格追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正确适用事故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等有关责任人员依照《安全生产法》和《条例》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规定所称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人员。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属于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所确定的上一年年收入总额;属于非国有生产经营单位的,是指经财务、税务部门核定的上一年年收入
总额。
生产经营单位提供虚假资料或者由于财务、税务部门无法核定等原因致使有关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难以确定的,按照下列办法确定:
(一)主要负责人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倍以上10倍以下计算;
(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上一年年收入,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1倍以上5倍以下计算。
第五条《条例》所称的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依照下列情形认定:
(一)报告事故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属于迟报;
(二)因过失对应当上报的事故或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别、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遗漏未报的,属于漏报;
(三)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四)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
第六条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决定: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三)对发生较大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四)对发生一般事故的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指定下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七条对煤矿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对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
(二)对发生重大事故和较大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决定;
(三)对发生一般事故的煤矿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罚款的行政处罚,由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所属分局决定。
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以指定下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规定第六条或者第七条规定的权限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实施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二)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80%的罚款;漏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60%的罚款;
(三)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100%的罚款。
第十二条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依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137号)等规定给予罚款。
第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的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伪造、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转移、隐匿资金、财产、
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或者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90%的罚款;
(二)谎报、瞒报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对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3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负有责任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有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且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节的,处50万元的罚款。
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人以上6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万元以上7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6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3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7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100万元的罚款。
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10人以上15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7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7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15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7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7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3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谎报或者瞒报情节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造成30人以上40人以下死亡,或者100人以上120人以下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1.2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造成4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者120人以上150人以下重伤,或者1.2亿元以上1.5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000万元以上1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者150人以上重伤,或者1.5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处1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特别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2000万元的罚款:
(一)谎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瞒报特别重大事故的;
(三)未依法取得有关行政审批或者证照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拒绝、阻碍行政执法的;
(五)拒不执行有关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备或者设施的行政执法指令的;
(六)明知存在事故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
(七)一年内已经发生2起以上较大事故,或者1起重大以上事故,再次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八)地下矿山负责人未按照规定带班下井的。
第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十九条个人经营的投资人未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下列规定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条例》和本规定,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有两种以上应当处以罚款的行为的,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分别裁量,合并作出处罚决定。
第二十一条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其他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