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教育技术学8(何克抗)
知识管理的内容进行了简要阐述。
教育技术实践的很多方面具有很明显的工
教育技术学
教 一、教育技术管理的涵义 育 教育技术管理是管理在教育人培养人这 技 教 一领域中的具体的、特定的应用。我们可以 学 术 给教育技术管理下这样的定义:“教育技术应 技 学 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 术
教 软件资源库系统应具备下列管理 育 功能: 技 1.要保证文字、图像、动画、 术 模式图、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达 的典型案例或教学素材能方便、完整、 学
(二)软件资源库的管理
教育技术学
第 八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以便能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学科 育 的建设不断充实、完善。 技 3.要提供一个高效的网上素材 术 传输、查询、检索和下载的管理环 学 境。
2.要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
教育技术学
第 4.有较强的用户管理、权限管 八 理、计费管理等系统管理功能。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5.可以实现信息的全文检索和 技 分类检索功能。 术 学
教育技术学
(三)软件内容的管理
教 八 保证内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育 章 媒体素材内容的建立基于面向教育的元数据模型; 技 提供高效搜索各类媒体素材的功能; 教 学 术 提供由相关的各类媒体素材构建成不同教学内容 技 的构建模型和有效设计方法; 学 术
教 育 1.软件资源的质量要求 对软件资源,要从其思想性、科 技 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等五 术 个方面来要求。其中软件资源的思想 学 性、科学性、教育性是主要的,技术
(一)软件资源的质量管理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运用)【圣才出品】
第7章教育技术运用7.1 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运用概述(一)教育技术运用的内涵1.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用(1)学习资源利用学习资源利用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
学习资源的运用主要强调某种资源对教学过程的优化。
(2)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用教育技术运用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不再以孤立的学习资源建设为中心,而是要将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可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过程来实现。
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运用则是一种整体的综合运用。
(3)利用模式①“3T”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以下三种模式:a.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b.把计算机看作指导者(Tutee);c.把计算机看作工具(Tool)。
②3E1997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教育技术组发表的一个“就应用技术加强K-12教育给美国总统的报告”,王吉庆认真分析了这篇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把变化结果表达为3E,即环境(Environment)、设备(Equipment)和评价(Evaluation)。
2.革新推广(1)对于教育技术的运用而言,革新推广这个子范畴的重要性在于促进革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用新的教育技成果。
(2)在革新推广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四个因素:革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3.实施和制度化(1)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用革新成果,目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人对革新成果的合理使用。
(2)制度化是在一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革新成果的持续使用,目的是将革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日常的工作中。
4.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广和使用的强制性规则和行为。
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
(二)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技术运用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总结出这一过程至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用、纳入和制度化。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圣才出品】
第9章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9.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一)关于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含义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及其有关的标准,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调查,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予以调整的进程。
它表明教育评价是判断教育活动价值及其优缺点的过程;判断的依据是教育目标及有关标准;系统调查和评定及调整是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
2.教育评价的作用(1)诊断功能评价是在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教学效果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了解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以此判断它的成效、矛盾和问题。
合理的评价不仅能描述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更能诊断出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2)导向功能现代教育评价预先将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公布给教师或学生,使他们知道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面临的问题,这将为被评价者的下一步教学或学习目标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激励功能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动机,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与学的主要方面。
(4)调节功能教学评价可以提供有关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从而可以调节教与学的活动,使教学能够始终有效地进行。
3.教育技术评价的分类根据价值标准,教育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根据评价功能,教育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学校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资源的评价、教育项目评价等多个方面。
(二)教育技术评价范畴所包含的内容根据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教育技术领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它主要通过以下四个子范畴来实现教育评价的功能:1.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是教学开发和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前端步骤,主要是使用信息搜集和决策策略来确定问题的本质和范围。
2.标准参照测量标准参照测量是确定学习者对预定内容的掌握程度的技术。
标准参照测量也称内容参照测量、目标参照测量或范畴参照测量,有时是测验。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定紧密相连,它为个体决策、教育资源投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 技 教 要供各级制订政策的管理人员,供他们在 学 术 技 制订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时的依据。形成 学 术 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
运 总结性评价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关系, 用
从而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
教 育 技 术 学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学
第 九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2、教育技术评价的功能 教育技术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 育 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具体包括 技 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 术 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范畴。 学
教育技术学
(1)问题分析 第 九 问题分析是教学开发和评价中的 章 一个重要的前端步骤,目的是通过信
第 九 章
一、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运 学习资源进行评价的"六性"原则: 用
教育技术学
第 思想性:看其蕴含的教育理念 九 章 是否先进。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教育性:看其是否紧扣教学大 技 纲、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是否明确; 术 能否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符 学 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技 3.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和途径; 4.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 术 学 5.评价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育技术学
第 九 系的设计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 用 标志。
教 育 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 技 组成:评价要素,反映被评价对象特 征的各个成分;评价标准,衡量事物 术 特征各部分的比较基准;指标权重, 学
(二)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10.1复习笔记一、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能有效地应付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1.学会共同生活: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误解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认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
3.学会做事: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学会生存: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备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应变能力。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由来信息素养概念最早由图书检技能发展而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最早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2.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所形成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素养的构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指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而相应的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
此外,具有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需要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也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三)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1.创新人才的涵义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
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创造能力则解决如何把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与核心。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与教的过程【圣才出品】
第4章学与教的过程4.1复习笔记一、学习过程(一)学习的涵义1.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以经验的获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
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2.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3.各派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1.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根据布卢姆的分类,包括以下六个层次:①知道:是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
②领会:是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
测量是否对知识材料产生了领会,可以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
③运用:是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境的能力。
运用的能力要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
④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⑤综合:是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⑥评价:是认知目标中最高层次的能力,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需要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2)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美国教育学者柯拉斯霍等人于1964年出版了情感教育目标分类专著。
他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接受:是情感目标中最低层次的学习结果,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
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使学生愿意接受。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04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与案例
教育技术学实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育 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 势,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人格发展,提倡 通过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方式促进 学习者的发展。
传播理论
01
02
03
04
传播理论
研究信息传递的本质和规律, 涉及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
播受众等方面的研究。
传播模式
描述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结构, 常见的传播模式包括线性模式
、双向对称模式等。
传播媒介
研究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应用, 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学习等。
02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探究学习发生的条件、学习的 过程以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在学 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 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现代教育技术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
3
混合式教学工具
在线课程与实体教室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资源开发与管理
01
02
03
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
资源管理
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学系统设计)【圣才出品】
第5章教学系统设计5.1 复习笔记一、教学系统设计概述(一)教学系统的概念和结构模式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有:具有稳定的结构、有确定的功能和有一套系统规则。
2.教学系统(1)概念:教学系统作为系统的子范畴,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2)四个核心要素: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媒体。
(3)教学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5-1所示。
图5-1 教学系统构成(4)根据教师和学习者之间教学内容的表达和传递方式的不同,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下面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如图5-2所示)图5-2 典型教学系统的结构图式(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及本质1.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1)“计划”说以美国学者肯普为代表。
“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2)“技术”说“技术”说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①“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②“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③“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第一篇:《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2.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2)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教育技术两个发展方向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
2.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传统教育技术;(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视听媒体教育技术;(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信息化教育技术。
3.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如表2-1所示。
表2-1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筒、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1(2010—01—17 12:37:05)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的概述一、技术与教育技术★★(重在理解)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有形的无形的注意:不能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
技术≠媒体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教学媒体)、方法技能(教学技巧、策略、方法)和知识经验(教学思想、理论)的综合体.书上没有有形技术(物化形态)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基本含义、规定性定义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重在理解并记忆)(一) 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994年,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出版了《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发表了教育技术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规定性的定义本书的各章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而编排的,这个定义及其内容非常重要,是教育技术学的最基础知识。
(二)教育技术五个范畴的主要内容学习的范畴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变化。
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目的和归宿。
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个部分都要围绕促进学习来进行,这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学习过程是指广义的学习过程。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化10.1 复习笔记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高尚的道德精神1.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含义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指能支持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有效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能有效地应付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2.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具体内容(1)学会共同生活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误解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
(2)学会认知是使学生学会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
(3)学会做事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如何对待困难、解决冲突、承担风险和协调组织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4)学会生存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具备适应环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应变能力。
(二)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1.信息素养的由来信息素养概念最早由图书检索技能发展而来。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最早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术语,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2.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指综合运用图书情报检索技能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所形成的基于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
3.信息素养的构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素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是指与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而相应的能力可以简称之为“信息能力”。
此外,具有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须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也是信息素养的组成部分。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1.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1)创新人才的涵义21世纪(即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①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有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编著
1.3教育技术学
技术与技术学不是一回事,就像符号和符号学、信息与信息学一样,教育技术是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发展的实际来看,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所以“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是有明 显区别的。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 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当指的是运用与教育中的各种技术(如媒体技术、系统技 术等)时,一般采用教育技术这个词;当指一个新兴学科的专门术语时,则用教育技 术学
《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编著
胡水星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范畴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指导思想,难点在于 对AECT1994年定义的理解。目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与实践都是基 于AECT1994年定义精神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安排一次讨论或者 布置小论文,以加深理解。
1、1963年:关注学习过程
“ Audio visual communications is that bran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of messag1e96w3h年ic的h定co义n:tro“l t视he听l传ea播rn是in教g 育pr理oc论es与s,实it践u的nd一er个ta分ke支s:,(a它)th主e study o要f t对he学u习ni过qu程e的an信d息re进la行tiv设e计st和re使ng用th的s 研an究d。w包ea括kn:e(ss1e)s在o有f 目 beomtphlopyic的缺化etod的点。riina学;这lt习(些ahn过2任ed)l程 务en在ao中包rn教n,括rie育n图对pg环r像整ep境sr信个oe中cn息教e,ta和学st利si非系of用no表统ar人l征及am员n性其ye和s信组res设息成aa备gs有部oe将ns独分信;wa特的n息h的计dic结和划(hb构m相、) 化tah对制y、e的作b系优、e统 structur选in择g 、an管d 理sy和st应em用a。tiz它in的g目of标m是e:ss有ag效es地b使y用m每en一a种n传d 播方法和 instrum媒en体ts,in以a开n发ed学u习ca者tio的n全al部en潜v力iro。m”ent,These undertakong include pla这nn个in定g,义pr与od早u期cti定on位,s于el媒ec体tio的n定,m义an不a同ge:m第e一nt,次an关d注u了tili学za习tio,n of both而co不m是po教n学en;ts“a信nd息e”nt一ire词i也ns表tru明c了tio强na调l 重sy点st由em媒,I体ts向p内rac容ti转ca变l ; goal is 另the外e,ff定ice义n中t u用til了iz“ati控on制o”f e一v词er,y m目e的th是o为d a了n表d 明m教ed学iu结m果o是f 可 commu以ni高ca度tio预n见w的hic。h但c随an着c实on践tr领ibu域te的t扩o t展he,d许e多ve人lo认pm为e该nt定o义f t名he不 learner符`s实full potential.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一)技术与教育技术1.技术的涵义在信息社会,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它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2.教育技术由于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因此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有形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2)无形技术(观念形态)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二)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及范畴1.AECT'9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1)AECT'94定义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所发表的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的内容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谢弗勒对定义的分类,AECT'94教育技术定义是一个规定性定义。
它规定了教育技术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领域,与其他定义相比,操作性比较强,更便于不同领域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进行交流。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其中学习过程既包括无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有教师参与的学习过程,即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它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同伴、小组、群体等,非人力资源包括各种教学设备、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9、量规:量规是一种定量评价的标准,而且是结构化的。
这些标准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操作性、准确性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特点。
10、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指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呈现的引导性材料,以便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
2、叙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
3、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身心发展状况、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4、什么是学习需要分析,如何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目前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揭示差距——确定学习需要并分析原因——论证可能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和总教学目标5、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绩效技术和教学设计两者的核心都是系统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绩效分析、设计,改进管理和加强培训,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最终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目的。
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用于科学的组织教学,而绩效技术关心的是绩效,即去解决企业或商务中的问题而不是员工如何学习。
绩效技术的内容和应用更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更灵活。
绩效技术分为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
这两类评价在目的与职能、报告听取人、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对评价结果的概括化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7、简要叙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过程1.环境分析2.教学分析3.脚本设计4.编程与调试5.评价与修改论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首先是文化思维层次,其次是思想观念、体制模式的教育总体系统结构层次,第三是具体操作实施层次,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
在文化思维层次,随着人类从印刷时代走向电子化的信息时代,作为文化根基的阅读、写作、计算能力将面临挑战与变革。
在第二个层次上,教育信息化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体制和探究新的教学结构,包括: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从学校教育体制向终身教育体制发展,从教为主的教学结构向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发展。
在第三个层次,信息技术下革新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教学技术对教学革新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2012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3、虚拟现实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个人工世界中可以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
4、学习策略: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
包括三部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5、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
6、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
7、教学结构: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8、教育技术管理:教育技术管理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度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9、信息素养: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目前指的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信息能力)。
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比较题1、绩效技术与教学设计的关系绩效技术和教学设计两者的核心都是系统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绩效分析、设计,改进管理和加强培训,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最终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目的。
但是它们又有所不同,教学设计用于科学的组织教学,而绩效技术关心的是绩效,即去解决企业或商务中的问题而不是员工如何学习。
绩效技术的内容和应用更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更灵活。
绩效技术分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
评价结果的概括化程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3、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绩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绩看成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是一种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虽然属于外部的、间接的学习动机。
三、简答题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身心发展状况、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外部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3、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过程1.环境分析2.教学分析3.脚本设计4.编程与调试5.评价与修改4、基于WEB教学系统及其主要的教学功能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能除了能提供基于网络的教学功能外,还能提供教务管理、资源库管理、网络课程开发等一系列功能。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教学功能包括课程的网上发布、学习者的学习和探索、学习者的讨论与协作、多媒体授课、教学活动设计和管理等。
5、知识管理的含义及其对网络学习的作用知识管理就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利用,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把握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1)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2)有利于快速获取大量知识(3)有利于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三位国外专家:戴尔经验之塔: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下层愈具体。
该理论认为:①教学活动以依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②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③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④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2011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
5、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利用认知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等手段来调节语言行为。
6、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7、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8、教育技术管理:教育技术管理是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和制度来调度所有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
9、教学代理:教学代理是通过在交互式学习情境中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从而达到支持人类学习的自主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