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1a8c81284ac850ad0242f8.png)
气 温 ( 摄 氏 度 )
地中海气候
分布特点: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气候特点: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干燥少雨;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暖 湿多雨。
罗马
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热带雨林气候 。 2、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一年可分为 两季。 3、热带气候类型中,降水的季节变化最显著的是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的是 热带沙漠气候 。
分布规律:大致 在南北纬10度到 南北回归线之间
气候特点:终年 高温,有明显的 旱季、雨季变化。 降水集中在雨季。
热 带 草 原 景 观
特点:终年高温,
一年有明显的干 季和雨季,地面 分布着大片的热 带草原。
分布:非洲和南 美洲赤道雨林气 候的南北两侧
气温0C
30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mm
600
15
热带雨林气候
世 界 主 要 气 候 类 型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候类型 高 山 气 候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分布地区:南美 洲亚马孙平原大 部分,非洲刚果 盆地,马来群岛 等地。
0 -15 -30 -45 -6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巴马科
分布地区:中国秦岭 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南北美大陆东岸和澳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的 亚热带地区
分布规律:大陆东岸; 大致在南北回归线到 南北纬40度之间 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低温少雨。冬季最冷 月大于0摄氏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2aaea40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d.png)
世界主要⽓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有很多的⾼中同学是⾮常的想知道,世界主要⽓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的,⼩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家有所帮助!世界上有哪些主要⽓候类型有哪些1、热带⾬林⽓候:(热带⾬林在中间,猩猩猿猴最常见)a.分布和成因:地带性分布——⼤致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位于⾮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亚洲印度尼西亚等。
成因:终年受⾚道低压控制。
⾮地带性分布——远离⾚道的热带⾬林⽓候远离⾚道的地区,只要⽓温、降⽔量等达到⼀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林⽓候。
这样的地⽅在地球上有4处,即⾮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利亚东北部、巴西⾼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①来⾃海洋的信风+ ②地形迎风坡+ ③沿岸暖流除此之外还有⼏内亚湾北岸,虽然与刚果盆地紧密相连,但成因不同。
成因:主要是来⾃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流,受地形(⼭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b.⽓候特点:终年⾼温多⾬(2000mm以上)。
c.陆地⾃然带:热带⾬林带d.典型⼟壤:砖红壤e.农业⽣产:⽔稻种植、热带经济作物,随播随收。
2、热带草原⽓候:(热带草原夹两边,狮⼦斑马乐翻天)a.分布和成因:地带性分布——⼤致在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如⾮洲中部⼤部分地区,澳⼤利亚⼤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
成因:处于⾚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地带性分布——⾚道地区的热带草原⽓候:“地势⾼”⾚道穿过东⾮⾼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林⽓候,但由于东⾮⾼原地势较⾼,改变了此处的⽓温和降⽔状况,从⽽形成热带草原⽓候。
b.⽓候特点:终年⾼温,有明显的⼲湿季节。
(年降⽔量700-1000mm)c.陆地⾃然带:热带草原带d.典型⼟壤:燥红⼟e.农业⽣产: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麦为主,湿播旱收。
热带沙漠⽓候:(热带沙漠回归线,动物植物死⼀⽚)a.分布和成因:3、地带性分布——⼤致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陆内部和西岸,如⾮洲北部⼤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利亚⼤沙漠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58ac04fc79563c1ec4da710b.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成因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气压带风带和气团、洋流、地形五类。
(1)纬度决定了热量带(2)海陆位置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一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一一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3)气压带、风带和气团①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一一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甘共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②风带性质信风一一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性为温暖湿润西风一一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极地东风一一寒冷干燥③气团: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各不相同。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5)地形:地形轮廓、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等对气候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气候类型判断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 C,炎热;低于0 C,寒冷)最冷月>15C――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C --------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o c――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 C或终年0C以下一一极地气候B. 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一一热带草原气候(750 —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1500mr)i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四、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b2f5a5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0.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气候形成因子(一)、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1、纬度一一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1、纬度2、海陆分布3、地形4、洋流(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二、气候特点、成因、分布粉笔匍冲气候跑•中属气灰:送带溶律忖%帔音罩伺候带带审辱气魄里招雪心盘显君第季风气僦■累聚年限盘用;星陡r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北美洲,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三、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将气候类型填在下图相应位置四、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地峡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东岸成因:以上四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气温高且都位于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dc3057d1960590c69ec3768f.png)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5634595a8102d276a22f9f.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
5.气候类型判断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c9a9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8.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及判读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依据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分布最广)全年高温多雨气温: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多数月份在20℃以上;降水:各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非洲分布最广)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气温: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多数月份在20℃以上;降水:最多月在500毫米以下,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和内陆全年高温少雨气温:最低月都在15℃以上,多数月份在20℃以上;降水:各月降水都很少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最显著全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气温:最低月气温在15℃以上,多数月份在20℃以上;降水:最多月在5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
(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最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或少雨)气温:最低月在0~15℃之间,最高月在20℃以上;降水:最少月在50毫米左右,最多月在100毫米以上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温:最低月在0~15℃之间,最高月在20℃以上;降水:最少月在50毫米以下,最多月在100毫米以上气候类型分布地区气候特点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依据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的亚洲东部。
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最低月在0℃以下,最高月在20℃以上;降水:最多月份在100毫米以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的西岸。
欧洲西部最典型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各月气温在0~20℃之间;降水:各月降水在50毫米左右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纬度的内陆地区。
亚欧大陆分布最广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夏季稍多气温:最低月在0℃以下,最高月在20℃以上;降水:最多月在100毫米以下寒带气候极圈以内(如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部,南极大陆分布最广)终年寒冷干燥气温:各月气温都很低。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2ef1edcf84b9d528ea7ad9.png)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
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明的干湿两季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
4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
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5地中海气候
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
特点:夏季干旱炎夏.冬季温柔湿润
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夏多雨,冬季温柔少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特点:夏无酷暑,冬无凉爽,降水平均.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70度) 特点:干旱少雨,冬季凉爽,夏季炎夏,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
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凉爽干涸
10极地气候
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
特点:全年皆冬,凉爽少雨
11高原山地气候
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e5449449915f804d2b16c1ed.png)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二、气候类型判断第一步:以最高温(1月或7月)定半球。
1月最高即为南半球,7月最高即为北半球。
第二步: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第三步: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 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冬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三、气候类型特例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山地迎风坡+沿岸暖流”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东非高原上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对流较弱,降水量不足。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ec4ef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c.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1.引言1.1 概述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现象的总体表现。
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特点是年降水量丰富、气温稳定高。
这种气候下,植被繁茂,生物多样性丰富。
热带雨林气候对全球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非洲中南部等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充沛,冬季则干燥、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的沙漠带,以及地球的两个回归线附近的中纬度地区。
这种气候下,降水量非常稀少,温度变化较大,白天炎热夜晚寒冷。
沙漠气候条件恶劣,植被稀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北美大陆等地,呈现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降水量较少,季风影响明显,气候变化剧烈。
这种气候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东亚沿海等地,四季温和,降水量充足。
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农业和周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积极影响。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等极地地区,极寒气候条件下,冰雪覆盖大部分土地。
这种气候下,降水量非常稀少,植被较为贫瘠,动物适应于极端寒冷环境。
了解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这样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介绍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规律。
正文部分将分为若干小节,每一小节将重点介绍一个特定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其中,2.1 小节将详细介绍某一气候类型的特征1,2.2 小节将详细介绍另一个气候类型的特征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470d30ec172ded630b1cb6d7.png)
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北部地区(亚洲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一般情况,我们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并入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驼鹿和紫貂、灰化土
极地气候
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全年严寒,皆为冬季。最热月仅有1—3个月,气温在10C—50C之间,降水少,多云雾,蒸发极弱。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又统称为极地气候(如东方站)。这两种气候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纬度高,终年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方,且还有极夜现象,所以气温极低。
同分布规律
苔原、驯鹿和北极狐、冰沼土
冰原气候。南北极圈内的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内部,北冰洋的一些岛屿。
全年酷寒,各月均温皆在00C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南极大陆年均温在-290C—-350C,北极地区-220C以下)
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非洲的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圭亚那高原的部分地区、巴西东南部。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部分地区,中美地峡东部。
热带雨林、猩猩和河马、砖红壤
热带草原气候(如巴马科)
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带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地区,大约在南北纬10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热带荒漠、袋鼠和沙漠狐、荒漠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如上海)
南北纬250—350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0C以上,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以上,雨季较长。(夏雨型)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降水较少。(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海洋性更强,表现在冬夏温差小,降水各月分配较均匀。而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22a60d24431b90d6c85c7f1.png)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二、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判断方法和步骤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所在的温度带。
(以温定带)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图:四、我国某些地理界线: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2、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5、降水: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完整版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63739e700abb68a982fbc1.png)
七年级地理世界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规律:赤道两侧,(南北纬10度左右)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上升气流.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草原气候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度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特点:常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闷热多雨,受信风带控制时,干旱少雨. 3热带沙漠气候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20-30度)内陆或大陆西岸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特点:常年高温少雨,干旱4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南亚和东南亚(10-25度大陆东岸)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特点: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5地中海气候分布规律:30-40度大陆西岸(地中海最为典型)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和湿润6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规律:亚热带大陆东岸(25-35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均匀.冬季稍多,气温年变化小. 8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规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40-60度)成因: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9温带季风气候分布规律:亚洲东部(35-60度)成因: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特点:雨热同期,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温年变化大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规律:北纬50-70度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成因:纬度高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 11极地气候分布规律:北冰洋沿岸和南极洲成因:纬度高特点:全年皆冬,严寒少雨12高原山地气候分布规律:海拔高的高原和山地成因:海拔高特点:气温要低于通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气候也与一切自然现象一样,它的分布和变化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异中有同,变中有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综合考虑形成气候诸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构成气候差异的基本矛盾,即冷与暖、干与湿以及高气压与低气压的矛盾,并结合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可以把错综复杂的世界气候加以简化和归纳,划分出若干气候型。
具有相同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因而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所处地位相同的地区,往往属于同一气候型,而各气候型之间的具体界线,则受制于地形等因素。
所谓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直接体现在各气候型排列组合上。
形成气候的主导因素,即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所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位移,导致各气候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趋向,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纬向地带性。
另一方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又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向地带性,使在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内陆和东岸的差异,以及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差异,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非纬向地带性。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幅世界气候型分布图式,就是它们对立统一的产物。
一、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按得到的太阳光热的多寡,地球表面被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
一般用最热月均温10℃等温线作为寒带和温带分界线,用最冷月均温18℃等温线作为温带和热带分界线。
温带所跨纬度最宽,高、低纬之间气温差别很大,所以习惯上又在温带范围内进一步划分出亚寒带和亚热带。
前者是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后者是向热带的过渡地带。
在每个气候带内,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不平衡分布的特点,又进一步划分出各种气候类型。
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可以看到,各大陆气候类型的排列、组合尽管复杂多样,但是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烙印仍然清晰可见,从赤道到极地,各种气候类型基本上是按纬度更替的。
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因为在这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
前者接收太阳光热多,暖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太阳光热少,冷空气是矛盾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
因而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各种气候类型均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贯大陆东西。
例如低纬地带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向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
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为赤道多雨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分布地区,它以终年高温多雨为特征,没有季节变化,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降水量在2000 mm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在60 mm以上,多雷阵雨。
湿热的气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树种繁多,茂密成层,四季常青。
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大致到南、北纬15°的地带,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有大面积分布。
这一气候类型的形成同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位移有密切关系。
以北半球为例,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这里处于东北信风带,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干燥;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信风带相应北移,这里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吹来自赤道海面的西南风,降水显著增加。
因此,气候有明显的干、温季之分,年降水量1000mm左右;本带仍具有低纬地带高温的特色,但气温年较差已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
因受水分条件限制,树木渐稀,形成稀树草原景色,随着纬度升高,渐为草原取代。
湿季时,生机旺盛,遍地生长稠密的高草和灌木,杂有稀疏乔木;干季来临,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
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平均位置约在南、北纬15°—30°间,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
热带干旱气候分布地区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气候的主要特征为炎热、干燥。
气温相当高,世界的“热极”(利比亚阿济济亚绝对最高气温58℃)就出现在该气候类型区,但昼热夜凉,气温的日较差特别大。
降水极为稀少,一年不足200 mm,且变率极大,甚至连续多年无雨,一年的降水往往集中在几次阵性暴雨中;加以终年万里无云,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
热带半干旱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短暂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 mm,它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前者短暂雨季出现在夏季,其成因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似;后者短暂雨季出现在冬季,气温不如前者高,其成因与亚热带夏干气候类同。
在极地及其附近地区,包括格陵兰、北冰洋诸岛和南极大陆,属极地冰原气候。
整个冬季处于永夜状态,夏半年虽是永昼,但阳光斜射,所得热量微弱,因而气温终年在冰点以下,在南极极点附近已观察到-94.5℃的绝对最低气温,是世界“寒极”所在。
地面为巨厚冰层覆盖,多凛冽风暴,植物难以生长。
冰原气候以南,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缘,延伸着一条极地长寒气候带(也称苔原气候)。
它的特征是冬季酷寒漫长,夏季凉爽短暂,一年中只有2—3个月的月均温在冰点以上,但不超过10℃,年降水量约200—300mm,以雪为主,地面有永冻层,只有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尚能生长。
紧接极地长寒气候带的是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带(也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约在50°—70°N间横贯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
这里冬季仍然漫长严寒,但夏季已相当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高者可达18—20℃,气温的年较差特别大;年降水量增至300—600mm,以夏雨为多,因蒸发弱,相对湿度很高。
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已适宜松、柏、杉一类针叶树的生长。
非洲轮廓较之世界其他大陆单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于低纬地区,所以气候纬向地带性体现,气候类型按纬度更替,排列近乎对称。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处于高纬,陆地宽广,气候纬向地带性也表现显明。
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更替,特别是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均呈带状分布,横贯大陆东西。
二、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海陆的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随季节的变化,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基本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地区,同一气候带内可以明显区分出西岸、内陆、东岸三种不同类型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主要特征为:冬温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小,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迟(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2月,最热月在8月);湿度大,云雾多,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冬雨较多。
大陆性气候的主要特征大致和海洋性气候相反:冬寒夏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时间较早(如北半球温带地区最冷月在1月,最热月在7月);湿度小,云雾少,降水不多,且集中于夏季。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世界各大陆的分布也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特点。
因此,由海洋走向内陆,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则逐渐增强。
但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一些,这特别体现在沿岸气候差异上。
大陆东岸和西岸同是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有的具有大陆性,有的具有海洋性,还有的是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混合型或过渡型。
这主要由大气环流所引起的海风的向、背决定的,同时沿岸洋流性质、地形因素也产生很大影响。
其次,就各纬度地带来说,如前所述,在低纬和高纬地带,尤其是在赤道多雨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极地冰原气候分布范围内,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因而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对比不明显,东、西岸的气候差异也不大。
而中纬地区,冷暖空气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加以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北半球),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气候有重大差异。
在大陆西岸,40°N以上的A,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在山地迎风面可达2000—3000mm以上,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这里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在40°—30°N的C,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季节位移,冬季处于西风带,盛行极地海洋气团,温和湿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约750mm,70%以上集中于冬季。
这是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它冬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相应的植被类型为硬叶常绿乔木和各种灌木丛。
在30°N以南的E,终年处在信风带,东北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气候极端干燥,沙漠直抵海边。
这是一种沿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它与同纬度内陆型热带干旱气候的差异在于沿岸因有寒流经过,所以夏季不那么炎热,年较差较小,雾日很多,相对湿度亦高,有时称其为热带多雾荒漠气候。
以上几种气候类型,在地球上各大陆西岸的相应纬度内均有分布,并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热带干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在高纬地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
但由于地形影响,它们分布范围却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美洲大陆西部,巨大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南北纵贯,使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均成狭长的条带状分布,范围有限。
亚欧大陆西部,地势平坦,海岸曲折,海风可以深入内陆,加之有地中海水体存在,所以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分布范围很广。
在北非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无巨大地形障壁,西岸热带干旱气候与内陆热带干旱气候连为一体。
在大陆东岸,冬夏风向和洋流分布与同纬度西岸适成显明对照,因而气温、降水及其季节分配完全不同。
40°N以北的B,冬季因为大陆上有高压存在,吹西北和北风,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加以沿岸又有寒流经过,因此寒冷而干燥,气候具有大陆性;夏季,大陆上温度高气压低,可摄引海洋的东南风登陆,降水较多。
由此可见B与同纬度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的A有很大差异。
40°—30°N的D,风向、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与B类似,但因地处亚热带纬度,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凉而干,夏季热而湿,这也显然有别于同纬度西岸属亚热带夏干气候的C。
30°N以南的F,因地处信风带东岸位置,终年面迎海风,沿岸又有暖流经过,所以气温高,降水丰沛,季节分配较均匀,但以夏雨为多,具有低纬海洋性气候特征,与同纬度西岸属热带干旱气候的E恰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