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6-20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6-20](https://img.taocdn.com/s3/m/b227770a77232f60ddcca1af.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6-2016.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选自《晋书》)注释①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县(今河北保定)人,东晋军事家。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朝名将。
司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②绸缪:情意殷切。
③中夜:半夜。
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
④蹴:踢,蹬。
⑤舞:舞动,此处指舞动刀剑等。
⑥社稷:指国家。
⑦部曲:部属,部下。
江:指长江。
⑧中流:指长江中央。
击:击打。
⑨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词。
意思是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文言知识绸缪(chóu móu):一解为“缠绕”。
成语有“未雨绸缪”,本指鸟类在下雨前用树根缠绕鸟窝,喻事先做好准备。
另一解为“情意缠绵”,上文中的“绸缪”就可理解为祖逖与刘琨交情深,感情好。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先主至京见(孙)权,绸缪恩纪”。
又如“情意绸缪”。
思考与练习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为()②以()③将()④楫()2.翻译:①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本文除了“闻鸡起舞”外,还有一成语是: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的两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与刘琨互相勉励,闻鸡起舞B.刘琨虽与祖逖情谊深厚,但与祖逖形成反差,缺乏志向C.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他收复失地的决心D.众部下为祖逖怀有振复中原的志向感到敬佩并为之赞叹答案1.①担任;②因为;③率领;④船桨2.①(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2020-2021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6742980740be1e640e9a05.png)
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猝然(cù) 静谧忍俊不禁(jīnɡ) 心旷神怡B.梦寐(mèi) 睥睨骇人听闻(hài) 获益匪浅C.澄澈(dènɡ) 迸溅随身附和(hè) 苦心孤诣D.黄晕(yùn) 雏型盘虬卧龙(qiú) 擎天撼地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在1969年之前,人类登月是可望不可即的事。
B.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人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C. 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遇事总喜欢多愁善感。
D. 退休后,他就有闲情逸致养花种草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件,使我明白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B.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C.我们学校的“留守学生”超过了50%左右。
D.小学点多面广,网点调整后,各校如不强化校车安全意识,不发生校车安全事故,在所难免。
4.依次填入下面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2)万物均有所归属。
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3)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试一下:他们的邻居究竟有多么笨,有多么傻。
(4)但是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
A.但是所以或者只有B.而且因为那么如果C.但是因为或者如果D.而且所以那么只有5.根据例句,仿写句子。
(2分)例句:亲情是一阵徐徐春风,让憔悴的脸庞红光焕发;亲情是一个幽幽港湾,让受伤的心灵充满慰藉;仿句:;。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db828c650e52ea54189828.png)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序号:姓名.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
“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020年第十九届古诗文大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2020年第十九届古诗文大赛初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ce1a863169a4517623a33b.png)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预初、初一学生完成1—71题,满分100分初二、初三学生完成1—73题,满分120分完成时间均为90分钟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___?8.谁谓伤心画不成?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____,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春来江水绿如蓝。
14.___________________,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___________________。
18.平林漠漠烟如织,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___,还治其人之身。
22.鸡犬之声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
23.单者易折,___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____________,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https://img.taocdn.com/s3/m/dc59bf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9.png)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11.欧阳询观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马宗霍《书林纪事》注释①尝:曾经。
②索靖:西晋著名将领,书法家,擅长章草。
③驻:牛马停止不前,停留。
④良久:许久、很久。
⑤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思考与练习1.欧阳询是_____代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字被称为“______”。
和唐代______(颜体)、唐代______(柳体)、元代赵孟頫(赵体)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行()②观()③反()④布()3.下列与文中“晋索靖所书”的“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B.平生书不再读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D.使一书俱4.翻译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5.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要善于向他人学习B.学习应精益求精C.观察需要细致入微D.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答案1.唐;欧体;颜真卿;柳公权2.①出行;②看;③同“返”,返回;④铺开3.A4.于是睡在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
5.C2.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注释①鬻(yù):卖。
②攫(jué):夺取。
文化常识《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撰。
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
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成语均出自其中。
思考与练习1.教材里学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都是出自《列子》。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旦衣冠而之市B.适鬻金者之所C.吏捕得之D.子攫人之金何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昔()②衣冠()③取()④徒()4.翻译:①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2020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0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c0cd1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7.png)
2020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0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朋B、人C、师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 )A、《论语》B、《庄子》C、《礼记》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而小天下”。
A、泰山B、嵩山C、黄山4、《礼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
”A、足B、乏C、困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6、“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 )A、李白B、苏轼C、李之仪7、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
A、慎于行B、慎于思C、慎于言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A、《论语》B、《孟子》C、《庄子》10、管子曰:“仓廪实而知( )。
”A、礼貌B、礼节C、礼仪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B、廉者C、仁者12、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 )为美。
”A、朴素B、俭朴C、俭素1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植B、曹丕C、曹操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A、阴山B、边关C、燕山1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16、“问君能有几多(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句。
A、忧 B惆 C愁1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春望》C、《春夜喜雨》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9267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7.png)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参考答案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翼。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或“强乐还无味(蝶恋花[宋]柳永)”!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8.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9.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成语并非出自《列子》的是(D)。
A.歧路亡羊B.庸人自扰C.愚公移山D.刻舟求剑解析:A.《列子·说符》B.《列子·天瑞》C.《列子·汤问》D.《吕氏年龄·察今》27.以下不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一项是(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解析:A.通史28.下列有关“三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东汉末年到曹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B.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C.曹丕善于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D.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七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db828c650e52ea54189828.png)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题及答案序号:姓名.一、选择题(20分,每题1分)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作者张九龄是什么朝代的诗人?()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登高》中名句。
“登高”是我国哪一传统节庆中的习俗?()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3.“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选自哪个作品:()A.《采桑子》B.《天仙子》C.《生查子》D.《鬼谷子》4.“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句将什么比作花?()A.荣誉B.盛装C.光阴D.女子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的“三山”是指:()A.蓬莱、峨眉、方丈B.蓬莱、方丈、瀛洲C.瀛洲、峨眉、九华D.峨眉、方丈、九华6.《书愤》的作者是:()A.王维B.杨万里C.陆游D.杜甫7.“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作者与另三位北宋文学家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们是:()A.黄庭坚、秦观、张耒、张先B.秦观、张耒、杨万里、张先C.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D.黄庭坚、晁补之、杨万里、张先8.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兰台”是指:()A.中书省的别称B.尚书省的别称C.枢密院的别称D.秘书省的别称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出自下列哪首诗词?()A.《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B.《早寒有怀》C.《月夜忆舍弟》D.《离思五首》10.李清照《夏日绝句》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写的是项羽乌江自刎,请问“乌江”在今天下面的哪个地点?()A.河南境内B.湖南境内C.安徽境内D.山东境内11.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作者是:()A.李商隐B.秦观C.周邦彦D.元稹12.“君看一叶舟,出没xx里”,其中“xx”两字为:()A.风波B.风雪C.风雨D.风浪13.“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津”解释为:()A.大海B.渡口C.湖泊D.道路14.《狱中赠邹容》的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章炳麟D.顾炎武1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下列哪篇诗文?()A.《浣溪沙》B.《雨晴》C.《谒金门》D.《定风波》16.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号”是:()A.六一居士B.易安居士C.青莲居士D.东坡居士17.“昨夜星辰昨夜风”的下一句是:()A.心有灵犀一点通B.走马兰台类转蓬C.分曹射覆蜡灯红D.画楼西畔桂堂东18.“莫谴纷纷点翠苔”中的“翠苔”是指:()A.草地B.苔藓C.浮萍D.爬山虎19.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最后一句是:()A.断肠人在天涯B.月是故乡明C.愁见河桥酒幔青D.独怆然而涕下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写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A.曹操B.周瑜C.诸葛亮D.刘备二、选择填空题(12分,每题2分)21.赠范晔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004a33a98271fe910ef963.png)
2020年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卷(初中各组)参考答案一、默写题(共25分,每空1分)1.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diéxiè]垂羽翼。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或“强乐还无味(蝶恋花[宋]柳永)”!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7.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8.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9.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12.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1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5.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7.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8.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9.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2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选择题(共25分,每题1分)26.以下成语并非出自《列子》的是(D)。
A.歧路亡羊B.杞人忧天C.愚公移山D.刻舟求剑解析:A.《列子·说符》B.《列子·天瑞》C.《列子·汤问》D.《吕氏春秋·察今》27.以下不属于纪传体断代史的一项是(A)。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解析:A.通史28.下列有关“三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东汉末年到曹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是建安文学的代表B.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代表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C.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D.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七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七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c885a9b9f3f90f77c61b41.png)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诗词(背诵)汇总
![初赛2019古诗文大赛 诗词(背诵)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6e699a880eb6294dc886c75.png)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基础篇(30首)1.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3.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4.新嫁娘[唐]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5.宫词二首(其一)[唐]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6.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7.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10.从军北征[唐]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1.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2.子夜吴歌(其三)[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3.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幕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7.终南山[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21-25](https://img.taocdn.com/s3/m/e595dfa5aa00b52acfc7cab8.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②知友:知心朋友。
州里:同乡。
③疾耕:努力耕作。
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
如选文中“则狗恶也”。
②表示转折,却。
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
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
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 ) 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好猎者之前去打猎,因为“狗恶”,结果是“__________”,等他拥有“良狗”后再去打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诗词曲1-30
![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诗词曲1-30](https://img.taocdn.com/s3/m/aee21105b14e852459fb5704.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诗词曲1-301. 短歌行(节选)[三国]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拟行路难(其六)[南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3. 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5.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6.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 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9. 春怨[唐]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0. 金陵图[唐]韦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11. 忆江南(其一)[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2.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3.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4.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15.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6-20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6-20](https://img.taocdn.com/s3/m/e3736f1950e2524de4187e34.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6-20 16.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选自《晋书》)注释①祖逖:字士稚,范阳道县(今河北保定)人,东晋军事家。
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晋朝名将。
司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主簿:职官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②绸缪:情意殷切。
③中夜:半夜。
荒鸡:指三更前啼叫的鸡。
④蹴:踢,蹬。
⑤舞:舞动,此处指舞动刀剑等。
⑥社稷:指国家。
⑦部曲:部属,部下。
江:指长江。
⑧中流:指长江中央。
击:击打。
⑨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词。
意思是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文言知识;绸缪(chóu móu):一解为“缠绕”。
成语有“未雨绸缪”,本指鸟类在下雨前用树根缠绕鸟窝,喻事先做好准备。
另一解为“情意缠绵”,上文中的“绸缪”就可理解为祖逖与刘琨交情深,感情好。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先主至京见(孙)权,绸缪恩纪”。
又如“情意绸缪”。
思考与练习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为()②以()③将()④楫()2.翻译:①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②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本文除了“闻鸡起舞”外,还有一成语是: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的两件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年轻时就有远大志向,与刘琨互相勉励,闻鸡起舞B.刘琨虽与祖逖情谊深厚,但与祖逖形成反差,缺乏志向C.祖逖率众渡江,中流击楫而誓,表达他收复失地的决心D.众部下为祖逖怀有振复中原的志向感到敬佩并为之赞叹答案1.①担任;②因为;③率领;④船桨2.①(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https://img.taocdn.com/s3/m/0849a9c0ccbff121dc3683d6.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11-15(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11-1511.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户部苏民怀一人。
苏检点其宦囊,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选自明·周晖《金陵琐事》)注释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刚峰海公:海瑞,字汝贤,号刚峰。
②宦囊:做官而余的积蓄。
③王司寇凤洲: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司寇,古代官名,中央政府中掌管司法和纠察的长官。
文化常识官吏:“官吏”一般指当官的,“官”即“吏”,“吏”即“官”。
但古人有时是把它明确分开用的。
“官”指官员,是朝廷任命的,如县令、郡守、州刺史。
“吏”指官府中的办事人员,差役也称“吏”。
思考与练习1.“同乡宦南京者”“苏检点其宦囊”,两句中的“宦”字意思一样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卒( ) ②惟()③其()④云()3.翻译①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②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4.以下对“不立党”理解正确的是()。
A.不建立党国B.不参与竞争C.不拉帮结伙D.没有朋友5.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体现作者对海瑞清廉的高度赞扬。
答案1.不同。
前一个是动词,做官;后一个是形容词,做官的。
2.①死;②只有;③他的;④说3.①像这样的都御史哪里可以多找寻到(又有几个)②这九个字概括了海瑞的生平。
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一评价吗5.叙议结合12.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e77d9db90d6c85ed3ac6a6.png)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26.梁鸿尚节(梁鸿)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注释①梁鸿:东汉隐士。
节介:气节,操守。
②不为章句:不著述文章。
章句,篇章字句。
③豕(shǐ):猪。
上林苑:古宫名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④去失:损失。
⑤居作:做佣工。
⑥执勤:从事劳作。
⑦耆(qi)老:老人。
恒人:常人,一般的人。
⑧长者: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文言知识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
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崇尚”,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崇尚节操。
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
“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夸耀自己的功劳。
思考与练习1.《后汉书》是一部_______体______史,“后汉”指的是______(朝代)。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毕()②其()③以为()④许()⑤因()⑥让()3.翻译①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②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
4.“(梁鸿)家贫"在选文中的两处体现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句画线句中都有一个“悉”,请简析这两个“悉”对于刻画梁鸿形象的作用。
答案1,纪传;断代;东汉2.①完毕,结束;②那个;③认为;④同意;⑤于是,就;⑥贵备3.①梁鸿就寻访被烧到的人家,询问(他)损失的财物,把自己的猪全部赔偿给他。
②这时(主人)才对梁鸿感到敬佩惊异,把他的猪全都还给他。
4.①(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②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2014245f0e7cd184253661.png)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决赛)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1.李白《行路难》是一首诗歌,作者抒发了____、悲愤却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2.杜甫《登高》诗8句字,联联对仗,意境高绝,被后人誉为____之冠。
3.柳永是宋代专业词人,其词风格____,其《雨霖铃》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小说中常用的____表现手法。
4.晚唐杜牧与李商隐被合称为____;前者写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____指被烧得灰飞烟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5.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眼(核心诗句)是。
A.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D.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是指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扬州D.镇江淮海居士,正确的解释是。
13.语句“《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中的“共4分)14.阅读下边文言文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上文“庄宗”指的是王朝的帝王李存,的正确解释是。
(1分)3)作者用“虽曰……,岂非……”的表述方式,强调的是的中心论点。
(2分)第二部分一.古代作品、作家常有合称的现象,请分别指出下列合称指代的作品或作家(每题2分,共8分)15.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三曹”,他们分别指的是__、__和曹植。
16.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__、__并称为“三苏”。
17.北宋文学家__、__和晁补之、张耒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18.《二十四史》中大多是后人修撰前朝历史,但其中《__》和《__》则是例外。
二.解释下列各成语中加点词语(每题1分,共10分)19.蹉跎岁月( ) 20.大巧若拙( ) 21.洞若观火( )22.反唇相稽( ) 23.飞扬跋扈( ) 24.匪夷所思( )25.负隅顽抗( ) 26.功亏一篑( ) 27.孤芳自赏( )28.既往不咎( )三.下面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每一组均有一项是错误的,请选出错项(每题2分,共6分)29.A.“熙宁”是北宋神宗皇帝的年号;“乾隆”则是清代康熙皇帝的年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基础篇(35篇)21-252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②知友:知心朋友。
州里:同乡。
③疾耕:努力耕作。
④田猎:打猎补充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网开一面,田猎时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
后指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文言知识则“则”在古代汉语中有以下常见义项:①表示肯定判断,是。
如选文中“则狗恶也”。
②表示转折,却。
如选文中“则家贫无以”。
③表示前后两事有因果、条件关系,相当于“便”。
如选文中“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④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如“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思考与练习1.以下成语出自《吕氏春秋》的一项是()。
A.买椟还珠B.刻舟求剑C.相濡以沫D.杯水车薪补充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吕氏春秋》:伯牙鼓琴,穿井得一人《庄子》: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庖丁解牛《孟子》:学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齐桓晋文之事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好( ) ②其()③故()④恶()⑤还()⑥数()3.翻译:①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第一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第二个“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好猎者之前去打猎,因为“狗恶”,结果是“__________”,等他拥有“良狗”后再去打猎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选文通过前后对比,告诉我们“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A项出自《韩非子》;C项出自《庄子》;D项出自《孟子》)2.①喜欢;②他的;③缘故,原因;④不好;⑤回去;⑥屡次3.①(他)想要有只好狗,但家里贫困没有什么钱可以拿来(买狗)。
②不但打猎(如此),事事都是这样的。
4. 荒废了很多时间在打猎上却一无所获,觉得对不起家人;一直打不到猎物,显得自己很无能,面对朋友同乡感到脸上无光5.旷日持久而不得兽;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必先利其器22.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玉璞:未经琢磨的玉石。
后文的“璞”也是此意。
②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
③诳(kuáng):欺骗。
刖(yuè):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④薨(hōng):古代诸侯王死叫“薨”。
⑤题:评定。
⑥贞士:志节坚定、操守方正之士。
⑦理:治玉,雕琢。
文言知识为动用法为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也是常见的语法现象。
为动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
如《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中“死国”的意思是“为国而死”。
②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如选文中“吾非悲刖也”,“悲刖”的意思是“为受了刖刑而悲痛”。
③表示对某个对象施行某一行动。
如《指南录后序》中“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序其诗”的意思是“为自己的诗作序”。
思考与练习1.和氏璧的故事在战国时代又有了延续,它发生在赵国和秦国之间,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姓名)。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相()②以……为( ) ③及()④奚()⑤而()⑥所以()3.翻译①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②王闻之,使人问其故。
4.为什么厉王、武王先后错过了和氏璧,而文王能发现和氏璧的价值请做简析。
5.文王为何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之璧”答案1.完璧归赵;蔺相如一话2.①察看,判断;②认为……是;③等到;④为什么;⑤却;⑥原因3.①楚国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两手恭敬地捧着把它进献给厉王。
②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问他痛哭的原因。
4.厉王和武王都偏信玉人的一家之言,既没有给和氏申辩的机会,也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就认定这是块石头,和氏是骗子。
文王能主动派人询问和氏痛哭的原因,能让玉人对这块玉璞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发现了这是块真正的美玉。
5.首先,和氏是这块美玉的发现者;其次,在献玉的过程中,他先后被厉王、武王施以刖刑,却依然认定这是一块宝玉。
没有他的坚持,也就没有文王最后对和氏璧的发现。
文王以“和氏之璧”命名这块玉,也是为了纪念和赞扬和氏的执着、忠诚。
23.刘备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选自晋·陈寿《三国志》)注释①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章武是刘备的年号。
②先主:指刘备。
永安:指永安官,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③大事:指收复北方,统一中国。
④嗣子:继位的儿子。
⑤股肱之力;自己的所有力量。
股肱,大腿和胳膊。
⑥敕(chì):告诫,嘱咐。
补充《三国志》,西晋陈寿所着,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国别体。
国别体:国语(第一部),战国策,三国志纪传体: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编年体:春秋(第一部),左传(第一部详细完整),资治通鉴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笔法:孔子创造的一种历史叙述的方法和技巧,言简意深,微言大义。
不通过议论用隐晦的字眼表达评价和看法。
思考与练习1.杜甫诗歌《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包含了________ 的典故,也概括了诸葛亮辅佐刘备、__________(姓名)两代君王的功绩。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笃()②安()③之()④不才()⑤涕泣()⑥事()3.翻译: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②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4.诸葛亮对刘备所做的承诺,也就是他在《后出师表》中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有哪些嘱托。
答案1.三顾茅庐;刘禅2.①沉重;②使……安定;③他,代后主;④没有才能;⑤流泪;⑥侍奉3.①(刘备)召唤诸葛亮到成都,把后事托付(给他)。
②政务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来决定。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主要是两层意思:首先是希望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
其次是希望诸葛亮帮助后主收复北方,实现统一大业。
24.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之。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注释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
②空桑:空心桑树。
③余浆:(种庄稼)余下的水。
④告语:告诉,述说。
⑤李君: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
豚(tún):小猪。
⑥行:辄,即。
⑦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
形容众人随声传闻。
⑧翕(xī)赫(hè):显赫。
这里指轰动、惊动。
⑨滂沱:形容丰盛。
⑩来还:归来,回来。
文言知识顾“顾”多指看或回头看。
选文中“顾见空桑”的“顾”,指回头看。
又,“孔子顾谓子弟曰”,意为“孔子回头对学生说”。
又,“顾见从者仆地”,意为“回头看到跟随的人跌倒在地”。
又,“顾无追者,遂徐行”,意为“回头看没追赶的人,就慢慢地走”。
而“顾前有大河”的“顾”要理解为“看”。
思考与练习1.以下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后代的人)B.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多次)C.远近..翕赫(偏义复词,指附近)D.张助远出..来还(出远门)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因()②以()③谢()④得()⑤间()⑥斫()3.翻译:①有病目痛者息阴下。
②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4.“病目痛者”会向李树祷告是因为“____________”的现象,众人确认李树有神力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言。
5.以下对选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耳听是虚,眼见为实B.众口铄金,积毁销骨C.遇事应学会思考甄别D.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掌握答案1. D(A项意思是后来人们;B项意思是又,将,C项意思是远处和近处)2.①于是,就;②用,拿;③酬谢;④能够;⑤隔了;⑥砍3.①有个患眼痛病的人,在李树的树荫下休息。
②这有什么神奇的(这就)是我种的一棵李树罢了。
4.桑中反复生李;盲者得视25.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②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③居然:显然。
④更:再,又。
补充《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选《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文化常识笔记所谓笔记,就是随笔而录、信笔而至的一种杂谈琐语性质的简短散文。
我国古代的笔记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兴起,到唐宋时代已相当成熟。
明清时发展迅速,形成了蔚为大观、璀璨多姿的笔记文苑圃。
由于笔记为杂录、随笔,所记录的大多是正史以外某些名流、艺苑、世情等方面的野史趣闻,所以短小精悍,不拘一格,反倒漫笔成趣,不乏内容丰富、文采可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