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_沈继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期潍坊教育学院学报Vol.25No.1 2012年1月JOURNAL OF WEIFANG EDUCATIONAL COLLEGE Jan.2012
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沈继睿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摘要:从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分析当代前沿技术———网络所带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界定和分类并描述其不同的特点。通过对网络传播问题的分析,进而研究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080(2012)01-0046-03
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技术的重大变革: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变化,相应的社会伦理道德也大为不同。在新工具快速发展时,我们总是会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新工具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进步的同时,如何影响到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其负面影响有哪些,其成因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等。网络时代的到来好像打破了潘多拉魔盒,在我们惊讶于网络巨大生产力的时候,在我们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时候,在我们为当代人类工具理性欢呼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批判的反思,需要价值理性的指引。
一、网络社会和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种类
网络从出现那一天就是泥沙俱下的,其中的伦理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显现出来。从1994到今天,我国网民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达4.57亿。[1]在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各种社会问题,网络传播伦理就是问题之一。
网络传播问题来源于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微观上看是一种社区型的社会,即通过地域、文化、职业、爱好等组成的网络社区,其中的传播活动往往是一种群体传播或组织传播。从中观上看是指整个信息网络,包括各类终端和之间的数据连线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庞大信息工具,即“赛博空间”。从宏观上看,网络社会是指网络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后的当代全世界范围的社会,是指网络传播影响下的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之和。[2]15本文所关注的是基于宏观网络社会的负面问题,关注网络影响下的总体社会所表现的伦理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伦理问题,有些学者把网络伦理问题分为三大类:具体问题、交叉问题、理论问题。[3]具体问题也可称为实践问题,是在网络实践中所发现的伦理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违反了现实社会原有的并且在网络中依然适用的伦理道德,有的是危害到了网络的正常发展,还有的是用网络作为犯罪的工具。交叉问题是指网络出现后影响到现实社会进而产生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网络中的伦理问题与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问题互相影响,对网络和现实社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理论问题是指网络伦理问题中理论化的讨论,其“思辨”意味较浓,牵扯到哲学性的讨论。比如对网络社会中人的本体论———人的存在形式的探讨。[4]
网络与现实紧密相连,三类网络伦理问题并不能截然区分,具体问题往往就是交叉问题,理论问题也来自现实经验并指导问题解决。所以在具体研究的时候可以把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分为五种:网络社会的安全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负面信息传播问题、人格和生活方式异化问题及价值观念一元化冲击问题。
二、网络传播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归纳网络伦理问题的种类只是认识问题的第一步。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中说道:“任何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5]我们对于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必须有所了解,探讨这些伦理问题产生的成因和有效的解决办法已刻不容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探究网络伦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认识问题的第二阶段,是有效解决网络伦理危机的前提。
1.网络技术自身特点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前提。
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给网络伦理危机提供了可能。
首先,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处在熟人社会的环境里,在熟人圈里,我们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小心,以免被熟人圈排斥。但在以数据表示自己存在的网络虚拟世界里,失去了熟人的舆论、身份的监督,传统伦理的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在显示器后的隐藏者,由于交流的虚拟化,不了解对方,使得网民失去了监督而变得十分自由。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
其次,网络的开放性造成了网络伦理的多元化。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工具,在网络上多元文化并存,不同民族国家
收稿日期:2011-11-23
作者简介:沈继睿(1986-),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64
的意识形态在网上交流、冲突。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法是不同的,这造成了伦理原则的多元化,网民在面对自己社会的规范时会产生怀疑。其实,网络作为当代世界高新技术的代表,在所谓最没有意识形态束缚的技术领域存在着巨大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常常在技术上处于支配地位,统治着网络上的信息流通。目前,发展中国家网络中流行的伦理多元化其实是发达国家伦理主导下的多元化。
再次,网络的“无政府”助长了网络伦理问题的泛滥,使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有了可乘之机。在缺乏确实可行的管理的同时,存在着另一个混乱隐患,网络中的信息系统是无偿使用的,这必然造成大量的网络用户涌入网络中,导致网络中的使用者数量激增,造成“交通拥堵”现象,这又激化了网络社会中的伦理问题。
最后,年轻一代过多地依赖网络,降低了情感交流、信息沟通、书本阅读,对知识的获取趋向单一化,基于网络信息海量传播的“快餐文化”影响年轻一代在现实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造成“文化趋同”现象。商品和买卖都在网上进行,网络俨然成了年轻人的第二生存空间,传统知识的获得形式被消解,降低了网民自主思考、辨别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
2.网络伦理理论缺陷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后门。
网络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但当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技术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有限。我们必须超越技术,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理论缺陷也是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网络伦理理论本身就存在着一些矛盾。网络具有开放性,在创建之初其技术本质就要求把网络建设成为开放、平等、公正的交流工具,随后发展起来的网络伦理更是把公平、开放、诚信、真实看作是网络的基本要求。但正是在网络技术和网络伦理的要求上产生了悖论。现有的网络伦理规范的制定者同时也是网络技术的掌握者,这些技术掌握者所做出的伦理约定针对的是同样的技术制造者。也就是说,我们的网络伦理是技术掌握者之间的契约,大多数普通的使用者在制定过程中是缺失的。其次,现有的网络伦理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与网络另一个原则———通信自由原则是冲突的。在这种冲突中如何取舍是个问题。这给一些伦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后,由于网络发展一日千里,网络伦理的发展往往疲于追赶,没有时间对其进行系统思考。作为一门伦理学分支还显得很不规范,理论深度不够,只是通过反思新发生的网络伦理问题来扩充学科的研究对象。并且对于研究的领域区分不够规范,对一些网络现象如:信息标准问题、域名问题分界不明,对一些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也缺乏严格的区分,往往与伦理问题混在一起谈。[6]59
3.网络空间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土壤。
网络是一个社会事物,在现实社会中成长壮大,而现实社会对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后工业化带来的思想危机为网络伦理失衡提供了国际土壤。由于后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两极分化、核战争威胁等
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但没有给人们带来期盼的幸福生活,反而觉得自己受到某种异己力量的控制而导致生活自由和人生价值丢失。后工业社会里,一方面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产生严重的精神堕落和社会危机。这种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后工业社会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
网络技术诞生于西方,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网络空间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不可避免地培育出畸形的网络伦理。道德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与互联网的非中心特点相切合,找到了最适宜的生长土壤。小小的个人在无边无际的网中的无能为力,为道德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提供了更好的土壤和借口。[7]目前的Internet缺乏政府机构的有效控制,催化出无政府无规矩的虚无主义。正如洛杉矶加州大学网络教授比格尔所说,网络本质上是一个“无政府式的建筑”,它有着极强的抗拒政府调控的性质。[8]中国社会转型期导致的思想冲突为网络伦理失衡提供了国内土壤。中国正处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网络社会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在转型社会中对人影响最大的是价值观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主要有三大转变:第一,当代中国正在从追求集体价值转向个人价值,这正和网络社会中的平面化、非中心主义一致。网络社会天生就是追求个性化的,在网络社会中追求个性化的“新”被并立与科学之真、伦理之善、艺术之美同等重要的“第四文化”。[2]136第二,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固定转向工作生活方式由自己选择。第三,市场经济相比于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相应产生一系列有关消费的文化。现实中的拜金主义给网络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赋予了功利色彩,即价值的体现靠金钱。
中国相关信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相对滞后性为网络伦理失衡提供了现实土壤。
4.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无序追求是网络问题产生的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分以经济增长指标为发展标准导致了一些从商者的无序竞争。相比于政府控制网络的能力弱化,资本正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宰力量。资本通过其控制力在网络上宣传消费、利益、金钱等一切与经济利益有关的价值取向。这些思想正在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从而决定我们的价值观。网络上大量充斥的信息其实都是网络运营商发布出去的,而网络运营商作为一个企业其终极目的是盈利。换句话说网络运营商追求的是网络经济效益,在赚钱的同时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他们是不会在意的。只有网民越来越多,上网时间越来越长网络运营商才会更多盈利。巨大的利益加上监管的缺失,商家用不道德的内容吸引网民也就不难理解了。
5.网络主体的思想根源是网络问题产生的种子。
网络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网络产生的问题归根结底还
74